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暴君颜良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陷阵都尉
正神思间,阁外有人唱道:“陛下驾到~~”
陛下?颜良来了么?
伏寿从神游中苏醒,顿了一顿,忙是移步阁外,前去迎接颜良。
步入门外时,颜良已在数步之外,伏寿和一众宫女齐齐跪地,恭声道:“臣妾拜见陛下。”
说出“拜见陛下”四个字时,伏寿的语气在颤抖,显得颇有些不自然。
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能享受这四个字的,还是刘协。
如今,短短时间内,物换星移,她口称陛下的人,已经变成了颜良。
这个卑微出身的武夫,这个强行霸占了自己的狂傲男人,这个夺去了大汉帝位的乱臣贼子。
也正是这个男人,把她从高贵的皇后,变成了没名没份,只能为他肆意玩弄的一只金丝雀。
明知如此,伏寿却不敢有任何的反抗。
颜良的残暴与威严,已彻底的征服了她,伏寿知道,自己如果不从,不但会死的很难看,而且,她伏氏一族,也会跟着完蛋。
伏寿只有承认残酷的现实,放下自己皇后高贵的尊严,卑贱的来迎逢颜良。
“起来吧。”颜良伸手将伏寿扶起,顺势便揽住了她的腰,拥着他步入阁台之中。
阁中的宫女们,纷纷忙碌了起来,有的去传膳,有的则去铺设锦床玉被,焚香燃烛。
楼阁之中,很快便营造出一副靡靡的气氛。
所有人都明白,天子今日驾临此间,当然是要来临幸伏寿的,她们把气氛营造好,天子享受的舒服了,一高兴赏赐下来,她们也人人获利。
酒菜奉上,原鲜有端茶倒水的伏寿,此时也只能放下身段,眉目含笑的奉酒把盏,伺候着颜良。
几巡酒过,颜良忽然道:“朕今日前来,还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
“消息?”伏寿一怔,“陛下请说?”
“刘协已经死了。”
伏寿那举杯的手儿,蓦的凝住了,眼眸之中,瞬间闪过惊色。
那惊骇的目光,不禁望向颜良,似乎是以为,是颜良杀了刘协
颜良淡淡道:“朕向来言出必行,说了饶刘协一命,就不会杀他。”
“那,那他是怎么死的?”伏寿颤声道。
颜良饮下一杯酒,缓缓道:“刘协是在去往河北的途中,被刘备用沉船溺死,刘备不仅杀了刘协,还杀了他一家老小。”
惊人的消息,瞬间令伏寿娇躯一震,眼眸中闪过一抹不可思议的惊异。
“刘……刘备,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伏寿难以置信的问道。
颜良冷哼一声:“你也是聪明人,这点还想不通么,大耳贼那厮想要称帝,不杀了刘协,他如何顺顺利利实现他的皇帝梦。”
一语惊醒梦中人,霎时间,伏寿恍然大悟。
震动了半晌,伏寿贝齿轻咬着朱唇,喃喃道:“没想到,这个刘备,竟是这般人面兽心的伪君子!”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七百六十四章 颜良,我恨你!
你们这些人啊,总是为刘备的演技蒙蔽了双眼,直到付出惨痛的代价,才会真清他的真面目
所幸的是,我颜良熟知历史,从一开始就认清了他的嘴脸
“陛下打算怎么处置此事?”伏寿问道,那般期盼的眼神,似乎是希望颜良出兵替刘协复仇
颜良却不以为然道:“朕当初可是问过刘协,是他自愿前往河北,他自己信错了人,要去送死,关得朕什么事”
伏寿一怔,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由,心中不禁暗骂刘协愚蠢
“可是,刘备毕竟与陛下达到了协议,如今却公然违背,这岂非是在公然挑衅大王的威严”伏寿试图煽动颜良
颜良却道:“朕确是答应把刘协送给刘备,刘备也确实接收了,至于刘备怎么处置刘协,朕管不着”
伏寿默然无语
她当然不会知道,其实颜良也恨不得除掉刘协这个隐患,如今借刘备之手,除掉刘协,反而正中颜良下怀
“朕要扫平天下,自然早晚会出兵灭了刘备这个大耳贼,刘协这小子也算走运了,朕顺道可以替他报个仇”
颜良一番傲然之词说得明白,杀刘备是必然之事,但老子杀刘备,却不是给刘协那个废物报仇
伏寿听得此言,娇艳的脸庞上,顿时浮现几分欣慰
此时,颜良却又冷冷道:“朕今日告诉你这件事,已算是朕对你的仁慈如今刘协已死,你可要想想清楚,今后是全心全意伺候朕还是继续留恋过去,生与死,全看你一念之间”
伏寿娇躯一震,一丝寒意袭遍全身
她知,颜良这是在公然的威胁于她,倘若她不能乖乖的识相,一心的服侍颜良还另有他想,那么,颜良绝不会对她手软
刘协已死大势已定,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牵挂的呢
为了自己,为了伏氏一族能够存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吧
这一刻,伏寿终于想通了,无管出于畏惧也好,或是释然也罢,总之她心中的包袱,已就此放下
“臣妾既为陛下的女人,自当全身全意的伺候陛下了”伏寿盈盈堆笑,扭动着娇躯盈盈的骑坐在了颜良的腿上
接着,她纤臂伸出来玉做的手儿,几下便将自己的薄衣,从肩膀褪到了腰间
那汹涌的两座山峰,陡然间便撞入了颜良的眼帘
霎时间,颜良便是血脉贲张,烈火焚身而起
“哈哈~~”
颜良放声狂笑着,眼眸充血的他,如饥饿的雄狮一般,疯生的便扑向了怀中的猎物
狂妄的颜良无所顾忌,在这阁台的大堂中,便要行**之事
伏寿虽觉是羞耻,但她却知颜良就喜欢这肆无忌惮,充满刺激感的风情
于是她便只得按下羞耻,娇哼涟涟,面红耳赤的迎逢起颜良的征伐
大堂中侍奉的那些宫女,个个都瞧得脸红如霞,不得颜良之命,却均不敢退去,只能羞红满面的站在那里
片刻间,大堂之中,已是**骤起,狂暴如澜
金雀台上,颜良在肆意的放纵
千里之外的邺城中,刘备却愁眉苦脸,心情甚是郁闷
几乎在一夜之间,河北三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传言四起
传言称他刘备害怕天子抵达河北后,会威胁到他刘备的地位,影响到他自立为帝的野心,所以他刘备才下毒手,将天子一家老小,残忍的沉溺黄河杀害
一时间,刘协的死,成了上至达官贵人,下抵平头百姓,茶余饭后议论的谈资
不少人都对这传闻信以为真,对他刘备是颇为失望,私下皆对刘备的仁义之名,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刘备当然知道,这些流言必定是颜良干的好事,那个匹夫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想借此来抵毁自己的名誉,扰乱河北的心
而且,刘备还隐隐觉得,颜良似乎料定自己会除掉刘协,所以才故意将刘协送往河北
颜良这么做,不仅是想给自己称帝使绊子,更是算计好了要借此来打击他的名声
“可恨,本王又中了那颜贼的诡计了!”刘备暗暗咬牙切齿
正自愤恨时,殿外亲兵来报,言是诸葛军师在外求见,刘备遂命传入
未几,诸葛亮轻摇着羽扇,还是一副运筹帷幄的款款而入
“军师,你看看你现的好计,现在河北各地,可是谣言四起,到处都在议论,说是本王沉溺了刘协”
一见面,刘备就张口抱怨,那般样子,好似他自己真是无辜的一般
诸葛亮俊朗的脸上,浮现一丝尴尬
当日君臣密会时,诸葛亮确实曾向刘备献上,在交接之时,将刘协沉溺于黄河中的计策
诸葛亮原以为,这般溺杀了刘协,既可除去刘协称帝的阻碍,又可嫁祸给颜良,激起河北军民对颜良的愤慨
但诸葛亮却未曾料到,颜良人家早有所料,本来就是要借着你刘备的手,除掉刘协这个潜在的隐患
正因如此,颜良的反应才那么快,竟在刘协被杀后的数天内,就发动细作在河北境内大肆的散布谣言
“这是臣的失策,臣没想到颜良的动作这么快,我们应当先在河北散布消息,把刘协之死推在颜良身上,不然就不会被颜良抢了先手,落得眼下的被动”
诸葛亮也不敢推脱责任,在刘备面前承认了自己的失策
“那现在,现在本王该怎么办?”刘备心中怪诸葛亮却还得向诸葛亮求计
诸葛亮沉吟半晌,嘴角又掠起了几分自信的笑意
“此事易也”诸葛摇扇道:“大王可密下诏书,在各地发动舆论反击反称刘协乃是颜良所害,此外,陛下不可以称,刘协临死之前下遗诏,请大王继承帝位,延续汉统”
听着诸葛亮的献计,刘备情绪渐渐平静下来这才连连点头,表示满意
颜良在河北虽然有细作,但他的细作再多还能多得过本王的爪牙吗
那些平民百姓,不过是人云亦云的愚蠢之徒,只要本王的宣传攻势,压倒颜贼细作的谣言那些愚蠢的平民百姓自然便会倾向于相信本王
那个时候,本王再趁机搬出刘协遗诏之说,便可借着这所谓的“遗诏”,更加名正言顺的登基称帝
妙啊,此计当真是妙
刘备想着想着,渐渐的眉开眼笑,脸上重露得意之色
忽然间,刘备却又意识到什么便收敛了得意,叹道:“刘协好歹乃是本王的侄儿就这般牺牲了他,说起来,本王一想到这此,心里边就有些痛呢”
说话间,刘备脸上已换上了悲痛,还有几分自责的表情
“大王也是为了大局,为了大汉的社稷,不得已而出此下策,臣想刘协在天有灵,也会体谅大王的难处”
诸葛亮深知刘备心思,当即搬出大义来劝慰,给刘备台阶下
“再者,大王出此下策,归根结底,乃是因为颜贼篡汉所致,如果没有颜良这个乱臣贼子,大王自然会忠心的效忠于刘协,又岂会出此下策”
听得诸葛亮一连串的劝慰,刘备脸上的自责之色,便是越来越淡
最后,诸葛亮又正色道:“大王为了兴复汉室,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甚至不惜冒着背负上弑君之名的风险,此等牺牲的精神,实令臣敬佩之致,试问一句,古往今来,又有谁能有大王这般必为天下先的勇气”
诸葛亮洋洋洒洒一番话,竟将刘备杀害刘协,自立为帝之举,冠以了慷慨激昂的大义之名
甚至,刘备竟然成了为大汉社稷,敢于牺牲的勇士
刘备是越听越舒服,越听越激昂,胸中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蓦然间,刘备腾的站了起来,毅然道:“军师所言极是,为了兴复汉室,本王就算背负再多,又有何惧!”
“大王有此念,臣等就放心了”诸葛亮拱手而拜,一副放心的样子
接下来,诸葛亮在刘备的授意之下,便在燕国范围在,展开了强有力的舆论反击
燕国各级的官吏,纷纷张贴榜问,反击“谣言”,声称天子乃是为颜良所害,他们的燕王,乃是为奸贼诬陷
官方辟谣的同时,各地郡县还用钱收买了不少平民,让他们混迹在坊间,附合官府的公开告示,不动声色的暗中支持官府的言论
诸葛亮这一招动用国家力量的计策,很快就收到了成效,三州之地的舆论风潮,渐渐的被诸葛亮扭转了过来
那些缺乏思考能力的平头百姓们,在官府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之下,观点很快就开始倾向于舆论强大的一方,就在几天前,他们还在暗自报怨着他们燕王的残忍,几天后,他们便开始痛斥起颜良的残暴
舆论的战场上,刘备利用他的国家机器,渐已占据了上风
诸葛亮见形势有利,便不失时机的抛出了“天子遗诏”说,宣称天子临被害之前,口头传有遗诏,命燕王刘备继承帝位,延续汉室社稷
当然,为了使“遗诏说”显得不太有官方色彩,诸葛亮并没有让各级官府公开宣扬,而是让他们得利用大批的“水军”,在坊间营造风潮
经过水军们的努力,遗诏说很快遍传三州之地,平头百姓们再次演绎了什么叫作“人云亦云”,他们也不想其中的合理性,总之所有人都在说天子有遗诏,他们跟着也就相信了有遗诏的存在
时机成熟,燕国三州间,在诸葛亮的率领下,很快便掀起一波最猛烈的劝刘备称帝之风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七百六十五章 眼 红
时年春末,洛阳城。
一骑斥候从虎牢关西入,一路沿着渭水狂奔,直抵洛阳城。
当天午后,一道来自于河北的最新情报,经过层层往上,最终放在了颜良的案头。
御书房中,颜良正与几位心腹的重臣,商议着下一步的用兵方略,宦官将密封的奏报,送抵了龙案。
庞统、法正、徐庶等人,神色微微一动,几人都感觉到,这必是一道有份量的情报。
颜良却懒洋洋的展开,略略扫了几分,不以为然的冷哼了一声,“刘备这个大耳贼,果然还是称帝了。”
在场的庞统等人,彼此相视,那般眼神,仿佛在说,预料中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十天前,刘备以奉刘协遗诏的名义,在邺城南郊筑坛,继位为帝,改燕国国号为汉,宣称自己继承汉统,为大汉朝合法的皇帝。
刘备,终于实现了他的野心。
颜良对此,根就不感到意外,或者说,他甚至觉得刘备的称帝,比他预期的还要晚了几天。
尽管借着刘协之死,颜良狠狠的恶心了一回刘备,但颜良也很清楚,光凭着他在河北的那些细作,根不足以形成阻止刘备称帝的舆论风潮。
事实证明,颜良的猜测是没错的。
不过颜良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通过这次的借刀杀人,颜良相信,河北不少明智之士,已看穿了刘备的虚伪残忍真面目,这自然有助于瓦解刘备在河北的凝聚力。
“刘备胆敢称帝,这是对陛下公然的挑衅,臣以为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必须要给刘备以教训。”徐庶拱手进言。
“陛下称帝不久。刘备便随之称帝,陛下确初当教训一下刘备。”庞统亦点头附合,却又道:“不过西北曹操未久,在此之前,还不宜对刘备发动全面进攻,臣以为,对刘备稍加惩戒便可。”
颜良微微点头,遂令道:“传朕旨意,命卫将军甘宁。统帅三万水军,出黄河入勃海,扫荡幽冀二州沿海郡县,给朕好好的教训教训刘备。”
刘备把黄河北岸的防线,打造得固若金汤。还屯有重兵,如以水军扫荡北岸,自然收获无多。
相比黄河北岸,刘备对沿海诸地的防务,则相对要薄弱很多,楚军自可仗着有海船的优势,肆意扫荡沿海诸县。
与此同时。颜良又下旨令辽东的吕蒙、田丰等臣,命他们再将辽东战马从海路运往中原,以加快颜良扩张骑兵的速度。
颜良深知,唯有骑兵数量和质量。达到一定的数量,那时才是颜良挥师北上,彻底扫平河北的时候。
而当颜良略发兵马,教训刘备的同时。也开始暗中往长安调运粮草军械,准备在时机成熟时。便举兵西进,一举扫平盘踞在陇西凉州的曹操残部。
当颜良这边收到刘备称帝的消息时,西北的大道上,曹军的细作,夹杂在往来的商队中,穿越陇山,很快将刘备称帝的消息,送往了陇西。
天水城,相府大堂中,一片的沉寂。
几个月前,颜良废掉汉帝,篡汉称帝的消息,已经令曹操和他的幕僚们震动了一次。
而今,没过几天,刘备也称帝的消息,又让曹操受了不小的打击。
这还罢,最让曹操头疼的,则是刘协被害的消息。
无论刘协是被颜良所杀,还是被刘备所杀,这都不是曹操所关心的,曹操在意只是,他这大汉丞相的头衔,乃是刘协所封。
刘协被废,曹操还能硬着头皮不承认,但是现在,刘协干脆死在了那两个野心家的手里,这就让曹操受不了了。
刘协和刘协代表的汉朝正统,已经就此覆没,那他曹操这个大汉丞相,又将去效忠谁呢?
颜良?当然不可能。
不是颜良,难道是邺城的那个刘备吗?
不,更不可能。
虽然说刘备称帝,自称自己奉有刘协遗诏,所建之国国号也为汉,但曹操却无论如何,也不会选择向刘备表忠。
尽管这种表忠,只是表面上的章而已。
那么,照眼前的形势来看,曹操这个大汉丞相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甚至变得有些“不合法”。
这般形势,对于习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天子名义征伐四方,号令群臣的曹操来说,形势是颇为不利的。
“大耳贼,竟敢谋逆称帝,早知如此,当年徐州之时,相就该直接宰了他。”曹操将情报往案上一摔,愤愤不平的骂道。
左右群臣,忙是大骂刘备,各表愤慨。
愤慨了一番后,众人的情绪,却都焦虑黯然下来。
“如今颜贼和大耳贼皆已称帝,天子已然被害,晔以为,现今的形势,对丞相的处境很是不利呀。”刘晔忧虑道。
“哼,有何不利,颜刘二贼尽皆称帝,正好互相厮杀,让相从中渔利。”曹操明知自己处境不妙,气愤之下,却不肯面对。
刘晔干咳了几声,说道:“晔的意思是,天子已逝,汉朝已覆,丞相再以大汉丞相的身份号令西北将士,似乎有些,有些……”
刘晔似乎有难听的话,不好启齿。
“有些什么,子扬尽管直说。”曹操拂袖道。
刘晔便吸了一口气,默默道:“那就恕晔直言了,丞相再以大汉丞相的身份统领众将士,晔以为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不伦不类!
曹操身形一震,眉头暗暗一凝,并没有说话。
很显然,刘晔这一句“不伦不类”,正戳中了曹操的痛处,大汉天子和大汉朝都没了,你这个大汉丞相,可不就是不伦不类吗。
“那依子扬之见,相该当如何解决这个不伦不类的难题?”曹操望向刘晔。
刘晔眉头微凝。一时似乎也拿不出什么主意来。
正当时,曹丕走上前来,拱手厉声道:“汉朝已经没了,颜良这个匹夫,还有刘备那个织席贩履之徒,他两个乱臣贼子都能称帝,父亲为何不能称帝。”
称帝!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神色都是一震。
曹操蓦的抬起头来。以责备的眼光瞪向曹丕,训斥之词脱口欲出。
话到嘴边,曹操却终没出口。
这么多年来,其实也不是没人劝过曹操,但每每都被曹操压制了下去。而曹操更是再三表示,自己最多也就想做个周公。
如果在以前,曹丕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词,而且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曹操必定会当场痛斥他一番,把曹丕骂个狗血淋头。
但在今天,曹操却克制住了。因为他意识,如今的形势,已与往昔不同。
一片沉寂中,曹操只摆了摆手。示意曹丕退下。
曹丕非但不退,还更激动的叫道:“当年天子尚在,汉朝尚存,父亲怕授人以柄。所以才不肯称帝,如今天子和汉朝都没了。父亲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曹操的身形深深一震,眼眸之中,开始闪烁出动摇之色,仿佛,他已为儿子的慷慨之词所说动。
这时,刘晔也拱手道:“丞相,晔以为大公子言之有理,颜刘二人均已称帝,丞相称帝有何不可。”
刘晔这般一进言,其余惊怔的众臣反应过来,也纷纷的向曹操劝进。
曹操却只苦笑了一声,摇头一叹。
“当年相坐控半壁河山时,都自问没有称帝的实力,眼下到了这般地步,只据有西北一隅,你们觉得相还有称帝的实力吗?”
曹操的意思已很明白,他并非不想称帝,而是顾忌到自己眼下的实力,似乎并不足以称帝。
“此一时,彼一时也。”刘晔继续劝道:“今日丞相称帝,并非是关乎实力,而是要借此来凝聚人心,号召西北军民追随丞相,以抗击外敌也。”
刘晔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要曹操称帝,对部下封官许爵,对那些普通战士和平民百姓,让他们有皇帝这么个精神领袖,使他们有归属感。
刘晔这一席话,深知众人之心,众人一时纷纷附合。
曹操陷入了沉默,他捋须沉思,反复的权衡着刘晔所说,他不得不承认,刘晔的这番话的确是极有道理。
天子和汉廷已覆,他这个大汉丞相已是不伦不类,如今的曹操,必须再有个合适的头衔,来统帅西北军民。
他曹操的两大敌人,颜良和刘备二人,皆已称帝,倘若他曹操不称帝,那么他无论给自己安上个什么官位,都会低那二人一头。
曹操官职低,给部下们的封官,自然也要跟着低,同样资历的武官吏,在刘备和颜良那里的官位,却要远高于在曹操这里的官位,而且还名不正来言不顺,如此这般,自然不利于稳定人心。
权衡到这里,曹操已经是意识到,想要解决眼前的尴尬局面,想要稳定收取人心,他是非称帝不可了。
可是,此前多少人曾劝进,都被他义正严辞的拒绝,而今若再反悔称帝,岂非叫天下人笑他曹操。
一时之间,曹操觉得台阶下不来,便默不作声。
此时,曹丕“扑嗵”跪了下来,拱手正色道:“大敌当前,父亲若不称帝,必会令将士寒心,儿请父亲为大局计,进位为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