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女王不在家
过去娘家时,东郭村的听说沈烈和冬麦来了,都跑过来串门,想趁机寒暄寒暄,套个近乎,有的是想问问自己闺女能不能寻个梳绒女工的差,也有的想让冬麦给介绍对象:“听说你们那里梳绒工都挺挣钱的,找个会梳绒的小姑娘多好。”
现在沈烈家里两台梳绒机在转,江春耕这里也安置了一台,人人都知道沈烈是“梳绒大户”,大家都想凑近乎,好歹沾点光。
胡金凤现在笑得是合不拢嘴,现在小儿媳妇生了一个女儿,已经几个月了,长得白白胖胖的,二儿子在公社里打理饺子馆买卖,不至于发大财,但也算是东郭村的富户了,而江春耕呢,现在跟着沈烈干,前后分了两万块的现钱,关键是跑了几趟首都和上海后,见识多了,做事稳妥了,性子也细心了,那可真真是脱胎换骨了。
村里人谁不夸,夸说她是好福气,养了一个好女儿,带着两个儿子都跟着发财了。还说江春耕现在性子好了很多,不像以前脾气那么暴,简直是一头动不动尥蹶子的骡子,现在真是好了很多,没什么性子,做事也沉稳。
胡金凤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当然了,更满意的自然是冬麦这里。
沈烈这个女婿好啊,女婿能顶半个儿子,那简直是再满意没有了,而冬麦也怀上了,还是龙凤胎,一下子得两个。
满村哪个不稀罕,哪个不羡慕?胡金凤高兴得在村里张扬地笑,笑着说当初那个林家嫌弃我闺女不能生,非要离婚,现在好了,我闺女女婿发财了,我闺女肚子也大起来,一口气得两个,我看谁敢说我闺女不能生!
周围人还能说啥,只能是恭维着羡慕着,不得不说,人家冬麦有福气,人家冬麦肚子也争气,当初可真是冤透了!
胡金凤显摆够了,偶尔间也笑着问起来孙红霞娘,说你家闺女咋回事,咋还没动静呢。
松山村的传闻,就像长了翅膀,也传到了东郭村,村里闲着没事,说啥的都有,说来说去无非是觉得,可能林荣棠这个人身体不太好吧。
孙红霞娘那边自然是灰头土脸的,胡金凤对此很满意:“她气也没用,就算她家现在怀上,还能像咱冬麦一样一口气龙凤胎,我呸,她可没这福气,咱冬麦是有福气的人,命好,眼光好,也争气!”
然而扬眉吐气的胡金凤也有烦恼,她现在就是发愁江春耕的婚事。
家里现在挣钱了,人人都巴结,村里好几个媒婆都想给江春耕说媒,可是姑娘介绍了一个又一个,江春耕都推了,说是没那心思。
没那心思?
胡金凤有些无奈,私底下说了几回,又让沈烈去劝,可是沈烈自然不会去劝,反过来宽慰胡金凤,意思是江春耕现在有些见识,自己也有想法,贸然去劝,反而拧着性子来,怎么都不肯结婚了。
胡金凤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但她心急啊。
这次冬麦回来,胡金凤好吃好喝地招待闺女和女婿,不过也时不时地叨叨这件事,意思是怎么也得让江春耕赶紧娶一个。
“满满这里,新媳妇愿意带着,就给新媳妇带,新媳妇不愿意,我带着也挺好的,再说满满是个懂事的孩子,也不会添麻烦,到时候娶了新媳妇,对方如果没生过,按照政策,还能再生一个,咱家就能有两个孩子,最好是生个闺女,那才叫圆满呢!”
冬麦无奈:“娘,哥那性子你也不是不知道,他倔着呢,他早说了不想结婚,你劝他有啥用?再说他现在一心扑在梳绒上,挣了不少钱,那不是挺好都吗?”
胡金凤便叹气:“那也不能打着光棍过,还是得有个媳妇!”
说着间,她又提起来:“就那谢红妮,我听说她娘家又给她找了一个人家,收了人家彩礼,把她嫁过去了,其实那人家我看着实在是一般,快四十岁了,家里有两个孩子,媳妇生病死的。她这脑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然真听话,你说这不是卖闺女吗?”
冬麦听着,便不说话了。
其实这在农村,是很常见的事,现在各村子里总有一些男人打光棍的,三十岁娶不上媳妇,或者家里好几个孩子媳妇没了,这些男人不挑,也不在乎什么二婚不二婚的,反正有个媳妇就行。
一般这种人家,拼命地攒点钱,就为了娶个媳妇,估计谢红妮找到就是这种的。
其实当初她离婚了,周围说媒的,也是说这种啊。
到底是认识的人,听说这个,还是有些不舒服,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又能怎么着,人这辈子就是这样,走错了一步,就没回头路了。
胡金凤叹了口气:“那天我赶集遇上她了,她和她男人卖红薯呢,见了我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以为我没看到,我就装没看到呗!其实想想,就她娘家那样,也幸好离了,不然她娘家一挑拨,还不知道生出多少事来,就是春耕这里,总是不想娶媳妇,该不会还想着她吧,我心里总觉得别扭!”
冬麦默了一会:“哥哥怎么想的,咱也不知道,但现在那边都已经另外嫁了,这是怎么着都不可能,反正娘也别提她那里的事,更别催他,等哥哥以后慢慢想开了,再说娶媳妇的事。”
胡金凤:“你说得是,这种事,真是急不得哪!”
吃过晌午饭后,外面竟然刮起了大风,院子里的鸡都咕咕地叫,扑闪着翅膀,躲角落里去,只零散几片鸡毛跟着枯叶一起在空中打着转。
胡金凤看看窗外这天:“哟,南边这黑云上来了,我估摸着要变天,冬麦怀着身子,你们早点回去吧。”
沈烈也看了看,便道:“行,那我们先走了,要不然回头下雪了,路也不好走。”
胡金凤:“实在不行,让春耕赶着驴车送你们去。”
不过当然尽可能别那么麻烦,沈烈还是赶紧骑上自行车,带着冬麦回去,胡金凤把家里最近晒得地瓜干还有腌的咸菜萝卜白菜带上了不少,让沈烈挂在自行车把上:“冬麦现在大着肚子,别让她操心这个,这是我腌好的,你们吃个现成就是了。”
沈烈带着冬麦出胡同,一家子来送,路上遇到几个揣着手的,都赶紧过来打招呼,有的又开始打听梳绒的事,沈烈便随口和人家说说,不过到底赶时间,自然不能细谈。
骑着车子走出老远,胡金凤还和几个村里人揣着袖子挥手,一直到转弯才不见了。
沈烈:“把围巾围紧了,挡住嘴,风大,别呛到。”
冬麦:“嗯,我知道。”
沈烈卖力地蹬着自行车:“什么时候咱们自己有个小轿车就好了,这样我就能开车带着你,不用灌风了。”
他们买的小货车是拉货的,平时其实不太舍得开,毕竟比较费油,再说走娘家这种事,也不可能开那个,谁想到回去正好赶上刮大风呢。
因为刮着风,他的声音传到耳朵里有些遥远,她便笑了下:“你想得也太美了,那个哪是我们老百姓随便开的!”
沈烈听着,也就不说话了。
冬麦用围巾将头和脸团团围住,只露出眼睛来,这样觉得暖和多了。
她将手放在凸起的腹部,看着远处,就见南边的天黑沉沉地压下来,远处庄稼也变成了灰黄色,一切都变得模糊朦胧起来,太阳自然也早被遮没了,周围变得沉闷而压抑,公路上也没几个人,只有偶尔零散的驴车或者自行车匆忙赶过。
不知怎么,就想起来许多事,想起来自己离婚时候哥哥拉着驴车去接自己,想起来寒风里自己赶着车过去公社卖鱼汤,那个时候,不知道自己路在哪里,心里都是茫然的,只知道闷头往前闯。
如今天虽然阴着,但人心里是亮堂的,有奔头,前面是一眼能看到的未来。
她这么想着,便记起来自己哥哥,当下便微靠近了沈烈:“你说我哥到底咋回事,他怎么就不想结婚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想通了。”
沈烈听着,这时候风小一些了,他回头道:“你不觉得你哥和彭厂长有点什么吗?”
冬麦一听,惊到了:“怎么可能!”
沈烈:“以前估计有点什么。”
冬麦回想了一番,猛然意识到了,好像是有点。
其实早就感觉,好像彭姐面对自己哥哥时,那态度不太对,但是她觉得两个人差距太大了,根本没多想,现在沈烈这么一提醒,才意识到。
但是,彭姐和自己哥哥,这差距也太大了?
冬麦:“你觉得他们两个有可能吗?”
沈烈摇头:“没可能。”
他说得毫不犹豫,冬麦:“为啥?”
沈烈稍微慢下来,喘了口气,才道:“彭家就彭天铭一个闺女,人家是要找个倒插门女婿的,你别看彭金昌这个人见识多,但骨子里传统,要不是遇到那个时候,人家肯定还得要一个儿子,现在他也指望着彭天铭找个男人再生一个随彭家的姓,你哥不可能当上门女婿吧?”
冬麦摇头:“我哥那性子,确实不可能。”
沈烈:“这就是了,两个人性子其实都挺硬的,这么杠上,就算碰出点火花来,要说真成了,过起日子来,也不太可能,更别说倒插门这事,你哥肯定不干。”
冬麦想想,有些无奈了,如果哥哥真得对彭天铭有意,但又成不了,那岂不是更不可能再娶别的了?
沈烈:“再说你哥因为之前的事,心里还是不痛快,他一时半会不会再娶了。”
这个问题,他并没和江春耕细聊过,两个男人在一起,多是聊梳绒,聊羊毛,聊货源,聊销路,但是这些娶媳妇的事,一般聊不起来。
江春耕也不是那种会和人说心事的人。
两个人说话间,已经差不多到了松山村,因为要上坡,沈烈便先停下车,让冬麦下来,他一手推着车子,一手牵着冬麦的手上坡。
上坡的时候,恰好看到胡同口站着王秀菊,旁边王瓜月娘正和王秀菊说话,好像是王瓜月娘拿了几个鸡蛋来给王秀菊,说是家里新下的。
王秀菊一脸得意:“你自己留着吃,给我干嘛!”
嘴里说着这话,还是收下来了。
说话间看到沈烈和冬麦,她的声儿马上高起来了:“瓜月娘啊,我告诉你,你别看我们家现在做得不如人家大,但是荣棠说了,我们这一锅能挣大钱,赶紧分梳完了,回头一倒手,不知道多少钱呢,你们瓜月在我们这里好好干,回头给你们瓜月多发钱!你就等着吧!”
王瓜月娘听得自然高兴,正要奉承王秀菊几句,恰好看到了沈烈和冬麦,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开始的时候王瓜月是在沈烈这里干,培训了一天就跑去林荣棠那里了,无非就是觉得沈烈这里一天八个小时,不如林荣棠那里可以熬时间多挣钱。
沈烈倒是没什么,笑着和王瓜月娘打了招呼,之后领着冬麦进胡同了。
王秀菊眼睛直直地盯着冬麦的大肚子,等冬麦过去了,不屑地冷笑一声:“不就是一个双胞胎嘛,回头我们家也生!你看看,他家多抠门,一天八个小时,能干出什么钱来?我家干能得五十,他家顶天三十多,你说这能一样吗?”
王瓜娘点头:“可不是吗,一个月五十多比起三十,还是不一样,谁不想多挣点钱呢。”
王秀菊:“有些人,别看现在那么张狂,我看下一锅不知道卖哪儿的,我们就不一样了,我们这是和人家首都一年的供货,我们只要梳出来,人家就要,挣多挣少的,反正稳妥!你看我们家,马上这就能评上先进了,陵城的人都要来表扬,到时候敲锣打鼓的,咱村里也跟着沾光!”
旁边王瓜月娘自然是赶紧恭喜:“到时候我们也跟着沾光,看看敲锣打鼓的,看看上电视怎么上!”
王秀菊笑了:“到时候看情况让你们家瓜月也跟着上电视!”
王瓜月娘都高兴坏了:“那敢情好!”
沈烈和冬麦走进自家院时,天边滚滚的乌云压下来,风也起来了。
沈烈便要过去后街看看那边收拾了吗,眼瞅着要下雪,院子里的羊毛和家什都得挪进去,冬麦随便剁了一点菜喂兔子,这时候王二婶过来了,问今天做啥菜,冬麦其实也没什么大胃口,便让王二婶把自己从娘家带来的腌白菜切了:“多放点油,用这个炒腊肉吧。”
王二婶应了一声好,便去厨房忙乎了,冬麦本想帮着王二婶一起做饭,谁知道肚子里的孩子滚来滚去的,像是两个球一会一鼓包,她就干脆回去坐炕上歇一会。
这时,外面的风中便夹了雪花和冰凌子,王二婶低声抱怨了句:“今年这雪来得可真晚!”
冬麦在屋里煤球炉子上暖了暖手,等手暖和了,沈烈也回来了,这时候屋子里已经一片白了,雪挺大的。
王二婶做完饭,味道还可以,两个人吃着饭,冬麦还是惦记哥哥的事,就和沈烈提了提,叨叨了几句,最后还是觉得,彭天铭和自己哥哥怕是不可能,从各方面都不匹配。
她忍不住叹了口气:“我哥也不容易!”
沈烈只好安慰他:“其实也看他自己了,我说彭家想找上门女婿的事,也未必呢,依我看,其实彭厂长那里倒是还好,现在反而是他不愿意。”
冬麦:“为啥?”
沈烈:“人和人不一样,彭厂长是敢爱敢恨的性子,觉得喜欢就想要,不喜欢就撒手,可你哥呢,就算觉得不错,未必愿意伸这个手,考虑得太多了。”
冬麦愣了一会,想想,好像也对,只好不提了。
吃过饭后,王二婶过来帮忙收拾了,沈烈见外面雪厚,便道:“明早不用过来了,我们自己随便做点吧,不然这么大的雪,也不方便。”
王二婶笑笑,觉得没啥:“就几步路的事。”
说话间,突然就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尖利的叫,那声音都已经变调了。
紧接着,就有人大喊:“救命啊,救命啊,快来救命啊,出大事了!”
冬麦的心一揪,王二婶也唬了一跳:“呀,这是咋啦!”
八零之改嫁隔壁老王 第 127 章
第 127 章
第127章梳绒机旁的事故
沈烈听到那声, 顿时皱眉,不过却没动, 他抬手, 示意王二婶和冬麦别说话。
这个时候狂风已经吹起,卷着沙土,也卷着枯叶和飞雪, 在半空中打着旋儿地肆虐, 窗外混沌一片,已经分不清空中是雪还是灰。
可就在那怒吼的北风中, 女人尖利的哭喊声刺得人心都跟着缩起来了, 隐约中, 那人大声喊着:“救命啊, 出事了, 瓜月啊, 我可怜的瓜月啊……”
冬麦微惊,看向沈烈,王二婶也诧异:“这是瓜月出事了?”
沈烈:“我先出去看看。”
王二婶忙点头, 沈烈这才推门出去, 他出去后, 屋子里安静了下来, 王二婶有些忐忑, 在那里念叨着:“这是出啥事了呢,听那意思好像是瓜月出啥事了。”
冬麦心里却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她想起来很久前沈烈曾经说过的, 说那个东西很危险, 当时沈烈就不让她碰梳绒机,说他自己可以, 别人可以,但是不让她碰。
她不以为然,觉得没什么。
现在却突然害怕起来了,忍不住去联想,去联想那个最坏的可能性。
瓜月是给林荣棠梳绒的,一天干十二个小时,一个月几乎没停歇就那么一直干,沈烈说过,这样疲惫上工很危险,但是没人听啊,林荣棠不会听她的,瓜月也不会听她的,瓜月娘恨不得瓜月一直干呢。
冬麦凭直觉,知道瓜月就是在梳绒机上出事了,但是具体什么情况,不知道,她现在只盼着不要太严重。
王二婶听着外面好像传来脚步声,还有哭喊声,乱糟糟的,在那风雪中传来,她更提心了,便说:“要不我去看看吧。”
冬麦点头:“嗯,我听着人挺多的,我也去门口看看。”
于是两个女人干脆都出门,冬麦套上了大厚棉衣,又裹上了厚实的围脖,两个人到了大门口。
一出门口,就见人都往后街跑,匆匆忙忙的,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床破被子,王二婶见到了,拉住问:“咋啦,这是咋啦!”
那人一看是王二婶,跺了跺脚:“出事了,瓜月在梳绒机上,把胳膊给进去了,得赶紧送医院!”
听这话,王二婶和冬麦面面相觑,忙也往后街走去。
她们未必和瓜月关系多好,但到底是一个年轻姑娘家啊!
到了后街,才发现村里不少人都出来了,都在那里着急,瓜月娘哭得跪在雪地里,整个人都在打哆嗦,哆嗦着那么哭。
王秀菊惨白着脸:“驴车,驴车,赶紧套上驴车啊!”
瓜月娘大哭:“完了,我闺女完了!”
就有人喊着:“烈哥开他的小货车去了!”
王秀菊一听:“谁稀罕他家货车,我们用驴车!”
她这话刚说完,瓜月娘突然爬起来,冲过去直接给她两个大耳瓜子:“你个不要脸的老臭玩意儿!”
王秀菊没堤防,脚底下一滑摔倒了,瓜月娘冲过去撕打她,採她头发。
周围人议论纷纷的,都说什么时候了,还讲究这个,赶紧救人哪,这可是一条人命。
沈烈很快把小货车都开过来了,周围人全都让出一条路,便有几个村民,用木板抬着一个人过来,那人身上裹着被子,在那里变了声地哀嚎。
所有的人都吓傻了,不敢吭声。
大家急忙忙地将那人抬上了小货车,瓜月娘还有家里几个邻居本家都跟着上了小货车,就这么嘟嘟地开走了。
北风呼叫着,雪下得越发大起来,大家摇头叹息,无奈地皱眉,冬麦看着雪地上斑驳的血迹,听着周围人议论,这才知道,瓜月本来是上十二个小时的工,但是最近有个生病了,总是咳嗽,没法上了,林荣棠不想停机器,就问谁愿意顶上,剩下的三个女工,每个多上四小时,把这十二个小时瓜分了。
瓜月连着四天,每天都得十六个小时,到了今天,却突然出事了,续羊毛的时候,胳膊被卷进去了。
具体的惨状,冬麦几乎不忍去听,她为瓜月难过,也有些后怕,幸好沈烈一直以来都是制定了严格的规矩,不让疲劳上工。
王二婶陪着冬麦回到家里,说了一会闲话,心情都有些沉重,这个时候刘金燕来了,刘金燕脸都是白的,看到冬麦,眼泪差点落下来:“瓜月太可怜了,瓜月这辈子算是完了。”
冬麦何尝心里不难过呢,毕竟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就算是没见过的一个人遇到这种,都会难过,更何况她还和瓜月打过交道。
她甚至有些暗恨自己,当时瓜月要走,她为什么不多劝劝,如果留在自己家里干活,沈烈的规矩严,绝对不可能让她一口气干那么长实际那的。
刘金燕哭了一会,叹了口气:“说起来,最初沈烈把我们管成那样,我还觉得他太讲究了,又不是城里开工厂,至于吗?现在想想,这事还是挺要紧的。”
王二婶连连点头:“可不是嘛,怪不得人家老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你光为了挣钱,不讲规矩,回头出事了,人这一辈子就完了!沈烈这里,一天干八小时,庄稼人觉得太轻松了,嫌挣不到很多钱,其实想想,人家这都是为了梳绒的工人好!这真出事,后悔可就完了!”
刘金燕点头:“他规定了一堆动作,违反那些动作就要挨罚,现在想想,那些都是为了保护我们不出事,我们真按照他这个来,也不太会出事,瓜月肯定就是不小心干了啥,才出事的。”
王二婶:“这肯定了,瓜月那孩子,也是挣钱太心急了,你说何必呢!”
这个时候,也有别的来串门的,村里好几个年轻姑娘,都忍不住想过来说说话。
天儿虽然不好,但毕竟村里出了这种事,谁能闷头在家里睡觉呢,一时说啥的都有,有的痛骂林荣棠没良心,说他光顾着挣钱不管人死活,也有的说瓜月命苦该这一遭,当然更多的是骂王秀菊。
“人家烈哥开货车送医院,这是好心,平时大家关系再不好,这是关系到人命的时候,人家烈哥这是讲义气,结果她呢,还能在那里赌气,你说要不要脸?”
“这王秀菊也忒不是东西了,不把别人人命看在眼里,你看王瓜月她娘上去给她几巴掌,那是打得轻了!揍死她个老玩意儿才好呢!”
闹哄哄的,说啥都有,也有的自家姑娘就在林荣棠这里干着,现在是吓傻了,想问问冬麦,能不能来她这里干。
冬麦现在哪有心思管这个,只是让大家先回去,回头找沈烈商量,又和刘金燕带着吃的过去了老宅,让值班的两个工人先歇一歇,回去安安心心,好好休息,机器先停一天再说。
两个工人倒是觉得没什么,她们认为自己不累,而且按照沈烈的那个规定干,不至于出事,不过冬麦心里不安,还是让她们先回去了。
晚上刘金燕陪着冬麦睡的,自然说了许多话,刘金燕是庆幸,也有些后怕,冬麦是叹息,替王瓜月惋惜。
当晚,风刮了一夜,雪也下了一夜,第二天,倒是放晴了,沈烈开着小货车也回来了,他一夜没睡,自然累得不轻,眼底都泛红。
不过村里人担心,不少人围着问,王瓜月的本家也都回来了,唉声叹息的,大家这才知道,王瓜月的右胳膊没了,彻底没了,保不住了,现在医院是拼命地想保住她的命。
林荣棠跟着过去了医院,林荣阳两口子也在那里帮忙,说是让放心,命能保住。
王瓜月的弟弟一下子怒了:“命保住了又能怎么样,那胳膊呢,胳膊没了啊!”
在农村,一个女人少了一条胳膊,这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原来的亲事肯定泡汤了,只能去嫁给残废或者又老又穷的光棍了,这辈子算是完全和以前不一样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