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密妃在清朝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阿狸小妃
“贵妃娘娘万福金安。”众妃嫔站起身来,齐声拜下。
皇贵妃的视线在众妃嫔身上打量了一番,最后目光灼灼,定格在了站在不远处的王密蘅身上,虽然只有短短一瞬间,王密蘅却依旧感受到了头顶上传来的压迫感。
“起来吧。”皇贵妃嘴角挂着一抹浅笑,微微抬了抬手。
“谢娘娘。”
众妃嫔谢过,这才落座。
很快,就有宫女上了茶来。
皇贵妃拿起茶盏轻轻的抿了一口,视线若有若无的朝坐在那里的惠嫔看了一眼,这才淡淡一笑。
“虽说密嫔还未行册封之礼,可皇上既然有了旨意,那咱们就不能慢待。惠嫔,你说是不?”
听着皇贵妃的话,惠嫔一惊,忙陪笑道:“娘娘所言甚是。”她心里头本就不甘,这会儿听皇贵妃这么一说,差点儿就将手中的帕子撕碎,只碍着皇贵妃的身份,不得不陪着小心罢了。
没等惠嫔开口,襄嫔带着几分刻薄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也不怪惠嫔姐姐失了分寸,怕是姐姐还没适应过来,一时忘了也是有的。只是,妹妹不得不多说一句,这宫里头的事情瞬息万变,姐姐也不必太过执着了。”
王密蘅在那里琢磨了好一会儿,才明白皇贵妃和襄嫔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合着,这两人是一块儿来给她拉仇恨的。
其实,若是没有这一出,她压根儿就没有想到惠嫔坐在那里有什么问题。
怪不得,刚刚进了殿内落座的时候,那些人看着她的目光就有些古怪呢。
原来,问题出在这里。想明白了这些,王密蘅顿时就无语了。
听着襄嫔话中的讽意,惠嫔心中暗恨,却又不想让众人看了笑话。只从容自如的站了起来,看着王密蘅福了福身子,语含歉意道:“都怪嫔妾一时大意了,还请娘娘不要怪罪。”
看着惠嫔的动作,皇贵妃嘴角的笑意微微僵了僵,她哪里想得到,惠嫔会这般拉的下脸来,事情被她这么一解释,一下子就变了味道。
倒是自己小瞧了她,也是,以她如今的身份地位,若是再不识相些只会让她更难堪。
在众人的视线下,王密蘅与惠嫔交换了位置。各自落座后,又有宫女重新奉上了茶。
惠嫔默默的喝着茶,脸色平静,看不出有一丝的异样。
一时间,原本想看热闹的众妃嫔也没了兴致。只是,视线时不时的瞅着坐在那里的王密蘅一眼,心思各异,或嫉妒,或怨恨。
这宫里头的女人一辈子就争个尊荣,争个位份,心里只想着密嫔进宫才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上不得台面的贵人成了如今的妃位。说来说去,都是皇上偏心。
不然的话,她一个汉女,怎么能有现在的风光。
可能让皇上看重,那就是密嫔的本事。
也不知道,这密嫔给皇上灌了什么迷魂汤,皇上就这么离不开她。这儿子一个一个的生,位份一级一级的晋。再这么下去,以后还有她们的活路吗?
王密蘅坐在那里,虽然不知道众人心里头怎么想的,却也猜测的八九不离十。
理所当然的,她很快就有些坐立不安起来。
任凭谁被这么多人审视打量着,时间久了都会觉着扛不住。
正在这时,殿外突然就传来一阵脚步声。
紧接着,就有太监从殿外匆匆忙忙走了进来。
“回禀娘娘,五公主那边出事了,皇上正大发雷霆呢,娘娘快些过去吧。”
他的话音刚落,众妃嫔的面色就全都变了。
五公主是祥嫔的女儿,祥嫔谋害皇嗣吊死在自己宫里,皇上也没将她交给其他的妃嫔抚养,只有之前的两位嬷嬷照看着。
想来,一个额娘犯了大罪,又没有皇上疼爱的公主,在宫里头的日子肯定格外的艰难。
虽然心里头早就有了准备,可见着五公主那般狼狈又小心翼翼的样子的时候,众妃嫔还是忍不住吸了一口气。
原来,两位嬷嬷见公主失了恩宠,又没了生母,这胆子就大了起来。对公主不仅没了昔日的小心照顾,连性子都跋扈了些。
平日里送上的吃食都紧着这两个嬷嬷,五公主自己饿了,只能吃些粗茶淡饭,言语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打骂,就连公主的一些贵重的首饰,也被两位嬷嬷私下里拿了去了。
却不巧这一幕被太后身边的荣嬷嬷正巧撞上了。
看着五公主一身的狼狈,还有那胳膊上青青紫紫的痕迹。荣嬷嬷立即就回禀了太后,于是,就惊动了皇上,惹得皇上震怒。
众妃嫔站在院子里,两个小太监正高举着红漆木板一下一下重重的朝两位嬷嬷打下去。
那闷实的声音打在人的身上,一下一下的,听起来都觉着格外的可怕。
那两位嬷嬷被按在木凳上,嘴里堵的死死的,一板子下去,因为疼痛剧烈的挣扎着,想要开口喊叫却又发不出一丝的声音,,只能呜呜咽咽的吼叫着。
很快,空气中就传来了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儿。
浓浓的寒风中,依着康熙的旨意足足杖责了一百下。
等到两个小太监停手的时候,两位嬷嬷早就没有了呼吸,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儿好肉,看起来格外的骇人。
见着这一幕,王密蘅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可心里头也觉着这两位嬷嬷是自寻死路,奴大欺主,欺的又是皇家的公主,有今日的下场,也在情理之中。
“皇上。”杖责完后,李德全看了眼康熙的脸色,小声的提醒道。
康熙面色沉静,淡淡的挥了挥手,很快就有人将两位嬷嬷拖了出去,连地上的血迹都清洗干净了,只有空气中浓浓的血腥味儿依旧让人泛着恶心。
“皇上,太后不忍公主无依无靠,不如就将五公主养在慈宁宫,由太后亲自照顾。”
荣嬷嬷的话音刚落,众妃嫔一下子就愣在了那里。
太后笃信佛教,平日里最不喜人打扰。五公主能养在太后的宫里,那是多大的体面?
康熙沉默不语,过了片刻,才道:“那就依额娘的意思,将五公主送到慈宁宫。”
一时间,众妃嫔脸上的表情就格外的精彩起来。
有生了女儿的,心里头忍不住嫉妒。皇上的公主虽然也是金枝玉叶,可和阿哥相比就不值一提了。可若能养在慈宁宫里,那身份却是格外不同,有太后的庇佑,宫里头谁敢小瞧了她,就连皇上也定会看重她一些。
可话又说回来,众妃嫔们心中虽有不甘,可若叫她们用性命来换这些,她们又是一百个不情愿的。
说起来,这祥嫔的死对五公主来说倒是见好事儿,要不然,皇宫里这么多的公主阿哥,皇上又怎么会对一个失宠嫔妃生下的女儿上心呢?
皇贵妃上前一步,道:“如此,倒也是五公主的福气。”
康熙嗯了一声,看了她一眼,突然就开口说道:“十四阿哥病好了,派人抱到你宫里吧。”
听着康熙的话,皇贵妃的眼睛里蓦地露出一抹喜色。
十四阿哥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的意思。
皇贵妃盈盈下拜:“谢皇上。”
很快,康熙就移驾回了乾清宫,只留下众妃嫔还站在院子里。
康熙刚才的话德妃也听了进去,这个时候心里头自然是不甘心的。
可还是强忍着不快,因为有好些日子,皇上没有翻过她的牌子了。
她必须等,等到她重新得宠的那一日。
无论德妃怎么舍不得,十四阿哥还是被抱回了承乾宫。
又过了几日,就到了太后的圣寿。





密妃在清朝 第142章 敬酒
没过几日,就到了太后的圣宴。
一大清早的,内务府的总管太监就送来了妃位的朝服礼冠,说了好些奉承话,得了赏银之后,这才退了出去。
王密蘅瞥了一眼那摆在托盘中繁杂厚重的朝服,不得已又让秋梅伺候着脱下了已经穿好的旗装,折腾了好半天,等一切都收拾妥当的时候,王密蘅站在镜子前,突然就有一种被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秋梅看着自家主子,满脸的笑意,忍不住称赞道:“主子,您这么穿真好看。”
王密蘅看了她一眼,不予置评,若要放在后世,这丫头绝对是她的死忠粉。这样想着,只转头吩咐了两位嬷嬷好生照看着还没睡醒的小包子。用了一小碗红枣粥之后,便赶去慈宁宫拜见太后去了。
而秋梅,早就按着她的吩咐将准备好的羊脂玉佛像装在了锦盒中,还带了两本王密蘅亲自抄写的佛经。
太后礼佛,见着这羊脂玉佛像定会喜欢,再加上自己手抄的佛经,怎么也算得上是一片孝心了。
以她如今的处境,送礼最重要的是要送的恰好好处,不出风头,也不会让人觉着她不上心或是小家子气。
所以,她便借花献佛了。反正,她记得自己老早就已经在康熙那里报备过了。
赶到慈宁宫的时候,院子里已经站了好些妃嫔,自然都是前来给太后贺寿的。
有了前些日子的适应,看着她一身的妃位朝服,众妃嫔心里虽然依旧有些嫉妒和不甘,面上却没有表露出丝毫。只微微福了福身子,算是见礼。
皇贵妃站在最前头,之后就是德妃,宜妃,荣妃,还有她。而惠嫔,因为降了位份,只能站在其后,不免又受了众人目光里的一番嘲讽和奚落。
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太后身边的荣嬷嬷才掀起帘子走了出来。
“各位主子进去拜见太后吧。”
众妃嫔依次进去,行大礼拜见,恭祝太后福泽绵延,寿比南山。
太后听着众妃嫔的吉祥话,心里头自然也很是高兴。
等众妃嫔见礼之后,使了个眼色给荣嬷嬷,很快就有宫女搬来了几个绣墩。
虽是赐座,可这会儿有资格坐在太后面前的只有皇贵妃和另外四妃了。
太后的目光不着痕迹的朝站在那里的惠嫔看了一眼,转而又和众妃嫔说笑了一番。
这一幕,落在有心人的眼中,自然又揣测出了另外一番味道。
后宫的女人原本就是七窍玲珑心,嘴皮子功夫更是没的说,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逗得太后连连发笑,连站在那里的荣嬷嬷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王密蘅坐在绣墩上,听着这奉承的话,嘴角带着笑不时的也说上几句,心里头却早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
要论怎么哄人开心,她觉着自己真需要狠下一番功夫。
明显,她和在座的哪一个都不在一个段数上,硬生生的掉了队。好在,急着出头的人不在少数,所以王密蘅也根本就是毫无压力,只坐在那里当着摆设或是点头,或是跟着笑就可以了。
“皇上驾到......”正说笑着,一声内侍尖细的嗓音就从院子里传入了殿中。
明显,是康熙亲自过来给太后贺寿了。
听着这声音,王密蘅和在座的几个妃嫔纷纷站起身来。
直到一身明黄色的朝服映入眼帘,这才福身下拜。
“臣妾给皇上请安。”众妃嫔恭敬地请安道。
康熙微微抬了抬手,径直走到太后面前,跪下来对着太后说道:“儿子给额娘请安,额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康熙的面上不失威严,可眼底却是比平日里温和了不少。
“好,好,地上凉快起来吧。”听着康熙的话,太后脸上的笑容立刻便深了几分,王密蘅瞧着,心里头不由的生出一种感慨。
对于这位从未在先帝跟前得过宠的太后来说,太皇太后病逝后,康熙便是她在皇宫里唯一的亲人了。
等到康熙站起身来,跪在地上的众妃嫔这才起身,依次站在两侧。
康熙笑呵呵的说道:“儿子给皇额娘从南海请了一尊佛像,额娘可要看看。”
听着康熙的话,太后自然就有了兴致,眼睛里露出一抹亮光来。
很快,就有太监拿着一个盖着明黄色缎子的托盘呈到了太后面前。
掀开黄缎后,一尊雕刻精美,栩栩如生通体金黄的佛像展露在众妃嫔眼前。
康熙将那佛像拿起来,亲手递到了太后手中,眼中含笑。
太后拿着那尊佛像细细的看了一会儿,笑着对荣嬷嬷道:“给哀家好生收起来。”
听着太后的吩咐,荣嬷嬷忙点头称是,极为小心的拿了佛像退了下去。
王密蘅看着太后满脸喜色的样子,心想真不愧是当皇帝的,一出手就是这么一份大礼。这么一比,她那尊小小的羊脂玉佛像最多也就是能入得了眼。
王密蘅的视线在康熙身上愣愣的停留了好一会儿,直到耳边传来一声轻笑。
“密妃妹妹再这么看下去,本宫都要疑心妹妹从未见过皇上了。”宜妃站在那里,意味深长的说道。
她这一开口,所有人的目光就全都聚集过来。
王密蘅红了红脸,只尴尬的笑了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视线却早就从康熙身上移开了。
太后见了她这副样子,不禁笑了出来。
“好了,密嫔脸皮子薄,咱们也别拿她打趣了,只叫皇上晚些时候陪着她便是。”
太后的话音刚落,包括王密蘅在内的所有妃嫔都愣在了那里。
太后的意思,不就是......
众妃嫔脸上透着笑意,奉承的逗笑了几句,心里头却早就打翻了醋瓶子。
太后平日里礼佛,这密妃又是什么时候讨好了太后去?
虽是心里想着,可碍着康熙在场,面上却没有露出一丝的嫉妒。
王密蘅站在那里,只觉着自己真是躺着也中枪,好端端的,太后怎么替她向康熙争起宠来了。
明明,她和太后不过就见了几次面。每一次,也都是说些客气的话,要说亲近,还真没到那份儿上。
所以这会儿,王密蘅心里头满满的都是诧异。
康熙坐在软榻上,看着王密蘅一副不解的样子,眼睛里忍不住渗出一抹笑意。
众妃嫔站在旁边,自然将这一幕看在了眼中,不由得捏紧了手中的帕子,却又不得不陪着笑说些讨好的话。
至于惠嫔,原本就觉着是密妃抢了她的位份,这会儿见她不仅得了太后的眼缘,而且连皇上都毫不避讳的看着她,差点儿一口血吐出来。
惠嫔那想怒又不敢怒的样子,落在有心人的眼中,忍不住拿起帕子掩了掩嘴角。
惠嫔是最早选进宫的一批秀女,很是得宠,入宫没多久就生下了皇长子,康熙二十年封妃的时候自然少不了她。只怕,她怎么也不会想到,时隔十多年,竟然被一个身份地位都不如她的汉女夺了她的位份。
这从高处一下子就掉下来的滋味,想来就不好受。
尤其,见了昔日对自己俯首称臣的密嫔,这会儿反而变成她来见礼了。
那种强烈的反差,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一点一点的吞噬了她的心。
很快,宴会就正式开始了,太后移驾到了慈宁宫的偏殿。
原本康熙是想在九州清晏设宴的,可太后上了年纪怕来回折腾,于是就设在了慈宁宫。
虽是如此,可太后圣寿,内务府的人依旧上了十二分的心,把宫里头最美味最好的食材都用上了,做出了一桌桌的美味珍馐,只看着就觉着赏心悦目。
康熙亲手扶着太后坐在了高座上,而他自己,则坐在一旁的龙椅上。
“儿子敬皇额娘一杯,祝皇额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康熙举起桌上的酒杯,朗声道。
康熙敬酒,太后心里头高兴,自然是一饮而尽。
在座的妃嫔和命妇们一齐恭贺太后圣寿,太后也只需拿一拿杯子,示意一下,算是领了众人的一番心意。
王密蘅一杯酒饮了下去,突然就感觉一道强烈的视线落在她的身上。
王密蘅抬头看过去的时候,一下子就对上了康熙似笑非笑的目光,康熙举了举手中的和田玉杯,看着她的眼中露出一抹她最为熟悉的笑意。
“密妃,和朕饮尽此杯吧。”
听着康熙的话,王密蘅心里咯噔一下,这男人,要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还要打情骂俏呢?她拿脚趾头想一想,也知道他绝对是故意的。要不然,以她对康熙的了解,他根本就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除非是别有用心不怀好意。
康熙的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就全都落在了王密蘅的身上。妃嫔们不外乎是羡慕嫉妒外加恨,而那些进宫替太后贺寿的命妇们,则是带着满满的诧异和新奇。
早就听说皇上对密妃极为看重,如今有机会见一面,自然要好好的看上一看,瞧瞧这密妃娘娘有什么与众不同,能让皇上那般看重。
好在,那些命妇们虽然好奇,却也极有分寸,懂得君臣之别,视线只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间,就移了过去。
没等王密蘅有动作,康熙稍稍的朝王密蘅举了举杯,就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笑眯眯的看着她。
王密蘅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 ,就在众人或是羡慕或是嫉妒或是新奇的目光中,举起酒杯,含笑饮尽。




密妃在清朝 第143章 吹冷风
整个宴会对于王密蘅来说真是极为难熬的,她原本想着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蹭蹭吃喝,听听八卦就可以了。偏偏康熙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风,眼神时不时的朝她这边看过来,满眼笑意的朝她举杯。
王密蘅再怎么胆大,也不敢在这么多人面前驳了康熙的脸面。
只好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恭敬的回敬举杯,其实心里头早就“恨”的磨牙霍霍,想让老天将这厮给收了。
好好的宴会,让康熙这么一闹,就别提后宫里的妃嫔们有多么辛酸嫉妒外加恨了,饶是王密蘅脸皮比较厚,时间久了也有点儿扛不住了。
“来,妹妹也一起喝杯酒。”坐在身侧的德妃莞尔笑道。
王密蘅抬了抬眼,看了坐在高位上明显在看着笑话的某人,心里恨恨的骂了一声混蛋。
然后才拿起桌上的酒杯,和德妃示意一下,一口饮下。
“妹妹真是好酒量。”德妃见此忍不住开口赞道。
听着这话,王密蘅都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了。这宫里头的女人,惯会睁眼说瞎话了,她的脸颊烫的厉害,嘴里还有浓浓的酒气,要不是碍着这场面,早就趴在案桌上睡着了。
不过王密蘅还是回了德妃一个笑意,两人又说了几句各自奉承的话,然后她才轻轻的闭了闭眼睛。
一下子灌了太多酒,眼睛里都烧的慌,让她恨不得拿块儿冰块儿冰一冰。
正巧这个时候,王密蘅便看到了摆在案桌上的一盘水果。
王密蘅伸出手去,随手拿了一颗苹果捏在了手里,那种冰凉冰凉的感觉格外的好。
“密妃,和朕饮尽此杯吧。”康熙一开口,王密蘅拿着苹果的手微微抖了抖,然后,就砰地一声掉在了地上。
一滚一滚的滚到了正中央的空地上。
整个殿内的人都愣在了那里,视线都落在那颗红扑扑的苹果上。
发生这样的意外,王密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她的脸原本就红,这会儿出了丑更是涨的通红,好在因为刚才喝了许多酒,倒也没人看出她的尴尬。
太后看着这一幕,忍不住笑道:“将哀家这盘果子给密妃送过去,另外让御膳房备一碗醒酒汤来,一会儿送到密妃宫里去。”
听着太后的话,王密蘅急忙起身上前谢恩。心里却忍不住腹诽道:这太后也真是的,既然是醒酒汤当然是越早喝越好,怎么非得送到她宫里去呢。
等到宴会结束,她怕是已经醉到连喝醒酒汤的力气都没了。
许是喝了太多酒,饶是她用力的掐了掐手心,脚下的步子却依旧轻飘飘的,就像踩在棉花上一般。
好在,这一回老天爷好像并没有故意让她出丑的心思,于是,王密蘅总算是“规规矩矩”的谢了恩。
“臣妾谢太后恩典。”王密蘅低着头,极为恭顺的说道。
太后笑了笑,又让人扶她起来。
落座后,德妃便给了她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的王密蘅心里头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她怎么觉着,有种不知不觉掉坑里的感觉。
王密蘅看了德妃一眼,眼中露出一抹不解。
德妃拿起手中的帕子掩了掩嘴角,这才说道:“妹妹真是有福气,皇上这般看重妹妹。”
王密蘅干笑一声,是不是看重她心里头最知道了,康熙这厮明显是想看她出丑,要不然怎么好端端的灌她这么多的酒。
明明,上一回一起出宫的时候他便知道她的酒量有多差了。
王密蘅这边腹诽着康熙,却没有看到坐在上首的康熙视线朝她这边看了看。
皇贵妃和襄嫔相互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满的都是嫉妒和不甘。连进宫的命妇们都互相看了看,小声的嚼着舌根。
“听说,这密妃娘娘是皇上南巡的时候才带进宫的。”
“可不是吗?不然怎么说这位娘娘有本事呢,这才进宫多长时间,听说前些日子又生了个阿哥,皇上高兴的很呐。”
“不是说生了对儿龙凤胎吗?怎么又成了小阿哥了?”
“那龙凤胎是头一胎了,要不怎么说皇上对密妃是独宠呢,这才隔了多久,就又生了个阿哥。
众人听着,面上也忍不住露出唏嘘的神色,眼神时不时的朝王密蘅那里瞟上一眼,却又不敢太过放肆。
心里只想着,人都说这后宫里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也不知密妃娘娘用了什么手段,能让皇上这般宠着。这古往今来,后院的女人寻思着的不外乎是如何笼络住自己的夫君的心。这会儿见密妃这般得宠,可不要好好瞧瞧。要不是碍着君臣之别,怕也忍不住想要亲自上去问问。
1...5960616263...1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