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鉴定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小小青蛇
“哦,这碧玺我上次听晴晴略讲了一些,不是很清楚,骆先生在,就麻烦讲得更细致一些吧。”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代典籍《石雅》之中:‘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滇海虞衡志称:碧霞碧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纪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称碧亚,或作璧碧,然已无问其名之所由来者,惟为异域方言,则无疑耳。’而在之后的历史文献中也可找到称为‘砒硒’、‘碧玺’、‘碧霞希’、‘碎邪金’等称呼。现在的碧玺是我们珠宝行业惯用的名称。传说碧玺也是慈禧太后的最爱。”
“这慈禧太后喜欢的东西可不止这一样,我看是什么东西值钱她都喜欢。”荆老突然吐露了这么一句,骆天觉得他说得挺在理的,想当初,从慈禧太后墓里盗出来的宝物何其多也?
“据历史记载,清朝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碧玺雕琢而成的莲花,重量为36两8钱(约5092g)以及西瓜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的价值为75万两白银。”骆天指着永固杯上的红色碧玺说道:“这红色碧玺是碧玺中价值最高的,其中以紫红色和玫瑰红色最佳,有红碧玺之称,在中国有‘孩儿面’的叫法。这上面的正是紫红色碧玺,其价值可不一般了。”
荆老说道:“这东西是假的,可是上面的材料却是货真价实的,这可真是……”
“当年这商人为了讨司令的欢心,可是用了不少办法啊,真金白银的全上了,这些材料加起来也是价值不菲啊,不过司令不在意,是因为它的材质再贵重,可就是假的,对于鉴定师来说,就是真假两个字而已。”骆天突然对那司令有了极大的好感,很有些相识恨晚的意识,这种相识,也只是神交而已。
极品鉴定师 第八百六十七章 官皮箱
骆天满心沉迷于对司令的想象之中,荆老拍了拍他的肩膀:“骆先生,请你继续吧,我们司令当初收了不少礼,不论真假都存放了起来,所以真假难辩。”
骆天此时心里浮现了一个念头,现在暂时不说,待看完这些东西后再择机说出来吧,这时候荆老搬出一个箱子来:“骆先生,这一个东西年代有些断不准,也麻烦你看看。”
看荆老搬动箱子时十分利落,骆天佩服道:“荆老如此年纪,却如此干练,这让我这个晚辈情何以堪啊。”
荆老笑道:“我长年修炼气功,还是有些用的,只是……”他迟疑了一下,突然撩起自己的裤腿,上面有一块旧伤疤:“当年子弹取不出来,彻底长在肉里了,这是我为司令挡的一枪,他因此视我为已出,唉,可惜……”
这一说又说到他的伤心事了,骆天叹息一声:“人各有命。”
荆老指着自己的脑袋:“这里也有一颗,还留在我的脑子里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要了我的命,我现在没有什么牵挂了,晴晴如今也有了本事,独挡一面,我就无所谓了,只有这一堆东西,我要好好用上,不然就太对不起司令的托付了。”
骆天点头:“司令若是泉下有知,一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荆老疑惑道:“莫非你知道我准备怎么利用这笔钱不成,难道不认为我会全部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吗?”
“假如我所猜不错,荆老是准备用到山区的孩子身上吧,在刚才,我除了看到挂在墙上的朝珠,还看到了一样东西。”骆天说道:“那是您和廖小姐和合照,上面上还有一群孩子,看他们的打扮和样子,是山区的贫困孩子无疑。”
“骆先生真是细心。”荆老叹道:“没错,我终生未娶,没有孩子,看到这些孩子吃苦受罪,于心不忍,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骆天有些汗颜,料想自己以后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行,他冲荆老一拱手:“您让晚辈受教了。”
“不值得一提,不值得一提。”荆老作了一个请的手势:“骆先生请吧,麻烦掌个眼,断个年代。”
这年代好断,骆天早就看了来了,眼前这个箱子,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打开为一个小型箱子,下部分打开为一个小柜子,整体为榫茆结构,材质为黄花梨,保存完好,骆天说道:“这是明朝的官皮箱子。”
“明朝的?”荆老有些意外:“呵呵,只知道是明清比较流行的家居器物。”
“这官皮箱虽然是明清时期比较流行的家居器物,可是却是从宋代的宋代的镜箱演进出来的,它上有开盖,盖下约有10厘米深的空间,可以放镜子,古代用铜镜,里画有支架。再下有抽屉,往往是三层,抽屉前有门两扇,箱盖放下时可以和门上的子口扣合,使门不能打开。最下是底座,是古时的梳妆用具。官皮箱是北京匠师的俗称。”
骆天继续说道:“官皮箱常常用来盛装贵重物品或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携带方便,常用于官员巡视出游之用,故北京匠师俗称官皮箱。官皮箱的造型和装饰,随着其主人的经济地位和审美趣味的不同,而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有的华丽雍容,有的饰以镶嵌或满雕花纹,显得玲珑可爱,也有的则不加雕琢。其材质也是多种多样,有硬木、柴木或者是竹木牙角制作而成。这一只,是黄花梨制的,年代为明代。”
骆天说完,看到荆老正笑盈盈地看着自己:“怎么了,荆老,我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对吗?”
“不,是你在掌眼的时候,像极了司令,要不是生得相貌不同,我真以为是司令站在我面前说法了,语气中的坚定,还有认真的神态,像得十足了。”荆老今天是喜悲交加,一时悲伤,一时惊喜,他挥挥手:“年纪大了,总是想些有的没的。”
骆天笑而不语,不知道为什么,他能够体会到荆老的感受,就像自己少年时,走到路上,看到别人一家围绕在自己周围,自己也能触景伤情一样,平时再坚强,心内的柔软一处还是能够被触动,他说道:“荆老,可还有什么东西需要我看的?”
“这个东西很少见。”荆老拿出四人圆球来,这四人圆球大小不一,为绞胎釉,骆天说道:“咦,这是宋代的捶丸,也就是古代的玩具之一,源于唐代,在宋、金、元三代中十分盛行。”
在捶丸,顾名思义,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是中国古代球戏之一。关于捶丸活动的最早记述,见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也就是一二八二年,以付样的署名为“宁志斋”的人编写的专门论述捶丸的著作《丸经》,《丸经》记载,中国在宋朝已出现捶丸运动,而且十分盛行。
当时最爱追逐小白球的帝王当属宋徽宗与金章宗。两人平日“深求古人之宜制,而益致其精也”,就像现代人藉助教练与教学录像带来改善球技,两位帝王则三不五时以古为师,让球技精益求精。至于帝王的球杆,则以纯金打造缘边,顶上缀饰玉器,结束球戏后,两人的球具不装在球袋而收藏在锦盒中,所谓“盛以锦囊,击以彩棒,碾玉缀顶,饰金缘边”,今天八、九十万一套的名贵球具与之相较起来恐怕都嫌寒碜。
现在放在骆天面前的只是捶丸中的“丸”也就是球,丸上还能看到击打过的痕迹,“这组捶丸是绞胎的,应当是河南焦作当阳峪窑绞胎陶瓷。捶丸在宋代的时候,各地质地有不同像山东聊城出的一带捶丸是光素无纹的。还有河南巴村的捶丸,上边是有护胎粉,也是点上那个梅花或其他形的护胎粉也是非常漂亮,想不到司令手上还有这样怪趣的东西。”
“何止,司令的收藏并不只看价值,有时候像这些怪趣的东西他更喜欢。”这荆老还真是句句离不开司令,可见两人的生死情谊了。
骆天听到荆老这样说,指着放在桌上的一块腰牌说道:“也包括这块腰牌了?”
极品鉴定师 第八百六十八章 黄金樟
骆天拿起这块腰牌,这块腰牌是西夏国的,正反两百都刻有西夏的文字,李元昊建国后,实行了一系列强化民族意识的措施,在他的倡导下,由大臣野利仁荣主持创制了记录党项语言的西夏文字,共六千多字。
西夏文字的创制借鉴了汉字的形制,在构成上可分为单纯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其笔画多在十画左右,撇、捺等斜笔较多,结构均匀,格局周正,有比较完整的构成体系和规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在西夏文中,除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直接采用文字元素创字外,绝大部分是合成造字。包括会意、音意、对称、互换、反切、长音等六种合成法。如:
会意合成法:西夏文“水”字中的一部分+“土”字合成“泥”。
音意合成法:读音为“令”的西夏文的一部分+西夏文“绢”字的一部分,合成西夏文。
互换合成法:(指)——(趾)(逃)——(服)
对称合成法:(双)(唇)(中)(分)
反切合成法:读音为“妻”的西夏字的一部分+读音为“因”的西夏字的一部分,合成汉族“秦”姓的西夏字。
长音合成法:读音为“阿”的西夏字的一部分+含意为“长”的西夏字的一部分,合成阿长音。
现在这腰牌上写的是“内务府”,骆天看这腰牌的材质普通,价值也就在万元左右,不过因为这西夏国的原因,这腰间也就有些小趣味了。
这西夏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唐朝中和元年(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也就是现在的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公元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王朝在我国历史上曾经鼎盛一时,与传统的游牧经济不同,西夏王国在文化 工艺等领域广泛吸取先进技术,不断发展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据记载当时西夏古国在金属加工中使用了风箱鼓风以提高炉温利于加工,这种技术甚至领先于同时期的宋辽各国。西夏王陵出土的铜牛重188公斤,整体造型质朴 细节刻划入微是西夏金属加工的代表作,其工艺水平至今还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西夏还铸造了大量的印章、铜牌,在这些制造工艺中采用了鎏金、鎏银等工艺成为当时各地学习的典范。
荆老看骆天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说道:“怎么了,骆先生。”
“没事,只是觉得司令的趣好与我有些相似。”骆天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了:“对了,荆老,还有其它东西要看的吗?”
“既然骆先生来了,自然要一次看完才行,以后我这买卖也好做一些了。”荆老今天显得十分亢奋:“来,骆先生,你随我来。”
荆先生从一个木箱子里捧出一件根雕作品出来,骆天忍不住惊叹:“好妙的作品,这是黄金樟的根雕啊,荆老,这件东西,你可有印象,司令是从何得来的?”
这是一件根雕作品,雕刻的一位寿星形象,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形象十分生动,这寿星的形象原本就十分讨喜,现在骆天将它托在手上,有些爱不释手了。
这根雕艺术是指利用树木根枝的天然形态,对其进行观察、筛选、截取、雕琢等艺术加工而制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品。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根艺美术品、根艺装饰品和根艺实用品。自然美是根艺作品的主要特点。老朽横陈,洞穿蚀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态精彩纷呈,通过根艺家对树根原始美的洞察,以及对审美艺术的构思想象和取舍制作,树根原始美便更集中、更典型的被表现了出来。根艺作品,一般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根雕实用类;二是根雕陈设类。前者如盆架、台灯和家具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用功能。而后者除供欣赏外,更具有保值增值的作用。
荆老摸着自己的头想了一下:“这件东西我特别有印象,因为司令十分喜欢,这东西刚开始并不是这样的,只是一件木料而已,是别区的司令找来根雕的老师父来打造的,当时费了不少功夫,这东西出来的时候,司令十分喜爱,经常拿在手上把玩。”
“这根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是20世纪80年代先后在湖北的古墓中发现的,制作根雕的原材料有黄杨、檀木、榉木、柏木、榆木等等,属上品的莫过于缅甸的黄金樟了,这根雕的原材料就是缅甸黄金樟了。”骆天说道:“司令的眼光很不错。”
缅甸黄金樟(又名山香果)是生长于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一种阔叶乔木。其中,以缅甸进口的为上品。缅甸黄金樟从生长到成材最少经50年,生长期缓慢,硬度较高,不易磨损。同时,它还含有极重的油质和铁质,这种油质和铁质使之保持不变型、防酸碱,而且特别防潮耐腐,更为神奇的是它刨光后的板面颜色,经过光合作用而氧化成金黄色,且颜色随时间流长而越加高贵。正因缅甸黄金樟具有如此优良特性,形成了它是高档木材中的首选极品,它是缅甸三大国宝(玉石、黄金樟、柚木)之一。
在欧洲,缅甸黄金樟用来制造最豪华的游艇、住宅;泰坦尼克号的甲板就是缅甸黄金樟辅设的,虽受海水百年腐蚀,至今仍然很好;上百年的大教堂和古建筑亦都是缅甸黄金樟做地板。上海滩那久远漂亮的建筑物,比如汇丰银行、海关大楼、和平饭店等几乎都是用缅甸黄金樟做柱、扶手、地板,虽经历百年沧桑,却依然完好如初、亮丽如新,从上世纪开始,世界缅甸黄金樟资源日渐稀少,因此它具备恒久的保值收藏价值。
极品鉴定师 第八百六十九章 第五宝
骆天被司令的藏品惊住了,这些东西连自己都很难见到,看骆天吃惊的样子,荆老说道:“还有一些瓷器,之前已经处理到了,现在留下来的这些,因为拿不准具体价值,我也担心处理不好,幸好晴晴找到你。”
这个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骆天却一点也不觉得困,这荆老也是,虽然年纪一大把了,可是今天却精神抖擞,一点打瞌睡的意思也没有,而且越来越兴奋,一直回忆着过去,又张罗着拿新的藏品出来,骆天见荆老着急,骆天索性要求继续看,荆老就拿出一件金帽饰来。
这是一件心形的金帽饰,它的最大直径为4厘米,整个造型层次清晰,共分四层,下面三层的辅助纹饰是用盘丝工艺手法制作的如意纹,最上层的主体纹饰是用垒丝工艺技法制作而成的一条四爪龙,整个帽饰的造型挺拔秀丽, 纹饰精巧细腻, 给人以华贵绚丽之感, 具有很好的装饰性。
我国使用金器的历史非常悠久。由于材料贵重,纯金制品主要出现在宗教法器、货币、佩饰等方面。金佩饰包括用于头上的首饰、腕饰、腰饰以及服装上的一些佩饰。明清时期,金佩饰的制作达到了高度,这一时期它的使用可以分为宫廷用具以及日常用具两大类。宫廷用具是指宫廷典礼所规定的冠服,而日常使用的金佩饰则多种多样,在宫廷和民间都可以见到。最常见的为头簪、耳饰、帽饰、手镯、戒指等等。由于颜色单一,所以金佩饰表现的美感显得不够强烈,于是有条件的贵族,还专门对金首饰的式样和款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而且还嵌上色彩鲜艳的名贵石料,尤其是宝石、碧玺、翡翠等等材料。与此同时,人们还赋予了金佩饰表达吉祥的寓意。
这件金帽饰分四层纹饰,那些垒丝的龙纹和它背后的底拖的镂空菊花纹,所用的金丝可以说是用细如游丝来形容,要做出这种花纹来,首先它需要做一个塑模,用一种中药叫白芨草,要熬制成粘稠的汁,再和研磨很丝的炭灰合起来以后,塑成这个龙形,然后再点一点儿垒丝上去,焊接做好这个龙纹以后,还要用微火把这个塑模烧掉,烧完以后,这个云龙还仍然保持那个金光灿灿的光泽,极为不容易。
“明代的金帽饰。”骆天一语断定,荆老连连点头:“好,好!!”
荆老又拿出一件来,现在所剩的已经不多了,算上拿出来的这一件,只剩下四件了,骆天叹口气,离自己开口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不知道荆老会作何反应,骆天只有先看完这些东西再说。
“这是犀皮漆的耳杯,为三国时期出品,整个杯身髹黑、红、黄三色漆,利用颜色和层次的变化,光滑的表面呈现出回转漩涡状花纹,斑纹浮动,随意变幻,它的制作是用稠漆在漆器表面堆起高低不平的地子,刷若干层不同的色漆,最后磨平。这样,地子高出的地方经过磨研,便露出漆层的断面,出现类似片云、松鳞等自然物象的花纹。”骆天放下这一对耳杯,又拿起一件水丞来。
这只水丞半透明,呈淡褐色。水丞一侧的把手圆雕成一只螭虎,另一侧镂雕成树枝,器身上还雕刻有枝叶。整个器形小巧,是精致的文房用具。
水丞又称水中丞,我们通常多称就是水盂。它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用于贮砚水,多属扁圆形,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制作古朴雅致,为文房一重要器具。水丞有玉制的,如清代青玉雕葫芦水丞,两水盂相连构成葫芦形状,周边随形雕刻枝叶缠绕,显得清朗自然。玉水丞中以明代玉工陆子冈所制作品最为著名。也有铜制的、陶瓷制的,如官哥窑肚圆式、钵盂小口式等,被称为文房第五宝。
水丞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砚池添水,最早出现在秦汉。它的形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但以随形、象形居多,另一些则是圆形的,或扁圆、或立圆。从材质来说,它的用料非常丰富,有陶土、瓷品、铜质、玉石、水晶、玳瑁、绿松、玛瑙、玻璃、漆器、竹木、景泰蓝等500余种。其图案更是五彩缤纷,宝蓝、钧红、翠绿、乌金、莲青、鹅黄、人物、山水、花鸟、虫草,应有尽有。
清代乾隆时所制掐丝珐琅水丞,色泽斑斓,雍容华贵。此外,婴戏水丞,即童婴趴在丞中戏玩这类题材的器皿在明清时期较多见,是当时盛行的吉祥图案之一。也有玻璃制品,色彩样式造型新奇、美观小巧、玲珑剔透。《饮流端说瓷》中提到“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明时有蹲龙宝象诸龟。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晋时青瓷砚滴,多龟形,称“龟滴”。雕塑成蟾蜍形的,名“砚蟾”、“蟾滴”。别称“金小相”。
这一只水丞的材质有些特别,是墨晶制成的,水晶是结晶完好的透明的石英晶体,是石英庞大家族中的一员。纯净的水晶通常呈无色透明状,这种清莹通透的水晶在整个水晶的族群里,分布最广,数量也最多。除了无色透明的水晶之外,有的水晶还含有微量的杂质元素,经辐照后,会产生不同的颜色。人们根据颜色的不同,将水晶进行了分类。当水晶中含有微量的铝,经辐照后,会呈现出棕色、棕褐色以至于黑色的水晶,这类水晶就被称为烟晶。由于褐色的深浅不同,在日常生活中,颜色浓烈近似黑色的又被称为墨晶。
古代的水晶制品中,墨晶制品较少,这一件水丞又是清初制品,十分适于收藏,骆天看到荆老的面色突然暗淡下来:“荆老前辈,怎么了?”
荆老摇头:“没什么,只是想到我曾用这水丞替司令添过水,往事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这已经是今天晚上第n次荆老提到司令了。
极品鉴定师 第八百七十章 屏风
这倒数第二次其实骆天一进来就看到了,这东西骆天不陌生,周伯斋手上就有一件,而且还是奇芳斋的镇店之宝,那就是屏风,这间藏室的这扇屏风摆在这间藏室的左边,刚才荆老取东西时就是从屏风后面拿出来的。
屏风在三千年前的周就以天子专用器具出现,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称为“斧钺”。它以木为框,上裱绛帛,画了斧钺,成了帝王权力的象征。《史记》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名位和权力的象征。经过不断的演变,屏风作为防风、隔断、遮隐的用途,并且起到点缀环境和美化空间的功效,所以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并衍生出多种表现形式。
古时,王侯贵族的屏风制作非常讲究,用了云母、水晶、琉璃等材料,在镶嵌工艺上,用了象牙、玉石、珐琅、翡翠、金银等贵重物品。可谓极尽奢华。然而,民间的屏风制作大都崇尚实用朴素。
汉唐时期,几乎有钱人家都使用屏风。其形式也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叠,可开合,汉代以前屏风多为木板上漆,加以彩绘,自从造纸术发明以来,多为纸糊。
明代以后出现了挂屏,已超出了屏风的实用性,成为纯粹的装饰品。随着社会的转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已很难把它作为家庭的陈设品,以致其范围逐渐缩小,只有在特殊的文化场所才有它的身影,如剧院、茶馆、说书场等。近年来,海内外人士又开始对中国的古典家具感兴趣,包括屏风在内的古典家具文化的美感正逐步被人们重新认识,我们希望人们能从传统的屏风工艺中挖掘出新的美感,受到新的启迪。
这件屏风由四扇组合而成,在每扇屏风上均镶嵌一块玉板,在四块玉板上用阴刻描金的技法刻有乾隆御题诗一首,在屏风的背面还有御题诗的楷书释文。
这屏风是属于插屏,插屏是凡屏扇与屏座可装可卸的座屏、砚屏等的统称。明代以前,屏风多趋于实用,被归为家具的一种,主要用于遮蔽和做临时隔断,大都是接地而设。清初出现的插屏和挂屏,则开始兼有供人欣赏之用。
插屏一般都是独扇,形体大小各异。大的可以有三米之高,多设在室内当门之处,根据房间和门户的大小,来确定其高度;小的则只有二十厘米,就像自己眼前的这一扇屏风,就只有二十厘米高。
插屏和多扇座屏的作用相差不多,主要是用来挡风和遮蔽,在室内,它又有装饰作用。这种插屏以双面心为佳,如果是以山水、风景为内容,则更美。由于山水、风景都具有由近及远、层次分明的特点,虽置于室内,却能起到开阔视野、消除疲劳的效果,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