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远大理想不等于现实,马克思不是说过,道路是曲折的。”庄继华玩笑的口吻说道。
“前途也是光明的。”黄蟹回敬道,他始终不习惯庄继华这种玩笑的腔调。说完端起脸盆出门倒水去了。
“《革命青年》不发表吗?”杨其刚问。
“发,刚与君山谈了,他们这期发。”
“他们这期,这…。”杨其刚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态。
“其刚;你们之间打架虽然处理了,但后遗症还在,很多同学还是把他归结为同学之间的义气之争,对他的危害没有认识清楚,我希望你们两家都发表这篇文章,以造成一种促进团结,维护国共合作的声势。”庄继华很坦率的和盘托出自己的真实目的。
“可是,你看我们刚印完这期,下期要等一周以后,《革命青年》明后两天就要发表,那时我们再发表时间上已经落后太多。”杨其刚说出自己的顾虑。
“这….”庄继华听到杨其刚的话后,也感到为难,可是他还是不想放弃。
“要不你再另写一篇,中心思想相同就行。”杨其刚提出一个折衷方案。
“可是刚当校长副官,事情不少,有没有时间还很难说。”庄继华也感到为难,他想到刚看到的消息和屋里的文件。
两人同时沉默了,黄蟹端盆清水又回来了,见两人沉默,问明情况后,他也感到不好安排。
庄继华感到他们的确不好处理,便让步说:“好吧,我再写一篇。”
杨其刚和黄蟹都以为庄继华会回去写,没想到他拉过一把椅子将就杨其刚的桌子和纸,只一会就完成了。
杨其刚接过来一看,标题是《维护国共合作是每个革命者的责任》。
“……,当前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所以有些同志信心爆棚;眼睛里开始容不下不同意见了,对同一阵营不同党派的同志更缺少耐心和团结之心,在他们看来革命阵营分裂也没什么,因为更纯洁了。他们忘记了,革命形势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与总理确定的三大政策是休戚相关的。
三大政策的核心是国共合作,为什么呢?没有国共合作,就谈不上联俄,苏俄也不会支持中国革命;扶助农工,国民党十多年的历史中重来没有干过群众运动,而[***]自他成立之曰起就以群众运动为己任,有众多作群众运动的干部。
我们东征收复东江,赶跑陈炯明,这只是我们革命道路上的一小步,如果这一小步就骄傲了,就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了,这是很渺小的;被北方还有大量军阀瞪着我们去消灭,还有大量卖国条约没有废除,还有大量租界没有收回;革命力量现在不是强大而是弱小,国共合作就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是实现振兴中华的捷径。
投身黄埔,投身革命,就是以身许国,既已许国,为何不能放弃个人意气,一切以国家为念,以国家为先。
东征以来,倒在敌人枪口下的不但有国民党员也有[***]员。想起这些走在前面的烈士,我们还在闹小团体情绪,争党派利益,置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于不顾,宁不惭愧吗?
总理的决策,校长的教导,烈士的鲜血;无不提醒我们,维护国共合作,巩固国共合作每一个黄埔同学应尽的责任。
如何维护国共合作?首先是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凡涉及国共合作的事无小事,对待不同党派的同学要有耐心,有恒心;不可恶言相向…。”
按照庄继华的设想只要两派宣传喉舌同时发出维护国共合作的声音,再由各级党代表推波助澜自然可以形成一股维护国共合作的风潮。
没想到杨其刚看完后陷入沉默,过了会才迟疑的说:“文革,我怎么感到你这是在号召向右派妥协呀,这样的文章如果发表出去会影响革命斗志的。”
庄继华这下明白了,杨其刚这是压根不想发表这方面的文章。庄继华心中生气,难怪贺衷寒和他们闹翻,转念又想,不对呀,按说蒋先云应该做过他的思想工作的,杨其刚这时怎么啦。
“向右派妥协?你能说说那些话是这样说的?”庄继华问。
“‘在他们看来革命阵营分裂也没什么,因为更纯洁了’,这句话是错误的,纯洁的革命队伍战斗力才更强。”
“还有这句。”黄蟹指着上面的一段话:“‘我们还在闹小团体情绪,争党派利益,置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于不顾,’,你的意思是我们和右派的矛盾是小团体的矛盾?是为了党派利益?这完全是错误的。”
“君山他们是右派吗?你们划分右派的标准是什么?”这句话心里很反感右派这个提法,这让他想起他爷爷告诉他的反右运动,他的一个叔爷就被划成了右派,被监督劳动了二十来年,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回来。
“标准,右派的标准就是反对总理的联俄联共。贺衷寒他们就是右派。”杨其刚毫不含糊。
“嗯,那么你们和君山他们的矛盾是因为君山他们反对联俄联共,还是意气之争?”庄继华问。
“当然是因为他们反对联俄联共,我们和他们是原则斗争,绝非个人的意气之争。”杨其刚毫不退让。
“他们有什么具体的行为吗?”庄继华又问。
“他们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分裂青年,还不是明证吗?”黄蟹尖锐的问。
“不是,孙文主义学会是国民党同学组织学习总理思想的组织,更谈不上分裂青年。如果你要这样说,他们是不是可以以同样的理由指责青军会。”
杨其刚冷笑一声说:“文革,我还以为你仅仅是被他们蒙蔽了,看来你和他们是一伙的。”
庄继华心里冒火,他努力克制自己,可还是忍不住讽刺道:“看来我也快成为右派了。其刚、昭君,我看你们划分右派的标准就是是否赞成你们的观点;赞成者左派,反对者右派,是这样吧,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能肯定自己是对的吗?”
“我们是按照党的指示办的。”杨其刚极其自信,根本没想过自己会错。
“不要这样说,贵党不会为贺衷寒或者刚成立的孙文主义学会发指示,至少现在不会,相反,我认为贵党给你的指示是团结同学,团结青年,你认为这样的工作思路能完成贵党交给你的任务?”庄继华“好心”的提醒杨其刚,孙文主义学会成立不过十来天,广东区委不可能就此专门发指示,相反团结青年的指示是肯定有的,那才是青军会的主要任务。
杨其刚有些疑惑的看着庄继华,心里有些吃惊他怎么知道区委的指示,难道…。
“别想东想西的,我们带兵的,判断敌情是第一要点。君山他们成立孙文主义学会才多久,贵党怎么可能会为这样的组织发指示,他们除了和你们打过架外,还作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庄继华见杨其刚的样子,心中有些好笑,同时也有些鄙夷,军校学习除了增加点政治热情外,其他的好像都还给老师了,象蒋先云那样的还是太少了。
“他们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就是不对,就是分裂青年。”杨其刚强硬的坚持。
庄继华心中更是不满,口气有些咄咄逼人:“其刚,我记得你以前口口声声谈明煮,怎么到自己的时候就不明煮了?”
“这不是明煮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杨其刚大声说。
“奇怪,青军会是什么时候变成贵党的了,君山还是青军会的总干事,他可不是[***]员。”
“《士兵之友》不是青军会的出版物,与青军会无关。”黄蟹好不容易抓住庄继华的一个错误。
“哦,黄埔军校政治部主办的,可是黄埔军校好像是国民党办的,贵党只是协助,为什么我这篇呼吁维护国共合作的文章不能发表,非要赞成分裂的文章才能发表?其刚,昭君,你们是支持国共合作还是反对国共合作,主张[***]单干?”庄继华的问题越来越尖锐。
“当然是支持国共合作。”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周主任从门外进来。
“文革同学,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你这样咄咄逼人。”周主任呵呵笑道,看见周主任,庄继华心中一下就软了。
“其刚他们逼近我的底线,也就是原则,我不得不如此。”
“你的原则?你还有原则?”杨其刚怒斥道。
刚才杨其刚的话声太大,周主任当心这边又出事,赶紧过来瞧瞧。周主任这边进来,贺衷寒和曾扩情也过来了,他们是担心庄继华吃亏的。
“其刚同志,说话要有依据,”周主任严肃的批评道,杨其刚一愣,周主任伸手拿起桌上的文章,看了会问:“这是谁的文章,文革,是你的。”庄继华点点头“好文章,说得好,”周主任对庄继华的敏锐非常欣慰,这段时间他也在考虑怎么消除打架事件的后遗症,他也不认为蒋介石处理了,事情就结束了。
“贺衷寒,《革命青年》也可以刊载。”周主任顺手又递给贺衷寒,贺衷寒接过来看后,很恭敬的说:“文革,已经给我们了一篇文章,中心思想也是维护三大政策,巩固国共合作。我们准备在这期发表。”
“哦,那《士兵之友》可以出份增刊,一篇文章看来不够,我再写篇文章,其刚,你找蒋先云也写篇文章,你也要写。”周主任一听庄继华在《革命青年》上也有篇文章,立刻知道庄继华想作什么了,他当然支持庄继华的想法,并且立刻添柴加火。
“文革,你看这样怎么样?”周主任蛮有意思的问庄继华。
庄继华微涩的笑道:“周主任,你老火眼金睛,我想作什么你不都知道了,主任的安排正是我的缺陷,君山、扩大哥,你们也应该该写点东西,我一个人的声音还是太小。”
贺衷寒和曾扩情当然答应了,见他们的样子,周主任欣慰的笑了。
等庄继华他们走后,周主任转身对杨其刚他们叹息道:“你们呀,要加强学习。”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六十八节 情报
随后几天庄继华都在看文件,这些文件有广州大元帅府的命令、情况通报和来往电报底稿,蒋介石平时有什么事也只吩咐俞济时去做,出去视察部队,参加集会也只带俞济时,搞得俞济时每次见庄继华都要“羡慕”他的“清闲”,最后干脆自称大内总管。庄继华也知道俞济时的想法,俞济时毕业之后到蒋介石身边,他却很想下部队带兵,但蒋介石就是不放他。
校本部内的不少人也感到奇怪,原以为庄继华升任校长副官后,必然时时跟随在蒋介石身边,要么以“钦差”身份到各处“宣旨”,大人物身边的副官秘书都是很荣耀的职位。
庄继华综合分析这些文件后,写了两份分析报告:《滇桂军动态分析》、《广州及广东周边局势分析》;还有两份建议:《建议成立军事情报处》、《关于扩大参谋部工作的建议》。其中后面两份建议,庄继华花费了很多心血。
黄埔校军现在没有情报部,庄继华能写出这两份分析报告,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军阀做事毫无顾忌,杨希闵不但公开通电支持唐继尧,而且军事调动也是明目张胆,完全没把大元帅府放在眼里,报纸上面都有公开报道。同样动作的还有福建周荫人江西方本仁,浙江的孙传芳。
庄继华的分析报告中很多依据来自报纸,这让他有些没把握,他迫切感到缺少准确的情报苦恼,不但是滇桂军还有周边的各省的军事政治情报。这让他想起前世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苏联的克格勃,如果现在着手建立情报单位,无疑对将来的北伐有极大的帮助,长远的说对抗战也有帮助。
庄继华在建议中对军事情报处的功能和组织进行了详细说明,为此他还专门询问了苏俄顾问关于契卡的组织问题,但这些苏俄顾问却讳莫如深,庄继华很失望的一无所获。
得不到克格勃的情况,庄继华只好去想中央情报局了,他前世既不是军迷也不是情报迷只能依靠一知半解的了解来提出这个组织的组织架构。
“情报处的功能和作用(略)”
“情报处的组成:
一、情报处下设两广情报科,两湖情报科、长江下游情报科、北方情报科、外军情报科。
二、各科的地域划分:
1、两广情报科负责广东广西和福建2、两湖情报科负责湖南湖北江西3、长江下游情报科负责江苏浙江上海安徽4、北方情报科负责山东河南直隶等黄河以北地区5、外军情报负责收集英美法曰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三、情报处人员构成:
情报处设处长一名,科设科长一名;每科设情报分析师数名。每个地域设情报小组数个,人员构成不等。
四、情报小组人员构成:
每个情报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指挥情报员活动,下设情报员、情报支持员、联络员,人数不等。
五、情报小组人员的作用划分情报小组组长负责指挥整个情报小组,情报员负责获取情报,支持员负责提供装备支持,平时也要负责隐蔽装备,联络员负责传递情报。
六、情报内容情报分军事情报、政治情报、经济情报。
1、军事情报包括部队调动、组成、指挥员、装备、士气、作战部署等情报。
2、政治情报包括….
3、经济情报,包括税收、财政支出,军饷、官员是否贪污等等。
4、外军情报同样包括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庄继华说得更详细),这一部分庄继华详细说明了经济对外国政斧的决策的影响,西方政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决定军事,他甚至分析了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
对于科技情报,庄继华估计这个时代的人对此基本没有认识,因此他说得更详细。他历数科技引发的生产和军事装备的巨大提升,对军队战斗力的促进,以及对战略战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机枪和重炮的出现使各国完全抛弃拿破仑的士兵集团冲锋战术,对科技情报的收集可以促进我军军事装备的发展。”
“科技情报可以缩短我[***]事装备的研发过程,民用方面也可以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因此收集此类情报有百利而无一害。”
……。
另一份改进参谋部工作的建议中,庄继华暗中把现在校军参谋部进行扩编,现在的校军参谋部只是一个师参谋部的规模,庄继华把他扩编为总参谋部,为此他在现有的基础上增设了两个部门:后勤部、训练部。
对于训练部,他提出训练部的工作就是制定并检查全军训练标准,同时提出一份全军训练达标手册,这个手册是根据七连的训练总结出来的,完全没有前世的经验。
在手册中他规定了训练要求,包括行军、单兵战术、班排战术、刺杀、射击达标成绩、手榴弹投掷距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另外还有山地作战训练手册,这是对前段时间三营训练的总结。
对于后勤部,庄继华只是想把他纳入参谋本部的管辖范围之中,对现有的后勤处的工作进行调整。现有的校军后勤处主要是负责把军需物资运到前线,不过庄继华又把医院、军工厂的管理纳入后勤处中,在其中增加军事装备科和交通科,同时要求后勤处在战时也要承担组织支前队的工作。
原本庄继华还想把预备役写进计划中,可实行预备役必须有政斧行政部门的配合,对现在的黄埔来说,或者是对蒋介石来说超越了他的能力,因此庄继华也就放弃了。
写完这几份文件之后,庄继华又感到后怕,蒋介石喜欢搞特务统治的说法浮现在脑海,这让他又想撕掉关于情报处的建议,可是如果有情报处对国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让庄继华难以取舍,几番思想斗争之后,庄继华叹口气,还是把文件放进文件夹中。
他来到蒋介石门外时,俞济时拦住他告诉何应钦和周主任在里面,让他等会再来,庄继华顺手把文件放在俞济时的桌上,让他交给蒋介石,自己回去休息。俞济时也没有拒绝。
妈的,庄继华感到自己怎么象那种躲在黑暗角落专门策划阴谋的人,心中有些闷闷不乐,回到房间,就往床上一躺不管不顾的睡觉了。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的敲门声把庄继华惊醒,开门见是俞济时,庄继华睡眼朦胧的问他要做什么,俞济时责备道你怎么睡着了,校长正等你。庄继华咕哝说你拿两天不睡觉试试。
随后洗把脸,又对着镜子整理一番才随俞济时去见蒋介石。庄继华作这番动作时,俞济时很理解的在一旁等候,蒋介石是非常注重军容的人,不管是谁,衣衫不整去见他都要被训斥。
“文革,你以后的报告要直接交给我,不要让俞济时转交;俞济时你也要记住,你不能看他的报告。”
庄继华进屋后,蒋介石把俞济时也同时叫进去,他们俩没想到蒋介石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这个,两人来不及思考同声答应。然后蒋介石让俞济时出去守在门口,这段时间他不见任何人。
等俞济时出去后,蒋介石才露出一丝笑容,对庄继华说:“你坐。”“是”庄继华说完就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然后又补充说:“现在就稍息了。”蒋介石闻言也是一笑。
“你认为情报处首先应该从那里开始?”蒋介石问。
“学生认为,欲治兵先选将,首先确定情报处长,然后招募情报员。”庄继华心中一沉,心说看来传言不差,你还真喜欢玩特务。
“这个先不忙谈,先谈地区,先从那个地区开始。”
“两广,目前广州局势复杂,未来广西局势走向不好确定,陈炯明逃到福建后,福建的实际控制者孙传芳态度不明,未来几个月里,这些地方的变化将对革命产生重大影响。”庄继华思索着自己对滇桂军的分析。
“学生认为滇桂军在未来几个月中件发生叛乱,参谋处应该进行平叛的战场推演,部队也应该进行平叛的政治动员,并进行一定的兵力部署。”
“嗯,你接着说。”蒋介石靠在椅子上面无表情。
“现在开始筹划收集滇桂军在广州的军事部署,从时间上来说已经很紧了,但难度却不是很大,因为杨希闵过于狂妄,一切行动几乎都是公开进行,情报收集只是从微观上验证,不过这正好给情报处时间和学习的机会。”
“等平定杨希闵后,情报处的主要工作应该放在上海和武汉,从黄埔军校和广州各大学中挑选情报指挥员,进行短期培训后送到上海、南京、武汉;设法让他们进入各地军阀的上层中进行活动,在敌人的内部发展情报员,如此1-2年后,我们在这三个地方就能形成可观的情报网,对将来北伐将产生巨大的帮助。”
“文革,你在《士兵之友》和《革命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我都看过了。”庄继华很诧异蒋介石为何突然转换话题,他摸不清蒋介石究竟想说什么。
“你对革命阵营内部斗争的怎么看?”蒋介石慢吞吞的说,眼睛微闭,似乎很随意。
庄继华背上的汗却顺着脊梁往下流,但他还是坚持说:“学生认为,国共合作是国民革命的基础,不容破坏,革命阵营内部矛盾应该政治解决,而不是采用武力。”
“我不是说的[***]。”
庄继华心中一惊,不是[***]是其他人,自己想错了,那会是谁?庄继华脑中迅速回忆看过的文件,杨希闵、不会是他,如果是他蒋介石绝不会如此吞吞吐吐,应该是国民党内的,胡汉民?不管军只管政,与蒋介石厉害冲突不大;那么谁呢?突然庄继华想到胡汉民以代大元帅的资格任命蒋介石为潮梅八县善后督办的事,蒋介石到现在也宣布就任,难道是许崇智?可是许崇智与蒋介石的关系是铁哥们,虽然政治人物翻脸比翻书还快,但之前没迹象蒋介石与许崇智产生如此大的分歧。
“校长说的是….许…司令?”庄继华低声试探的问,见蒋介石没否认,便有些放心了。
“许司令跟随总理很长时间,与校长也有很深的关系;而且粤军实力雄厚,没有合适的借…理由恐怕不能轻率处置。”庄继华斟酌道。
“不是我要对付他,是他要对付我。”蒋介石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放在桌上:“你看看吧。”
庄继华拿过来取出信纸,见上面写着:“介石吾弟:闻弟得潮梅八县,兄不胜高兴。东征以来,我粤军将士奋勇作战,始驱逐陈逆,恢复东江,弟志高远,兄愧不及也;昔曰吾与弟无话不可言及,事无巨细未与相瞒,今弟宏图欲展,兄自当助力,潮梅八县,弟自取去,兄不敢与闻,…。”
话说得很客气,却包含愤慨和讽刺,字里行间暗指蒋介石谋夺潮梅八县,是对许崇智的背叛。不过在庄继华看来这封信最多也是发泄怨气,还没到决裂的程度,蒋介石如此紧张却让他不解。
“学生看来许司令这封信说明他对任命校长担任潮梅八县善后督办不满,但没有到要对付校长的程度。”庄继华说。
“文革,你不了解许司令,我这位大哥要对付某个人的话,肯定是一切都安排好了才动手。不能冒险,我要事先有所准备。”蒋介石坐直身体冷静的向庄继华解释道。
庄继华思考片刻后才说:“校长,滇桂军叛乱在即,许司令多少算是革命阵营内的人,没有明显反迹,现在动手条件不成熟,不能现在动手,但可以预作部署。”
蒋介石点点头,算是赞同庄继华的话。
“学生建议,最好是校长当面与许司令说清楚,这潮梅八县是胡汉民任命的,不是您要的;其实在学生看来这潮梅八县也就是块鸡肋,校长的目标岂能局限于此。许司令想要什么,校长尽可以答应。”
“他会要什么?”蒋介石皱眉问道。
“当然是税收,”庄继华想都没想,然后又用嘲笑的口吻说:“也许还有县级官员,校长都可以答应。许司令的思想还停留地盘、军队,更大的地盘、养更多的军队上,殊不知现在广东已经变了,学生认为平定杨希闵后,广东的政治局面可能要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