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朝盖
“发生什么事了?”
秦颉面露不悦之色,沉声问道。
亲随急忙答道:“刚刚接到宛城急报,江夏贼赵慈率众三万自柏山而出,已经攻下了复阳,于十日前率众西进,攻打平氏,眼下平氏怕是已经失守了。”
“什么?”
“复阳失守了?”
“赵慈不是在江夏吗,怎么会进入南阳劫掠?”
堂下文武官员乍闻此讯,顿时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秦颉脸色难看,好一会儿才沉声喝斥道:“都给本官闭嘴。”
堂下文武官员立刻全部噗然,好似被捏住了喉咙,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
秦颉铁青着脸,问亲随道:“消息是否属实?”
亲随忙道:“千真万确,不敢有瞒大人。”
秦颉脸色更加难看,在堂下来回踱了几步,切齿道:“赵慈匹夫,彼在江夏,竟敢入我南阳之地劫掠,本官饶不了你。”
众文武官员你眼望我眼,都没有人吭声。
秦颉一甩披风,喝道:“回宛城。”
平氏。
数万衣不蔽体,面有菜色的乱民一涌而上,正在前赴后继的攻打平氏县城。
平氏城郭低矮,城中守卒本就不多,只有五百余人,黄巾之乱时,又被南阳太守秦颉抽调走了精壮,只剩下三百老弱病残。
三万余江夏贼一涌而上,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攻破了平氏东门。
乱军后阵。
赵慈跨马肃立,眼看大军已经攻进城内,不由大是振奋,喟左右道:“不想南阳之兵竟是如此不堪一击,早知如此,本将军何用在江夏贫瘠之地浪费时间,早就率领大军进入南阳劫掠了。南阳民多粮富,只要城下几座城池,本将军的三万大军当可粮草无忧矣。”
“将军英明。”
十余名大小头目连连点头,目露灼热之色。
赵慈哈哈大笑了两声,道:“传令,弟兄们攻破平氏后可放假三日,好生养好体力后再随本将军攻打宛城。”
“遵命。”
众头目轰然应命。
赵慈目露火热之色,又道:“给老子传下令去,城中县令的家眷都是本将军的,县令的女人只有本将军才能干,谁敢偷吃本将军砍了他的狗头。”
“嘿嘿!”
“哈哈哈!”
众头目眼露淫光,纷纷淫笑起来。
一名江夏贼头目大声道:“将军放心吧,小的只要抢几个城中富户的女人就成,县令的女人自然要留给将军,弟兄们说是不是?”
众头目轰然响应,个个目露兴奋,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冲进城里去。
赵慈大感满意,当即一挥马鞭,纵马向平氏城中冲去。
堵阳通往宛城的官道上。
秦颉在数百亲随的护卫下,正向西疾行。
眼看天色将晚,一名小吏气喘吁吁的追了上来,说道:“大人,夜路不良于行,再有十里便到博望县,不如在博望歇息一夜,再行赶路。”
秦颉略一思忖,便道:“也好。”
小吏顿时松了口气,只觉浑身的骨头都快散架了,要是再趁夜赶路的话,还不知道这把骨头能不能坚持到宛城。
又行一阵。
前方官道陷于两片土丘之间,土丘之上则是两片竹林,幽静宁和。
秦颉并未多想,当先打马顺着官道疾行。
数百亲随只想赶到博县歇息,更无人留意地形,也纷涌而入。
攸忽之间,一声嘹亮的断喝刺破天宇,“杀。”
惊天喊杀声中,官道两侧的竹林中鬼魅般的涌出了上千名伏兵,一篷篷密集的箭雨已经铺天盖地般的倾泻下来,将秦颉的数百亲随射的人仰马翻。
“不好,怎得会有伏兵?”
秦颉大吃一惊,连忙勒转马头,就想退出这片低谷。
不想身后数百亲随乱成一团,被射的人仰马翻,一时竟是寸步难行,正急的不知如何是好时,又是一篷箭雨攒射而至,将秦颉连人带马射成了刺猬。
密林前。
周武收起角弓,嘴角边绽起一丝冰冷的笑意。沉声喝道:“撤。”
千余贼兵刹时如潮水般退去,并不与秦颉的数百兵卒纠缠。
洛阳,屯骑校尉府。
周坚闲来无事,找了几本经史子籍翻阅,一来从前人的智慧中吸收一些东西,二来给人造成闭门苦读圣贤之书的印象,逐渐改变自己武勇过人的形象,免得让天下士人以为自己只是个一勇之夫,对日后招贤纳士不利。
夜已深,一灯如豆。
美婢青妍从内堂步出,将一件虎皮裘袄披在了周坚身上。
周坚回头掠了她一眼,轻轻点了点头,随即移开目光。
青妍并未离开,而是侍立周坚身手,一双玉手按上了周坚肩膀,等了片刻,见周坚没什么反应后,才开始轻柔地拿捏起来。
屋外忽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很快,随从周胜推门走了进来,刚想说话,却瞥见了侍立周坚身后的青妍,登时将即将出口的话咽回了肚子里。
“行了,去歇息吧!”
周坚挥挥手,青妍连忙福了一福,退了下去。
周胜忙道:“公子,刚刚接到南阳周武大哥急报,南阳太守秦颉视察各县,周武大哥带人伏兵劫杀,想必现在秦颉已经伏尸。”
“嗯?”
周坚眼神一凝,沉声道:“说详细点。”
周胜道:“日前周武大哥接到陈良报讯,得知秦颉出宛城巡察各县,便以戏昌之计诱江夏贼赵慈率众三万寇掠南阳,并于博望以北十里处设下伏兵,待秦颉闻讯后急回宛城时一举杀出,当场射杀秦颉。”
周坚道:“今周武兵在何处?”
周胜道:“周武大哥射杀秦颉后,即引众遁入山林。”
周坚这才疏了口气,缓缓点头道:“如此便好,今黄巾之乱已定,朝廷精锐大军正驻于北军大营,若南阳贼势复起,朝廷必发兵往讨,引江夏贼赵慈寇掠南阳,此借刀杀人之计用的甚好,却不知这戏昌是何许人也!”
——————————————————————————
&.更新,祝大家新年快乐,买彩票中大奖。
周氏三国 第79章 赵融,阿谀媚上之辈
周胜答道:“这戏昌乃是周武大哥在宛城俘虏的一文士,此人才高智深,周武大哥在袭杀张曼成,收并赵弘所部时全赖此人用计。”
周坚凝声道:“如此说来,这戏昌到是个可用之才了。”
周胜道:“正是,只是公子列出的贤才名单中,却并无此人。”
周坚想了想,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戏昌是何许人也,只好道:“让周昌即有此能,当好生看紧了,千万不能让其脱走,以免周武等人身份。”
周胜道:“公子放心,周武大哥将这戏昌看的死死的,谅不致有差。”
“这就好。”
周坚起身踱了几步,心中暗忖,这个时候袭杀南阳太守秦颉,并不是最佳时机,自己才刚刚与阉党决裂,虽得何进拉拢,却并非何进心腹,想要迁守南阳,怕是力有未逮。
到头来,只怕还是会便宜了别人。
不过,纵然不能迁守南阳,也不能平白让别人拣了桃子。
周坚沉声道:“传令周武,朝廷若派其他人出任南阳太守,可半途劫杀,务必要杀的朝中无人敢前往南阳赴任为止。”
周胜忙道:“周武大哥也是这么打算的。”
周坚‘嗯’了一声,目露狠辣之色,道:“有机会的话,让周武率众寇略荆襄,将荆州的士族门阀狠狠清洗一遍。荆襄士族门阀势力庞大,特别是蔡、黄、王、蒯四族更是财雄势大,私兵数千上万。我若入主南阳,必取荆州,若不将荆州豪强狠狠清洗一遍,日后取荆州必受其肘掖。”
周胜连忙领命,眼看周坚再无其他吩咐,当即退了出去。
秋十月,天气逐渐转凉。
这日,灵帝临朝,百官正在议政,忽有黄门侍郎递上八百里加急快报。
灵帝当廷奏阅后,顿时龙颜大怒,拍案惊怒道:“黄巾之乱平定,朕即已诏令州郡官员大开粮仓,广置灾民,同时加强武备,以防匪患,因何还有匪寇作乱,为祸地方?”
群臣脸脸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大将军何进出班启道:“陛下,可是又有州郡有贼匪生事?”
“何卿自己看罢!”
灵气怒气冲冲地一甩手,将奏章甩下了丹墀。
何进急上前捡起奏章,一目十行阅罢,向灵帝道:“皇上,江夏虽地接中原,然其地多山而林密,多有蛮夷据山称王。江夏贼赵慈聚众数万,早年便是江夏作乱。今今巾之乱方定,赵慈此贼即率众出江夏而寇掠南阳,还需朝廷发精兵强将,以及早破之。迟恐天下群贼纷纷效仿,再生祸乱。”
群臣这才恍然,纷纷点头称善。
原来是江夏贼作乱,只是不知江夏贼哪里吃错了药,不在江夏生事,竟然跑出来寇掠南阳地界,还真得及早讨灭,否则又得天下贼匪响应,纷纷出来生事。
灵帝怒气稍歇,无力道:“就依何卿所奏,可速速发兵往讨。”
中常侍张让趁机道:“陛下,虎烈中郎将赵融统兵有方,于讨平黄巾叛逆时曾数次立下战功。江夏贼不过乌合之众,可令赵融引一军往讨,必可建功。”
“陛下不可。”
张让话音方落,早有右车骑将军朱隽踏出朝班厉声道:“兵者,国之大事也!非能征善战之大将不能胜任。虎烈中郎将赵融于征讨黄巾时虽略有微功,却无统兵之能,若统兵出征则必丧失辱国。屯骑校尉周坚,扬武校尉周坚能征善战,统兵有方,臣保举此二人引军出征,必能讨平江夏贼众。”
百官皆知周坚已绝于阉党,靠向大将军何进,连忙齐声附议。
唯有虎烈中郎将赵融顿时气的脸色铁青,望向朱隽的眼神十分阴冷。
灵帝则左右为难,不知该以谁为将。
张让冷幽幽地掠了朱隽一眼,向赵融打了个眼色。
赵融连忙踏出朝班,大声道:“陛下,臣愿立军令状,若战不利,甘受军法。”
灵帝精神一振,当即道:“好,朕命你领军一万,从速出征。”
“臣遵旨。”
赵融露面喜色,连忙领旨谢恩。
灵帝精神不振,不等百官再奏,就在张让的服侍下离开了德阳殿。
百官互望了一阵,各自摇摇头,步出了德阳殿。
出了宫门,司徒袁逢、太尉张温。侍中王允、太傅杨彪等朝廷重臣连忙追上了大将军何进,各自打了声招呼,全部往大将军府去了。
阉党专权,百官势弱。
自大将军何进入朝后,为了对抗宦官势力,在宦党遮天蔽日的压力之下,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和以清流士大夫为主的朝中百官很默契的结成了同盟,以共同对抗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势力,然而即便如此,外戚和士大夫势力依旧处于劣势。
十常侍不但极得灵帝宠幸,更大肆培植亲信党羽,任用亲属子侄在州郡任职,甚至牢牢握持着拱卫皇城的羽林军兵权,使的外戚和官僚士大夫阶层不敢轻举妄动。
此次南阳匪患复起,大将军何进本想趁机任用属从统兵出征,一者通过讨平贼逆在朝中树立威望,二者趁机掌控兵权,增加和宦党争权的砝码。
不想却被张让抢先一步,让依附于十常侍的赵融领兵出征。
袁逢、张温、杨彪等朝廷重臣前往大将军府,自是要与大将军何进商议如何抑止十常侍越发庞大的势力,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取得京畿兵权。
大将军府。
何进目视袁逢、张温、杨彪、袁绍等人,沉声道:“天子宠信阉党,竟然以赵融此等草包为将统兵出征,如之奈何?”
太尉张温亦道:“大将军所言甚是,赵融阿谀媚上之辈,善溜须奉迎之道而不善统兵征战,征讨黄巾时更无赫赫之功,只因依附阉党才得平步青云,若由此等无能之辈统兵征讨南阳匪贼,则恐征战不利,届时必定天下群贼响应。”
袁逢、杨彪等人纷纷点头。
唯有袁绍淡淡一哂,道:“各位大人面场话就不必说了罢!今阉党势大,此番征讨南阳之兵权又被阉党夺取,各位大人还是先商量一下,如何才能仰制住阉党,尽可能的争夺到京畿兵权,否则吾等迟早必为阉党所害,大将军窦武就是最好的例子。”
周氏三国 第80章 尔虞我诈
何进悚然一惊,凛然道:“本初言之有理,然而如今天子已经任命赵融为将,领兵征讨江夏贼众,如之奈何?”
袁绍道:“此事易耳,赵融无能之辈,大将军只需将朝廷大军动向告之赵慈,赵融征讨贼众不利,大将军再联俣朝中大臣上奏天子,必能治赵融个征讨不利的罪名。”
司徒袁逢道:“本初慎言,吾等皆为朝廷重臣,岂可私通贼寇。若事败,则必遭天下士人唾弃,为朝廷所不容。”
张温、杨彪、王允等人连忙附合,都不赞成袁绍之计。
大将军何进少谋无断,本来还有些心动,见几位重臣都反对,就不禁犹豫起来。
袁绍默然,也不分辨,只向何进使了个眼色。
何进会意,当下道:“今日暂且到此,待来日再议罢!”
袁逢、杨彪、王允等人闻言连忙起身告辞,离开了大将军府。
待所有人都离开后,何进才问袁绍道:“本将方才让本大将军遣散众人,可是欲让本大将军为江夏贼众通风报讯?”
袁绍道:“大将军明鉴,此乃不得已而为之。今阉党祸乱中闱,若不及早图之,恐吾等死无日矣。为了朝廷大计,适当地应用一些手段亦在情理之中。而且赵融本来就是无能之辈,若由其统兵出征,就算朝廷大军乃是百战精锐之师,能否讨平江夏贼众,也还是未知之数。唯今之计,只有罢了赵融的兵权,大将军再遣心腹之将统兵出征,才将掌怀部分兵权,与阉党抗衡。”
何进迟疑道:“本初所言虽然有理,可是此举与通敌卖国无异。若事败,不但朝中再无本大将军立锥之地,而且恐会祸及九族。”
袁绍忙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大将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呐!”
何进能当上大将军,到也不完全是个草包,来回踱了几步,当即咬咬牙,道:“就依本初之计,不过如何给江夏贼众透漏朝廷大军动向,还需再议。”
袁绍目露狠辣之色,道:“绍有一计,可令大将军置身事外。”
何进大喜道:“本初速速道来。”
袁绍道:“屯骑校尉周坚虽与阉党决裂,但并未完全为大将军所用。大将军可令周坚将朝廷大军动向暗中告之江夏贼众。若周坚拒绝,则不肯为大将军所用,当提防之。若事败漏,大将军亦可将事情全部推在周坚头上,与大将军无关。”
何进眼睛一亮,连连点头道:“此计甚妥,就依本初之言。”
袁绍道:“即如何,绍这便去安排。”
何进道:“本初可速去。”
袁绍长长一揖,告退出了大将军府,自去找周坚。
屯骑校尉府。
周坚与袁绍相对跪坐,待仆佣奉上酒水退下后,周坚才道:“本初兄过府造访,可是大将军有事要命坚去办?”
袁绍道:“非是大将军有所命,实是绍有一事,要与子渊相商。”
周坚道:“不知是何事,本初兄但说无妨。”
袁绍道:“今南阳贼众复起,天子以赵融为将领兵讨贼,此事子渊也知道吧!”
周坚点点头,不知袁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静待下文。
袁绍接着道:“赵融无能之辈,皆因依附阉党,才得以拜将。以赵融为将讨贼,若征战不利,则必丧城失地,有失朝廷威严,届时必定群寇四起,阉党之乱可见一斑。绍虽有心除阉党而正朝纲,奈何人微力轻,还需仰仗子渊多多相助。”
周坚点头附合道:“阉党乃祸乱之源,理当及早图之。”
袁绍道:“然而阉党不但极受天子宠幸,且把持有京畿羽林卫兵权。今天子又以赵融为将领兵出征,掌握北军大营三分之一的兵权。吾意将朝廷大将军动向告之贼匪,若赵融征讨不利,大将军使可趁机上奏天子,以心腹之将统兵出征。子渊统兵有方,朱隽将军已在天子面前为了进言,奏请天子命你带兵出征,却因十常侍之故未能成行。若是赵融讨贼不利,大将军再趁机上奏天子,料可为子渊请命,立此大功。”
周坚不知袁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道:“多谢大军将抬爱。”
袁绍欣然道:“子渊只需暗中将朝廷大军动向告之江夏贼众,再潜入贼营之中暗中辅佐江夏贼众,只需叫直融领兵征讨无功,便是大功一件。”
“什么?本初兄不是在说笑吧?”
周坚心中一沉,面露凛然之色。
将朝廷大宫告之贼众,已是大逆不造之举,若再屈身事贼,那还了得。
若是自己真的听众袁绍之言,无异于将把柄送到了别人手里,日后还不得任袁绍揉圆了捏扁了,此计可谓毒辣之极。
很明显,这样的毒计,肯定是经过了大将军何进私下允许的。
不过,袁绍也想的太简单了些。
将朝廷大军的动向暗中透漏给江夏贼,固然能让赵融征讨失利而获罪,但若是一旦事情败漏,就算何进把全部的罪名推给自己,也无法取信于天下。
毕竟有些事情光有证据还不行,而是要看天下士人的看法。
就算大将军何进再怎么不知情,朝中百官嘴上不说,心里也不会相信。毕竟何进身为当朝大将军,这等重大的事情,若说他这个大将军不知情,是没有人相信的。
袁绍想抓住自己的把柄,可没有那么容易。
到时自己也可以一推二五六,反正没有确凿证据。
袁绍想抓自己的把柄,可就打错了主意。
周坚心中冷然,眸子里掠过一道森然精光。
不管袁绍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但如此重要的事情,大将军何进必然是知道的。也就是说袁绍此来,多半也是奉了大将军何进之命。
既然是何进的意思,那就已经是板上定钉,只能领命而行了。
而且何进既然选了自己,明显对自己并不信任,因此才想通过此事试探自己,或者干脆抓住自己把柄,彻底为其所用。
周坚思虑千转,当即愤然道:“即是为朝廷分忧,坚不敢辞。”
心中却暗暗冷笑,只要赵融讨贼失利,自己就有机会了。
周氏三国 第81章 定计
光和七年十月。
为表讨灭黄巾叛军之功,群臣奏议,天子下诏,改年号为中平,是为中平元年。
自年初以来,大汉天下烽烟四起,匪寇不断,国运多灾,朝纲不兴。特别是席卷天下的黄巾之乱,严重损伤了朝廷根基。
改元中平,即有纪念讨平黄巾之乱的意思,也是统治阶级对太平盛世的一种渴求。
南阳,数万江夏贼众围攻宛城,月余不下。
赵慈手下虽有三万余众,但全都是乌合之众。南阳太守秦颉虽死,但宛城尚有数千兵马驻守,更兼宛城城高池厚,且自黄巾之乱平靖后,南阳太守秦颉便大肆修缮城防,利守不利攻,赵慈挥三万余贼众猛攻月余,竟无法攻破宛城。
眼看军中粮草将尽,赵慈只得放弃攻打宛城,率众寇掠周边各县。
博望县以北二十里处的一座山谷中。
周武等十名混入贼营的随从自分兵遁入山林落草之后,终于第一次聚首。
周武环顾其余九人,说道:“好了,都到齐了。这次费这么大劲,把你们都召集到这里来,是因为公子有事情交待下来,事关重大,必须要我们弟兄十个合力,才有可能完成任务。否则事有差错,纵然公子不怪罪,我们也无脸见人。”
陈良问道:“不知公子有何事交待下来?”
其余随从也都望向周武。
周武沉声道:“赵慈引众寇南阳,南阳太守秦颉战死,朝廷已经派虎烈中郎将赵融率领一万大军前来征讨。公子令我等将朝廷大军动向告之赵慈。”
九名随从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欲令赵融讨贼不利。
至于更深层次的原因,估计涉及到了庙堂之争,就不是众随从要考虑的了。
大伙唯一要做的,就要执行命令,完成公子交待下来的事情而已。
李起道:“我等现在身为匪寇,怕是不易探知朝廷大军动向。”
周武道:“此事不必担心,朝廷大军动向自由公子关注,随时遣人传报。我们只需将消息转送给赵慈就是了。”
李起道:“既然如此,那就没什么问题了,这事好办。”
周武道:“话虽如此,不过赵慈草寇之辈,就算知道了朝廷大军动向,赵融也不是能征善战之将,赵慈也未必能击败赵融所率的一万精锐官军。若战不利,赵慈败退,我们又不宜和官军正面交锋,公子交待下来的任务就没法完成了。”
一名随从道:“头你说吧,要我们怎么做。”
周武看向戏昌,戏昌脸色淡然,将一幅军事地形图在地上摊开。
“众将请看。”
戏昌手指军事地形图,向众人道:“此次朝廷发兵,只为征讨南阳之江夏贼众,若东出荥阳、虎牢,从颍川进入南阳,路途较远。是故赵融大军定会南下阳人,经梁县,过霍阳山,从颍川西直接进入鲁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