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竹香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赵岷
双方暂时停下争执,一起将目光投向老人。
老者慢慢醒转,他揉揉眼睛,手撑着地坐了起来,愣怔地看着人群,疑惑地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就笑道:“老人家,您方才晕倒了?”
周氏挤在人群中,一脸期待地问道:“老人家,你是不是吃了杨家的卤肉才病倒的?”
那黄脸差役跟周氏的神情差不多。李竹注意这一迹象,心中暗暗记下。
老者蹙着眉头看了看两人,缓缓站了起来。
李竹再次将竹筒递上,老者冲她笑笑,接过来喝了几口,他喝水像是品酒似的,喝几口歇口气再喝几口。把围观的人急得哟。
那班差役也不耐烦了:“老人家,你赶紧说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者像竹筒里的水喝完了,掏出手绢抹抹嘴,这才慢悠悠地说道:“人老了不中用了,热了冷了,不舒坦了就昏倒呗,还能是什么缘故。”
李大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不少人对这个回答很失望,特别是周氏和朱春山夫妻俩。
周氏不甘心地问道:“老头,你不会是不敢说真话吧?你难道不是吃了杨家的卤肉才晕倒的?”
老头淡淡扫了周氏一眼,说道:“杨家卤肉,我早就听说了,今天特地来尝尝,不想走得急了。就晕倒了。”
李竹适时接道:“周大嫂,你好像挺失望啊?”
很快就有人附和道:“能不失望吗?泼脏水没泼成呗。”
周围议论声嗡哄而起。
周氏的脸渐渐挂不住了。朱春山趁人不注意悄悄对黄脸差役使了个眼色。
这时老者轻轻摇了几个扇子,看着这班差役,淡声说道:“周捕头,刘捕头,烦劳你们走一趟,老夫没事了。你们可以回去了。
两人看老人这副口气,不由得有些诧异。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小吏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对着老者弯腰说道:“钱老太爷,小的终于找到您老了。钱老爷这会正带人满街找您呢。”
众人顿时哗然,钱老爷?这县里姓钱的不少,但能使得到官差的钱老爷却只有一个。这个钱老太爷是……
众人惊诧地看着这位一脸淡定的老者。钱老爷的爹已死,不过听说,他有几个很有本事的叔伯,这人应该是钱老爷叔伯中的一个人。
那班官差也有些傻眼,方才还一脸恶相的周捕头脸上立即挂上谄媚的笑。这个周捕头就是那个黄脸男子。
钱老太爷再没看周捕头一眼,他转过身来笑着对李大姑说道:“我老毛病犯了,连累你们了。”
李大姑忙回道:“没事没事,你老没事就好。”
钱老太爷又看看李竹,点头赞道:“小丫头性子不错,沉得住气。”
李大姑知道对方的身份后有些局促,说了一声“过奖”。
李竹此时已经折回卤肉摊前,她看着钱老太爷说道:“我给你切半斤卤肉压压惊吧。”
钱老太爷温和地笑笑:“好。”李竹麻利地给他切好卤肉,用草编篮子和干净的荷叶包了凉皮一起递给钱老太爷。老头子乐呵呵地接过来。
没多时,钱府的一拨家丁就找来了。钱老太爷拎着一包卤肉,慢悠悠地离开了。周捕头和刘捕头及一班衙役在后头跟着。众人目送钱老太爷离开。
有的人看完热闹,就顺手买点东西。
“杨嫂,来二两卤肉。”
“来碗凉面。”
……
杨家卤肉生意是前所未有的火爆,连钱老太爷都慕名而来,能不好吃吗?
李大姑笑吟吟地开始忙碌起来。周氏和朱春山竹篮打水一场空,气得鼻子都快歪了。原来,那周捕头是周氏娘家村子里的,她花了钱送了份礼,让周捕头找找李大姑的麻烦,正巧赶上这老头晕倒,周氏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结果麻烦没找着,反而打响了杨家的招牌。这让他们怎能不恼火?
两口子看着杨家卤肉摊前人来人往,自家摊前门可罗雀。心里那个气就甭提了。
朱春山看着不远处的李大姑,冷笑两声,对周氏说道:“甭急,我还有个大招没放呢。”
周氏看看四周,小声问道:“啥大招?”
朱春山指指李竹:“看到她没?我听大姐说,杨家卤肉的秘方就是她弄的,她亲娘前些日子还来闹过,是李家村的……”
几天以后,肖氏一回到家就满面笑容地去找李寄:“我的儿也,有人上门送钱来了。”
李寄正在翻看着一本本朝律法,头也不抬地问道:“谁啊?送什么钱啊?”
肖氏一脸诡秘,压低声音如此这般说了几句。
李寄听罢,想了一会道:“嗯,这叫双管齐下,他家越多麻烦越好。”
肖氏心情大好,夸道:“我的寄儿就是聪明。等那个扫把星回来,你想咋罚就咋罚。”
一提到李竹,李寄的脸不由得变阴沉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他从不拿正眼瞧的、下人一样的妹妹,会让他当众丢那么大脸。这次,他她连本带利一起讨回来!
田园竹香 第二十八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上〕
经过钱老太爷那一件事后,杨家卤肉摊比以前的名声更响。
人流量就那么多,杨家生意好了,朱家的生意自然地就更不好了。
周氏和朱春山每天都恨得牙痒痒。她想让周捕头来找事,但周捕头经过那档子事后,也不想沾惹这事了。况且,李大姑也狠下心来,花了一笔钱,把那帮衙役的头头打点了一通。
这当真是一段平静的好日子。朱家生意不好,朱春山自然就不能再耗在这儿了,摊子上就留周氏一个人看着。
没过两天,朱家卤肉再次降价,并且她家也卖凉皮凉面,比杨家便宜一文钱。起初几天也有生意,但周氏的凉皮做得味道一般,顾客吃了两回又重回到杨家的怀抱。
李竹见此情形,觉得时机到了,就跟李大姑说道:“大姑,咱再做一次活动,暑期降价。”
李大姑早就想气气周氏,欣然同意。她宁愿少挣些,也不让那个死婆娘得意。
杨家卤肉每斤降价一文钱。凉皮凉面没降价,但量加大了。周氏一急,再次狠心降价。
紧跟着,李大姑再降一文。步步紧逼着周氏。
降了两文钱后,李竹就让李大姑停了。再降就一点也不挣了。价钱虽降了,但吃食的质量却一点也没降。李竹前世受够了毒食品的伤害,因此对吃食的卫生质量格外注意。李大姑一向为人厚道,也不会做出见利忘义的事。她们不做,不代表别人不做。周氏这么没节操的人,面对无利可图的境地,肯定会想歪招。李竹就等着她作死。
这天,她们早早收了摊子,李大姑带着李竹去买些作料。刚转过街角,她忽然停住脚步。李竹见她面色不对,也随之停下,顺着她的目光一看,竟又看到了好久不见的吴成材。
这吴成材上次也够倒霉,自从那次被群蛇围攻后,大病了一场。病稍好些,他又犯了个错,据说是调戏了一户人家的姑娘,那姑娘可不是一般人物,别看长得娇弱,竟是会功夫的,当下便把吴成材打得满地找牙,还声称要断了他的命根子。这吴成材被揍了一顿不说,回家还被关禁闭。杨家这才清净了好一阵子。这几日,吴成材刚得了自由,便迫不及待地上街闲逛。幸亏她们今日收摊早,否则要真遇上了,说不定又是一通闹。
吴成材扭着那庞大的身躯左顾右盼,见着个稍有姿色的姑娘便死盯着看。他的注意力被别的吸引,就没看到李大姑和李竹两人。
两人躲着这帮人悄悄走开了,等了一辆驴车返家。
她们刚到家,杨云就气喘吁吁地跑上来说:“娘,小竹,今日有人趁咱家忙乱来偷东西了。”
李竹吓了一跳,忙问少了什么东西。
杨云忙说道:“少了一块肥肉,我用来炼油的,还好我把卤汤给端到地窖里了。”
李大姑松了口气道:“你以后注意点。等房子盖好就好了。”
不过,李竹决定养两条狗看家。
李大姑也欣然同意。杨云也很高兴,她一直就喜欢这些猫猫狗狗的。
李竹刚透露这个意思,就有人送狗上门。
来的人是陈观,他还留在蔡家没走。
陈观抱着一条伤痕累累的半大白狗来了。
他见了李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那什么又麻烦你了,这条狗很通人性,我们进山打猎时,被一只野猪攻击,这只狗竟敢跟野猪搏斗。它身上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你看能不能治好?”
李竹蹲下来察看狗的伤势,那只狗对旁人的神情十分警惕,看到李竹时,表情随之一变,甚至对她卖萌似的哼唧两声。
“你看你看,它喜欢你。”陈观很高兴地叫道。
李竹笑笑,仔细地检查狗身上的伤势。她随口问道:“是公的还是母的?”
“哼哼,老子是公的。”一个声音小声说道。
“哦,它是公的。”李竹下意识地回答道。
咦,不对,这声音不是陈观发出来的。李竹看看四周,陈观的小厮离他们有点远,声音也不像。她以为这是自己的错觉,就没多想。
李竹打量着这只白狗,瘦骨嶙峋的,也就是一条普通的狗,它真的敢跟野猪搏斗吗?
李竹自然地问出了这个疑问。
她的话音刚落,就听见一个愤怒的声音说道:“嗷呜,你竟然看不起我,老子是狼的后代,不是普通的狗。”
李竹吃了一惊,一屁股坐在地上。
陈观忙问:“你怎么了?”
李竹惊异地看着这条白狗,它此时正眯着眼挑衅地看着李竹。
“没什么。我蹲久了有些头晕。”李竹慌忙掩饰道。她表面平静,心里却跟炸开了锅似的,不停地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能听懂狗的话?
李竹甩甩脑袋,想让自己更清醒些。白狗也跟着甩头,甩完还歪着头看着李竹。
“汪汪,人类长得好丑,连尾巴都没有。”
李竹觉得自己的脑子都不够用了,勉强镇定道:“陈公子,你把狗留下吧,等我治好伤再还你。”
陈观笑着答应了。
他走了两步,又回来了,看着李竹说道:“李姑娘,我这两天可能要离开了,这条狗你就养着吧,你要不喜欢就送回蔡家。”
李竹忙说喜欢,她接着又问道:“陈公子,你要回去了?”
“是的,早不是有事耽搁,我们早就回了。”
李竹想了想说道:“那好,祝你们一路顺风。”
陈观笑吟吟地看着李竹,很爽快地许诺:“李姑娘,你治好我的马,又治了救我的狗,现在我要走了,以后不知道能否再见面,你若有什么要求,尽管对我提,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会答应。”
陈观目光明亮,脸上带着和煦的笑意。他静静地看着李竹,猜测她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片刻之后,就见李竹摇摇头说道:“陈公子,我帮你只是举手之老。我们乡邻之间经常互相帮忙。再说你也给了我二十两银子的酬金。你看我家的新房子,就是有你的酬金盖的。村里人都说我交了好运。”
陈观笑了笑,说道:“那是你应得的,这要求是额外加的。”
李竹暂时没有什么可以求人的,但她不确定以后是否用得上这个诺言。
她想了想便斟酌着字句说道:“这些真是小事,陈公子不必太放在心上。至于说要求的事,我想以陈公子的为人和心肠,哪怕我没做这些事,真有事求到你头上,你肯定也会帮的。”
陈观怔了怔,暗赞这孩子挺会说知的。他嘴里说道:“那是自然。这个承诺一直有效。你现在想不起没关系,以后想起来再说。”
李竹笑着应下了。陈观告辞离开。
等到陈观离开,李竹带着白狗躲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开始审讯它:
“喂,小破狗,你再说一句话我听听。”
“汪汪,笨蛋,懒得理你。”白狗很傲娇,四脚朝天的躺着,理也不理它。
“我为什么能听懂你的话?”
“我哪知道。”
……
李竹审讯了半天也没审出个所以然。不用说,这肯定跟她的灵泉有关。这让人惊诧了。本来前些日子,她以为它会消失的。哪知现在它不但没消失,反而升级了。李竹自然很激动,少年时期,她曾被好莱坞电影洗脑,也想当个蜘蛛侠之类的超能人士,没少做惩恶扬善、拯救地球的白日梦。
陈观送的白狗就这样留在了杨家,杨云很喜欢它,一有空就耐心地照料它。不过,它对谁都是淡淡的,不怎么卖萌撒欢。而且吃饭还挑食。
杨老实不太喜欢它,悄悄对李大姑说道:“这狗太精贵,咱乡下人家的狗别说剩饭就是屎都吃。”
小白(它现在名为小白)听罢,呜呜两声表示不满。
李竹用灵泉水给小白治疗伤口,三天以后,它就能行走了。
杨家的房子已经盖好了。上梁这一天,李大姑就没去摆摊。
李大姑她们一不去,最高兴的就数周氏了。
周氏连做了几次生意之后,高兴地盘算着:要是天天这样就好了。怎样才能让那家人从此不再跟自己抢生意呢。
周氏正做着美梦,忽然听到一个流里流气地年轻男子问道:“哎,这是杨家卤肉?”
周氏抬头一看,见面前站着五六个穿得很光鲜的少年,一看就是有钱人。其中一个身形庞大,满脸肥肉,这会儿正眯着一双小眼,默默地打量着自己。
周氏心花怒放,似是而非地说道:“呵呵,都一样都一样,这位公子,你要多少?”每当李大姑不在时,有不了解内情的客人问这种话,周氏都是这种模棱两可的话给糊弄过去。因为杨家卤肉小有名气,有的头回来的客人是慕名而来。
“好好,原来这就是杨家卤肉。怎么我没见过你?”
问话的人正是吴成材。
朱氏听她这么问,眼珠一转干笑道:“我、我是她家亲戚。”可不就是亲戚呗,她的小姑子可是李氏的嫂子呢。
周氏忙笑着问道:“几位,你们要几斤?”
“几斤?小爷我全包了。”吴成材笑容狰狞。
周氏一时没听明白,以为他们是真的全包了。那面上的笑容更盛了,高声说道:“好咧。”
吴成材再不疑有他,胖手一挥,中气十足地大声喊道:“好你个头,给小爷我砸——”
“啊,你们干什么?”
直到这时,周氏才猛然反应过来。
吴成材的几个狗腿子已经如狼似虎地拥上去开砸开抢。他们分工明确,有人抢肉,有人砸碗碟。
一阵乒乒乓乓,霹雳啪啦地巨响伴随着周氏的尖叫声,又把路人吸引来了。
这些小贩中有不少人认得吴成材,他们只敢旁观,不敢劝阻。再说周氏抢人生意在先,为人又不好,自然也没人帮她。
周氏扑上去又抓又挠:“我招你惹你了?你们凭什么砸我的摊子?”
周氏被人一个推搡,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正好脸朝地,又正好磕上两片碎碗片。
“啊——”周氏满脸是血,大声尖叫。
“天哪,要出人命了。”
“谁快去报官啊。”
众人也跟着慌乱起来。
很快就有人去报官,两刻钟后,几个官差才慢腾腾地过来了。
吴成材此时早已逃之夭夭。
田园竹香 第二十九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下〕
吴成材带着一帮狗腿帮闲,拿着胜利的果实,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喝着小酒,就着卤肉凉皮开始大吃大喝起来。
吴成材咬了一口卤肉,说道:“娘的,李寄这小子够狠,连自个的亲姑都能下得了手。”
他的狗腿附和道:“管他呢,反正他出钱,咱还能趁机报仇,还有肉吃,为啥不干?”
“就是,就是。”
“……”
再说周氏,摊子被砸了个稀巴烂,脸也被划伤了。周捕头才姗姗来迟。
等他带着衙役到现场一看,不禁大吃一惊。他以为被砸的是杨家卤肉摊,没想到却是朱家的。
周氏一看到周捕头,满心的委屈,大声哭诉道:“七堂哥,你终于舍得来了,妹子快被人欺负死了。”
“怎么?你没报上我的名号吗?说出去吓也吓死他!”
“我报了,他们全然不理。还说你算个屁。”
周捕头恼羞成怒、一脸愤慨,啪啪地拍着胸脯说要替周氏报仇:“他娘的,敢在老子头上撒野,他是活腻了。我要让他吃不完兜着走,你快说他是谁,我一定会把他给揪出来。”
周氏也不认得吴成材,只形容了大概模样。不过围观的人中有认识他的,那人将吴成材的名号报了出来。
周捕头一听到吴成材的名字,脸色一僵,打着哈哈道:“啊啊,原来是他呀。”
很快地,他的口风也跟着变了:“——那个妹子呀,你咋惹上他了。这种人哪是咱们小老百姓惹得起的。依我看就算了吧。”
“七堂哥,你刚才还说让他吃不完兜着走?”
“啊哈哈……”
“七堂哥,原来你也怕那个吴胖子?”
“谁怕他。我就是怕你麻烦。”
周氏一听周捕头这么说,也不由得傻眼了。
她还想再说什么,周捕头就借口说有事要办,脚底抹油溜了。
众人纷纷用幸灾乐祸的目光看着周氏。这真叫恶人自有恶人磨。不过,也有有心人琢磨这事不对味,因为那吴成材刚来时先开口问这是不是杨家卤肉。也有可能那人是冲着杨家来的。谁让周氏居心不良想抢生意,结果却当了替死鬼。
杨家上完梁后,李大姑不小心扭了腰,生意只好再歇两天。
天气愈发干热,算来已经有近一个月没下雨了。如今庄稼正赶上关键时期,即便杨家集附近沼泽湖泊众多,浇地方便,也不是个事。于是里正就和村民们商量,像往常干旱时期一样,去龙王庙求雨。各家各户出钱,买三牲祭品和香烛。另外还有十名童男童女沿街游行祈雨。
第一拨祈雨仪式已经做完,没有效果。这是第二拨了。
这一次不知是谁提的主意,竟让村里那些或是没娘或是没爹又或者无爹无娘的孤儿,凑成十个。其中就有小凤小石头等人。古人云,哀兵必胜,他们这是哀人必灵。
因为人数不够,李竹也被拉上来凑数。
李大姑一看这支队伍,就不乐意让李竹去。
“谁说我侄女命不好,自她来了我家,我家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我儿的病也好了。咋能拉她凑数。”
有人就帮着劝道:“大妹子,那是肯定的。咱们村不像那些人。都眼明心亮的。这可是做好事,积德的事。你就应了呗。真要灵了,咱们全村人都得感激他们这帮孩子。”
李大姑又问李竹,李竹也答应了。她才不相信祈雨就能下雨。不过是求个心安罢了。
求雨的十个童男童女,有几个是本村,剩下的都是外村的。缺爹少娘的孩子本就不多,同时还要模样周正,年龄又不能太大,这样倒不好凑齐。
这十个孩子洗涮得干干净净,都穿上了新衣裳,没新衣的也借着穿。额上点个红点。敲着小锣小鼓。齐声唱着祈雨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里如汤煮,
小小儿童哭哀哀,
祈求龙王降大雨。
几个壮汉在前面抬着祭品,孩子走在中间,沿着河边和芦苇荡游行,后面跟着看热闹的人们。
李大姑手扶着腰跟着人们出来看热闹,杨云杨墨杨老实等人也全跟了来。小白跟着跑了一会儿,就不见了。
有妇人对着李大姑夸李竹:“大妹子,你家就是养人,你瞧你那侄女才来多久,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模样越来越水灵。”
其他妇人也跟着附和:“可不是嘛,咦,她长得跟你年轻时很像哩。”
李大姑虽然嘴上客气,但神色却很得意。
都说侄女随姑,李竹还真有点像李大姑,鹅蛋脸,丹凤眼,白净清秀,看上去文文静静的。几个侄女中,李大姑最疼她,估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这祈雨歌不是唱一遍就算,要一直不停地唱。李竹嗓子都快哑了。头上顶上大太阳,沿路还被人当猴看,这真不是一件好差事。
小凤很兴奋,又有些害羞。这么露脸的事她还是头一回做。李竹得空就鼓励她。
这会她又开始担忧起来:“小竹,你说咱们要是求不下雨,别人会不会怪咱们啊?”
李竹安慰她道:“说不定今晚就下了。”
队伍中的孩子们听了嗤嗤笑了起来。不过,他们也能一心巴望能下雨。不光是为他们自己,地里的庄稼实在等不得了。
折腾了一天,李竹险些中暑,她赶紧将灵泉滴进水里,灌了两大碗凉开水,晚饭都没吃就上床睡觉了。
小白不去狗窝睡,非要睡在她屋里。李竹只好随它去了。杨老实已经决定再养一只看家狗。小白沦为了宠物狗。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当天晚上人们就被炸雷惊醒了。
“下雨下雨了。”杨老实大声喊道。
这雨下了半夜,第二天早上方停。田地已经湿透了,蔫头巴脑的庄稼喝饱了水,变得精神抖擞。
祈雨队的孩子们都觉得这雨是他们求来的。
不管怎么说,杨家集的人看李竹目光愈发和善了。连小凤的待遇也好了一点,她后娘给她煮了个鸡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