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艾伦威尔逊认为,东欧连续几年的驱逐日耳曼人运动,造成的迁徙人口最好都去德国的苏占区,也就是后来的民主德国。
“其实如果你讲道理,就知道在驱逐本地日耳曼人的过程当中,有多少人是无辜者。很多日耳曼人都居住在本地很长时间了,这一次完全是无妄之灾。”见到德科维奇想要反驳,艾伦威尔逊话锋一转道,“我当然是理解这种举动的,德国三十多年时间已经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都深受其害。所以我们不会对这种驱逐运动有什么官方上的指责,不过一些报纸可能会用来吸引销量,这不是我们能管的。”
总之和米哈伊洛维奇定了阴谋之后,艾伦威尔逊直接和铁托的代表德科维奇无缝对接,表达善意,并且取得了成功。
至于日耳曼人的问题,艾伦威尔逊直接挑明了,可以让苏联来解决。其实很快苏联人就会发现,苏占区人口不足的问题。
做完这一切,艾伦威尔逊又开始写例行报告,除了往英属印度发送的电报之外,汇报自己在南斯拉夫这边的工作,以及对南斯拉夫的价值地位分析。
“我个人认为,对南斯拉夫的认识以及对铁托政府的态度,应该以和缓和接触为主。和目前的东欧地区不同,南斯拉夫铁托的军队,属于一种独立力量。而不是被苏联控制的附属力量,铁托本人有着很强的独立性。”
“南斯拉夫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在南斯拉夫全境已经融为一体的情况下,体量在东欧已经算是很大,如果我们能让南斯拉夫处在一个独立自主的位置。对整个自由世界都是一个极大的利好。”
艾伦威尔逊的报告当然是对照着历史发展来写,所以整个报告十分的严谨,看起来有理有据。实际上一旦北约和华约正式成立进入对峙局面,南斯拉夫的重要性就会体现出来。
脑海里有着两个军事集团对峙图的艾伦威尔逊,可以轻易的发现南斯拉夫的作用。
北约在美国主导建立之后,大西洋沿岸一直到达达尼尔海峡,将苏联和东欧处在半包围的状态当中。这是因为南斯拉夫并没有加入到华约,而是处在一个中立的状态。
如果南斯拉夫并不是中立状态,而是华约的一员呢?那么整个对峙态势就会呈现另外一个局面,南斯拉夫以及阿尔巴尼亚,将会从巴尔干半岛,将北约军事集团切成西欧的德国比利时荷兰,以及东欧近东的希腊土耳其两个部分。
这样北约对华约就不是包围圈态势,而是被苏联以及华约集团切成两个部分。北约到时候就会变成两个无法互相支援的独立部分。包围效果就大打折扣。
而且南斯拉夫距离意大利只有一个海峡,一旦南斯拉夫坚定的站在苏联一面,美国在意大利的支持投入也会增加,两大集团就不是北约包围华约,而是在地理上真正的五五开局面。
在欧洲这个棋盘当中,南斯拉夫的位置其实极其重要。
报告里面写明了艾伦威尔逊对大英帝国的拳拳热爱,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形象毫无疑问,就是这个在处理南斯拉夫问题的他了。
报告发出很快就到达伦敦白厅,以及莫斯科卢比扬卡十一号,甚至克里姆林宫……
至于他本人,仍然和德科维奇谈笑风生,“我见的多了,你说英属印度哪里我没有去过?印度的那个尼赫鲁,比这些亲德派武装的首领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大英帝国毫无疑问是和美国苏联一样的大国,但是我们南斯拉夫也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德科维奇同样为自己的国家表明立场。
“我们大英帝国对独立自主的国家都非常尊重。”艾伦威尔逊义正辞严,看到一个国家先打一下试试,要是不好打就好好谈。这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意大利罗马,卡尔还带着军情六局追缴轴心国的赃款。已经到达慕尼黑的米哈伊洛维奇,正在和几个前德国军人,谈论着自己的未来。
时间过了几天,首先进展顺利的是罗马方面,军情六局的人到达罗马开始调查梵蒂冈银行涉及的赃款问题,因为存款人还在,基督世界的精神象征,很快就表示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对上门的英国军情六局果断低头。
一如梵蒂冈在轴心国德意在势力强大之时,上帝的代言人果断合作一样。现在出卖起来,也同样如丝般顺滑。





大英公务员 第六十章 平静下的暗潮
卡尔带着的军情六局探员,知道梵蒂冈银行愿意配合的消息之后,立刻就将克罗地亚人储存的黄金宝石取出,随后直接运上军用运输机,离开意大利。
整个过程丝毫不拖泥带水,当然是为了不被意大利的美军发现。德国的四国占领当然更加引人注意一些,但不代表同样作为战败国的意大利,就是一团平静。
美英法在意大利其乐融融?这种情况当然不可能,对意大利的遗产划分同样针锋相对。
美国和英国曾向意大利提供很多贷款,仅美国就贷款给意大利十亿美元。意大利要向战胜国赔款,尤其是苏联,就只能美国的贷款支付。美国当然不答应,说意大利可以向苏联赔款,但绝不能用美国的钱借花献佛,白白便宜苏联。
苏联在德国边拆机器边补充自身工业的举动,已经引起了美国人的警觉。美国在意大利的问题上,坚决反对用工业机器补偿苏联。最后达成了折中方案,意大利用产品进行赔付,但要在意大利恢复之后再进行。
意大利还有海外殖民地,殖民地问题上,成了美英法三国交锋的战场。意大利在非洲有不少殖民地,英国想占领意大利之前控制的意属索马里,抛出一个大索马里方案,把意属索马里并入英属索马里。
法国不想让英国占太多的便宜,认为不能轻易改变意大利的殖民地,毕竟意大利不像德国那样罪恶深重。
美国对意属非洲殖民地的态度,则是不要轻易瓜分,应该交给已经在筹建的联合国进行托管。联合国总部肯定会在美国,美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意属非洲殖民地施加有利于美国的影响。
现阶段,美英法在罗马,在共同迫使苏联让步的同时,互相之间也频频开炮。关于德国和意大利战败国的身份,引申出来的争夺。这自然是和艾伦威尔逊无关!
出于他是发现克罗地亚赃款的直接责任人,在军情六局取走了财宝之后,艾伦威尔逊被告知行动成功,只是并不知道这笔财富的价值是多少。
但这也没关系,他本身就没有对这笔钱动心过,英国现在迫切的需要从任何地方搞钱,不亚于贼王附体,这笔钱到了伦敦,总是有他这个联络官一定功劳的。
在军情六局前往罗马主持正义,追讨受害国赃款的同时,米哈伊洛维奇也已经到达了慕尼黑,见到了他寻找和巴顿将军的联络人,德国二级陆军上将,第十一装甲师的师长赫尔曼·巴尔克。
斯大林战役的时候,第十一装甲师的师长赫尔曼·巴尔克曾经在顿河,在德军顿河防线的整个防御地带内南征北战,连续突击,以迅猛行动在行进间对苏军予以沉重打击,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一九四五年五月,德国巴伐利亚盟军举行的受降仪式上,一支主动投降的德军装甲师受到了向来以傲慢著称的美军第三集团军巴顿将军的特别礼遇。巴顿出人意料地对这支装甲师师长说:“我们打了个平手,你的部队能征善战,是世界一流的部队。”
赫尔曼·巴尔克随后就来到了巴伐利亚居住,已经被巴顿将军认为,是执行第三帝国政策的职业军人,两人也时常谈论目前的局势,共同点是,两人都对苏联十分不满。
赫尔曼·巴尔克在东线和苏联红军血战数年,巴顿则认为苏联已经成了美国主导世界秩序的敌人,一定趁着目前的机会,将苏联消灭。
米哈伊洛维奇就在这个时候,见到了赫尔曼·巴尔克,并且声泪俱下的提出请求,“我们这些和德国军人并肩作战的部队,已经到了不得不向你求助的时候了。奥地利边境,英国人阻止我们向英国投降,甚至可能会把我们遣返回南斯拉夫,一旦我们回到了南斯拉夫,所有人都会被清洗掉,赫尔曼上将,你是知道苏联人作风的,铁托和苏联人一样。”
“英国人不是祖国军从前的支持者么?”赫尔曼·巴尔克皱着眉头询问道,“怎么他们这么无情,直接放弃了你们。”
“赫尔曼上将,英国人一直都是这样的。”米哈伊洛维奇已经经过了艾伦威尔逊的再三灌输,而且因为一旦被遣返必然被铁托清洗掉,毫不留情的跟着赫尔曼咒骂起来英国人,“我明白,现在唯一的机会,就是在巴伐利亚的军政长官巴顿将军的身上,听闻他对很多德国军人非常宽容。”
“赫尔曼上将,一旦爆发了苏联的战争,相信盟军也需要进攻南斯拉夫的力量的。”米哈伊洛维奇带着悲切之色恳求道,“能不能让我和他见一面。”
“这?”赫尔曼·巴尔克陷入了深深的犹豫当中,如果说对目前德国被四国占领的格局,他这个德国二级上将当然也是不满的。
一旦四国占领的格局确定下来,从此德国就此分裂,永远不可能统一也说不定。这些是一批德国军人千方百计的,鼓动美国人直接会师东进进攻苏联的原因。
只要战争重新开始,德国处在各地战俘营的军人就会被释放,在战争当中恢复德国的自主地位,这种鼓动并不是没有成效,巴伐利亚的军政长官巴顿将军,越发流露出来对苏联的不满,就是一个巨大的成绩。
“我找一个私下的场合,让你和巴顿将军见一面。但是我不会说什么,你自己和他说。”漫长的思考过后,赫尔曼·巴尔克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答应为米哈伊洛维奇创造一个机会。
巴伐利亚的庄园风光,在夜晚总是让人迷醉,欧洲虽然已经重新恢复了平静,暗中的争斗还在继续,德国的分区占领,意大利的殖民地分割,奥地利边境的难民。更远处,希腊国内的武装对峙,更别提还有远东日本的抵抗。
一九四五年上半年,全世界还谈不上处在和平当中,更是有一部分人想要战争继续。
“除非把巴顿和艾森豪威尔的位置对调。”艾伦威尔逊摇着头,可能是巧合,他也在想美国是不是有可能继续战争,但还是认为几乎不可能。




大英公务员 第六十一章 事了拂衣去
最近艾伦威尔逊正在奥地利和南斯拉夫边境,统计目前盘踞在这里的大概难民数量。之前估计有十几万铁托的反对者,实际上之前的估计……略微乐观。
现在总计有超过二十万的数量,只有有八万南斯拉夫祖国军,以及十一万的克罗地亚人,加上斯洛文尼亚人不到五万人的数字,从人数来讲并不少。
这支武装也可以说是难民的队伍,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尤其是克罗地亚人,这个肯定被铁托重点清算的族群。
索性收缴武器的过程非常顺利,这让艾伦威尔逊对这些亲德派武装的领导人认可起来,毕竟是参加世界大战的武装,不是纯粹上的难民。
就像是和平教徒,沙特的王爷军和车臣军都是和平教徒,相信没人会认为两者的战斗力等同,沙特唯一称得上有把握的事情,就是在一众西亚保镖的护卫下,在亚洲范围内踢政治足球很厉害,然后代表亚洲在世界杯上以惨案背景板的面目出现。
在亚洲赛场上,不管沙特怎么散步,往往最终都能赢,可惜亚洲之外不吃这一套。
这些亲德武装的组织性,减少了艾伦威尔逊很多麻烦,毕竟英军在奥地利没有众多人手,来对这一支超过二十万的队伍怎么样。
艾伦威尔逊头一次觉得所谓的软实力,也不是一点用没有,并不完全是没实力之后的自嘲,总归是有点用的。
这一边英国外交官,每天都让南斯拉夫代表接收一批武器,另外一边南斯拉夫祖国军到了领导人米哈伊洛维奇,在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消失后,再次出现在了艾伦威尔逊的面前。
偷偷前往慕尼黑的米哈伊洛维奇,难掩心中的兴奋,对艾伦威尔逊说道,“联络官,巴顿将军十分讨厌苏联,那是一种不加掩饰的厌恶。在我提及南斯拉夫祖国军,也可以作为一支力量加入到作战当中的时候,他的高兴溢于言表。”
艾伦威尔逊刚开始还表示很感兴趣的听着,但马上就寻思过来味了,忍不住打断道,“简单来说,就是你其实并没有听到什么承诺。”
“巴顿将军说,要参加四国联合阅兵式之后,在给我们答复。”米哈伊洛维奇愣了一下回答道,“他想观摩一下苏联的军事力量。”
“那样你们就完了!”艾伦威尔逊毫不客气的说道,“米哈伊洛维奇,既然巴顿将军的态度模棱两可,你必须按照之前的计划,带领边境的难民越境直奔巴伐利亚,而且速度一定要快,造成既成事实。”
“为什么?我能看出来巴顿将军是很高兴的。”米哈伊洛维奇不解的追问着。
“巴顿将军在美军当中是一个著名的将领,但是欧洲这边的美军最高将领是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这个人与其说是一个将军,还不说是一个政客。政客考虑问题只有利弊,不像是巴顿更像是一个纯粹喜欢战争的军人。你们安全的希望仅仅在于巴顿将军一个人的身上。这也是为何英国不能接收你们的原因,我们又没有一个著名的英军将领距离南斯拉夫很近,所以我们做不到这件事。”
艾伦威尔逊直接开始长篇大论,从占领区的划分,到目前的国际局势,将军和政客到底哪里不同,苏联人会做出什么反应等等。关键是英国为什么不能接收边境地区的难民,甩锅。
“艾森豪威尔将军,难道会一直和苏联和平共处么?”米哈伊洛维奇被浇了一盆冷水,看来还是自己太乐观了。
“呵呵,上校先生,你认为呢?苏联号称无产阶级的祖国,而目前经过了数年战争的欧洲,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是无产阶级。”艾伦威尔逊呵呵一笑,“法共一百万,意共二百万,英国本土都有十万,谁都知道苏联红军现在的影响力非常大,我们怎么知道,一旦开战要征兵的群体,是跟着我们打苏联,还是跟着苏联打我们?”
“就算是德国境内,德国人和苏联人有仇,我们也不能断定德国人就热衷于复仇,没准已经被打的吓破胆了呢。”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停顿了一下,明白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要有人推一把,“其实选择题是最简单的,无非就是对和错。”
“我马上要离开奥地利了,英国要在柏林举行一场阅兵式。”艾伦威尔逊不知不觉的加重了砝码。
终于,米哈伊洛维奇开口了,“我们会在四国联合阅兵式前一天的晚上越境。我们如何让大家都跟着我们走呢。”
“大英帝国再次出卖了你们。”艾伦威尔逊直视着米哈伊洛维奇的眼睛,毫无道德的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到时候的你们,手里的武器已经全部上缴,可以说是手无寸铁的难民,一旦到达巴伐利亚边境,就直接冲过去。”
“如果美国士兵开枪的话?”米哈伊洛维奇显然有所意动,但还是犹豫的发问。
“我相信苏联人会非常乐于见到这一幕的!”艾伦威尔逊满脸的不甘我事,“这取决于美国人的选择,他们选择开枪就是镇压难民,被苏联人抨击,如果放任就必须收留你们。从头到尾英国都乐见其成,只是尊敬的米哈伊洛维奇先生,英国在当中没有作用。你只是作为南斯拉夫祖国军的领导人,单纯的为部下求得一条生路。”
“对,我应该为了祖国军的部下们考虑问题。”米哈伊洛维奇这么嘟哝着,已经决定了决心。
艾伦威尔的伸出了手,和米哈伊洛维奇握在了一起道,“米哈伊洛维奇先生,我要去柏林了,不耽误你们这一场自发的求生行动,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剩下的问题是美国人的问题,抨击是苏联人的权利,和大英帝国无关。他还要回到柏林,去参加英国阅兵式。
大英帝国好歹目前还是美国和苏联的坚定盟友嘛,当然可以首先享受在柏林阅兵的权利。




大英公务员 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
整个事情当中,艾伦威尔逊扪心自问,其实唯一可能暴露的地方就在于米哈伊洛维奇身上,毕竟以艾伦威尔逊比较平庸的头脑也想不出来万无一失的办法了。
不过对于米哈伊洛维奇这个人,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信心。对方好歹是上过时代周刊的人物,虽然当年的周刊封面是斯大林。米哈伊洛维奇纯粹是,美国人挑选符合自己立场的人,才把米哈伊洛维奇拿出来充数。
而且历史上在米哈伊洛维奇死后,南斯拉夫祖国军一直和铁托作战到一九五七年。可以说是一个信仰坚定的武装力量,只是恰好碰到了更加强大的对手。
在祖国军有这么强大威信的米哈伊洛维奇,艾伦威尔逊没有理由怀疑对方的坚定意志。
除了整个南斯拉夫祖国军的领导人,艾伦威尔逊觉得,应该不会有人能把事情和自己联系起来,就算是军情六局也不可能。
这就相当于玩游戏上来就给一个全景地图,艾伦威尔逊对谁可能注意到自己一目了然。他开的还是名为剑桥五杰的地图,在报告上有意的避免,不管是白厅还是克里姆林宫,都应该不会怀疑到他的身上。
总之这一次的策划,谈不上十全十美,却也有十拿九稳的感觉。离开边境的艾伦威尔逊走之前,还专门大张旗鼓的找来了德科维奇,表示自己要回到柏林,“如果未来英国和南斯拉夫有交流,我一定会尽力申请去南斯拉夫一趟,希望到时候我们还能见面。”
才刚刚和祖国军领导人米哈伊洛维奇告别的艾伦威尔逊,此时和铁托的代表说话也一样情真意切,希望南斯拉夫不要忘记,英国在反对德国战争当中的支持,如果有什么好事,希望能够照顾到英国的经济利益。
“艾伦先生这么快就要回到柏林了?其实柏林阅兵式是不是有些仓促?”德科维奇有些好奇的道,:“不是四国联合阅兵?就算英国不考虑苏联,也可以询问美国和法国的意见。”
“一个乡巴佬,一个举手投降的国家,有什么可等的。”艾伦威尔逊撇嘴道,“我不否认美国人的实力,但是某些事情上,英国远远比美国人可信。”
德科维奇现在可以不同意,但等到边境的难民跑到美占区,南斯拉夫人不信也不行。
对艾伦威尔逊来说,历史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变化,英国肯定没有在六月份举行过阅兵式。他还需要回到柏林,才能通过观察把握住历史脉络。
路过维也纳的时候,好像进行胜利大转进的艾伦威尔逊,又前往爱波斯坦宫,领着美英法在维也纳的外交官,拜访了苏联代表彼得罗夫。
艾伦威尔逊在爱波斯坦宫大肆自吹自擂,解决了在奥地利边境的难民问题,“没人比我更懂难民,我在英属印度的时候,随时随地都能见到衣不蔽体的印度人,对于类似的粮食短缺,有着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
把比如孟加拉大饥荒的话从嘴边收回来,艾伦威尔逊从专业角度上分析了,战后重建的工作,“我们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集合,现在的欧洲,世界文明的中心和平一定会维持下去。”
屏蔽了美国代表的微妙表情,艾伦威尔逊并没有觉得自己说错了。英法被扒掉底裤还要等待十年后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在那之后,欧洲人才渐渐地心里承认,美国已经凌驾于欧洲之上。
“艾伦先生说的没错,我们几个国家能够让战争从此远离欧洲。”法国代表亨利,如同专业捧哏开口附和艾伦威尔逊的话,法国在战争结束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让所有国家,忘记在世界大战当中,被德国瞬间割喉秒杀的尴尬。
恢复法国的地位,目前最为利益一致的就是,同样付出惨重代价的英国。老牌帝国主义在关键时刻还是能够互相照应的。
“我们苏联也当然同意这一点!”彼得罗夫也见到了美国代表的微妙表情,这种时候他乐于见到大多数时候一个鼻孔出气的三个国家,出现一定程度上的争议。
能够解决目前奥地利边境的难民问题,彼得罗夫作为奥地利的苏联代表当然也感觉到高兴,但又不全是这样,他同样怀疑帝国主义敌人,会不会借机在南斯拉夫做什么。
不过这种担忧只适合在之后秘密调查,至少表面上艾伦威尔逊是要回到柏林,已经和奥地利的事情无关了。
可惜还没等彼得罗夫高兴多长时间,艾伦威尔逊就道,“我已经拒绝了南斯拉夫关于驱逐日耳曼人进入英占区的行动。”
站在美国和法国代表中间,艾伦威尔逊仿佛自己就是挂六国相印苏秦。站的位置让彼得罗夫一看,就是英美法三国帝国主义,又在共同施压。
可实际上他不知道,这和美国和法国毫无关系,纯粹是联络官搅屎棍本能发作。至于彼得罗夫怎么想,怎么对克里姆林宫汇报,那是苏联的事情。
回到柏林,已经是几天之后,艾伦威尔逊毕竟要绕过苏占区,只能进入德国西部,在通过飞机前往大柏林市,确切的说是西柏林。
时间已经进入六月份,离开了二十多天的艾伦威尔逊,重新带着解决了奥地利难民的功绩回到柏林,最近几天贝尔格莱德发出了明确的信息,对伦敦方面遣返难民的努力表示赞赏,这就表明他的工作没有白做。
对艾伦威尔逊的回来,艾福尔是很开心的,毕竟准备阅兵式的工作很忙碌,多一个人就多了一个劳动力,已经对剥削剩余价值有所精通的艾福尔非常高兴。
“好像之前没听说过,我们要举行阅兵式啊,不是四国联合一起阅兵么?”艾伦威尔逊还是惦记着历史上这一场肯定不在六月份的阅兵式,到底是怎么出来的。
1...1516171819...7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