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皮侠客
哼~!你个老不休的,也好意思跟儿子抢东西!
这时又上来了一个略显富态的紫衣妇人,正是程处默的老娘,程咬金的夫人——裴翠云,山海关总兵裴仁基之女,隋唐第三好汉裴元庆的姐姐。
裴氏家族千余年来,将相接武,代有伟人,确实是中外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在我国的历史剧中,表现裴家的戏剧就有好几个,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恒遇仙记《白蛇传等,演的都是与裴家有关的事。
名剧《白蛇传里的法海,是唐初政治家书法家裴休的儿子。历史上的法海,本来是正面人物,可明清出世后,法海便成为反面人物了,这也算是一奇。
前一阵子,裴氏带着二儿子程处亮回老家省亲,一直不在长安,也就是前几天刚回来的。
呃,夫人,老夫刚刚跟丑牛开玩笑呢!哈哈!
程咬金连忙起身,尴尬地笑道。
哼!
裴氏哼了一声,她这时才抬眼打量了一番这车内的装饰,渐渐地,她眼中的惊羡之色,越来越浓。
啊~!这车里面可真好看!
呀~!这座位也好舒服!
老爷,有了这马车,以后妾身带着处默和处亮两个孩子回家省亲,可就不会饱受舟车劳顿之苦了!
裴氏在车厢里,东摸摸西坐坐,不一会儿,她也喜欢上了这马车,听那意思,似乎也想要这马车啊!
程处默一脸悲剧,这算是刚赶走了一头狼,又来了一头虎吗?
秦府。
怀玉,这车虽然舒服,但为父还是喜欢骑马!这马车还是给你用吧!哈哈!
秦琼坐在马车里的沙发上,喝了一口茶水,对秦怀玉说道。
最近他的身体好了许多,耍锏耍抢,都没有问题,这马车要是早一个月送过来,秦琼很可能会欣然接受,但他现在好不容易恢复健康,摆脱病痛,又怎甘窝在马车里呢?
谢谢父亲!
秦怀玉欣喜道。秦琼不稀罕这马车,可不代表他秦怀玉也不稀罕啊!他也眼馋李泽轩的马车好久了。
嗯,这马车虽是舒服,但怀玉你切不可因此丧失了进取之心!
秦琼捋须笑道。
是!
东宫。
马车送过来后,李承乾第一时间就进去享受了一把,然后他坐在沙发上就再也不想下去了,这玩意儿可是比床榻都要舒服啊!
咦?太子哥哥的宫殿前面,怎么会有一辆这么大的马车呢?
马车外,传来长乐的声音,李承乾挣开眼睛,出声叫道:长乐,孤在这儿呢!
呀~!太子哥哥你怎么闲的没事,坐在马车里啊?
外面的长乐突然听到李承乾发声,吓了一大跳,然后接着说道:太子哥哥,我也进来了!
说罢,小姑娘灵活地跳上了马车,然后掀开车帘,一下子就被里面豪华的内饰晃花了眼。
长乐,你怎么过来了?快坐过来喝杯茶!
李承乾起身说道。
长乐点了点头,一边走向李承乾的对面,一边惊叹道:太子哥哥,你这马车可真大,里面都相当于一个小房间了!呀~!这坐的东西好软啊!
怎么样?长乐你喜欢吗?
李承乾给妹妹倒了一杯茶,笑着说道。
嗯嗯,喜欢喜欢!太子哥哥你是要将这马车送给我吗?
长乐听了李承乾的问话,两只小眼睛弯成了两个小月牙,因为一般来说,李承乾那句话的后面,一般都是接着要送马车。
不不不!
李承乾一脸黑线,连忙摇头道:孤只是说,长乐你要是喜欢的话,可以常来坐坐,可没说过要送给你啊!
他才刚享受了一会儿呢,怎么舍得将这马车送人,即便是自己最疼爱的亲妹妹也不行啊!如果这种马车市面上有得卖,那他倒是愿意买一辆送给长乐,可是他早让人去打听过了,明显就没店铺卖这种马车。
哼!太子哥哥真小气!
长乐皱了皱可爱的小琼鼻,不悦道。
呃!
李承乾暴汗,不过他倒也有几分急智,就见他眼珠儿一转,笑道:
长乐你若是想要这马车,可以去找李泽轩要啊!孤听青雀说,李府还有很多辆这种马车,现在整个大唐,也就只有李泽轩那儿有这马车了,据说是他为了自己成亲时,接新娘子,专门打造的一匹马车!
这招就叫祸水东引嘛,李承乾心里得意地想道。
长乐闻言,倒是没有如李承乾想的那样吵着闹着去找李泽轩要马车,就见这小姑娘伏在桌子上,单手撑腮,一脸向往道:
小轩哥哥对雨惜姐姐真好!也不知道长乐以后的夫君,会不会也对长乐这么好呢?太子哥哥,都说天家无亲情,天家的子女无爱情,一切得遵从父母之命,可是长乐不想以后被父皇逼着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太子哥哥,你以后会帮长乐吗?
李承乾看着妹妹一脸的单纯,满眼的渴求,他心疼地拍了拍小妹的手,安慰道:长乐放心,太子哥哥不会看着你被逼嫁的!
长乐展颜笑道:嗯嗯,太子哥哥真好!这软塌坐的真舒服~,长乐一会儿回去的时候,顺便把它搬回长乐宫好不好?
李承乾:
抱歉,面试回来后都已经七点了,手忙脚乱,码到现在才弄完两章,让各位久等了!
谢谢爱你非我莫属的打赏!谢谢命运运气的月票!
第二百三十七章 新政风暴!
卖报喽!卖报喽!新鲜出炉的大唐日报!今日头条——圣上欲派水军护送船队南下换粮,民间商船亦可报名参与!
清晨。
报童欢快地卖报声,唤醒了刚起床还有些浑浑噩噩的行人。今天的头条新闻,格外地吸引人。首先这是百信第一次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朝廷最新颁发的政令,另一方面,这个政令本身就已经非常吸引人了。
派大军护送商船贸易,这可是百姓和商人们闻所未闻的啊!
小六,去给老夫买一份报纸!
一个奢华的马车内,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是,老爷!
今日有心的商人们,听到报纸上的头条新闻后,纷纷派遣小厮,去求购报纸。
醉仙楼。
五日之内,朝廷会筹备一支包含五百条大船的船队,七日后,河间郡王李孝恭亲率两万水军,护送船队南下,用丝绸瓷器换取粮食。南洋小国,水稻一季三熟,香料遍地如草,一匹丝绸或者一件瓷器,即可换取数十担粮食,无数香料,嘶~!南海蛮荒之地竟然会这般富饶?志华兄,你走南闯北,见识广阔,这报纸上所言可属实?
一个穿着蓝衣,身形富态的中年人,拿着报纸,读到这儿,忍不住惊讶地问道。
他对面那个精瘦的男人,正在认真地看报纸,闻言头也没抬地说道:应该是真的,这上面说的,为兄之前倒是听不少海客说过。况且,这报纸出自奇趣文化,奇趣文化又是李爵爷的产业,老夫倒是很确信这些消息肯定不会有假!
这两人正是先前第一批品尝神仙醉的那几个醉仙楼常客,他们本身也都是富商,要不然也不会天天来醉仙楼下馆子。
那为何不见商队南下采购货物啊?
冯志华没好气道:西凡老弟,你也不想想,茫茫大海,危险无数,也经常会有海盗出没,哪家商队敢随便出海?
哦,原来如此!
不过如今,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啊!西凡你接着往下看,朝廷诸位重臣,一致认为五百条大船,远远不足,特意向民间招募商船,随同大军一同南下,军队将会保护商船安全,各家商队贸易所得的利润,只需向朝廷支付半成商税即可。愿意加入朝廷船队的商人,七日之内,需向兵部报备,并将自家商船,送至城东的灞河上,七日后随同大军一同南下!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啊!而且还是暴利!
冯志华看完这条新闻,感叹道。
那志华兄你要不要也去参加?小弟记得你家有十几条大船经常在大运河上来往运货吧?
廖西凡接话道。
冯志华沉吟片刻,他拍了下桌子,说道:
参加,怎么不参加?西凡你若是也想去,为兄倒是有渠道帮能帮你短时间内,搞到八条大船,就看你愿不愿意了!你若是信为兄的,就跟为兄一同南下走一遭,绝对会有数十倍的暴利!
廖西凡欣喜道:信信信,小弟当然信志华兄了!小弟愿意跟老哥南下走一趟!
哈哈,那好!为兄也得再去多弄几条船了,顺便再去收购些瓷器丝绸,我们这就开始行动吧!
志华兄且慢!你看后面还有一条新闻:朝廷颁发政令,鼓励百姓大规模养鸡,一户人家每养一百只鸡,明年赋税减免一成,明年收租时,各里正统计好各户家里存活的鸡的数量,上报给当地县衙,县衙根据所上报的数量,当年减免相应的赋税!志华兄,朝廷这个政令是什么意思?小弟我怎么越来越看不懂了呢?
冯志华顿足,认真看了一遍那条新闻,忍不住皱眉道:为兄也不明白朝廷此举,用意何在!
廖西凡沉思片刻,忽然眼睛一亮,道:志华兄,小弟觉得这其中有利可图啊!不如我们去贩卖鸡苗怎么样?
冯志华闻言楞了一下,不过片刻后,他还是摇头道:不妥,我们最近没时间了,与贩卖鸡苗挣得这点小钱想比,还是筹备商船南下贸易赚的更多,那可是数十倍的利润啊!西凡你还是认真准备南下吧!
廖思凡想了想,觉得的确如此,于是点头道:志华兄所言极是,可不能因小失大!
二狗娃子,老子今天进城顺便买了一份报纸,你快来给老子念念这报纸说了啥?
刘家村。
一个三十来岁的黝黑汉子,招呼来旁边一个十来岁的熊孩子,说道。
好啊!刘二叔快把报纸拿来给我看看,今天的《凡人修仙传我还没看呢!
熊孩子听到有免费的报纸看,应该是有免费的看,顿时就兴奋道。
啪!
黝黑汉子没好气地用卷成一卷的报纸,锤了一下二狗娃子的脑袋,笑骂道:
看你个头!成天就知道,学堂都不知道好好上,要是让你爹知道了,非得揍烂你小子的屁股!你先给老子念念今天的报纸写了啥,再去!
哦~!
熊孩子揉了揉脑袋,闷闷地应了一声,然后他拿着报纸,纳闷道:二叔,从哪儿开始念啊!
就从那什么头条开始念,俺今天在城里面听到那报童说要招募商船南下啥的,你小子快念念!
黝黑汉子想了想,说道。
二狗娃子找了一会儿,找到了今日头条,开始念道:五日之内,朝廷会筹备一支包含五百条大船的船队,七日后,河间郡王李孝恭亲率两万水军,护送船队南下,用丝绸瓷器换取粮食
啧啧,可惜老汉我没船呐,不然也能跟着朝廷大军去南洋发财了!二狗娃子,继续念,下一条!
黝黑汉子听完头条新闻,感叹道。
朝廷颁发政令,鼓励百姓大规模养鸡,一户人家每养一百只鸡,明年赋税减免一成,明年收租时,各里正统计好各户家里存活的鸡的数量,上报给当地县衙,县衙根据所上报的数量,当年减免相应的赋税!
停停停!二狗娃子,你没看错吗?这上面真是这么写的?
黝黑汉子此刻兴奋的像一个三百斤的孩子,他按住二狗娃子的肩膀,激动地说道。
疼疼疼,二叔,你先放开!
熊孩子疼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连忙道。
黝黑汉子讪讪地松开了手,道:咳,那你快再看看,这上面到底是不是像你刚刚那么说的!
熊孩子又看了一边,确认无误后,肯定道:二叔,就是这么说的,我肯定没错,哎,二叔,你去哪儿?你的报纸不要了吗?
哈哈,孩子他娘,快给我拿钱,我要进城买鸡苗!
黝黑男子兴奋的欢呼声,传出了老远。
今日注定不平静,《大唐日报上写的两条朝廷政令,就如一场风暴,瞬间席卷了整个长安城,以及长安城周边的村庄!
第二百三十八章 风波!下海!
被新政风暴席卷的人们,纷纷行动了起来,买鸡的买鸡,找船的找船,各条街道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老板,你们这儿可还有鸡苗?什么?没了?这才刚开市不到一个时辰,怎么就没了?
东市,一个灰色汗衫的汉子,正在跟一个卖鸡苗的商贩大吼大叫。
老板,哎,别走,你这剩下的鸡苗多少钱,我都要了!
什么?一百文一只?你怎么不去抢?前一阵子不还是八十文吗?
爱买不买,现在不买,以后更贵!
之前李程两家大肆购买鸡苗,曾经一度把鸡苗价格由六七十文一只推高到一百二十五文一只,后来王仁义从南方运来八万只鸡苗后,李程两家不再购买鸡苗,长安的鸡苗市场也终于渐渐恢复平静,鸡苗价格也从原来的一百二十五文一只渐渐回落到七八十文一只。
如今朝廷推出养鸡减赋政策,百姓们纷纷疯抢齐苗,不少鸡苗商贩的存货快速被抢购一空,其余鸡苗商贩缓过神来后,一面迅速组织人手从其他地方进货,一面拉升鸡苗价格,意图大赚一笔。
嘿嘿,你们这些凡人呐!真可怜!
今日来长安赶集的梅俊看着眼前抢购鸡苗的庄户,一脸优越地感叹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