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庶女古代好生活手札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鬼屋
“煜儿。”
淑宁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
“走,找娘。”
太子伸出小手要抱,他刚才跑累了。
“是。”
于是被人抱着的太子,浩浩荡荡的找娘去了。
“娘,德母妃。”
原来娘是碰到了德母妃吗?
“哥哥?姐姐?”
没看到德妃身边的大皇子和大公主,小太子有些不高兴。
“哥哥姐姐要上学呢!”
连二皇子二公主子都去上学了,因为皇帝的孩子不多,所以干脆暂时让两位公主也跟着一起进学,反正上书里上学的都是宗室的孩子,和公主是自家亲人,不用避讳。
“哦~”
一听要学习,太子立即把心中的不爽散了去,大哥和大姐真可怜,他现在虽然没有进学,却也要每天完成娘布置的功课,他也好累啊!不过娘说了,要是他不好好学习,以后就没有人喜欢他,所以小太子很认真的学习,他不想没有喜欢自己。
没有喜欢要惨啦,就跟二哥一样,连父皇的面都见不到。太子虽然小,但他一直在宫中生活,又聪明。很多东西一知半解,但他能看得出来,二皇子不受父皇的重视,所以这个威胁才被太子记在了心中。
他一点也不想跟二皇子一样,要是少了父皇、母后、皇奶奶和娘亲的喜欢,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将会暗无天日。





庶女古代好生活手札 第93章
嘿,自己又会一个成语了,等下告诉父皇去。沾沾自喜的太子在心中想到,他现在正是喜欢表现的年纪,经常想让人表扬他。
摸准了他这样的心里,淑宁、太后和皇后,再加上皇帝,四个人骗着小太子学了好些东西,偏偏他自己还没察觉,以为自己的真的好棒,怪不得大家都喜欢他了。于是太子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涨了,甚至有点停不下来的味道。
“德妃姐姐,最近都没见你出来散步,可是宫中有什么事吗?”淑宁和德妃在亭子里聊天,小太子在外面摧花,他要给母妃她们摘花戴。
每到春夏秋季节,很多宫妃都喜欢摘一些鲜花簪在头上,小太子见多了也就记下来了,经常摘花给太后、皇后和淑宁戴。
“把这朵剪下来。”
太子指着一朵肥硕的花说道,对太子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来说,最大的肯定是最好的。这牡丹的花盘够大了,所以他专门捡牡丹剪。一旁侍候的太监都快哭了,可是太子殿下也不是他能阻止啊!
这些牡丹可是精品,外面也难得一见,就这样被太子剪了,做为照顾了好几年的太监他能不心疼吗?
而且太子专门朝魏紫、姚黄这些名品下手,别的普通一点的品种太子连瞧都不瞧一眼,果然不愧是太子吗?就是有眼界力。总管理花草的太监还心思想这些,该说他神经粗条吗?
好在太子被教的好,虽然剪了一些名品,但他没有乱剪一通,只是剪了几朵便叫停了。
数了数,一共有七朵,足够了。
皇奶奶一朵、皇后一朵,母妃一朵,德妃娘娘和大姐姐一人一朵,再加上个秦淑容和二姐姐,刚好。
本来太子是不想给德妃和秦淑容的,但是谁让她们养着两位姐姐呢!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不为别人,就为了几个姐姐和哥哥。
两个姐姐的让人送去上书房,皇后和太后的也让侯林亲自送去,至于秦淑容的也打发一个宫女送去,而他则端着两朵花朝着亭子里的淑宁和德妃走去。
“娘,戴花。”
太子举着托盘。
“这是给娘的?”
淑宁看着盘中的一朵牡丹皇后魏紫,满意的点了点头。这牡丹的品种里也是有分王和后的,显然王被太子送给了皇后。至于太后,淑宁想得出来,必然是一种名品。这魏紫和姚黄太过鲜艳,不怎么适合太后,所以太子送的应该浅色的名品。
“娘,儿子替你戴。”
小太子站在淑宁旁边的凳子上,拿着一朵魏紫抖着小手把花插在了淑宁的发间。
而另一旁,德妃手拿牡丹,看着眼前这对关系融洽的母子,落落大方的把它插手在了自己的鬓边。
一个三岁的话就知道什么花配什么人,贵妃和皇后显然在太子身上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她的大公主在这个年纪还只会哭呢!不愧是出生时还异像的皇子。
淑宁扶了扶花,看着小小年纪的儿子,皇宫中的孩子,即使是她努力保持太子的童年,可太子还是失去了童真。小小年纪便知道察言观色,一点也不比外面的人差。
可就算如此,淑宁也没办法阻止,在皇宫中最好的保护不是让他永远天真,而是让他自己成长。谁都不可能在谁的身边一辈子,不管怎么防范也会出现意外。所以最好的防守便是让他自己懂,真到了那时他也知道该怎么替自己解围救自己。
淑宁带着儿子散步回去,路上还遇到派人前来向太子道谢的宫女,他们都是大公主、二公主和秦淑容的人。
回想德妃刚才给她说的事,淑宁就有些不情愿,但她也不得不答应下来。毕竟大公主确实年纪不小了,该到了替她准备嫁事的时候了。这光是选人就要花费许多时间,再加上准备时间,其实离大公主出嫁也就剩下几年的时间了,以后再回来便是婆家人,而非皇家人了。
“德妃希望我们帮大公主留意驸马?”
皇后有点想做出一个非常不配皇后身份的挠头动作,她什么都办过,可为公主选驸马她还真没办过。皇帝的子女最大的也就是大公主和大皇子,大皇子她不用管,皇帝自己知道为他指婚,然后剩下的便是礼部的事。可这大公主和二公主不行啊,她们这事还必须得由皇后亲自来办。
“是啊,这选驸马可不是选头面,看中哪一个就点哪一个,起码在人品啊,人际关系啊,还有家世方面都要好好调查。德妃没有什么人脉,对外面的事一窍不通,所以才想拜托我们。”
其实比起皇后,德妃想托的人应该是贵妃,毕竟贵妃在京城中有娘家,这打听起来也方便啊!不过这事也不能绕过皇后,不然就是对国母的不敬,毕竟在名义上,皇后是所有皇子公主的母亲。
不过想到自己才比大公主大上几岁,就得以长辈的身份为她挑选驸马,淑宁总觉得有点囧啊!
“我知道了,那这事还要麻烦贵妃了。”
皇后也知道德妃的用意,就干脆把这事交给贵妃后了,这外面的事她确实不怎么插的上手,特别是打听别人家孩子的事,皇后表示她对那些人家家里有几个儿子的事真心不知道。到是他们的娘,皇后可能还熟一点。
“妾知道了。”淑宁接下了这份苦差事,她不仅仅要替大公主找,这二公主也不能忘记,毕竟二公主和大公主之间相差的年岁不大,既然要找就一次性解释吧!省得两、三年后她还要劳累一次,反正指了婚对方就别想逃走。
当然皇家与人结亲也是要讲究你情我愿,在下旨之前皇帝会询问对方和家族的意见,要是同意的话他才会指婚。
大夏又不是那个不把人当人,只当奴才看的朝代,皇帝想指婚就指婚,不怕被御史们弹劾吗?告诉你们,大夏的御史们不是吃素的,倔起来即使是皇帝都要头痛。因为御史不能杀,所以做御史的都有一颗强大的心,他们的目标就参遍天下所有人,让天下人无话可说。
“太子呢?”
说完话,突然两个母亲想起从刚起就一直没看到太子,两人后背的冷汗立即就出来了。
“儿臣在这里。”
太子从后面跑了出来,手中还拿着一块红枣糕。继承了淑宁吃货属性的太子,也非常喜欢吃皇后做的红枣糕。刚才偷偷的找陈嬷嬷,让他带自己去吃红枣糕了。
“你这孩子,离开也不跟娘和母亲说一些。”
淑宁伸出手弹了弹儿子的额头一下,刚才真是吓死她们了。
“娘亲和母亲聊天啊!”小太子耸了耸肩,他也不是故意的。看娘和母亲聊的是正事,小太子才没有打扰她们,结果却变成自己的错了。
“好吧,这次就算你有理,但下次可不能这样了。”
淑宁蹲下,替儿子整理了下歪掉的小金冠,又把沾在衣服上的糕擦干净。
“儿子知道了。”
太子点了点头,他也不是那种不明白事理的人,虽然还小,但娘跟他说过,后宫很危险,千万不要去陌生的地方,更不要跟陌生的人离开。
“行了,知道的清楚你在教儿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审犯人呢!”皇后抱过太子,把他放在自己身边,喂了他一口水。光吃糕,很容易口渴。
“母亲,别怪娘,她也是担心儿子。”
太子替淑宁求情,他知道皇后不会真对母亲怎样,但他就是不想看到娘被人说,即使这个人是母亲也不行。
小小年纪就很有占、有、谷欠的太子,在这一点上和皇帝十分相似,只要他们在乎的人,自己说可以,别的人要是找他们麻烦那就很不可以。
这样的人十分护短,只要被他们护在羽翼下的人,都会过的很幸福。看到这样的儿子,淑宁突然想起了前世的雍正,据说他也是个非常护短的,爱的人他会让他们过的很好,但恨的人却让他们生不如死。真是应了那句爱欲其生,恨欲其死。
“母亲知道,我们的太子啊是个孝顺的人,母亲不会怪你娘的。”皇后喂完水,把太子抱在怀里,她的头上正插着太子送来的花呢!
越是和太子相处,皇后就越舍得不他。虽然不是亲生的,也许在太子的心里她也无法与贵妃和皇帝相提并论,但她可以感觉得出来,在太子的心中她和太后排在第二,这已经是非常高的地位了,她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所以皇后平时非常疼太子,一点也不下于淑宁这个当娘的。甚至很多时候,当娘的能狠下心,皇后却不舍得。
常常让淑宁大叹慈母败儿,然后接下来对太子必然又是一阵处罚,背不完书就不能吃点心,也不能出去玩。
为了能出去玩,太子也拼了,背书的时候就好生的背书,绝对不会把一百分减到六十分万岁。在这一点上,自律的让淑宁都心惊,太子才三岁啊!
她三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前世没有印象,估计也不会是什么正事,但这一世三岁的时候她还赖在王氏的身边玩呢!
所以对于儿子的表现,淑宁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该伤心,太子的童年正在消失,她这个做娘的却不能阻止。
第二天,太子又被带去了太极宫,皇帝经常让太子坐在自己身边,有时候还会跟他讲解一些奏折上的事,比如说遇到这种事应该怎么处理,当然皇帝不会先告诉太子答案,而是让他自己想过后,再讲解给他听。
虽然太子年纪还小,但偶尔也会有惊人之语,让皇帝茅塞顿开。每到这时,皇帝都会抱着太子转圈,给他举高高。
太子最喜欢玩举高高了,他觉得这很刺激,很有趣,胆子大的一点也不像三岁的孩童。
淑宁有时候看着都怕皇帝突然没抱住把太子掉了下来,可偏偏这对父子没有一个担心的。皇帝是对自己有信心,而太子呢?这三岁大的娃都对自己有信心了?这还不如说是他年纪小,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怕。
所以每当这时,淑宁总会念叨太子,让他注定安全,危险的地方不要去。像举高高在她看来有些危险的游戏,也最好不要玩。可太子每次都是左耳进,右手耳,根本没往心里去。
对皇帝,太子也有种盲目的崇拜,他相信自己的父皇不会伤害自己的,所以娘的话他都当没听见。父皇说的对,女人就是太爱操心了,什么事都觉得危险,那吃饭还有人被呛死呢!所以女人的话,能听一半,剩下的一半就随风去了吧!
要是淑宁知道皇帝是这样教自己的儿子,肯定会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幸好她不知道,所以现在才能心平气和的跟太子讲话,不然太子即便是做了太子,这顿竹笋炒肉也跑不掉了。
“父皇,坏人多还是好人多?”
太子坐在皇帝的身边,刚才皇帝就让人拖下去了几个贪污掉国库银子的贪官,这些人一天到晚尽想着怎么朝国库伸,却没想过要怎么为天下百姓谋福利,难道他们当官就是为了作威作福,鱼肉百姓吗?
这一幕给太子的印象非常的深刻,甚至他开始怀疑这天下是好人多呢,还是坏人多些呢?
“煜儿,这天下啊好人不多,坏人也不多,最多的是不好不坏的人。”
“不好不坏的人?”
太子不是很明白。
“是的,你现在还小,所以还不明白,等有一日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这天下好人和坏人其实只有一线之隔,你不能靠自己的主观把他们分出来。”
有时候好人也会好心办错事,而坏人也有做好事的时候。所以,不能单用好坏去区分一个人,而是要看他能为大夏做些什么。
“儿子记住了。”
太子很认真的记下皇帝的话,他现在还好,即便是父皇讲解给他听,自己也只会一知半解,还不如长大后由自己去思考、观察,只有那样得到的体会才是自己的。
皇帝总是让太子先听,然后再问,最后再告诉他答案。当然皇帝也没有把话说死,而是说这是自己的答案,至于太子的答案就要他自己去找了。
太子每次从太极宫回去后,就会坐在属于他的小书房里,拿出一本启蒙书籍看起来,虽然这当中有很多字他还不认识,但这是他平复自己心情的方式。
对于儿子非孩童般的行为,淑宁除了叹气还是叹气最后随他去了。太子本身就背着一国的未来,她能帮的有限,只有不去打扰他才是最好的支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淑宁也喜欢在手上戴着一串念珠,并不是因为她改信了佛,而她用数念珠的方式让自己冷静下来。
自从太子降生外,她便走一步看三步,半点也不肯出错。她也没有错可以出,一但走错,等待他们母子的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看着太子回来后,又把自己关在小书房里,淑宁默默的数起了念珠,不紧不慢的数着珠子,一遍又一遍,直到她都不知道数了多少遍,太子才从书房里出来。
“娘,儿子饿了。”
太子说道。
“好。”睁开眼,淑宁没有问他原因。
似乎她现在和太子,很多时候开口第一句就是饿,不是因为他们没话可说,而是太子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母子之间相处的时间便少了。
而且有些事,太子自己都还弄的不是很明白,他就更不会跟娘说了。父皇说过,母亲和娘是用来保护的,不能让她们担心。
崇拜皇帝的太子,从来不怀疑皇帝说的话,所以很认真的执行。在前朝发生的事,太子从不给后宫的人讲,即使这人是他的亲娘。
而淑宁也从不问,就像一个普通的娘一样,每天只照顾着儿子的吃穿住行。
十五那天,淑宁把给大公主和二公主子先驸马的事交给王氏,让她告诉永宁侯府,让侯府帮着打听京城中最近几年就要谈婚事的少年。
年纪嘛,可以放大几岁,但也不能太大了。这人嘛,家世也不要太差,寒门的就算了。这些人寒门士子,即便中了进士,也不愿意做驸马。虽然大夏的驸马并不禁止手握实权,但得到重用的也不多。
这些辛辛苦苦考中进士的寒门士子,又怎么愿意做一个被供起来的驸马呢!而且这些人,从小贫寒,做官后能守住自己的很少,很多一有钱就立即广纳小妾,他们皇帝的公主可不能被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侮辱了。
于是淑宁提出了世家,也不一定要很有前途的世家子,普通一点也好,这样他才能安心的陪着公主,而不是想着功成名就。
可以说,淑宁也算是为两个公主煞费苦心了。公主的身份本身就有些特殊,除非驸马真的惊艳才绝到连皇帝都舍不得的地步,否则能出头的驸马很少很少。如果找一些有野心有理想的人做驸马,这不仅仅是害了他,更是害了公主本人,因为公主要承担驸马不能出仕的怨恨。
永宁侯接到这个任务,也想让贵妃露回脸,所以爆发出了很大的热情,把京城里年纪和大公主、二公主差不多的年轻人都扒拉了一遍,然后选出了他考验过后觉得还不错的少年。虽然才华普通,但胜在人品不错,这样的人进入朝堂是没什么大作为,但是做为驸马却是极好极好的。




庶女古代好生活手札 第94章
淑宁接过一本厚厚的册子,里面全是永宁侯对这些通过考验的少年的评价。当然,这都是私下做的,那些世家还不知道永宁侯府在为大公主和二公主选驸马。要是知道的话,应该前来报名的人会更多,这世上有不愿意做驸马的,也有非常愿当小白脸的。
对于这些人,连第一关都过不了,所以他们全都被永宁侯排除在外了。经过几次的筛选,如今到淑宁手中的册子便还剩下这么多,可见京城中适合当驸马的人确实不少。
淑宁又选了选,分别又挑出一些她觉得不错的。主要是这些人的家里都是有点家底的,不至于让他们把主意打到公主的产业上头来。别以为公主的产业就没有人打,这世上永远不缺极品。
先皇时期就有这么一个公主被夫家人害死了,还把她的东西和田庄铺子等产业卖了换钱。偏偏正是因为他们卖公主的东西被发现了,要知道公主的庄子和铺子全是皇产,虽然给了公主,但是在公主死后这些都要收回去的,而这家子极品就干出倒卖皇产的行为。
再加上京城多了一些公主的陪嫁品,一下子就被查出来了。先皇可是有些神经病的人,虽然他可以杀皇室宗亲,不代表他会愿意看到其他人杀害公主,所以这些人就倒霉了,被先星抄家不说,连婴儿都没放过,全扔到菜市口斩首。唯一逃脱的就只有公主生下来的女儿,被皇帝一副嫁妆嫁到了外地,从此不再以皇室后人自居。
于是在先皇的时期,虽然皇室男人的日子不好过,但是皇室女人的日子很好过,夫家也不敢再给公主郡主等脸色看,就怕她们跑进宫中跟皇帝哭诉,别以为皇帝不在乎皇室宗亲的性命,就代表了他会喜欢看着别人折磨他们,这些人他再看不爽眼,也是皇家人,哪能由外人欺负?
所以,神经病的思想就不要想去理解,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好在乾正皇帝不像先皇,不然京城世家的日子只会更不好过。当然,如果是这样估计离反也不远了。
把挑好的名单递给皇后,皇后又选了挑出了一些不适合的,这样一来剩下的也就只有十来家,刚刚好。
“我回头把这分名单交给母后和皇上,接下来的就看他们的意见了。”
这驸马虽然不像皇子妃那样严格,但也不能忽视。所以太后和皇帝的意思也很重要。最后的选谁便是交给他们定下。皇后和贵妃是不管的,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人家还有亲父皇和亲祖母呢!
在这一点上,不管是皇后还是贵妃,分寸都抱握的很好,没有给皇帝和太后一个充满野心的印象。
最后皇帝和太后挑了几家,寻问过意见后便下了圣旨赐婚,两位公主选的都是嫡次子。虽然公主有公主府,不用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选择嫡长子的话,以后就要做宗妇,虽然听着好听,但麻烦事也多。皇帝只想自己唯二的两个女儿可以轻轻松松的过一辈子,所以为她们挑的都是嫡次子,这样一来也不用侍奉双亲,小夫妻俩可以住在公主府中过自己的小日子。
做为公主,更不用每日向婆母请安,只要驸马不犯混,这样的日子就连淑宁都羡慕不已。在后宫,她虽然有着一万之下万人之下的后妃身份,却也要面对四面八方而来的暗箭,很多时候连睡个好觉都难得,哪有公主的日子好过。
两位新鲜出炉的驸马,一位是内阁大臣欧阳大人的嫡次子,另一位也是皇帝为太子选的太傅家的嫡次子。这两家清贵不说,家中也颇有资产,不用担心他们打公主的嫁妆。皇帝为了两个女儿也算是做了番了解,这样人家出来的孩子,大褶子上是不会踏错步的。
只要驸马老实本份,就能和公主把日子过下去。不求他们有多恩爱,起码也要相敬如宾。至于驸马要不要小妾通房,相信经过贵妃调、教的两位公主不会为驸马准备的。
没错,自从两位公主指婚后,但不在上学,而是交到了贵妃的手中,由她亲自教她们一些为人处事之道。在这方面,皇后都不如她。而且贵妃还有一点是皇后比不上的,那就是她对男人的了解。有过前世的经验,这男人嘛都是贱骨头,你想给的时候不要,不给的时候死皮赖脸的也要赖上来。
而这,就是淑宁要教给两位公主的。
至于什么通房侍妾,只要两位公主不愿意,就不要给驸马准备。男人就是这样,忍忍就过去了,非要拿女人说事。一个月女人不方便的时间也就那几天,古代的男人寿命不长,特别是好多达官贵族,淑宁猜测他们肯定是年轻的时候睡女人睡太多的缘故。
所以为了驸马好,还是不要替他们准备了。有一次就有第二次,男人不能惯的。本来她还想把这些用在自己的夫君身上,可惜啊进了宫这些手段都浪费了。
现在好了,皇帝送两位公主给她调、教,简直让她高兴坏了。她自己用不上没关系,可两位公主能用啊!男人都是相通的,如果两位公主能通过这些手段,让他们的驸马对她们百依百顺,淑宁表示这也是她的另外一种成功。
当然,淑宁还教了两位公主一些后宅的手段和阴私,这些连皇后都没有学过,还是王氏曾经教给她的,现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每天大公主二公主都要前去长宁宫学习,淑宁还手把手的教她们管家。以她们公主的身份,虽然不用自己亲自管理,但还是要会看账本,不然被下面的人欺瞒了都不知道。所以淑宁交给她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学习怎么看账。
1...4748495051...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