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糯米水晶糕
要说这三年里变化最大的,就是武颖了,虽然她一如既往地老实,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用直接接触两个哥哥,她性子活泼了不少。杨氏现在统共就两个女儿养在膝下,分出一半心神照顾她,倒是让武颖受宠若惊,人也变得不那么胆小起来了。
杨氏看武颖那么喜欢文哥儿,自然也是开心的:“以后你们得空了,多去陪陪你们大姐。元芳不是喜欢文哥儿吗,那就总能看到她了。”
武颖听得开心,思量了一下又有些犹豫:“总是去大姐夫家,怕是不太好吧?”
“有什么瞎讲究的,贺兰家同咱们武家也算是世交了,妹妹去探望姐姐有什么不行的。”杨氏拢了拢头发,毫不在意地说。
还没等武家姐妹第二次上贺兰家的门,高家的帖子就送来了。
高妙言喜欢武颜的利落劲儿,从前做伴读她俩就是住在一个院子的,自从出宫之后和武颖也算玩得来,更不用提武府守孝期间三人往来不绝地通书信了。如今高妙言等到武家两姐妹出了孝,就忙不迭地下帖子邀请她们来自己家里做客。
作为出孝后的首次露面,武颜知道妙言定会给自己引见一些同个圈子里的小娘子们,所以穿戴不可过于简陋了。
“雉奴哥哥,今儿东阳姐姐请我去她府上赏荷花,你去不去?”又是休沐日,晋阳公主李明达九岁了,身量高了许多,却仍是不改跳脱的性子。
魏王李泰带着媳妇儿来给母后请安——他不久前大婚了,不过如今还是住在武德殿,为了这事儿,御史们已经开始跃跃欲试参一参不合礼法的陛下与魏王殿下了。
小胖子李泰过了三年变成了中胖子,手持折扇装文雅潇洒,听闻兕子的话取笑道:“雉奴,你别总是和小娘子们混在一处,好叫哥哥带你去‘醉人间’长长见识,今儿那里有诗会。”
李治现在可是一个俊俏小郎君了,听闻哥哥取笑也不恼,只是好声好气地说:“若是四哥不嫌弃,待我把兕子送到东阳姐姐的府里去,再去寻了四哥。”
李泰本就是随口一提,被雉奴这么一本正经地回答了,倒不知该怎么应对了好,转念想想雉奴虽然没什么大才但是一向乖巧,他和兕子年岁小,最得父皇宠爱,若是能拉拢到自己这边,岂不是……
思及此,李泰哈哈笑着应下:“好啊,就是长安城东的‘醉人间’,你那车马夫是必定知道的。”
兕子嘟嘟嘴:“四哥真是的,好不容易九哥答应陪我去赏荷花,你偏生要去喊他到甚么诗会!”
李泰继续摇动扇子:“这有什么,你要是看厌了荷花,和雉奴一起来了便是。”
兕子这才又有了笑脸:“那四嫂嫂和我一同去,好不?”
那魏王妃阎氏与魏王李泰新婚燕尔,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李泰哪里会不依,点头答应:“行,让你四嫂先和你一块去看看东阳罢。”
阎氏倒是因为有这么个能出去松快的意外之喜,眼睛都亮了。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351章
在一旁并未做声的太子李承乾眼神阴郁,太子妃苏氏沉默不语。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起身出来就看到兕子一脸兴奋:“怎么,我们小兕子心情很好?”
“恩,父皇,今儿我可以去东阳姐姐的公主府上看荷花,还可以和雉奴哥哥一起去诗会。”李世民很宠爱兕子,可是她并不恃宠而骄,每月都能出宫玩耍的兕子之前好一阵子因为母后身体不佳而放弃玩耍的机会。
李世民在和上辈子的情人腻歪,长孙皇后却看到一众儿女之中,唯有大儿子李承乾面色不虞。
长孙皇后在心底默默叹了一口气。
几个小的请安完毕,都退下去换便服准备出宫了。
李世民开口让太子留下,太子妃苏氏先退下了。
而闻言的李泰紧了紧握着扇子骨的胖手。
李承乾被留下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父皇要对自己说什么,这几年自己的足疾越发严重了,太子之位越来越不稳。
李二陛下看着李承乾面色不定,有些生气,阴沉着脸说:“沈钧昨日遇刺,你可知道?”
沈钧是太子太傅,年岁较大,为人古板,刚正不阿,对着李承乾的骄奢行事很有不满,平日里总是劝诫太子要谦逊行事。
李承乾也看不惯糟老头子的臭脸。昨天那场行刺还真是他找人去安排的,如果能成是最好,若是不能成,吓唬一下糟老头子,也能吓得他大病一场。
现在李世民明晃晃地把昨日刚发生的事情摆出来说,李承乾怎么能不心惊:今日是休沐,父皇却对宫外昨日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真真是帝王和太子的区别啊,太子再显赫,也不过是皇帝众多儿子中的一个罢了,随时可以被取代!
李承乾心绪不宁,还是强撑着否认:“沈太傅遇刺了?什么时候的事?歹人可抓到了?”
他自认为安排人手去做这件事是天衣无缝的,父皇不可能这么快就查到了自己身上,于是装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
可是李世民登基十二载,再加上从前和李建成、李元吉斗智斗勇的那些年头,吃过的盐比李承乾吃过的米都要多,怎么看不出大儿子是在狡辩?
想要发怒的李二陛下看到李承乾吃力地躬身,配着那不灵便的腿脚,李世民忽然就生出了几分怜悯的心思:高明毕竟是自己和观音婢的第一个儿子,自他被封为太子之后,一直被自己潜心教诲,剩下的孩子里即便是雉奴从小体弱自己多分出了几分心神关照,但是高明无疑仍旧是自己最看重的儿子。昨晚上接到暗报沈钧遇刺,抽丝剥茧之后显示,这件事的指使人很有可能就是高明。
李二陛下进退两难,最终还是决定轻轻敲打一下皇太子——毕竟那沈钧也没什么大事,此事就暂且掩下吧。观音婢自从太上皇去世之后,身子一直不利爽,何苦在这时候发作高明让她伤心?
于是皇太子李承乾被轻轻放下,他还以为是父皇没有什么证据,只是诈一诈自己的。便放心地退下了。
李世民看着大儿子一瘸一拐地出了立政殿,目光晦涩。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352章
想到难得的休沐日,阳光也很好,倒是可以陪着观音婢一起外出走走。思及此李世民回身去了立政殿的副殿,那里长孙皇后正在听女官们汇报宫里的一应日常事务。
女官们见到陛下来了,纷纷行礼。
李世民挥手让她们退下。
“陛下和高明说完事情了?”长孙皇后在李世民留下太子的时候就退出去了。
李世民揽过了长孙皇后的肩膀:“没甚么大事,不过是说一说今年去大明宫避暑的事宜。”自太上皇仙去之后,永安宫便更名为大明宫。
“陛下……”长孙皇后欲言又止。
“怎么了,观音婢?”
长孙氏抬头回望李世民:“早些年陛下说等到青雀成亲了便让他去封地,如今……”
李世民顿住了,而后说到:“如今天气越发炎热了,等秋日里天气凉爽了再让青雀去封地,可好?”
长孙皇后轻轻摇头:“陛下,有些事,宜早不宜晚,近来,我观高明行事越发的急躁了,安是没有青雀的因素在?”
长孙氏虽然声音轻柔,但是却很坚持,李世民也无法,只得点头答应近日就会着手安排这件事情。
“再有,青雀十一岁的时候,已经定下了阎家的姑娘,如今雉奴的年岁也差不多可以相看起来了。”长孙皇后觉得最近身子每况日下,想要早早安排好儿女婚事。
李世民自然是无一不答应的:“好,你先相看起来,观音婢的眼光自然是好的,给雉奴挑一个可心的王妃。今日天气正好,咱们好久没有出去逛过了吧?来来来同我换上寻常人家的衣裳,咱们出宫体察民情去。”
长孙皇上捂嘴微笑:“陛下真是童心未泯。”微服私访这种事,从前李世民还是秦王殿下的时候,倒是带着妻子做过,等到了后来,与兄弟之间的争夺白热化,再到了玄武门事变之后登基、接手朝政、平衡朝堂势力——算一算都有五六年没有做这么任性的事儿了。想到自己不知还有多久的寿命,长孙皇后也不劝阻李世民了反而配合着他,换好衣裳,带好侍卫,出宫去了。
“可算是来了,元华,你和元芳妹妹身上的裙子倒是怪好看的!”妙言拉起武颜的手就夸道。
女人们一见面必定是打量着穿着首饰来说的。
武颜心道自己和武颖穿的不过是平常的桃花云雾烟罗衫,图一个薄纱透气凉快。不过这夸人的话由妙言说出来,倒是特别真诚。
进了妙言的院子,里面倒是已经有了三五个小娘子了,具是差不多的年纪,瞧着都挺眼熟的,应该是三年前大家伙就一块儿玩耍的。
高妙言给两方再次介绍了一遍,很快大家就熟络起来了。
和高妙言谈得来的小娘子们,大多都不是扭捏的性子,所以大家说说笑笑很是融洽。
聊着聊着就说起八卦来。
“你们听说没有,那个崔陵容和卢家的谁谁合离啦!”
“怎么回事?我倒是也恍惚听了一耳朵!”
唧唧喳、唧唧喳,大唐风气开放,莫说是合离,就是什么助寡妇再嫁都是义举。偏偏因为当事人是从前名满长安的崔家崔陵容,所以才引人注目了。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353章
武颜饶有兴致地听着八卦,看到小妹妹也是满脸好奇地围着小娘子们,觉得真是古往今来,小道消息都是传播得最快的。小娘子们的猜测已经从“崔陵容无子善妒”猜到了“卢家谁谁好男风”……想象力真是丰富。
高妙言好歹也是主人,听到娇客们越说越离谱了,倒是轻轻咳嗽一下:“你们可是要悠着点,元华和元芳刚来,就说这些个的,真真是变成长舌的妇人了!”
有小娘子伸手就要捏妙言的面颊:“说的好像平日里你不喜欢和我们一起讲这些似的。”
妙言假正经地说:“我自然是不说的……哈哈,咱们去玩点别的吧,烤肉怎么样?”说到最后,她也没绷住,笑了起来。
“这么热的天儿,去烤肉多油腻啊!”有的小娘子不愿意。
武颜出声:“我倒是有个好主意,就是不知道会不会给妙言添麻烦了?”
“什么主意?元华最会想好玩的点子了。”妙言很感兴趣。
武颜微笑:“今儿进来,就看到你院子里一池子的活水,有荷花有小舟的,就是不知道你舍不舍得那一池的鱼儿。既然烤肉油腻,咱们何不垂钓取乐?只可惜不知道池子里的鱼儿是不是肥美。”
“看看,原来是想吃鱼了!”妙言嬉笑着说,伸手点了点武颜,她的院子有一段接引了活水,放养了一些观赏鱼:“要说荷塘,这里才几朵荷花,我嫂嫂的公主府里才是好看,那里头还有画舫,可不是我的小舟能比的。要不咱们去了公主府吧?”
有小娘子小声说:“怕是不太好吧?会扰了公主清静。”
毕竟来小姐妹家里玩和去小姐妹嫂嫂家玩儿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但是妙言一挥手:“没事儿,我嫂嫂最是好性子,再说了,元华从前也是见过她的。我这就派人去说一声。”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354章
妙言说做就做,把丫鬟派了过去。
小娘子们既想去看看公主府的荷塘、画舫,又担心惊扰了东阳公主。
不多时,东阳公主就差了身边的伶俐丫鬟来请各位娇客:“公主说,既然都是五姑娘的闺中密友,便一同去凑个热闹吧。”
没错,高妙言在整个高家大家族里行五,反正武颜听到了就很想笑:五姑娘,噗哈哈。
到了东阳公主府,原先还有些放肆说笑的小娘子们纷纷都拘谨起来了。
东阳公主和蔼地和小娘子们打招呼,皇家的人只要是有点脑子的,都不会摆出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反而都喜欢作出和蔼可亲的姿态。
公主记性不错,还记得武颜从前是兕子的伴读,特特打了一个招呼:“兕子总是念着你呢,说你最是有灵气。”
武颜想,这句有灵气必定不是晋阳公主夸自己的话,小公主应该是说自己会玩闹才是真的。场面话,谁都要会说,武颜福声摆出微微激动的神色:“当不得公主如此夸赞。”
好在东阳公主知道自己在,这些小娘子们玩不开,就让女官去安排了荷塘的画舫,转身去梳洗打扮了,刚才接到兕子叫人传来的口信,说是青雀的王妃阎婉也要过来。
公主府果然大气,在荷塘里泛舟,颇有一番滋味。
主角就是拿来相遇的,正面配角就是拿来助攻的。
当晋阳公主得知姐姐的小姑子高妙言带着好友来公主府泛舟,东阳公主还提了一句:“你那个从前的伴读武元华也在。”
于是兕子说也要去。
李治说自己年岁大了不适合和小娘子们见面,就在公主府的小书房喝茶,东阳公主把自己的驸马高履行叫来陪着小弟弟一块儿吃茶,自己则是带着弟妹阎氏和小妹妹兕子去了画舫。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355章
高履行是温文尔雅的性子,下面的弟弟妹妹都喜欢他,早先妹妹过生辰的时候也曾带着晋王殿下逛过自家的园子,后来成了晋王的姐夫,相互也算是有点交清了。
晋王殿下令高履行印象深刻的事就是那一年他专心致志地倾听武家小娘子奏箜篌的样子,连脚麻了都未曾发觉。
驸马高履行不知道当时那么丁点儿小的晋王殿下能不能听明白《锦上花》,反正看他当时专注的样子,应该是听懂了。
如今晋王殿下年岁大了,应该比小时候更好应对,高履行慢悠悠地与小少年从喝着的茶谈论到最近看的书,最后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李治提议:“下一盘棋吧。”
好嘛,这才是打发时间的好玩意儿,两人燃起檀香,品着好茶,开始对弈。
另一头的女眷们可是要热闹多了。
东阳公主使人摇着另一艘画舫往荷塘中央去,兕子靠在围栏边,伸手采了一朵盛开的荷花,旁边的许尚仪和丫鬟们拦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公主掉下去。
待到两艘画舫靠近了,船娘用粗粗的精铁链子把它们连在一起,也不继续前行了,就在荷塘中央漂着。
小娘子们见到东阳公主也来了荷塘,在高妙言的带领下从原本的这一艘到了另一艘去。
跨着摇摇晃晃的板子过去,对小娘子们来说,是很新鲜的玩法,有那胆子大的,嘻嘻哈哈地走过去,胆子小一点儿的便把旁边搀扶着自己的丫鬟抓得死紧。
到了这一边才看到,除了东阳公主之外,另有一个梳着妇人头发的美貌女子和一名年岁稍小的小娘子。
大家都不是山窝窝里出来的,那少妇是阎家女儿,从前也在宴上见过,如今是魏王妃,另一位对着年岁,猜想也就知道是晋阳公主了。
东阳公主没有叫大家打哑谜,作为公主府主人,给两方做了介绍。
见礼的见礼、喊免礼的喊免礼。
一通忙乱之后,晋阳公主欢快地招招手:“元华姐姐,来我这边坐。”
武颜抬头看了一眼东阳公主,公主微笑示意:“去吧,咱们今日不讲什么规矩,好好乐一乐便是了。”
武颜拍了拍自己妹妹的手,又看了一眼妙言,妙言轻声说:“你过去吧,我会照看着元芳的。”
武颜一走过去,就被兕子牵起了手:“元华姐姐,咱们好久未见了,别来无恙?”
武颜得体地应过,又与晋阳公主身边的许尚仪打了招呼。
要说小孩子的忘性是最大的,三年前晋阳公主不过是七岁,怎么会对武颜这么记挂?
这当然是因为李治。
早先从自己的雉奴哥哥折页书本里看到夹着武颜的花笺之后,兕子便对武颜上了心,等到偶尔看到雉奴哥哥还在临摹那七个字,兕子就一直记挂着武颜。
当然还有部分原因是武颜从前做她伴读的时候,确实是既勤学又有趣,常常干一些劳逸结合的事情。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356章
凡是最怕的就是有比对,比对之下,原先在崔家娇生惯养,被临阵捉出来的崔安儿就不够有趣了。初时候崔安儿带着不满不甘愿进宫,宫里都是人精,小兕子都能看出来,哪怕后来崔安儿改变了态度,可是大家对她的印象便不过尔尔了。所幸当年崔安儿和武元华的那一场比试过去已久,不然只怕更多人要念叨武元华的好处。
哄孩子是简单的事情,至少对于武颜来说,哄晋阳公主这种略早熟的孩子更是不在话下。
原本因为雉奴哥哥记挂着武元华,兕子才一直念念不忘的,现在说笑一阵子之后,发现:果然嘛,元华姐姐有趣得多了,不知道能不能和父皇说把元华姐姐调回来做兕子伴读?唔,无故就撤换了伴读,还是崔家的人,这事儿估摸着不太可行了,真可惜……
兕子心下觉得惋惜,面上却不露声色,继续同大家欢声笑语地闲扯。
小娘子们现在哪里敢说是要来糟蹋东阳公主荷塘里的鱼儿的,连荷花也不敢折一支。有机灵的看着公主们今日本该是有别的计划的,对着高妙言耳语一番之后,大家都提出告辞了,东阳公主略略挽留就放大家走了——因为听兕子说,她和阎婉待会儿是要去诗会,东阳也想去凑热闹。
武颜和武颖也顺势告辞,被兕子挽留:“元华姐姐,咱们好久没见了,今日可不得好好叙旧?”说着就也没把同武元华一母同胞的武元芳放走。
于是热闹过后就剩下了东阳公主、晋阳公主、魏王妃、高妙言和武氏姐妹。
魏王妃阎氏出书香世家,相貌虽是中上而已,但是一身清雅的书卷气,举手投足都很优雅,因为和东阳公主一样,都已经为人妇,所以她们俩比较有话聊。
而武颜又被兕子拉住了。
幸好有高妙言招呼武颖,不然傻元芳真的是不知道要怎么是好了。
这会儿正是晌午后,正该用一些小点心填填肚子。本来高妙言就想着烤肉的,如今约来的小娘子们都识趣儿地走了,就剩下了“自家人”。恩,据着高妙言的自来熟性子,在场的就算不是自家人也不是外人了。
在画舫上吃了一顿的荷花点心,女眷们又下了画舫借着东阳公主的地方稍作整理,出发去醉人间。
武氏姐妹悄悄对着妙言说跟着去了是不是不太合适。
可是妙言毫不在意地说:“我嫂嫂和晋阳公主都说让你们一块儿去,大家彼此都熟悉,这有什么不合适的?”
于是,武颜是抱着无可无不可地态度,而武颖还有些小激动,毕竟她性子内向,家里一母同胞的只有姐妹,打从生下来起就没见识过诗会。
她俩的大丫鬟都被留在了高家候着。
诗会,多么大高上的词语!
东阳倒是抽空和兕子说了一句:“看来那个武元华深得你心啊。”
兕子笑得神秘兮兮:“对啊,不止如此。”
东阳再想问,兕子却是摆出了一副“保密”的样子。东阳猜不到,便没在意这么个琐碎的小事,倒是兕子身边的许尚仪对武元华还有些印象,对早年陛下和皇后娘娘抽查晋王殿下功课时候发生的事情也是记忆深刻,倒是心下一跳:不会是那样子吧?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 第357章
小书房里,高履行和李治对弈五局,李治一败一平三胜。倒是让高履行吃惊不已:晋王殿下好厉害的棋艺!
等到第五局结束,李治却不再继续了而是侧了侧脸:“阿保。”贴身伺候的阿保就叫人端来了温水给李治洗手。
正洗手呢,东阳公主派人来说要出发去醉人间参加诗会了。
高履行也是休沐,听说公主要出门去,自然是要陪着去。
醉人间诗会每月都办,有名的文人会收到请柬,没收到的可以花个茶水钱进去——自然茶水钱不便宜就是了。
长安城里,人多,文人多,有钱人多。醉人间每月的诗会倒是打出一点小名气了。
今日诗会的会长接到消息说魏王殿下也会来,很是激动。魏王殿下在读书人中素来有好名声,他奉旨编书,手下就有一大批的清客都是读书人。
是以在读书人眼里,扒上了魏王殿下的门槛,也许就能被赏识了。
不过魏王殿下说要以一般学子的身份来,诗会的会长也就按捺着激动的心,给魏王置办了请柬——不然还让殿下掏钱进来?那不是胡闹嘛!
总之前面的就不加赘述了,诗会的会长知道这一行人身份显贵,给安排了清净的位子——醉人间是半开放式的格局,用屏风隔着桌子,既看不真切,但是又能隐约听到隔壁的声响。
魏王夫妻并东阳公主和驸马一桌,兕子、李治和武颜、武颖、高妙言坐在了另一桌。
倒是有几分把李治当作孩子哄的意思了。
也算是武颜运气好,魏王李泰爱端架子,又爱惜好不容易在学子里攒的名声,所以于女色方面颇为自持,不然武颜相貌出众,倒是说不得要生出什么是非。
今日武家两姐妹跟在兕子和妙言身后,也没引起李泰的注意。中胖子一门心思扑在诗会上。
武颜和李治三年里倒是隔三差五就见一面——小包子给武颜送好吃的肉食,所以两人这回见面,倒是像地下党接头似的,相互换了一个眼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