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记事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吾爱杨
赵大海没让韩俊等太久,韩俊返校回家不久,就接到了他的传呼。
“小俊,日本那边的情况有些复杂啊。”赵大海在电话那头说道,言语间有些不太确定。
“怎么了?”韩俊一阵紧张,问道。
原来,韩俊委托他的事情,当他晚上赵大海就打了一圈儿电话,总算找到了驻日本那边工作人员的电话,好在春节他们回国休假,否则,光这个国际长途就有够麻烦的。
待仔细询问之后,人家对漫画这种东西也不是很了解,仅仅知道那东西在日本是比较火的,而且出版漫画的地方非常多,见赵大海问的紧急,对方答应联系一下日本那边的朋友。
可这一问之下,问题来了。
日本最大的出版社有两间,一间是集英社,另外一间是讲谈社,而小的出版社更是林林总总的二三十家,而旗下的杂志更是数不胜数。对于赵大海的外甥想要投稿的想法,他们都只是觉得有趣,而至于如何投稿的方式方法,毕竟他们也不是业内人士,根本不知道。
不过,赵大海在经贸委工作,身边的同事,特别是驻外的同事,与国外的商品以及客户接触颇多,信息不像一般的企业那么闭塞,国外的一些文化思想对这些人也有所影响。当他们听说了韩俊的想法,虽然觉得可能性不大,不过还是跟赵大海说,孩子既然有热情,就鼓励一下,浇冷水反而不美。
举手之劳而已,不如把稿子寄到日本那边当地的朋友处,让他们帮忙处理,只是寄给谁,人家收于不收,自然是两说了。
赵大海想了想,觉得也是,便代韩俊答应了。他有一个老同学在海南出版社工作,对于出版社里的一些情况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私下认为,如果单纯把稿件寄送给一家出版社,成功率定然是不大的,不如让韩俊多送几分,广撒网,多捞鱼。
“你有没有寄到哪家出版社的打算?”待跟韩俊说明了情况,赵大海问起。既然韩俊想要投稿,想来他心中已有腹案,要是他有目标,这事做起来就相对的简单的多了。
却没想到韩俊居然一愣,说道:“还这么麻烦呀?我又没去过日本,怎么知道投哪家,不如三姨夫,把稿子投给所有的出版社吧。”
对于韩俊这种想当然的话,赵大海哭笑不得,说道:“臭小子,你知道人家那里有多少家出版社吗?”
“哦,那不如就投几个大的吧。”韩俊提议道。
电话那头的赵大海,略一沉吟,说道:“行了,剩下的事儿你就甭管了,先把稿子送我这边来吧,不过小俊,我可不敢保证人家一定能要啊,要是不成你也别灰心,大不了我帮你联系海南那边,人家有专业的编辑,还能指导指导你。”
赵大海的意思,可就真的认为韩俊准备搞写作了,却不知韩俊本来就是玩儿票来着。韩俊称谢连连暂且不提。
把稿子送到了三姨夫那,韩俊也算了了一件心事,毕竟是第一次尝试,赵大海的话也让韩俊的头脑有所清醒,自己心血来潮想要赚外国人的钱,可那根本是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蒙头撞进去,会不会头破血流还不知道呢,索性不去想它。
出了赵大海的家门,韩俊找了个书报亭里面有公用电话,准备给朱培江打个传呼,自从韩俊上次跟他提起,老朱也配上了传呼机。
听着寻呼台小姐柔美的声音,韩俊刚刚报完了号码,却被书报亭里摆着的滨海晚报吸引了,只见头版下方一个标题“崂山绿石――崂山的新标志”,韩俊一乐,顺手买了一份。
“崂山风管委拟定于朱培江先生联合开发绿石项目……把崂山绿石打造成崂山的第二张民片……”滨海市说起来是一个新兴的城市,百多年前,还是个渔村。改革开放以后,作为沿海第一批开放城市,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却在文化底蕴上略显不足。
没有济南府悠久的历史,没有泰安东岳的威名,就连相邻的淄博,也是春秋五霸齐国的都城,更何况临沂,则连诗仙李白也为了“兰陵镇”的美酒乐不思蜀。在这种情况下,崂山绿石的成名显得尤为重要。
韩俊看完报道,心下一阵大爽。正好,电话铃也随之响起。
“朱叔,忙什么呢。”电话那头声音嘈杂,似是闹市。
“没事儿,我正闲逛呢,你这是在哪?要不来台东吧,朱叔请你吃饭。”
韩俊笑笑:“不用了,初一那天我问你风管委那边联系的怎么样了,你说领导不再,我今天正好看到报纸,好像风管委的已经注意到这事儿了。怎么,朱叔不抓紧时间研究研究?还有咱场馆的事儿。”
电话那头的朱培江一阵惊讶:“真的?好!明天再去找找他们,既然他们这么主动,咱也不能落后不是?”
两人同时笑了起来。
朱培江道:“小俊,你说咱的场馆安排在哪比较合适?我看着进景区进山口正在开一大片空地,要是咱能在那开场馆就好了,来来往往的车这么多,也算个地利。”
他这么一说,韩俊也有些心动,开场馆是他一力撺掇老朱办的,可至于开在哪里合适,他还真没有想过,不过听他这么一说,韩俊仔细一想,要是把场馆开在那,着实不错啊。
“朱叔,啥时候你去风管委,叫着我一起。”
“这个是自然,你不去还不行呢,不过你小子现在该给我说说,咱建馆子的钱从哪出了吧?我手头上是有点钱,可就算咱俩加起来也不到20万,要是弄个窝棚是够了,建博物馆可是不成的。”朱培江道,本来韩俊提起要建绿石馆的时候,朱培江之所以没有立刻同意,便是考虑着资金的问题。可每当问起,韩俊总是拍着胸脯保证资金绝对没有问题,老朱却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
“朱叔,这事儿你就放心吧,绝对砸不了。我得回家了,你啥时候去风管委,叫着我,到时候我在跟你说,电话里也说不明白。好啦,撂啦。”
“嘟……嘟……”听着话筒里传出的忙音,朱培江笑骂一句:“这个臭小子,净想些鬼点子。”
“老朱,还是上次来咱家那个小孩儿?”老朱的爱人问道。
朱培江点点头:“是啊,别小看他,年纪不大,想的东西不少,要不是他,呵呵。”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朱培江淡淡的一笑。
*************
第二天,两人相约一起去了崂山风景管理委员会,一路上兴冲冲地韩俊,不断跟老朱描绘着未来美好的前景,其实不用他说,朱培江也自然能看到,尽管是正月里,还是有人慕名而来,找到他,想求一块绿石,毕竟他手里的绿石,是经过国家权威鉴定的,足足六卡车的绿石,具是拥有证书的!
正月初七,各各单位已经开始正常上班了,年后没有什么事情,也是旅游的淡季,想必风管委内的工作人员大都很清闲,也有空来接待他们。
进得风管委大院,俩人被门卫拦住,朱培江带着他标志性的何须笑容,问门卫道:“师傅,过年好啊,咱郝建州主任在吗?”
门卫看了看韩俊两人,不冷不热地问道:“有介绍信吗?”
朱培江一愣,摇摇头,他不知道想见风管委的主任居然还要介绍信?自从自己雇了六辆卡车上京,便辞去了公职,此时的他上哪找单位开介绍信?
“领导很忙,没有介绍信的一律不接待。”门卫说话不带任何感情,可言词间的拒绝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忙?刚过完年忙什么忙?韩俊一听气就不打一出来,笔记里关于人际交往的事情也有记载,总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自己也深以为然,可当他自己真的碰到了,少年的性子一起,热血冲脑门儿,当即恼火道:“刚过完年还忙?你知道他是谁吗?朱培江!上过新闻联播!我们找郝主任是谈重要的事情,你不让我们进?好!我们现在就走,回头就给郝主任打电话,好大的架子!”说着就要往外走,朱培江没有想到平常挺温和的韩俊居然说发作就发作,一脸尴尬,赶紧拉住了他。
“呃……”可门卫脸色一僵,听韩俊口气不善,更像跟主任关系很熟的样子,心下暗呼倒霉,怎么就不先问问清楚了?昨天跟老婆吵架,都说了不能带着情绪上班,果然惹祸了。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门卫赶紧换了个笑脸,装作惊讶道:“哎哟!你看我怎么看这位先生这么眼熟,原来在新闻联播上见过!抱歉抱歉,郝主任在三楼,你们上去吧!”
这会儿,他也不要介绍信了。
朱培江冲着门卫歉意地点点头,拉着韩俊走了进去,边走边说:“小俊,你以后可别这么冲动,毕竟咱们也是求着人家办事,万一他是人家领导的亲戚,你这样做一点好处都没有,平白得罪人。”可韩俊扭着头,依然瞪着大眼“恶狠狠”地盯着门卫,一米八几的大个儿,加上凶悍的表情,让门卫不敢直视他的目光。
老朱说的没错,待走了几步,韩俊回过头来,脸上狠厉的表情已经消失了,挠挠头讪笑道:“嘿,朱叔,不好意思,我就是一时生气,以后绝对不会了,绝对!”
“行了!哎,今天出师不利啊,希望见到了郝主任,不要这么拧巴才好。”朱培江喃喃道,却忘记了有个成语,叫一语成谶……
ps:众位兄台,码字很辛苦,或许前几章作为过渡章节,情节平淡了些,可高潮即将到来啊,拿起您手中的推荐票,砸像我吧!老杨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满地打滚儿求推荐、收藏~
重生记事簿 第十二章 现实很残酷(下)【冲榜求票】
出了风管委的大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而韩俊俩人的心里却一会儿如寒冬腊月,一会儿如酷暑三伏,具是铁青着一张脸,一路无语,直到驱车回到了朱培江的家。
“这他妈的什么事儿?还研究研究?韩建仁他有什么能耐?不就是个痞子吗?要说那死胖子跟他没关系,我韩字倒过来写!”憋了一路的韩俊,一进朱培江的小院就破口大骂,连一向温文尔雅的朱培江也阴沉着一张脸。好在他的妻女还在娘家没有回来,否则光是那两张拉到脚面子的脸就会吓坏了她们。
韩俊长这么大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官僚,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憋屈。虽然他的老爹大小也是个官,可他见的那些人,都是些豪爽的“察哥”,就连过年时市局的局长都见了,也是毫无架子的,却没有想到……
俩人顺利的见到了郝建洲,一个五十多岁的胖子,带着类似朱培江样的和煦的笑容,刚见面的时候,韩俊心里还觉得,凭着老朱在电视上露过脸,凭着专家的鉴定证书,凭着自己已经注册好的工商执照,合理合法,而且这个韩主任看起来也面善的很,谈起合作来应该十分的顺利。
可事实却完全跟韩俊所想的掉了个个儿……
“啊,原来是朱先生,欢迎欢迎!首先,我很感谢朱培江先生,能不远千里到北京参加展览,让我们的崂山绿石一举成名,您,可是功不可没呀。其次,就我个人而言,也是很仰慕朱先生的……”一句客气的恭维作为他的开场白,让两人心中一阵舒坦,可接下来……
郝建洲跟他俩聊了半个多小时,却顾左右而言他,对朱培江吹捧有余,却丝毫不提合作的事项,不免让韩俊有些心焦。
可是,不用说韩俊,就连老朱也丝毫没有跟此类单位打交道的经验,只是微笑着听他海阔天空地一通聊。无奈之下,同样焦急的朱培江只好首先提出合作的请求,可这样一来,无形之中,让他们在谈判过程中的地位,瞬间处于了下风。
但,尽管如此,似乎早就料到他们的来意,郝建洲却打起了官腔“至于跟你们合作的事情,单位里也要好好的研究研究嘛。”
韩俊毕竟年轻,虽然有笔记里大量的信息,可他依然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灵活运用,便说:“郝主任,我觉得,我们一来上了中央电视台,有名气,而且我们的绿石都是有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证书,也算是有实力,我觉得跟我们合作,还用研究嘛?”
对于韩俊这个青年,郝建洲还以为是朱培江的儿子,聊过之后才知道,他也是在绿石成名这件事里的关键人物。可对于韩俊的话,他却不置可否。只是详细的询问了,如果合作成功,他们将如何经营绿石馆,却依然避而不谈合作事宜。
只是后来实在被问的急了,郝建洲才说,不光是他们与风管委联系,想联合风管委一起做绿石这个项目,还有一人,在做着与他们同样的事情。
“哦?敢问郝主任,是哪位同行也想参与进来?”郝建洲的说辞,让朱培江顿感好奇,建场馆的事情,他跟韩俊研究了好久,认为这绝对是个超前的项目,根本不可能有人会走在他们的前边。
而郝建洲则说:“韩建仁先生手里也有大量的绿石,同样想跟风管委合作。”
韩建仁何许人也?不管是峰山村的老坐地户朱培江也好,不经常回奶奶家的韩俊也罢,这名字都是“如雷贯耳”!
他同样是峰山村的村民,三十多岁却不务正业,游手好闲还欺行霸市,手底下几个村里同样不着调的孩子跟着他混,不过30多岁的他却依然能让手下的小孩儿跟着他混则不无说明此人有一定的能力,不管是碰巧还是他眼光独到,当朱培江一现身在《新闻联播》,他立刻就意识到,海里的石头是块宝!
拉着手下的人,跑马圈地,把峰山村近海的一片礁石都揽到了自己的名下,韩俊跟朱培江没有那个能力阻止别人采挖,可他韩建仁却有。
当朱培江回来的时候,还热闹的海滩,过了没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的热闹,只不过那些人,却大部分换成了他韩建仁的手下。
就这样一号人物,能想到跟风管委合作?韩俊不信,朱培江更是不信!
实际情况却是俩人不知道的,韩建仁的姐姐,正是郝建洲老婆的表妹!当崂山绿石一成名,而朱培江又在滨海电视台上放出了希望与风管委合作的口风,郝建洲立刻意识到,这,是个机会!而且韩建仁正在做什么,他又岂能无所耳闻?
他本是市规划局的一名主任,90年风管委成立之后,便借调到了这里工作,负责景区的管理。景区周围的商铺、酒店都暂归他们管理,期间的利益让原本在规划局的他无法想象,而崂山绿石所蕴含的利润,已有多年管理经验的他怎会不知?面对如此“商机”,或许跟朱培江合作一样可以让管委分上一杯羹,可如果这件事完全让自己人来做,那跟收取租金或者分成利润比起来,岂不是大巫见小巫?
当即找到了韩建仁,与他商议了他手中的绿石由郝建洲负责经营,而韩建仁则拿小头。本来就想靠着绿石小发一笔的韩建仁略一思量便答应了,因为即便是小头,在管委出面的情况下,他的收益也远远多于现在他这种有组织无纪律的低层次采挖。
是以,当年前朱培江找来的时候,因为要联系韩建仁,他就借口外出没有接待,而年后,至于如何经营绿石,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心道既然朱培江有这个打算,不如套套他的话,如果合适,便直接用了他的法子跟韩建仁做起来,他朱培江也无话可说。
不过,当他说了韩建仁也要与风管委合作的事情之后,韩俊跟朱培江不免失笑,那人一来就是外行,二来也没有专家的鉴定证书,如何能与韩俊他们竞争?
见俩人丝毫听不出他话中之意,郝建洲也只好漫天要价,高达六成的盈利利润让韩俊二人目瞪口呆。这跟赤裸裸的抢劫又有何异?
面对这样的高价,朱韩二人也只好退而求其次,问道:“场馆的问题我们自己解决,不过我们想跟管委批一块地,就是景区入口处的那片空地。”既然合作不成,那我们就自己单干。
而郝建洲的一席话,犹如一碰冷水兜头浇下:“那片空地是管委规划为停车场的,您也看到了,景区入口那么多的商铺和酒店,我们也是为了方便游客。”
希望再次破灭,可是问起再有那个地方合适场馆建立的时候,却被告知,他们需要给规划局打审批,没有审批是绝对不行的,而问起审批的速度,郝建洲却似是无意地说道,或许三五个月,或许五六个月。
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他妈的凉了!
温和而又客气的官腔,一次次的刁难拒绝,让韩俊忍无可忍,但进门时朱培江的话犹在耳边让韩俊把气憋在了肚子里,他没有想到事情居然会是这样!
“二位回去好好想想,不用忙着给我回话,有竞争才有发展嘛。”客气的将两人送走,一直微笑的郝建洲依然微笑,却笑的更加灿烂了。
“绿石馆啊……不错的生意。停车场那边就先停一停吧!”
********
“行了,小俊,这个不行,咱们再想办法,实在不行咱们就自己建个场馆,你不是说资金没问题嘛?”家里,朱培江强压着怒气,安慰着韩俊,这个热血的少年深得他的喜欢,虽然自己也很气愤,可看他的样子,老朱认为有必要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
“哼!等上半拉年儿?有法子也没用啊。到时候绿石馆都他妈的遍地都是了。”
“你且说说。”
“过年的时候我找了我二舅,年前他的印刷厂帮着很多大单位印了不少专属挂历,小火了一把,人家单位很满意,跟我二舅的关系也特别的好。我借着我二舅的关系,能见到单位管事儿的人,咱送他们一些品相好的石头,换他们的赞助,多了不敢说,弄起个绿石馆,绝对没有问题!当然,就算不成咱们卖上一些石头一样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可这样不仅能拉近跟那些单位的关系,他们也成了咱们的潜在客户。”韩俊气鼓鼓地说道,想法不仅巧妙,而且的确可行。
“妙哇!小俊,这法子你跟谁学的?”朱培江赞叹连连,可现在说这个有什么用?难道跑后山去建个博物馆?景区出入口附近的地方,才是绿石馆的最佳位置呀。
韩俊摇摇头,上来牛脾气,恨声道:“算了吧,朱叔,容我再想想办法,我就不信了,那个韩建仁能拼的过咱们,咱还就不搭理他风管委了!我先回去了!”
“行,你别太上火,社会上这样的事情多着呢,你在学校不懂的,只是今天有些憋屈罢了,别往心里去。知道吗?”送韩俊到门口,朱培江不忘嘱咐。
韩俊点点头,没说话,摆摆手算是告别,径直出了老朱家的大门。
*********
出了门,韩俊越想越窝火,他发现今天的事情怎么什么都不顺?漫画投稿一头雾水,建个绿石馆又诸多障碍,难道今天出门没看黄历?
正想着,迎面走来四位青年,见到韩俊刚从一个院里出来,便迎了上来问:“这位朋友……”一口京片子。却突然顿住了话头,愣愣地看着韩俊,脸上满是惊骇之色。
韩俊正恼火,见有人挡路,眉头紧蹙,口气也有些不太友好“干嘛?”
四人却不说话,韩俊看他们神色诡异,一怔,问道:“你们认识我?还是我脸上有花?”
似乎韩俊的一句话让他们三魂归位,当先一人看了看他出来的院子门口旁边的门牌号,和气的一笑:“不好意思,你长的挺像我一个熟人。”
他这话把韩俊逗的一乐,这他妈不就是泡妞篇里最低级最要不得的跟美女搭讪的词儿吗?“谢谢,我就是个大众脸。”心情不好的韩俊不想搭理他们,抬步欲走,说话那人却问道:“哦,不好意思,我们是北京来的,我想问问,这是不是朱培江先生的家?”
虽然心情不好,不过韩俊还是继承了滨海人热情的性格,点点头道:“没错,我刚从他家出来,你们买石头的吧。”这样的人,韩俊最近见了不少。
年轻人微微一笑,点点头。
“那去吧。拜拜。”说完,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留下那四人面面相觑,半晌,其中一人长出了口气:“霍,钟哥,要不是大白天,我还以为见鬼了呢。”
“谁说不是呢。像,太他妈像了。”
“不过看这小伙儿好像心情不太好啊。”
他们,正是那天去太平里宾馆准备找朱培江买石头的那几个年轻人。
钟哥眉头一皱,喝止了他们的讨论“先办事儿吧!”
“梆梆梆”叩响院门。
院里传来一阵脚步声,并用滨海的方言问道:“小俊,忘拿东西了?”
朱培江打开门,却发现是四个陌生人。
“你们?”老朱疑惑道。
“哦,请问您就是朱培江先生吧。”钟哥客气地说道,他样子斯文清秀,很有亲和力,一笑之下很难让人生出恶感,与身后三个孔武有力的同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培江点点头,客气的将四人让进了屋里:“不知有何贵干?”
钟哥道:“晚辈姓钟,家里老人五月寿辰,看中了您的清风明月,当日在展览馆不便找您,您又那么早就退房了,只好等年后赶到滨海,不知您可否作价割爱?”
待他们说明,朱培江恍然,原来是买石头的,只是个中误会此时的他也没心情解释,点点头,又摇摇头,钟哥何等伶俐人物,见他神情恍惚,似是心情不佳,而那个少年似乎也是如此……刚待询问,却见朱培江勉强一笑:“实在抱歉了,那石头当日并非我不卖,而是那石头本非我所有,或许你们看见刚刚出去的那个少年,他是我的一个小友,那石头,是他的。你们找我,可就找错人了。”
“啊?那么怎么能联系到他?”钟哥身后的一个青年说道。
“呃……”朱培江沉吟道:“你们现在最好不要去找他,还是过两天再说吧。”
钟哥眉头一挑,问道:“这话怎么说?”
“私事。”
钟哥哈哈一笑,说道:“朱先生,莫怪晚辈交浅言深,我刚才来的时候,见您那位朋友脸色阴沉,似乎碰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而您……”说道这里,略一停顿“好像也是如此,冒昧的一问,您是不是碰到了什么困难?虽然晚辈从外地来,不过在滨海还是认识一些朋友的,或许能帮上一帮也说不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