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立志传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黑胡子
“奥运会是世界的盛会,中国举办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
国府的顾团们支持中国承办下一届奥运会,而且成功举办奥运会可以增加中国的国际声誉,最后,甚至孙中山都被说动了。
“可是举动这样大的国际体育盛会,将会花费很多的钱?”
“不要紧,我们可以拉赞助。”
“赞助?”
“算了这都是后话,现在要考虑是的如何取得承办资格。”
可是到最后又回到了钱的问题,是啊!没有钱怎么承办奥运会。钱啊,真是可恶的东西。
获取钱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赚,一种是印。为此,杨洪森是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在it产业没有出现之前,最赚钱的生意当属青霉素的生产,这种药物开始越来越为欧美人士所接受,美国的部分医药企业获得了青霉素生产,但是由于中国对相关生产工艺的保密,使得青霉素的产量很低。
在青霉素的大规模制造方面中国已经有了新的突破,使是国内青霉素的产量得以大幅提高。
在俄国青霉素将无数人从死亡的边缘拯救了出来,随着其神奇的效果得到世界广泛的认同,各国对青霉素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杨洪森对旗下的青霉素生产企业不断扩大再生产,几毛钱一枝的青霉素卖的跟黄金差不多。
腰包鼓鼓的他开始了新一轮的海外投资,而投资的重点仍然放在美国,但杨洪森必须考虑一下1929年金融危机,据杨洪森所知这次危机虽然空前,但是对餐饮、娱乐业等服务性行业的冲击较小,所以杨洪森继续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资,虽然杨洪森成功从麦当劳兄弟手中抢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却未能将可口可乐收下麾下,所以的百事可口诞生了,而且还和麦当劳捆绑在了一起。虽然对可口可乐在美国地位构成了威胁,短时间无法撼动他的地位,所以杨洪森一直考虑怎样收购可口可乐,要不也整个可日可乐出来。
至于美国的电影业,美国的各大财团还没有注意到这块,那些后世成名以久的电影公司,杨洪森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电影行业可是大有赚头。对于新兴的化学、医药行业,美国政府采取了保护和鼓励的措施,这一领域杨洪森进行着广泛的合作。
加利福尼亚州有着大批的中国移民,为此,这里成为了杨洪森的立足美国的大本营。
1929年对杨洪森来说还十分遥远,现在的美国经济可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美国的经济好,中国的经济就好。
苏俄在1929年的经济危险中并没有受到影响,他们恢复工农业生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杨洪森根本不担心借款后苏俄的偿还能力。
在西线波兰军队无力阻止苏军,英国向苏俄提出停战,但造到了苏俄政府的拒绝,此时,苏军正欲逼近华沙城下,解放波兰工人阶级成是莫斯科当局的最高指示。但杨洪森却知道这场战斗苏军将已失败告终,因为知道战争的结果,所以他又开始大肆投机了,毕竟谁也不会和钱较劲。
苏军逼近华沙城下,引起了整个欧洲的恐慌。如果波兰被苏俄染成红色,那么整个东欧,甚至整个欧洲都必将暴露在出个红色帝国的獠牙之下,而欧洲金融市场对此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英、法开始对波兰军队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波兰是要钱给钱,要枪给枪,要炮给枪,
波兰军队肩负着全欧洲人民的希望,
数百年前,他们将邪恶的蒙古铁骑阻挡在东欧平原保卫了欧洲,现在他们决心将这头红色哥斯拉消灭华沙成下。
“玉琨,你难道认为苏军会败在华沙城下?”
“这需要专业军事知识,还要对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了解,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很显然除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外,他什么都没有说。
“玉琨,那您怎么能断定苏俄会与波兰谈判呢?”
“这个很简单,苏军兵败华沙但实力尤存,波兰军队虽取得胜利却伤亡惨重。苏军目前无法重新进取华沙,波军又无力对苏军发动更进一步反击,双方处于战略对峙的局面。从苏、波两国的军事对比来看,如果没有英、法的支持,波兰军队很难战胜苏俄,而英、法只能向波兰提供一时的帮助。相对于苏俄一方,由于不能迅速结束西线与波兰军队纠缠,必然会导致北线、南线的连锁反应。所以,停战和谈并不是双方主观的意愿,而客观上的需求。”
投资者们不会关心什么主观,什么客观,他们只在乎这次的风险投资赚了多少,他们能分到多少。如果蝴蝶的力量真如传说中的那样强大,杨洪森会被分的尸骨无存。
此时,苏、波战前并没有向杨洪森所描述的那样进行停战和谈,苏、波两军的军事对抗还在持续,考虑到苏军脆弱的补给线,杨洪森认为苏军还能撑住几个月,当然这几个月的时间对杨洪森很重要,因为他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
至于苏俄那边,杨洪森是不会去提醒的,且不说这种提醒会不会有用?
那么,向苏军提供更多军火物资是不是更加实际呢?
对于经济拮据的苏俄政府来说,廉价的二手军火对他们来说再合适不过了,而杨洪森长期从事着二手军火的批发、零售业务。合伙人瓦里奥派员在莫斯科设立了专门的联络处以方便双方的交易。
客户就是上帝,只有把好服务关,客户才会痛痛快快地付钱。
民国立志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苏俄在华沙损失了大批的枪械弹药,为了弥补军械的不足,莫斯科再次向中国订购大宗军火。其中所需步枪达到了10万枝,机关枪1000挺。如此大宗的军火,也只有苏俄能消耗的起,像拉美、非洲地区每次最多不过千把枝,所赚的利润还不如倒两块“英镑”来的快。
驻华大使契夫科此行的目的除敲定军火购销合同外,还有粮食问题。
由于中国北方的旱情严重,对俄粮食出口6月份开始急剧下降,在俄国远东地区的粮食价格还相对平稳,但在莫斯科粮食价格的波动十分明显。
苏俄为了确保亚伯利亚的畅通,向东方派出大量的干部和士兵,而远东物资源源不断的从东部运至西部,自1920年以来俄国国内粮食需求的压力有所缓解,因为有了中国这样一位可靠的盟友,列宁果断地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粮食政策,在国内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很多人对于新的经济政策充满信心。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继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尽管全世界都在封锁新生的俄国,但俄国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在中国都能采购到,同样俄国堆积的各种物资都可以在中国找到市场。
俄国现在的最大的困难是东西卖不出,贵重的诸如白金、宝石、毛皮甚至还不如一块黑面包。
在中国政府的帮助这一问题得到了相对妥善的解决,虽然中国从中将获取巨大的利润,但是相对于俄国政府来说好处更多。
在中俄贸易中两江财团完全处于垄断的地位,为了与苏俄长期保持贸易伙伴关系,中国政府向俄国政府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无偿援助。
日本虽然也想与中国一起分享俄国这盘美餐,但是日本与苏俄交恶,所以他们只有看着中国看大口吃肉,大口的喝酒。
而一个美国人的到来,使得中国对俄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受到了动摇。
这个混蛋的名字叫亚蒙·哈默,
哈默的父亲朱利叶斯作为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对十月革命苏俄政府十分关注,并通过各种渠道向被封锁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提供过必需品。可是后来朱利叶斯在一次医疗事故入狱,为了完成父亲未遂的愿望,他决定前往苏联,而他的第一站就是中国。
丫的,这家伙来到中国,杨洪森能不紧张吗?
哈默可是出了名的“红色资本家”,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被称为“经营之神”、“幸运之神”。
这家伙在大学时代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哈默来到中国其实最想见的人不是孙中山,而是被喻为“东方的金融奇才”的杨洪森。
与哈默的成富之路相比,杨洪森顿感惭愧。
“能得到总理先生的接见我感到万分的荣幸。”
“哈默先生,能见到您那才是我的荣幸,请。”
亚蒙·哈默发现这位总理对他不仅仅是尊敬,而是崇拜,他不明白他有什么地方值得这位成功人士崇拜的,相谈之下把哈默吓得一跳,对面的光头佬对他的事情竟然了如指掌。虽然连他自己都认为像他这样的青年才俊在美国社会已属凤毛麟角,可这里是中国。
“你一定奇怪为什么我会你的情况这么的了解,从某种意义上我和你的父亲朱利叶斯先生在生意方面有过合作。”杨洪森所指的合作是朱利叶斯曾经将一批美国共产党筹备的物资通过远东送至红军的手中。哈默震惊于杨洪森手中庞大的情报网络,“应该说我是通过朱利叶斯先生了解了您,您在经营方面的天赋真是让我惊叹,尤其是你的洞查力尤为让我钦佩。”
对于被人调查哈默虽有一些不快,但是仍好奇的问道,“你对所有的合作者都进行调查吗?”
“不,我只对我感兴趣的东西,认为重要的东西进行调查。冒昧地问句,您现在应该在攻读博士学位,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去莫斯科。”
“我准备利用这次课业结束到实习开始之间的这半年时间,去了解俄国。”
“如果是这样,我很高兴帮助你。”
由于杨洪森的帮助哈默的这次访俄计划变的异常顺利,在中国外交人员的帮助下他见到了俄国驻华大使,哈默父亲的名头很好用,考虑到哈默在俄的安全,大使馆特意安排了一名武官作为他的同伴。不过他放弃走海路,而且选择走陆路乘火车前往东北,他可不打算放弃来华的这次大好机会。
在山东和河北他看到了上百万的中国劳工,在中国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他才知道这些都是受到旱情影响的百姓,当地政府的组织他们修渠造路以工代赈,抗旱保收。
两江地区繁荣的经济与北方的落后的农业在哈默的眼里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差。进入京津地区后又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而进入东北后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
他在这里看到了美国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这与之前在关内看到的半机械农业完全不同。
随行人员向哈默介绍了中国目前的农业现状。中国以五口之家作为标准,一般都是在10亩、甚至不到10亩的土地上耕作,使得农业的集约经营、大规模经营十分困难,除了在东北、西北地广人稀之处可以有限地进行农场式经营。
中国式小农,同美国式动辄以上百公顷土地计量的小农,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经营规模小,机械化农业,也不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出路。所谓“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必须以大工业能够从农村大量吸取劳力,从而把农业人口控制在总人口的20%以内为前提,而这在中国显然是做不到。
“你说的非常对。”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总理在全国农业工作总结会议中讲话。”
哈默必须承认杨洪森作为一个管理者是非常出色的,对于中国的现状十分了解,对于工农业发展是一套完整的规划。
中俄边境地区贸易十分繁荣,俄国的百姓自由来往于边境,两国的边防军并排的站列在一起,换防时一个用着生涩的俄语,一个用着浓重的中文,相互致意。
中国与苏俄政府之间比外电传言的还要亲密。
在哈尔滨哈默跟随一列装满各种生活物资的火车开始漫漫的俄国之旅,临行前那位中国随行人员给了他一把手枪。
“拿着吧,西伯利亚铁路上并不安全,白匪活动的很猖獗,你们可有会受到了骚扰。”
在俄国武官的同意下,哈默将“快慢机”别到腰间,对将要进行了旅行他极为兴奋。
列车开动的时候,站台上的中国士兵朝着红军士兵们挥舞着皮帽。
虽然西伯利亚大股的白匪已经肃清,但铁路两边的散兵游勇却时不时对火车实施骚扰。为了这些装满各种物资的火车这些散兵游勇可以为之付出生命。莫斯科方面为了确保的火车安全,不但增加了护卫人数,甚至在每列火车上加装了一截简易的装甲车厢。尽管如此,那些白匪仍然冒着巨大的危险扒车偷盗物资。
哈默这一路上遇到的就有数十伙,每伙人中多则十数人,少则三、四人。火车上的苏军战士在黑夜中时刻保持着警惕,他们不厌其烦地应付着那些白匪的骚扰。火车时不时地停下来与这些白匪展开激战,将白匪未来得及抢走的物资重新装回车厢,这成为了枯燥的西伯利亚旅行中的调味剂。
民国立志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二章
东北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哈默的出现将会打破中国在对俄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俄国对美国的资本、美国的技术引进,对中国出口贸易不会构成威胁,因为中、美两国的层次不一样。
杨洪森必须承认美国的层次要比中国高的多。
由于中国也急需美国的资本、美国的技术,这样就与俄国产生的了竞争,为了吸引美资,一方面要创造外部的环境,另一方面就是加大开放的力度。
所谓的外部的环境,主要是指与日本的关系。
中、日长期处于敌对当中,必然会影响到美国投资者在华长期的投资信心。
想要避免中、日关系进一步的恶化,其前提就是阻止军国主义分子上台,而这就要求杨洪森对日本的经济施加援手。日本不曾对中国的援手表达感激,反而幽怨更深。
东北、珠海三角洲的开发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日本对俄的整个军事干涉行动,他们不但没有挣到一分钱,而且还出现了大面积的账面亏损,相反中国却是最大受益者,中俄贸易中的巨额利润让日本眼睛发热,发光。
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再次创下新高,这引起了日本高层的关注。
中国北方的旱情并没有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北方并没有出现日本高层所料想的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北方的粮价虽有所提高,却仍在百姓心理承忍范围之内,与日本人自卑且脆弱的灵魂相比,中国老百姓的忍受力是惊人地。且不要说北方粮价有所提高,就算连续涨几个停版,如同日本“米骚动”那样严重的事件在中国也不会发生。
相对于日本的经济,国府财政账户中有一个名称为“其他财政收入”的名目。
日本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来自于中国的巨额赔款,没有中国的赔款,也就没有日本维新。
中国国家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无法从某个国家的巨额赔款中获得的,那么政府只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逢勃发展的第三产业,每年为国府提供了三分之一强的财政收入。
东南亚金三角地区充当起了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动机。
金三角地区当地百姓的生活在中国政府的关怀有了显著的提高,与中国百姓相比,他们已经提前实现了温饱,个别人已经进入了小康。进入金三角所看到的是整片整片地烟土,工人在棚屋内辛勤地提炼着“英镑”,由于引进了美国计件制度,工人们热情高涨,拥有一辆中国联合牌手扶拖拉并不是什么奢望,只要苦干半年,再节省一点,还是能买的起。
与整个东南的落后的农业生产相比,金三角地区烟田种植率先进入现代化。
他们正在坚定不移的朝着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科学化的道路发展。
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其中泰国与金三角贸易来往最为密切,金三角地区粮食生产很少,主要都是通过进口,以前是从中国、老挝、越南,现在主要从泰国进口。
泰国还为金三角商品的出口提供出海口,泰国政府在抽一定的税费同时提供全程的安保。
全球“英镑”均来自金三角,要想买“英镑”就必须要到泰国。一些泰国军方人士甚至充当金三角的中间商。金三角地区的巨大财富和强有力的武装力量一直是英、法殖民地政府的心腹大患,同时他们都想这块巴掌大的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一系列的武力围剿失败后,他们开始寻求谈判手段。与那些带有政治性质的武装派别不同,他们纯粹经济利益体,在支付保护费的前提下,英、法殖民地都默认了这股力量的存在,而两地的烟土贩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根据国际禁毒委员会的报告一种新的毒品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泛滥,经过它们的调查主要来源就是东南亚的金三角。金三角就是“英镑”的代名词,根本就不用查的,在业内这基本上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金三角的头目据说是一个自称叫高察将军的中国人,他的手下约有6000~8000名武装分子。
国际禁毒委员会曾要求英、法政府对这一世界毒瘤加以铲除,不过殖民地政府行动滞缓,派去的将军虽然个个败仗而回,但却都变的腰缠万贯。
“到印度支那围剿高察去。”这成为了英、法军界很时髦的话,
没有人会真的愿意去围剿高察,英、法殖民地边防军与金三角其实都是一伙的,由于他们的不作为,高察在东南亚依旧活的很精彩。
在这种投资环境下,很多英国、法国商人们将目标转向了中国,而两国政府对本国商人在华投资积极鼓励。两国政府结成同盟,共同努力扼制美国在华资本,按照目前发展的趋势,如果放任下去,那些英、法将会被美国挤出中国。
英、法在华投资的增涨是杨洪森希望看到的。为了将英、法在东南亚的投资抢过来,该地区政治因此风云变化。诸如,泰国的数百位军人发动政变,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引起东盟各国的关注。
法属印度支那地区,受河内自治政府成立的影响,法国在该地区的统治变的岌岌可危。其保护下的诸如老挝王国、越南王国、柬埔寨王国纷纷向殖民地要求获取自治权,遭到殖民地政府拒绝后,这些地区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主义运动。
缅甸人民解放阵线虽然放弃的武装斗争的路线,但是通过政治运动其影响力越来越广泛。
民族主义运动正在整个东南亚各国中快速传播。
布尔什维克思想的流入让殖民地政府大为恐慌,在印度和缅甸的十数个大城市英国当局对被指控为布尔什维克的人进行大规模搜查,逮捕4000多名怀疑为布尔什维克的人,许多人遭到枪杀放逐。这些人当中很多都并非布尔什维克。
中南半岛上的外国商人屡屡遇到绑架,法国殖民地当局对此极为头痛,实际绑架的对象并不限制于商人,甚至军人,。不过这些绑匪很讲仁义,只要付钱他们就放人。在中南半岛绑架外国人成为迅速发财致富的好路子。
很多投资商都遭到勒索,从银行到工厂,你要想安安稳稳地做生意,就必须付费。殖民地政府警察、军队再多也没有精力对付这些人,再者说很多地方警察都是他们的同伙。
杨洪森对东南亚兄弟民族最大的贡献还不在于此,而是将军火大量地向东南亚倾销。
与1916年相比,中国轻兵器生产有着大踏步发展,首先是技术设备的更新;其次钢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接着是美国企业管理模式的引进,中国成为了德国之外最大的毛瑟步枪生产国,1919年生产98毛瑟步枪30万枝,而在1920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就被刷新。
中国产“缩水版”的出口型毛瑟步枪只有德国原厂价格的四分之一,为了减少成本中国军火工厂,将木柄枪托被减化,刺刀座完全被省略,。
这些步枪除满足苏俄的需求外,还大量的赊销东南亚。对于广大的东南亚用户来说,他们享受到了更多的优惠,比如他们不需要直接付钱,可以用等价的物产进行交换等等。为了支援东南亚兄弟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杨洪森要求军工部门更多,更便宜的军火,最终实现东南亚诸兄弟人手一杆枪的目标。
民国立志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东南亚的局势让投资者们变地极为谨慎,但是英、法政府受到了刺激更大,尤其是法国政府。
越南人民解放军由3万正规军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到了20万,虽然他们缺少机关枪和火炮,但是每人一支步枪,一个的基数子弹就足以让法国殖民地政府彻夜不眠了。
战争结束没有多久,民众紧绷的神经才松弛下来,
河内自治政府在协议中规定不扩充陆军,但是目前的情况看,他们并没有按协议履行,他们将部队扩充到20万人,他们在北方加紧操练,这难道不是在为战争做准备吗?如果越南人的行动是在中国的指使下进行,“难道那些愚蠢中国人想要与我们法国开战吗?”
中国用卑鄙的战术击退的日本,并且迫使法国政府做出让步,但是那些中国人不会真的认为法兰西的忍让是怯懦吧,就算打一场化学战,法国不会退让半步。
法国政府为了化解东南亚危机,派遣一战法国名将霞飞来华访问。
中国向东南亚大肆输入武器,已经给该地区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治安问题,英、法殖民地政府就此事与中国政府进行数次磋商,但是中方不但没有收敛,而且还进一步。那些反对殖民地的百姓如果拥有了先进的武器那将是一件非常严重的问题。以前殖民地政府对武器输入严加控制,那些心怀不满的人虽然也有一些武器,但总体数量方面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最可怕的不是他们拥有越来越多的武器,而是获取武器的途径,而这让那些心怀叵测的人看到了希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