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在德国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德国人的思想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过去十多年来,德国人接受了希特勒的思想,家庭的重要性缩小到最低限度,宗教的影响也大大削弱,而国家权力却极度增加。
在这个时期里,德国人曾一度享受充分就业和高标准的生活水平。目前,除了苦难外,一切都荡然无存。
“应为在校学童供应课本,提供可靠的、可信赖的教员和适当的校舍。英军部队占用了很多校舍,应立即交还给德国人。同时,应提供好的影片、报刊、图书等,加强对在校和不在校的青年人的教育。”
“我非常同意蒂姆的想法,必须让适龄的德国青年马上回到学校当中,恢复学校的运行是当务之急。德国的青少年一旦在社会上游荡时间过长,只会成为不稳定的因素,他们的思维不成熟,极其容易被反英思想影响到。”另外一个副秘书长点头同意,然后看向艾伦威尔逊道,“艾伦联络官,你认为呢?”
“太好了,最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失业率从表面数据上降低。我们把这些德国青少年关在学校里面浪费时间,对社会治安也是极大的好处。”艾伦威尔逊攥紧拳头兴奋道,“等到这些学生毕业了,那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最关键的是短时间内不会给我们找麻烦!教育对学生来讲,就是他们的坟墓。”
咳咳……蒂姆布兰德咳嗽了两声道,“艾伦联络官的想法是非常新颖的,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这是一个和解的世界,我们要着眼于未来,求同存异……充分教育得学生,对德国的未来也有好处。”
就看是什么教育质量了!艾伦威尔逊心中念叨,其实想要彻底废了德国,老欧洲的手段也就是图一乐。
真要把德国人的下一代干掉,还得要学习人类灯塔美利坚,推广快乐教育,小学学一加一等于二,中学四则运算,高中多参加社会活动,大学挂科!
可惜德国人不一定好骗,几十年后德国是欧洲少有还能保障教学质量的国家,不像是英国仅剩下几个响亮招牌。
轮到艾伦威尔逊发言,则介绍了公务员的梦想工作之地,英属印度的情况。
并且表示英属印度和英国的战后复兴息息相关,在英国本土目前的情况下,建立定价中转站的意义。
“德国人现在需要工作,英属印度需要良好的商品,这对大家都是好事。”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订阅)
“对于宣传工作,要强调汉诺威和英国传统上的关系,尽量让英占区的德国公民明白,英国人过来帮助他们的,消减德国人对占领军的敌意。”
“这件事可以把其他国家拉下水,法国人要吞并萨尔区,美国莱茵大营的战俘还没有释放,至于苏联我们随便编造,德国人什么都会相信。其他国家都是一滩烂泥,就比较出来大英帝国的绅士风度了。”
“爱德华爵士对我们恢复德国计划抱以厚望,风险与机遇并存,绅士们。”
“英占区靠海,公路铁路和渔业资源要首先列入计划当中,军事委员会同样担心德国出现饥荒,我们要为冬天的到来做好准备。鲁尔区的煤炭必须马上恢复生产。”
“德国在鲁尔区的大型企业,我们马上组织人手上门去调查,也许一些所有者已经被关押起来了,但是生产还是要继续。这件事我亲自跑一趟吧!”
艾伦威尔逊主动请缨,准备走遍鲁尔区恢复英占区的生产,他早就想这么做了,刚刚来到德国,他就打着粪里淘金的主意,只是被波茨坦会议那种琐事耽误了时间。
“行政方面,我们的计划是,将英占区军事委员会的分区加入贸易委员会的成员。”
“大城市我们的计划是,平息猖獗的黑市交易,如果暂时做不到,先清理城市垃圾,这一点可以让已经被释放的德国军人给与帮助。”
“至于贸易计划,现在马上制定一份贴近德国现实的物价表,上报给伦敦,建立英属印度和英占区和英属印度的交易体系,艾伦联络官在英属印度工作过,多多费心了。”
艾伦威尔逊点头道,“我相信在众多同事的支持下,英占区的恢复会令人大吃一惊,这当然也不能离开英属印度的支持? 我们处在一个团体,虽然在地球的两端,但服务大英帝国的心是一样的。”
计划、计划、计划!参加贸易委员会会议的各位绅士? 一口一个计划这么做? 计划那么做? 不知道的人如果没有看见外面的大英帝国的米字旗,会议室当中一口地道的伦敦腔,一进来见到这一幕? 说不定以为是苏联计划经济委员会在制定五年计划方案。
如果进来的是美国人? 说不定会会大吃一惊,难道大英帝国已经江山变色?
而大英帝国的公务员,丝毫没有避讳? 简直就是理应如此? 似乎对被苏联发扬光大的手段一点都不陌生。
当然不陌生? 战时体制本身就有相似的地方? 更别提新首相艾德礼本身就自称社会主义。公务员当然要响应号召? 保持和组织高度一致。
英国是否实行过计划经济?当然实行过。不但英国实行过? 欧洲国家都基本都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资源由国家分配,产品由国家包干,成本由国家规定。
对待民众,干脆就实行计划经济中的最极端的体制:配给制!
现在英国本土还是配给制呢? 来到德国英占区的公务员? 自然刚刚过来? 就拿出来了不下于苏联计划经济委员会的专业性? 把德国的恢复发展给做出了计划。
美国人那群投机倒把的香烟贩子,哪知道这种高端的东西,英占区的会议只是冰山一角? 真大动干戈还得新任首相艾德礼,艾德礼正准备将重大产业收归国有,等到消息传来,才是美国人震惊的时候。
出了贸易委员会总部,艾伦威尔逊思考着首先去港口还是去德国著名企业的总部拜访,好像两件事都很重要。
欧洲这边已经开始抚平战争带来的伤痛,世界范围内还远远谈不上平静。作为轴心国成员之一的日本,还在坚挺当中,叫嚣着本土决战。
眼看着苏联红军已经在北海道站稳脚跟,并没有被日本军队赶下海。美国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美国大兵可没有苏联士兵这么听话,而且预计的伤亡确实令人难以承受。
回到美国的杜鲁门总统,在经过了讨论之后,终于决定让日本人尝尝美国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是要震慑一下苏联人,只有真的把核弹应用在战争当中,才能让苏联人冷静下来。
在自己国内进行试验,缺少了一种震撼性,现在这种震撼性就让日本人来完 成吧。
“不能等待按部就班的等待明年占领日本全国,苏联人一旦将从德国获得的船队投入远东,我们就不得不面对和德国一样的情况,甚至更糟。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可容忍的,日本和美国有着难以化解的仇恨,如果全世界都知道日本是珍珠港事件的发起国,却要被苏联分走一半,美国想要追求的领导力将荡然无存。”
“那样的话在其他国家人眼中,美国就只是一个有钱但是军力不强的普通国家。甚至不能独立击败一个岛国日本,这样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引领世界?”
比起在波茨坦的时候,已经参加了重要国际会议的杜鲁门总统,已经从思维上出现了一点变化,真正的开始以更加广阔的思维思考问题了。
“我知道空军已经准备好了,启动吧!”军事会议上,杜鲁门斩钉截铁的做了决定。
逼迫日本投降的可能,就只有寄托在核弹,这种刚刚面世的秘密武器身上了。
投掷核弹的是“509小组”。十个月时间以来,“509小组”与提尼安岛基地的其他b-29型轰炸机一样,参加对日本各城市的空袭。
所不同的只是,他们还是每次只携带一颗炸弹,每次投弹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与以前的训练课目一样,要求弹着点准确,并在视力范围内爆炸。
经过实战,他们的这项技术已大为提高,并且熟悉了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这时,全组只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要反复演练这个动作,他就是带队的蒂贝斯上校。
美国第一颗作战原子弹被分成四个部分,由三架飞机和一艘巡洋舰分别运到提尼安岛,并在这里被组装起来。它将由一架序号为八十二号的b-29型轰炸机投掷。
在投掷原子弹之前的很短时间内,或是心理上的原因,或是什么其他原因,训练有素的“509小组”接二连三出事故,接连有四架b-29型轰炸机在起降过程中损坏或完 全报废。
接到国内电报的蒂贝斯上校第一次宣布,“509小组”之所以训练十个月,是为了在日本投掷一颗炸弹,但它不是一颗普通炸弹,而是相当于两万吨tnt能量的核弹。
b-29型轰炸机将由蒂贝斯上校担任正驾驶,原来的正驾驶罗伯特·刘易斯为副驾驶。
机组人员中无一人了解原子弹的构造,技术专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随机飞行,一旦没有完 成任务且被捕,柏森斯应立即自尽。
而就在核弹降临之前,日本帝国大本营还在为遏制住苏联北海道攻势而高兴。
横扫欧洲的苏联人尚且不能在日本这个岛国占到便宜,更何况并不是特别有战斗力的美军,一旦美军登陆,必然在英勇奋战的帝国军民打击下尸骨无存。
接到了国内军事命令的小组成员,知道接下来的行动将载入史册,怀着无法按捺住的紧张和兴奋,小组成员纷纷登机,片刻之后,带着重达五吨核弹的b-29型轰炸机拔地而起,转瞬间就在夜空消失不见。
广岛是一座陆军之城,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士兵从这里登船,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直到世界大战,无数大和民族的男儿前赴后继,为日本帝国披荆斩棘。
作为本土防卫军第二军司令部,广岛已经处在完 全的军事化管理之下,街头巷尾,贴满了七生报国、决一死战的标语,早上七点,晨曦降临大地,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好天气的开始,不少日本民众都已经从家里出来,面有菜色的他们,寻找着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
随着海外航运被彻底切断,日本各地已经出现了粮食不足的问题,但在国家危难之际,各地日本民众还是咬牙坚持,并且做好了和美国决一死战的心理准备。
“目标广岛!”b-29型轰炸机上,蒂贝斯上校说出了轰炸城市的名字。
随着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伴随护航的两架已经不能在继续前进,剩下的旅程属于名为依诺阿盖依号的b-29型轰炸机。早上八点,依诺阿盖依号已经接近广岛。
蒂贝斯上校下达命令,所有机组人员带上航空墨镜,防止被核弹剧烈的亮光灼伤眼睛。
早上八点十六分,广岛上空的b-29型轰炸机依诺阿盖依号,打开弹仓,小男孩带着微笑落地,随即依诺阿盖依号猛然加速,用最快的速度撤离广岛。
刺目的光芒在广岛上空出现,无数广岛民众带着迷惑抬头,这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见到光明,随后将是无尽的黑暗,就算是之后侥幸活下来,眼睛也会受到永久性损伤。
随后而来的,是剧烈得冲击波,这可以媲美历史上的任何地震,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广岛上空绽放。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双
扩散的冲击波以横扫一切的姿态,从爆心向四周蔓延,摧毁一切阻碍,不论是房屋、树木还是生命。
刚刚因为光芒抬头的民众,第一时间就永久失明,双眼化成液体从空洞洞的眼眶当中流出,这个时候直接死亡都是一种幸福。
随后带着高温的冲击波,开始了第二轮的收割,在这个日本普遍以木质房屋为主的时代,无法遏制的火灾,加剧了核爆炸的威力,广岛已经成了一片地狱。
爆心周围的人们,暴露在火球直接射线下的人凭空消失,只留下所谓的原子阴影。比起更远处的人们,他们还算是幸运的,至少死的毫无痛苦。
没有直接死亡的人们,只会得到更大的痛苦,他们的身体都遭遇严重灼烧。
而居民的房舍燃起大火,连瓦片、花岗岩、玻璃都被熔化。很多暴露在外的行人化为灰烬,他们随身带着的铁质便当盒都扭曲得不成样子。
随着冲击波的扩散,广岛市已经被夷为平地,倒塌的房屋和致命的火灾,给这些伤者带来二次伤害,而这一切蒂贝斯上校是无法知晓的,对于他来说,这只是一次重要任务,只是这一次投放的炸弹威力更大一些。
可对于广岛的日本居民而言,作为核弹首次应用在实战当中的选择对象,毁天灭地的威力将会被幸存者记住一辈子,如果他们成功活下来的话。
日本广播协会在东京的控制操作员注意到广岛站突然停止广播,他试图用另一条电话线重新建立讯号,但是没有成功。大约二十分钟分钟后,东京铁路电报中心发现电报已停止工作的地区只限于广岛北部。
从城市内的一些小型铁路站传来非官方且混乱的报告,显示广岛发生了一次可怕的爆炸。这些报告全部送至大日本帝国陆军参谋总部。
军事基地多次试图联络广岛的陆军管制站,但是没有收到任何回应。参谋总部的军官感到疑惑,因为根据他们的了解,当时日本并未发生大规模空袭,广岛也没有储存如此大量的弹药。
帝国大本营立刻派人飞往广岛调查,在飞行大约三个小时后,他和飞行员看到一个因爆炸而产生的巨大云朵。
广岛军民的遗体正在焚烧。当飞机到达市区上空后,他们的心中充满疑问。他们看到城市仍在燃烧,厚重的烟雾云覆盖整个地区。他们降落在城市的南部,该军官向东京汇报后,立即开始组织救援行动。
“所有活的东西全部被烧死? 整个城市置身在热浪当中,无法令人形容。”发往陆军参谋总部的电报中,是这么形容广岛当地的场景。
面对大火和辐射? 幸存的日本人纷纷逃到河里躲避? 可这那里是普通的火焰? 而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新式武器,水也无法把这种火焰阻断,死亡仍然在继续? 最后以至于河里也飘满了尸体。
一直等待消息的杜鲁门总统? 得知了任务成功,而且盟军监听部门截获的日本情报确认之后,马上迫不及待的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 兴高采烈的说道? “就在刚刚? 合众国使用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武器投入到了战争当中? 首先我们要感谢上帝的庇佑。这一项耗资二十亿美元的武器? 将让邪恶势力永远不敢有发起战争的念头。”
杜鲁门总统是兴奋的? 核弹实战的威力已经从广岛的惨状得到确认,不再是只存在于试验场地的理论数据,现在的美国有着核弹作为底牌,在全世界都可以说一不二,再也不需要迁就其他国家? 苏联甚至是英国? 都无法阻挡美国领导世界了。
“如果日本不接受我们的条款? 他们可能会预料到空中降下毁灭性的暴雨? 这种景象从未地球上见过。海上和地面部队将跟随在空袭后面,他们还没有看过这样的数量和能量,而他们已经清楚地明白我们的战斗能力。”
杜鲁门咄咄逼人的讲话? 立刻白云集在白宫的各大媒体记者记录下来,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如同辛勤蜜蜂般工作的艾伦威尔逊,也在随后的报纸上见到了日本被核爆的巨大新闻,这甚至耽误他下午茶的好心情,良久之后才无奈的叹息。
“联络官,这不是一件好事么?”马克见到艾伦威尔逊神色不渝,有些奇怪的问道。
“我不在乎日本死多少人,反正他们是敌人。关键在于核弹不但能够威胁到日本,同样也可以用来威胁任何国家,包括但不限于所谓的盟国。”艾伦威尔逊看着自己在英占区的工作助手,希望对方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
这一点他相信艾德礼首相也能够明白,不然的话也不会在本土经济本身就不好的情况下,秘密投资巨资也要研制英国自己的核武器。
这种武器谁有都不如自己有,不然的话美国就应该履行之前的承诺,和英国分享核武器,而不是出尔反尔,把丘吉尔都变成了一个笑话。
“不会吧?我们是盟友!”马克也不敢过于用肯定的语气,“在说目前英国和美国没有冲突,美国没有理由威胁我们。”
“当你和美国人谈判的时候,他们有核弹我们没有,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让步比较大。”艾伦威尔逊直视着马克的眼睛,耸耸肩道,“美国不过是一个惦记亲爹遗产的逆子。”
现在只能指望早早已经被杜鲁门戳破幻想的艾德礼首相,在广岛核弹爆炸之后,迅速推行合金管计划进入正轨,最好一切顺利越快越好。
英占区贸易委员会已经投入到了英占区的工作当中,艾伦威尔逊能够明白,这些被派来的公务员,将会有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
英占区现在就和殖民地差不多,做好了大功一件,如果实在无法把英占区的经济带回正轨,也不会遭到国内的责难,谁让这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呢。
因为基础条件就在这,来到英占区的公务员被处罚的概率很低,但是却有增进履历的好处,所以对来到德国工作,很多人趋之若鹜。心里把这一次的工作经历当做是进身之阶!
换句话说来的都是精兵强将,都和艾伦威尔逊一样属于心里太想进步了的典型。
正在犹豫马上开启粪里淘金之旅,还是先接待英属印度的原材料中间考虑的时候,阿里汗的英国管家阿里姆,通过电报联系上了他。
艾伦威尔逊直接决定,先去汉堡,把汉堡的事情解决了,之后再走遍鲁尔区粪里淘金。
“马克,和军事委员会那边联系,看看有多少德国企业的所有者被关押当中。”艾伦威尔逊把小马仔招呼过来,交给了对方一个任务。
自己则立刻借用军车前往汉堡,同时心里自怨自艾,简直比首相还要忙。
眼前他就还要处理南斯拉夫难民的事情,米哈伊洛维奇已经率领自己的部下,联络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从巴伐利亚再次出发,准备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
这倒不是他内涵米哈伊洛维奇,去罗德西亚总比面对铁托的铁拳要好吧?
至于米哈伊洛维奇说恨不得杀回去,和铁托决一死战。他可不认为祖国军的首领就是天降猛男的对手。
不过去了非洲大陆嘛,没准米哈伊洛维奇这个被最终击毙的匪首,就会摇身一变在另外一个环境当中成为天降猛男。
“大君对艾伦专员,在波茨坦会议上的表现非常高兴,没想到艾伦专员这么年轻,就已经在这么重大的国际会议上崭露头角,果然是人才到哪里都是人才。”
刚刚见面,阿里姆管家就上来一顿彩虹屁,这话艾伦威尔逊也就是听听,他本人在波茨坦会议上的角色,根本就是一个地下工作者,就算不是地球上的顶级绝密吧,也不是一个南亚土邦的大君能够知道的。
可伸手不打笑脸人,艾伦威尔逊看透不说透,同样表示自己对阿里汗的想念,“现在的德国可是一片风水宝地,就看谁在这里首先发现其中的价值了。以我和海得拉巴长久以来的关系,绝对不会让阿里汗大君失望。”
张嘴也是谎言,艾伦威尔逊从新德里去海得拉巴上任,最后不得不回到欧洲,中间也就在海得拉巴停留了三个月的时间,长久以来得友情绝对是放屁。
“艾伦专员,你所要的烟厂货轮在渡过苏伊士运河时候,通过苏伊士运河的电报报了平安,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来到到达德国了。”阿里姆一拍脑袋带着歉意,似乎对没开始就说这个消息感到后悔,告知了艾伦威尔逊这个好消息。
“哦上帝啊,这可真是一个好消息。”艾伦威尔逊眉毛一挑道,“希望英占区和英属印度的贸易,有一个好的开始。”大放厥词的时候,全然不顾这些机械是被拆下来的。
心情的小蜜蜂进行着快乐的忙碌,没过两天美国成功再次在长崎投下核弹的新闻,又在美国传来,在世界大战末期,成功来了一个好事成双。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
本来艾伦威尔逊以为,苏联提前动手,日本已经失去了苏联斡旋的希望,在广岛被核爆之后,不会过多坚持就会选择投降,这样可能会少挨上一颗核弹。
却没想到还是等到了长崎被核爆,可能是日本军方的头头知道无条件投降没有好下场,所以才犹豫再三,让失去耐心的美国人发起了第二次攻击。
根据后世的传闻,美国目前只有三颗核弹成品,一颗用来试验,两颗已经使用了。如果这个传闻成立的话?艾伦威尔逊甚至想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
犹豫再三还是算了,太容易引火烧身了,不符合他现在想要发家致富的初衷。
艾伦威尔逊在汉堡,一方面等待烟厂机械到达,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安排米哈伊洛维奇的部下,虽然辛苦,但心中满怀着对明天的希望,再苦再难也要为大英帝国服务。
至于鉴别德国战犯的工作,暂时倒不用他来忙活,鉴别战犯是头等大事,做这种工作的人多着呢。
“一旦德国这边的鉴别工作有了进展,我会安排一些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德国军官,前往海得拉巴,帮助大君训练海得拉巴的军队。”艾伦威尔逊以牛津大学绅士的态度,在阿里姆面前做了保证,“战争刚刚结束,各国武器都是不缺的,想要让这些武器得到使用场地,相信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运往海得拉巴的废旧金属我会安排。”
最后艾伦威尔逊话锋一转,把德国堆积如山的武器说成了废旧金属。并不仅仅只是说说,在出港登记的时候,同样会这么登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