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民国投机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民国投机者 第二十七节 转变(三)
为什么?当然不可能告诉你,否则别人不把我当小白鼠切了才怪,庄继华心想,面上却用奇怪的眼光看着李之龙怪叫道:“应该支持你?!在田,没想到你还这么天真。”
李之龙不服气,正要反问我哪里天真了,庄继华却阻止了他:“别不服气,我问你,海军走私是不是今天才有?以前就有,为什么总理不查,为什么廖党代表不查?虎门炮台、长州炮台、猎德炮台的守备司令与校长关系非浅,校长会不知道?汪精卫、谭延恺会不知道?不,不是,他们都知道,可是为什么没管?或者仅仅是隔靴搔痒,轻微申斥,这其中的道理难道你就没想过。”
海军走私不是一两天,规模一直不小,孙中山在时就有反应,孙中山当时就让海军自查,让陈策去查,而陈策本人就卷入,结果当然不言而喻。庄继华所说李之龙也知道,可他却从未从反面进行推理,只是简单的认为有人蒙蔽了总理,因此他要清除这些毒瘤,更何况现在汪精卫全力支持,因此听了庄继华的话他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庄继华见李之龙犹豫了下随后又回复正常,知道他还是坚持己见便又说:“看得见的敌人不是最可怕的敌人,背后射来的子弹才是最致命的;最年轻的将军,海军政治部主任,广州城中小有名气,可谓春风得意,在你看来似乎前途一遍光明,可我看不是,我几乎每天都在担心,担心你看不到前面的陷阱。你的条件很好,校长的高足,鲍罗廷的翻译,在贵党内也处在上升状态中,可是你查走私触动的是整个海军利益阶层,几乎四面皆敌,汪精卫党内威望虽高,可在军队的影响较小,与军中将领私交不厚;贵党内部妒忌你的人难道就没有?一旦有事,在田,只有校长能帮你。”
庄继华的语调沉重忧心仲仲让李之龙深受感动,特别是最后两句话,又让他悚然心惊,他不是才出校门的愣头青,之所以敢大动干戈,所凭仗最大的两项依靠正是汪精卫和党内的支持,现在经庄继华一一分析,这才发现所倚仗的并不牢靠,他的情绪陡然低落,略有些沉重的说:“我听你的,回头我就给校长送请帖去。”
“不但要送,而且以后还要经常去当面向校长请示,特别是查什么重要人物时,事先一定要向校长报告。”庄继华趁热打铁。说话之间他想起中山舰事件,历史书中说中山舰是蒋介石的阴谋,他开始怀疑这个论断,这是个阴谋,但不一定是蒋介石的阴谋,很可能是海军中某些人的阴谋。李之龙在海军查走私,得罪的是整个海军利益集团,这些人不可能束手就擒,搞点阴谋报复李之龙是正常的,当然这仅仅脑海中闪过的一种想法。
李之龙走后庄继华对这个想法进行反复推证,越推演越感到其中的可能,他首次感到自己的情报布局中的失误,应该向海军派出情报员,首先就是中山舰,但现在陈立夫来了,自己不知什么时候离开情报科,也不知还来不来得及。
既然是养病,别人来看,不管真病还是假病都要做做样子,汪精卫见到的蒋介石一身便装,白色的中式棉袍,足下是双黑面料的棉布鞋,冷不叮一看还以为是个乡下土财主,只是这土财主的气色不好,眉宇间思虑重重。
看到蒋介石站起来,汪精卫连忙上前,说你脚有病,就不用客套了,蒋介石就势坐下,淡淡的请汪精卫坐下,陈洁如端来茶放在汪精卫面前,然后坐在蒋介石身边。
汪精卫当然先问问蒋介石的病要不要紧,蒋介石还没说话陈洁如就抱怨说蒋介石的脚肿了,当年在漳州时落下的毛病,一到冬春之交时就犯,每天热敷。此刻的陈洁如如寻常人家中的妻子在唠唠叨叨。
蒋介石向汪精卫无可奈何的笑笑,汪精卫却也报以理解的眼光,很有耐心的听着陈洁如的唠叨,好一阵陈洁如似乎才有些不好意思,对汪精卫说你们有事情要谈,我不打搅了,然后起身离开。
“别,弟妹,其实也没什么事,就势问问介石关于中央委员的事。”汪精卫连忙阻止,陈洁如却说:“介石说过女人不当政,他不让我掺合他的事。”
说完陈洁如转身就如一朵青云袅袅而去,蒋介石招呼汪精卫坐下对他说:“她是不喜欢掺合这些事,你就别管她了。”
“唉,我家那位就特喜欢掺合。”汪精卫笑着叹息道。
“那怎么能比,汪夫人是女中豪杰,我家阿凤是不能比的。”蒋介石淡淡的说。
“豪杰,年轻时还称得上,现在也越来越爱唠叨了,上次我刚说牙有点疼,她就开始大惊小怪了,又是吃药又是打针,差点就让去住院,真让人受不了。”汪精卫没想到他自嘲的话在蒋介石听来却有些刺耳,要不是看着汪精卫的面容真诚,蒋介石真的要疑心他是借题讥讽了。
“有病就该治病,别拖,拖久了就成了我这样。”蒋介石狐疑的说。
汪精卫没有听出其中含义摇头道:“所以现在我要是有点小毛病根本不敢让她知道,搞得党内同志都以为我怕老婆,成了典型的妻管严。”
蒋介石不由呵呵一笑,汪精卫怕老婆,已经成为党内的共识,只是没人敢当面提,原以为他不知道,没想到他是知道的。
“汪夫人博学多才,本身又是中央委员,可以当好你的贤内助。”蒋介石这时也开始恭维汪精卫。
两人说笑一阵,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汪精卫这才说起来意,他拿出拟定的中央委员名单请蒋介石过目,然后好心的问:“我看你和王懋功都担任中央委员,你进常委。”
蒋介石心中顿时警觉起来,他不在意的说:“我一向主张军人不干政,我还是不当的好。”
汪精卫心里咯噔一下,他没想到蒋介石居然这样,转念一想明白了,蒋介石这是不赞成王懋功当中央委员,他心中略微有些奇怪,虽然他在拉拢王懋功,可是却也认为王懋功是蒋介石的心腹,不然蒋介石不会在东征时让王懋功留守看家。
“这可不行,两次东征,平叛,为党为国家立下卓越功勋,介石你正年富力强,应该多担重担。”汪精卫劝到。
蒋介石过了会才说:“我看我还是不要当什么中央委员了,现在没仗打了,我还是单纯点,当军校校长就行了。”
汪精卫心里有些生气,自己够低声下气了,蒋介石居然还不领情,他略一思索就说:“你这说的那里话,天下正是纷乱之时,岂会无仗可打,你不是提出了北伐议案吗,虽然现在还在辩论,不管能不能通过,北伐是总理的遗愿,我们迟早要进行。”
蒋介石这下才有些情绪了,他愤愤不平的说:“邓本殷最多还有一个月,鲍顾问与我谈过,革命必须向外扩展,北伐必须进行,加伦将军的也制定过作战计划,这鲍顾问还没走,季嘉山怎么就变了,北伐怎么就不合时宜了。”
蒋介石越说越气愤就差破口大骂了,汪精卫这才明白蒋介石为什么闹情绪,他没与季嘉山谈过,不知道季嘉山是怎么反对北伐的。
蒋介石最后才说:“兆铭,我们不能什么都听顾问的,他们毕竟只是我们请来的参谋,重大决策还是得我们自己拿主意。”
汪精卫点头答应,不过他心里却为难,国民政斧成立到现在倚仗苏俄的地方不少,季嘉山是苏俄代表,另外[***]也听苏俄的,也就是听季嘉山的;因此季嘉山虽然只是顾问的身份,但对国民政斧的事务有很大的发言权。
在内心里汪精卫对是否现在北伐也拿不定主意,他不是军人,对军事问题以前依靠加伦,现在依靠罗加觉夫。汪精卫在心里决定找季嘉山谈谈,同时也找鲍罗廷了解一下情况。
汪精卫此番来访得到一个结果和产生一个疑问,结果是那就是蒋介石不希望王懋功在政治上再进一步,不过他还不清楚这是蒋介石军人不干政的思想还是对王懋功的不信任,他希望是前者。疑问是鲍罗廷对蒋介石作了哪些承诺却没有告诉他。
因此汪精卫从蒋介石别墅出来后就直奔鲍公馆,鲍罗廷是一月六曰接到回莫斯科的命令,但由于广东革命的巨大发展,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声望,除了极右的西山会议派外,广州国共两党人士都视其为政治上的舵手,虽然已经卸任,他的客厅还是坐着几个等候接见的人。
这些看到汪精卫纷纷站起来向他打招呼,汪精卫边向楼上走边含笑一一点头示意。鲍罗廷小书房有些散乱,书房里的东西正在收拾,部分书架已经空了,墙角放着几只木箱,看到汪精卫进门,鲍罗廷和穿银灰色西装的张国焘同时站起来,鲍罗廷笑着迎上来就要给他一个拥抱。
“很抱歉,主席先生,我这里太乱。”
汪精卫敏捷的躲开鲍罗廷的熊抱,摆手说:“没关系,很遗憾,鲍顾问,革命还未成功你就要走了。”
“哦,我会在莫斯科听到你们胜利的消息的。”鲍罗廷外表高兴,内心却充满苦涩,中国人不知道他的离开代表着莫斯科对整过政策的转变,但他是知道的。
“张先生,你好,我正要去找你,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你。”汪精卫向张国焘伸出手,张国焘伸手握住汪精卫的手说:“听说鲍顾问要走,早就说来向鲍顾问道别,没想到前几天太忙,一直没时间,几天才寻到一点空闲。”
“汪,你这是找他还是找我?”鲍罗廷故作不满的问。
“都要找,来这里主要是找你,既然他也在,那就不用我再跑一趟。”汪精卫就势坐下,笑着拿出一份名单递给张国焘:“我这个主席就像交通警察,也像马戏团走钢丝的,协调是我的主要工作。”
“哦,您说的对,斯大林同志也经常这样说。”鲍罗廷呵呵笑道,他坐回自己的位置,张国焘和汪精卫都明白他的意思,最高职位本来就是协调,居中调度。
张国焘笑着接过名单,看了会他皱起眉头,这份名单上国民党左派和与汪精卫有关系的人居多,中间派除孙科外,叶楚怆、邵元冲都没有入选,而且[***]员中,除上届的人选全部入选外,还增加了吴玉章、董必武、恽代英、杨匏安等人,这份名单没有尊重[***]关于尽量争取左派的意向。
张国焘感到不妥,便尽量委婉的说:“汪主席,这份名单是最后的名单吗?”
汪精卫一愣,以为张国焘还不满意,心里有些为难,但还是说:“你们还有那些要求,都可以提,我回去再与大家商量。”
“哦,我认为应该做些调整,我党入选的人太多,而且叶楚怆,邵元冲这些人还是可以入选的,他们不是右派,是中派。”张国焘放缓语气,以商量的口吻说道。
汪精卫迷惑了,他看着张国焘,想知道他说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如果只涉及贵党人员的话,你可以做些调整。”
张国焘听后,拿起笔就从名单上就在名单上勾掉自己和瞿秋白的名字,然后对汪精卫说:“我和秋白同志都没在国民党内担任职务了,不应该再选为中央委员,另外其他的[***]党员也应该减少几个,这样才符合我党不多占中委的原意。”
汪精卫摇头说:“不,你和秋白先生是总理在世时遴选的,理该继续当选。”
“汪主席,贵党第一届中央委员有几个落选了,所以我党也应该有几个落选,这样才公平合理。”张国焘坚持说。
汪精卫心中不满,哪有这样体现公平的,明显是为了撇清自己,既然你们要躲在一边看热闹,我也不强求。于是他不再就这个问题说什么了。转而对鲍罗廷说了蒋介石的情况,问他与蒋介石就北伐谈过什么。
鲍罗廷这才明白蒋介石足病的真正原因,他苦笑一下就把当初自己与蒋介石关于北伐的谈话原原本本告诉了汪精卫,然后才说:“看来庄继华提出的三个法案让蒋介石认为他已经解决了政治经济策略,所以他想急着北伐了。”
汪精卫明白了,可张国焘却好奇的问:“顾问先生,您看庄继华的那三个法案能解决政治和经济的策略吗?”
鲍罗廷想想又摇头说:“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我原指的政治经济策略是指通过战争把革命推向全国,而这种革命必定引起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以及利益的重新分配方法。据我猜想,庄的想法是通过这三个法案后,然后再进行社会经济变革,这样就可以把变革控制在三个法案之内。从国民党的角度来说,这三个法案是很高明的。”
有些话鲍罗廷是不能当作汪精卫的面说的,这三个法案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姓质,特别是私有财产保护法是非常不利于土地革命的,如果他还是总顾问他就要想办法拖延这个法案的制定,可现在…….,这已经是季嘉山的问题了。
不过他也低估了庄继华,庄继华已经想到这个问题,因此他透过孙学会告诉参加制定法案的伍朝枢,要坚持首先制定私有财产保护法。
汪精卫走后,鲍罗廷才对张国焘说:“汪精卫对你们在上海与孙科他们的谈判非常不满意,因为这样做汪认为是向反对广州的国民党人讨好。”
张国焘淡淡的说:“我们也是希望国民党内更加团结,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国民革命,至于他怎么想就由他去吧。不过,我想知道您对蒋介石和汪精卫作何评价。”
鲍罗廷知道张国焘在问什么,西山会议派近期的活动明显尊蒋抑汪,张国焘的意思是蒋介石和汪精卫谁更可靠,但这个问题太难了,至少目前来说鲍罗廷认为他们都是可靠的,因此鲍罗廷没有作正面回答:“汪精卫和蒋介石姓格上有差异,蒋介石是明显的军人,汪精卫姓格偏柔,汪精卫博学多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要他负责时,他却常表示谦逊;蒋介石姓格强硬,学识不足,但勇于承担责任。现在他们两人的合作还很顺利,不过需要有人在他们中间作润滑剂。可惜了廖仲恺,他本是最好的人选。”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二十七节 转变(四)
第二天蒋介石依然足痛胸闷,没有出席大会,并再次向军事委员会提出辞去一军军长职务。汪精卫心里很不满意,你蒋介石对季嘉山不满,不能拿党的会议来出气,况且二大是我汪精卫当主席主持的第一次大会,这个大会必须圆满,必须成功。汪精卫非常生气,但又不得不想办法,左思右想,只好找张静江出面动员蒋介石参加大会。
张静江当然知道蒋介石生病的原因,可不知出于何种缘故,既不拒绝,也不答应,只是告诉汪精卫,解铃还须系铃人,必须系铃人先去,他才有说头。
季嘉山衔汪精卫的厚望与罗加觉夫一同拜会蒋介石,蒋介石对他们的到来似乎早有心里准备,他放下手中的书略微抬抬屁股,简单的请他们坐下,而后就一语不发,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的季嘉山却丝毫没感到自己受到的待遇与鲍罗廷有何差别。
季嘉山是个典型的俄罗斯军人,喜欢开门见山,开口就是北伐:“蒋将军,我不会支持北伐提案,因为仅以目前广东的军队而言,北伐不会取得胜利,就算获得军事上的一时胜利,政治上也会归于失败。”
蒋介石冷淡而又平静的问:“顾问先生何出此言?”
“广东的军队还远远谈不上是纯洁的革命军队,士兵的政治觉悟不高,高级军官一旦叛变就会导致整个军队的哗变,因此在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没有明显起色以前,北伐是不可能的。”季嘉山侃侃而谈,丝毫没注意到蒋介石脸色剧变。
“土尔其就是这样,革命最终为读才者窃取,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防止这种情况在中国出现。”季嘉山接着说道。
“那么顾问先生认为中国的凯末尔会是谁呢?”蒋介石的语气如严冬的寒冰一样冷。
“不是具体指谁,而是现在的状况,中国大多数士兵只知道他们的长官,对革命道理理解不多。”罗加觉夫解释道。
凯末儿是土耳其的革命的领导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协约[***]队占领伊斯坦布尔,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凯末儿率军奋起抵抗,这其中苏俄为凯末尔提供了大量援助,但凯末尔在取得胜利后却取缔了土耳其[***],被共产国际视为叛徒。
季嘉山的话让蒋介石感到威胁,纵观广东军界,有资格成为凯末尔的只有蒋介石,他统帅的一军是广东实力最强大的军队,他也是军队将领中政治地位最高的人。
“顾问先生可以直接说出来,不要有所顾虑。”蒋介石心中愤怒,语气就更加冷淡了。
“现在还没有,”季嘉山当然不可能说蒋介石将会成为凯末尔:“但现实是,军队忠诚于将领,而不是忠诚于革命。这是诞生新军阀的土壤。”
蒋介石冷哼一声,没有答话,他感到已经无话可说。
“蒋将军,我们注意到您提出的北伐议案,您认为北方军阀不堪一击,不,您错了,北方军阀依然强大,看看中国地图就知道他们控制的区域远远超过国民政斧,他们的军队数量和装备也远远超过国民革命军。”罗加觉夫见气氛有些僵,忙把话题岔开,谈起北伐的另一个问题。
蒋介石心中暗怒,北伐本就是以一隅敌全国,本就是以小敌大,简单的数字对比岂能说明情况,照他们这种说法,北伐岂不是永远不能进行了。
“那么照顾问先生的理由什么时候可以北伐呢?”蒋介石暗讽道。
“北伐首先要看轻我们的敌人,只有明白了敌人是谁,我们才能进行北伐。”季嘉山说话的语速很快,他的话却让蒋介石有些奇怪,敌人自然是军阀,这有什么不明白的。
“就目前来看,我们的主要敌人是东北的军阀张作霖,在军事上来说是打击敌人的主要力量,所以我们应该首先联合起来消灭张作霖。”罗加觉夫补充道,他端起杯子喝了口茶,然后将茶叶咀嚼一下就咽了下去。
蒋介石这下有些觉悟了,原来他们反对北伐的原因在这里,联合起来消灭张作霖,他想起前些天情报科送来的情报通报,冯玉祥、吴佩孚、孙传芳、阎锡山联手对奉系张作霖和他的支系直鲁联军作战,直隶是冯玉祥对张作霖,河南山东是岳维竣、吴佩孚孙传芳对上张宗昌和李景林。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与吴佩孚联合行动,共同消灭张作霖。”蒋介石心中冷笑,这简直滑稽。
“不但有吴佩孚,还有孙传芳和冯玉祥两位将军。”季嘉山以为蒋介石理解了他的战略意图,脸上露出了笑容。
“可是我们在中国的最南方,张作霖在最北边,这中间距离太远。”蒋介石好整以暇的调侃季嘉山。
“嗯,这是个问题,所以我设想可以通过海运把军队运到天津上岸,或者您到海参威,在那里训练几个师,从哪里向张作霖发动进攻。”季嘉山抛出了自己的设想,蒋介石听后既惊又怒。
海运军队,滑稽!可笑,可笑之至,欺人太甚。蒋介石一股怒意油然而生,他涨红着脸问:“海运,怎么运?”
“海运是很麻烦,不过可以解决,实在不行可以由我们苏联海军负责,我们苏联海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帝国主义不敢干涉的。”季嘉山这下到发觉蒋介石的脸色不善,语气也没有刚才那么自信了。
“其实究竟采取那种方案,我们也没最后确定,也许另一种办法更好。”也许罗加觉夫与季嘉山讨论过这个问题,两人对那种方案拿不定主意。
蒋介石已经无心与他们继续谈论了,他感到失望之极,这两个方案都是不可能接受的,而且后一种方案更引起他的警觉。
“党军已经证明,蒋将军是练兵专家,一年之内在海参威训练五六个师的精兵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更容易获得我们的支援。”罗加觉夫开始给蒋介石戴高帽了。
蒋介石敷衍的说:“加伦将军更厉害,你们可以让他负责。”
“加伦将军是苏联人,只有中国人才能率领中国的军队。”季嘉山说。
利用我为你们苏俄谋求利益,痴心妄想,蒋介石撇撇嘴说:“我是江郎才尽,身体又不好,实在无法担负这样的重任,你们可以考虑李济深或者朱培德,另外叶挺也可以,他是[***]员,你们之间更好谈话。”
蒋介石说完拿起书,明显是下逐客令了,季嘉山和罗加觉夫顿感无趣,不死心的又聊了两句,然后起身告辞。
等他们走后,蒋介石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心惊,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愤怒,暴躁的抓起茶杯就砸在地上,陈洁如听到声响,从屋里出来,却又听见第二声响,却是蒋介石又把第二个茶杯砸在地上。
陈洁如快步走到蒋介石面前,柔声问道:“这又怎么啦?”
蒋介石揣着粗气,胸口起伏不定,挥舞手臂大声骂到:“娘西匹!娘西匹!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陈洁如秀眉紧蹙,满心忧虑的看着来回走动的蒋介石,每次遇上这种事情她都等蒋介石发泄一段时间后,再慢慢劝解。
蒋介石发泄后,长吐一口气,陈洁如这才到他身后,轻轻拿捏他的双肩,试探着说:“既然不如意,要不我们回奉化休息一段时间?”
蒋介石摇摇头没有说话,陈洁如又说:“不就是两个顾问吗,大不了,不要他们顾问了。”
蒋介石闻言苦笑一下,事情有这么简单就好了,陈洁如没有看到他的表情继续说:“合则留,不合则去,你以前不是常这样说吗。”
“你不懂,现在是不能那样了。”蒋介石轻啪在他肩上活动的小手,以前担任的都是普通职务,何况总理还在,那时可以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走不了了。
庄继华开始逐步将情报科的工作移交给陈立夫,陈立夫很聪明,凡事一点就透,而且他的美式思维和谈吐也与庄继华很合拍。也许唯一没透露的是向海军渗透的打算,庄继华做得非常谨慎,以至几乎毫无进展。
在这之前除了悄悄帮[***]找根棍子外,庄继华没向蒋介石隐瞒过任何事情,他几乎是向蒋介石敞开了所有大门,蒋介石对他的政治倾向、情报科的工作都了如指掌,因此蒋介石非常自信的认为庄继华上可以完全相信的,当然这也是庄继华想让蒋介石产生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1...8081828384...7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