太子入戏之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暗香
腿上功夫要练出来,那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苏辛夷这个深有体会,当年她不止练梅花桩,在山里被野兽追着跑也是家常便饭,腿上功夫就是这么出来的。
她那时候是为了能活得更好,解鲲衣食不缺的,没必要这么拼。
苏辛夷瞧着谢鲲有点不安的样子,在他的小脑袋上弹了一下,“先跟我回去,你要知道你现在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若是过度的耗损对你不利。习武也得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猛,懂不懂?”
解鲲又变成那副笑嘻嘻的样子,“我知道。”
苏辛夷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这次没有再说什么,带着人回去,让人给他换身衣裳,洗了手脸,然后三人开始用午膳。
筠姐儿年纪小吃完后消了消食倒头就睡,苏辛夷这边让太医去给解鲲把脉,她没有过去,免得解鲲更紧张。
等太医把完脉过来,她仔细询问过后,果然不出她所料,解鲲的腿需要养一养,这个孩子太过勤奋,习武又是磕磕碰碰的事情,不上心是容易留下旧伤的。
苏辛夷让太医每日过来给解鲲针灸推拿,就从今日开始。
没一会儿就听到解鲲惊呼的声音传来,但是很快声音又压了下去,苏辛夷笑了笑,便也去午休了。
一觉睡醒,佘嬷嬷在等着了。
苏辛夷洗漱更衣,便看着佘嬷嬷问道:“嬷嬷,可是那边有消息了?”
佘嬷嬷直点头,“是。”
苏辛夷对着镜子将发簪插好,起身到了外殿坐下,让佘嬷嬷也坐,这才道:“嬷嬷说吧。”
佘嬷嬷坐在凳子上,半斜着身子,开口道:“老奴打听到,今儿个李贵妃求见了陛下状告皇后娘娘无礼打人,随后皇后娘娘也去了紫宸殿,正好将李贵妃堵在那里,俩人在陛下面前就直接掐了起来。”
苏辛夷惊得茶都不喝了,看着佘嬷嬷道:“这都多少年皇后娘娘与李贵妃在陛下年前脸皮都没红过了吧?”
“那可不是。”佘嬷嬷点头,“皇后娘娘是六宫之主,一向自持身份,不会做这种失礼之举。李贵妃自诩出身名门望族,家中又有个李太师,心中一向看不起皇后娘娘出身微薄,平常在陛下面前更是端着闺秀的礼仪,一步都不肯错的。”
这就对了。
上辈子这俩人就是这样斗了一辈子,不肯撕破脸,私下里刀光剑影,在陛下面前却一副后宫姐妹和睦的样子。
看来李清漪说的是真的,李纪要回来,李贵妃这是要开始在陛下面前铺路了。
也是真的豁得出去。
不过,从李贵妃的行为中能看出,这两年没有李纪的日子,李贵妃与襄王每况愈下,李贵妃确实需要这位兄长回来给她出谋划策,也需要李家有一位能全力为她们母子奔走的人。
“结果如何?”苏辛夷比较关心这个。
佘嬷嬷摇摇头,“这就不知道了,紫宸殿中的情形老奴也不敢打听,不过听说皇后娘娘与李贵妃从紫宸殿出来后,二人的神色都有些不太好,实在是猜不到陛下怎么处置的。”
都不好看?
苏辛夷琢磨着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她猜不透,但是皇后娘娘知道刘贵妃试图让李纪回京,肯定会大力阻止。
当年李纪在盐务上贪了那么多,银子去了哪里?
那些年,李贵妃母子在宫里的日子过得可是十分惬意舒适,只靠着份例过日子肯定是不行的。
皇后好不容易盼着李纪倒了台,她跟容王越过越好,当然不能让李纪重新杀回来。
苏辛夷也不愿意。
现在有皇后娘娘在前,她只需要在后方策应,且再看看吧。
苏辛夷定下心后,就给殿下写信,这封回信一直没能写,现在事情有了个眉目就好写了。
将李家的事情仔细说了一遍,苏辛夷收笔的那一刹那,忽然之间有种说不出来的寂寥。
她跟殿下成亲后,好像一直聚少离多,她觉得自己应该习惯的,但是现在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将信封好,让连翘给张鉴送去,让张鉴派人送走。
信送出去没两天,苏辛夷陪着俩孩子在东宫还挺热闹,解鲲是个浑不怕的性子,嘴巴又甜,眼睛又亮,每两日东宫上下对他喜欢的很,连带着演武场上都出现了许多不曾出现的小东西,都是给他玩的。
这小子混的还真行。
苏辛夷刚从演武场那边回来,坐下才喝了口水,翠雀就进来回话,“大夫人跟母亲要来探望我?”
苏辛夷这才回了娘家没几天,现在又过来,她看着翠雀,“可是为了接俩孩子?”
翠雀摇摇头,“没听那边这样说。”
不是为了接孩子?
苏辛夷就让传话,请大伯母跟母亲下午过来说话。
大夫人跟四夫人来得很快,苏辛夷刚午睡醒了,还没装扮好人就到了。
好在是自家人,苏辛夷就穿了一件常服迎出去。
把人迎进来坐下,苏辛夷看着母亲跟大伯母的神色都不太好,便问道:“大伯母,娘,是不是家里遇到什么事儿了?”
大夫人跟四夫人对视一眼,四夫人还是先开口了,“是有件事情要跟你说,本想着到了年下,想先过个好年再说,但是又怕半途事情搅出来,你若是毫不知情也不好。”
苏辛夷听着就糊涂了,好像还是大事,但是娘家能遇到什么大事儿?
“是几个哥哥遇到事儿了?我还想着过几日送孩子回去的时候,跟哥哥们好好见一面说说话。”苏辛夷想着也就是他们了,除此之外,也想不到谁还会有事儿。
“不是你哥哥们。”大夫人接过话头,“是你二嫂家出事儿了。”
“二嫂?”苏辛夷脑子里先闪过二哥苏祁的影子,随即又飘过一个不太很熟悉的身影,她跟这位二嫂还不熟悉,也没怎么正经见过面,所以连她的面容都不是很清楚。
(
7017k
太子入戏之后 423:因祸得福
就没想到会是二嫂,苏辛夷疑惑地看着大夫人,“大伯母,二嫂刚嫁过来,能有什么事情?”
哪家的新媳妇进门就闹事的?
“这话说起来就有些长了。”大夫人叹气。
四夫人接着说道:“还得从你二伯母发现你二嫂陪嫁了一整箱古籍说起……”
听到一整箱古籍的时候,苏辛夷的眉心就微微皱了起来。
她也是上辈子才知道的,书籍对于一个读书人家来说,那可是传世的好东西,尤其是有些底蕴的书籍更是千金难求。
当年,平靖郡王府就有一间书房,里面摆放的全都的是商君衍最喜欢的书,便是平常不得空读书,也有专门的小厮照管着。
洒扫、除尘、晒书一样都不能含糊。
二嫂出身翰林府,赵家肯定是有些底蕴的,但是赵家也不是只有二嫂一个孩子,不可能给她一个人陪嫁一整箱的古籍。
“……当时你二伯母觉得事情不对,跟我们商量后,就想着问问你二嫂到底怎么回事。正好我也是书香门第出身,这事儿就让我去办了。”
听着母亲的话,苏辛夷微微颔首,没有打断母亲,听着她继续往下说。
“第二天便是奉茶拜见长辈,等午饭后,我便找了个借口去你二哥院子里见了你二嫂。我跟她也不是很熟悉,摸不太清楚她的性子,不好直接问,就只能拐着弯地试探,哪知道你二嫂刚听我提了个话头,倒是自己十分干脆地把话说了。”
苏辛夷听到这里挺意外的,“二嫂就直接跟您说了?”
“是啊,瞧着你二嫂说话细声细气,温温柔柔,没想到做起事儿来这么干脆。她这一说,我们才知道你二嫂的父亲在翰林院遇到点麻烦,牵扯进一桩陈年旧案。”
苏辛夷心头一凛,“陈年旧案?什么案子?”
四夫人抬头看了女儿一眼,“杀公案,你可知道?”
苏辛夷还真知道,并不是这一世知晓,而是上辈子她曾听佘嬷嬷提起过。
杀公案指的是先帝在位时越到后来猜疑越重,不论朝臣还是儿子,先帝都十分不信任,时常认为他们有不轨之心。
所以有几年先帝曾大肆诛杀朝臣,尤其是以朝中重臣为主,先后有十几位公侯伯爷落马,那两年出现的这种案子,后来被人称为“杀公案”。
苏家那时老太爷正当盛年,为了躲避朝中凶险,不惜亲自带兵征战在外,后重伤回京养伤,大约是那一身伤触动了先帝的慈悲之心,苏家虽有些波折,但是好歹保全下来。
也就是从那时起,苏家就开始低调度日。
苏辛夷后来想想,大伯父之所以是现在的性子,也跟那几年有关系,因为那个时候的大伯父年纪不大,却赶上先帝滥杀朝臣,所以就养成了行事万分谨慎小心的性子。
宁可退三步,也不主动进一步。
“女儿略知一二,只是赵翰林怎么会卷进此事?以他的年龄也不应该啊。”苏辛夷奇怪地问道。
“倒不是卷进当年的案件,而是翰林院有时也会做一些誊抄卷宗的事情,这你知道吧?”
苏辛夷点头,翰林院也修史,做这些事情不奇怪。
“当年奉安侯一案的卷宗,便是赵大人誊抄的,但是誊抄时有一处失误,这就被人拿到了错处。”大夫人看着苏辛夷道。
苏辛夷皱眉,“什么样的错处这样厉害?”
大夫人看了辛夷一眼,“咱们家不是书香门弟不懂得这里头的厉害,但是你娘知道啊,这誊抄卷宗修史是大事,错一个字被有心人抓住,那都是不小的罪名,要是给你安上一个有心之举,更是有嘴也说不清楚。”
“史书严苛,一字不能错,确实十分严格。”四夫人点头。
“那不是还得校对?”苏辛夷狐疑地说道,这又不是抄完就完事儿了,后头还有校对呢。
“这不是巧了吗?那天校对的人正好身体不舒服告假提前回家,他的差事也是赵大人帮着代了,自己校对自己誊抄的东西,这不就容易粗心大意吗?”
苏辛夷:……
这也是没法说的事儿。
忒绝。
这种几率也是难得一求。
“那现在被人抓住这一点,想要威胁赵大人的是谁?”苏辛夷立刻抓住重点,要是一般人,赵大人自己就能周旋了,毕竟都是同僚,除非是生死大事,也不会有人真的揪着不放。
“季侍郎。”
苏辛夷眉心一蹙,“季侍郎?”
季蕴她爹?
苏辛夷心头一沉,立刻就想到了季侍郎身后的益王,她定定神,看着大伯母又问道:“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半年前,但是你二嫂即将出嫁时被季侍郎拿住。”大夫人道。
半年前?
半年前,她二哥与二嫂相看过后,那时两家已经议定婚约了。
半年前出的错,却在二嫂嫁人时季侍郎逼上门,苏辛夷知道为何大伯母要过来了。
“大伯母,您是怀疑赵家是因为我们家被算计了?”
大夫人叹气,“你大伯他们几次商议此事,都觉得太过蹊跷,时间上不可能这么巧,除非是有人有心谋划。季侍郎的背后是益王,现在太子殿下与你大哥都在粮仓一案中,所以大家想着这应该是益王的缘故,赵家是受我们拖累了。”
苏辛夷沉默了。
四夫人看着女儿的脸色不太好,忙开口劝慰道:“你不要担心,跟你说这件事情是不想不知道反倒是不妙,现在你知道了心中有数就好,家里会想办法的。”
“能想什么办法?”苏辛夷看着母亲,“娘,益王既然决定出手,我敢肯定翰林院那边他肯定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赵家不从,翰林院那边肯定有益王的人立刻爆出此事,将赵大人拖下水。”
大夫人就看了四夫人一眼,道:“你看,我猜对了吧?我就知道辛夷肯定会这么想。”
辛夷这孩子总是为别人想得多,她肯定会先去想赵翰林的下场。
四夫人无奈一笑,“大嫂,你就别打趣我了,先想个办法出来才好。”
“所以当初二嫂出嫁,赵翰林把赵家珍藏的书籍都让二嫂带上,这是存了跟他们斗到底的心思啊。”苏辛夷微微叹口气说道。
“我们也是这样猜的。”大夫人点头,“赵翰林一介书生,倒是一身血性,难得。”
“那家里是怎么打算的,这件事情想要怎么做,祖父如何说的?”苏辛夷开口问道。
四夫人就道:“你祖父说此事咱们家不能袖手不管,归根结底,益王还是针对苏家,赵家受了牵连而已。你二嫂心中怕是也有这样的猜想,但是还是嫁了过来,可见赵家并未因此事怨恨咱们家,如此一来,咱们更不能撒手不管。”
卡在节骨眼上威胁人,这就是要人命啊。
季侍郎,苏辛夷这次算是真的记住他了。
就很意外,赵家居然做这样的决定,书生骨气,有时候真的是令人敬佩折服。
“是要管,不仅要管,而且还得管好。”苏辛夷自从猜测着淮宁老家对益王是个掣肘之后,益王是无论如何都要对付苏家的,所以就算是他们退步,益王肯定不会收手,反而还会变本加厉。尤其是现在赵家受到牵连,更验证了苏辛夷的猜测,“家里可有什么打算没有?”
“你祖父的意思是想要先问问你。”大夫人沉声开口,“如今你做了太子妃,咱们家做事不能像以前一样,主要是看对你有没有影响。”
苏辛夷看着大夫人笑了笑,“大伯母,我感谢家里为我着想,但是遇到事情家里也不用真的处处为我着想。”
这样的话,家里的人多少是要受委屈的。
“你这话说的,咱们是一家人,而且你现在是太子妃,自然是以你为重。你好,家里才能好,苏家的子孙们才能好,不是家里偏心你,而是你身在这个位置,你的兄弟姐妹都受你的福泽,自然该为你出力。”
苏辛夷梗了梗,还要说什么,就听着大夫人又道:“你肯定是有主意的,我知道你素来做事果断,而且想法与咱们这些老骨头也不一样了,你说说看,只要能行得通,咱们就去做。”
益王步步紧逼,若是照着他们夫妻以前的做法,自然是要避其锋芒。
但是,显然不行了。
若论以攻为守,除了三爷之外,他们家胆子最大的就是辛夷了。
苏辛夷听着大夫人的话,这回没有再推辞,而是认真地想了想,思量着开口说道:“大伯母,你可想过一件事情,益王在京城做了这么多事儿,陛下知不知情?”
大夫人摇摇头,“陛下的心思谁敢去猜,而且咱们也猜不到,你要问我这个,我是真的不知。你这样问,是想?”
四夫人脸色微微一白,“辛夷,你想直接上达天听?”
苏辛夷微微点头,“是啊,娘,现在太子殿下不在京城,我一个孕妇就算是有些武艺在身又能做什么,在别人眼中我就是个一身蛮力没有脑子的,遇到这种事情殿下不在,我只能找长辈诉苦了。”
大夫人:……
四夫人:……
这话是没错,但是这个长辈如果是陛下的话,一般人真不敢想。
陛下的确是辛夷的长辈,但是那可是陛下啊。
人人都把陛下当君主,谁敢真当长辈对待?
不要说辛夷,便是陛下的几个儿子,那些王爷们,除了容王胆子大一些,经常爱闯祸,其他的几位也不敢这样做啊。
“辛夷,你再想想,这能行得通吗?万一要是惹怒了陛下,殿下不在,谁为你说情?”四夫人觉得不行,立刻劝阻女儿。
有一点点风险,她都不想女儿涉险。
大夫人也迟疑,就算是辛夷嫁给了太子殿下,但是他们家也没敢想真的陛下做亲家啊,辛夷这胆子大的,就把陛下当公爹对待了?
太莽了。
“辛夷,你娘说得对,这事儿再想想。如果,你直接去陛下面前说清此事,万一要是惹得陛下发怒怎么办?不只是你,还有赵大人,咱们不能再把他给害了。”
大夫人说道这里叹口气,“今儿个你二伯母没来,就是跟你二伯父去了赵家商议此事,咱们面对赵家着实有些气短。”
“娘,大伯母,你们有没有想过,陛下为何让益王留京过了年再走?还有粮仓的事情,当初殿下南下前,就已经在陛下面前漏了些口风,怀疑跟益王有关系。”
苏辛夷思量着慢慢开口,“我想,陛下肯定也会令人暗中关注益王,赵家的事情,指不定陛下就已经知道了。”
大夫人一愣,四夫人也有些吃惊,二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间反倒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辛夷,你有把握吗?”
“大伯母,这种事情要什么把握?”苏辛夷回了一句,“家里头也别忘了,李家还想要李纪回京,我琢磨着这件事情李家自己肯定办不到,必然会找个帮手,这个帮手会是谁?在京城怕是也没人轻易这样做,所以我怀疑与李家合谋的应该也是益王。你们还不知道,李贵妃故意挑衅皇后娘娘,被皇后娘娘给打了。”
二人瞬间变了色。
“李贵妃这是疯了不成?”大夫人惊呆了,李贵妃做事一向稳中有加,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
“自从李纪出事之后,没有他在后面给李贵妃母子出谋划策提供银子的花销,这两年他们母子的处境日益艰难。李贵妃眼看着容王与东宫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眼看着皇后站在东宫的船上,李贵妃怎么能任由事情一直这样下去,肯定会想办法的。如果李纪能回来,这对李贵妃而言才是最大的支撑。”
大夫人一下子站起身,“你说得对,李贵妃居然这么快就出手了,咱们不能坐视不理。”
“那就这样办。”苏辛夷立刻下了决心,“正好皇后娘娘已经在陛下面前与李贵妃对峙一番,此时我再前去说明赵家的事情请陛下做主,陛下肯定会想到这幕后的人,不用咱们开口,陛下肯定会让人去查,如此一来,只要有线索,益王迟早会被拽出水面。”
苏辛夷不敢肯定陛下会不会去查,但是她不能看着李贵妃蛊惑陛下让李纪回京,所以这个时候赵家的事情对她而言反而因祸得福。
(
7017k
太子入戏之后 424:告御状
见辛夷做了决定,大夫人立刻说道:“那我们现在就出宫,要跟赵家打声招呼,让赵大人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好。”
四夫人也跟着点点头,“你大伯母说得对,总不能万一陛下过问此事,赵翰林还不知情,倒是不妙了。”
御前奏对,那都是要提前思量好的。
苏辛夷点点头,“行,那就这么做。”
大夫人跟四夫人匆匆告辞,苏辛夷把人送走,准备养足精神,明儿个就去陛下面前告状。
但是这状怎么告,她得好好想想。
此时,距离京城几百里之外,容王吊着一根胳膊,看着太子正在出神,他没忍住说了一句,“大哥,你在想什么?这眼瞅着就要到京城了,你不高兴啊?”
晏君初闻言抬头看了容王的胳膊一眼,“你还是想想回京之后怎么跟皇后娘娘还有容王妃交代吧。”
容王:……
不戳他的小心肝还是兄弟!
容王直叹气,“这我也没想到啊,谁想到鹿鸣林想要鱼死网破,我这不也是为了抓个活口吗?”
“你抓到了吗?”
容王:……
这真是亲哥!
“我哪想到他这么卑鄙,居然自己往我刀尖上撞,见过找死的,没见过这么着急死的,大哥,我也没办法啊,我冤枉啊,到了父皇面前你可得替我说句公道话。”容王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倒霉啊。
晏君初哼了一声。
容王就不敢说话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后日咱们就能进京了,真好啊。”容王仰头望着星空,“大哥,你说怪不怪,我从没这么想过家。”
晏君初慢悠悠地吐出一句,“不奇怪,毕竟你也是娶了媳妇的人,这话最好不要让皇后娘娘听到,该得多伤心啊。”
没娶媳妇之前,出京那就是撒欢,永远不想家。
这娶了媳妇出门一回就想家了,这可真是亲娘不如媳妇,让皇后知道了,说不定得轮着棍子追着他打。
容王:……
这天没法聊了!
苏辛夷到底是怎么跟他大哥过下去的,这一位是个勇士,佩服。
字字如刀,句句窟窿,真是活不下去了。
容王这回闭了嘴,他还是早点歇了,养足精神早点回家吧。
晏君初瞧着容王至于闭了嘴,这才觉得轻松几分,这一路上容王这嘴就没闲着,真是听的耳朵茧子都有三尺厚了。
杨津悄悄地走过来,“殿下,太子妃的信。”
晏君初一愣,“拿来。”
他还以为他给辛夷说了可能要回京,她不会给自己写信了,但是现在又写信来,肯定是有大事。
太子借着篝火的余光拆开信,容王听到声音也不困了,伸着脖子往这边张望。
但是他也只敢张望,不敢偷看。
“大哥,大嫂写的什么?你说你们腻不腻歪,就这几步路了还要写封信来,真没看出来苏辛夷是这种人。”
晏君初:……
这信没法看了。
摒弃容王的碎碎念,晏君初专心看信,等看完后脸色就不大好看。
容王一瞅,信上这是写什么了,怎么大哥这脸就跟锅底似的变了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