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明征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择日北飞
朱常洛的心里可不像表面上这么平静,一般来说,加了冠和有了妃子后,没有封号的皇子绝对不会再“无名无分”!几乎所有没有提前封王的皇子便会在这之后封王。只是,封王对于他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群臣已经反对过一次了,朱翊钧也肯定不会再搞个什么第二次“三王并封”,如果加封,只有立储一条路!
按照大部分人的想法,只要是朱常洛加冠礼过后,再纳了妃子,朱翊钧总不能再拖延立储了吧?在大明的历史上,可还没有过加了冠、纳了妃之后还“无名无分”的皇子。到时如果朱翊钧再不立储的话,不说群臣会反对,那时皇家也绝对会成为天下的笑谈。
虽然心里不平静,但朱常洛还算清醒,他知道,即便是自己加冠纳妃之后,想要马上成为储君,恐怕也是有点困难。朱翊钧绝不是那种轻易低头的人,历史上他不是硬生生的把立储之事拖延到朱常洛十九岁么?想要他改变想法,就算是加冠纳妃能顺利进行,但分量上怕还会略显不足。
不过,朱常洛也没有把希望寄托于这件事上,他已经有了个还算成熟的想法,虽然有点冒险,但这个办法如果成行,至少有八成把握能够成为储君,并且还能让自己很有威望和建立自己的势力!到时即便是朱翊钧再怎么不愿意,怕也阻止不了自己成为太子。
“张永年,上次让你注意的事情,有没有什么进展?”朱常洛对张永年问道。
“殿下,这件事奴婢正想向你禀报呢,关于朝鲜的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张永年躬了躬身子,低眉顺目的笑着说道:“去倭国的册封使团担任册封使的临淮侯长子李宗城到了朝鲜后,昏昏终日,溺于酒色,以致陷入倭国人圈套,倭国迟迟不撤兵。据传李宗城不知怎的被倭国吓的日夜涕泣思归,没想到居然做出了夜弃印信诏敕,变服逃跑丢尽我大明脸面的事情!”
朱常洛皱了下眉头,真是该死,堂堂的大明使团正使,居然做出了如此丢尽大明脸面、让小小倭寇笑话的事情,杀了都不足以解恨!想那临淮侯乃是朱元璋外甥曹国公李文忠的后裔,忆当年曹国公李文忠也算是一条响当当的汉子了,没想到居然出了这样脓包的后代!
“拿了没有?”朱常洛冷冷的问道。
张永年哈了下头,他知道朱常洛问的是什么:“已经捉到了锦衣卫的大牢,论死!”
朱常洛点了点头:“是不是朝廷又派了新的使团?”
“是的,殿下,改由杨方亨为正使,沈惟敬为副使,再次出使日本,行册封之事。”
“哼!”朱常洛嘴里轻哼了一声,他也明白朝廷的苦衷,大军在虽然在朝鲜把小日本打的节节败退,但每日所耗费的钱粮无数,早就是天文数字了,朝廷是想早点结束这发生在朝鲜消耗着大明人力物力无数的战争。
可从内心来讲,朱常洛是最反对和谈以及对日本进行册封的,无奈自己还没有话语权,阻挡不住大势。其实日本早就不堪消耗,被打的狼狈逃窜了,为何不一鼓作气把他们全部赶下大海呢?何况,这也只是日本的缓兵之计罢了,他们占领朝鲜继而以朝鲜为跳板入侵大明的野心没有改变,倭国的情况迫使他们也不得不这么做,以转嫁国内的矛盾。
不过,朱常洛也明白,正是明朝想早点结束战争的心态和日本的野心,给了自己一个天大的危险和机遇并存的机会!
*************
ps1:今天是2011年最后一天,北飞提前给大家送上祝福,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健康快乐、发大财!
ps2:由于北飞改了大纲,手中仅有的几万字存稿全都作废了,第二卷的章节全都是现码现传,过年这几天,应酬不断,所以在初三之前的这三四天时间里,只能抽空码字,每天大概会上传一章,请兄弟们见谅和理解!初三过后,保证恢复正常更新。





大明征途 第七十五章 指挥佥事
.朱常洛的六个侍读讲官很有意思,他们都是朱翊钧在内阁为朱常洵拟选的侍读讲官的名单中指定的,几乎每个人皆是那种忠贞直率、敢于谏言、坚决拥护正统——也就是朱常洛为东宫的人。内阁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想用这些出名的“愣头青”来从言行上慢慢的影响朱常洵,只是没想到朱翊钧大笔一挥,他们全成了朱常洛的侍读讲官。
这六个人分别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方从哲和郭正域,万历十四年的进士唐文献和顾允成,万历十七年的进士焦竑和董其昌。六个人的文采也都不错,除了顾允成乃是三榜同进士出身外,其他几人全是进士出身,唐文献和焦竑还是其科的状元。
对于能够成为皇长子的侍读,是顾允成绝对没有想到也不敢想的。他当年在殿试时那篇措辞激进的策论,要不是王锡爵为他说了几句话,也许会成为极为罕见的殿试锁榜生员,这让他得知了缘由之后,感激之余,从此与王锡爵走得较为近了一些。
大概也是基于此,在王锡爵的“三王并封”拟旨一出,时任礼部主事的顾允成悲愤之余,除了上疏坚决反对之外,曾去王锡爵府邸向其声泪俱下的痛陈利弊,希望他能够赶紧回头,还因此惹恼了王锡爵。
不过,好在朱常洛间接介入了此事,王锡爵被张永年的话语所打动,明白顾允成也是一番好意,后来也就没有跟算是自己半个学生的顾允成计较,还在为两位皇子挑选侍读的时候,把顾允成这个持节耿介的人破例放在了朱常洵的侍读讲官的候选名单上,以期他能够“感化”朱常洵。
顾允成这个三甲出身的同进士也不知怎的,就被朱翊钧莫名其妙的指给了朱常洛为侍读讲官,说是破例破格也没有错。
顾允成这个人,朱常洛通过后世学过的史书还是了解一些的,虽然他也知道那部关于明朝的史书所记载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像一些没有涉及到历史评价和具有倾向性的其他基本资料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史书上对“东林八君子”之一顾允成的评价很高,不过,朱常洛却不会因为史书对谁评价很高而另眼相看,他如今已经基本上放弃了自己前世看史书对历史人物所留下的印象,参考一下还行,真要是让人高看一眼,你要拿出真本事才行。
通过这几年的接触,朱常洛对于自己的六个侍读讲官的人品还是认可的。心中也颇为佩服当时内阁看人之准,不愧是专门挑选出来想要给朱常洵添乱和感化的人选!只是没想到这些人最终成了自己的侍读,也不知最后是福还是祸,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人在支持自己成为储君的问题上,立场是绝对不会改变的,在自己成为储君之前,他们会不遗余力的力挺自己。
“先生,你是否认识杨镐?”
这天顾允成给朱常洛讲完《诗经》后,朱常洛突然问道。
“杨镐?”顾允成想了想,有些疑惑的问道:“殿下,您说的可是山东参议杨镐?”
朱常洛笑着点了点头,他了解到杨镐与顾允成的大哥——已经在万历二十二年被革职为民回家,正在办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同是万历八年的进士,便有此一问。之所以打听杨镐,是因为朱常洛知道,小日本对朝鲜的第二次入侵在今年年底就会重新开始,按照史书的记载,杨镐会是大明第二次援朝之战的朝鲜经略。像这种记载,史书上还是不会出错的。
“还算相熟,他与臣的家兄乃是同年,皆是万历八年的同科进士,与家兄平日里也有些走动,一来二去,臣便与他相识了。”顾允成当然不会蠢的追问朱常洛为什么打听杨镐,这不是他应该知道的事情。
朱常洛笑了起来,没有继续问关于杨镐的事情,而是在临出文华殿时对顾允成不经意的说道:“先生,如果杨镐年前有事进京的话,就替我引荐一下。”
顾允成只是愣了一下,便点着头答应下来:“请殿下放心,这件事臣会上心的。”
目送朱常洛离去,顾允成在原地皱着眉头思考了片刻,便有了决定。别看朱常洛只是随口一说,但在官场也算待了十多年的顾允成知道不会这么简单,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大皇子怎么可能会“无意间”问到杨镐?还想认识他!看来自己要派人去趟山东了,去试探一下杨镐的想法,如果可以,就让他想办法到京城来“公干”一次吧。
出了文华殿,朱常洛的另一个伴读王安便小声的禀报道:“殿下,刚才劳鹰劳佥事派人告知奴婢,他已经去了里草栏场等殿下了。说殿下吩咐他的事情已经办成,这里人多眼杂,不方便向殿下详细禀报,便去了里草栏场专为殿下设的用于休息的亭子。”
“哦?”朱常洛心中一动,摆了摆手,吩咐道:“备马,去里草栏场!”
劳鹰同他的锦衣卫千户所前些年被派去了朝鲜战场,专门负责收集日本军队的情报工作。后来日本被大明打的节节败退,便企图和谈,这也正合了大明国内众多大臣的心意。毕竟这些年大明本就不多的积蓄花了大半,为朝鲜跟日本拼个你死我活,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太不划算,只要日本肯退兵,也就不计较野蛮小国进犯上邦属国的罪名了。
劳鹰的千户所几乎是最后一批撤回国内的,不过朝鲜那边还是留下了两个锦衣卫百户所负责收集情报。朱翊钧论功行赏,劳鹰在获得了许多物质上的赏赐之后,职务上又得到了提升,直接成为正四品的锦衣卫指挥佥事,也算是锦衣卫的实权人物之一了。
在这次朝鲜战场上,劳鹰的锦衣卫千户所可谓是出生入死,为大明立下了赫赫功劳。战场上几乎大多数的情报都是依靠他的锦衣卫收集的,这就为大明避免了不少无谓的损失,也是大明能够以少打多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回到大明被连升两级的劳鹰其实并不如表面上的风光。他虽然从一个正五品的千户一跃成为了正四品的指挥佥事,但实权并没有加强多少,手底下真正听他的话的,也只是朝鲜战场上那帮与他出生入死的千户所里的上千兄弟。至于新进划分给他分管的几个千户所,根本就不会听他的,因为这几个千户所之前一直都是由他如今的顶头上司——锦衣卫指挥同知直接管辖的,几个千户都是那个指挥同知的人,人家怎会听他的。
劳鹰清楚的很,另外的几个千户所说是由自己分管,其实说穿了,那几个千户所是负责监视和防备着自己的也不为过,毕竟自己早就被看成了大皇子的人,虽然事实也是这样。
伸手摸了下这些天让人查到的资料,劳鹰便有些唏嘘,没想到那个在朝鲜战场上能说会道、周旋于大明和倭国之间,被当成英雄一样看待的家伙居然会是这样的一个人!幸好自己这些年在朝鲜战场上专门负责情报,对于搜集个人的资料还算是轻车熟路,没有被他刻意处理过的资料所蒙蔽,但愿殿下待会会对自己找到的这些资料满意!




大明征途 第七十六章 一份情报
.“参加殿下!”
看到朱常洛带着邹义和王安进来,在亭子门口等着的劳鹰疾走两步迎了上去,恭恭敬敬的施了个礼。
“呵呵,起来吧!走,进去说话。”朱常洛摆了摆手,示意劳鹰免礼,率先进了亭子。对于劳鹰,他还是挺满意的,自从劳鹰从朝鲜战场上回来后,他的很多事情,做起来都方便了许多。
在亭子中央那个宽大舒适的黄花梨椅子上坐定后,朱常洛对躬立在一旁的劳鹰笑着问道:“劳鹰,这锦衣卫指挥佥事还算做得习惯?”
“殿下,说实在的,小臣这官虽然做得大了,听起来还算威风,可总觉得还没有做个千户来的舒服,大概小臣也就这点出息吧。”劳鹰苦笑了一下,在朱常洛面前,没有隐瞒的必要,这样反而还显得更亲近些。
朱常洛笑着点了点头,他能理解劳鹰的苦衷。之前作为锦衣卫众多千户中的一个,虽然几乎大多数有心人都知道劳鹰是自己的人,但却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特别关注,也不会让人产生防备之心,说句不太中听的话,那时的劳鹰还不够资格。
不过,从朝鲜战场归来后,论功行赏,内阁和兵部也许是看在朱常洛的面子上,拟票通过了劳鹰的越级提拔,一跃成为了锦衣卫中仅次于锦衣卫指挥使和两个指挥同知的上层人物,这下却是肯定会让人起了戒备,有了戒心。朱翊钧当然不会放心一个实授的锦衣卫指挥佥事掌握实权的,特别是在他明知这个人还是效忠朱常洛的情况下。
所以,劳鹰的这个锦衣卫指挥佥事做的的并不顺心,虽说不是处处受制,但除了他原来的那个千户所外,想指挥其他的千户所,还真有些麻烦。即便是他原来的那个跟着他从朝鲜战场上归来的千户所,也被安插了不少的百户和总旗进去。
“哈哈,官做得越大,身上牵涉到的利益也就越多,受到的掣肘就会越多,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至于你目前的这种处境,就当是磨练吧!圣人不是也说过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当是上天对你的考验吧!”朱常洛笑着说道。
劳鹰心中一动,心跳不由得加速,这算不算是大皇子的暗示呢?稳住心神,嘴里恭维道:“小臣所受的这点考验,比起上天对殿下的磨练来说差得远了,所以殿下将来的高度,是让所有人只能仰望的。”
“哈哈……”朱常洛大笑起来,扭头对邹义和王安开玩笑道:“你们两个,看到没有?学着点,这样的奉承才是本皇子爱听的,哈哈……”
邹义躬了下身子,笑着说道:“殿下说的是,奴婢今后一定多向劳佥事请教一下。”接着转过头看向劳鹰:“劳佥事,殿下的话你听到了,今后还请不吝赐教才是啊!”
王安面露着微笑,没有说什么,他性格不像邹义,属于比较刚直正统的人,很少会开玩笑。
劳鹰赶紧笑着摆了摆手,躬身一礼:“殿下说笑了,小臣所说句句发自肺腑,可不是奉承。”接着对邹义抱了下拳:“邹公公就不要打趣我了,你为殿下做事的那种认真劲,才是我该学习的。”
朱常洛笑着挥了挥手,打断了两个人继续说下去的趋势:“行了行了,你们就不要相互吹捧了。劳鹰,说说吧,事情办得怎么样?”
“殿下,这是这些天小臣吩咐人在朝鲜和京城以及浙江搜集到的资料,您请过目。”劳鹰脸色一正,双手把一份资料交给朱常洛,里面是他这些天尽最大努力派人暗中搜集到的。
朱常洛点了点头,接过劳鹰递来的用锦布包裹着的资料,取了出来。从资料的排列顺序看来,这些东西肯定是把众多杂乱的资料经过了一番细致的整理的,这点让他更加满意。
“不错,劳鹰,这些资料很详细,看得出你是费了大量的心思的。”把手中的资料大致扫了一遍,朱常洛还是比较满意的,应该能够达到想要的目的。
“殿下能够满意就好,这是臣应该做的。”
“嗯!”朱常洛想了想,存了考校劳鹰的心思,笑着问道:“劳鹰,这些资料你都看过了,有什么想法?说说看,想什么就直说好了。”
劳鹰抿了下嘴,他可不认为这是闲扯,想到之前朱常洛说过的话,难道这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看来是了!脑子里思索了片刻,方才开口道:“殿下,小臣就放肆说一下心中所想,不当之处还请殿下恕罪。”
“尽管道来,就当咱们在随意聊天了。”朱常洛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他倒是想看看劳鹰是否可堪大任。
劳鹰组织了一下思路,大着胆子开口道:“殿下,从那些资料和倭寇提出的真实条件以及我大明开出的条件看来,和谈成功的可能性…不太大。小臣倒是觉着,倭国利用和谈的机会,调整战略,重整旗鼓的可能性倒是非常的大。”
偷眼望了下朱常洛,看到后者满脸笑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话而生气,劳鹰放下了心,便把自己所想一股脑儿全说了出来:“以小臣在朝鲜这几年接触了解到的倭国情况分析,他们之前国内混战了很多年,关白平秀吉(大明和朝鲜称呼丰臣秀吉为平秀吉)虽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但还是有很多的领主蠢蠢欲动。平秀吉这个人也算是有些才略,为了压制国内不满的声音,也为了自己的野心,悍然出兵冒犯天威,进犯我大明藩属朝鲜,以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
“你的意思是说,平秀吉根本就没有和谈的诚意?”朱常洛没想到劳鹰还真让自己吃了一惊,不但分析出和谈会失败,还能分析出日本的国内形势和平秀吉的心态,实在是不错!
劳鹰舔了下嘴唇,自己今天的分析如果传出去,那绝对是弥天祸事!不但会得罪那众多的倾向于和谈的大臣,这其中就包括首辅赵志皋和兵部尚书石星,他们是对和谈最热衷的,毕竟他们的位置和大明国内的形势就决定了他们必须要综合考虑问题;另外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触怒朱翊钧,他虽然是朝鲜战争最坚定的支持者,但和谈的条件也是他亲自提出的,可以看出他对朝鲜战争是极为重视的!
你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指挥佥事居然说倭国本意就不想和谈,只是为了拖延时间,为下一次的侵略积蓄力量,那不是说朱翊钧和众多的大臣都没有看出倭国的真实意图,还不如你这个锦衣卫指挥佥事么?
不过,既然已经在朱常洛面前流露出了这个意思,劳鹰也豁出去了,点了点头:“是的,殿下,小臣就是这个意思!”
“嗯,不错!本皇子也是这个意思!”朱常洛的话让劳鹰舒了口气。
笑了笑,朱常洛看着劳鹰,轻声说道:“你以为父皇他没有看出倭国的意图吗?”
“啊!”邹义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张大了嘴巴,好半天才说道:“那为何皇上还同意和谈?”
“嘿嘿,谁说父皇同意了?和谈的事情是内阁首辅赵志皋和兵部尚书石星他们一力坚持的,和谈的旨意也是内阁票拟的,就算和谈失败,也是内阁和兵部尚书的责任!”摇着头无奈的笑了笑,朱常洛接着低声呢喃道:“他倭国想要和谈,为的是喘口气;而国内天灾不断、战争一波接一波的大明,何尝不是如此!”




大明征途 第七十七章 兵部尚书
.“老爷,午门到了。”
听到外面轻声的呼叫,坐在软轿中假寐的兵部尚书石星缓缓睁开了眼睛,整理了一下官服,捋了捋花白的胡子,才从已经被压下的轿中缓缓走了下来。只是,这位手握大权几乎掌握着整个大明四品以下武官升迁、所有武官考评的兵部尚书,脸上尽显疲惫之色。
这次石星到皇宫来,既不是去内阁商量兵事,也不是去求见已经很少接见大臣的朱翊钧,而是去文华殿为朱常洛讲解政务上的问题,今天轮到他执勤了。
说起来,石星这个人还算正直,做官也能造福一方,绝对算得上是能吏了。不过,他的运气似乎有些不佳,说命运多厄也无不可。
隆庆元年,穆宗刚即位时,由于当时的内阁人才济济,既有名相徐阶,又有能吏高拱,还有雄才大略的张居正,所以崇尚“无为而治”的隆庆皇帝便放开了手脚,任由内阁施为。而他自己空闲下来,难免温饱思**,在其他方面放纵了些。
作为言官,时任给事中的石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上疏直指隆庆皇帝沉湎酒色,荒废政务,为鳌山之乐,纵长夜之饮,极声色之娱,朝讲久废,章奏抑遏……最后更是大着胆子在奏折的最后奏道,若果长此以往,天下将不可救焉!
隆庆皇帝看了,当即勃然大怒,认为石星是在毁谤污蔑自己,马上下旨廷杖六十,贬斥为民。这还不是石星最倒霉的地方,让他魂飞魄散的是,当时监督廷杖的居然是与他有间隙的宦官腾祥!对方当然借机报复,让锦衣卫下了重手,把他打得死去活来、皮开肉绽……要不是赖同乡好友穆文熙的保护,这条小命肯定是交代了。更倒霉的是,他的夫人郑氏听说他可能已被击毙杖下,竟忠烈的很,当场触柱而死!
直到万历元年,朱翊钧即位,已经被罢斥为民近七年的石星才得以昭雪,官复原职。不料,当时张居正为首辅,石星和他政见不合,上书弹劾不成,让张居正寻机罢官,又被赶回了老家……这一去又是十年,等张居正死了,他才又赴朝居官。
两次被罢免、在野近二十年的石星第三次入朝为官,这次在升官的速度上倒是异乎寻常的顺利。仅仅五年,在万历十五年的时候,他便升到了工部尚书的位置!三年后,万历十八年,又被调任到异常重要的户部任尚书,这可比工部尚书重要和权力大多了。又过了一年多,由于大明内部和边关战争增多,再加上天灾不断,兵部急需要一个懂得财政的尚书,这一重任便落到了石星的头上。
按说,这第三次入朝为官的石星应该算是仕途大顺、权势赫赫了,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万历十五年他刚当上工部尚书不到一个月,黄河便在开封决口了!这可是属于工部管辖的范围,出事了第一责任人就是工部尚书。所以,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稳的石星,由于在野那么多年,了解农民疾苦,便亲赴开封指挥抗险和后续的修建工程,忙前忙后,胡子都白了不少,总算是把损失控制在最低,也得到了朝野的一致认可。
在当时这可属于大工程,他忙活了近两年的时间,到了万历十七年四月,才算是把整个河南境内的黄河河堤修筑梳理一遍。可还没等他喘口气,在万历十七年六月,黄河再次决口于夏镇!对于抢险救灾也算轻车熟路的石星责无旁贷,又再次投入到了处理后续事情中去。
到了万历十八年,大概是由于石星的两次抢险救灾处理的妥当,得到了内阁和朱翊钧的认可,被调到了户部出任尚书。就在他刚得到要去户部出任尚书的圣旨没多久,麻烦再次来了:这一年先是二月份直隶顺德府发生大地震;三月份直隶大名府狂风暴雨,民房倒塌无数,山东兖州府、济南府、青州府,河南开封府、彰德府、卫辉府、归德府等地也接连传来黑风卷沙,民房损毁无数,损失惨重的消息;四月份京师大旱、湖广饥荒;五月份山西地震;六月份青海部落浩尔齐入侵,户部要筹备钱粮等物用于战争……
1...2526272829...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