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从国家层面上,现在的英国当然非常困难,可不代表英国就缺乏有钱人,不但不缺,还非常的多。
如果此时有新德里的巴伦爵士,那样通情达理的上司在,艾伦威尔逊已经准备在上司的默认下,要采取行动联合苏联人割韭菜了。
太可惜了!艾伦威尔逊对歌舞团团长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夫,还有福尔采娃表达了惋惜,如果回到新德里之后,他真应该考虑邀请红旗歌舞团访问英属印度。
当然这个前提必须是伦敦决定放任印度独立之后,甚至是英属印度陷入混乱之后才能行动。
“名单上有费雯丽嘛?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见到他?”福尔采娃看着用来交流的演艺界名单,少见的表现出来激动,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了憧憬。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苏友谊
“根据行程是在第三场演出之后的,两国文化交流座谈会上以及随后的酒会上。”艾伦威尔逊低着头翻阅着行程表,转头问后面的外交官道,“是这样吧?”
“是这样的,伦敦对本次苏联歌舞团的文化访问十分重视,这让我们想起来了从前并肩作战的岁月。”被艾伦威尔逊点名的外交官侃侃而谈,表态非常符合目前英苏友好的大方向。
从反法同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本次对德国的群殴,在关键问题上,英俄总是站在一起,两国就是天然的盟友。
艾伦威尔逊绷着脸对此番结论表示同意,当然克里木亚战争,以及历次英国阻挡帝俄获得出海口的联盟,那都是误会。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难免有出现口角的一天。
“这是一个和解的时代,我们着眼于未来,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发现彼此的优点!”艾伦威尔逊说着酸到牙的谎言,面色如常,不得不佩服脸皮之厚赛过城墙。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夫,本质上还是一个军人,并不了解外交层面的话术。但还是明白不该说话的时候不说,哪怕他已经想起来了克里米亚战争。
所以在表面上,艾伦威尔逊的官方发言取得良好的效果,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
红旗歌舞团的首场演出,就定在伦敦皇家歌剧院,皇家歌剧院有数百年的历史,战前这段时间是皇家歌剧院的辉煌时期,剧院的事业日盛一日,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们,纷纷来此登台献艺,剧院也跻身于世界一流歌剧院之列。
法国大作曲家德彪西曾称赞它代表了英国人最优秀的一方面,不但装修富丽堂皇,而且音效尽善尽美,在这里听音乐是极大的享受。
本来按照计划,伦敦皇家歌剧院是要在明年才开始启用的,不过既然是外国友人要来到伦敦表演,本来就没有在战争时期受损的歌剧院,直接被提前启用,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成了首次表演的团体。
这已经充分的表现出来了伦敦的礼遇,对改善英苏两国的关系所付出的努力。
十月十八日的伦敦皇家歌剧院,场外已经人声鼎沸,赶来的观众排着队进入到剧院当中,能够容纳两千两百人的歌剧院已经座无虚席。
艾伦威尔逊笑意盈盈的,在包厢当中和一起出席的福尔采娃打招呼,这让未来的苏联文化沙皇不明所以,开口询问道,“你又有什么阴谋?”
“你们苏联人不要这样,这里是伦敦!”艾伦威尔逊皱着眉头,提醒福尔采娃这里是什么地方,现在可不是处在苏占区的波茨坦了。福尔采娃说话的时候最好放尊重点。
至于艾伦威尔逊高兴的原因,无非就是卖了几张黄牛票,在接待苏联人这个艰苦任务当中,不大不小的赚了一笔,实现公私两不耽误的工作初衷。
再多就不行了,因为不少上流社会的人也买票了,作为对苏联访问重视的表现,大英帝国首相艾德礼,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某些保守派报纸口中的亲苏份子,也出席了红旗歌舞团在英国的首次表演。
伦敦皇家歌剧院舞台,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在英国的首次演出正式开始。当红旗歌舞团的合唱开始之后,人声鼎沸的伦敦皇家歌剧院鸦雀无声。
首相艾德礼和外交大臣贝文的包厢内,则和此时的表演完全无关,两人讨论的问题还是和目前的欧洲局势有关。
“卢森堡有意参加布鲁塞尔会议组织,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在听合唱的同时,转而和艾德礼首相谈论这件事,“我们如何给予回应?”
“卢森堡的态度很热切么?相信多加入一个国家,不会引起美国和苏联的注意的,卢森堡这么小。”艾德礼收回在舞台上目光回答道,“那就让外交部好好谈谈。”
如果艾伦威尔逊在此时在这座包厢当中,就会发现历史的纠错性正在发挥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的第一个军事同盟其实并不是人们熟知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是一个叫布鲁塞尔条约的组织。
由英国发起,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参加。英美苏法四国外长会议未能就德国问题达成协议之后,英国主张西欧联合加强防务,以对付苏联。
在美国支持下,英国开始同法、比、荷、卢等国举行谈判。五国外长在布鲁塞尔签订为期五十年的《布鲁塞尔条约》,英法两国当时为了“不触怒苏联和引起麻烦”,在条约序言中申明联盟的目的在于防止德国侵略政策复活,同时规定倘在欧洲遭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应提供一切军事和其它援助。
设立外长协商理事会。此后又成立防务委员会,设最高司令部,任命蒙哥马利为总司令。
不过后来随着北约的成立,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名存实亡,军事职能并入北约。所以才不为人所熟知,可这个组织一直存在。
成员国加上了德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
本时空因为因为殖民地问题上的明确,布鲁塞尔会议提前了两年出现。不过在布鲁塞尔会议之后,卢森堡还是马上就表达了加入的愿望。
“巴黎那边怎么看待?”艾德礼想了一下,对欧内斯特·贝文问道,“其实如果戴高乐也同意这一点的话,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只是就怕苏联对此产生疑虑,要知道目前的成员国都处在广泛的海外利益,可卢森堡却没有。如果卢森堡加入的话,会不会引起莫斯科对西欧的怀疑,认为我们是对苏联采取遏制态度?”
“莫斯科的态度确实值得考虑。”欧内斯特·贝文点头回答道,“不过卢森堡这种袖珍国家,莫斯科应该不至于小题大做,对了,从莫斯科一部分高官的言论当中,好像有让四国武装都退出德国,把德国变成中立国的想法,不知道你怎么看?”
“这绝对不能同意!就算我们同意,法国人也不会同意。”艾德礼干脆的拒绝道,“一旦四国都退出德国,地面力量最强的苏联不会有什么损失,我们却只能准备好在法国抵抗可能的入侵了。”
苏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从德国撤军,使四国占领区统一。前提是统一的德国必须严格中立,另外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西方阵营应该为此向苏联支付巨额抵偿金。
但是在一九四五年这个条件是,苏联撤军的同时,美英法也必须撤军。
就在两人探讨欧洲局势的时候,军情五处的副总干事,本次接待的安全负责人盖伊·利德尔敲了敲门,进来汇报道,“苏联访问的成员,想要进来对伦敦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谢。”
“让苏联同志们进来吧。”艾德礼换上了一副温和的笑容,对着盖伊·利德尔道。
在盖伊·利德尔转身离开之后,冲着欧内斯特·贝文示意道,“这个问题我们之后再谈,并不仅仅是英国一个国家的事情,还有法国和美国,涉及的国家越多,就越复杂,人多嘴杂就没有共识,口水众多却无所事事,那就自然没有结果了。”
“完全退出德国我们英国是吃亏的,现在英占区还没有回报。”欧内斯特·贝文同意道,怎么也要英国本土完全恢复战前的情况才行,到那个时候再谈,也仅仅就是可以谈,没说一定要谈出结果。
伦敦皇家歌剧院的舞台上,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的表现还在进行,观众浸溺于合唱团令人激奋、如雷鸣般的歌声。巴拉莱卡琴与铜管的声音此起彼伏,两千两百名来自各界的英国观众屏息而立,洪亮的合唱声声入耳。
并不是所有人都进入过战场,但是所有观众都好像感觉战场就近在眼前,红旗歌舞团直击灵魂的合唱,将所有观众都带入了进去。
舞台的最后,二百名红旗合唱团的团员高唱《天佑女王》,无数伦敦皇家歌剧院的观众起立,跟随着来自于苏联的合唱团的音乐起舞,高唱天佑女王!
毫无疑问,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在伦敦的第一场演出,就起到了轰动性的效果。
“感谢绅士们的热情接待!”福尔采娃来到首相包厢,拿着酒杯对着首相艾德礼和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举杯,“希望这一次的文化交流活动,能够减少苏联和英国之间的误解,增进两个国家之间的了解。”
“英国和苏联之间没有敌意,我本人也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艾德礼举杯同时介绍着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道,“在苏联成立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和贝文都为此欢欣鼓舞,感怀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祖国,为此我们还拒绝帮助敌视苏联的武装运送援助物资。”
“但是我们希望,苏联能够表现出来良性的竞争,这样对世界和平都着巨大的好处。”欧内斯特·贝文同样举杯,然后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为英苏友谊干杯!”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评估报告
多么值得纪念的场面啊,经过艾伦威尔逊亲眼鉴定,认为本届首相和外交大臣,有可能是苏联内务部的间谍。
“盖伊,其实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问。”不留痕迹的退出首相包间,艾伦威尔逊忽然脑洞大开的道,“如果是政治家有叛国罪的嫌疑,你们五处的人有权利进行调查么?”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问题!”盖伊·利德尔嘴角抽动,一听就知道这是艾伦威尔逊,在内涵伟大的首相以及卓越的外交大臣,“你不知道首相有豁免权嘛?如果我们仓促而且不经大脑的对首相采取措施,就会开启一个危险的先例,任何首相都有错误。”
“比如丘吉尔和张伯伦?”艾伦威尔逊郑重的点点头道,“所以我们要避免出现仓促而且不经过大脑的决策。不过话说回来,战争期间你们抓获了多少亲德间谍。”
“秘密战线的事情自然是秘密。”盖伊·利德尔做了一个战术后仰的动作,面带矜持反问道,“你能保住秘密嘛?”
“当然,我以一个绅士的名义做出保证。”艾伦威尔逊迫不及待的道。
盖伊·利德尔满意的点头,招呼艾伦威尔逊过来压低声音面带神秘道,“我也能。”
事实证明,永远不要相信有统一制服的部门,不管这个部门属于哪个国家。
红旗歌舞团的表演成为了伦敦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带有军旅气息的合唱团出现,可以说是苏联带给这个世界的一个改变,影响了很多国家的军队建设。
英国自然在劳军方面和美国差不多,就是让明星去前线巡演。类似玛丽莲梦露出现在军队进行劳军那种情况。
不谈红旗歌舞团在伦敦引起的轰动,越轰动越好,艾伦威尔逊可以借此多卖几场门票。他内心深处就认为,劳动不分贵贱,哪怕是做黄牛党。有人买单,就不要坚持无所谓的原则!
而且他马上就发现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和苏联文化交流的演艺界名单公布之后。他已经被认识或者不认识的白厅公务员询问,名单上的人数够不够,不能弱了大英帝国的名头。
甚至可以拿好处往名单里面加人,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是某些除了脸蛋什么都没有的不知名演员,想要走后门,利用国家文化交流活动为自己的演艺事业背书,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对于这种行为,艾伦威尔逊是极为鄙视的,冷漠的回答道,“我说,是不是至少给我一张照片什么的,不然我怎么知道放进去的人,是不是可靠?”
虽然从原则上,艾伦威尔逊不应该网开一面,不过上门的都是白厅各部门的同事。为了维护白厅的团结,倒也不是不能商量。
而且一旦能够开口,肯定是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可能是亲情也可能是私情。
人家上门越是对艾伦威尔逊信任,愿意把这种关系拿出来分享,艾伦威尔逊如果不近人情,就显得太过于不好相处了。
虽然他最迟年底就会前往新德里,可是总不能永远不回来,在白厅经营一些人脉是必要的,为此艾伦威尔逊准备了一份青年演员名单,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备案。
随后赶往苏联红旗歌舞团下榻的宾馆,找到福尔采娃商量,很直白的说道,“这件事最要是红旗歌舞团增加一场文化见面会,这样我们这边顺势同意,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对苏联有什么好处,我是一点都没有看出来。”福尔采娃保持着端正的坐姿,双腿并拢,看起来十分优雅,此时如果加上一杯红茶,就有点贵族小姐的味了。
“叶卡捷琳娜小姐,就算是不考虑两国关系,你也要考虑我们两个的私交吧。我可是在英占区救了你的命,不要小看一些微小的疾病,不管不顾的话什么结果都可能发生,你甚至你的丈夫都应该感谢我。”
艾伦威尔逊一脸的无奈道,“说的最直接一点,你能够混入这种出国访问的团体当中,难道没有波茨坦会议的功劳么?做人总是要有一点怀旧之情吧。”
“好了,艾伦先生,我是有丈夫的人。你这样说被人误会的,同样你也有麻烦。”福尔采娃忽略了艾伦威尔逊眼中不太引人注意的挑逗,两人是一种人,都怀有在本国要求进步的心,直接答应道,“我个人帮你一个忙,在红旗歌舞团离开之前,举行一次大的文化交流活动,这样你是否满意了,就当是看在波茨坦会议友情上面。”
“如果苏联能够如此好说话,相信各国对苏联的疑虑会减少许多。”艾伦威尔逊满意的回答道,哪怕他知道这只是一厢情愿,冷战是早晚的事情。
沟通成功,艾伦威尔逊没有停留,而是马上就离开了酒店,他并不是很闲。
根据外交部内部消息,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要求外交部准备一份,关于殖民地价值的评估报告,连暂时在外交部工作的艾伦威尔逊,也要写一份。
况且他本来就应该写,艾伦威尔逊心中还是自认为,比本土的这些公务员了解殖民地。
而且艾伦威尔逊猜测,这其实是在评估各大殖民地的价值,要做出取舍,看看保留哪里。
那么他当然也不能例外,这对于迫切需要进步的艾伦威尔逊,是一个展现真才实学的机会,好歹他是牛津大学东方学院的高材生,掌握了包括汉语的外国语言,妥妥的殖民地专业人才。
英属印度是外交部上下,连同外交大臣都十分了解的最重要殖民地。只需要说明大概情况就可以了。
如果目前大英帝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收缩的话,非洲殖民地本地反抗力量不值一提。可以放在最后再说。美洲那边英国已经没有多少利益了。
现在除了英属印度之外,剩下的殖民地集中在两处,中东和东南亚。其中东南亚因为刚刚传来的好消息,也就是克拉地峡的归属尘埃落定,看起来问题不大。
艾伦威尔逊的报告,主要是提及中东方面,如果打开一九四五年的中东地图。会发现英国比美国的存在感还要高。当然这是不可持续的,中东方向英国肯定也会收缩。
英国在中东选择保留的地方,一个是约旦,一战后英国承认阿卜杜拉为外约旦的统治者,阿卜杜拉则承认英国的委任统治权。
外约旦成为英国委任统治下的一个半独立的埃米尔国。英国完全控制了外约旦的政治和经济。外约旦的阿拉伯军团由英国人指挥,王室的费用由英国政府资助,外交事务由英国总督掌管。
另外一个英国选择的中东基地就是阿曼,英国和阿曼的国家关系甚至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一世纪,甚至阿曼最终统一成立也是在英国的支持下,六十年代,“马斯喀特苏丹国”苏丹泰穆尔在英国支持下最终统一阿曼全境。
作为前世界霸主,英国目前在中东还是有着庞大的利益的,最重要的是,科威特现在就存在英国的军事基地,当然同样,伊拉克也存在。
艾伦威尔逊的报告当中,随大流的表示石油资源对大英帝国极为重要。如果未来伊朗发生变故的话,最好将军事力量收缩在科威特、阿曼一线。
只要英军占住科威特,伊拉克短时间内绝对不会轻举妄动,因为科威特几乎卡主了伊拉克的出海口。报告当中没有提及阿联酋,因为目前的阿联酋并不存在,当地人还认为那是阿曼的一部分。
报告当中,艾伦威尔逊同样表达了对埃及的担心,从人口上埃及是目前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国家,苏伊士运河还在埃及境内。
一旦埃及出现对英国的敌意,对目前在恢复阶段的大英帝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为了防患于未然,可以和法国进行沟通共同应对这件事,应对方案不仅仅限于军事。
“埃及人口不少,但是土地极为贫瘠。全国人口都集中在尼罗河两岸。为了遏制埃及的发展潜力,一旦埃及出现独立倾向,必须迫使埃及放弃英埃共管苏丹的条约。”内阁秘书长办公室内,爱德华·布里奇斯一只手端着报告,另外一只手端着咖啡。
一八二零年,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入侵并征服了苏丹北部。苏丹打从上古的法老统治期间便与埃及在许多方面有相当大的关系,也曾经多次被埃及统治。
由于穆罕默德·阿里将苏丹视为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新领地。在他本人及继承者统治期间,埃及与苏丹成为一个单一政治实体,其后所有王朝的统治者都致力于维护这个尼罗河谷的联合。此政策在阿里的孙子伊斯梅尔帕夏在位期间,更被进一步强化。
后来英国入侵埃及,和埃及签订了英埃共管苏丹条约,条约当中,埃及只是名义上的管理者。但只要英埃共管苏丹条约还在,埃及就有理由自古以来。
“尼罗河的安危对埃及而言是灭顶之灾,只要控制住上游的苏丹和友善的埃塞俄比亚。就能在水源上让埃及不要轻举妄动。”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六十七章 文化交流酒会
有些国家就是怎么努力,上限也就是那样,不算苏丹境内的话,埃及就非常符合这一点,埃及有什么?除了证明祖上阔过,可以引来游客的金字塔之外,真的是什么都没有。
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口都住在尼罗河两岸,同样百分之九十七的土地都是沙漠,
其他中东和北非国家,或多或少都有油气资源,埃及没有。
所以在邻国卡大佐暴毙之后,埃及为了利比亚的油气和土耳其大打出手,几乎再现奥斯曼苏丹和阿里帕夏的终极对决。
不抢不行,埃及和土耳其都深陷经济倒退当中,埃及比土耳其的情况更糟,已经退无可退,根本原因就是人口压力闹的。
后世已经人口爆炸的埃及,对邻国任何在尼罗河上面的轻举妄动。都报以激烈的反应。那就是在动一亿埃及人的身家性命。
埃及倒不是没有想要遏制过人口增长,埃及其实是有生育控制的,宣传力度很强,奖励和惩戒都很明确,可因为人口基数已经破了警戒线,什么措施都已经晚了。
埃及在出口国内可以出口的一切东西进口粮食,为此不惜牺牲除粮食以外的一切,包括工业积累、投资、生活改善等等一切。换句话说,就是把家里的冰箱彩电乃至你现在的工作都卖了换饭吃。显然这种模式只能维持得了一时。
考虑到埃及只有遍地黄沙,潜力已经被榨干,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埃及就完了。
一九四五年的埃及当然没有过亿的人口,但账面人口已经逼近两千万。多少人口都一样,这个年代的埃及人口分布和过去未来都没有不同。
艾伦威尔逊在报告当中设想了几种情况,一旦埃及反抗并且最终走向独立。苏伊士运河的归属问题如何解决。
第一种办法是仿照目前和苏联明确的黑海入海口问题,把苏伊士运河当成国际水道,采取不设防态度,交给国际社会进行托管。
但这种方案出现几率小的可怜,英国和法国不会选择,还可能会引来莫斯科的窥视。
第二种办法就是捏住埃及的上游,提出在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境内建立水坝,捏住埃及人的喉咙,就算是最终埃及要把苏伊士运河拿走,也要给英国超然的地位。
最后的办法就是战争了,艾伦威尔逊在报告当中,提及了一旦因为苏伊士运河爆发战争,苏联一定会释放外交压力,美国也是绝对靠不住的。唯一指望的只有法国!
只有法国因为殖民地的共同利益,可能和英国并肩作战,但是美国和苏联如果采取共同立场,就算是英法抱团也难以改变结果。
“外交大臣让外交部做殖民地价值评估,大多数的评估都是官方文章。艾伦可倒好,真的从头到尾把各个殖民地盘点了一圈,还拿出来了各种备案。”爱德华·布里奇斯放下报告,看着眼前的外交部人事主任乔治米尔顿道,“乔治,感觉怎么样。”
乔治米尔顿仿佛不再是在外交部执掌生杀大权的人事主任,恭敬带有拘谨的神色道,“爱德华爵士,分析的非常深入,就算是我也挑不出来毛病。”
我很怀疑你的话!爱德华·布里奇斯不动声色的道,“我们可以从这个英属印度公务员的杰出代表,回到欧洲之后的言行上来判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