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暴君颜良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陷阵都尉
不知过了多久,颜良掀帘而出,身上只披了件袍子。
而纱帘中的甄宓,则是满面的春色,浑身香汗淋漓,恐为外人瞧见,忙伸出那藕似的臂儿,将被子拉起,遮掩住那雪白如婴的身躯。
透过纱缝,甄宓冷冷的瞪了袁熙一眼,那般眼神,仿佛向他炫耀报复之后的痛快一般。
浑身是汗的颜良,下得床榻,大咧咧的往座上一坐,左右婢女匆忙递上茶水,以给他解渴。
颜良连饮数杯,粗喘方才止歇下来,这时的颜良,却才注意一,袁熙竟然还跪在这里。
“你还傻跑着做什么,起来吧。”颜良摆手道。
袁熙这才颤栗着,哆哆嗦嗦的站了起来。
颜良瞧着袁熙那卑微羞愧的脸,用戏虐的语气道:“袁熙,甄宓不光花容倾城,没想到这榻上的功夫,也如此了得,这般美人你却保护不了。真是可惜啊。”
“是是,大王教训得是。”袁熙听着那讽刺的羞耻的言辞,却只能唯唯称诺。
纱帘中,甄宓眼瞧着袁熙主般懦弱无耻的样子,眼神愈加的冷漠。
“你虽是个软蛋,不过倒也是个识时务的人,跟本王又没什么仇怨,本王看在宓儿的面子上,就不杀你了。”颜良淡不道。
袁熙大喜。一瞬之中,所有的羞耻都不见了,忙又跪伏于地,拜道:“多谢大王开恩,大王的恩德。罪臣没齿难忘,多谢大王。”
“不过这死罪可免,活罪难道,让本王想想,该怎么处置你才是。”颜良摸着下巴,故作深思。
“有了。”半晌后,颜良眼眸一亮。冷笑道:“你袁家不是汝南人氏吗,那好,本王就发配你往汝南,在袁氏的祖坟附近去替官府放牛。你可愿意。”
袁熙身子又是一震,一口气差点就没喘过来。
袁家四世三公,何等的高贵,而今。他这个袁家仅存的子孙,却沦落到要做一名放牛的官奴。
而且。还是要在袁家祖坟上放牛。
真不知,躺在坟里的那些袁家列祖列宗,看到他袁熙牵着牛经过时,会是作何感想。
天下间,还有比此更过份的羞辱吗。
颜良就是要羞辱他,你袁家不是出身高贵吗,不是瞧不起我们这些卑贱出生的武夫么,那我这个卑贱的武夫,偏就要扭转乾坤,让你家袁家名誉扫地,永世不得翻身。
袁熙顿时尴尬在了那里,不知如何以应。
纱帘中,缩在被在了甄宓,耳听着颜良如何发配袁熙,如此的羞辱袁家,每一时间也觉得有些过份。
不过,那点同情的念头,也只是转瞬即逝而已。
甄宓想起了当年的袁尚,如何无耻的把自己这个嫂嫂,献于颜良,她又想起刚才,袁熙是如何厚颜无耻的,把自己献于颜良以求活。
诸般种种,令她想到姓袁的,就有种想要吐的冲动。
“哼,袁家没一个好东西,活该他们声名扫地……”甄宓心中不屑的想着。
外面处,颜良见袁熙犹犹豫豫不应声,脸色顿时一沉:“怎么,难道你还不愿接受吗,那好啊,本王就送你去见你那大哥袁谭。”
话音方落,房外亲军来报,声称袁谭已经被五马分尸,其各处尸块,现已丢进山野喂了野狗。
这亲兵不来报不报,一听得袁谭被喂了狗,袁熙脸色刷的惨白如纸,差点就给吓尿了。
他再不敢犹豫,忙是叩首道:“罪臣谢大王厚恩,臣永世为大王放牛。”
颜良微微点头,以示满意,摆手道:“算你还识相,来人啊,把袁熙连夜送往汝南郡吧,告诉汝南太守,要好好的监督这小子,万不可让他偷懒。”
王令传下,周仓便拖起袁熙往外。
颜良心情痛快,一时兴致又起,遂又还往了纱帘中,邪笑道:“美人,你旱了这么多年,这点雨露怎能够呢,别装睡了,本王还没玩够呢,哈哈——”
肆意的狂笑声中,颜良如狼似虎,一把将甄宓遮掩的被子,扑向了那浑若玉雕的娇躯。
床榻之中,春色又起,那女人的哼吟之声,渐渐又起。
而袁熙却在那羞耻声中,被押解出去,心中怀着刺痛,默默的含泪而去。
这一宿,颜良不知几番大战,直折腾到深夜才收兵。
毕竟,他把传说中的洛神,养在眼皮子底下那么多年,几乎都未碰过一个指头中,如今终于赢得美人屈服,迎逢承欢,颜良如何能不痛痛快快的发泄一番。
而许久未尝恩露的甄宓,表面虽然矜持,实际上也是久旱盼甘霖,春心寂寞难耐已久。
如今一旦将尊严放心,甄宓在床榻上的狐媚与手段,丝毫不逊于铜雀台上的任何一名美人。
但令甄宓没有想到的则是,颜良的精力竟是空前的充沛,一晚上折磨了她多少次,都不知疲惫。
一夜波折,直折磨得甄宓筋疲力尽,四肢酥软无力,浑身如脱胎换骨一般,几乎无力再动弹一下。
夜色深深,春雨渐歇时,尽兴的颜良,方才拥着那疲惫不堪的美人,沉沉的入夜。
……
颜良一连在铜雀中逗留了三天,这三天的时间里,他尽情的在甄宓的身上,发泄他旺盛的精力。
当然,颜良虽好女色,但却并非荒淫的君主,三天的快活之后,尽兴的颜良便离开铜雀台,还往应天的王府处理政务。
颜良方一回王府,军师庞统便前来求见。
庞统此来,给颜良送来了北方细作网,所发回来的最新情报。
据细作报称,刘备在颜良南归的这段时间里,将青兖二州的男女丁口,大举的迁往了河北。
青州方面,位于其东南部的城阳郡、东莱郡、乃至北海国的百姓,统统都被迁往了河北,刘备将自己边境线,一路收缩至了北依黄河的济南国、乐安郡和齐国三个郡国。
兖州方面,刘备则将陈留国、济阴郡、沛国、鲁郡、泰山郡、任城郡等南部郡国,统统都放弃,将其中丁口大举迁往河北。
而刘备在兖州一带的边境线,则退至东郡、东平国、济北国背靠黄河的郡国。
至于那些弃守的郡国,从城镇到乡村,刘备则下令一把火烧为灰烬,至于堤坝、河渠等农业设施,能破坏的都统统毁掉。
至于沿河的诸郡县,刘备则在黄河沿岸的几个重点城镇,屯集兵马粮草,其余郡县,则发动当地的世族豪强,大兴壁坞堡垒以自保。
听到这个情报,颜良眉头微微一皱,眼眸中不禁闪过几分惊讶。
刘备强行将两州之民,迁往河北,不知多少百姓要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这大耳贼这还嫌不够,竟然还要把弃却的城乡,一把火烧为白地。
刘备如此狠毒的手段,分明是忌惮颜良北伐,自知难挡兵锋,便将两国接壤之地,变成一片荒芜千里的无人区,以此来阻挡颜良北上。
此正所谓坚壁清野之计。
这种事情,很多诸侯在不得已之下,都曾干过,但似刘备如此狠毒,竟要把最富饶的中原之地,化为一片不毛之地,此等手段,实在是令人发指。
“刘备这大耳贼,他是怕本王怕疯了吧。”颜良冷冷的讽刺。
庞统叹道:“此计的确是过于狠毒,倘使完成之后,对我军北伐确实会形成不少的阻碍,臣料想那刘备必想不出此毒计,此必孔明的主意。”
诸葛亮,又是诸葛亮吗。
为了跟老子我颜良作对,竟然不惜毁掉华夏文明的核心中原地带,诸葛亮此人,果然是为了一己之私,不择手段。
我颜良残暴,只是对那些死敌的残暴,你诸葛亮和刘备,表面上以仁义自居,但却狠心到将万千无辜的百姓置于水火,更是不惜要断掉华夏文明的根。
拍!
愤怒之下,颜良猛然拍案,咬牙骂道:“刘备,诸葛亮,你们这两个华夏的罪人,老子绝不会放过你们!”
看颜良那愤怒之状,庞统只以为颜良会在盛怒之下,再度发兵北上。
“刘备确实可恶,但眼下正值天气最寒之际,此时并不利于我军北伐,臣以为,还需再等一两个月,才是兴兵北上之时。”庞统劝道。
颜良又岂是那种因怒而发兵之人,尽管他对刘备和诸葛亮,十分的恼火,但却绝不会冲动行事。
庞统见颜良怒色缓和,方始松了口气,却又道:“不过兖青南部都成了一片无人区,刘备军又背靠黄河,固守不战,我军北攻刘备之战,只怕会非常不易呀。”
庞统这边还在顾忌之时,颜良的脑海之中,却忽似想到了什么似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正在脑海中形成。
(未完待续)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六百七十七章 北伐与南征
颜良心中计划,尚还不成熟,故就未曾当场提出来。
次日,颜良于王府中,召集文武重臣,共商下一步的战略。
按照原的战略方针,楚军将采取南北夹击的战略,先灭了盘踞于两河的刘备,然后再举兵西向,杀入关中灭了曹操。
但是现在,刘备在青兖二州坚壁清野,制造大片无人区的龟缩防守策略,显然令颜良原本的计划,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阻碍。
自古以来,深入敌境作战,就地征取粮草乃是解决补给的重要手段之一,刘备的坚壁清野政策,意味着楚军将要穿越数百里的无人区,而无法就地收取一粮,也无法征用民力。
这也就是说,所有的粮草,所有的运粮的丁夫,都要靠楚国本土来提拱,这无疑将极大的加重大楚经济上的负担。
再者,刘备将全面防御,改为重点防御,将兵马集中于黄河南岸诸重镇,坚壁不战。
如此,楚军便将无法在野外歼灭燕军有生力量,而深入平原地带后,又将面临燕军游骑对粮道的肆意骚扰。
反观燕军,北靠黄河,一道黄河天险,可有效的保证其粮道的通畅,河北的援军与物资,可以随时渡过黄河运抵河南诸镇。
颜良不得不承认,诸葛亮设计的这套龟缩防守战略,确实是相当的厉害。
诸文武的意见也都一致,经过一番的讨论后,众臣多认为,北伐的战略应当有所改变。
部分的大臣们认为,北伐的难题既然加大,今后应当偃旗息鼓。休养生息,蓄养实力,待天时有变时,再举北进不迟。
提出此观点的,多为顾雍、虞翻等江东藉的大臣,这些原本就倾向于偏安一方的江东人,此观点虽然没有提到割据半壁,但颜良所清楚,他们的提议。相当于变相的偏安政策。
此等观点,颜良自是万万不可能采纳。
熟知历史的颜良深知,自古以来,立足于南方的政权,军事上历来是不进则退。
南方政权一旦停下北伐的脚步。进行所谓的休养生息,给了北方政权喘息的时机,那么,南方的军事经济实力的恢复,始终是比不上北方的速度。
当受战乱破坏严重的北方,从破败中恢复过来时,那么。南方的政权,也就到了灭亡的一刻。
偃旗息鼓,休养生息,就等于在坐吃等死!
“北伐的既定战略。绝不容更改,无论前路有多艰难,谁也不能阻拦本王一统天下。”颜良猛一拍案,向众臣表明自己的决心。
见得颜良如此决毅。先前主张休养生息的那些大臣们,便不敢再提息兵之事。
大殿之中。一时陷入了沉默。
片刻后,众臣之中,忽然有人干咳了几声。
颜良举目看去,却见那清咳的老者,正是毒士贾诩。
很久以来,贾诩都鲜有献计,如今关键时刻,忽然这么一咳,显然是在暗示他有计策。
“文和,想说什么就说吧,本王听着呢。”颜良高声道。
贾诩一边干咳,一边站了出来,拱手道:“老臣觉得,大王的北伐战略是对的,若比休养生息,咱们永远比不过北方,拖延下去,天时只会越来越倾向于北人,这北伐的战略,老臣以为还是不能更改的。”
顿了一顿,贾诩又道:“不过,至于这北伐的对象嘛,老臣倒以为,是不是可以适当的调整一下。”
调整北伐的对象?
在场的众臣,神色皆是一震,仿佛贾诩这一番话,忽然间点醒了他们一般。
颜良的眼眸之中,却是掠起几分欣喜,因为他从贾诩的话中,听出了志同道合的味道。
“文和,你的意思,莫非是先伐曹操,再伐刘备不成?”庞统奇道。
“正是如此。”贾诩微微点头,“从南伐北,我军乃是仰攻,刘备有黄河之阻,中间又有大片的无人区,伐之自然不易。但若先灭曹操,再伐刘备时,就变成了从西伐东,变仰攻为俯攻,地利尽为我军所有,那个时候,刘备还能用什么来阻挡大王的兵锋呢?”
贾诩洋洋洒洒一言,道出了他的计谋,一时间,在大殿中掀起了一番热议。
颜良的嘴角,却掠起了一丝会心的笑意。
贾诩所言,正是暗合他的心意。
其实曾经的历史上,强大的魏国,就是先灭掉了最弱的蜀国,夺取了长江上游之利,然后才有晋国灭吴。
如今之势,与曾经的三国鼎立,何其的相似,只不过,历史中的魏国变成了他的楚国,而所处的位置,也从北方变成了南方。
如果仿效历史的经验,那么曹操就想当于当年的蜀国,实力最弱,却又地处实力次弱的刘备上游。
那么,正是基于此考虑,在攻打刘备变难之后,颜良便忽然想到,何不转换思维,先灭了曹操,然后再借黄河上游之势,次灭刘备。
颜良这个战略,最初只是心中酝酿而已,却未想到,今日贾诩已先提了出来。
思维一转换,众臣的视野马上开阔起来,作为首席谋士的庞统,思量未久便表示附合贾诩的计策。
而其余众臣,经过一番思略后,多也赞成先伐曹操。
众臣无异议,颜良更有何患,当即拍板决定,先灭曹,次灭刘。
“启禀大王,灭曹之议虽定,但要实施起来,只怕还要等到严冬过去,臣以为,在攻灭曹操之前,咱们还需做另外一件事,以增强我们的实力。”庞统再度进言。
“军师所指重要之事是……”颜良面露好奇。
庞统轻捋着的胡须,干脆利落的道出了四个字:“南取交州。”
交州!
这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若非庞统提起,颜良差点就忘记了这个偏远之州的存在。
此时被庞统一提醒,颜良才猛然想起,就在大楚国的南边,还有这么一块大肥肉,岂能坐视不取。
交州有七郡,其为南海、郁林、苍梧、交趾、合浦、九真和日南。
这交州七郡因地处汉朝极南,地处偏辟,原本并不为世人所重视,而该郡的人口,也一直徘徊在一百五十万人左右。
汉廷在黄巾之乱以前,在藉的人口达四五千万,这一百五十万的人口,甚至连一大郡的人口数量都不足,也难怪被世人所轻视。
但自董卓之乱后,诸侯混战,在册丁口或死于战乱,或为世族豪强纳为部曲,官府控制的人口锐减。
而因交州远离战乱,不少中原士民都前往避难,此消彼涨之下,交州的在藉人口,反而是空前的增长到了两百万左右。
这样一个天文般的数字,甚至比颜良控制的人口最多的益州,还要多出几十万人来。
交州那种偏僻之地,没什么太大的战略价值,颜良当然看不上眼,但该州那两百万的人口,却如同一块莫大的肥肉,如何能不诱得颜良两眼放光。
今日庞统提醒,颜良便即下定决心,要在灭曹操之前,先取了交州。
先取交州,一者可以极大的增大楚国的人口,二来也可彻底的解除后顾之忧,三来也可获得南海的产盐地,以此来增加官府的收入。
当天计议已定,颜良便决定刻不容缓,即刻发兵南取交州。
在南取交州的统帅上,颜良决定任命中护军魏延为征南将军,以马良为随军谋士,率一万荆州兵,前去征伐交州。
颜良麾下,有统帅能力的大将,多已统兵镇守在外,而颜良身为国君,征伐交州这种地方,自然用不着他亲自出征。
放眼群臣,唯有魏延有统帅之资,此番伐交州,统帅人选自然非他莫选。
而马良曾多年为桂阳太守,对毗邻的交州风土人情,搜集了多年的情报,以他为副,辅佐魏延伐交州,自然是万无一失。
交州虽有人口两百余万,但兵士却不精,基本未经过真刀真枪的战争,颜良相信,以一万精锐的荆州兵,足以荡平该州。
临出征之前,颜良又将魏延召至王府,向他面授机宜。
交州北面苍梧、郁林二郡,乃为吴巨所控制,这个吴巨乃刘表旧部,又与刘备为故友,这些年来一直都遥奉刘备为尊。
交州南面的南海、交趾等南面几郡,则为当地大族出身的士燮所控制,这个士燮乃曹操控制的汉廷所任命,虽为交州的土皇帝,但表面上却仍奉汉廷为尊。
颜良授以魏延的机宜便是,大军先至桂阳,假意要攻士燮控制的南海郡,然后火速移兵零陵,由零陵入交州,灭了吴巨,夺取北部的苍梧、郁林二郡。
吴巨一死,唇亡齿寒,士燮震恐之下,必会假意归奉大楚。
此时魏延要做的,就是迅速在交州占稳脚跟,然后兵锋直取交趾,攻取交州腹心,扫灭士燮,介时,整个交州自然悉平。
机宜授过,颜良抚魏延之肩,语重心长道:“文长啊,这是本王头一次委任你为一方统帅,征伐一州,你可不要有负本王厚望。”
魏延腾的站了起来,一拱手,慨然道:“大王放心,臣必不负大王之望,不出数月,延必扫灭不臣,将交州纳入我大楚版图!”(未完待续)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六百七十八章 为千秋万代计
魏延有帅才,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曾经历史中,刘备就不会舍张飞而不用,而以魏延去镇守汉中重镇。
只可惜,到了刘禅朝,一代权相诸葛亮,凭着自己高超的政治手腕,架空了刘禅,扳倒了李严,削了魏延兵权,生生的把蜀汉后期第一帅才,变成了一员只能指哪打哪的前锋。
颜良当然不会犯此错误,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与培养,颜良早已深信魏延的帅才。
此前颜良任命魏延为中领军,那是出于对魏延的信任,眼下应天无事,也该是让魏延去独挡一面的时候了。
几天后,魏延率领着一万精锐,离京西去,前往了荆州。
魏延的大军将由巴丘转入湘水,沿江南下去往岭南,为颜良去攻取岭南那块大肥肉。
魏延的大军去了,身居应天的颜良,此番虽然没有亲征,但他也没有闲着。
此时正值隆冬,北国天寒地冻,显然非是时机,故颜良并没有急于在军事上进行布署,作为一名穿越者,他还有另外重要的事情要做。
……
王府后园,那一片新开出来的空场上,颜良正一边围炉饮酒,一边指挥着眼前的匠人们做事。
“炉口太小了,你们都没长眼吗,给本王重造。”颜良喝斥道。
匠人们战战兢兢的,赶紧低头赶工,不敢稍有懈怠。
“大王,这天寒地冻的,大王不在寝宫中取暖,却在这里做什么?”身后处,黄月英在几名婢女的搀扶下,挺着隆起的肚子。笑盈盈的走了过来。
颜良见黄月英到了,赶紧起身,亲自扶着她坐下,又命宦官往炉中再添一些火炭。
如今的黄月英,已有了几个月的身孕,即将第二次做母亲。
颜良于这位对自己霸业有莫大帮助,聪明贤妻的结发妻子,自是倍加的关怀,近日以来。连去铜雀台潇洒的次数也减少了许多。
“月英,此间天寒,你又怀有身孕,小心冻坏了身子,赶紧回寝宫去吧。”颜良惦念着自己妻子的身子。吩咐了匠人几句,便扶着黄月英的小,夫妻二人一同还往了寝宫之中。
一入宫中,融融的暖意便吹散了一身的寒冷,说不出的惬意。
颜良将黄月英扶着坐下休息,自己却又回到旁边的案几,伏案研究起了案上的那些图帛。
黄月英也坐不住。便叫婢女沏了一杯热茶,她亲自端了过去。
当黄月英看到那奇奇怪怪的图样时,水灵灵的眼眸微微一动,不禁奇道:“莫非大王是想造纸吗?”
“月英怎么看出来的?”颜良放下了笔。惊讶道。
黄月英淡淡一笑,说道:“大王忘了么,臣妾素喜杂学,很多年前曾看过蔡伦纸的造法。看那些炉子什么的,与大王的所绘的图样颇有些相似。就胡乱一猜,大王不会真的打算造纸吧?”
原来如此,没想到,自己这位聪慧无双的妻子,不仅精于工器制作,连造纸这种偏门的学问,也有所涉猎。
颜良不禁心中暗叹,自己的这位贤妻,真是一本活生生的当代科学宝典。
“没错,本王就是打算造纸。”颜良坦然的承认。
颜良并非闲的无聊,才要造纸,他的目的绝非那么简单。
颜良深知,这个时代,乃是世族崛起的时代,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都借助了世族的力量,才得以崛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世族。
至于颜良,尽管他的发家史,多以纯武力为主,受世族的影响最小,但他也认识到,世族拥有着惊人的能量,这股能量如果不加以控制,将来就算他一统天下,那么他的大楚国,未来也有可能步历史上晋国的后尘。
而晋国,正是一个纯粹依靠世族豪强,所建立起来的国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