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碧海思云
陆无双也说道:“表姐,没事,没事,反正黄岛主要在咱们家住,这有什么舍不得的。大家同在一家,想什么时候见面都成。”
有了心爱男人的情语安慰,有了姐妹的关心,程英眼眸里淡淡的一抹伤意,很快的就已经过去。
四人,感觉闲着无事,便相伴往湖畔那藏书阁而去。
李浩然知道这是她们姐妹增加感情和友谊的时候,于是和她们说了一声,就踏上前往襄樊新城之路。
春寒已过,阳光普照。
此刻,汉水两岸已不再像前段时间那样寒冷,空气中已有了一丝春的气息,袅袅雾气自汉水升起,微降人体,尚有一丝寒意。
襄樊新城,却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城墙的修筑逐渐进入收尾期,上万名从襄阳附近重金招募来的工匠正忙碌地修筑城池,襄阳城的军民也一齐上阵,出力共筑城墙,运沙、搬木、采石,整个新城上下异常忙碌。
城门口,一队由数百辆平板车组成的粮草车队正缓缓入城,车上满载粮食,李庭芝正好巡视在城门口,他连忙命士兵上前帮忙。
“李将军,二老爷来了。”李庭芝的副将指着缓步行来的李浩然,向李庭芝提示。
这员副将是襄樊新城的一员战将,叫姜才,开始他只是一员士兵,由于孔武有力、且表现出众,引起了李庭芝的注意,考测一番,得知姜才武术出众,且熟知兵法,爱惜其才华的李庭芝不拘一格的加以提拔,姜才目前的职务主要是协助李庭芝管理襄樊军队,由于他和士兵吃住一起,深得士兵的信赖。
姜才在襄阳任职已有四五年,是属于最初抽调往襄樊新城的士兵,他接受过李浩然和郭靖的特种军事训练,是效果显著的一员军人,光明磊落的郭靖曾说那练兵之法出自李浩然之手,由此他十分佩服眼前这个仿若书生一样的青年。
李浩然疾步上前,笑道:“大哥,这次给襄樊新城运来多少粮食?”
“襄樊新城地处战略地位,是蒙古必争之地,朝廷知其重要,所以,一次运来一年的粮食,共计二十万石,由于丁大全的大力支持,年初即已到位。有了这批储备,我军再一年内将无后顾之忧。”看到李浩然,李庭芝甚是高兴,他这个便宜兄弟能文善武,一些独特的见解让他有豁然开朗之感。
李庭芝道:“姜才,这批粮食是我们的性命,不容半点出错,你给我看好了。”
“将军,请放心。人在粮在,人不在粮也在。”姜才把胸膛拍得啪啪作响。
不再理会他的献宝,李庭芝道:“二弟,襄樊城即将竣工,你看这城墙是否还有改善之处?”
襄樊新城的城墙建得比较怪异,和其他平整的四方城大不相同,襄樊新城从整体来说,虽也算是四方城,墙里倒是被工匠们打磨平整。
墙外从上到下却是呈现出一道道不规则的梯形的形状,有的相隔两尺,有的相隔一尺,相隔三、四尺的也有。且各道长长的梯形高低不一,有的突出半尺,有的一尺,也有的突出几寸。
这般设计却是出自李浩然之手,他在查看襄阳战略物资的时候,发现所有云梯的宽度几乎是一样的,若是攻击平整的城墙,只要从远处一倒即可架好,作为攻方就可爬将上来,于是他想出了这个办法。
以襄樊新城现在的模样,即刻攻方架着云梯,但在匆忙之间,根本无法让云梯稳住,更别说马上爬将上来了。若是云梯架在一个高一个低的“梯形”上,由于受力不均,很容易出现一边断裂的情况,一旦出现这样的形势,攻城的进度自然受阻。作为守城一方,具有很大的优势,更不会因为人手不足而被敌人攻将上来。
李浩然设计的这个方案只不过是灵机一动,偶有所思。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可行。
但是在李庭芝这个著名的军事家眼里,却是一个很有创意的筑城方案,思量再三,觉得其中很有作为。于是他找来能工巧匠,大家坐下来一一论证。在多方的求证,及直观的模型面前,大家一致通过了李浩然的筑城方案。
襄樊新城分内外两城,按同一方案修建,两城间隔一丈有余,以吊桥相连;中挖沟壑深八尺,引汉水灌注,以作内城之天险。
两人立在外城城墙上,注视着内城缓缓落下的吊桥,内外城之间的吊桥已经修好,正在反复测试其牢固、和稳定性,只要吊桥完成。整个内城墙的修筑也就差不多了。
李浩然的目光又投向城墙,内城上像蚁群般忙碌的工匠,这些工匠大多年轻力壮,裸露在空气中的手臂,肌肉圆溜溜的,甚是发达,这样的人足有上万人之多。
此刻,一群石匠从他身边有说有笑的走过,石匠们身上和古铜色的肌肉,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看着看着,李浩然不禁微微一笑,他心中涌起了一个念头。
他一指城头上忙碌着的近万名工匠,眼睛里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低声道:“大哥,看见这些精壮劳力,你想到了什么?”
李庭芝眼神一亮,他一下子明白李浩然的意思,也跟着笑了起来,道:“不错,这样的青壮,让他们回归田园,着实可惜。我们得想个法子,将他们留下来,只是目前无战事,要找事情给他们做,否则,他们会跑掉的。”
李浩然点点头,沉思道:“蒙古人,无论男女,自幼在马背上长大,人人学会骑射的本事,蒙古军最大的优势就是闪电般的速度,他们向来是一沾即走,来去如风,一波利箭下来,南军所布的方阵即刻大乱。既然,我们知道了他们的优势,那么,我们就要从他们优势中寻找致命的克星。”
李庭芝满是沉思的颔首,不错,蒙古人的优势就是速度。怎样让他们慢下来,还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想了想,问道:“二弟,你向来足智多谋,是否想到办法了?”
这个兄弟要不要的给他一个惊喜,他走的每一步棋,都留下极厉害的后招。所以,他相信李浩然的这番放不是无的放矢。如果他真有对付铁骑的本事,那真要改变战争的风向了。
李庭芝满是期待、激动的望着李浩然,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断了他的思绪。
“大哥,你看前面是什么?”李浩然指着城前广阔的空地,满是笑意的道:“前面是广阔的土地,前段时间,大家还在担心蒙古铁骑一个冲锋就达到城下。后来,我在一次无意中发现,马匹在淤泥中行走的速度很慢。于是我想到了个办法,那就是我们发动这些工匠把空地挖松,要求深度达到一尺,然后再引汉水浇灌,这样一来,这片空地就成了沼泽地,你说,没有了马的蒙古军队还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论步兵战力、兵刃锋利、衣甲牢固、军队凝聚,天下间,谁敢直言胜过汉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铸器方面,汉人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岂是北方游牧民族所能比拟?”
“蒙古人多次进攻襄阳,然襄阳巍然不动,除了军人抱必死之心,还有就是守城器具优于蒙古。二弟,我觉得你的想法不错,那片空地空着也是浪费,在和平时期,若是引水浇灌,亦可让军人种上庄稼,这样不但达到拖住蒙古军队的目的,还可以增军粮。二弟这一计策真可谓一箭双雕,愚兄想不佩服都难。”李庭芝知道眼前这个兄弟很厉害,但经此一事,他知道自己还是低估了他。同时,他心里产生一个念头,这样的人才绝对不能浪费,绝不能让他不务正业,以免辜负上天的恩赐。
李浩然并不知道,自己屡屡的新颖见解,在他人眼中是个近妖的人物,更加不知道自己成了李庭芝眼里的猎物。
“二弟,你这办法不错。然而,你想过没有,我们的军队同样无法在沼泽地中作战。”当兴奋冷静下来,李庭芝恢复了儒帅的风采,认真的思索其中优劣。
李浩然微笑道:“物其必反,完美其实就是一种缺陷,再好防守都有其破绽之所,如果被敌人窥得破绽,那么,守方只有死的份。在我看来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从短期来说,我们和蒙古人一样,无法在沼泽地里作战,但是,我们设下了这个陷阱,当然要考虑如何来克制这个问题了。我心目中的精锐必须上马能拉弓、下马能杀敌、组合能冲阵,还要深诣刺杀敌方重要人物的技巧。真正的军人能够在沼泽、平地、水里、高山、丘陵、草原、荒漠……复杂地型作战,且战力不受影响。”
“这样的军队,战无不胜的岳家军都远远不及。谁的手中拥有这样一支铁军,岂不是想天下无敌了?只是,这样的军队怎么训练出来啊?想想都太难了,我自认为我做不到。”李庭芝倒吸一口冷气,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高了一些,纵观整个历史,恐怕没有一支军队达到他这样的要求,这样的军队会在自己的手中出现吗?李庭芝自己很没有信心。
“哈哈,大哥,你过于悲观了,这样的思想要不得,我既然能提出来,自然有一定的把握,三弟的惊雷其实已经算是半成品了,只不过离我的要求相差甚远。眼下,蒙古人已经清除了自己内部和后方危机,目前他们正在积蓄力量,正准备给我大宋重重一击。惊雷的作为,已经惹来蒙古高层的注意,只不过他们没有证据证明是大宋的作为,所以,他们才吃了这个哑巴亏。经过这段时间的厮杀,惊雷已经算是百战之士,而我的目的已经初步达成,现在我要把他们集中起来,再次集训。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才能跨越一个又一个巅峰。”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考虑惊雷应该继续出动。现在听了二弟一席话,我也认为惊雷不能再次行动,因为我们兄弟还无法承担两国全面开战的责任。”李庭芝眼现智慧,历史上,他不但是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知道一旦爆发全面战争,自己兄弟肯定会成为政治家的牺牲品,男儿死战沙场死得其所,但若死在自己人的手里,那就没有丝毫意义了。
“明天,大哥你来我家里,我唤来郭大侠和三弟,大家一道商量我的练兵方法”李浩然走了,却给李庭芝留下了无限的希望,他看着潇洒的李浩然,知道自己今夜将会难眠了。
神雕变 第198章 怡然亭,浩然论道
第二天清早,李浩然让人前去邀请郭靖。
谁知大清早的,周伯通居然顶着满头露水,带着瑛姑又跑来了。李浩然很意外,也很无奈,这老小子的婚期已经定在五月端午,万想不到这家伙,居然背着丘处机,又回到了襄阳。[]
李浩然很无奈,因为周伯通襄阳比终南山好玩,还说要等到婚期将近之际,和李浩然他们一起前去终南山。对面着自己的人生大事,如此来对待不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
太强大了,李浩然除了膜拜和佩服之外,实在无话可说。
好说歹说,终于把周伯通给哄走了。李浩然松了口气,擦擦额头上的殷殷汗水,这一回,他突然感觉到要哄一个人真的好困难。
……
朝阳普照,温暖了整个大地,如诗如梦的雾淡去。昨夜碧空上的星与月,也俱在这绚烂的阳光下消失无踪。
李府的养心湖中、湖心岛上、怡然亭里。
郭靖、李庭芝、李浩然、杨过四人坐在石凳上。
春的晨,石上甚是冰寒。
四人却仿佛似没有感觉一般,郭靖、李浩然、杨过是武林中风头无两的人物,早已臻至寒暑不侵的境界,至于李庭芝则是南宋中后期的擎天白玉柱,文武双全,现在由于有了杨过等人的指点,虽然无法达到一流境界,他的武功绝非历史上的他所能比拟。所以,区区寒意还难不倒他。
此刻,三人正盯着李浩然在摆弄茶具,看了半晌,郭靖摇头道:“李兄弟,用内家真气来煮茶,纵观天下恐怕也只你一人了,只是这样也未免过于浪费自己苦练而来的武功了。”
原来李浩然掌心托住茶壶,且用纯阳真气来煮茶,浓浓茶香四溢,惹人闻之欲醉。
听到郭靖的话,李浩然却不以为意,很多武林高手珍若生命的真气在他这里并不是经过千辛万苦方始获得,且不说他打通任督二脉后,真气源源不息。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个修练的最佳法门,那就是夫妻合修,这种功法不但舒服,而且施功的两人在施术过程中,由于共享生命本原,达到了阴阴相济、天地交泰的境界,他们只需合修一天就比得上他人的三到五天左右,所以,真气对于李浩然来说,并不是很奢侈的东西。
给四只杯子满上香茶,李浩然笑道:“真气满则溢,空着也是浪费,还不如用在应该用的地方呢!”
李庭芝并不关心这些,他关心的只是练兵之术,李浩然昨天的话,让他一夜难眠,此刻顶着两只熊猫眼的他轻饮香茶,道:“二弟,现在只有郭大侠和我们兄弟三人,你应该说出你的练兵之术了吧?”
经过一夜的深思,李浩然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想法,他放下茶杯,说道:“关于统兵、练兵,我纵然知道一些。但是在拥有‘武穆遗书’的郭大侠面前,也不过是班门弄斧而已。”
三人都没有说话,他们知道李浩然肯定还有话说。果然,只听李浩然又道:“前些日子,我曾向郭大侠提过特种作战理论,虽然在将士们的运用下,能力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和我心目中的特种军还差甚远,我今天所要说的是对我提过的战术进行一次完善和补充。”
前次,李浩然的法子着实让军队的战力有了极大的提升,这已经在游击战中得到了体现,既然他直言说是对上回的完美和补充,那肯定比以前更加厉害了。于是,三人均是露出了洗卫恭听状。
“军队不是一个整块,而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产生各自的阻力,当中甚至最不重要的人,也能对整支军队造成障碍甚至混乱,而且战争带来的危险和它要求人们忍受的劳累会使阻力大大增多。这些可怕的阻力,不是集中在少数几个点上,而是处处同偶然性接触并且会引起一些根本无法预测的现象。关于统帅方面,我认为一个卓越的统帅除了经验和坚强的意志外,还需具有其他一些非凡的精神素质,比如,随机应变、勇于承担、发现问题后立马解决问题等等。统帅还要有一个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统帅需要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勇气,只有这样才不会错过战机。”
李浩然的说法虽然比较新颖,道理却很浅显。
郭靖、李庭芝、杨过都是历经战火的人,心里十分认同他的说法,特别是统帅必须具备的随机应变的资质深得他们的认可。
战场瞬息万变,在结果出来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出下一刻会是什么样子,所以,统帅的临敌应变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看到自己的观点得到南宋擎天柱的认可,李浩然越发放得开来,继续说道:“在我眼中,一个优秀的统帅不在于他的功勋有多大,也不在于他的军队杀敌多少,而在于他在一场激战中,带回来多少生死相共的兄弟。简单来说,战争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两点,第一,是在战场中设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第二,是避免己方伤亡过大,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做法我不喜欢,到了这种地步,活下来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功勋也不可取,因为他头上的乌纱帽充满了兄弟们的鲜血,靠兄弟们的尸体堆积来的功勋不算是真正的英雄。所以,我认为这种惨胜根本不能算胜利。我个人认为,一个优秀的统帅,不在于他如何如何的体恤下属,也不在于他能为自己的属下谋到怎样的前程,而在于战败敌人后,他能够带着兄弟们凯旋归来,一个优秀的统帅在于他以最小的伤亡换得最大的利益。”
目前的李庭芝还没有历经过大战,更不是蒙古人欲除之而后快的生死大敌,很多思想都停留在兵书上的认识,此刻听了李浩然观点,不禁恍然大悟,他是聪明之人,知道城破了可以再造,而是人没了,百战精锐没了,那一切都将会失去。
郭靖对这番话有更深的体会,战争是残酷的,征战前的一万条活生生的战士,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恐怕只有两三千,甚至更少。更多的生命将埋骨黄沙、抛尸荒野。郭靖协助朝廷镇守襄阳多年,他最有资格来说明这个问题,在他历经的战争中,已经尽力的维护同袍的生命,但即使他拼命了,活着回来的却依然很少。怎么才能做到把同袍带出去,然而安然把他们交给他们的亲人一直是他所想要的。但是,他做不到,每当看着哭泣不止、痛不欲的烈士亲属,他的心都在滴血,那段时间他都会在痛苦中度过。
“想要做到这点很难、很难。既然正面冲突,我们的步兵永远都难以改变天然的劣势,那我们为什么不别开行径呢?为什么非要争那一时的气,而白白牺牲众多百战之兵呢?所以,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时候,必须走特色的道路,改变眼下的劣势。在这个时候,我所言的特种作战理论就能够派上用场了。”李浩然有些口干,他喝了一口茶,又道:“在战场上,尤其是大规模的两军对垒的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用另类的手段改变眼前不利的局面去改变僵局。”
“另类的手段?”三人不知何为另类,都有些发呆。而李庭芝抢先问道:“二弟,是否能说的更加详细一些?”
李浩然汗然,他笑道:“所谓的另类手段,包含了焚烧粮草、断敌援军、斩首行动,这个斩首行动就是潜入敌方大营,斩杀敌方的主帅、军师等重要人物。进而扰乱对方部署,给大军创造有利的机会。”
“这怎么可能呢?敌方统帅守卫森严,巡逻的士兵连续不断,想要在战场上、在背后取其首级,这简直有些痴人说梦了。”郭靖是个耿直的人,他心里根本藏不住话,也不管是否得罪人,因为李浩然所说的斩首行动,即便以他之能,想要学常山赵子龙,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这无异于做梦。
李浩然笑了笑,他心中并不介意郭靖的话,自己的理念几乎颠覆了他们的认知,有此疑问自己是很正常,看着怀有同样神色的李庭芝、杨过,他笑道:“这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上古时期,人们望洋而兴叹,但现在的大船还不是漂在大海之上了?什么事情都要去做才知道结果,一个人只有想别人之不敢想、做别人之不敢做,才会取得最大成功。我们的惊雷就是最好的例子,雷惊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打破我们一味死守的思想,勇于创新才能前进,墨守成规无异于等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去尝试了我们才知道这条路是否走得通。世上本没有路,只要有人走过,即使是荒山也是通途大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人心头默念,直觉眼界大开,是啊!世上本没有路,只要有人走过,即使是荒山也是通途大道,一个想法只有试了才知道是否能够成立。
“在我的想法里,特种作战部队不仅要做到这些,还要做更多更多,比如营救人质、刺探情报,又比如通过种种手段来打击和摧毁敌人的意志,抑或迫使敌方放弃原来的计划等等。”
杨过搔搔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二哥,我怎么越听越玄乎,是我太笨了还是怎么的?”
李庭芝苦笑道:“不说三弟,我也是听得云里雾里的,需知大战方略既定,几乎是无法改变的。区区小股部队怎么能改变敌方统帅的意志?”
李浩然无奈,古代人其实是很聪明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总结那些成功的种种手段,也许是不屑去学那种他们认为是狠毒的方式,他想了想,笑道:“那是你们没有往深的方面去想,只要是人就存在破绽,人就像武功一样,你的再完美的招式也有破绽的地方,没有破绽只不过是使用者善于隐藏罢了。在三国时期,刘备的第一任军师是徐庶,这个人很厉害,他随随便便就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深为曹操所忌,于是程昱用计骗走其母,让他无奈之下,只得归曹,虽说他投曹后一计不献,但对于刘备来说,失去的不只是一个人才,甚至失去了根基,因为徐庶走后,曹操大军攻至,刘备无奈之下只能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新野。这个故事里,徐庶的破绽就是他的母亲,曹操找到了他的破绽,所以他只能无奈退场。你们说,这算不算是一种另类的手段?算不算是一次成功的特种作战手段?”
李庭芝、杨过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心下已经有些赞同他的话,不过郭靖犹豫道:“李兄弟,这样的手段是不是太卑鄙了一些,这不太适合我们大宋的仁义之说。”
李浩然苦笑,良久才道:“两方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最后的结果,兵者诡道也,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就拿眼下来说,蒙古陈兵百万,虎视江南,郭大侠想过没有,一旦铁骑南下,会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生命因此而丧生?所以,在我看来,只要能够打击敌方士兵,逼走、杀死对方有才能的人根本不算什么。谁让他们最先来惹我们,难道我们的百姓就不是人了?凭什么要我们对一群狼讲仁义?战争一起,他们会讲仁义吗?不会,他们会用百姓的人头去邀功,所以,他们是不会怜惜我们的。在战场上,只有你生我死,没有什么仁义可言。既然他们引发战争,就要承受我们的报复。”
郭靖哑口无言,咽了半晌说不出话来,李浩然的话里虽然有些强横,但仔细想想,其中的道理却让人无法反驳,因为他心底隐隐认同了李浩然的观点。
宋襄公讲仁义败于楚的例子郭靖不是不知,只不过大环境如此,他一时间无法转变过来罢了。李浩然的很多话,已经颠覆了他的认知,他需要时间去消失。
神雕变 第199章 皆上心,国事家事
郭靖的沉默,表示他心中已经悄悄的认同,不然,依他的性格肯定要和李浩然辩个上下,其实郭靖并不迂腐,在蒙古长大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蒙古人的性格,信奉狼为图腾的蒙古人,整个个民族充满了侵略性。关于这一点,他心中十分了解。
“想要现实我所说的这些手段,即使是军中精锐,即使他们拥有严明的纪律、坦然直面生死的勇气,想在这种近乎绝境的条件下展现出战斗能力,并达到要求,几乎是高不可攀的挑战。”郭靖的无言,让李浩然松了口气,因为他实在不想和这个英雄般的人物产生哪怕一点的分歧和矛盾,他也知道适可而止的道理,所以说了以上一番话,以期转移大家的注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