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糯米水晶糕
半晌,碗里的肉糜都快凉了,李治舀了一小勺,塞进嘴里:原来,荤腥的味道是这样的。
并没有出现猜想中的反胃或者呕吐,这具身体很习惯并且喜欢吃肉。
李治想说服自己,这只是身体的本能,可是不能否认温热的粥下了肚子之后,肚子里响起一阵咕噜噜的声音。开始感觉到更饥饿了。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284章
李治一口一口地吃干净肉粥,就仿佛真真正正地把过去的自己给吃下去了。
落在宫人的眼里就是:晋王殿下今儿胃口很好。
若是武颜看到了,必定要两眼冒星星:小正太坐得一本正经,自己举着小勺吃饭的场景实在是太、太、太萌了!
吃完朝食的晋王殿下就该去崇文馆了。
因为他年纪尚小,去了也是学学怎么握笔、怎么练字罢了。这对于李治来说一点也不难,从前静心抄写经文的他自然是有一手的好书法,不只是汉字,还有对天竺的梵文也是颇为精通。
可是吧,知道该怎么运笔、怎么起手,并不代表现在的李治能做得得心应手,盖是因为这具身体尚小,你看那手掌才多少大?
望着写出来的一笔爪字,听着身边的博士还夸自己写得不错,李治再次觉得这具身体使起来不太如意。
一两个时辰之后,便是可以歇一歇了,李治身边的贴身小太监阿保忙不迭端来早早备好的热水给晋王殿下洗手。
洗净之后又让宫人端来各色小点心——这时候的人确实是只吃两餐,但是并不代表早晚之间不吃点心,尤其是容易肚子饿的小孩子。长孙皇后早早就吩咐过晋王身边的人要伺候好他,李治身边的太监、宫女都是皇后挑选过的,背景干净的人。
阿保今年十二岁了,早先在他三岁的时候,因为家里实在是穷得活不下去,就把最体弱的儿子送去了净身——家里的女儿都被卖掉了,儿子有五个,少一个不少。再说这个孩子自生下来就体弱,说不得能不能平安养活。
出身清白的良家人自愿做太监的并不多,因此当时阿保的爹娘很是得了一笔钱财,怀着对这个儿子的愧疚和周围邻里指点下的难堪,阿保的爹娘不久之后,就带着其余的四个儿子回老家讨生活了——长安不易居,剩下的钱财在老家紧够置几亩上等的田地了。
因为是自小就净身的,阿保在懂事之后倒没有觉得太过于痛苦。对小时候家里的穷苦也只是懵懵懂懂有几分印象。说来也奇怪,当时体弱多病的他反而在进了宫之后渐渐变得健康起来。等到晋王殿下足岁了,皇后长孙氏就开始张罗给小儿子找一群忠心的班底——毕竟长子是太子,其余的儿子等到年岁到了,就要去封地的,必须早早开始培养心腹。
挑挑选选,家世清白、又没有家人牵绊的阿保也算是走了好运。跟着干爹被调到了晋王殿下身边——对了,晋王殿下三岁封王,也算应了那句话“小儿子、大孙子,都是命根子”,陛下和皇后都很喜爱他。
阿保调到了晋王殿下身边之后也算是平步青云了,现在他的干爹是晋王殿下身边的大总管,他也捞到了贴身太监的位子。
总的来说,阿保能够上位,靠得不仅是有一个好干爹,还有他自己忠实又不失机灵、品性纯良的缘故。
只看原先的晋王李治很离不开他就知晓,阿保是把李治照顾得妥妥帖帖的。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285章
阿保早早就命人准备好了殿下最爱的梅花糕、芙蓉卷,在李治洗干净胖爪子之后让宫人端了上来。
李治看着精巧的小糕点,本不欲吃的,可是腹内胃肠蠕动的感觉告诉他,确实该吃点食物了。
因为从前的李治就不喜欢别人喂自己吃东西,这倒是省了如今的他推拒被下人喂的功夫。小包子李治捻起梅花糕,凑在碟子边吃得香甜:“阿保,蜜糖放多了。”
这是几日来李治第一回对于吃进嘴里的东西发表意见。阿保险些热泪盈眶:祖宗,您可终于恢复正常了!前些日子不吭声地吃吃喝喝,奴婢就生怕您是哪里不舒坦!
从前的李治爱吃甜腻的,而现在的李治不爱。
阿保毫无疑义地点头:“是,殿下,奴婢下回会吩咐御膳房的,少搁一点蜜糖。”殿下爱好的口味不容置喙。
李治点点头表示满意,歪着头看了几眼半弓着身子的阿保,张嘴又是一口的小奶音:“胡公公近日可是腿脚不便?回去之后让他来我书房一趟。”
胡公公便是阿保的干爹,早年吃过很多苦,便是腿脚有一些风湿之类的毛病,一到变天、换季就疼痛难忍。可是做人奴才的哪里能喊痛?你的身体吃不住了,自然是有更多年轻力壮想要往上爬的人来顶替你。
是以,胡公公对外一直装成没事儿人一般,只有干儿子阿保知道他夜夜翻来覆去睡不着是有多煎熬。
阿保也为干爹难受,如今殿下这么一嘴巴提出来,阿保先是很小心地左右看看,看到没有宫人在自己身边才放心。虽然他很好奇殿下是怎么知道干爹的腿脚不好,可是恪守本分的他并不敢多问,只是越发恭敬地应下了。
你道李治这番作为是为何?
却是因为他已经开始想要努力在这个不一样的大唐生活下去了。自从前,他就不明白武颜为什么能有那么好的适应性,不论前世今生,都能苦中作乐。而他,自从被取经的真相打击了之后,一蹶不振进而生出心魔,现在想来,自己与她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
昨儿见到武颜意气风发地投壶、积极地准备应对一年后的困境,李治终于在吃下第一口肉粥的时候下定了心思,也要好好地活一回,不是作为一心向佛的玄奘、不是那个满心悲楚的陈祎,而是大唐的晋王殿下,李治。
这首先要做的就是梳拢身边的奴才。
绝大部分的奴才来历都没有问题,忠心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他们效忠的对象是长孙皇后。李治没有想着要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不过是觉得自己身边的人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好——虽然他没有做过王公贵族,可是基本的用人之道还是懂得几分的。
要说李治为什么不施展法术收买人心?
——法术并不是万能。
比如说,一个人对着李治心怀不满或者恨意的时候,法术也无力让他忽然变得能够与李治“相亲相爱”起来。
再有,但凡这种改变一个人意志的法术往往都是邪门歪道,李治会,但是不屑于用。况且那样子的法术能够一时有效却不会一世有效。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286章
而关于此类的正道法术也不是没有,那便是在某个人不反感李治的前提下,加快该人心生好感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变得亲近、信任李治,是起到了类似催化剂的作用。
这类法术施展起来的难度就是:越是心智坚定的人,就越难被打动、改变,所需花费的时间就越长。
简言之,小包子李治要开始刷一刷周围奴才的好感度,进而提升他们的忠诚度。
胡公公听到干儿子回来,紧张地说晋王殿下发现自己的腿脚不灵便了,又得知殿下让自己去小书房。
他伸手敲了敲干儿子冒汗的脑门:“急吼吼的做甚么?殿下心细发现了我腿脚不好有什么要紧?晋王殿下自小聪慧,也不会无故喊你干爹我去小书房的,依我看,指不定还是什么好事。”
人老成精。说的就是胡公公这样的人。
胡公公能从最低等的小太监慢慢变成皇后亲子的总管太监,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本事的,他从来都是谨小慎微,不会小看宫里的任何人,尤其是这一群龙子龙女。
就算晋王殿下只有六岁,他也从来不敢生出奴大欺主的心思,反而是一直兢兢业业把守着晋王的宫殿。
胡公公年近五十,相貌和蔼,面白无须,并没有阉人的猥琐。
到了李治的书房之后,李治已经坐在里面了,端正地临摹字帖——这是今日的作业。
胡公公看到晋王殿下在临字,并不敢吭声,而是小心翼翼地站在旁边候着。
等到李治写完十张,他适时地轻轻夸赞:“殿下的字有了进步,想必皇后娘娘知道了也会很开心。”
胡公公并没有夸赞李治的书法好——实际上确实是一般而已,而是称赞“有进步”,这才是夸奖小孩子最好的词语。听着真实不作伪,但是又让人觉得心情愉悦。
李治抿着嘴,看到总算是有点架子的字体,心里叹了一口气:罢了罢了,总是要有了手劲才能写出端方的字体。
等到胡公公帮着自己收拾好了桌面的纸张。
李治一本正经地说:“胡公公跟着我有多少年了?”
“回殿下的话,已经有五年了。”胡公公从前是长孙皇后身边的二等太监,从李治足岁开始就跟着他。
“公公也算是看着我长大的了。”李治慢慢地说——小屁孩,你还正在长大中,用过去时形容自己,不太恰当吧?
胡公公自然是不会没眼色地说晋王殿下如今也还没有长大,而是低头惶恐地说:“老奴当不起殿下这么说。”
“公公不好奇我是怎么知道你腿部有疾的?”李治努力摆出一副威严的样子,其实无比软萌,就连胡公公看得都觉得万分可爱。
“晋王殿下一向细心,又体恤宫人,想必是老奴之前露出了神色了。”胡公公这话说得也对。长孙皇后最小的儿子李治与她前两个儿子的脾性有很大不同,不像是太子李承乾那般易怒,也没有魏王李泰那么高傲。
晋王殿下的和气是宫里人公认的。
李治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白瓷小盒子,比他的手要大,他两只手捧起来,放到书案上,推到了胡公公面前。
胡公公是弓着身子与晋王对答的,就看见一只白白嫩嫩的小手推着一个白瓷盒子到自己眼前。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287章
李治做完这些事之后说:“这是御医给太子哥哥开的‘琉缤膏’,据说能清除体内的风、寒、湿、热、毒,从前我瞧着盒子精巧,就去问御医讨要了一个。你且拿去试试吧。”
这倒是六岁小孩会做的事,喜欢收集精巧的东西。所以这件事还真不是李治杜撰的,是从前的本尊看着盒子好玩要来的,知道这件事的人有挺多。
当时长孙皇后还点着李治的鼻子说他怎么喜好收集精巧的玩意,像小娘子似的。那会儿的太子李承乾还有些不高兴,觉得自己的小弟弟不懂事儿,戳痛了自己的伤处。
足疾可以说是李承乾的禁忌,小时候并没有,长大之后却越发严重了,他一直担心父皇会以足疾为由头废除自己的太子之位。因而忌惮深受父皇喜爱的青雀,这是旁的话,暂且不说。
胡公公自然是听说过这件事,但是他没想到晋王殿下居然今儿把这膏赐给了自己——要知道这东西可是价值千金!
现在看来,晋王殿下不仅一向和蔼,还有一颗善心——若是别人做这个举动就是很明显的收买人心。可是晋王才六岁,胡公公又是皇后的人,变相就是晋王殿下的人。又六岁的孩子收买本就是自己的奴才的举动吗?
胡公公颇为感动,当然,混迹宫中多年的他并没有浮夸地用演技来感谢晋王,而是沉稳却有诚意地给晋王李治磕了一个头谢恩。
寻常的琉缤膏是有奇效,但是也不是灵丹妙药。不过李治给胡公公的却是被他再次“加料”过的,功效更甚,至少可以保证胡公公一年半载不受到风湿之苦。至于胡公公会不会怀疑为什么如此的神药却对太子殿下没有那么好的效果?
李治完全不担心。胡公公是聪明人,聪明人不会做糊涂事。
果然聪明人胡公公回屋后看到阿保关切地望着自己,便把今日晋王找自己的缘由说了一说,末了嘱咐阿保口风紧一点。
阿保自然是拍着胸脯应下的,他本身就是个老实的性子,这也是胡公公会从那么多小太监里收他做干儿子的原因。
应国公府的武颜好不容易背诵出了与自家有亲旧的一些人家,在杨氏院子里用了点心,被告知下午要去请来的先生那里上课去了。
对的,应国公府与长安别家的权贵一样,请了西席来家里教女儿。
西席姓江,是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了——像话本里那样,大家闺秀与教书夫子发生一段什么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大唐开国以来就没发生过。以后若是有,那绝壁是那个当家的人脑残了,才会请年轻的男子来做小娘子的夫子。
武家三位姑娘上课的时候,周围还有她们的大丫鬟跟着;那江夫子也带着笔墨丫鬟,浩浩荡荡一屋子十余人。绝对的避嫌。
不过今年起,原先与她们一同上课的武家大姐就不继续参与了,因为她定了亲事,杨氏准备在处理各项家务的时候都带着她,也就是让她学习“宅斗技能”。
所以,下午的课堂里只有武颜和武颖。
武颖很开心,前些日子二姐身体不利爽,就只有自己一个人,听着课都觉得没意思。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288章
武颜和武颖已经学过了那些基础的《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现在的课程重点在于提升她们的文学修养。
这又是与从前在西梁学习的东西有所不同的。
那时候学习得更多是如何更好地辅佐女王,偏向实用性;如今却是为了以后与人交谈显得风雅,装x用的。
所以武二娘还是认认真真地听讲,并不因为自己都认识那些字啊就开始自满。
从这一点来说,武颜的心态真的是非常端正,连她自己都没察觉,不知什么时候起,她对着学习抱有非常大的热情。
武颖原本就不是很聪明,听不懂夫子的课就爱走神,可是看二姐一回来就开始认真学习,居然也生出了几分惭愧与不甘心的意思,倒是强迫着自己好好听讲。
武颜的学习能力那是顶呱呱的,有成熟的灵魂、又有大神给的加持,学什么都是速成。不过她也会稍稍藏拙,表现得就是比一般人要聪慧一些。
饶是如此,江夫子也好几次暗中感叹:可惜了武家二娘是个女儿身。
除了向杨氏学习长安权贵关系谱、向江夫子学习文化知识,另外应国公府也请了女大家授课礼仪等等。
如今的箜篌在大唐算是贵族专享的乐器——正是因为从大唐开始箜篌专属于贵族们,才导致了后世再无卧箜篌!
都说技多不压身,从前的武颜就是跟着乐理大家学筝的。如今的她也不打算停止学习。
都说古琴含蓄、古筝悠扬,武颜自来就不是含蓄的人,也更喜欢筝声。觉得端坐着拨弄琴弦也很有味道,绝对的气质加分。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289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除了文化课程的江夫子之外,乐理大家也深觉应国公府的二小姐天赋出众——可惜身为国公府的小姐,她是不会专攻筝艺的,更重要的是以后嫁一个好人家,做一个好主母。
一直备嫁的武顺不太清楚自己二妹妹神奇的学习能力,可是老三武颖被打击得不轻。
武颜不是圣母,但是发现老三武元芳的不对劲之后也觉得,这是由于自己引起的,是该好好开导一下小妹。
便寻了课后与妹妹谈心。
武元芳在武家的地位颇为尴尬,按理说是最小的应该最得宠爱,可是之前已经作过解释,杨氏与武父都很希望生出一个儿子——那一胎承载了太多的希望,见到生出来的又是女儿,他们的失望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武颖的性子颇为怯懦敏感。
武颖一直很难过,因为不论是哪方面的学习都比不过大自己一岁的二姐。就算二姐从前最不耐记长安城权贵之家的各种千丝万缕关联,现在也是搞得清清楚楚。武颖不知道什么叫“既生瑜何生亮”,只觉得自己是家里最没用的那一个。
幸好她的落寞被武颜及时发现。
哄哄小孩子而已,对于武颜来说,就是小事一桩。从前钻了牛角尖的崔莺莺和更为心思细腻的林黛玉都能被自己开解,更何况是一个普通的九岁小姑娘?
武颜如何开解武颖的,咱们不做赘述。
开解成功的副作用就是收获了“脑残粉”一枚——武颖对这个自己眼里无所不能的二姐言听计从,让干嘛就干嘛。
倒是让武二娘哭笑不得:自己的孩子缘真的这么好?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290章
贞观八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就是皇帝陛下要在城北墙外禁苑里为太上皇李渊修建一座避暑之宫——永安宫。
按理说,修一座宫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何况李二陛下还打出了孝道的旗号,说是为了太上皇修建的。
可是天家无私事,修一个宫殿也被人辩来驳去讨论了好几回。最后李二陛下吹胡子瞪眼拍板必须修才算完。
这件事和深宅大院里的武颜没有什么关系,此时的她听过也只是一笑而已:那永安宫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大明宫。
天气渐渐回暖了,四月间,高家妙言给武元华下帖子邀请她来参加自己的生辰花宴,当然也顺道邀请了武元英和武元芳来自己家做客。
高妙言的父亲乃是侍中,虽是正三品,却是手握实权的官职,为门下省长官,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虽然应国公是从一品,但是高家的家世并不比武家弱。盖是因为高妙言还有一个牛逼的祖父高士廉,而高士廉就是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的舅舅,也是抚养他们长大成人的恩人。
本来杨氏不欲使武元英出门去,毕竟她是年末就要出阁了,可是耐不住她撒娇拉扯,终于是同意了。
三人再次出门去。
高家的气派又是与武家不同,武家贵则贵矣,却少了点韵味,而高家却是诗书传家,虽然这这一辈的嫡出女儿妙言是个不喜好文墨的。
其实武顺和妙言没什么交情,也没什么共同语言,不过是为了出府透透气罢了。
只见妙言有模有样地招待了武氏三姐妹。
又翩翩然转身去招呼别的小娘子——没错,因为高家很宠最小的嫡女,恰逢高家别院牡丹花开,便给她整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花宴。
来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不过大家都相互打着招呼。
有人知晓上一回大出风头的武家二娘子,便忍不住过来攀谈。
一时间,武家三姐妹倒是风头无两。
也有那小娘子看不顺眼她们出风头的,在旁边悄悄说着酸话:“微末的技艺也值当这么翻来覆去的说。”边说边对着身旁仪态优雅的小娘子征询道:“你说是吧,陵容姐姐。”
而那个年长些的小娘子却是温和笑道:“安儿,武家二娘子能被人称道,必定是个好的,莫要背后道人长短。”
就是这么凑巧,被唤作“陵容姐姐”的小娘子,正是武家三姐妹那日去乐游原路上遇到的清河崔氏长房的嫡长女崔沅,小字陵容。她今日里仍旧是一身深衣,不过不是天青色而是芽绿色。十三四岁的年纪,初具少女的婉约之姿,比起乳臭未干的武颜,确实是可人多了。
而那个牙尖嘴利的安儿是崔氏二房的女儿崔汶,年岁倒是与武颜差不多,身着桃粉色深衣,别有一番甜美的味道。就是嘴巴实在不饶人,见不得与自己差不多大的武元华得到众人关注。
堂姐陵容的劝告没能使安儿收敛,她反而袅袅地走到武颜的面前:“早就听闻武家二娘子投壶技艺出众了,今儿是妙言的生辰,你可得露一手给咱们姐妹们好好看看哪。不然真真是耳闻为虚!”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291章
其实表演一个什么的,真的不是难堪的事儿,只不过提议的人不对罢了。
要是主人妙言盛情邀请、或者是武颜的密友起哄、再不然就是武颜自告奋勇,都是合情合理的。错就错在崔安儿提出的太早了——来高家的小娘子们刚刚到齐,宴会气氛尚未酣热,这时候说这个有些失礼。
尽管如此,却没有别家的小娘子想去和崔安儿对着干——这也是个傲气十足的主儿,盖是因为是清河崔氏女,一直被大家吹捧,为人骄傲,从前偶尔也会刺一刺“暴发户们”的女儿,这一次只不过是武元华倒霉罢了。
众小娘子有看热闹的、有窃窃私语的、还有怕引火烧身的。
武颜伸手按住了瞪圆了眼睛的武顺和咬着下嘴唇的武颖。
作为主人的妙言年纪小,可也发现气氛不对,忙出来打圆场:“安儿,我说今儿怎么没看见你,原来是换了一身新衣裳!这桃粉色真衬你!珍珠的耳坠也很好看,是东珠还是南珠啊?”
素来有一句话叫做“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
安儿特意微微晃了晃粉色的珍珠耳坠子,说到:“这是南珠,千万里无一挑出粉色、相同大小的一对。”
引来周围更多小娘子的夸赞。刚才那一章算是掀过去了。
崔沅崔陵容冲着武颜歉意地笑笑。
武顺悄声和自己二妹妹说了刚才咄咄逼人的崔汶与崔沅之间的关系,末了还添了一句:“幸好这崔陵容没有被选为皇太子妃,不然只怕那崔安儿的气焰更嚣张!”
武颖也难得刻薄了一句:“就是。”
把武颜弄得真是好笑。果然吧,关键时刻,同是姓武的,就同仇敌忾的,就算大姐武顺平日里爱称大、武颖内向,这时候都是妥妥地站在武颜这一边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