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三国之暴君颜良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陷阵都尉
想想黎阳被围,关羽被迫吃人的境遇,刘备心中就恶寒无比。
“没错,我必须离开邺城,必须!”
刘备心中已有主意,却又忧虑道:“丞相言之极是,可是邺城乃大汉国都,朕若就此放弃的话,只怕对军民士气也将造成不小的打击呀。”
诸葛亮深吸了一口气,正色道:“如果陛下信任臣,臣愿率一军固守邺城,而陛下则率另一军驻于邯郸,为臣保证粮道,如此内外呼应,必可坚持到颜贼退兵而去。”
这一次,诸葛亮选择了主动站出来,固守这邺城。
因为诸葛亮很清楚,邺城乃是汉国的核心所在,邺城一旦失守,纵然刘备还活着,也将再无力回天。
只有守住邺城,汉国才有存在下去的可能。
而以眼下的形势,诸葛亮自思刘备麾下,已无一人能胜任坚守邺城的重担,这个时候,他也只有主动站出来,担此重任。
诸葛亮对自己极有信心,他相信,只要由自己来统帅邺城,再加上刘备的在外呼应,必可守住此坚城。
刘备也有些惊讶,似乎没想到一向求稳的诸葛亮,这一次竟然愿主动守此孤城。
事到如今,似乎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刘备沉思了片刻,当场就想答应诸葛亮的所请。
但就在他开口答应的前一秒。刘备的脑海之中,突然浮现出了诸葛铃的那封招降之书。
刘备的心头,顿时便又添几分隐忧。
思绪急转,权衡半晌,刘备眼眸微微一动,却又有了主意。
他便抚着诸葛亮的肩膀,说道:“丞相深明大义,这个时候愿为朕铤身而出,朕实在是欣慰不已。不过,朕也不能让丞相独自扛起这份重担。”
诸葛亮先是一喜,接着又是一奇,不知刘备言外之意。
“这样吧,朕就留曹仁在邺城。与丞相共掌兵马,互相扶持一同坚守城池,朕就移兵邯郸,为你们死守住粮道。”
刘备并没有让诸葛亮独守邺城,而是选择留曹仁在邺城,明为协助诸葛亮,实则在分诸葛亮的兵权。令他不能独断专行。
刘备虽然相信诸葛亮对他的忠诚,但诸葛铃的这封招降信,多多少少让他对诸葛亮的信任打了折扣。
便是因此,刘备才决定留下一员大将来钳制诸葛亮。
那曹仁乃曹家第一大将。精通用兵之道不说,对颜良又是恨之入骨,单凭这一点,刘备就绝对相信曹仁不会投降颜良。
有曹仁。再加上诸葛亮,邺城必可保无忧。
诸葛亮并不知道那封信的事。只以为刘备是觉得他未曾领过兵,留他单独守城不放心,所以才会把曹仁也留下来。
诸葛亮便也没有疑心,只拱手道:“陛下英明,臣与曹子孝必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守得帝都不失。”
“嗯,朕相信你,如果说天下间只余下一人可以让朕相信,那个人,只有丞相。”刘备正视着诸葛亮,满脸的信任。
诸葛亮身形一震,眼眸中也流露出欣慰感动之色
两天之后,刘备率领着四万兵马,趁夜出城,往北撤往了几十里外的邯郸城。
随刘备出城的,还有他的皇后刘氏,太子刘禅,以及众多的后宫妃嫔。
张绣、韩猛、徐晃、陈到等诸将,也皆随御驾而去。
当然,刘备不可能明言自己是为了避险,所以才撤出邺城的,他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北狩。
自古以来,皇帝都有离京巡狩的传统,期间把妻儿老小带上也是正常,只不过,刘备在这个时候宣告北狩,明眼人却都看得出来,他是在避险。
刘备退往邯郸的情报,很快就传到了楚营。
楚国文武们对这个情报,都感到有些意外,不敢相信刘备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候,选择离开邺城。
颜良却冷笑一声:“尔等都忘了吗,刘备这辈子最擅长的就是遁走,这个人可是从来都不会把自己置于险地,如今他从邺城逃走,又有什么可奇怪。”
颜良太了解刘备了,一语便戳破了刘备的心思。
“陛下言之有理,刘备留在邺城,只能等着被我们包围,他若是被围了,汉国其他州郡,不土崩瓦解才怪。”法正也赞同颜良的判断。
如此一来,众臣们对于刘备的遁走,便不再那么惊奇。
此时,庞统捋须笑道:“刘备自己退走邯郸,却留诸葛亮和曹仁守邺城,显然是想内外呼应,撑到我军久攻不下,退兵而去呢。”
“哼,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人,始终还是不了解朕,这一次,朕若不拿下邺城,绝不会退兵而去。”
这时,颜良腾的站了起来,环视众将,豪然道:“诸位,今刘备已遁,邺城中只余下几万残敌,从今日起,朕要尔等竭尽全力,不破邺城,绝不罢休。”
颜良干天的豪气,激励着众将,这些当世良将身上,热血在疯狂的燃烧
“不破邺城,绝不罢休——”
“不破邺城,绝不罢休——”
斗志振奋的诸将,挥舞着拳头,狂吼怒啸,猎猎的战意,在这大帐中疯狂的燃烧。
当日军议已定,颜良遂做出了新的布署。
颜良下令文丑和法正,率六万兵马,于邺城以北十五里外的小城临水设防,以阻挡位于邯郸的刘备。
颜良则自将十四万大军,命诸将对邺城进行四面合围。
合围完成,为了尽快拿下邺城。颜良一连十天,命大军对邺城进行狂攻。
破城炮、弩车、地道、土山……
诸般的攻城方式用尽,楚军将士损伤无数,邺城依旧是巍然不动。
邺城的城墙有原先的两倍之厚,强大的破城炮轰击,对邺城城墙根本造不成实质性的损失。
而曹仁的统军能力又极强,再加上有诸葛亮从旁出谋划策,连连破解了楚军土山以及地道的攻击,挫败了楚军的数度强攻。
一连十天的进攻。让颜良意识到,用强攻的手段拿下邺城这座坚城,显然不太现实。
当天黄昏,又是一场强攻失利,颜良驻马远望着巍巍的邺城。沉吟许久,方是下令全军撤退。
城头上,诸葛亮轻摇着羽扇,俯视着楚军撤去,嘴角不禁扬起一抹冷笑。
“颜贼,有我诸葛亮在,你想攻下邺城。休想。”诸葛亮口中喃喃自语着,一脸的蔑视。
而在不远处,曹仁也是满脸傲色,冷哼道:“颜贼。我曹仁现在虽不能杀你,为我曹家报仇,但这一次,我拼尽全力也要让你尝尝兵败城下的滋味!”
两员汉臣心气得意。那些抵退了楚军的汉卒,低落的士气也皆大涨。冲着退去的楚军呼喊叫骂,一个个皆是得意张狂。
颜良收兵还营,径直还往御帐,下旨召集诸文武,共商新的破城之策。
“邺城极是坚固,曹仁这厮也极有统军之能,再加上还有个诸葛亮,臣以为我军再强攻下去,只能是徒损士卒而已。”会议一开始,赵云便站出来反对继续强攻。
这时,庞统也道:“我们原先的强攻,本来也只是试探性的,臣以为现在结果已经很明显,强攻可以停止,应该改为围困战术了。”
颜良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两位文武的提议,遂道:“既是强攻不下,也只有困死邺城,困死汉军粮尽,自生内乱了,尔等可有何围困粮策。”
颜良这么一问,众臣们马上各抒己见。
大多数人的意见,自然是仿效黎阳一役,在邺城四周修筑土墙,完全断绝邺城与外界的联系。
庞统对众人的计策,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庞统认为此一时彼一时,邺城的情况与黎阳大不相同,同样的手段未必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首先邺城城池极广,光其面积就比黎阳城大三倍,这也就意味着,至少要修筑比黎阳那道长五六倍的围墙,才能彻底的隔绝邺城与外界的联系。
五六倍的长度,也就是至少有四五十里,修筑如此一道漫长的围墙,其工程量之大,可相而知。
如果只是单纯的修墙也就罢了,关键却在于,如何能够保证修墙之时,城中的汉军不出来破坏。
黎阳之时,那是因为关羽损兵失将,不敢出兵,而今邺城之中,曹仁和诸葛亮至少还有三万多兵马,以二人的能力,自不会坐视楚军堂而皇之的修墙,必会发兵破坏。
再者,就算修好了这座围墙,但在四十里的漫长围墙线上,楚军纵有十四万的围军,也无法保证在围墙外处处布署兵马。
这样一来,汉军就依然能够随是出兵破坏围墙。
同样的修墙围城,适用于黎阳,却显然不适用于围困邺城这样超大型城池。
庞统一番解释后,众人才意识他们的提议不妥,一时间又无他法,原本热议的气氛,很快的沉默下来。
而庞统虽然提出反对意见,但他自己一时片刻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颜良的眉头,也微微一皱。
一片沉默中,却有人干咳了一声,缓缓说道:“陛下,老臣倒是有一计,或可将邺城围个水泄不通。”
颜良精神一振,抬头看去,却见进言之人,正是贾诩。
(未完待续)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八百五十二章 孔明又得意了
关键时刻,贾诩终于忍不住寂寞,打算要发声了。
“文和,说吧,朕等着听你的高见呢。”颜良跟贾诩说话时,总有几分戏言成份在内。
“想要隔绝邺城,何必非得筑墙呢,就在咱们眼皮子底下,还有一个更好的东西可以利用。”
贾诩一手捋须,神神秘秘的抬起另一手,遥指向了西北方向。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齐刷刷望向了西北方向。
正当众人茫然时,颜良的脑海中,却猛然间浮现起了一段过往的记忆,他的嘴角边,很快扬起了一丝会意的诡笑。
“文和,你莫非是想要朕在邺城以周挖沟壕,引漳河之水灌壕,以封锁邺城不成?”颜良问道。
“陛下圣明,老臣所言,正是此计。”贾诩点头笑道。
此时,庞统等众臣,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其实,颜良也是想起,历史上曹操攻邺城之时,就是用许攸之计,引漳河之水灌壕围绝邺城,正是因为,他才先一步明白了贾诩的计策。
历史何其的相似,贾诩的智谋不逊许攸,想到同样的计策,却也不足为奇。
“文和的计策甚妙,若以河渠围城,汉军便无从破坏,且挖壕沟比筑土墙容易得多,嗯,臣以为文和此计可行。”
智者所见略见,庞统不精熟北方地形,未能先想到这一策,但很快就看出了此策的高明之处。
“老臣此为,此计却有不妥。”此时,黄忠却表示了反对。
难得黄忠在谋士们的议论中唱回反调,颜良便笑问道:“汉升觉得哪里不妥?”
黄忠便道:“挖壕虽然比修墙要容易,可汉军看到了。一样可是发兵出城破坏,到时候这沟渠还不是一样挖不成。”
黄忠所言,正也代表了大多数武将们的意思,众武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而庞统等谋士,却均微微而笑,显然心中另有所想。
颜良沉顿了片刻,旋即也明白过来,便笑道:“文和,汉升说你这计策有漏洞。你可有什么说法。”
“黄将军的提心自有道理,不过,这挖壕也有不同的挖法,诩的这般挖法,必可保得汉军不会出城破坏。”贾诩嘴角掠起一丝诡秘。
“挖壕还有不同的挖法。这可有意思了,文和快来听听。”黄忠奇道。
贾诩遂是不紧不慢,缓缓的将他的挖壕之法,道将而出。
颜良和庞统微微点头,显然贾诩所说,正符合他二人的心中所想。
而黄忠等一众武将听罢,这是才恍然大悟。个个面露兴奋,对贾诩的计策再无可疑。
啪!
颜良猛一拍,欣然道:“就依文和之计,明日起尽发诸军给朕挖壕。朕就引这漳河之水,把曹仁和诸葛亮给围死。”
旨意下达,十余万将士休整一晚,次日天亮之时。便分数路开始在邺城四周掘壕。
不多时间,邺城四周便是尘土飞扬。俨然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楚军挖壕的消息,很快被城头守军上报,诸葛亮和曹仁闻知,急匆匆的便赶往了城头。
诸葛亮登临南门,举目远望,却见几百步外,万余楚军正飞扬铁铲,热火潮天的埋头挖坑。
诸葛亮再举目四扫,却见西端和东端方向,都可以看到楚军的身影,显然楚军是打算多处同时开工,最后结连成一条完整的沟渠。
此时曹仁也登上城头,看着城外挖坑的楚军,不屑笑道:“颜贼真是可笑,以为挖一道沟壕,就可以隔绝了邺城么。”
在曹仁看来,楚军挖掘沟壕,主要目的无非是隔绝邺城与外围的联系,使外面的援军和粮草无法运进城内,城中也无法派兵去与刘备取得联系。
但区区一条沟壕,只要军士卒配备简单的攀爬工具,就可以轻易的爬将过去,又岂能阻拦得住。
曹仁的不屑,自然有他的道理。
而诸葛亮沉吟良久,却是眼神色变,沉声道:“子孝你想错过,颜良他不止是要挖壕沟,壕沟挖好之后,他还要引漳河之水,灌入壕中啊。”
听得此言,曹仁猛然省悟,不禁神色惊变。
“颜贼竟如此狡猾,诚如丞相所言,那我们就不能坐视不顾,必须即刻发兵出城去破坏不可。”
曹仁的得意全面,立时就紧张起来,已经在吩咐部下,准备集结兵马出城。
而这时,诸葛亮却指着城外道:“子孝你看,楚军在挖壕军队附近,还布署了数股游骑,显然是等着我军出城破坏时,趁机袭击我军,我以为还是不可出兵的好。”
“丞相此言差矣,发兵出城,虽有可能跟敌人交手,但总比坐视楚贼修好沟壕,隔绝了邺城要好吧。况且,我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楚军薄弱之处,楚军纵有防备,又如何能挡得住我们。”
诸葛亮却摇头道:“我军只有三万余众,每一名士卒都非常宝贵,绝不能做无谓的消耗。”
听得这话,曹仁就急了,皱眉道:“丞相这是什么话,难道我们就因为怕死伤士卒,就坐视楚贼堂而皇之的挖好沟壕,把邺城隔绝了吗?”
诸葛亮笑了,笑得很是讽刺,像是在讽刺颜良的挖壕之举,又仿佛是在讽刺曹仁的智谋不足。
“子孝啊,你好好看看楚贼们挖的壕沟,你觉得,单凭这样一条壕沟,楚贼能隔断我们与外界的联系吗?”诸葛亮冷笑着反问。
曹仁一怔,满脸狐疑,只得将视线转向城外,再次仔细的审视距城不远的楚军“大工地”。
凝视半晌,曹仁神色一动,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神色。
曹仁终于明白了,诸葛亮为何能这般高枕无忧,对楚军的挖壕之举坐视不顾。
原因很简单,楚军挖的那道沟,其深不足一丈,曹仁站在城头,甚至都能看得到沟底。
这样一条浅壕,即使是灌满了漳河之不,汉军也能不需任何渡水器具,徒步涉水而过。
“原来如此,还是丞相看得仔细啊。”曹仁不由感慨,言语中对诸葛亮颇有几分赞叹。
诸葛亮则微微而笑,脸上流露着几分得意,摇着羽扇,不屑道:“楚贼将沟壕掘得如此之浅,焉能隔绝了我们,咱们就按兵不动,坐看楚贼做无用的徒劳之功吧。”
“丞相言之极是,哈哈~~”曹仁哈哈大笑,笑声中亦充满了轻视。
于是,这一文一武的汉国两员大臣,便站在这邺城上,如看笑语一般,看着城外的楚军挥汗如雨。
诸葛亮和曹仁却不知,此刻,几百步外,颜良也正驻马远望,盯着城头这边冷笑。
“陛下,贾大人计策果然是妙,汉军真的没有出城破坏。”周仓兴奋道。
颜良冷笑道:“朕将壕沟挖得这么浅,那诸葛亮看在眼里,自然以为这么浅的壕沟,断绝不了他与外面的联系,自不会徒损士卒,前来破坏。”
“陛下所言极是,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周仓连连头道。
“回营,待明早之时,再给诸葛亮一个惊喜吧。”颜良一挥马鞭,扬长而去。
颜良归营而去,而城前的这十万将士,依旧在挥汗如雨,忙乎了整整一天,日落时分,一条绵延四十余里,不足丈许的浅沟终于完成。
辛苦了一天的士卒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往了大营,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满营的肉香。
颜良为了犒劳他们,早已下令杀猪宰羊,以一顿丰盛的晚餐,奖励他的士卒们。
士卒们吃饱喝足,疲惫尽收,精神头也恢复了七八成。
就在十万将士准备回帐休息时,却被告知,他们只有一个时辰的睡觉时间,之后便将有一场夜间的行动。
楚军将士们皆心觉狐疑,不知这大晚上的,还要他们做什么,却也不敢不遵令,只得匆匆睡下,抢时间多睡一会。
月黑风高,转眼已是深夜。
一个时辰一过,诸营的将士们很快被叫醒,军官们催促着他们拿起工具,借着微弱的光线出营,向着壕沟工地而去。
当这些半睡半醒的将士们,来到壕沟边时,城前一线,已是集结了数万兵马,一副准备攻城的架势。
而他们的皇帝颜良,则屹立于阵前,正冷眼望着城头。
诸军已经集起,颜良扬鞭高喝一声:“传朕旨意,擂鼓!”
号令传下,片刻之后,隆隆的战鼓声冲天而起。
转眼间,邺城四周,数百面大鼓轰轰的敲响,鼓声震碎了夜的沉寂。
城头上汉军观察到夜色中有异样,皆已警觉起来,而这猛然间敲响的震天鼓声,更是把他们吓得不轻,忙是向上级急报。
片刻后,诸葛亮和曹仁闻讯后,皆是吃了一惊,二人一面急着赶往城头,一面下令诸军集结,迅速往城头,准备迎战楚军的夜袭。
而当二人先后赶到了城头,却只听着隆隆的鼓声,又不见楚军进攻的影子,二人皆是茫然不解。
此时,颜良却冷笑一声,扬鞭令道:“时候差不多了,都给朕动起来吧,天亮之前,务必要把壕沟给朕掘到两丈之深。”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八百五十三章 挖坑让你跳
一场夜中的赶工,就此开始。
十万将士不顾白日的辛苦,一个个跳下坑中,继续将不足一丈的沟壕往下挖去。
至于其余四五万的将士,则肃列于邺城的四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阻击出城破坏的汉军。
城头上,诸葛亮和他的汉军们却个个迷惑,不知楚军的真实意图。
此时正当深夜,月黑风高光线黯淡,城头虽有火把,却难以照到几百步外,从城头上只能看到就近列阵的楚军,沟壕一线却无法看到,诸葛亮当然无法看到,十万楚军正在热火潮天的挖坑。
而楚军隆隆的战鼓声,震得城头汉军耳朵都发麻,战鼓的声音很好的掩盖住了挖坑的动静,叫汉军无法察觉。
就这样,前排的楚军擂鼓不休,后排的楚军挥汗如雨,城头的汉军两眼发愣,深陷入了楚军的演技中而无法自拔。
这般对峙,转眼已过了近一个时辰。
楚军始终没有进攻,城头汉军紧张的神经也渐渐放松,他们似乎已经开始适应这没完没了敲锣打鼓。
“丞相,楚军如此擂鼓,却又迟迟不进攻,这颜贼到底在玩什么花招?”曹仁狐疑的问道。
诸葛亮沉吟片刻,嘴角扬起一抹不屑的冷笑,摇羽道:“颜贼还能玩出什么花招,他无非是想用这骚扰战术,扰得我军无法安睡,好借此打击我军士气罢了,此雕虫小技也,不足为虑。”
曹仁这才恍然悟,想想也是这个理,否则楚军为何只擂鼓,却不进攻呢。
“那我们该怎么办?”曹仁问道。
诸葛亮羽扇一挥。淡淡道:“很简单,留一部分兵马于城头继续值守,其余将士各归各营,塞住了耳朵继续睡觉,一旦楚军真的来攻,立刻把将士们叫醒前赴守城便是。”
曹仁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似这种夜里骚扰敌军的战术,当年曹仁也不是没干过,诸葛亮的做法。也确实是应对的最佳方法。
于是,曹仁便按照诸葛亮的意思,将新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号令传下,那些闻讯赶来的士卒,便无趣的相继下城而去。原先的万余值守士卒,则继续留在城头,忍着震耳的鼓声,严密的监视城外楚军的动向。
诸葛亮也打着瞌,故作慵懒闲然之状,闲悠的回往他的相府休息。
城外处,当颜良看到城头汉军减少时。冷峻的脸上,浮现出了一抹笑意。
黑夜果然是最好的掩护,诸葛亮果然以为他只是想骚扰汉军,做出了不予理会的决策。
“诸葛亮。天亮之后,你就等着为你的自以为是付出代价吧。”
冷笑声中,颜良传下旨意,命十万将士加紧挖掘。务必要在天亮之前,完成沟壕的深掘。
震天的鼓声中。十万楚军狂挖不止。
不知不觉,数个时辰已过,东方发白,天色蒙蒙亮了。
经历了一夜的鼓声,曹仁也有些麻木了,已是在这吵闹声中打起了瞌睡。
眼看天色已亮,楚军即将失去夜色的掩护,曹仁神经放松下来,便打算下城去休息。
下场之前,曹仁再次来到女墙边,准备在最后一次观察敌情。
曹仁举目远望,借着初晨淡淡的光线,曹仁隐隐约约似乎看到,几百步外,正有尘土在飞扬。
1...359360361362363...4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