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风漂舟
张凤兰全家一直租住在地下室,这些年来省吃俭用,也有了一些积蓄。两口子长久以来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这座城市里拥有一套住房。毕竟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在得知新楼盘的消息之后,她与老公、儿子冬冬全家出马,专门去了一趟售楼处。经过详细了解,对楼盘方方面面的各种条件大体上都还比较满意。
儿子冬冬面对漂亮的建筑沙盘和户型样板间,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他在那黑咕隆咚、潮湿的地下室里可算住够了。
售楼小姐则在一旁鼓动。说本楼盘因为价格实惠,看房的络绎不绝,好户型很快就要被抢光,看中了就应该尽快下手,省得将来后悔。
两口子商议过后,咬咬牙下了决心。当即拍下一万元的定金,选了一套中间楼层、南北通透的九十平米标准户型,而且方位很棒,从客厅阳台上直接就可以看到小区的中心大花园,包括花园中的叠形水池和音乐喷泉。
当时冬冬高举双手,蹦跳着欢呼的情景,令张凤兰心潮起伏。百味杂陈。
夫妻俩兴冲冲回到家,马上清点全部的家庭积蓄。经过统计、计算,却发现距离三成首付还差七万块出头。
张凤兰为此思索了一晚上,当前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降低购房标准,比如换成七、八十平米的户型;二就是找人借钱,先把差额补上再说。
按照她的规划,家里确实很需要一套九十平米以上的房子,因为孩子在慢慢长大,而且外地的两家老人过来看孙子也得有个住的地方。面积太小的话实在是非常局促。
其实只要过了首付的门槛,后面的按揭她倒并不是很担心,尤其在口福多形式一片大好的状况下,自己只要努力工作,没有理由供不下来。
不过这年月找人借几万块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两边的老人生活都不宽裕,夫妻俩在粼江又没有什么家底殷实的亲戚。
思来想去,最后只好把主意打到了小江老板身上。明天去跟他商量商量,看看能否先借给自己一笔钱应应急。
第二天中午,张凤兰来到鼎香园总店三零三办公室,带着犹豫的语气向小江老板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谁知江逸晨只是略微思衬了几秒钟,就爽快地答应下来。事情之顺利出乎张凤兰的意料之外,以致她原先准备的一堆说辞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江逸晨让她当场写个借据,随后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批示和大名。
“张经理,你可是咱们这些管理人员里面第一个买房的,呵呵,不错,带了个好头儿。祝贺你啊,我可是希望以后员工们买房的越来越多。”江逸晨将借据递交给对方,并笑着向她表示祝贺。
“谢谢,谢谢。”张凤兰眼眶有些湿润,一下子也说不出别的,只是连连表示感谢。
“记得入住的时候别忘了说一声,我们大家伙儿一起给你恭贺乔迁之喜。”江逸晨补充道。
“一定的,一定的。到时候我在家里摆酒。”张凤兰激动地说道。
待她拿着借据出门前往财务室后,江逸晨靠在椅背上,双手枕头,心中若有所思。
同意借钱给张凤兰,除了对她以往的工作表示肯定之外,其实这里面还有另外一层更深的含义。
自从生意开张以来,他对于手下的诸位管理人员,一直是采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并希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放开手脚工作。自己只是控制大的方面,尽量不直接干预管理工作的细节。
但话又说回来,所谓人心隔肚皮,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一点儿差错都不出。历史上那么多高明的大人物,号称目光如炬,不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吗。最典型的例子,比如本朝开国的那位“亲密战友”。
鉴于此,所以尽管信任手下的管理人员,但在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以及加强财务审计等方面的措施也是必要的,以减少他们犯错误的机会。这两者并不矛盾,其实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更是一种爱护。
再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有恒产者有恒心,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以前看过媒体上的几则相关报道,有的超市收银员、快递送货员,为了区区几千元的现金,就能铤而走险,携款潜逃。因涉案金额不大,公安部门也懒得为此投入过多精力。
除了人品方面的原因,这些违规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同属外地流动人员,无家无业,无牵无挂,犯事儿的成本低廉。
而本地拖家带口的,就很少干这种事情。不是人品好、素质高,而是因为不值得。当然,如果利益足够大,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个发生几率的问题。
所以部门经理、财务出纳这些重要岗位,比较妥当的办法就是要么用老板的亲戚、股东、知根知底的熟人,要么用经过考察,有家有业又有能力的人。
像张凤兰这样的情况,职业前景光明,有老公小孩,再加上买了房子,人就会变得很踏实稳定,为了还贷款,工作积极性也毋庸置疑。
能够引诱她犯错误的门槛,那肯定会相当高。
以后如果可能的话,他还将鼓励其他管理人员都去买房置家,安居乐业。
此外,像跟着晓佳妹子筹备工艺品小店的那位邱心怡,因届时会过手价值不菲的各类货品,所以其职位也显得非常关键。别的不说,要知道光那一件大砗磲成品就价值上百万。
之前也做过调查,小邱的家就在粼江本地,未婚,跟着父母一起居住,家庭情况比较稳定和睦。
按照常理来讲,这样的人出严重问题的几率也不会很大。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考察,基本上可以放心。(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海岛农场主 第二百九十三章 筹备“蓝海星”海洋工艺品店
再说到苏晓佳这块儿,她精心筹划已久的小工艺品店最近也渐渐有了眉目。地点就在宏光南大街路西,距离江逸晨的母校,粼江管理学院正门不远。
宏光大街整体道路很长,分为南大街北大街两段,其中北街要比南街更为繁华。
苏晓佳带着邱心怡已经去现场看过两次,那里原先是一家鲜花礼品店,沿街的铺面。上下双层,房子不算大,一楼营业面积二十多平米,加上二楼总共四十平米出头的样子。后面还有个很小的院子,大约十来平米,也就能停放个三轮车、自行车什么的。
这里的地理位置和房屋结构都还比较符合使用要求。
因原店主打算回内地老家,贴出告示转让铺子。与房东的租房合同还差两个多月到期,租金为每月三千六百元,这方面没什么可谈的,接手者延续下去就是。
这个价格比目前的市场行情价略低,还算过得去。毕竟宏光大街属于交通主干道,地皮自然要比合林街、西水井街之类金贵得多。
但销售小工艺品不像麻辣烫生意,后者主要靠口味吸引顾客,只要有了铁杆消费群,地点再偏僻也无所谓。而工艺品店因为市场定位的关系,店址还是需要选择繁华一些、特别是有外地游客能涉足的地方。
另外,原店主希望下家能够接收她铺子里的鲜花、各种礼品、小饰品以及玻璃货架、柜台等等,她愿意以进货成本价的七折优惠脱手。
但苏晓佳瞧了一圈,最后除了同意买下货架、柜台外,对库存积压的小饰品之类并不感兴趣。因为那些小饰品的做工、款式都属于一般般,零售的话恐怕需要不短的周期才能处理掉。
而且也与她计划中的海洋工艺品主题不符。没有必要长时间占据销售资源。
双方经过商谈,原店主同意为积压货品另找买主,但腾出店面就得晚上几天了。
苏晓佳也表示自己并不着急,让对方慢慢妥善处理就是。
于是双方找来房东,一块儿草签了一个协议。苏晓佳再交上一千元的诚意金,这件事情就算定了下来。
定下商铺,也就意味着小工艺品店开始进入运行轨道。
经过吴大娘和刘敏秀的同意,邱心怡正式脱离了鼎香园的工作,与苏晓佳一起忙碌开店前期的各种筹备工作。
首先仍以苏晓佳的名义去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等手续,当然。以她残疾人的身份,能够继续享受一些相应的政策税收优惠条件。
店铺的名称她已经取好,就叫做“蓝海星”海洋工艺品店,经营范围为各种贝螺、珍珠、珊瑚、玳瑁、海星、砗磲等等海洋工艺品,以蔚蓝大海、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为主题。市场定位为中高档水平。
苏晓佳这段时间经过自学,初步掌握了photoshop软件的应用。所以这次的店铺招牌和广告灯箱画都由她自行设计,然后去广告图片商店订做。
原店主提供了店铺的平面图,苏晓佳根据这个做了一套室内布置设计方案。
一楼自然是做为营业厅,靠墙设立玻璃展柜,其中一面专门陈列贝壳画,其余的放置贝壳、珊瑚工艺品等。中央是长方形玻璃展台,用于摆放珍珠制品。再装备照明灯光。
最靠内的那面墙,设一张台子,专门给大砗磲壳子安身。
至于室内的装饰,因为工艺品本身种类繁多,造型色泽丰富,所以背景朴素点儿就行了,关键是照明灯光的布置,能够将陈列品映照得更美,需要精心考虑一番。
店铺二楼,除了卫生间外。面积只有十几个平方,主要做为制作加工间使用,摆放工作台、贝壳打磨机、抛光机、打孔机等小型设备,以及相应的吸尘装置。
最里面再挂上帘子隔出一间小休息室,基本上就占完了。而且还比较紧张。
至于店铺的股份问题,她已经与江逸晨协商好,与鼎香园的比例一样,双方按三、七开入股。这样江逸晨仍然是实际上的大老板。
关于货源问题,目前手上拥有的,除了那些江逸晨弄来的珍珠之外,再就是以前她自己制作的一些贝壳画、贝壳小工艺品之类。
那件大砗磲成品也会被派上大用场,摆到店里做为镇店之宝,让更多的顾客欣赏。目前这件宝贝一直搁在江逸晨的办公室里,几乎成为他一个人的观赏之物,实在是很浪费。
当然,开店光靠这点儿存货还远远不够。经过前期的市场调查以及对相关讯息的了解,苏晓佳对这个行业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她和邱心怡已经在去年为此跑过一些进货渠道。
货源主要有两条路,一是近郊几个小型贝壳加工厂,性质多为乡镇企业,既做来料加工也有自行出品。产品档次分得很细,既有粗糙不堪但价格便宜的大路货,也有从原料到做工都颇为精巧的中高档货色。对于蓝海星店而言,前者自然不用考虑,否则岂不是把身价降低到了和路边摊一个水准。
以批发价格到厂里进一些货,然后搁在店里零售,赚取差价。这也是城里那些自己没有设计加工能力的小店铺所通行的方式。
二就是到以龙湾村为代表的几个近郊海鲜码头,直接挑选收购原材料,再拿到店里进行加工处理。这当然对经营者自身的技术实力要求就比较高了。对于本店来说,这种方式适合制作那种造型风格独特的小批量精品。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由于多年以来无节制的滥捕滥捞,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的渔业资源都面临枯竭状态,尽管很多地方强制实施了休渔期政策,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恢复起来可是旷日持久的事情。另外违规者屡禁不止的现象更是令人挠头。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头脑灵活的渔民便开始改弦更张,既然鱼不好打了,那么就换条路子吃饭,于是将手伸向了海底的螺贝类动物。
这些软体动物中很多都具备双重经济价值,除了食用之外,其外壳还可以做为观赏工艺品。尤其是后者,这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吃饱喝足之后,也渐渐有了闲情雅致,喜欢收藏、观赏工艺品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相关市场一片火热景象。但人们的口味和眼光都不一样,有喜欢翡翠玉石、书画邮票的,自然也有喜欢珍珠珊瑚、螺贝玳瑁的。
于是在利欲驱使下,出现了许多由渔船改装的拖贝船,在各大海域进行大量非法捕捞螺贝资源。
和其它领域一样,只要有了利益,国人在这方面的聪明才智就被充分激发出来,各种精巧的发明层出不穷。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拖贝船使用的特制大型拖钯,能够深入泥沙三十公分以上,把海底翻个底朝天,一网打尽范围内的所有螺贝。据知情人介绍,这样的一条中型拖贝船,一次出海就能捕捞几百甚至上千麻袋各类螺贝。
有海洋专家对此痛心疾首,在媒体上大声呼吁,螺贝类属于海底生物链的倒数第二层,这种过度捕捞方式对海底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有关部门为此也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进行控制和处罚。但这和污染治理一样,违规者不仅装备精良,而且深谙灵活多变游击战术之精髓,结果多年以来,打击治理效果实在是乏善可陈。
看到这方面的讯息和问题,江逸晨和苏晓佳的心思都是很矛盾。尤其对于苏晓佳而言,她从小就喜爱这些东西,开海洋工艺品店,既是事业也是个人爱好,同时为了给消费者带来美的享受,需要这些资源。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加入采购队伍,在客观上多少也增加了市场的需求,又似乎有助纣为虐之嫌疑。
按理说到海边沙滩捡拾贝壳,那对于环境生态倒是影响不大,但现在旅游业这么发达,海边游人如织,还会有几片贝壳能让你捡到呢?
即便在人迹罕至的云沙岛周边海滩,这种死去海洋生物留下的躯壳,数量也是很有限,其中无残破、品相完整的就更少。
另外还有一条偏路子,那就是近年来在行业内流行的仿制品,用树脂、骨粉、贝壳粉加胶,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制作成高仿螺贝、珍珠、珊瑚类。当然,这东西现在并不招人待见,再加上一些无良商人对货品不进行标注而当成真货贩卖,被爱好者称之为无耻的造假,每每在媒体、网络论坛上进行愤怒声讨揭露,那架势恨不得群起而攻砸了黑店。
所以既然定位中高档精品路线,人造仿制品的路子显然是行不通的。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完全超脱现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放弃这行。无奈之下,江逸晨和苏晓佳决定还是按照原有既定方针行事,不求多而求精,在设计和工艺上面下功夫。而不是像那种粗放型产业一样,大批地消耗和挥霍有限的资源。(未完待续。。。)
海岛农场主 第二百九十四章 口福多风波继续、竹楼采购清单
时间进入三月份,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已经过去,春天的脚步似乎越来越近了。
温暖的阳光洒满城市的每条大街小巷,人们脱去沉重的冬衣,步履轻松,心情也随着气温的回升而变得愉快起来。
可无心领略这一切的也大有其人,比如在宏光大街中段,几间早餐棚亭的老板们此时的心情就好不到哪儿去。
前段时间街道办事处下达了关于金麦乐配送中心货品七成比例的通知,被相关商户们拒绝执行,并且还集体签名递交了请愿申诉书。
街道办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科的刘科长为此专门组织商户们开了协调会。
会上,他语重心长地劝告大家要以大局为重,并再次说明配送中心不是一般的商业公司,属于政策扶持关照的单位。因为里面有许多与在座诸位一样的原国企下岗职工,他们也在等待开工领工资,也有一家老小需要养活。
希望大家不要光顾着自己眼前的小利益,也要为工人兄弟姐妹们着想。再说当初为了把大家安排到早餐网点就业,区里和街道办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支付了高昂的成本。
孙素珍、胡老板等听得满心不是滋味儿,这岂不是等于在说他们是利欲熏心,只顾自个儿爽,不管他人死活之徒?
但自己这些人明明都是普通平头老百姓,解决其他困难人群的责任似乎还轮不到他们来承担吧?
不过既然人家领导开了口,自己这边儿也不能一点儿面子都不给。于是大伙儿碰头商量了一下。然后由胡老板和金老板做为代表,提出己方可以做出让步,进配送中心的货,但比例得做调整,只能占到每天营业额的三成以内。其它的不能干涉。
这个条件显然远不能达到要求。刘科长几经劝说之后,见商户们仍冥顽不灵、不进油盐,于是渐渐失去了耐心,脸皮拉下,态度也随之强硬起来。
他郑重申明,无论怎样。必须严格按照承包合同行事。如果在座的实在不愿履行合同中规定的责任与义务,那么退出现在的经营场所也可以。
此话一出,商户们的情绪顿时激动起来,这可是拿砸饭碗子做威胁啊。
于是双方你来我往。都不肯再做让步。事情就此谈僵。商户们干脆起身愤而离场。
回到宏光大街。为表达不满,商户们集体商定,最近一段时间拒绝配送中心的任何订货单。
几天后。街道办事处为此事再度下发了两次整改通知,仍然被置之不理,于是准备采取措施。但因为对方属于比较敏感的群体,也不好弄得太过火,比如联合动用城管之类激烈手段肯定是用不得的。
最后采取了较为温和的办法,那就是先对宏光大街上的五家早餐店进行断水、断电,以此作为警告处罚。
水电一断,给商户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虽说东西仍可以卖,但微波炉不能对食物进行加热,用水也需要骑三轮车回家去拉,赶上阴天,棚亭内部光线阴暗,还得点蜡烛照明。
商户们对此极为愤慨,于是又聚集在胡会长家中,召开口福多经销商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
与会代表们经过磋商,为了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决定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动。
首先往区政府、民政局等部门写信申诉,然后大家组织起来,都带着各自的一家老小,集体到宏光大街街道办事处门口请愿去。
口福多商户们在那边闹腾得正欢,江逸晨却并不知晓,这几天他正在忙活云沙岛竹楼的事情。
石锁儿于两天前带着自己勾画的建筑施工图和材料、施工工具明细清单上岸,前来鼎香园总店与江逸晨见面。
竹楼最初设想的建筑面积为一百四、五十平米,但那只是楼上,后来楼下一层设了厨房、卫生间等,总面积就差不多达到二百平米左右了。
施工图和施工方案很快就定了稿,江逸晨又叫上了后勤部的沈主管,三人在一起商议竹楼建造的各项准备工作。
材料采购清单中,房屋的柱子、大梁等主要支撑结构部分均使用木材。其中那八根大柱,需要直径十七公分以上的原木,材质最好是杉木,自然风干一年以上。这样表面刷上桐油之后,不易发生干裂和变形。大梁的要求也类似。
楼板要求低一些,采用松木风干或烘干板材即可。
与柱子配合,还需八根石头柱基,长一米五左右,这个也得外购。岛上可没有采石加工工具和石匠。
其它的辅柱、次梁、檩、掾、隔墙、楼梯、护栏、曲廊座椅、房门以及竹床、竹椅等家具,则采用粗细不等的毛竹、早园竹材料。
至于屋顶,先铺设杉木树皮,再使用捆扎的干草排覆盖,应该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岛上的茅草有的是,就地取材即可。
还有窗户,本来按说应该使用木窗与竹楼更为搭调,但现在木窗的生产几乎绝迹,自己制作一来麻烦,二来材料干燥也不一定过关,容易产生翘曲变形等问题。
三人琢磨一番,最后决定还是安装目前建筑常用的塑钢窗为宜,不过要选用那种型材表面覆了木纹膜的,与周边环境搭配比较协调。
还要买一些竹绳、竹篾,用于捆扎、编织构件。以及桐油、钉子、膨胀螺栓等耗材。
室内照明,所需一些电线、配电箱、灯具、开关插座面板。
另外,竹楼的自来水供水系统,所牵扯到的水泵、水箱、阀门、上水管、排水管、龙头之类,以及电热水器、卫生洁具、淋浴花洒等等。
由于水系统这一块儿比较复杂,届时还需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方案。
材料、用品清单大体上如此。
其它的就是施工工具,包括以前曾说过的多功能小型木工机床,岛上备一台,盖完竹楼以后都可以长期使用。
还有手提刨、电圆锯、滑轮、铁链、板车、铁撬棍等工具。
如此林林总总,开出了一大堆。看来建个正规点儿的竹楼也不简单,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未完待续。。)
海岛农场主 第二百九十五章 街道办门口别开生面的艺术表演
竹楼建造采购清单确定下来之后,沈主管与石锁儿先去市面上咨询了一圈价格,以上乱七八糟的各种材料物品采购下来,大约总共需要十二、三万元钱。
这点儿费用对于现在的江逸晨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他让沈主管做了个计划单,并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大名,随后沈主管拿着单子去财务部支取采购款项。
采购工作就此展开,由沈主管和石锁儿二人共同负责。因为东西很多且复杂,还要货比三家,整个过程可不是三两天就能够完成的。江逸晨交代他们不要着急,按部就班、耐心细致地一项项精挑细选。毕竟是要住人的永久性建筑,可马虎大意不得。
再说稍晚点儿天气就暖和了,更适于进行施工。
至于建筑施工人员,现有的几人肯定不够。江逸晨让来顺儿和石锁儿与以前的工友们联系,等开工的时候请上四、五位工人一块儿上岛,人多干活儿就快,估计几天的功夫能完成主体工程,余下的细活儿自己等人再慢慢料理就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