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暴君颜良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陷阵都尉
铁蹄滚滚,卷着漫天的狂尘,直奔颜军侧翼而来。
敌骑来势甚快,只片刻之间。已奔至五十余步。
“果然不出主公所料,哼。来得正好。”朱桓冷笑一声,扬枪厉喝一声:“连弩手,给老子狠狠的射——”
暴喝声中,将旗摇动,前排的刀盾手忽然裂阵,隐藏其后的一千多连弩手,迅速的疾步向前。
几秒钟之后,嗡鸣声如电闪雷鸣般骤起,瞬息这间,一万多支箭矢呼啸而出。
疾奔而至的两千多曹军铁骑,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便被这铺天盖地百来的“暴雨”袭卷。
惨叫嘶鸣,人仰马翻,惨烈中,五六百名曹军骑兵被乱箭射中,纷纷栽落于马下。
其余幸存的骑兵,早已惊骇万分,哪里还敢再冲击,当即拨马便撤。
引后军观望的曹休,却不想颜良早有防备,就等着用连弩召呼他们。
眼见只一轮箭下,自己的骑兵就损失了五六百之多,曹休是彻底的震惊了,再不敢发动进攻,急是将余军接应下败军,收兵远去。
数百步外,曹操亲眼目睹了曹休的失利,心中那原本的焦虑,此时已演变成了失望。
“这个颜贼,竟然早防着我的骑兵,可恨——”曹操恨得咬牙切齿,信心倍受打击的他,此时反而有些恼羞成怒。
一怒之下,曹操就痛下决心,打算倾全军而上,跟颜良拼个你死我活。
因是两军兵力相当,曹操便想只要两军陷入全面的混战,他的骑兵就可以躲过连弩的射杀,趁势寻找到战机。
心念已定,曹操眼看着就要下达总攻的命令。
就在这关键之时,军中忽有人大叫:“不好了,大营那边起火了!”
这般一惊叫,众军纷纷转头望去,果然见斜谷口方向,火势熊熊,浓浓的黑烟正冲天而起。
“不好,这定是颜军偷劫了我军大营!”刘晔一声惊叫。
曹操那本就不太自信的脸,陡然间惊变,尽皆为错愕所占据。
此时的曹操方才惊醒,颜发为何会下那道战书,为何会主动的决战。
原来,颜良想趁其军心不稳一战,只是表面的假象,真正的目的,却是趁着两军交战之际,偷劫其营。
阴险,好生阴险。
曹操不禁想起了郭淮的劝谏,却不想自己果被郭淮说中,如此这般,自己还有何面目去见郭淮。
就在曹操惭愧之际,几万号曹军士卒,皆已看到了大营方向的滚滚烟烽。
战场之上,还有什么比这更打击信心,原本就斗志不足的曹军,这时转眼就陷入了军心崩溃的边缘。
几百步外,横刀而立的颜良,却冷笑道:“孝直,你这一条计策,着实够咱们的曹大丞相喝一壶的了。”
法正捋须笑而不语。
按照法正的计策,当颜良率主力与曹操决战之时,马岱则暗中率五千兵马,由定军山北上,偷渡沔水,绕往斜谷之东,出其不意突袭曹营。
其实,此刻曹营之中,尚有李典固守,马岱那五千兵马,并没有能袭破敌营。
然颜良给马岱的命令,则是不需要非攻破曹营,只需举火烧了曹营外围鹿角,借着火势来瓦解战场曹军的军心便可。
显然,马岱做到了。
远望着斜谷方向的浓烟,颜良杀机骤起,长刀缓缓向前一指,高声喝道:“全军出击,荡平曹贼——”(未完待续)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六百一十六章 颜良之名,威震华夏
战鼓之声,伴随着颜良这一声厉喝,达到了最高亢处。
余下的三万将士,轰然而动,如决堤的洪流,向着曹军疾冲而去。
颜军,发起了全面进攻。
军心已乱的曹军士卒,此刻早已乱了心神,紧握兵器的手已开始发抖,每个人都惊慌失措,一会望望起火的大营,一会再看看狂冲而来的曹军,惊惧尽显于色。
曹操亦是满脸诧异,望着汹汹而来的颜军狂潮,曹操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以应。
“丞相,我军军心已乱,此时万不可再战,赶快撤退吧,若被颜军缠上就来不及了。”随军的刘晔焦急的叫道。
曹操这才惊悟过来,心中那个恨,那个不甘啊。
尽管他有千万个恨念,与颜良决一死战,但脑海中残存的一丝理性,却告诉他万不可冲动,今若是拼死一战,自己就有可能丧命于此。
只犹豫了一瞬,曹操恨恨的一咬牙,大喝一声“全军撤退”。
话音未落,曹操拨马先走。
当初在西汉水那一役,曹操为颜军所追,几乎没能逃得一命的窘境,曹操至今心有余悸。
此时的曹操,再也不愿经历那样的惊魂,所以他一但决定撤退,就索性退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迟疑。
鸣金还未响起,曹操的将旗就已先走。
原本就军心大乱的曹军,眼见曹操先走,瞬间就人心瓦解,几万号未战的曹军,转身望风便逃。
骑兵当先而逃,未战的中军两万多人随后。却苦了尚在激战的两万前军。
正自厮杀血战的乐进,闻知鸣金声响,只能依令而退,但近在咫尺的颜军,又岂会轻易放过他们,这些杀到兴起的颜军,紧随在他们的身后就狂杀而来。
而紧接着,数万的颜军主力,也奔涌而至。以压倒性的优势,辗压而上。
两万曹军被杀得是鬼哭狼嚎,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全军尽出,颜良纵马舞刀。亦率着五千虎卫亲军,悉数杀出。
滚滚的兵潮,踏着长长的血路,一路向着曹营方面追击而去。
当曹操和他惊恐的士卒,好容易逃到大营时,却见大营外围鹿角已是尽毁,熊熊的火焰堵住了他的归营之路。
而身后。颜良的大军正如风而至,若是给颜军追至,纵使曹操能逃往营中,也会被颜良连残营一并冲破。
惊慌失措的曹操。此刻是半点战意都没有,再不敢妄想守住汉中,想也不想,当即率残兵望斜谷退去。
而守营的李典等将。眼见曹操弃营而去,也皆丧失了斗志。纷纷的逃往斜谷。
颜良当然不会这么轻易放过曹操,一面分兵去夺取斜谷营,一面亲率大军,尾随着追入斜谷。
谷道狭窄艰难,战马行进不利,无奈之下,曹操只得下令弃却了半数的战马,令骑兵弃马步行。
逃出几十里的曹操,如惊弓之鸟一般,生恐为颜良追击,急又下令将栈道烧毁,以阻断颜军的追路。
在损失了近两万的兵力,以及三千匹凉州好马之后,曹操终于利用烧毁的栈道,阻住了颜良追杀。
眼见栈道已毁,斜谷地形又复杂,再追下去有可能中了曹操的伏兵,颜良这才下令收兵,兵马从斜谷中退出,进抵了曹操的弃营。
一场大胜,颜良的战略目标,基本完成。
正如颜良事先预料的那样,曹操被彻底赶出了汉中,而且损兵折将极为惨重。
对于颜良来说,除了击退曹操之外,还另有一笔意外的收获,那便是曹操所留下来的将近三千匹的凉州好马。
尽管颜良一直拥有神行骑和铁浮屠两支骑兵,但东征西讨多年,马匹的战损也颇多。
而颜良所占之地,皆为南部不产马的地区,所需战马多只能依靠商贩的走私获得,远远无法满足所需的补充。
这三千匹的战马,无异于雪中送炭一般,对颜良保持骑兵的实力,有着相当大的帮助。
带着丰厚的果实,颜良昂首阔步,率军进入了曹操的弃营,他打算在此休整一晚,明日便率得胜之师,杀往汉中郡的治所南郑城。
一入营盘,先期进据的黄忠,前来迎接。
“禀主公,曹营中有两千多士卒,来不及逃跑,统统都被我军俘虏,还有一员叫作郭淮的敌将,被曹操关押在囚车之中,请主公示下如何处置。”
郭淮吗……
沉埋的历史记忆,迅速浮现于颜良的脑海。
颜良记得,历史上的此人,在三国后期曾出任魏国西部的镇将,不但协助曹真和司马懿屡翻击退诸葛亮的北伐,后期还曾独力抗击姜维的入侵。
而且,郭淮为凉州刺史,治政也颇有一套,使得羌汉的百姓,都十分的拥戴于他。
这也就是说,郭淮乃难得一位文武双全之将。
如今之将,竟然会被曹操关进囚车,这倒确实是有趣。
颜良当即拨马前去,同时又传了几名俘虏的降卒,询问郭淮为何被关押之事。
一问之下,颜良才得知了郭淮劝谏曹操之事,更知道定军山之役,郭淮也曾数度劝说夏侯渊。
“这个郭淮,倒的确是有些见识,倘若夏侯渊和曹操听从了他的劝谏,胜负之数,还真尚未可知呀。”
颜良感慨之际,对这个郭淮已愈加的欣赏。
行进未久,一行来到了后营处,但见那座囚车中,一员武将正闭目盘膝而坐,虽处囚车中,但气度却颇为沉静。
那囚车中武将,自然便是郭淮了。
“还关着他做甚,快放他出来。”颜良扬鞭一喝。
左右亲军急是上前,将囚车打了开来。
郭淮睁开眼睛,扫了一眼外面,当即从容的出了囚车,走到颜良面前,微微一拱手:“久闻颜大司马之名,今日之见,果然名不虚传。”
“你怎知孤便是颜良?”颜良好奇问道。
郭淮淡淡道:“能灭刘表,杀孙权,败刘备,以一己之力雄据半壁江山,虽未谋面,但淮也知,这样的人物,必有着非凡的气度。淮虽不才,但这点眼力还是有的。”
虽只三言两语,但对颜良的评价,已是极高。
虽如此,但颜良却听不出半点拍马屁的味道,只这几句话间,颜良便能断下,这个郭淮的确不是一般人。
当下颜良哈哈一笑,豪然道:“说得好,郭淮,孤知道你也是个人物,那夏侯渊和曹操若是听你之劝,也不至招至今日之败。别人听不进你的劝,孤可是最善纳谏的,归顺于孤吧。”
颜良也没多少拐弯抹角,直接了挡的招降。
郭淮眼神色流露出几分犹豫,但随即,神色便已决然起来。
“承蒙颜大司马看重,淮愿为大司马效犬成之劳。”郭淮慨然一拜。
前番对夏侯渊进言,遭其斥责,今给曹操进言,又为盛怒的曹操关入囚车,郭淮早已心冷。
事到如今,有颜良这般雄主在此,如此招纳赏识,郭淮乃识时务者,哪里有不降之礼。
大败曹操,又得一员文武双全的大将,此役的收获,已远超了颜良的想象。
得意畅快的颜良,兴致高涨,不禁放声狂笑起来。
招降郭淮的次日,颜良大军起程,以新降的郭淮率五千兵马为前锋,长驱直入直取南郑。
曹操兵败斜谷,大军逃回关中,消息传来,整个汉中已是人心崩毁。
颜良的大军所过之处,黄沙、褒中诸城,皆是望风而降。
只不到两日功夫,颜良大军即已进抵南郑城下。
此时南郑城的士民,已多为曹操迁走,城中只余下千余郡兵,以及几百户军户而已。
大军未至,城中诸官吏便大开城门,迎接献降。
颜良兵不血刃,便将他的赤旗,插在了这座汉中郡治所的城头上。
南郑攻克,汉中余县传檄而定,进抵南郑之后,颜良遂又命朱桓率五千兵马,沿沔水东下,配合南阳的陆逊,合取上庸三郡。
上庸的申氏兄弟,本为首鼠两端之徒,曹操攻时不战而降,今见曹操兵败退出汉中,当即又归降了颜良。
考虑到申氏兄弟屡屡叛变的斑斑劣迹,颜良对那两兄弟可没客气,下令朱桓直接将申氏两兄弟斩首,并强行将上庸三郡的千余豪强大族,尽数的从上庸三郡迁往了南阳。
时近秋末,益州的战斗,已基本结束,除了汉中外,上庸三郡,还有西面的武都、阴平二郡,也尽皆归颜良所有。
可以说,整个益州,已尽归颜良。
退还关中的曹操,虽兵势受重创,但因其事先将汉中二十万余百姓迁走,短时间内,颜良也无法依托汉中,对关陇发动进攻。
且益州经过近一年的战乱,所受损失颇大,也需要时间来恢复经济,抚平战争的创伤。
故是,夺取汉中后,颜良便下令息兵,宣布不日将班师东归。
而在东归之前,颜良也做出了布署,以陆逊为汉中太守,率军两万,坐镇汉中要地,以防御关陇之曹操。
此外,颜良又以李严为蜀郡太守,命其坐镇成都。
一北一南,两员文武双全的大将,将为颜良拱卫西疆,镇守蜀地。
颜良击破曹操,全取益州的消息,很快便传遍天下。
此时的颜良,已是名符其实的威震华夏。(未完待续)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兴土木,准备“谋逆”
秋末这一天,威震华夏的颜良,率领着得胜的大军,顺江东下,浩浩荡荡的驶归了应天。
归来的这一天,整个应天的士民,万人空巷道,均来迎接他们伟大的主公凯旋。
全据长江,当年一直是孙权叫喊的口号,喊了多少年,却连一个刘表都耐何不了。
但现如今,孙氏和刘表都灰飞烟灭,他们新的主人,却攻陷了益州,从西到东,将整个长江流域纳入了版图。
如此的丰功伟绩,足以令应天的士民,崇敬到疯狂的地步。
颜良归往应天未久,麾下便有官员,开始陆陆续续的上书,劝颜良进位称王。
其实自前番颜良攻灭江东时,劝颜良称王,甚至直接称帝的声音,就不曾消停过。
这也难怪,正所谓水涨船高,颜良若从大司马进位为王,麾下的这个臣子们,官职身份自也随着拔高,这般有利无害之事,谁不会去做呢。
再者,颜良今拥有荆扬豫益四州之地,据有半壁河山,威震于华夏,本身已拥有称王的实力。
前番秉承着“广积粮,缓称王”的原则,颜良压下了众臣劝进的舆论风浪,先自称大司马,向着迈进了一步。
但这一次,对于臣下们的再度劝进,颜良却没有表态。
不表态,即为默认。
那些聪明的臣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了颜良的意图,于是群臣劝进的风潮。愈演愈烈,很快就发展到四州之官,尽皆劝进的地步。
与此同时。各种“迷信”的传言,也很快在各州间传来。
什么荆州发现了黄龙,益州出现了麒麟,扬州挖出了铜雀,诸般祥瑞濒现,意味着上天在暗示颜良称王。
颜良当然知道,那些所谓的祥瑞。都是下边人编出来的故事,为的只是给颜良造势而已。
明知是迷信的颜良,却也不闻不问。只默认这些祥瑞的传闻,迅速的在他的统治区内漫延。
因为颜良知道,这个时代的人们,对神灵的敬畏还是十分严重。历代的统治者。都需要假以上天的护佑,来显示自己所谓的合法性。
面对着群臣的上表,颜良自也不能始终没有回应。
回往应天后未久,颜良用一道书令,向众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颜良要在应天之东,大兴土木,修建一座铜雀台。
修铜雀台的目的也很简单,首要目的。自然便是自我享乐。
今颜良拥四州之地,地盘不可谓不大。但这些年来,颜良多东征西讨,真正享乐的时间并不多。
颜良一向认为,辛辛苦苦的打下了天下,若是不懂得享受,那这个雄主就算不上合格的雄主。
我颜良辛苦打下半壁江山,与其说是为了所谓的名垂青史,更不如说是实实在在的享受。
所以颜良要修建铜雀台,并且打算修好之后,将他多年来收取那些美人,统统都安置在铜雀台中,如此,则方便了自己寻欢作乐。
这第二个原因,则是彰显自己的功绩。
曾经的历史中,曹操在灭了袁氏后,在河北修建铜雀台,不正是想昭显他平定四海的功业。
修宫室,就如此后世的名人,喜好通过写自传,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第三个原因,自然就是为他的称王制造舆论,通过修筑高台宫室,来跟上天进行所谓的天人感应,以显示自己乃是受上天的眷顾。
颜良修铜雀台的命令一下达,四州的士民中的明眼人,自是立刻体会到了颜良的意思,他们知道,自己的劝进已经成功,自家的主公这已是的算为称王做准备了。
于是,拥护之表,如雪片般飞往应天。
当然,有拥护的,自然就有反对。
就比如素来刚烈的田丰,便以天下未平,百废待兴,不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为由,劝说颜良罢了修铜雀台的意图。
对于田丰的上表,颜良早有准备,且他并不为此感到不悦。
一个伟大的雄主,尽管凡事都有独断专行的性格,但麾下也总能容得下一些喜欢忠言讷谏之人。
况且,田丰的进言,乃是诚心实意的为自己好,颜良当然没袁绍那般胸襟狭隘,由此就迁怒于田丰。
当然,颜良也不会听田丰的,拥有半壁江山的他,如果连修区区一座宫室的权力都没有,那这半壁河山打下来又有什么用的。
你们主些臣子私下里享受着荣华富贵,老子我作为你们的主公,修个台子又怎么了。
于是,颜良先下了一道书,赞赏田丰的忠言进谏,还给他加了食邑。
然后,颜良就把田丰的进言晾在一边,你进你的忠言,我照样修我的铜雀台。
一纸令下,三吴之地,数万丁夫旋即被征调,开始兴建铜雀台,为颜良的称王做准备。
当颜良风风光光的荣归应天,大兴土木,踌躇满志的为称王铺路时,千里之外,长安城中,曹操却在舔食着伤口。
汉中两败,损兵达四五万之众,汉中得而复失,大将夏侯渊还身受重伤,自己也中了一箭,失了两颗门牙,这诸般种种,对曹操来说,足以是沉重的打击。
唯一让曹操感到欣慰的,就是从汉中成功的迁出了二十多万丁口,稍稍的弥补了曹操的一些损失。
但那区区二十万人,与颜良所得的益州百万之民相比,实在是不堪一比。
而此时河北又传来消息,刘备的大军攻破了渔阳郡,袁谭兄弟落荒而逃,逃往了辽东投奔公孙康,这意味着,整个幽州,已基为刘备所控制。
今时的天下之势是,刘备据有幽冀青兖徐,加上半个司州,今又夺取了燕云产马之地,实力已是空前的壮大。
而南部的颜良,则据有荆扬豫益四州,可以预计,用不了多久,极南的交州,也将纳入颜良的版图。
纯论地盘之广,人口之众,颜良乃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诸侯。
而他曹操呢,虽据有雍凉并三州,外加司州几个郡,除了雍州稍稍富庶之外,凉并二州皆是贫瘠之极,虽产良马,但人口却稀少。
三大诸侯之中,毫无疑问,曹操的实力最弱。
一个织席贩履之徒,一个是当年袁家的叛将,如今却都压到了自己头上,身为汉相的曹操,如何能不郁闷。
相府中,郁闷的曹操召集群僚,共商应对之计。
“扬州细作传来消息,那颜贼正日夜营建什么铜雀台,分明是在为谋逆称王做准备。而把邺城的探子回报,刘备的那些部下,近日也在劝刘备进位为王。”
分管情报刘晔,默默的将这不利的消息道出。
阶下群臣议论纷纷,曹操则是一脸的凝重。
曾几何时,握有汉帝的曹操,一向自诩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也是他崛起的政治资本。
但汉帝这场招牌,在天下群雄混战时有用,曹操可以打着天子的名子,四处的征伐。
但是现在,大大小小的诸侯已命,只余下了刘备和颜良二人,汉帝的影响力,已是微乎其微。
倘若颜良和刘备再称王的话,那么就等于这二人公然踢开了汉帝,连名义上都不再遵奉汉帝,那么,汉帝刘协的影响力,也将随之消失。
到那个时候,天子这个曾经的政治资本,反而会成了一块鸡肋,让曹操碍手碍脚。
“这两个狗胆包天的逆贼,本相早晚要讨平他们。”曹操拍案,愤恨道。
群下却默然不语,神色间底气皆是不足。
讨平人家,拿什么讨平呢?
群臣一片的沉寂,他们的沉寂,让曹操感到很是伤感。
沉默之中,却有一人起身,缓缓的步入了阶前。
“丞相,方今天下,刘备和颜良强,而我方实力较弱,彧以为,咱们也是时候该调整一下方略了。”
曹操举目看去,进言之人,正是他的首席战略家荀彧。
“怎么个调整法,文若快快说来。”曹操于失望之中,看到了几分希望。
“很简单,联刘而抗颜。”荀彧不假思索答道。
联刘抗颜?
曹操的神色一震,智谋如他,立时就明白了荀彧此言何意。
只是,刘备那个织席贩履之徒,当年可是被他曹操几番杀得落荒而逃,如今,难道却叫自己自降身份,去联合刘备不成?
显然,这是对曹操自尊心的打击,他拉不下这个面子。
“如今之天下,三足鼎立,刘备若与颜良联手对付我们,那我们是万不能敌,为今这计,只有先利用刘备牵制住颜良,趁着灭颜之机,我们便可从中渔利,时机一成,再向刘备反戈一击。此正当年秦国之连横之术,丞相英明,岂能不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