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诸天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明少江南
不过心中却是明白,他们这么做不是在解决麻烦,而是在逼着对方下死手啊。
果然,那帮毫无兵样的所谓官兵顿时骚动面面相觑,而带队军官脸色一变当机立断怒喝:“好贼子竟敢乱我军心,弟兄们上干翻他们!”
说着一使眼色,身边的心腹亲随顿时抽刀冲前怒砍,嘴里还大声呼喝:“杀啊杀啊,杀了这帮贼子大家有功有赏!”
“大胆,竟敢围杀朝廷命官,难道你们想造反不成?”
突然一声大喝犹如雷霆炸响,震得一干熊兵东倒西歪好不狼狈。
怒喝声中,一人纵马疾驰而来,直接插到双方中间,一个漂亮的勒马停顿,横侧身躯,手中长刀一指,正点在那带队的军官额头。
“本官乃大明刑部靖安司主事李赤水,尔等竟敢围杀朝廷命官,是不是嫌命活得太长,想要在法场走上一遭?”
说话声中,李赤水已经飞身下马,直接一手抓住那位军官,直接如抓小鸡一样把他举在半空。
在场官兵顿觉耳中轰鸣炸响,一个个震得气血翻腾好不难受,听得陆小飞的厉喝吓得魂飞魄散,再加上李赤水把一百多斤的军官提在半空,那神威不可侵犯的雄姿,直接震慑了所有人的心神,不由得扔掉手中刀枪,一个个老实跪倒在地连呼不敢。
“多谢李大人救命之恩!”
等一切搞定后,闵桂上前感谢。
“不用谢,我这是分内之事,诸位同僚在明,我在暗,既要平息冲突,也要引发事态。”李赤水微微笑道。
“有道理,跟官军发生冲突甚至杀死对方,这可是不小的罪名!”闵桂叹道。
“可我们是自保!”有同僚插话道。
“正是,我们可以作证!”
“欺人太甚,江南这边的家伙实在欺人太甚!”
“难道我们不反抗,只有引颈受戮不成?”
“……”
几位刑部派员一个个气愤填膺,满脸不岔愤愤不平开口。
“如果江南官场从上至下众口一调,你们觉得朝廷会听谁的?”闵桂看了一圈同僚们,淡淡的说道。
诸多刑部官员,顿时脸色变得苍白,失去了血色。
要真是如此,大家都得倒霉,搞不好甚至还会革去功名。
“是不是啊这位将军?”
李赤水好笑着看着自己提着的那个军官。
他已经提了小半个时辰了,依旧面色如常。而那个军官自始至终无力挣扎,早就灰心丧气。
“好大的手笔啊,大人一位五品武官就这么被当棋子放弃,看来幕后之人给的安家费不少吧,啧啧没想到江南的水这么深!”
“大人饶命,末将只是听到线报,有人假冒官员身上甚至还藏有军中连弩,这才带着手下弟兄过来查看!不知道在这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还请大人恕罪……”那位武官连连求饶,语气谦卑。
李赤水和闵桂对视一眼,口中冷笑,心中却是和明镜似的。
这个数量的官兵调动,需要当地总兵的调兵文书,还需要本地巡抚签押方可。很明显这伙官兵绝对没通过这些手续,竟然轻易出得军营围杀朝廷命官,江南这摊水实在浑得很呐。
当江南总兵得知闵桂一行前靠寻求庇护,顿时脑子蒙的一下炸开了,以他的见识和阅历自然知晓,某些人嫌他们自己死得不够快,要给封天王送刀子啊……
第1050章 太湖吴氏
惊雷霹雳!
当江南总兵得知发生了什么事后,当真有如被惊雷直接劈中,傻了!
可是当他看到那位被抓武官时却是脸色大变,并没有如同闵桂等人所料那般大发雷霆之怒,顿时心头一沉知晓情况比他们想象中还要糟糕。
“总兵大人,不知此人是何来人?”
等总兵将那位私自带兵离营的武官关押之后,在总兵衙署花厅,闵桂直接了当的问了出来。
作为江浙一带出身的士人,他自然看出了问题。
这种情况下,还是直接了当的问比较好。
“说出来也没什么!”
总兵显然心绪不宁,不过面对闵桂还是很给面子的,无奈笑道:“他是常州太湖吴氏的旁系族人!”
“太湖吴氏?”
闵桂吃了一惊。
大凡读书人都知道,太湖吴氏源远流长,乃是从黄帝姬氏流传下来的华夏嫡系大族、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太湖吴氏便成了绵延千年的书香门第千年世家。
人常说大明有三个大姓,分别是国姓朱家,曲阜孔家、江西张家。
但实际上,他们都比不过太湖吴氏的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金陵城的魏国公与太湖吴氏比起来,根本就是爆发户和真正的豪门没有可比性,在江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太湖吴氏,也跟盐商扯上了关系?”
闵桂心情沉重,这个念头在心中闪了闪,却没有说出口。
作为千年世家大族,他们在江南一带的影响力可以说无与伦比,自然在扬州盐商里面有经营,而且参与的极深!
江南总兵高官显贵,但是却也有惹不起的人。事实上满朝文武,对上太湖吴氏这样的土皇帝,除了他那位武力惊人的封舟不在意之外,估计内阁的阁老、厂卫的都堂们都要头疼一阵,斟酌许久才会有所决断。
反正他此时心中像是压了巨石一般,几乎难以喘息,根本就没有靠山封舟那种无视一切的霸气。
江南总兵明显想将自己从这些事情中摘出来,所以面对闵桂这么个品级相差了很远的官员,能说的一点都没保留全部说了出来:“是啊,盐利丰厚之极,就是千年世家也不可能视而不见!”
“嘿,好一个千年世家!”
闵桂冷笑,一旁陪坐的进士同僚却是吓得脸色苍白一言不发,显然太湖吴氏的名头把他们给彻底惊住了。
江南总兵态度很明确,他是不会轻易干涉江南内部的浑水,闵桂倒也没怎么失望,只是觉得江南军政都出了大问题。
回到江南总兵在衙署安排的院落,那几位刑部随员的脸色彻底垮了下来,有些绝望表示,江南的情况太过复杂糟糕,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回京的好。
“回京继续坐冷板凳么?”
闵桂的话,就像一盆冷水直接让那几位刑部随员心凉了半截。
“可江南情况这么复杂,咱们一连遇到了好几波袭杀,两波穷凶极恶的倭寇,最后甚至连官军都出动了,要是再这么下去还得了?”
几位随员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他们之前在扬州被灌了大量**汤不假,可是经历这些险境之后要是再没反应过来,那真就是脑子有问题了。
“正因为江南情况复杂,咱们才更应该坚持下去!”
闵桂却是不为所动,见几位同僚脸色大变还想反驳,他摆了摆直接道:“大道理我懒得多说,你们比我知道得更多,我只说一点,咱们是刑部甚至可以说是朝廷的探路先锋,一旦咱们在江南立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你们想想朝廷会有何奖赏?”
自然是升官了!
以后的前程将一片光明!
可以想见,在达到三品这个高官的门槛之前,他们的升迁之路将一片坦途!
想想如今他们的顶头上司,大明刑部左侍郎封舟。
人家可只有二十岁。
但这个官员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泼天一般的功绩得来的。
如同当初的霍去病一般。
一干刑部随员兴奋了,他们之前都是在京都苦苦等候候补的进士,对于官场升迁热衷到了极点,只有感受过了那种被冷落的滋味,才更加不愿意继续过那样的日子。
轻易说服了同僚跟着一起拼搏,闵桂这才松了口气,等同僚离开冲着一直没有开口的李赤水道:“李大人,没想到江南的情况如此复杂!”
“是啊,确实够复杂的!”
李赤水也被江南那些大盐商的疯狂,还有所谓的千年世家的威慑力惊住。
他在仙都山待了几年,没少到山下转悠,历练世事,也听说过太湖吴氏的名头。
但以前只是听过即忘,但是现在却不会忘了。
堂堂的江南总兵,只差一步就是江南总督的大人物,竟然因为太湖吴氏的名号,而对那位私子调兵的武官不敢下手,这是何其荒谬之事?
别的不说,他已经写好了密信,通过通政司的渠道送往京都,就是不知道朱见深得到消息后,会是什么表情。
“没想到江南的世家大族,实力竟是如此恐怖!”
闵桂苦笑,事实上他也是江南人,出身书香世家,对于太湖吴氏也是十分熟悉,但是却没有想到,对方的势力竟然比他想象的还要恐怖。
“不尽然吧?”
李赤水不以为然道:“我大哥曾经说过,所谓的影响力,无外乎权钱和兵罢了,所谓的世家大族正好垄断了这三样,才能有如此声势!”
“我可没左侍郎大人那样霸气十足,可以不将一切外物放在眼里!”
闵桂苦笑,郁闷道:“我们要动这些世家的利益,会迎来他们的疯狂报复的,那些倭寇怎么来的,你我又不是不知道?”
“嘿嘿,闵大人没跟我说实话,我就不信大哥就没有交待过你,没跟你说过解决江南麻烦的手段!”
李赤水不以为意,这世上的事说白了还是要看拳头大小的,他身后的那位拳头绝对是整个大明最大的,没有之一。
也不知道那帮盐商还有所谓的世家怎么农的,发生了倭寇杀入县城这样大的事情,还有有武官私自带兵出营围杀朝廷命官的大事,竟然悄无声息没有丝毫风声传出。
如此手段,让闵桂等人再一次见识到了江南地头蛇们的实力。
但是如果他们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那就想的简单了。
“李主事果然睿智!这事很简单!”
闵桂冷冷一笑,森森道:“那帮大盐商既然敢对我下手,那就要承担朝廷和刑部的滔天怒火,北方开辟新的盐场势在必行。我倒看看等盐利不是独出扬州一家的时候,那帮大盐商还有何底气跟朝廷叫板!”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口,等到江南盐上不能一家独大的时候,那就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了。
第1051章 扇巴掌不能算打人
几日后,李赤水通过通政司的报告,已经摆到了大明天子朱见深的御案上。
啪!
朱见深雷霆震怒,一把将御案上的笔墨纸砚全部扫落在地,如此还难以平息心头的滔天怒火,直接飞起一叫将御案都踹翻在地,一干太监宫女无不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速速传忠勇侯觐见!”
勉强压下心头滔天怒焰,朱见深满脸阴沉冲身边的心腹大太监万喻楼吩咐道,眼中厉色连连闪烁,惊得万喻楼吓出一身冷汗,却不敢有丝毫异常。
不过他跑出去后,朱见深远远的看着他的背影,心头闪过一丝不快。
自己略微发点雷霆之怒,这个家伙就吓怕了?
那可不行!
他需要的宦官,是沉稳有力,处事通达,可不是这种只会仗着皇帝宠幸才厉害的太监!
一句话,朕要的是郑和!不是王振!
天子一怒,血流漂杵!
在江南竟有倭寇连番袭杀朝廷命官,还有武官私自带兵出营围杀朝廷命官!
无论哪一样,都超过了天子能够容忍的极限!
倭寇连番袭杀,每次都能找准闵桂所在位置,要说其中没有猫腻谁会信啊?
最可恨的是,江南某些势力为了维护权利,竟然放任倭寇冲入县城大肆抢掠,这是想干什么?
还有江南总兵麾下武官,竟私自带兵出营截杀朝廷命官,谁给他这么大胆子和底气?
最叫朱见深愤怒,或者说心惊的是,江南总兵却是不敢将其以军法论处,只敢关押了事!
这还是大明的天下么?
江南的局势,已经崩坏到朱见深感觉失去了控制的地步!
事实上大明已经开国百年,京城从应天府迁到幽燕之地也有六十年了,而官员多出于江南,长久以往,江南之地权贵日益增多,官府的控制力自然逐年下降。
封舟赶到皇宫,朱见深二话不说将其他人赶出,两人于宫殿之中密议良久,谁也不知道他们商量了什么……
只是皇宫某个偏僻角落的小小宫殿,六位白发苍苍的老道猛的抬头,看着皇宫之上的气运如龙如虎,忍不住脸色齐齐一变摇头不语。
“看来大明又要不太平了!”
“我等清修之士,还是少参合朝政事务为妙!”
“此言大善!”
“……”
刑部尚书陆瑜因年纪渐大,不堪政务,上书请求至仕,天子当即准允,并赏赐东西若干。
与此同时,天子提封舟为刑部尚书,然后加大学士衔,正式入阁成为大明朝权力金字塔颠峰那几位。
消息传出,满朝哗然。
封舟不过才二十岁,却已经位极人臣!
不止如此,封舟初一上任便被朱见深委以重任,将全国盐铁这一块交由他全盘掌控,顿时引发朝野一阵激烈反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