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极品鉴定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小小青蛇
那几名已经腰酸背痛的工作人员立刻撤开,把这地盘让给骆天,骆天先是扫视了一圈,这一堆尚未分开的珠子有椭圆形的金珠,还有正圆形的小金珠,还有玛瑙、绿松石等材质,按理说,按材质分开,然后拼凑即可,可是古时也有搭配,金珠或与其它宝石混搭,那么首饰的原型是什么样子就拿捏不准了。
骆天大致看完,突然恍然大悟,看清金珠上的纹饰以后,迅速地将椭圆形的金珠聚集在一起,按照上面的纹饰,找到一根金丝,迅速地串联起来,同时内件以12个小金丝环相拉,在环与环之间又附着3粒小圆珠,有6件系在小金珠上再以金丝缀饰,并镶有圆珠,再有1件为镂空的多角形,在骆天的手上,一件美伦美焕的金质饰品应运而生,付馆长简直看得呆了:“巧夺天工,不可思议!”
“这应该就是颈饰的原型了,不过还要等我将其它的还原之后才能判定这种组合是否正确。”骆天一边说,一边将绿玉珠和形状不规则的绿松石、孔雀石等联在一起,马上一件不规则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颈饰也产生了,这种组合大超所有人的想象。
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说道:“难怪我们把绿松石组合在一起,怎么也不能成型,别提颈饰了,就是臂饰,尺寸也不对,原来还要与其它的宝石进行搭配地,真是的,完全想不到嘛,这三样怎么可能联系在一起。”
这话有点像发牢骚,付馆长有些动气了:“地方上的文物局向我们求助,这就是你们的能力吗?幸好他们没有在场,不然会嘲笑我们的工作能力,想不到,人家骆天是怎么想到的,我看你们就是不用心!”
那人无端端地吃了一个呛,郁闷地抓抓自己的头,再也不肯多说一句废话了,
骆天的注意力完全被剩下来的各色玉石给吸住了,略微沉吟之后,将83颗玉管串联在一起,形成5串饰,又将水晶、琥珀串连在一起,这样几幅首饰完整地摆放在了一起,每一串看上去都很和谐。
“有些玉石上面有细微的纹饰,我只是根本这种纹饰将不同的玉石组合在一起,做一下尝试,但是现在看来是成功了。”骆天看着付馆长:“或许还有其它的组合方式。”
事实上,骆天每拿起一块玉石,就像知道它们原来所属的位置,凭着一股直觉,骆天把不同的玉石组合在了一起,这个过程就像是理所当然,顺其自然,在这个过程中,骆天能够感受到碎片的微微颤动,它们在指引着自己将这些颈饰和臂饰进行还原。
付馆长:“我看没有比现在更好的组合了,骆天你再看看其它的首饰,小陈,你进行记录。”这个小陈就是刚才发牢骚的那名工作人员,馆长下令,他立刻蹲到骆天的旁边,拿出笔和纸来,做好了准备工作,这是要让骆天进行其它首饰的鉴定工作了。
“发髻,作髻时于真发末端加接假发,梳成盘髻式样,上插三枝梳形笄,分别为长19。5厘米、宽2厘米,有11个梳齿的玳瑁笄,长24厘米、宽2。5厘米,有15个梳齿的角笄和用20枝竹签分三束。再在距顶端1。7厘米处用丝线缠扎而成的竹笄,笄头有朱绘花纹,前额及两鬓有长宽约1厘米、厚0。2厘米,涂朱或朱地涂黑、镶金或侧面贴金叶的木花饰品。”
骆天回想起刚才忆起的画面,有一位在人群最前面哭泣的夫人,应该是地位最高,这个发髻应该是属于她的:“从这个发髻来看,有朱绘花纹,又有镶金木花饰品,应该属于地位较高的妇人所有。”
“刘去的王妃?”小陈下意识地问道,完了,知道自己又多话了,吐了吐舌头,准备挨训,骆天却点头:“很有这种可能。”
小陈这才缓了一口气,不用挨骂了。
骆天又拿起一支银钗,已经严重氧化变形,但还是能够看出,是双股银绞在一起形成勾勒出花的形状:“双股银钗,长19厘米,严重氧化变形。”
“石耳坠六副,都以两根金丝拧成双股绳状,至尽端分开,一股拗曲成钩,以便挂在耳上,另一股则捶成为扁叶状,用以遮蔽耳孔,这种应该是普通侍女所用。”骆天说完,看了一眼小陈,发现他记录慢一拍,于是放慢了速度,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依次地拍照,贴上标签,写上注解。
“四副金玉耳坠,金珰上饰兽纹,玉饰镂雕变体龙虎纹,黄金与白玉交辉,玉坠长6。5cm,宽5cm,厚0。4cm。金饰长3cm,宽4cm,厚0。3cm,应为贵妇所用。”
“琉璃制耳坠,十二件,上小下大腰细如喇叭形,中间穿一孔的。色有深蓝、浅蓝、绿等,半透明,另有七件琥珀制,中部如喇叭形而上端成锥状,下端成珠状,身上无孔,无色透明,这十九件耳饰也是贵妇所用,古时琉璃与琥珀都是奇珍异宝,平常人家是用不起的。”骆天鉴定完,就有工作人员上前核查尺寸,然后齐整地收在一起。
“这一种……”骆天看到一对用多根细金丝交织而成的绹绳形手镯:“这还是属于臂饰,用细金线交织而成,形状类似现代‘鳝鱼骨’式手镯,值得一值的是这些细金丝,根根如丝线,很轻巧,手工也很独到,汉代能将金丝线编织到这种程度,实在是太难得了。”





极品鉴定师 第六百零八章 第一裸模
骆天将手镯翻转过来,看向内壁,一翻辩认,骆天认出上面刻着的两个字——望卿,“难道是陶望卿?”骆天激动起来:“付馆长,你看,这应该是刘去的妃子陶望卿的手镯。”
这还是今天第一件有明确主人的陪葬品,“不过,这陶望卿肯定不是最后戴着这手镯的人。”骆天无限感概:“陶望卿死在刘去的前头,而且尸骨无存。”
正在记录的小陈身子一抖:“尸骨无存?”
“是啊,这个陶望卿说起来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裸模。”骆天的话勾起了所有人的兴趣,连带两名女性工作人员也对视一眼,虽然有些害羞,也忍不住凑过来的骆天说个明白。
“陶望卿是西汉的一名美女,小家碧玉,五官精致,身材苗条,青春漂亮,貌似天仙,被当时的广川惠王刘去强娶为妃,由于年轻貌美,风情万种,深受刘去的宠爱。刘去的王后叫昭信,非常嫉妒,怀恨在心,千方百计要置陶望卿于死地。于是经常在刘去的面前状告陶望卿,刘去整天搂着陶望卿,对王后的话,不以为然。但刘去有个致命弱点,就怕别人说他戴绿帽子。”
说到这里,两名女工作人员突然吃吃地笑了起来,这引来男性们的不满:“是个男人就怕戴绿帽子,还不是让你们女人给吓怕了。”
小陈不耐烦起来:“你们别闹,先听骆天讲完。”
“在某一年的初夏时节,阳光明媚,莺歌燕舞,垂柳依依。陶望卿找来一位画工,在自己的卧室里,她脱光衣服,手理云鬓,娇花照水,千娇百媚,摆好造型,为自己画了一幅裸体像。结果这件事让王后昭信知道了,她抓着不放,开始在刘去面前诬告陶望卿,说画工到陶望卿住处给她画像,陶望卿袒露身体,靠在他身上,娇喘微微,擦粉献媚,他们之间肯定有奸情。王后的诬告,刘去相信了,从此不再宠爱怜惜陶望卿。”
“男人还真是好骗。”一名年纪轻一点的女工作人员忿忿不平地说道,另外一位年纪大一点的叹口气:“你还年轻,以后你就知道了。”
骆天继续说道:“失去了刘去的保护,王后昭信开始变本加厉,有恃无恐地对陶望卿展开了残忍的折磨。她带领众妃嫔,当众脱了陶望卿的衣服,用最恶毒的言语对陶望卿进行侮辱,用皮鞭抽打,用烧红的铁条灼烧陶望卿的玉体。陶望卿实在无法忍受折磨,投井寻死。被人发现后,报告了王后昭信,王后昭信急忙命下人将陶望卿从井中救了上来。然而,这并不是王后昭信有了怜悯之心,她要让陶望卿欲死不成,欲活不能!”
“俗话说:蜜蜂尾上针,最毒妇人心。一个女人要是疯狂了,后果不堪设想。王后昭信要让陶望卿生不如死。从井里救上陶望卿后,王后昭信命人绑住陶望卿的手脚,用木橛塞入她的下部,割下她的鼻子、嘴唇和舌头。最后,居然命下人把陶望卿的尸体剁成肉块,放进一口大锅里,撒上桃木灰毒药,用温火进行烹煮,也许是为了杀鸡给猴看,王后昭信还逼着其她美女围着观看。就这样,烹煮了一天一夜,陶望卿这位千娇百媚的美女,被煮成了一锅肉酱。”
工作间里突然安静了,没有一个人说话,最后的描述让大家感觉到了一股寒意,良久,还是小陈打破了沉静:“女人发起毛来,比老虎还可怕,一样可以吃人。”
“说什么呢!”那个年轻的女孩子突然瞪了小陈一眼,波光流转,小陈对上她的眼神,立刻笑着低头下去,骆天觉得这两个人肯定不一般,他咳了一声:“都怪我,说得太多了。”
“让他们长长见识也好,平时也不多用用功。”付馆长笑道:“这个男人和女人的问题比哲学还抽象复杂,你们以后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去研究,现在先着眼于眼前吧。”
骆天点头:“继续工作吧,现在是玉带钩。”
带钩就是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古又称“犀比”。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带钩是身份象征,带钩所用的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以及大小都是判断带钩价值的标准。
在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一种长方体玉出现于墓葬尸骨的下半部,属于腰带的一部分。器型多呈长方体形或扁长方体形,有长型和短型之分。长度在3-8厘米之间,通体光素无纹。一端有孔,为两面对钻而成,可穿绳结系,其作用相当于带钩的钩钮。另一端琢磨成弯钩状,钩头向内弯曲,末端稍尖圆,可钩系腰带。虽与常见形制不同,但作用应该是钩挂,相当于春秋战国以后的带钩,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带钩,是古玉带钩制作的初始状态。
西汉时期是古玉带钩发展的鼎盛期,玉带钩的制作在继承战国时期器型和技法的基础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一般来说,西汉时期的玉带钩选料讲究、琢磨细致、刀法简练、质量上乘。同时数量也比较多。这一时期,玉带钩大多通体光素无纹。钩首头形也雕琢得非常简洁,有的仅存轮廓,有的只是刻划几刀而已,但都粗犷有力,规整洁净。即使有的钩身有阴刻纹饰,也是非常简单、挺拔、有力。有的仅在钩面琢磨几道弦纹,或在两道弦纹中间压铊斜磨,形成纵向凹槽,看似凸脊一般。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玉带钩的钩面开始出现了浅浮雕蟠螭、凤鸟等纹饰。
“玉龙附金带钩,玉龙作∽∽形变体,龙尾嵌套金质带钩,通长14。4厘米。”骆天又拿起另外一件带钩,这一件不是玉制的:“琉璃制带钩,长7。8厘米,螳螂型,晶莹透明。”




极品鉴定师 第六百零九章 舞女玉佩
带钩仅此两件,骆天将眼光看到了旁边的指环上,中国女子带指环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五经要义》:“古者后妃群妾礼御于君所。女史书曰授其环以进退之。有娠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著以银环进之”。可见中国最早戴戒指的后妃们,当有了身孕或其他情况不能被“临幸”时,皆以金环套在手指上“退避”君王,其他时候则用银环套在手指上表示“逢迎”。
远远早于《诗经》成书的周代,在距今4000年到6000年的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已发掘出骨制指环,有的上面还嵌有绿松石。而与这一时代同期的古埃及也有指环遗物出土,可见迄今最早的指环是出现在东方,而不是西方。与古代埃及和希腊文化相同,在古代中国,指环首先由男子佩戴,但并非是代表权势和身份的印鉴,而是拉弓射箭的辅助工具。
清代的扳指可谓鼎鼎大名,但很少人知道它的古称“韘”。即《诗经》所云“芜兰之支,童子佩韘”之“韘”——上古用象骨或其它兽骨做成,著于右手大拇指,用以钩弦。毫无疑问,在远古时代,引弦挽弓者大多是男子。然而韘的实物却最早见于妇好墓,她不仅是殷王之妾,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和最伟大的女将军。出土的那件玉韘,应该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玉质扣弦器,其外形一端平齐,一端斜口,可套入大拇指。这说明军事用途的指环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已开始制作和使用。
现在骆天看到的指环是女子所用的,先是四只银指环,圆圈表面作棱角突出,两边密饰斜线纹,然后是十只金指环,嵌有绿松石。
接下来的是玉佩,战国、秦汉时期的玉佩繁缛华丽,甚至数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璧、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杂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威严。魏晋以后,男子佩戴杂佩的渐少,以后各朝都只是佩戴简单的玉佩,而女子很长时间里依然佩戴杂佩,通常系在衣带上,走起路来环佩叮当,悦耳动听,因此“环佩”也渐渐成了女性的代称之一,
现在摆在骆天面前的是汉朝鼎鼎有名的舞女玉佩,足足有三十块,“这么多的舞女玉佩?”骆天赞道。
“舞女玉佩?”小陈吸了一口气,跟着这个骆天工作还真有趣,一会儿是什么历史第一裸模,现在又是什么舞女玉佩。
“你不要想歪了。”骆天笑道:“所谓的舞女玉佩是用白玉镂雕而成,器形扁平片状,两面用阴线琢出相同的纹饰。玉人都是杏目、凸鼻、小口。身着右衽长裙,腰系丝带。人物体态窈窕,细腰秀颈。造型生动优美,舒袖起舞,一臂高举过头顶,一臂贴于胸前或下摆做甩袖之状。长裙飘逸,衣绉流畅。玉人上下正中有穿孔,本来是可以用作组佩的,不过在汉代,大多拿来作观赏玉了。”
小陈拿起一块来,真和骆天说得一模一样,他交给另外一名同事:“行,你量一下尺寸,拍一下照片吧,骆天,继续说,继续说,这舞女玉佩不会也有什么美人的传奇故事吧?”
原来是听秩事听舒服了,还想要。
“汉代流行的舞女玉佩,并非汉代独创,其渊源当在春秋战国之交。早年在河南洛阳金村一座战国早期大墓中,曾出土一件双舞女玉佩,她们用白玉镂空,减地法琢成,扁平片状。也是杏目、凸鼻,小口。额上发梳成半月状,两鬓卷曲。身着长裙穿窄袖,斜裙绕襟,腰系宽带。翩跹起舞状,左右手分别上举或弯于腹前,长袖交于头顶或垂于腰侧。”
“汉代的舞女玉佩年代,较早的标本见于西汉文、景(帝)之际,最晚的标本到东汉、安顺(帝)之时仍有孑遗,其中尤以西汉晚期最为常见。它虽延用了大约300之久,但不同时期造型、做工特点还是相当显著的。如西汉文景时期的舞人玉佩,器形多呈较为规整的长方形,人物虽多数为女性特征,但也偶有男性。面部表情呆滞,舞姿生硬,动感不强。做工上基本镂空,纹饰均用阴线刻划,虽很繁褥,但既浅又不流畅。”
“元平(帝)时期的舞女玉佩,器形打破了规整对称的约束,完全依造型要求而定。人物皆为年轻女性,面目俊美,身材苗条,舞姿生动。做工上镂雕而成,纹饰除用阴线勾划,还用减地法修成边棱凸起的凹槽,既突出了表现形式,又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东汉安、顺(帝)时期的舞女玉佩,与西汉元平时期大致相似,只是头上多了长发和两支长笄,肩披帛带,衣着纹饰日趋繁褥。”
骆天一讲完,小陈立刻拿过来一块舞女玉佩,看完之后“哦”了一声:“这是文景帝时期的做工。”
“没错。”骆天点头。
“不过真的和美女没有关系吗?”小陈一问,那位年轻的美女工作人员转过身来,突然给了他一拳,嘟着嘴巴,明显地不高兴了,这不是有一腿是什么?
骆天玩心上来了:“其实要说和美女有关,那是肯定的。”
这不说还好,一群人竖起了耳朵,都想一听究竟,骆天说道:“使用这种舞女玉佩的除了王候,就是王后或宠姬。如河北满城所出为中山靖王妃窦绾遗物,江苏徐州石桥为楚王赵姬之物,北京大葆台女墓主的年龄与广阳王相差20岁,更可能是后来所纳的舞妓小妾。”
“就这样?”大家明显地不满意。
骆天有点蒙,脑子一转,立刻说道:“难道你们没有联想到一位伟大的女性?”
“谁?”大家异口同声地问道。
“舞蹈皇后赵飞燕啊,赵飞燕即西汉孝成皇帝的皇后,平原县人,幼学歌舞,因其体态轻盈,舞姿优美号称飞燕。成帝出行,过平原时行乐,宴饮歌舞助兴,见飞燕而喜带回宫中,先封婕妤,后立为皇后,受宠十年。这是这样一位幸运的皇后,最终还是因出身卑贱未逃脱被贬自杀的悲惨结局。要说用舞女玉佩的女人,她就是其中之一。”




极品鉴定师 第六百一十章 玉蟾蜍
骆天的答案让大家“切”了一声,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玩笑开完了,骆天看着眼前所有的陪葬品,脸上的表情就不太好看了。
“付馆长,所有的都在这里了吗?”骆天隐约有些失望。
“是的。”付馆长有些无奈:“这与我们想象得有些出入。”
“付馆长,能让我再去墓室里看看吗?”骆天说道:“还有,我想要那个飞天和我一起进去。”骆天总觉得不对劲。
“好。”反正积水已经抽出,里面的东西差不多都运出来了,看看也无所谓。
骆天立刻去找飞天,最后是在欧阳天的工作间里找到了他,两个人正笑着看铺在台上的古织物,这一会儿功夫,欧阳天的进展飞速,他已经开始修复缺失的部分了,见到骆天进来,问他:“怎么样了,有多少?”
“不多。”骆天失望道:“我想再进去看看,希望飞天先生能和我一起进去。”
飞天一愣:“你是在怀疑什么?”
“我觉得刘去不可能只带着这些东西走人,就算料理他后事的人拿走了一部分,这点量……”骆天摇摇头:“不太可能,我就是觉得不可能。”
“看不出来,你们父子俩都是凭直觉做事的人。”飞天来了兴趣:“好,老头子我今天心情好,再陪你进去一趟,免费的。”
骆天和飞天又进去墓室里,里面的积水虽然抽干了,但是一地的稀泥,两人还是穿上了雨鞋,飞天指着已经四空的墓室:“你看清楚了,这里面已经空空荡荡的了,所有的机关都被我破了,你还要找什么?”
“我也不知道。”骆天嘴里喃喃念着,他的手摸到石壁上,闭上了眼睛,冥想,冥想,古玩能够记录历史,墓室也能记录历史,骆天深信这一点,他眼前恍恍忽忽,终于看到了自己想要的……
“你怎么了,骆天?”飞天正要去拍骆天,骆天突然转身过来,面对飞天,脸上的表情有些怪异:“飞天叔叔,我们有一个地方没有找过。”这里没有旁人,骆天改用了一个比较亲热的称呼。
“哪里?”飞天脸上的神色并不好看,他自命为国内第一盗墓高手,自己双眼扫过的地方,不可能遗漏什么。
骆天走到原来堆放石棺的地方,指着那里:“这下面有东西,我出去拿工具。”骆天快步出去找来一把铁锹,就在那里挖了起来,越挖越深,足足向下挖了一米多,铁锹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两者相击,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飞天面露惊讶:“有东西?”
“这下应该没差了。”骆天扔掉铁锹,索性用手扒了起来,里面有一个大铁盒子,上面一把锁,骆天从来没有见过,飞天马上认了出来:“这是汉代的铁制三簧锁,结构多为长方体身横式挂锁,内置3-4簧,器长3。3-31厘米,在中国至少被使用了一千多年。”
这个骆天还是知道的,中国锁具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锁是木制的,构造极为简单,只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锁,没有防盗功能。中国的金属锁发明于汉代。宋代多为铁锁,而到了明清,铜锁成为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作为一种生活常用品,古锁记录了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些具有特别造型、雕刻花纹的锁具还记录了当时的民俗风情。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殷商虽然已进入青铜时代,但铜主要用来制作大型饮器、食器和祭器,尚未用来制锁。其发展期为春秋战国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宋元时期。继殷商青铜时代之后,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 考古证明,在这一时期人们大量的是使用铁锁、铜锁,还有银锁、鎏金锁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西周的青铜锁、东汉的金属锁,唐代的虾尾银锁和宋代的方身锁等,都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
特别是汉代的铁制三簧锁,在我国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其繁荣期为明清时期,各种质材的锁具同步发展,以铜锁、铁锁居多,工艺更加精巧,在开锁难度和外形制造上有很大创新。如明代的三色铜锁、清代的白鹤锁、密码锁、暗门锁、四开锁、倒拉锁以及各种人物、动物和文字造型的锁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的锁具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机关奇特,一般人很难打开。
“糟了,这下要怎么开?”骆天左看右看,还在犹豫之中,飞天单手扯过去,一下子就把锁整个拉断了:“傻侄子,你认为经过几千年的腐蚀,它还有安全性可言吗?”
锁被拉断了,铁箱子立刻被打开了,里面的东西让见过大世面的两人都微张了嘴巴,里面还有一股味道,骆天说道:“怎么像是香烛的味道,奇怪,这么久了,还能保留下来。”
“古墓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要是以前,我还能带你见识见识,这种墓,其实不算什么的。”飞天翻动箱子里的东西:“这些东西我就不熟了,你来看。”
1...157158159160161...2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