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明征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择日北飞
去釜山的计划,朱常洛并没有向任何人透漏过,这种拿自己的小命去冒险的事情,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不过,若是还要实施这个计划的话,就要快点了,毕竟人家丰臣秀吉也不能一直在釜山等着让你去捉吧?人家在日本还有一大摊子事情等着去处理呢!小早川隆景送来的消息,丰臣秀吉已经定了,下个月就回日本了,这事有点棘手了。
朱常洛有点犯愁,心中虽然有了解决的办法,但是自己提出来的话,有点不太妥当,最好是从别人的嘴里提出来才好。最后干脆召集来廖仲艾、董一元、杨元、李舜臣几人,首先如实相告南原城要吸引日本的左路军和右路军一共差不多十万人来攻城,但是南原城最多只能留下一万人守城,还必须要坚守半个月,问四人有没有人愿意留下来守城。
这下除了早就知道了这个计划的廖仲艾外,剩下的董一元、杨元和李舜臣三人一时都有些惊讶。
杨元能够被召集过来参加这个小范围的会议,心里难免有些激动,毕竟这里其他的三人在他看来都是跟随朱常洛很久的人了,换句话说估计都是朱常洛的心腹,所以他为了能够尽早的取信于朱常洛,快速的权衡了一下利弊。
在杨元看来,一万人守城的话,与原来的六千人完全没有可比性!毕竟,就算是六千人全都在城墙上防守的话,手中还能有四千人的机动部队,更何况这四千人全都是骑兵,能够在敌人攻城的时候出其不意的出城袭击一下,如此一来就大大的减轻了守城的压力,这样的话或许城墙上就不用六千之多了,余下来的又可以作为机动骑兵……
细细算来,杨元最后得出了一个与廖仲艾差不多的结果,那就是一万人坚守个十天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若是半个月的话,虽然有点冒险,但也不是不可能。若是能坚守半个月完成了大皇子的要求的话,杨元知道,这种生与死的磨练,是最能直接取得信任的了。
所以,杨元一咬牙,为了朱常洛对他的救命之恩,为了能得到朱常洛的信赖,马上第一个站了出来,说自己愿意留下守城。
廖仲艾知道自己应该会留下来,只是刚才他知道朱常洛可能存在考验杨元的意思,所以没有马上站出来,此时见到杨元只是略一犹豫就站了出来,心中对杨元的好感大增,毕竟大家都是出自辽东,接着他也站了出来,说自己愿意留下守城。
李舜臣原来作为朝鲜水军的统领,可以说是大权在握,然而在朝鲜的党争和被人故意陷害以及被朝鲜王放弃之后,心灰意冷了一阵子,直至到后来被朝鲜王以戴罪之身把他送给了大明的皇长子之后,他的雄心壮志成了遗憾,他的满腔热血冷了下来,他由失望变成了绝望!
然而,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连李舜臣都没有想到,本以为会成为大明皇长子的仆人最多也就是食客或在朝鲜的向导的,却是绝对没有想到,大明的大皇子殿下居然对自己算是礼遇有加,并且还给予了自己信任以及再次带兵的机会!这让李舜臣那已经冷下去的血液又开始热了起来,心中充满了对大皇子殿下的感激和士为知己者死的那种情怀!
有些走神的李舜臣没想到仅仅感慨了一下,杨元和廖仲艾就先后站了出来,当下他根本就没有丝毫犹豫,恭敬的对朱常洛施了个礼,异常坚定的说自己愿意驻守南原,就算拼了老命也要完成任务。
董一元看到三人都站了出来,虽然他权衡之后,没把握能够凭借一万人防守十万多人攻城半个月,但此时却也不得不站出来,表示自己也愿意留在南原城。
朱常洛虽然心中早就有了打算,但看着四人的表现,对四人的认识还是又多了一层。在他看来,廖仲艾应该是最可信的,毕竟这老将从辽东开始,一直都跟着自己,表现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也是最让人放心的。其次是朝鲜人李舜臣,这人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何况自己是在他最落魄无助的时候给予了他信任,算是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也是可以信赖的。杨元这人,虽然之前没有深交,但自己算是对他有救命之恩,更何况自己是大明的皇长子,他若不傻的话,定会投靠自己。至于董一元这人,算是四人中最难把握的一个。
不过,朱常洛也能差不多感觉到,董一元是有意投靠自己的,但是出于谨慎起见,还在观望和犹豫。但是朱常洛相信,只要自己这次带着董一元去釜山,真要是能成功捉住丰臣秀吉的话,只要董一元智商还正常的话,就一定会投靠自己的。
朱常洛并没有马上说要谁留在南原,只是又提出了要求,说自己还有事情去办,至少手中要有六千骑兵才行,而南原城留下一万人之后,仅剩下三千多兵马了,但是南原城留下一万兵马是确定了的,问大家还有什么建议?
这种事情,确实不好办,随便抓壮丁拉三千人来,肯定不行。廖仲艾从辽东开始,一直都是扮演着护卫头领的角色,若是在辽东差三千骑兵的话,他还有办法解决,但在朝鲜,他就无能为力了。董一元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李舜臣虽然是朝鲜人,并且还是素有威望的将领,但是要知道他本身在朝鲜还是戴罪之身,何况朝鲜的兵马朱常洛未必能看得上。
最后还是杨元先开的口,他不像董一元和廖仲艾,他们到朝鲜来只是作为朱常洛的护卫统领的角色,而不是作为入朝作战的将领。杨元则不同,他是奉命调入朝鲜来作战的将领,所以大明兵马在朝鲜的布置他一清二楚,何况他所提出的这个建议,还有他的一点点私心。
于是,他便站出来说道:“殿下,若是日本人的右路军和左路军联合来进攻南原的话,末将倒是有个建议。右路军自密阳、大邱一线而来,攻击南原的话,离南原仅百余里的全州乃是他们的必经之地,也是右路军进攻南原必先要拿下的城池,而全州城中有两千我们大明军防守,还有一千多从各地汇总而来准备抗击日本人的朝鲜人。以末将愚见,全州城池低矮破旧,没有得到充分的修缮,仅凭三千多人也很难挡得住七万的日本人,倒不如放弃全州,调全州的三千多兵马进入南原驻防,这样一来,或许能满足殿下的要求。”
杨元提出这个建议,一半是为了解决朱常洛提出的问题,另一半则是出于私心。在日本人的左路军围攻南原的这些天,杨元曾几次派人到全州求援,哪怕是驻防全州的陈愚衷能够早点派一千人来援,杨元也坚信有了这一千机动兵力的话,至少能多坚守两三天。就算不是放弃南原的话,有了一千的援军,至少能够多保住些手下的性命。
朱常洛松了口气,原本他都打算找“托”了,只是没想到杨元这么善解人意,提了出来,当下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放出风去,就说本皇子驻守在南原,想来只要日本的右路军听到这个消息,再加上有被击溃的左路军为证,想来右路军定会乖乖的前来。杨将军,至于全州那里,就由你派人去给他们分析一下利弊,他们多半会放弃全州,赶到南原来保护本皇子的。”
“定不负殿下所托。”杨元也松了口气,对于请全州的驻军来南原更有把握了,毕竟大皇子殿下连他们放弃全州的理由都给他们找好了,“带兵赶来保护大皇子殿下”,多好的放弃注定要保不住的城池的理由啊,只要陈愚衷还能有正常的智商的话,就不会放弃这种机会。
解决了兵马的问题,朱常洛接着说道:“至于驻防南原城的人选,本皇子的意思,就留下廖将军、杨将军吧,你们二人都出自辽东,也相识已久,配合起来自不存在问题。其实事情也并不像你们想象的那么艰难,半个月是最长的时间,或许本皇子事情顺利的话,十天左右就能解决。何况,既然放出风去本皇子驻守南原,不仅日本人的右路军会得到消息赶来,就算是在汉城的杨大人和麻将军,听到消息后说不得也会派出援军增援南原。至于董将军和李将军,就随同本皇子一起吧。”





大明征途 第一百五十六章 突如其来的惊喜
第一百五十六章 突如其来的惊喜
陈愚衷乃是大明游击将军都指挥同知,统领延绥营兵两千人奉命驻守全州。全州在南原以北一百余里处,同属朝鲜全罗道,虽然全州不如南原的地理位置重要,但却也是日军北进的必经之地。
自从朝鲜颇具战斗力的水军被日本全歼后,陈愚衷就知道坏了,他能够预料到,没有了朝鲜水军的牵制,日本人可以放心大胆的进攻了,而位置重要的全罗道必会首先遭到攻击。果不其然,还没等他送到汉城的求救信函有所回应,日本人已经攻击到了南原!
作为距离南原最近的屯兵城池,南原被围后第一个想到的和有可能援助的就是全州!然而,全州却仅有陈愚衷从大明带来的两千延绥营兵和附近归附的一千多有战力的朝鲜人,陈愚衷犯难了。去救援南原的话,陈愚衷实在是不知道就凭借手中三千步兵能够通过日本的拦截到达南原城下,其实这已经是客气的说法了,若是手中有三千骑兵的话,他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救援去南原,但可惜他手中没有骑兵,这三千让你若是去增援南原的话,他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还没通过日本人在南原的包围圈就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面对南原城来的接二连三的求援信,权衡再三,陈愚衷始终无法做出增援南原的决定,他不无怀疑的猜测,南原城过来的求援信使,之所以每次都得以安全的通过日本人的包围圈,有极大的可能日本人已经做好了围点打援的准备,他不能带着手下去送死。对于南原城,陈愚衷知道若无意外的话,面对近六万大军的攻击,陷落只是时间问题,并且这个我时间还应该不会太久。
只是,令陈愚衷没有想到的是,意外出现了,南原城居然奇迹便的等来了援军!陈愚衷可是知道,提督麻贵在给自己的回信中,明明白白的告诉自己,近期内他不会派出援兵,也没有援军可派,汉城必须要留下必要的兵马,以防失去了朝鲜水军的情况下,日本人不惜耗费物力和冒险,从海上直接绕道来进攻汉城,也要留点兵马作为应急之用,何况,他手中也仅有数千人而已。
当听到南原危机不仅解除,并且援军居然还把五万多日本人击溃后,陈愚衷的惊讶可想而知。他带兵多年,很清楚即便是日本人的战力也就一般般,远没有蒙古人和女真人那样战力惊人,但是即便如此,要想击溃装备了大量火器的五万多日本人,就算是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没有一万多的骑兵,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后来陆续传来的消息令他更加的惊讶,以至于都有些不能相信,直到派出的几批探子都同时汇报了这个情报,他却还是有些将信将疑——难道身份尊贵的皇长子殿下,真的亲率援军前来增援南原城?回过头来一想,他有些信了,提督麻贵手中根本就没有如此多的骑兵,也只有大皇子殿下,仅明面上就有六千辽东骑兵作为护卫。听说大皇子殿下上次在汉城遇袭后,朝鲜王立马调派了一万的朝鲜人负责保护大皇子的安全,而据说这一万朝鲜人里面,就有六千是骑兵。
要说朝鲜人的战斗力是不值一提,即便是骑上马的朝鲜人,也很难让人联想起来那种所向睥睨的骑兵。但是陈愚衷知道,负责保护大皇子殿下的这一万朝鲜人则有些不同,他们自半年多前调派给大皇子后,日常训练全是与那几千来精锐的辽东骑兵一起,这半年多下来,就算还不能与大明的骑兵相比,不过战斗力应该还是很可观的,至少冲锋起来,唬一唬人还是可以的。
接下来,陈愚衷是彻底相信了朱常洛来到了南原城,因为据前方的探子十万火急的送来的情报,日本的右路军放弃了攻打沿线的几座小城池,转而向全州方向快速赶来!陈愚衷还有自知之明,也很清楚全州的重要性,他还不至于认为日本人为了全力攻打全州而会放弃攻打几座沿线的城池。很明显,日本人的右路军的目标是南原!具体点说,是大明的皇长子!
不过,就算是猜到日本人的目标是南原,但陈愚衷依然是全身冰凉,全州虽不像南原那样重要,但比起日本人放弃的那几座几乎不驻防的小城,还是重要的多了,属于那种必须要拿下的那种!何况,全州就在去南原的必经之路上,拥有七万兵马的日本人的右路军,绝对不会放弃在去南原时“顺手”攻下仅有三千人驻防的全州。
陈愚衷甚至有些悲哀的想到,全州能够抵挡日本右路军多久?南原在拥有六千兵马守城的情况下,前后加起来也就抵挡了五万多日本左路军五天就差点破城,而全州呢?三千人都有些达不到防守四面城墙的最低要求,陈愚衷不是妄自菲薄,他觉得若是日本人全力进攻的话,全州能够抵挡住一天,就算是超常发挥了。
怎么办?陈愚衷左思右想,目前的情况下,只有一条可走,那就是在日本人还没有到达全州之前,赶紧撤出去,放弃全州城。然而,这个想法刚一出现就被他放弃了,若是换成南原被攻破而日本人大军压境的话,他也许还能放弃全州城,就算是事后因为不战而逃而追究责任,最多也就是革职充军罢了。毕竟全州城的位置不如南原城那么重要,再加上全州守军太少,即便是不放弃守城也几乎不能给日军造成阻力。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大明的皇长子就在南原城,他若是胆敢不战而放弃相当于通往南原的门户全州城的话,那就绝对不会是不战而逃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追究起来责任也绝对不可能是革职充军那么简单了!这可是等于把大皇子置于危险之境,没有尽到阻拦敌人保护大皇子的责任,弃大皇子安危于不顾……
陈愚衷能够想象,也能够肯定,若是日本人这次没有造成对大皇子不利的话,自己也就是个枭首示众,但是万一大皇子这次有个意外的话……大明的锦衣卫估计就会帮助自己彻底的计算清楚自己的九族具体有多少人口,这可绝对会被诛九族的!
不过,事情的发展再一次出乎了陈愚衷的预料之外,就在他认命了准备为全州陪葬之际,没想到远在南原的杨元派来了使者,并带来了他的亲笔书信。就是这封书信,让陈愚衷感到人生就是这么奇妙,绝处逢生也不是只存在与传说之中,这不,他就遇到了。
无论从什么地方来说,陈愚衷都不可能拒绝杨元所说的让他带兵去南原保护大皇子殿下的提议,除了朝鲜人对于放弃全州表面上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之外,大明人当然是以大皇子殿下的安全为重!至于朝鲜的全州,与大皇子殿下的安全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等陈愚衷带兵赶到南原,朱常洛如愿集齐了六千精锐骑兵,当然,八百多锦衣卫是一定要带着的,这些人在保护人方面,要比当兵的精通多了。并且,南原也留下了差不多一万一千人驻防,不要看多出来一千来人,其重要性可是非常大的,别的不说,至少南原城的守军能够轮流守城了,不像原来杨元的六千人驻防时,所有人都几乎得不到休息。
在日本的右路军与被打残的左路军汇合之前,朱常洛带着六千骑兵和八百多锦衣卫,偷偷的离开了南原城。不过,为了错开日本的右路军以及被他们占领的城池,同时也免得被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势力范围的地方发现自己这些人的行踪,朱常洛打算从南原出发,一直往北,走全罗道的锦山和忠清道的清州、忠州,几乎就要绕道汉城所在的京畿道了,然后从忠清道的最北端忠州往东,进入庆尚道的北部,最后沿着庆尚道中人烟稀少的沿海安东、庆州、蔚山,进入釜山。
忠州位于忠清道的最北端,北与京畿道相邻,距离朝鲜的都城汉城也仅两百余里,东与庆尚道毗连,地理位置看似重要,其实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基本上属于可有可无。不要看他接壤着汉城所在的京畿道和釜山所在的庆尚道,但却不是忠清道和庆尚道进入京畿道的必经之路。
就这样一个鸡肋般的城池,却驻防着让日本人更为畏惧的大明藤甲兵,不用说,忠州的驻军首领是参将吴惟忠。作为跟随戚继光大帅南征北战,多次挫败沿海倭寇,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跟随戚继光北下蓟镇、南进广东的心腹爱将,很明显,在张居正死后,戚继光受到排挤,吴惟忠也不能幸免。
很显然,作为戚继光的爱将,而戚继光又是张居正的心腹爱将,吴惟忠基本上就被贴上了张居正一党的标签,几乎注定了要被排挤。这些年,朱翊钧能够不再追究张居正派系的人,不代表其他人不穷追猛打!就像这几任内阁,大多是当初曾受过张居正排挤的,如今掌权了,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张居正提拔的人。就像吴惟忠这种戚继光一手带出来的将军,虽然行军打仗是勇猛的很,但即便是立了大功,也是很难得到提拔的,至少报功的奏疏到了兵部和内阁,就被兵部和内阁打压下了。
就像在战前,吴惟忠带领三千藤甲兵驻防远在全罗道的南原,任务便是吃力不讨好的修筑城池,远离朝鲜的政治中心。等到战事一起,南原成为了重要的一环,他便悲催的被排挤出驻防了几年的南原,带领自己的三千藤甲兵,到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忠清道的忠州驻防,再一次被排挤出很容易立功的地方。
朱常洛上次曾经听李如梅提起过吴惟忠,知道此人有勇有谋,不然也不会在张居正和戚继光死了这么多年了,还能做他的有实权的参将,并且还让他带领的藤甲兵,成为了上次日本侵朝之战中,日本人最害怕遇到的部队,还要排在辽东骑兵之前。想想也是,即便是辽东骑兵,在日本人有准备之下,还能有机会凭借大量装备的火器抗衡一下,而对于吴惟忠所带出来的藤甲兵,他们几乎是束手无策,只能凭借兵力的优势硬抗!
毕竟,经过特殊手法处理的能够完全挡住后面的士兵的大藤甲,日本人的火器根本就打不穿,刀砍上去也不能破,箭射不穿,又能防火,而躲在藤甲后面训练有素的士兵还能投掷飞刀,到了跟前又能运用手中的大刀上砍脖子,下砍双腿……日本人对于藤甲兵充满了怨念。
在还没有开战之前,那时吴惟忠还驻防在南原,朱常洛曾经带兵去过全罗道,并且还决定到南原见一见吴惟忠,准备提携他一把,可结果到了全罗道的锦州,在那里遇到了小早川隆景埋伏的两万多兵马,最后还奇迹般的瓮中捉鳖,活捉了包括小早川隆景在内的两万多的日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机会再去南原,错过了去见吴惟忠。而这次,朱常洛其实完全不用绕道忠清道的忠州,只需绕到忠清道的清州即可向东进入庆尚道,但是为了那三千早就让朱常洛眼红的藤甲军,更是为了吴惟忠这个将才,朱常洛特意转道忠州。
自从上次计划好突袭南原城外的日本人而出现了计划外的事情之后,朱常洛便接受了这个不算教训的教训,今后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要留个后手。就比如说这次去突袭釜山,这可是绝对关乎自己今后命运的大事,容不得出现半点差错,所以朱常洛为了以防万一,便对吴惟忠的三千藤甲兵起了心思。
按照自己的情报李如梅所说,吴惟忠的三千藤甲兵,简直就是日本人的克星,三千藤甲兵对上一万日军都可以完胜,这不得不让朱常洛动心!若不是藤甲兵的藤甲制作起来耗时耗力,几乎不可能量产的话,朱常洛都想在自己掌权之后,大力发展藤甲兵,毕竟这个时代的火器,无论是西方人的火枪,还是日本人又或者是大明的鸟铳,都不能击穿那远比铁制的盾牌轻得多的藤甲!
………………
丰臣秀吉最近心情很好,自从全面开战以来,一切都是如此的顺利,就算是那些对自己从日本到朝鲜的运兵船造成了很大困扰的朝鲜水军,也在用计之下,经漆梁川海战之后,全军覆没,让自己的一些部署实施起来,更加的横无忌惮。在左路军和右路军各自的攻击下,很快就几乎攻占了全部的庆尚道和全罗道。
当然,这个时候丰臣秀吉已经选择性的忘记,几天前他收到左路军在南原几乎被打残的消息之后是如何的震怒了,以至于当场处死了十多个很无辜的武士。
“左路军被打残了好啊!”这是丰臣秀吉在接到另一个消息之后兴高采烈的说的话,他本来还在遗憾,自己马上就要回国了,看来这次亲自到朝鲜来的目的,注定是不可能达成了,只要那位大明的大皇子殿下呆在汉城,即便是自己带兵攻占汉城,那位大皇子殿下也绝对不可能与汉城共存亡的,只要他想逃,凭借他手中那近万的骑兵保护,自己是没有任何可能捉住他的。
然而,就在他确定了回国的行程之后,他觉得上天马上送给他一个归国的礼物,那位大皇子殿下居然昏了头,亲自带兵来增援南原了!真是天赐良机,丰臣秀吉忽然觉得即便是左路军被击溃,那也是绝对值了,那位大皇子自投罗网来到南原,自己若是不瓮中捉鳖的话,岂不是愧对上天?
对于左路军聚集残部后主动联系右路军和右路军放弃了一些小城池转而联合左路军准备围攻南原,丰臣秀吉非常满意,还主动颁布手书,极其反常的表扬了左路军没有被失败打击到和能主动将功赎罪联络右路军说明情况,也赞扬了右路军很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并下了口谕,只要这次左路军和右路军联合起来攻占南原,捉住大明的皇长子的话,那么对于他们的封赏也必定厚重,许诺至少会让他们的领地增大一倍!
为了更加的保险,丰臣秀吉把釜山的几乎所有水军全都派了出去,让他们全面封锁南原附近的海域,防止南原城破后,大明的大皇子从大海中逃生。并且,他还把釜山仅有的一万五千驻军中的八千人派了出去,釜山仅仅留下了五千人,他并不担心远在大后方的釜山会遭受到攻击。根据他得到的情报,如今的朝鲜,唯一有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也就是大明的大皇子的近万骑兵,至于大明派到朝鲜的援军,各地随便驻防一些,那里还有剩余!
当然,在丰臣秀吉看来,如今大明大皇子连同他的近万骑兵困在南原,就算是处于大后方经营了这么多年的釜山仅有数百兵马,就足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了,所以在釜山留下五千驻军,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大明征途 第一百五十七章 近在眼前的釜山
1...4445464748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