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鉴定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小小青蛇
袁胖子经过刚才的事情,知道自己要挨一通训了,现在积极主动得很,连忙将需要骆天掌眼的古玩一一搬了出来,这第一件搬出来的是一套瓷器,形状十分奇特,整个杯体由九条龙装饰,一条龙头部伸到杯底,尾部伸出杯口并弯曲为杯把,另外八条龙组成四对,每对一条头朝上,一条头朝下,头朝上的四条龙头伸到杯口内呈喝水状,骆天知道,当杯体内装满液体时,通过杯体内的倒u形管,并由头朝下的四条龙口中喷出。
这九龙杯的来历很有一些故事,各个朝代都有一些说法,比如说明代的,在明代洪武间,官府在景德镇开设御器厂,亦名御窑厂,专门为皇宫制造御瓷。当时的景德镇隶属于江西浮梁县,临近的都昌、抚州、丰城、乐平、波阳等县的瓷工听到景德镇开办御窑厂的消息后,纷纷聚集到景德镇,其中以都昌、抚州的瓷工人数为最多。御瓷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凡是选到御窑厂的瓷工都是一些制瓷手艺高超的能工巧匠,经他们之手造出的御瓷皆是精巧之至的佳品,九龙公道杯便是其中一种。
据传说,当时的浮梁县令为了讨好皇帝,博得皇上的赏识,指令御窑厂的瓷工半年内制出一种九龙杯用来进贡皇上,好则赏,不好则罚。指令发出后,县老爷亲自监制。由于九龙杯的制造难度大,时间又短,瓷工们个个急得寝食不安。他们日夜研制,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经过三个多月,几十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看到精制的九龙杯,县太爷喜笑颜开,亲自快马加鞭将九龙杯送至京城,进贡皇上。洪武皇帝朱元璋看着浮梁县令进贞的艺术珍品壶九龙杯,爱不释手,连声夸赞景德镇瓷工制瓷技艺高超,夸赞景德镇不愧为瓷都之称。浮梁县令由于进贡有功,得到了皇上的赏识,不久便加官晋级,由县令升迁为府台。
朱元璋得到九龙杯后,便经常使用这种珍品盛酒宴请文武大臣。在一次宴会上,洪武皇帝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点酒未喝,御酒全部从九龙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皇帝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为了谨记九龙杯的公道,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九龙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
据传康熙皇帝也曾有一尊九龙杯,名是康熙的心爱之物,后随康熙葬于遵化东陵的景陵,传说1945年景陵被盗后还真发现了九龙玉杯,盗贼田某在盗陵前扬言只要九龙玉杯,后面果然到了他的手里,后经过新中国人民政府地方干部的耐心工作,田某将此杯交给了政府,但现在此杯流落何方,谁也不知道,成为一谜了。
九龙公道杯其实是运用虹吸原理制造而成的。为了进一步发掘陶瓷传统工艺技术,景德镇的一些陶瓷艺人等人对九龙公道杯实行了大胆的改进,原来的杯子龙头角度朝下,装饰单一,且盛水不足杯子容量的70%时所盛之水便全部漏光。经他们反复试验改进的九龙公道杯龙角朝上,用青花、粉彩装饰得五彩缤纷,美观之至,且盛水容量也由原来的70%上升为90%。
现在经常有一些酒店引进了九龙杯,主要是用来助酒兴,增加活跃气氛,给人们以神秘莫测之感,另外它还可以作为一种特殊工艺品,并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
“九龙杯?”骆天摇摇头,这造型是九龙杯的样子无疑,不过这瓷是新瓷,这不过是一件现代工艺品作旧而已,瓷器上的裂纹倒也仿造得入木三分,骆天将九龙杯翻过来来看,他看的是底部的刻字,从瓷器的外观上来看差别并不大,并不是商朝的瓷器外观就一定要比唐朝的磨损程度更大。区别哪个朝代主要看瓷器底部刻的字,每个朝代的瓷器都代表了一个朝代和这个朝代的工艺,都是有印记的,字刻得真不真,是不是那个朝代的就十分重要了。
字是假的,瓷器裂纹是造的,就连边角的一些痕迹也是做出来的,这样是为了让人看起来是使用过的,现在的做旧手段十分高明,比如做旧的人会把烧制成的瓷器来回揉搓,让瓷器有做旧的感觉,然后会把瓷器埋掉,每隔一阵段时间就会去简单处理一下,过几个月再取出来,他们所做的处理也就是将盐酸和无水乙醇涂抹到器具上,可以让瓷器与土结合得更加紧密,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在地下埋藏多年的沧桑感。
像现在专业做旧已经成为一项产业了,做旧出来的东西足以以假乱真,蒙骗了不少古玩玩家,这九龙杯的技术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这做旧的人多半是利用了这买家的猎奇心理,一番说服就哄骗着买了。
骆天将这些做旧的地方一一写了下来,完了,袁杰已经迫不及待地搬来第二件东西了,这是一个大件,大家经常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一种椅子——太师椅。
极品鉴定师 第八百四十九章 太师椅
这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在明代时,将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的特征都是为了显示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
太师原本是一种官名,是地位的象征,太师椅太师椅,连带着这椅子也变得尊贵起来了,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能坐太师椅的都是人中翘楚了,这太师椅原为官家之椅,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放在皇宫、衙门内便带官品职位的涵义,放在家庭中,也显示出主人的地位。清中期后,广东家具生产蓬勃发展,原为官家之椅的太师椅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椅背与扶手常被雕刻得精彩异常,成为一种充满富贵之气的精美坐椅,风靡一时,后来又发展到用榉木等木材制造,成为一种家常坐具。在处于重要位置的客厅里,一对太师椅或与八仙桌配套,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足可以说明主人的品位和情趣。
眼前的这一把太师椅。椅子背板搭脑高出靠背的形式,在宋代名人绘画中已能看到,只是搭脑后弯而未成为卷书式。在明代家具中,这种形式在宝座上也有实例。直至清代,椅子背板做成如此式样的不属少见,但主要是太师椅、屏背椅一类的椅子,且多程式化。此椅背板与卷书状搭脑一木连做,靠背板上部正中铲地浮雕“云、蝠、结、磬”的寓意花纹。扶手和靠背均作对云钩,兜结交角圆和,造法比较利落。该椅制作时代不会早于嘉庆年间,是清代太师椅比较普遍的式样。
清代,太师椅的造型与宋史所载相差甚远,体形硕大、做工繁复、设于厅堂的扶手椅、屏背椅等都称太师椅,以乾隆时期的作品为最精,一般都采用紫檀、花梨与红木等高级木材打制,还有镶瓷、镶石、镶珐琅等工艺。他们共同点在于椅背基本上是屏风式,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这是清代太师椅的典型特征之一。
太师椅最能体现清代家具的造型特点,它体态宽大,靠背与扶手连成一片,形成一个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围屏。太师椅是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师椅变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而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太师椅的名字十分形象,关于这个名字的记载最早在宋代,宋代张瑞义的《贵耳集》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宰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京伊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遗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用之。遂号太师样。”
文中提到的秦师垣,也说是当时任太师的大奸臣秦桧。这段记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秦桧坐在那里一仰头,无意中头巾坠落。吴渊看在眼里,便命人制做了一种荷叶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桧等人的椅圈上。太师椅由此产生,太师椅这一名称也由此传开。这段文字除了告诉我们太师椅的名称由来以外,还清楚地说明,当时的太师椅就是带有荷叶托首的圈椅。这种拖首的功用类似于现代汽车、飞机靠背椅上的头枕。一个大奸臣,一个马屁精,无意中为中国家具史留下了一笔遗产。
有趣的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在《桯史》中也提到秦桧与太师椅的种种瓜葛,并将带有荷叶托首的交椅明确称为“荷叶交椅”、“太师交椅”,为张瑞义的说法提供一个佐证。
宋人王明清在《挥尘三录》中记载了当时其他朝臣用太师椅“仰首而寝”的情形,并说“达宦者皆用之”,可见“太师椅”之名流传颇快。宋代名画《春游晚归图》中将太师椅描绘得十分清晰。图中一个官员游春归来,鞍前马后簇拥十余侍从。其中一个肩扛的就是这种带荷叶托首的太师椅,用以供主人随时休息。
骆天记录完了,交代袁杰:“搬回去吧。”
袁杰忙不迭地将太师椅搬回去,脸上还带着笑,他嬉皮笑脸的样子让骆天十分无奈,这个袁胖子身上还是沾了一些富二代的习性,但幸好脸面子厚,刚才的事情他好像都云淡风轻了,丝毫没有放在心上一样,也不知道这样对他袁胖子来说是好,还是坏。
九龙杯是假,太师椅是真,这一会儿就看完了两样,骆天想着徐俏君还在家里,急着回去,连忙又看第三件东西,这第三件东西已经被袁杰放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骆天一瞧,旁边来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这是袁胖子让自己消气呢,骆天看一眼他,摇摇头:“胖子啊胖子,你玩这么多心思还不如说一句对不起。”
袁杰立马双脚并拢,行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军礼:“对不起,骆天,我以后再也不和客人吵架了,不管那客人有多三八!!”
“关键是你还看走了眼。”骆天说道:“好了,以后汲取教训,没把握的结果不要说,还有不管对方的脾性如何,客户就是上帝,这句话总不用我来强调了吧?”
“收到了,收到了。”袁杰现在是骆天说什么,他就一味地应着,丝毫不敢顶嘴了。
骆天这才低头看桌子上的东西,它十分小巧,一共八枚,都安静地躺在那里,骆天看了一眼,有些意外,这钱他认得,不过还是头一回亲眼见到:“这是日本的古钱,宽永通宝。”
极品鉴定师 第八百五十章 宽永通宝
这宽永通宝在中国并不算少见,日本的古钱在中国流传,这个是和历史不无关系的,咸丰三年也就是一八五三年的时候,清王朝为筹措鸦片战争赔款和镇压太平军的军费,开始铸造“当十”、“当五十”、“当百”、“当千”的虚价大钱,结果造成钱价大跌,交易混乱。外国的轻钱也乘机而入,纷纷流入中国。
像朝鲜的“常平通宝”钱、安南的“光中”钱、“景盛”钱等,而日本的“宽永通宝”钱更是借机大行其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修泰莱高速路时,在方下至杨庄路段曾出土过部分清代铜钱,多数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号的红铜质铜钱,其中就有一定数量的日本和安南铜钱掺杂其中。
当时的日本通过各种渠道从中国取得铜后,制造轻质铜钱,然后再输出到中国换取重质铜钱,运回国熔化后再铸造更多的轻质铜钱,再输出到中国换取更多的铜钱或铜材,如此往复,财富便越聚越多。所以,利用本国所铸铜钱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也是日本的一大创举。
日本在公元708年奈良朝元明天皇和同元年,也就是公元708年,相当于我国唐中宗景龙二年,在那个时候开始仿效中国唐朝铸币,铸行“和同开珍””方孔圆钱。到19世纪60年代,共铸行方孔圆钱32种,其中的“宽永通宝”是铸行量最大的一种。
我国明代施行钞、银、铜钱并行制度,但铜钱的铸行严重不足,在明代的十七帝中,只有九代帝王铸过币(如明宣宗时自宣德年后的几十年间没铸过币)。于是便允许唐、宋旧铜钱入流,这便为民间的私铸钱和流入中国的日本仿制钱的流通提供了条件。
日本于“宽永”二年,也就(公元1625年,相当于明熹宗天启五年,从那个时候开始铸造“宽永通宝”铜钱,历经天明天皇至孝明天皇等十个皇朝,到1867年,相当于我国的清同冶六年止,长达242年之久。所以,“宽永通宝”流通到莱芜的时间,最早也应在明末清初之时。
日本的“宽永通宝”钱在中国民间流通了多年,直到清乾隆初年,才被官府知道,怀疑是私铸钱,还另用“年号”,这无异于谋反。于是,乾隆皇帝谕令江、浙、闽各总督、巡抚穷治开炉造卖之人。幸亏江苏巡抚庄有恭的幕僚见多识广,道出来历。于是,两江总督尹继善和江苏巡抚庄有恭会衔上疏,讲出来龙去脉,乾隆皇帝才又谕令严禁商船携带倭钱;民间使用的,官为收买。至此,事情才算了结。
宽永通宝与中国的古钱币一样,因为在中国流通了二百多年,品类也很多,数量极大,光背最常见,一开始铸造的宽永通宝的永字是由“二”和“水”组成的,所以被称为“二水宽永”,这一种的传世比较少,后来宽永十三年到宽文初年所铸造的宽永通宝,宝字末二三笔相连,称为“连足宝”,这期间铸造的宽永通宝又被称为古宽永。
根据铸造的地点,又可以分为多种,比如鱼尾宝,这一种的中的“宝”字最末的丙笔是从中间向左右弯曲分开的,十分像鱼尾,因此而得名,又有长尾宽,字大,而且尾笔向上至宽字的最顶部,这两类十分罕见。
另外还有其它的比如宽文八年后的,也就是一六八八年后的铸造的称为新宽永,与古宽永相对,它的特点是宝字末二三笔分开,叫分足宝,轮廓端正,文字较细,其版别更为复杂,除铜钱外,还有大量铁钱。新宽永有几种相当稀少,如一些宽缘大型钱、奴钱小字铅质样钱等,还有一种背为“白鹤过海图”的新宽永,铸造极精,可能属开炉钱。
从币材上分,有金、银、铜、铁、铅,铜钱又分红铜、黄铜、青铜,而以红铜最常见。由于制作精良,为当时我国民间所乐用,成为流入我国混用的方孔圆钱之冠。
这八枚宽永通宝均是新通宝,也就是1688年以后铸造的,质地为红铜,完全符合“宝字末二三笔分开,叫分足宝,轮廓端正,文字较细”的特点。
骆天看完了让袁杰小心地收起来,将结果写了下来,袁杰出来的时候就又带出一件东西来,这件东西骆天一看就失笑了,这个东西勉强能够称为古董吧,可是却值不了多少钱,一千到顶了,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件普通的文房用品,其实归于生活用品也可以,这是一件臂搁,竹制的。
臂搁顾名思义就是搁手臂的东西,又可以叫做“秘阁”或“腕枕”。 臂搁外形扁片长条状,在竹刻品类中,是常用的文具,也是深受文人喜爱之雅玩,挥毫之余,把玩摩挲,日久温润而见神采;而竹刻臂搁更是竹刻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明、清两代名家都有精品传世,例如朱三松人物图臂搁;清代中期以后,竹臂搁几乎取代了笔筒的地位。
想到这个小东西在清代的时候居然是文人必备的文具之一,骆天就有些哑然失笑了,人人在写字的时候壁下搁一个竹片,这就是独特风景线一道,再看眼前的这个竹臂搁,上面雕刻庭院小景,其山石取细皴,楼阁建筑,甍瓦楞豁,榱桷俨然,运刀流畅,线条纤巧。虽然不是名家作品,可是雕工也精妙,只是可惜,边上磨损得有些厉害,这是清中期的一个竹臂搁,算下来一千块足了。
再看最后一件东西,这是一个携壶,叫穿带壶、穿带瓶、背水壶、背壶等。它是典型的泥质制品,其造型的基本特征是:喇叭形口,瘦长鼓腹,腹部有一对环耳。携壶流行于宋、辽、金、元、明、清各代,白釉、黄釉、白釉绿彩制品比较常见。携壶是古陶瓷瓶式,因为壶的两侧有穿带或绳索的环耳沟漕而得名。
这是一件清末的携壶,品相完整,通体暗红色,十分讨喜,骆天写下结论后,舒了一口气,连忙站起来准备离开,袁杰跑过来:“骆天……”
“好了,你有空就找那位廖小姐道个歉,这个事情也就结了,对了,这里有地址。”骆天将廖初晴的地址给了袁杰,又交代他:“别忘了给她买点礼物过去,态度好点。”
极品鉴定师 第八百五十一章 缠丝
骆天交代袁杰的事情,他不敢不去做,不过在他买了一篮水果,来到廖初晴留下的地址时,马上就傻眼了,这里不是动物园吗?妈呀,袁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这廖初晴不会是动物园里的猴子跑出来了吧?
接到袁杰的电话,骆天的第一反应是不可能,提醒袁杰是不是搞错了地址,门牌号上若是错了一个,差别也是很大的,袁杰直说不可能,他再三核看过了,没有错,那只有一个可能性了,廖初晴留的地址是假的。
修复公司要客户留下地址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回访,做足客户的服务,一般收藏者或玩家对于手上的古玩是极其看重的,自然会留下真实的地址以方便与修复公司联系,可是这个廖初晴,骆天有些不解了,不想留就不要留,公司也不会勉强,居然留下动物园的地址,骆天笑着挂下了电话。
看他这个样子,程真问他:“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骆天把公司发生的事情一说,程真叹了一口气:“这个袁杰也真是的,其实也这么大的人了,可是做事说话总想小孩子一样,他的嘴巴就是他最大的弱项了,不过这位廖小姐,也有些奇怪。”
“是啊,看她的年纪很年轻,母亲是一位居士,父亲懂得木工,这就是我得到的所有讯息,不管了,我有心让袁杰去道个歉,既然这样,心意也算到了。”骆天不知道的是,袁杰把果篮里的水果全拿去喂猴了,喂完了,袁杰觉得心里十分痛快,拍拍屁股回家去了,这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日后还有一段曲折。
骆天看到徐俏君站在阳台打电话,问程真:“是谁?”
“老杰克,两个人说了大半天了,看妈的样子,好像十分开心。”程真说道:“我看爸恐怕是没有机会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件事情要成为自己的一大遗憾了,骆天还知道一个道理,强扭的瓜不甜。
就在这个时候,打完电话的徐俏君走了进来,样子十分得意,骆天忍不住调侃自己的老妈起来,徐俏君十分高兴,并不与骆天计较,只说老杰克马上会过来,骆天心里暗道一声不好,老爸也正好要回来,这一下,两个人不是正好又要撞上一块了吗?当下骆天就决定要想法子别开几个人,不要在同一时间碰上面,要不然,到时候又是一出战争了。
第二天,欧阳天先到家的,说要过来,骆天扯了一个谎说公司有事,又慌乱地拿了一件古玩出去说要向他请教,又交代程真,紧盯着这边的动静,一直保持联系,这才出了门,与欧阳天约在一家茶馆里,欧阳天的样子有些憔悴,看样子这些天也遭受了不少折腾,看到骆天进来,有气无力地叹了一口气。
骆天也不去细问,只是将手上的东西亮了出来:“爸,你看这是什么?”
欧阳天看了一眼,眼前一亮:“这不是缠丝玛瑙吗?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骆天说道:“以前古玩店有人送过来的,我觉得挺喜欢,就自己留下了,爸,怎么样,这缠丝玛瑙加工成围棋不错。”
“我不要了,你干爹喜欢和人下棋,你找人加工一下,送给他吧。”欧阳天伸了一下胳膊:“这下棋啊,是老年人的娱乐活动,我觉得我得晚几年再参与这项活动才行。”这就是不服老的意思了,骆天干咳了一声,把缠丝玛瑙收了起来,他原本就是计划着打一幅棋送给干爹的,也幸好老爸不要,出来的时候太急,拿错东西了。
这缠丝玛瑙是各种颜色以丝带形式相间缠绕的一种玛瑙,因相间色带细如油丝,所以称为缠丝玛瑙。有的红白相间,有的蓝白相间,有的黑白相间,或宽如带,或细如丝,甚为美妙,古称截子玛瑙。缠丝玛瑙也是玉雕中经常使用的品种。
骆天打算将这些缠丝玛瑙拿去打磨,做一套围棋,运用现代工艺和传统的琢玉技术,切粒、定型,再通过手工打磨抛光。成品可以拿来下棋,因为材质的原因,也可以拿来收藏。到时候送给周伯斋,他一定十分高兴,他可是老棋友了,象棋、围棋都十分精通。
看骆天的心思根本没在自己这里,欧阳天更大声地叹了一口气:“儿子啊……”他刻意地拉长了声音,骆天被老爸的戏剧话给吓到了,完了,知道欧阳天有些埋怨自己了,他说道:“爸,你得想开一点,强扭的瓜不甜。”
“这个道理我懂,只是我觉得她也太狠了一点了。”欧阳天说道:“我知道那个老毛子肯定也过来了,你这是调虎离山呢,别把你爸当傻子,行了,我不会上门去闹事的,经过这一出,我也知道那老毛子对她有多上心了,她能过得好,我这心里也舒服不少了,行了。”
骆天见欧阳天没有一味地执着下去,也有些高兴:“老爸,你这样想就太好了。”
“行了,你回去忙吧,估计这会儿家里有客人了。”欧阳天说道:“我呢,坐一会儿就回去了,店里的生意最近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对了,骆天,那个什么缠丝玛瑙还有多的不,完了给我也打一幅吧。”
“行,这些够打三幅的呢,打好了我给您和干爹送过去。”骆天又说道:“爸,要不然我先送你回民俗村再回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