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民国投机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民国投机者 第四十五节 迁都(一)
“外面什么声音,怎么这样吵?”庄继华轻声问,每个字都牵动胸口的伤口引来整整疼痛,只是醒过来的这两天实在太安静了,让他有些不习惯。
“总司令回来了,武汉市民集会欢迎他。”穿着洁白护士服的护士小mm轻声说,十几万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根本不是薄薄的百叶窗能阻挡的。这个伤员可不得了,她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来头的伤员,护送他来的就是一个上校,两个中校。而且自从他进驻这家医院后,来医院的大人物就络绎不绝,以前这些这些大人物都只能在报上或者群众集会上远远观望,被视为这场席卷整个中国的革命的领袖。
这些领袖们看过他后无疑都要找到院长、主任医师询问他的伤情,恳求他们尽全力医治好他,几天后她才知道原来他就是牛行大捷的英雄。
庄继华听后没有说话,刚才的几个字已经让他用了很大的力气,他不知道他现在可是闻名全国的英雄了。
牛行大捷,全国闻名,战后武汉、广州、长沙、上海等报纸连篇累牍的介绍,三千孤军浴血十二天,歼敌近万,抵定南昌,武汉《民国曰报》更以《黄埔骄雄,民族精英》为题介绍师长庄继华,之所以是师长,那是蒋介石下令宣传中一律不许提王柏龄和缪斌,王柏龄到现在还不知所终,缪斌在战后回到总司令部,蒋介石根本没见他就逮捕了,送交军事法庭;于是一师的师长似乎就成了庄继华。随着这些铺天盖地的宣传,庄继华成了英雄,第一师也成了北伐军中最有吸引力的部队,武汉、南昌、长沙的北伐军招兵处,无数青年要求去第一师,戴安澜奋起反击时喊出的“为了新中国,前进!”成为大街上最时髦最令人激动的口号。
更有甚者,激动的文艺工作者把牛行大战改编成话剧在各大剧院上演,结果是场场爆满。庄继华被送到武汉治疗的消息传出后,医院每天几乎都有社会团体前来探望,只是他们全部被蒋先云和宋希廉以伤员需要静养为借口挡驾。
那天蒋先云赶到牛行传达了蒋介石的命令后,胡宗南认为一个班的卫士太少,让宋希廉带领七连沿途护送,只受了轻伤的宋云飞当然不会离开庄继华身边,同时送到武汉的还有余程万,而就在昨天伍子牛也从江西赶回来。
伍子牛回家报仇之后,他就开始追部队,从长沙追到岳阳,又从岳阳追到通城,庄继华在牛行血战时,他追到樟树,战后追进南昌,见到薛岳后才知道庄继华被送到汉口,于是反身追回武汉。
看到病床的庄继华,伍子牛痛苦万分,他悔恨不该回去报仇,认为留在庄继华身边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庄继华说了两句安慰他的话,就疼得浑身冒汗,宋云飞急忙把伍子牛拉出病房。
攻克南昌之后,孙传芳遭受惨重损失,需要重新调集力量和部署,北伐军虽然连战连捷,却也十分疲劳,却也需要休整,因此江西战场出现暂时平静,蒋介石决定利用这段时间返回武汉视察,并解决一些问题。
北伐的迅速发展,给北洋集团以沉重打击的同时也给革命阵营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利益分配。
唐生智视两湖为他自己的地盘,他急于把湖北囊括入怀,因此汉阳汉口拿下后就向中央提出由他担任湖北省主席,同时又提出将部队扩编为三个军。谭延恺将这些要求转交给蒋介石,换以前蒋介石可能也就会答应唐生智的要求,不过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此刻的蒋介石可不是一个多月前灰溜溜从武汉城下离开的蒋介石,而是挟南昌大捷的气势,有第一军辉煌战绩为后盾的蒋介石。
群众集会上,蒋介石宣言革命就是打倒一切军阀,消灭军阀存在的土壤,要求所有军人要向第一师学习,要敢于牺牲,勇于牺牲;指责某些人正在蜕化变质,有成为新军阀的可能。
这话让唐生智非常不满,于是想说服陈可钰与他采取一致行动,只是陈可钰有他自己的想法。
第四军的北伐部队是以张发奎师和陈铭枢师组建的,这两支部队严格说都不是李济深的嫡系部队,这两支部队都是老粤军第一师的底子,李济深派他们出来也有想把他们赶出广东的意思,因此他也面临找块地盘的问题,所以在湖北的问题上他不可能支持唐生智。
“孟潇,总司令的话并非专指你的,你别往心里去。”陈可钰本着息事宁人的想法劝解唐生智,其实心中暗自得意,现在湖北的军队除了第八军外,其他就是第四军和第十军,另外还有一些杂牌部队,比如贺龙、夏斗寅等,不过这些力量根本不能与四、八两军相比较。因此蒋介石不把湖北交给唐生智就要交给第四军,也只有他们有能力坐稳这个省主席。
唐生智愤愤不平的看着台上演讲的蒋介石,蒋介石虽然一扫往曰的晦气,可他还是看不起他,第八军的六万之众就是他的底气。
群众集会结束之后,武汉众将簇拥着蒋介石回到行辕,当天蒋介石没有与他们谈什么正事,而是借口旅途疲劳,让他们第二天来行辕商谈。
待诸人离去后,蒋介石悄悄带上王世和等几个侍卫上了辆不起眼的轿车,从旁门离开。
“总司令。”在住院部小院里抽烟的蒋先云首先发现从轿车里下来的王世和,他立刻明白是车里是谁,他立刻扔下香烟迎上前来。
“巫山,文革怎么样了?”蒋介石下车后还没站稳就问道。
“还很不稳定,不过医生说只要不发炎就不会有危险。”蒋先云答道,在那个时代没有有效的消炎药,盘尼西林还要等上十几年才会问世,伤员大多死于手术后的并发症,其中最可怕的是感染发炎。
蒋介石沉着脸往里走,几个卫士警惕的注视着周围,枪套全部开着,只要稍有动静,他们就能迅速拔枪,护卫蒋介石冲到安全的地方。
小护士还在病房里为庄继华测体温,这是她每天都要作的工作,可就在这个时候,两个士兵装束的人快步进门,审视的看看她,和对面坐着的伍子牛。伍子牛唰站起来,警惕的看着两人,手伸向腰间:“你们是谁?要做什么?”
谁知那两人飞快拔枪在手对准伍子牛,伍子牛紧张的看着黑洞洞的枪口,又看看病床上的庄继华,冷汗直流。
“不要莽撞!”蒋先云随后进门,连忙喝止:“这是文革的副官,伍子牛中尉。”然后又问伍子牛:“云飞呢?”
“他拿药去了,你们是什么人?”伍子牛仍然警惕的看着卫士,那两个卫士听到蒋先云的话后就收枪入怀。
蒋先云还没答话,蒋介石就进来了,伍子牛也立时明白他们的身份,他也立刻立正向蒋介石敬礼,蒋介石随意的点点头,然后有看着床上的庄继华。
“文革,文革。”蒋介石低声呼唤,庄继华缓缓睁开眼,见是蒋介石,眼中露出些许感激,他动了一下,剧烈的疼痛让他忍不住轻哼一声。
“你别动,小心伤口。”护士慌忙制止他,然后不满的对蒋介石说:“他现在还不能动,也不能多说话,你这人也真是,”随后又责备蒋先云:“不是告诉过你,不要让不相干的人进来吗,他现在还不能见客,你是怎么回事。”
蒋介石一愣,这护士好厉害,他这才注意的打量这个护士,样子不算美貌,却很清秀,白色的护士帽下压着一抹留海,一双圆圆的杏眼正透着丝丝怒意,小脸微红,正气哼哼的盯着蒋先云。后者却窘迫不已,想分辩,张张嘴最终却什么也没说。
蒋介石会心一笑:“我可不是不相干的人,我是他们的老师。”
“瞎说,我知道你是当官的,但不能冒充别人的老师,他的老师可是北伐军总司令,黄埔军校的校长。”护士根本不相信眼前这个人就是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来得匆忙,身上没有挂军衔,而且风尘仆仆,显得有些憔悴。
“校长,”庄继华低低的说,护士听到庄继华的声音,杏眼一瞪就要开口训斥,忽然反应过来:“你真是他们的老师?北伐军总司令?”
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喜,这份意外让蒋介石很满足,他难得的开了句玩笑:“如假包换。”
“文革,你就别说话了,医生的话要听,不让你多说就不说;说实话,你负伤了,我心里着急却也没什么办法,只能求医生多下心。”蒋介石拉过床前的椅子,坐在庄继华的床头温言道。
“你不要担心部队,一师受伤将士正在南昌修养,我去看过,他们恢复很好;文革,你这一仗打出了我们党军威风,打落了孙传芳的士气;现在一师可了不得,国民政斧军事委员会授予虎贲称号,各地青年纷纷报名要求加入一师,黄埔四期有八百多名同学要求进入一师服务。一师很快就会恢复元气。”蒋介石说着看看庄继华的神色,见庄继华神色闪动,似乎有话要说,便低头凑近。
“活下来的士兵是隗宝,以他们为主,送他们去军校。”这几个字庄继华说得艰难无比,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憋出来的。
“我明白,我明白,你放心,你放心,我会安排好的。”蒋介石连连点头:“我知道你很难说话,可是我还是有件事情要问你,孙元良说他向西撤退,在南浔线上寻找战机是你命令的,而且你写过一封信给他,只是他把这封信给弄丢了,我想问他的行动是不是你安排的?有就点头,没有就摇头。”
庄继华困难的点点头,蒋介石沉凝片刻后问:“在你伤愈期间,一师交给谁?”
“薛…,”庄继华轻声说,蒋介石明白了,忽然庄继华又说:“孙…走。”
蒋介石一愣,随即问道:“你的意思是让薛岳担任代理师长,调走孙元良?”
庄继华又点了下头。
“为什么?”蒋介石奇怪的问。
“私….心。”庄继华说出两个字。
蒋介石全明白了,庄继华虽然给了孙元良那封信,可是他不给那封信,孙元良也会向西退的,但有了那封信,孙元良反不会退得太远,反会在南浔线上游动,因为这种游动的危险本身就不大。
“我明白了,你安心养伤,等出院后,我会把一个齐装满员的一师交给你。”蒋介石站起来对庄继华说。
然后又对伍子牛说:“有什么需要就到军需处去拿,他们没有,就到国民政斧去拿,就说是我说的。”
“多谢总司令关照!”伍子牛心里很高兴。
蒋介石转头眼中带笑的对蒋先云说:“巫山,你想留在这里还是跟我去南昌。”
蒋先云神情略微有些窘迫,但很快挺胸答道:“我想下部队,总司令给我一个团,一个营也行。”
没想到蒋介石摇头斩钉截铁的说:“不行,”蒋介石的话一出口,蒋先云神情的就有些消沉,蒋介石明白他的想法,因此又解释说:“你不要想岔了,不是因为其他,文革受伤我已经很后悔了,我不能再让你去冒这样的险,你不是百人敌,千人敌,万人敌,而是十万人敌,国之干才,以后依仗你们的时间还长着呢。”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四十五节 迁都(二)
蒋先云略一迟疑,他不是很相信蒋介石的话,虽然在武昌之战后蒋介石又邀请了一些[***]员返回一军,但很难说是不是他的权宜之计。
他这一迟疑就让蒋介石看出来了,但蒋介石并不以为意,蒋先云的脾气从到现在还不肯叫他校长就可以看出来。
“这两天你就在这里,我在武汉的时间不会太长,到时候我们一齐回江西。”蒋介石说完亲昵的拍拍他的肩头。
“是。”蒋先云答道。
王世和进来报告:“校长,院长和主任医师来了,要不要见。”
蒋介石看看床上的庄继华说:“当然要见,我去见他们,不要妨碍文革休息。”
庄继华口不能言心里却想蒋介石今天来的目的,肯定不会是看看他这样简单,只是他对外界知道得太少,还无法判断蒋介石的目的,现在他只能判断为收买人心,至少可以收买他和蒋先云的,不过他的目的可能要落空了。
蒋介石走后,蒋先云没有跟出去,而是沉默的走到窗前,拉开百叶窗,让冬季的阳光透射过来,然后站在那里望着窗外发呆。
庄继华知道蒋先云的心思,他想上战场可却带不了兵,这让他非常痛苦,但庄继华无法帮他,其实他只猜到一点,蒋先云的想法更复杂,中山舰之后,蒋先云对蒋介石产生深深的怀疑,可后者对他却一直很器重,甚至知道他是[***]员的情况下还任命他为机要参谋,曰常工作和生活都非常照顾,这一切不能不对他有所触动,但他的信仰却要求他对蒋介石保持距离。
“巫…山,”庄继华轻声唤道。
蒋先云回头,见屋里只有他和庄继华,小护士不在屋内,便几步走到庄继华的窗前:“你不要多说话,我没什么的。”
“小心。”庄继华简单的说了两个字,又是一身大汗。
蒋先云点点头,轻声说:“我明白,你放心吧。好了不要再说话了。”
但庄继华的话却让蒋先云非常震撼,这几年庄继华对事件发展预判的准确姓让他折服,而他在这种状况下还让他小心,这说明他根本不看好目前的政局,这使蒋先云非常震惊。
忽然庄继华睁开眼睛,望着蒋先云露出一些期望,又带有一丝犹豫。
“你说吧,有什么要我作的?”蒋先云看出来了,庄继华这是有事情要交代,而且很可能有风险。
“跟他走,影响他。”庄继华犹豫很久才轻声在蒋先云耳边说:“当他和贵党的传声筒和协调器。”
蒋先云不是最好的人选,最好的人选是周en来,可庄继华负伤后就没看到他,现在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选了。
蒋先云明白了,庄继华其实一直都不信任蒋介石对[***]的态度,或者说一直担心蒋介石在国共关系上出岔。蒋先云眼光复杂的投射到庄继华身上,后者也正复杂的看着他。
尽管还不完全清楚庄继华的意图,蒋先云还是点头说:“好,我明白了,我一定尽力,只是……,算了,等你伤好后我们再谈。”
蒋先云咽在肚里的疑问是,既然你不相信蒋介石,那为什么你还要跟着蒋介石走?蒋先云又想到那个夜晚,喝醉了的庄继华说的话,“我不敢,”,“苏丝”,“躲不过….”。蒋先云再次感到庄继华的身上充满了谜。
庄继华猜得分队,蒋介石来医院的目的绝非仅仅是看看庄继华,他心中确实有个决定拿不稳,想征求庄继华的意见,可看到庄继华的样子,他最终没有说出口。
回到临时行辕后,邓演达和陈公博还在行辕内等他,邓演达是武昌围城司令,陈公博是他留在武汉对付唐生智的,只是陈公博的心思好像不在这上面。
蒋介石与他们寒暄几句后,话题转到目前局势上了。
“唐孟潇想当湖北省主席,而且还想扩军,把部队扩编为四个军。”邓演达面露不屑,不可置否的说。
“是这样,革命形势发展很快,南昌克复才几天,原本迟迟不肯就任二十一军军长的刘湘昨天忽然通电就任了,今天又收到刘文辉、邓锡侯、田松尧等人的电报,都宣布就任我们给他的军长职位,四川一下子就只剩下杨森和刘存厚了。”陈公博有些感慨的说。这些人早就与北伐军联系了,部队番号也早就批给他们了,可他们就是迟迟不宣布就任,知道江西战事明了,吴佩孚主力被彻底歼灭,孙传芳惨败之后,才宣布就任。
“首鼠两端的家伙,不管他们,只要他们不从西边威胁武汉,让我们能放心北伐就行。”邓演达笑了笑又说:“杨森那里估计也快了,朱德去他那里了,他们俩原是滇军旧交,朱德有信心把他拉过来;另外川军名将刘伯承也已经入川了,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有消息的。这些军阀迟早都要消灭。”
蒋介石嘿嘿一笑:“对这些人安抚为好,我们的主要敌人还是吴佩孚和孙传芳,北边的张作霖恐怕也会有动静。”
“哦,总司令有什么情报吗?”邓演达问。
“还没有,”蒋介石没有把手上的情报说出来:“我只是推断。长江以南打的一团火热,北边张作霖不可能不会没一点反应,只是他要作出反应,最担心可能是困守洛阳的吴佩孚了。呵呵。”
蒋介石心中很高兴,说话也有点风趣了,邓演达和陈公博都露出会心一笑。
“武昌既下,湖北省的事情就要解决,总理生前曾说过,中国最适合作为首都的地方有两个第一是南京,第二是武汉,现在南京既然还没克复,武汉自然是我们的选择,所以我认为国民政斧应该尽快迁都武汉。”蒋介石抛出了他准备好的计划,他不愿意湖北就这样交给唐生智,把国民政斧迁到武汉,既能压制唐生智又便于控制,对他来说一举两得。
邓演达和陈公博大感意外,他们没想到蒋介石居然会在现在提出迁都武汉的建议,随即两人都明白了蒋介石的用意,只是都只看到一个方面,压制唐生智。
对唐生智,邓演达和陈公博都没什么好感,都认为他是投机革命,但又都认为应该团结他,逐步改造他。
“迁都是件大事,必须要得到中央委员会的批准。”邓演达迟疑一下说,对迁都本身而言他不反对,广州距离中国中心太远,不利于推进革命,只是他本能的认为,蒋介石在这个时候提出迁都,恐怕广州的中央委员和鲍罗廷不会轻易答应。
邓演达与广州的联系较多,对迎汪复职的背景了解更多,其根子还是在于中山舰之后,国民党中部分人对蒋介石总揽党政军大权不满,而[***]对蒋介石充满疑虑,两部分人联合起来要分蒋介石手上的权力,但蒋介石不会这样轻易交出手中的权力的。
“是的,是的,所以我想请你回趟广州参加中央和各地党部的联席会议,把我的这个意思说说,说服他们尽快迁到武汉。”蒋介石微笑着说,这个联席会议的召开是违背他的意愿的,这个联系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汪精卫复职,更深远的则是修改总司令部组织条例,把党权和政权从蒋介石手中拿回来,这个会议背后的推动者就是鲍罗廷,对这些蒋介石心知肚明。
邓演达想了想说:“回去倒没什么,不过,联席会议明天就开始了,我现在才动身,恐怕赶不上了。”
邓演达的本意是委婉的推辞,但他没想到,蒋介石早有准备:“无妨,我派飞机送你回去。”
邓演达无奈的点头算是接受了这个任务:“既然这样那我就告辞了,回去准备一下,总司令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蒋介石拿出一封信说:“这是我写给联系会议的一封信,请你在会上宣读。”
信没有封口,邓演达接过来当着蒋介石的面打开,上面写的是蒋介石关于迁都的种种理由,其中最重要的几句话是:“….武昌既克局势大变,本党应速谋发展。中意中央党部与政斧机关仍留广州;而执行委员会,移至武昌为便。否则政斧留粤,而中央党部移鄂,亦可使党务发展也。…”而在最后蒋介石提出警告:“政斧和中央应随革命的发展由偏僻之广州向中国腹地迁移,如此北伐成果方能巩固,国民之信心方能受到鼓舞,革命方能继续发展。”
邓演达看完后冲蒋介石点头说:“我一定在会上宣读,也会尽力说服会议作出让总司令满意的决定。”
说完起身就走,陈公博见状也打算告辞,他感到有些没意思,蒋介石与他根本没说两句话。
“公博,别走,我们再聊聊。”蒋介石见陈公博起身要走,便立刻挽留道。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四十五节 迁都(三)
陈公博又坐下看着蒋介石,蒋介石沉凝片刻后忽然问:“公博,你对汪精卫回国怎么看?”
陈公博一脸诧异,他对蒋介石的话感到很意外,凭心而论他和汪精卫的关系非浅,自从回国之后,先是廖仲恺后是汪精卫,这两人对他都极为赏识,前者领他进入广州政坛,后者大胆提拔使用他,让他年纪轻轻的就居于高位,对这两人他都心存感激。因此在汪精卫走后,他一度感到十分彷徨,差点就打算辞职,只是蒋介石仍然在重用他,只是他不喜欢蒋介石身上的那股军人气,而且在感情上他也无法背离汪精卫。
“那自然是好的,您和汪先生合作,国民革命必获成功。”陈公博谨慎的说,他一向自视极高,朋友极少,北伐之后他与广州的联系就中断了,因此对广州的情形不太清楚,只是听说了有些说法:“汪先生在党内党外都有很高的威望,他能回来对于我党团结有很大的帮助。”
蒋介石思索片刻后缓缓的说:“人无头不行,可头多了也不行;一个党也是如此,他只能有一个领袖,不能有两个领袖,如果一定要汪先生回来,我可以让贤。”
陈公博大惊,他没想到蒋介石对汪精卫的成见有如此之深,两人的分歧如此之大:“总司令,千万不可,总司令肩负北伐重任,况且在平定东江和粤南的过程中,汪先生与总司令不是合作得很好吗?”
“公博,你不知道汪精卫背地里耍了多少小动作,幸亏我小心才躲过去了,…,算了不说这些了,你还是给我说说武汉的情况吧。”蒋介石本想提中山舰的,可转念一想,中山舰的事情现在还没搞清楚,汪精卫是不是真有那种打算,季嘉山是不是真与之联手,一直没有查到确凿的证据,说也说不清楚。
不过他虽然不想说,可陈公博却忽然钻进牛角尖:“总司令,我一直认为总理之后我党的最佳组合就是您主军事,汪先生主持党政,有你们两人的合作,对中国革命大有助益,也能使我党更加团结。我党现在经非常混乱了,千万不能再乱了。”
蒋介石望着陈公博心里非常失望,他陈公博是很欣赏的,即使知道他与汪精卫关系不一般,可以南重用他,没想到…,蒋介石沉着脸说:“算了,算了,不谈这些事了。”然后站起来说:“你先回去吧,有什么我们明天再说。”
1...114115116117118...7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