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皮侠客
说李靖三千灭东突厥还是有可能的,可能不是来自于李靖的军事天才,也不是来自于大唐的军事实力。试想,对于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史书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也没有记载双方有啥大规模的战役。东突厥更像是轻而易举,不战而降的。这种现象是很反常的。
对比当年汉武帝出击匈奴,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几乎掏空了国家,而突厥极可能比匈奴还要强大,大唐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这么快战胜雄霸草原的突厥。
但为何会被实力稍弱的大唐给灭国了呢除了唐军主帅李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唐得到了“上天庇佑”!
“上天庇佑”这四个字听起来很玄乎,但它却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的,首先,当年的隋王朝在长孙晟的帮助之下,把突厥打成了两个分裂的部分——东突厥和西突厥。虽说突厥帝国的实力还在那里,但是它内部的分类因素已经形成开来,并且很难化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唐帝国虽然在建国前期被突厥帝国打得狼狈不堪,但是,当年的突厥帝国其实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双方要么进行内耗,要么始终无法集中全力去攻打唐王朝。
此外,历史上在唐帝国准备与突厥开战的时候,突厥却突然连续两年遭到了冰雪灾害,史书记载,贞观元年,“其国大雪,平地数尺,羊马皆死,人大饥”,贞观二年,“颉利国中,盛夏降霜”,这次大灾有多么严重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次局限在蒙古草原上的灾害,而是整个北半球的大灾害,唐朝也同样受到了影响。
贞观二年,在中国黄河流域,尤其和河北一带,也遭遇了雪灾,而且灾情十分严重,突厥汗国即便深入大唐劫掠,也会毫无收获。
北半球气温骤然下降,严重的雪灾和霜灾导致东突厥牲畜大量冻死,造成空前的大饥荒,颉利可汗为了保持军力,不得不强行向草原各部征收军需物资,但此举引起了突厥国内多数部落的反抗,毕竟突厥内部早已不是铁板一块了!
于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二发动了对突厥的战争,而突厥帝国早就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种一往无前的战斗力,所以这场声势浩大的国战才会打得如此的迅速和轻松。
在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发布了一道诏令“自去岁迄今,降款相继,不劳卫霍之将,无待贾晁之略,单于稽首,交臂藁街,名王面缚,归身夷邸。”
从这道诏令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唐朝出兵后,几乎没有遇上像样的反抗,不少突厥部落为了活命,相继投降。李二因此慨叹,根本就不用劳动名将,也根本不用谋略,东突厥就灭亡了。
可是如今李二打算提前整整一年发动与突厥之间的国战,这胜负之数就很难判定了,因为这个时候的突厥,其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最起码颉利在草原说的话还是没有人敢不听从的!所以对于三个月之后发兵突厥这件事情,李泽轩心里是坚决反对的!
“陛下,臣以为此时攻打突厥,十分不妥!”
太极殿内,李泽轩在心中做了一番挣扎后,郑重拱手道。
话音一落,群臣哗然!
满朝文武都知道李泽轩是一个“好战分子”,想当初戒日王朝的宰相来大唐求亲,直接就被李泽轩给怼回去了,并扬言要战便战;还有之前倭国使团拜访大唐的时候,李泽轩不仅处处提防,有时候还处处针对呢,分明就是一副不怕惹事的姿态!
这样的一个对外强硬的“好战分子”在听说大唐马上要攻打突厥的消息后,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双手赞成,而是反对所有大臣都觉得今天是不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坐在上首的李二,闻言眉头一拧,沉声问道“有何不妥颉利无视大唐、无视朕,竟敢将兵马派到雁门关之内,朕身为大唐之主,为何就不能还以颜色”
熟悉李二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李二有些生气了!因为李泽轩一直是李二非常看重的后辈,可是今天李泽轩对于大唐与突厥国战的表态让李二很失望!想他精心培养的人才,却是一个畏首畏尾的鼠辈,这让李二如何不生气如何不痛心
“陛下!自前隋以来,突厥分为东、西突厥之后,突厥内部便已经生乱,在加之去年突厥爆发雪灾,使得突厥国内少了许多粮食,这些都是突厥国力渐微的先兆啊!”
迎上李二失望的目光,李泽轩面色如常地拱手道。
李二淡淡道“既如此,朕不更应该此时发兵覆灭颉利吗”
李泽轩连忙摇头,道“并非如此!陛下,突厥虽然遭遇了内乱和天灾,但颉利的实力保存良好,国力仍然要强盛于我大唐!以臣之见,”
………………………………
此外,历史上在唐帝国准备与突厥开战的时候,突厥却突然连续两年遭到了冰雪灾害,史书记载,贞观元年,“其国大雪,平地数尺,羊马皆死,人大饥”,贞观二年,“颉利国中,盛夏降霜”,这次大灾有多么严重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次局限在蒙古草原上的灾害,而是整个北半球的大灾害,唐朝也同样受到了影响。
贞观二年,在中国黄河流域,尤其和河北一带,也遭遇了雪灾,而且灾情十分严重,突厥汗国即便深入大唐劫掠,也会毫无收获。
北半球气温骤然下降,严重的雪灾和霜灾导致东突厥牲畜大量冻死,造成空前的大饥荒,颉利可汗为了保持军力,不得不强行向草原各部征收军需物资,但此举引起了突厥国内多数部落的反抗,毕竟突厥内部早已不是铁板一块了!
于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二发动了对突厥的战争,而突厥帝国早就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种一往无前的战斗力,所以这场声势浩大的国战才会打得如此的迅速和轻松。
在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发布了一道诏令“自去岁迄今,降款相继,不劳卫霍之将,无待贾晁之略,单于稽首,交臂藁街,名王面缚,归身夷邸。”
从这道诏令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唐朝出兵后,几乎没有遇上像样的反抗,不少突厥部落为了活命,相继投降。李二因此慨叹,根本就不用劳动名将,也根本不用谋略,东突厥就灭亡了。
可是如今李二打算提前整整一年发动与突厥之间的国战,这胜负之数就很难判定了,因为这个时候的突厥,其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最起码颉利在草原说的话还是没有人敢不听从的!所以对于三个月之后发兵突厥这件事情,李泽轩心里是坚决反对的!
“陛下,臣以为此时攻打突厥,十分不妥!”
太极殿内,李泽轩在心中做了一番挣扎后,郑重拱手道。
话音一落,群臣哗然!
满朝文武都知道李泽轩是一个“好战分子”,想当初戒日王朝的宰相来大唐求亲,直接就被李泽轩给怼回去了,并扬言要战便战;还有之前倭国使团拜访大唐的时候,李泽轩不仅处处提防,有时候还处处针对呢,分明就是一副不怕惹事的姿态!
这样的一个对外强硬的“好战分子”在听说大唐马上要攻打突厥的消息后,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双手赞成,而是反对所有大臣都觉得今天是不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
坐在上首的李二,闻言眉头一拧,沉声问道“有何不妥颉利无视大唐、无视朕,竟敢将兵马派到雁门关之内,朕身为大唐之主,为何就不能还以颜色”
熟悉李二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的李二有些生气了!因为李泽轩一直是李二非常看重的后辈,可是今天李泽轩对于大唐与突厥国战的表态让李二很失望!想他精心培养的人才,却是一个畏首畏尾的鼠辈,这让李二如何不生气如何不痛心
“陛下!自前隋以来,突厥分为东、西突厥之后,突厥内部便已经生乱,在加之去年突厥爆发雪灾,使得突厥国内少了许多粮食,这些都是突厥国力渐微的先兆啊!”
迎上李二失望的目光,李泽轩面色如常地拱手道。
李二淡淡道“既如此,朕不更应该此时发兵覆灭颉利吗”
李泽轩连忙摇头,道“并非如此!陛下,突厥虽然遭遇了内乱和天灾,但颉利的实力保存良好,国力仍然要强盛于我大唐!以臣之见,”此外,历史上在唐帝国准备与突厥开战的时候,突厥却突然连续两年遭到了冰雪灾害,史书记载,贞观元年,“其国大雪,平地数尺,羊马皆死,人大饥”,贞观二年,“颉利国中,盛夏降霜”,这次大灾有多么严重实际上,这并不是一次局限在蒙古草原上的灾害,而是整个北半球的大灾害,唐朝也同样受到了影响。
贞观二年,在中国黄河流域,尤其和河北一带,也遭遇了雪灾,而且灾情十分严重,突厥汗国即便深入大唐劫掠,也会毫无收获。
北半球气温骤然下降,严重的雪灾和霜灾导致东突厥牲畜大量冻死,造成空前的大饥荒,颉利可汗为了保持军力,不得不强行向草原各部征收军需物资,但此举引起了突厥国内多数部落的反抗,毕竟突厥内部早已不是铁板一块了!
于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二发动了对突厥的战争,而突厥帝国早就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种一往无前的战斗力,所以这场声势浩大的国战才会打得如此的迅速和轻松。
在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发布了一道诏令“自去岁迄今,降款相继,不劳卫霍之将,无待贾晁之略,单于稽首,交臂藁街,名王面缚,归身夷邸。”
从这道诏令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唐朝出兵后,几乎没有遇上像样的反抗,不少突厥部落为了活命,相继投降。李二因此慨叹,根本就不用劳动名将,也根本不用谋略,东突厥就灭亡了。
可是如今李二打算提前整整一年发动与突厥之间的国战,这胜负之数就很难判定了,因为这个时候的突厥,其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最起码颉利在草原说的话还是没有人敢不听从的!所以对于三个月之后发兵突厥这件事情,李泽轩心里是坚决反对的!
“陛下,臣以为此时攻打突厥,十分不妥!”
太极殿内,李泽轩在心中做了一番挣扎后,郑重拱手道。
话音一落,群臣哗然!
满朝文武都知道李泽轩是一个“好战分子”,想当初戒日王朝的宰相来大唐求亲,直接就被李泽轩给怼回去
…………………………
请假一天,国庆期间补!
最近工作忙,承担了一个项目研发,手头上有很多事情,每天下班回家都累的跟死狗一样,晚上经常写写到1点,然后第二天早上6点半起来继续写,今天实在有些熬不住了,侠客很想睡觉,国庆期间会补更,再加上上次欠汉斯盟主的两个二合一章,十一假期期间会在正常更新的基础上,至少加更三个大章节!求谅解!今天真的撑不住了!
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祖国生日快乐!)
“陛下,突厥国力鼎盛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唐没必要在这个时候选择去磕突厥这个硬石头,唯有保存实力,用最小的损失消灭突厥,大唐才有可能真正举世无敌啊!”
甘露殿内,李二皱眉凝思,李泽轩站在下首等待了许久都不见李二有什么反应,他终于忍不住开口打破了这份沉静。
李二终于抬起来头,涣散的目光也有了焦距,他盯着李泽轩,一字一句道“突厥的国力情况朕比谁都清楚,自朕登基以来,派入草原的探子从来都没有断过,朕承认,目前突厥军队的实力的确比我大唐要强上三分,但昨日朕已经下旨,令朝堂六部全力备战,三月之后三十万大军就要从长安发兵草原!
朕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言而无信你说七月之末,突厥盛夏降霜,此事虽然匪夷所思,但是朕相信你!不过即便如此,又能如何自古君无戏言,你难道要让朕出尔反尔、威信尽失吗真到那时候,这大唐江山定会生乱!”
李泽轩皱了皱眉头,忍不住一阵默然,李二这番话算是对他推心置腹了,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李二相不相信他了,而是发兵突厥的圣旨已发,即便是李泽轩说的再有道理,李二也不可能朝令夕改吧
要是满朝文武都相信突厥七月降霜的消息,那还好办点,因为那时候李二即便不愿意撤回圣旨,文武百官们也会逼着他去撤回圣旨,但问题是百官们不可能仅凭李泽轩的一面之词,就相信“盛夏降霜”这样荒诞不经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的李二,是真正的进退两难!
“陛下,臣认为我大唐好儿郎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若是能推迟一年进攻突厥,咱们的胜算不仅更大,伤亡也会小很多!与之相比,臣认为君亦可有戏言!”
沉思良久,李泽轩再次开口道。
“哼!事到如今,你还当朕是那种为了死要面子宁愿将无数大唐推向死亡深渊的无道昏君吗”
李二听懂了李泽轩话语之中所潜藏的意思,他拍案而起,一脸怒容道
“开弓没有回头箭,国战圣令已下,朝堂六都在为这场战争进行紧锣密鼓的筹备,朕若是这时候突然下旨令各部官员停止备战,朝堂百官定会认为朕对突厥心生胆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是百官将这些消息传至民间,天下百姓定会人心惶惶,即便今年突厥会遭遇大雪灾,即便颉利会因此而实力大损,彼时的大唐还能再次组织一次针对突厥的进攻吗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与其以后军心涣散,倒不如现在就集合大军,一鼓作气地攻入草原!突厥虽强,但我大唐未必就没有胜算,朕有足智多谋的文臣,亦有骁勇善战的猛将,还有神仙灯、望远镜、火药、绝世神兵和无敌铠甲,为何就不能与突厥堂堂正正地一战
只有在突厥最强之时击败它,大唐才有举世无敌的资本,才能让周边其余小国不敢再撩大唐的虎须!你小子当初还意气风发,扬言要让大唐举世无敌,现在去了一趟北方,为何就变得畏首畏尾了难道你的脊梁和你的血性都已经被突厥国师给打没了吗”
李二声若天雷,一番话语犹如疾风骤雨,扑打在了李泽轩的面门上,整个甘露殿都回荡着他愤怒的声音,站在大殿角落的赵松,见状不由暗暗焦急,他还是第一次见李二在臣子面前如此大发雷霆,以前李二虽然也经常被臣子惹的生气过,但老李一般都不会直接在臣子面前发火,都是在臣子走了之后一个人摔杯子的,所以赵松对李泽轩目前的处境有些担心。
“臣没有!”
李泽轩并没有被李二的雷霆震怒给吓倒,他直视李二,双目赤红、声音嘶哑地反驳道“臣没有惧怕突厥,臣的血还是热的,心还是红的,臣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更爱淳朴、勇敢的大唐百姓!若是大唐现在发兵突厥,臣愿意立刻前往军中,当一急先锋,冲锋陷阵,杀敌报国!
但是臣不愿意再看到数之不尽的大唐好儿郎死在突厥人的铁蹄之下,那种前一刻身边袍泽还跟自己有说有笑、但下一刻就长眠于地下的生死离别之痛,臣不想再经历了!他们每个人身后都代表着一个温馨的家庭,是人子,是人夫,也可能是人父,当他们埋骨沙场之时,他们的父母没了儿子,妻子没了丈夫,孩子没了父亲,温馨的家庭顿时变得支离破碎!
永和关一战,我大唐折损了数万将士,这意味着有数万个家庭因为这场战争而变得支离破碎!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臣不想站在这累累白骨上去立下不世功勋,那样的功劳沾满血腥,臣受之将会心神不安!
若战,臣愿战!但臣不希望看到更多无谓的牺牲!望陛下三思!”
说到最后,李泽轩忍不住眼眶湿润,因为他想起了当初随同他一起从并州出来的徐霆达以及其他并州府兵,刚出并州时,他们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本以为料敌先机便能占尽优势,可谁知突厥这次竟然下了这么大的血本,直接出动了五万狼骑精锐,雁门关、永和关、马斗关的防线被悉数摧垮,而李泽轩从并州带出来的三万大军,最终只剩下了几千人,此等惨烈的战况,李泽轩每每想起,都忍不住心如刀绞!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出自晚唐诗人曹松的《己亥岁》)
听到李泽轩口中蹦出的这句诗,李二不由怔住了,沉默半晌后,他一脸复杂地站起身,走到了李泽轩身前,拍了拍后者的肩膀,沉声说道
“小子,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会死人的,当初若是没有那些在沙场出生入死的将士,怎会有我大唐如今的四海升平朕以前刚上战场的时候也像你这样,见到身边的袍泽一个又一个地离你而去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朕也体会过!但是朕不会逃避,更不会一蹶不振,因为朕知道,只有让这片江山彻底太平了,才能避免更多的人流血沙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