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女王不在家
江春耕:“是,肯定得供着,只是我们如果供两家的话,就怕未必能供上,两台机器转着,勉强也够,但我们哪有那么多羊毛啊,现在开始干这个行业的越来越多了,都在抢货源,我们自己的货源也不够稳定。”
江春耕的这句话,何尝不是沈烈的担心。
不过他却笑了:“哥,你想得周全,这确实是问题。”
江春耕其实是一个做生意的料子,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又是亲戚,人品靠谱,大家合伙做,总是比自己单打独斗强。
沈烈笑着道:“把短绒依然卖给首都绒毯厂,把长绒往上海发,我们村里头,我再寻觅几个靠谱的小伙子帮忙,到时候两边一起搞。”
江春耕点头:“行,我们村里,我有两个好兄弟,都靠得住,也讲义气,回头我带着他们一起干。”
沈烈又道:“要不这样吧,我们现在手里的羊毛还能梳一个多月,你现在带上兄弟,去内蒙,那里有大片的牧区,牧民手里都有羊毛,我们可以直接收购这种散的,到时候运回来,牧民手里的羊毛根本没人管,也不受政策的限制。如果你这边事情不成,我们再想别的办法,这样也有时间。”
江春耕皱眉:“这个路子行吗?收集牧区散毛,花费时间大,也耗人力,还不如收那些现成的,哪怕价格稍微高点。”
沈烈:“大哥,这件事不好做,但却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江春耕扬眉,看向沈烈。
沈烈道:“我们现在的原料来源太单一,孟家如果将来要对付我们,无非是从原料和销路上下手,销路上面,目前看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原料上,我们如果只依靠现在的几个路子,万一人家给我们卡了呢?内蒙的原毛是不让出内蒙的,政策限制着,现在陵城梳长毛的都是自己想着法子各种门道给运出来的,别说我们没那么多渠道,就是有,也不够稳当。一旦我们断了货源,空机器在这里晾着,那得耗费多少时间?所以现在,牧区这一条路子,哪怕是费功夫麻烦些,也得试试,兴许就能走出来呢?如果能走出来,到时候不用我们自己去,我们就号召附近村子里的农民过去那边背羊毛,就算搭上列车路费,这么一倒手,他们也有赚头,有了你这个例子,能赚钱,到时候不用我们招呼,肯定一批人过去背毛。”
沈烈皱眉思量着,语气缓慢了下来:“当然,路子是我们走出来的,到时候我们直接预付款,和他们签合同,提前定下,把这个路子给拿捏住。到时候,我们还用怕哪个?”
江春耕听沈烈这个计划,眼睛都亮了:“好,这确实是个路子,我们可以少挣钱,可以给背毛的让一些利,但我们这样就省了不少功夫!”
沈烈点头:“前提是这个路子能走通,所以大哥你得走一趟。”
江春耕:“没问题,我去牧区!”
当下江春耕找了兄弟,都是身体精壮的小伙子,当初还曾经帮着他一起过去搬嫁妆打架的,现在听江春耕这么一招呼,二话没说,直接跟着一起过去内蒙了。
沈烈在江春耕走了后,恰好有个厂子要甩卖梳棉机,是五十年代德国特吕茨勒公司的dk2型梳棉机,一台才卖两千元,沈烈仔细研究了一番,德国的制造品质没话说,虽然是五十年代进口的,但质量依然很好,不是一般机器能比的,两千块钱确实便宜了。
又想着眼下羊绒产业放开了,稍微有点钱的估计都眼馋,想加入这个行业,接下来梳绒机的价格只会一路上涨,梳棉机肯定也得跟着涨,到时候再想买这么好的机器怕是难了。
沈烈咬咬牙,还是干脆买了,以后肯定得努力做大,光靠现在的两台梳绒机供不上,就算一时手头紧点,但缓过来就好了,十台这种好机器,如果不是对方用钱,肯定不至于这么甩卖,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梳棉机钱是两万块,这次江春耕出门,把家里差不多的钱都带走了,冬麦便从饺子馆那里结账,和自己二哥二嫂商量过,挪用了一些现金,凑了八千,先付了人家,又和对方签好了合同,约定好剩下的一万二等下个月十五日再给,沈烈算计着,手头这批羊绒卖出去后,正好能赶上可以结清这批款,不至于青黄不接。
收购了后,也没安装,直接严密地包起来,打上了封条,放在了西屋,把西屋挤得满满当当后,又借用了刘金燕家的老宅子来囤房。
忙完了梳棉机,沈烈松了口气,货源,销路,机器,都得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沈烈又过去和路奎军聊了聊,谈了当前的情况,路奎军对他自然是没话说,万一沈烈资金短缺,他那里肯定能帮他顶上,不至于出现周转不灵。
沈烈见他二话不说这么爽快:“谢谢路哥。”
路奎军抬起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弟,我们性子不同,做事路子也不太一样,不过无论怎么着,我们都是兄弟,比亲兄弟还亲,哥永远记得当初在越南的荒林里,你把那个烂甘蔗挤出汁来往我嘴里塞,就是凭着那几滴汁,我才活下来。我们是死过的人,那些荣华富贵都是虚的,关键时候,别说什么钱不钱的,命都给你放这里!”
沈烈咬牙,默了一会:“哥,我明白。”
路奎军:“你也别多想,那个陆靖安之前能偷你的介绍信给你使坏,以后就能给你来更狠的,孟家那些人不知好歹,非要招这么一个破烂女婿,也是他们活该丢人,他们现在记恨你,这是小人之心,咱是正义一方,我们正义永远不怕,能战胜邪恶!”
沈烈:“是,我也想过,陆靖安心胸狭窄,敏感易怒,我们不在意的小事,他可能记挂在心里,估计过往有些小事得罪了他。将来他飞黄腾达,小人得志,这一场仗,早晚也要打,不过也没什么好怕的,我们是阎王爷手里逃过一劫的,还至于被这点小事打趴下?”
路奎军听得爽快大笑:“对!”





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第 124 章
第 124 章
第124章首都绒毯厂的意外
沈烈把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梳绒机顺利运转,白花花的羊绒陆续出来, 他找了村里的胡满仓并另外几个年轻小伙子, 打算带着他们走一趟上海交货,也试练下他们的,如果能练出来, 以后可以让他们去帮着交货。
毕竟买卖越做越大, 不可能只靠自己和亲戚,还是得需要人手, 胡满仓为人实诚, 对自己敬佩, 也听话, 沈烈想带着他发财。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 他也没什么事, 就开始琢磨对梳绒机再改造,如果能提高性能,节省电费, 同时提高梳绒机的提纯率, 那梳绒的过程以及生产耗费都会降低不少, 将来梳绒机的成本将会降低不少, 同时提纯率和浪费也会降低, 整个行业都会受益。
孙红霞最近其实挺愁的,愁得不行了。
眼看着大家都羡慕冬麦, 觉得冬麦有福气, 嫁给了沈烈日子过得好, 羡慕的时候自然说起她怀上身子的事。
说完冬麦怀上身子,就好奇地打量孙红霞, 那眼神很明显,就是在说,你怎么还没怀上呢。
面对着这种眼神,孙红霞心里自然不好受,哪能好受呢,怎么人家怀上了,自己就是没动静呢?
他家肚子没动静,村里人难免说闲话了,风言风语的,说啥的都有,有的说是孙红霞之前落胎留下了病根,以后不能生了,也有的甚至开始传闻,说是可能林荣棠有问题,种就不行,女人当然不能生了。
说这些话的,开始是一个两个,后来渐渐地大家都这么说了。
孙红霞自然听到了那些传闻,她听到后,心里的怀疑就更重了。
最近几个月,林荣棠的梳绒机轰轰烈烈地干起来,她心里也存着指望,想着能发财了,能像沈烈一样发财。
可是人家冬麦怀上身子啥都不干,还有个王二婶伺候着,而她自己呢,得累死累活地去梳绒,忙得要死,操心劳力的,还不知道能挣多少钱。
特别是林荣棠贷款了五万块,她想想就心惊胆战,可别回头赔了,到时候把家底都给赔进去,她并不愿意跟着林荣棠受穷。
重活一辈子,就这么受穷,谁愿意呢?
有时候看到冬麦的肚子,她难受,而看到村里人对冬麦那种讨好的笑脸,她更难受。
这让她不止一次地想,如果自己不和沈烈离婚,是不是这一切都归自己享受了?
钱财上的落差,还可以心存幻想,幻想着有一天林荣棠会超过沈烈,指望着有一天自己终究能够在冬麦跟前扬眉吐气,但是另外一桩事,却是成为了孙红霞心里的刺,让孙红霞的怀疑一天比一天深,让她每每想起,心里就阵阵发冷。
林荣棠,到底是什么情况,是不是他不能生?
当别人胡猜着林荣棠不行的时候,总是有人说,孙红霞那不是怀孕过吗,可只有她孙红霞自己知道,自己从来从来没怀上过啊!
也就是说,林荣棠娶了两个媳妇,到现在,没让任何女人怀上过!
真是他不行吗?
最让孙红霞怀疑的,其实还是晚上的事。
以前的时候,她是觉得哪里不对劲,有些怪怪的,但是也没多想,以为就是这样,但是自从她起了疑心后,偶尔和梳绒女工聊天,她会不着痕迹地打听,越是打听,越是心惊胆战,总觉得哪里不对,明显不对。
为什么她经历的,和别人口中说的那些完全不一样!
她正胡思乱想着,就听到林荣棠的声音:“傻站在这里,想什么呢?”
孙红霞一惊,抬头看过去,却见林荣棠正含笑望着自己,眼神温柔。
这样的林荣棠,她以前自然是很喜欢,不过现在,那幽黑眼睛中的温柔,竟然看得她心里发憷。
林荣棠:“你没事吧,是不是不舒服?”
孙红霞忙摇头:“没事,可能最近太累了。”
林荣棠听了,叹了口气,很是愧疚地道:“这都是我不好,我如果像沈烈那样有钱,你就不用梳绒了,我还能请个人伺候你,让你享清福。”
林荣棠:“都怪我,是我对不起你。”
孙红霞只好道:“其实也没什么,咱们的梳绒机这不是也起来了,我听说现在安装梳绒机搞起来就能挣钱,我们加把劲,肯定能比沈烈更有钱。”
林荣棠便点了点头:“对了,今天我去陵城,孟雷东和我谈了一件事,这件事事关重大,我只和你说说,你别往外提。”
孙红霞见林荣棠一脸严肃,心里一凛,忙问:“什么事?”
林荣棠眯起眼睛,轻声道:“沈烈得罪了孟家,让孟家没面子,孟雷东当然不会让他好受,现在沈烈的货是卖给首都绒毯厂,孟雷东那里已经找好了首都绒毯厂的关系,前几天,和人家吃了一顿饭,谈成了一桩大买卖。”
他的语气轻柔,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危险,这让孙红霞身体都紧绷起来,心里更是泛起了期待。
林荣棠笑着说:“他和首都绒毯厂谈的这个买卖,就是关于首都绒毯厂短毛绒采购的,价格比沈烈的低一些,一口气签了一年的供货协议。”
一年?
孙红霞疑惑,不明白这是啥意思。
林荣棠笑叹了口气:“你不懂是吧?那我给你解释,意思是说,首都绒毯厂接下来的一年内,将优先采购孟家的短毛羊绒,不会去采购别家的,再说的大白话一点,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短毛绒,可以随便生产,随便卖给首都绒毯厂,别家的和我们一样价格,人家首都绒毯厂不要他们的,只要我们的,因为我们订下了这个协议了。”
“这次沈烈进的那一批羊毛,我们事先已经看好了,他那个量有点大了,如果首都绒毯厂不要,他另外找销路估计难,羊绒卖不出去,几万块钱积压在那里,你说谁能受得了?孟雷东那里还说,沈烈买的十台梳棉机,其实是赊账,还欠了人家一万二,这都得是有账期的,回头人家找他要账,他没钱,你说他还能像今天这么得意吗?为了尽快还债,他只能降价卖,他必须得赔死!”
说着这话的时候,林荣棠语气中带着一丝轻柔的狠毒。
孙红霞眼睛瞬间亮了,她明白了。
“那我们只要拼命地梳绒,到时候卖给绒毯厂,他们肯定要,我们哗啦啦挣钱,可是沈烈他们的货要想卖给绒毯厂,就得排我们后面?”
林荣棠笑着说:“是,同样的价格,要我们的,不要他们的,除非收了我们的后,他们还想再多要,才会要沈烈他们的,这首都绒毯厂主要是用长绒,短绒也就是掺里头,比例不会高,一年能要多少?有了我们在,足以把他家给挤出去!”
孙红霞想了想:“这么搞,会不会招恨,把别人也都给挤了?”
林荣棠:“彭天铭还有别的梳绒户,梳的绒现在都比沈烈的长,质量比他好,目前小散梳绒户也有跟沈烈风梳这种短绒的,但并不多,所以基本没什么大影响。”
孙红霞:“那我们多干,使劲地多干,让人家只买我们的,我们把他家挤垮!”
林荣棠:“是,必须得拼命地干,孟雷东那里召集了人手,让他工厂里日夜加班,必须马上梳绒,他还答应了,再给我一台梳绒机,三台梳绒机一起干。”
孙红霞激动了:“那,那咱能挣多钱啊?”
林荣棠笑了下,笑里有了一丝丝轻蔑的意味:“我听说,孟老爷子为了这个事,一直病着,都没见好,孟雷东心里当然恨着沈烈,不报复沈烈,他这日子都过不去了,他既然着急,我也趁机提出来,把我们的贷款利息免一部分,再给我们分成上让一些,他同意了,所以我算了算,我们豁出去把这一批新到的羊毛梳出来,尽快搞出来,估计能挣五六万吧。”
五六万?
孙红霞顿时振奋了:“行,那我们加把劲,怎么也得干起来!”
一口气挣五六万,这得多少钱啊!
冬麦其实多少也感觉到了,感觉到最近沈烈挺忙的,也感觉到隔壁的孙红霞那样子有点得意,好像背地里偷偷吃了什么好吃的,见到你有点得意,还有点躲躲闪闪的。
冬麦觉得好笑,还和沈烈提起来这事,沈烈笑了:“林荣棠也开始做羊绒了,估计要发财了,前几天不是说,他家又上了一台机器吗?三台梳绒机一起搞,这是要大干一场。”
冬麦:“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孟家那里,也不知道给咱出什么招。”
沈烈把一切该布置的都布置了,心也就安稳起来,笑着说:“别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说,咱就算赔个净光,不是还有你的饺子馆,到时候我就靠你养着,你别嫌弃我就行。”
冬麦瞥了他一眼:“瞎说啥呢!”
沈烈:“现在我把一切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该考虑的都考虑到了,现在就等着你哥那里,如果你哥在内蒙牧区能顺利收到羊毛,基本上没什么好担心的。”
冬麦:“听你这一说,我心里松快多了,不然看着他们,还是有些担心。”
沈烈无奈,笑着说:“你别担心这个,大着肚子不要乱想,你也得相信我和你哥,我们既然要和人家对着干,也不至于就怕了他们,再说咱走的是正义之路,王书记,苏家,彭天铭那里,还有路哥,这一个个都会帮咱的。”
冬麦叹了口气:“我知道,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能怕什么呢?我就是心疼你,你这整天太忙了。”
沈烈便握住了她的手:“我忙吗,我不是每天都抽工夫陪你,陪咱肚子里的孩子?”
冬麦听他这么说,好笑,无奈:“你就逗我吧,你知道我啥意思!”
沈烈便认真起来:“冬麦,我辛苦点真没什么,做任何事,都没有一蹴而就的道理,都得付出,这就是创业期,肯定不容易,不过事情熬过了,也就好了。”
冬麦:“嗯,我知道,现在我也盼着我哥赶紧回来。”
更盼着他哥能带来好消息。
然而想不到的是,这么盼了好几天,江春耕一直不见回来,以至于胡金凤都担心起来,问起怎么回事,说好歹给家里发个电报啊。
冬麦也有些担心,沈烈安慰她,说江春耕出门的时候是好几个人一起的,总不至于出什么事,再说去的是牧区,牧区发电报估计不方便。
冬麦想想也是,只好先放下。
而这个时候沈烈手头的这一批羊绒总算是梳出来了,便雇了货车,带着胡满仓并村里几个人,运往首都,因为购置了十台梳棉机,还欠着款,现在手头也没多少钱了,又考虑到路途上怕有什么意外,沈烈从路奎安那里拿了两千块。
临走前,沈烈终究是不放心,嘱咐了冬麦半响,方方面面都嘱咐了。
等沈烈前脚刚走,他借钱出门的事就传出去了。
一时村里自然说啥的都有,大多是替他们担心:“你们收羊毛花这么多钱,又买好几台机器,这万一赔了怎么办?”
冬麦笑笑,没说话。
但消息自然传到了林荣棠那里,林荣棠马上跑了一趟陵城,去和孟雷东谈过了,回来后,一向平静的面上倒是有了几分激动。
“沈烈这次,栽定了。”林荣棠冷笑着说。
“怎么说?”孙红霞忙问。
林荣棠悠闲地打开一瓶香槟,喝了口,才说起来。
“江春耕跑出去,带了一些钱出去,据说是去买毛,可是他能去哪里买,到现在不见回来,说不定出事了。现在沈烈折腾着,买了十台梳棉机在家里,也不用,就那么放着,还欠着人家梳绒机钱,他竟然连出门都借了路奎军两千块,说明他为了买那几台机器,手头没多少余钱了。这种情况下,他估计就指望着这批羊绒卖出去回款了,不然就是被人家逼债!”
林荣棠鄙薄地道:“到时候只能靠江冬麦的饺子馆挣钱养他,他好意思吗?”
孙红霞有些激动起来:“那边说准了吗,人家绒毯厂真得不会要他的羊绒吗?他这个人做事想得多,万一要了呢,咱不是白打算了?”
林荣棠眯起眼睛:“当然说准了,有合同在,不可能买他沈烈的羊绒,而且——”
他笑了下:“就连人家卖梳棉机的,也都打点好了,过几天就来沈烈家里逼债!”
沈烈走了后,村里便传来风言风语,说是沈烈家没钱了,江春耕带着钱不知道跑哪里,估计回不来了,说什么的都有。
为了这个,胡金凤挺担心的,过来两趟,着急又难受,而几个梳绒女工也开始担心起来,她们怕万一沈烈家赔了,她们拿不到工资。
冬麦却平静下来了。
如果沈烈在,她也许还会多想,但是现在沈烈不在,她就是主心骨,她必须相信沈烈,必须相信哥哥。
做买卖这种事,哪能完全随自己心,总有意外,但意外来了,解决就好了。
所以她先和胡金凤谈好后,宽慰她,让她放心,之后又去老宅,和梳绒工们谈了谈,做了饺子给大家吃,又说提前给大家发工资。
沈烈临走前留下五百块,足以应付这些日常开支,每个人三十多块钱的工资钱,冬麦痛快地发了,又给大家发了新口罩和梳绒防护服,以及毛巾牙刷牙膏。
冬麦做了这些,梳绒工心安了,村里人看着,也觉得没什么了,又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沈烈再怎么着也有钱,现在去借钱无非是一时的周转,做买卖的都这样。
刘金燕听着这风言风语,叹了口气:“冬麦,你可真行,竟然根本不当回事,如果是我,早急死了,我以前还想着我要做生意,现在才知道,我可能不是那块料。”
做生意哪那么容易呢,看人挣钱,没看人受罪,这一茬一茬的,真不容易。
冬麦却是轻笑了下:“怕什么,车到山前必有路。”
刘金燕也就不说什么了。
谁知道这天,胡满仓突然回来了,急匆匆的,说是要村里给开介绍信,他们要去上海。
现在住招待所还是得要介绍信,没介绍信就得要身份证,但是胡满仓这个人做事拖沓,一直没办身份证,现在申请了,还没下来,所以他就得让村里给开介绍信才能出门住招待所。
之前开的是去首都的,现在得去别处。
他这一回来,自然有人问了,问咋回事,不是去首都卖羊绒吗,怎么回来了。
结果胡满仓一说,大家这才知道,原来不卖首都了,要去卖上海。
胡满仓临走前,过来见冬麦,和冬麦说了大致情况,说“烈哥说了,让你不用担心,他心里有谱”。
冬麦点头,让胡满仓赶紧过去。
等胡满仓走了,村里炸锅了。
王秀菊得意的叉着腰在村里到处走,说得唾沫星子横飞:“你们还不知道吧?我家荣棠现在三台梳绒机做羊绒,羊绒就是要卖给首都绒毯厂的,人家和我儿子签了合同,有多少要多少,不买别人家的了。”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不太信,你家能有这本事,能比上人家沈烈,可大家回想下胡满仓,突然明白了。
难道还真是这样?
沈烈的羊绒人家首都不要了,沈烈只能转卖去别的地方,可别的地方,能是哪里?人家首都不要的,别的地方能要?
有人纳闷,有人感慨,也有通透的,便暗地里说了,说沈烈得罪了人,人家整他,把首都绒毯厂的买卖给搅黄了,他以后的羊绒都卖不出去了。
偏偏这个时候,就有人上门了,说是要讨债,欠他们一万两千块的债,梳棉机的债。
被人上门讨债的那天,王秀菊嚷嚷得全村都知道了:“你们快去看,看看就知道了,欠了一屁股债,还不上了!冬麦大着肚子,人家讨债上门,你说这日子咋过啊!”
她嚷嚷得大家有些烦了,就有人说了:“这不是欺负人家男人不在家吗?至于急巴巴地上门讨债吗?”
1...8283848586...1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