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韩冈点点头,他也是记得:“就是被王文谅说成是约期不至,以失期的罪名下狱的赵馀庆?”
“对!”章惇一拍桌案,他终于全想了起来,“官家当时曾亲下手敇,诏释这名蕃将,让他戴罪立功。但韩子华却还递了好几本奏章回来,说是要严加处置,以正军法。不过因为官家的坚持,所以最后赵馀庆还是被放了。这件事里,延州、开封之间文字往来好几次,因而我还记得。”
韩冈摇头叹息,“王文谅仗着韩相公对他的信任,恣意妄为。赵馀庆之事,已经难以查清真相。但王文谅与吴逵不合,以至于差点大打出手,在下是亲眼到的。想不到以韩相公之智,也不免被王文谅这蕃人所蒙骗。想那吴逵在广锐军中威望甚高,所以他才会给吴逵加上一个‘扇摇军士’的罪名。”
章惇很清楚朝廷对武人的顾忌和偏见,“如果这一条坐实,吴逵当会被一正军法了。”
“本来就是子虚乌有之事,但吴逵在广锐军中威望甚高,说不定会弄假成真……”
章惇沉吟起来。他现在已经开始支持杀吴逵了,至少不能让他继续留在环庆。这样威望甚高的将校,又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一旦有了反心,就会很危险,过去多少兵变都是由此而来,由不得章惇不担心。
不过,最终他还是轻轻地摇了摇头,这不是他能干涉的事。
韩冈破了章惇的想法,他问道:“关于吴逵和王文谅之间的纠葛,检正还有王相公应该不会跟韩相公提吧?”
章惇笑了一声,却不回话。都心知肚明的事,就没必要说得太清楚了。韩绛在外领兵,王安石只会全力支持,却绝不会插手其中。别说吴逵的一点冤屈,即便韩绛本身有什么问题,在即将展开的大战之前,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韩冈也清楚这一点,暗暗叹息,“想不到还是得去延州。”
章惇则让韩冈放宽心:“玉昆你可以放心的去延州。如果今次战事真的一如你事前所料,最后是损兵折将劳而无功,王相公必然会代玉昆你在天子面前分说明白,绝不至于降罪于你。”
王安石的人品,韩冈还是信任的。有王安石在宫中为自己缓颊,就算韩绛大败而归,对自己来说结果还是好的。但若是韩绛得胜而归,那他可就要丢脸了,王安石或是韩绛不会真的一点功劳都不给他,可如同丢下来的骨头一般的功赏,比起责罚更让人难以接受。
也幸亏韩冈对于自己的判断,有着决不动摇的信心,才能微笑着向章惇表示感谢。不过他还是有些无奈,他今次来中书,可不是为了聊天的。
章惇像是透了韩冈的想法,笑道,“王相公不到午时不会从宫里回来,就算回来,事情也不会少,你的事也不会有空处置。冯当世那边,玉昆你也不必去见,他好像一直都不喜欢你。直接就在这里帮你把召令给缴了……还有,玉昆你既然不想跟韩子华那边有瓜葛,我会帮你再劝一下王相公。将你去延州的职司改为临时的差遣,原本在秦凤的职位都不会变动。这样玉昆你应该可以放心了吧?”
章惇这也算是为韩冈尽心尽力着想了,不管他实际上是有什么打算,但从受到帮助的方面来说,都是值得感谢的事。韩冈遂重新起身,向章惇郑重行礼道谢。
章惇很好韩冈,难得的经世济用的人才,文韬武略皆有所长,而非是只懂得说嘴的清谈之士。章惇对前途有着自己的一份考量,光是跟在王安石身后按部就班的晋升,满足不了他。而在他的计划中,韩冈可是一个很重要的助力。
一番深谈之后,又订下了晚间的樊楼之约。原本章惇是要让路明去请韩冈,谁想到韩冈今早就送上门来,便也一并说了。
韩冈被章惇送了出来,而且是一直送到了院门外。见着章惇下了门前石阶,与韩冈殷殷告别,周围中书门下的官吏们都吓了一跳。
在一般人眼里,章惇这位检正中书五房公事,素来自负才高,都是倨傲无比,极少得起人。能让他出门相送,一个月也不一定能有一个。
“那个究竟是谁啊……”
“傻了吧,这都不知道。天子昨夜要见,被冯大参堵回去的那位。”
“天子要见!难怪章检正这么重他。”
“到底他立了什么功劳,让天子都要赶着在夜里传谕?”
“不知道前些日子上京来的那群蕃人吗?都是他帮着王韶给捉来的。”
周围一片窃窃私语,章惇视线横扫了过去,脸色微沉。显然对这些紧咬耳朵根子却不去做事的胥吏们有些恼火。这群胥吏都是在中书门下混迹多年,论起察言观色的本事,比起一般的官员都要精深许多。被章惇一瞪,情知不妙,便立刻卷堂大散,转眼周围就不见人迹。
“检正果然御下有方。”韩冈不禁赞了一句。
“还是多亏了玉昆你,加俸一议,让这等小人都转而拥护新法,使唤起来也顺手了许多。否则就算上面推行,底下人给你做手脚,照样什么事都做不成!”
“并非在下之功。动嘴容易,动手才叫难。在下只是说了一句话而已,真正让新法得以推行,让衙中胥吏俯首帖耳,当是靠着王相公和检正的一番心血。”
章惇笑了一笑,不再多言,与韩冈拱手告别。韩冈在章惇招来的一名胥吏的引领下,沿着刚才进来的路,向外走去。
走上繁忙的廊道,韩冈回想着方才的一席话,其中章惇示好之意溢于言表。在韩冈来,光是一个父亲的救命之恩,不足以让他如此殷勤,刘仲武也是救了章俞的一人,而且是主力,但现在他却还在偏僻深山中的者达堡内数星星呢!今次也不见章惇提起他。
即是如此,那就是章惇有用的到自己的地方了。作为一枚棋子,有被人争抢利用的资格,也算是值得欣慰。越是重要的棋子,其位置就越是牢固。王韶、韩绛、王安石,还有现在的章惇,都重自己的才能,韩冈至少不用担心他会被人当作弃子。
不过韩冈还是喜欢做棋手。在古渭,韩冈虽然地位不比王韶、高遵裕,也算是棋手中的一员,不过到了京城,就只是一枚棋子。一边做棋子,一边则也是棋手,两边的身份并不矛盾。前次韩冈来京城,就出手帮着王安石下了几步,今次局面虽已与前次有别,但他也照样能做出一番事来。
韩冈微笑着,和煦如春的笑容中,不到半点他心中的阴寒。韩绛既然一个劲要他过去,那就去延州亲眼见证一下,见证自己的预言究竟是如何得到实现!
宰执天下 第292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三)
第292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三)
韩冈赶在午时前回到居所。王韶他这边正好送人回来,到韩冈,便是有些惊讶:“玉昆,怎么回来得如此之早?”
“已经是午时了!”韩冈了天色,提醒王韶道。
“午时算什么?去中书等差使,不到申时哪可能能回来!”王韶可能是有着一段不愿去回想的苦难过去,两句话里就透出了他对中书门下的旧怨。“大概是玉昆你得人重吧,王介甫和冯当世你见到了哪一个?”
“都没见!”韩冈摇起了头,这两位她也不想见,“只跟章子厚说了两句话。他那边帮我们把事都办妥了,王相公也不会特地再招下官去。至于冯大参,他当是不喜见到下官。”
王韶听出了韩冈对冯京好像有些法,但他没心思追问这些小事,而是问着更为重要的一件事:“还是要去延州?”
韩冈摇了摇头,“怎么都推脱不了了……”
“……苦了玉昆你了。”王韶的叹气声中满是无可奈何。
虽说韩冈在王安石面前,给自己的推辞找了诸多借口,王韶也明白韩冈至少有大半的理由,是因为他更为重河湟之事。对韩冈的忠诚,王韶深为感动。韩冈可是放弃了在宰相面前卖好的机会——而且是两名!
王韶另外还担心韩冈离开后,会给新成立的通远军带来什么变数。这一年来,河湟开边能如此顺利,连番大捷,韩冈的功劳绝对是占到了很大的一块分量。韩绛强行把韩冈调走,这是明摆仗势欺人,王韶就算已经认命了,也免不了一肚子的火气。
“……关于调任延州之事,章子厚已经说了,这仅是暂调而已,不会在鄜延久任,不久还是会回本职。”
“章惇没这本事,王介甫也不可能虎口夺食!韩绛若不答应,天子也挪不动你。”王韶摇头不信,但他又想了一想,却是恍然大悟,“是韩绛在延州留不久!”
得王韶提醒,韩冈只慢了一点,也便明白了为什么章惇能说得那么肯定:“不论横山得失与否,韩相公都不会在延州久留,长则一年,少则半载,就会回京,从没有宰相长久在外领军的道理,就算天子不担心,言官也会找机会说话。届时韩相公一走,下官就可以回古渭……不,是回通远军了!”
韩冈和王韶正在说话,这时李小六从韩冈的小院跑过来。韩冈向王韶告了罪,过去问李小六,却道是路明前来拜访,并带了章惇的请帖而来。
关于章惇要在樊楼摆宴的邀请,前面在中书的时候,韩冈已经听章惇亲口说了。不过路明带着章惇请帖亲来,显得更为郑重。
韩冈转身要向王韶告辞去见客,不过王韶却道:“是当日与玉昆你一起上京的路明……前次二哥进京,也跟他见过面,得了许多指点。也该见他一见,谢上一谢。”
路明很快被领了进来。王韶端坐着,韩冈则起身相迎,“明德兄,别来无恙?”
路明当然无恙,境况甚至比当初要强上十倍。
才一年不见,他的气象大不同于从前。原来一身的穷酸措大气消失无踪,现在是红光满面,如面团一般发起来的一张脸,把皱纹都冲淡了许多,竟变成一个略显富态的官人模样。
路明在两人面前拜倒行礼:“有劳韩官人挂心,在下这年来一切安好。”他又向王韶,问着韩冈,“韩官人,这位是否就是大破西羌、威震边陲、名震天下、引得天子垂顾的王子纯王安抚?”
路明会说话,马屁拍得也好听。王韶自昨夜听到噩耗时起,就变得木然的一张脸,终于松懈了下来,微不可察的笑了一笑。他今次上京升了正七品的左司谏,不过安抚使比司谏听起来还要高一些,路明便是往高里喊去。
倒是韩冈,一直以来他在官运上,跟王韶相比算是比较背时的。尽管韩冈自入官后一年三迁,其进速已经足以让人目瞪口呆,可比起他的功绩,仍是不免要使人叹一声朝廷刻薄。韩冈今次上京,预定之中是要进宫面圣,依例必然是要特旨迁官,为了能让天子亲自加官,以收买人心,所以在渭源之役的封赏名单上,也就没有他的份。但现在韩冈因故见不了天子了,他这一场辛苦,却什么都没换到。
对于自己的运气,韩冈也没了什么想法,只盼着皇帝能记得他在这方面吃了亏就行了。
路明与王韶见过礼,寒暄了两句,从袖中掏出两份请帖来。写在信封上的收信之人,不仅有着韩冈的名字,而且还没忘了王韶——章惇是准备将韩冈和王韶两人一起请到。
“路明受章检正所托,带了这两份请帖来。今日入夜后,在樊楼之上,已经备下了一席水酒,恳请安抚和韩官人勿要推辞。”
王韶和韩冈同住驿馆中,如今是炙手可热,多少人正愁找不到跟王韶拉上关系的途径。章惇既然要摆宴,他的请帖没有只发给韩冈,而不给王韶的道理。
王韶将请帖展开了了一,里面的文字当然不会像路明说的那么没有一点文采,王韶了之后都不免默默点头,难怪能两次考上进士。当下就在韩冈这里拿了纸笔,随手写了回覆,让路明待会儿带了回去。他准备去一趟,与章惇多多拉近关系。
韩冈也写了回书,正式的谢过了章惇的邀请。今日章惇办席,他和王韶算是主宾,而路明提不上筷子,照规矩多半会再找个朋友来。
听说章惇跟开封府的推官自少相交,情谊匪浅,如果有章惇能把这位推官请来。韩冈倒是很期待。
周南的闺房中,没有金玉之类的俗物,只有少少的几件素雅的装饰。
横阔只有一两丈的房间中,有着一床、一桌,一张古旧的梳妆台,还有一个只容两人并坐,中间架着矮几的短榻。一张古琴横放于榻前,沉黑色的附足棋墩连着两只棋盒则堆在短榻一角。方枕边有着一卷柳屯田的诗集,而一张烟锁重楼的画卷,则是挂在素白的墙壁上。虽然落款的李公麟非是当世名家,但出自今科进士的尽心手笔,也正证明了周南的魅力。
静谧的房间,碎檀木阴阴的燃烧着,浅淡的香烟,从狮耳螭纹的兽头绿釉香炉中徐徐腾升而起。若有若无的檀香味,让人的心神全都变得平和了起来。
周南对着镜子,用墨笔轻轻描着眉线。原本就是不描而翠的纤秀双眉,被墨笔划过,便把更加惹人心动的线条,用笔画勾勒出来。
周南瞧着镜子里面的自己描好的双眉,左望望右。作为东京城中屈指可数的花魁行首,若是不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那就实在太丢脸了。
一名四十余岁、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推门走了进来,圆润丰满的身材甚是惹人注目。只不过也许是为了遮去皱纹,脸上的脂粉便用得多了些。红红白白的,像极了用掺了丹砂的石灰抹过的墙壁。这一位,家中排行第一,人称许大娘。二十年前是教坊司中有名花中魁首,现今则成了教坊司的教习,管着周南和其他十几名官妓。她的这个身份,如果是在民间青楼,也就是老鸨了。
周南从镜中到许大娘进来,便站起身,冷冰冰的唤了声:“娘。”
周南的冷淡让许大娘微微变色,但很快她又挤出笑容:“今天秦二官人可能会来,南姐儿你就留在家里,哪里都不要去了。”
周南仿佛没有听到,丝毫也不加理会,重又对着镜子坐了下来。今夜的妆容才做到一半,当然不能半途而废,她还想着在情郎面前做到最好。
拈起一片来自杭州的胭脂饼,浅浅的在掌心抹了一层,白玉一般细腻的掌心因胭脂而染上了晕红,这样的红,就是等待情郎的妙龄少女脸上才会拥有的颜色。一点也没有许大娘脸上用来刷墙的红色那么粗俗。
只是着满手的红,周南想了一想,又把胭脂都收下来,手很快也擦干净了。当今世人,喜欢浓妆的甚多。多有将胭脂粉如抹墙一样厚厚的擦上脸颊,虽然不比唐时宫女,太过浓烈的装束弄得洗脸后,盆中都是鲜红一片,周南不喜这样的妆容。她一直都是淡妆,甚至素面朝天的时候都有。只不过今天还是要花一点妆,不能让人以为她是个没有受过正确教导的土包子。
也不理睬正瞪着自己的许大娘,周南信手抽开梳妆盒上的一个小抽屉,里面的放着一件只有掌心大小的龙凤磁盒,封在上面的金漆纸证明了这是出自于官造的器物。揭开磁盒上的封条,打开盖子,一股丁香混着藿香的味道散了出来,里面盛满了丹红色的口脂。
探出嫩如葱管的手指,周南轻轻抹起一层脂膏,涂在了嘴唇上。
宰执天下 第293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四)
第29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四)
京城的冬天寒冷干燥,一不注意,双唇就会开裂。如今的京城中人,就算是平民百姓,到冬天都会弄点牛油或牛骨髓制成的口脂来抹唇。不仅仅是女儿家,就是男子也在使用。香气馥郁的油膏不但能保护双唇不受冬风侵袭,其香味也能给人以好感。
本来世间男人用的都是无色的口脂,但后来许多京中的浮滑浪子和不学无术的衙内,甚至用上了女儿家专用的红色口脂,来妆点自己。周南对这样画着女妆的惨绿少年丝毫没有好感,甚至觉得恶心,而文武双全、英气勃勃的韩冈,行事又体贴,才这般容易扣动了她的心弦。
许大娘心浮气躁的瞪着周南不紧不慢的动作,胸口一起一伏,仿佛台风降临前的汹涌波涛。最终她还是勉强收起怒气,柔声上前陪着好话:“乖女儿啊,今次就别闹了。要是秦二官人来了怎么办?他可是从来只点你来作陪!”
周南毫不理会口脂被轻轻抹在唇上,粉色的唇瓣一点点的被艳红所掩盖,轻轻抿了抿小嘴,鲜红欲滴的双唇如樱桃般诱人。只见周南回身说道:“今次下帖的章官人是中书五房检正公事,王相公的心腹戚里。既然他,哪能”
许大娘终于忍不住了,尖叫道:“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那可是雍王!也不你那个刚刚做官的穷措大,跟雍王哪里能比?”
拿起梳子的手抖了一下,周南的心一阵阵抽紧,的确,跟天子的弟弟比起来,韩冈的地位的确差得太远。要不是昨日墨文带回来的消息,周南此时已经绝望了。
不过现在有着韩冈的承诺,她倔犟的脾气便毫不服软:“女儿只知是秦二官人。说是二大王,还要到紫袍玉带才知道是不是。”
许大娘怒火中烧,脸上厚厚的敷粉绽出了一道道口子,仿佛遭受了地震的墙壁,一片片的开始崩落。她想拦着周南,但周南现在名声已经出去了,已经不是任打任骂的幼时。门外就有章家派出来的家人等着,王相公身边的红人,不是她一个教坊司教习开罪得起。总不能把雍王拉出来跟章惇打擂台。许大娘很清楚,雍王赵颢是绝不会跟那些见过他的官员们打照面的。
周南站起身,叫上自己侍女:“墨文,我们走。”
听见院墙外的车轱辘响起,又渐渐的远去。
一声尖叫穿得老远,砰砰的脆响,在房中不停的响起,“真真是气死老娘了!傍上一个芝麻官,你小贱人能有什么好结果!”
夜色中的樊楼,灯火辉煌。欢声笑语伴随着婉转动人的曲乐,还有着一股醉人的融融暖香,一起在楼阁间浮荡。
前次韩冈被章俞在樊楼宴请,那时是在中午,虽然客人依然为数众多。但直到韩冈现在见如被繁星点缀的五座楼阁,以及站在围绕天井的阁楼外廊上,上百名打扮得花枝招展、等候客人点选的妓女,才真正的体会到何为樊楼春色。
李小六从进来后就一直张着嘴,土包子的模样让人发噱,一直到有人上来迎客时,他都没回过神来。韩冈则是见识多了,随意赞叹了两句,报了章惇的名字,便被恭谨有礼的侍者引了进去。
韩冈抵达二楼的一处包厢前,章惇和路明便殷勤的迎出来,笑容可掬。只是见到韩冈身边只跟了李小六一人,他便奇怪的问道:“怎么不见王子纯?”
“王安抚刚刚被天子遣使传进宫中去了,留话要韩冈代表歉意。”
就在方才,韩冈和王韶正准备出门的时候,从宫中来了中使,把王韶叫进了宫去。王韶是朝官,本有资格上殿,天子要见他,也没人能阻拦,王韶也不会推托。至于章惇的宴席,就只能作罢。
这是不可抗力,章惇无奈点着头:“也是……这两日王子纯就要回关西,官家要见他也应该的。”
章惇虽是这么说,但他和路明的脸上,都有着一点失望之色。韩冈倒不以为意,王韶比起自己,可更是炙手可热,理所当然的更受欢迎。
照规矩留了李小六在外面听候使唤,三人一起进了厅中。
包厢内装潢之华贵,器物之精美,自是不必怠言,又有莺莺燕燕七八人,皆是娇艳如花,色艺为一时之选。娇声道着万福,向韩冈三人一齐行了一礼。
可韩冈的注意力,却是被一身素雅的周南所吸引。虽然周围的官妓都是上品容色,但脂粉淡抹的周南,明显更甚一筹。美目含情,犹如一汪秋水,射出情丝,就像丝萝一般紧紧地缠绕在韩冈的身上。
“久别胜新婚,玉昆你与周小娘子今日重逢,倒是热得我们没处站了。”
俗谚道赌场无尊卑,酒桌无大小。而到了欢场之上,其实也很少有人再摆谱,讲究着身份。章惇笑着调侃韩冈和周南,韩冈也是笑着拱手回应:“说到缘起,我俩还要多谢检正你这大媒才是。检正现下热得没处站,可不算是作茧自缚?”
韩冈毫不避讳的当众承认他和周南关系,周南的胸臆顿时就被一股幸福感所充满,芳心一阵狂跳,胸口发胀,仿佛要开裂一般。眼眶也红了,滚热的液体就从脸颊上划过,泪水竟是毫不自知的就流了下来。
周围的妓女也都是一下兴奋的轻呼起来,一片声的赶着恭喜周南。周南赠匕定情的故事在教坊司中无人不知,今日章惇宴客,请得周南的心上人来,她们都想究竟是何方神圣,夺了花魁的芳心,把雍王殿下都比了下去。而韩冈不负所望,年纪虽轻,但前途不可限量,相貌气度亦自不凡,更重要的是一颗真心,就已经远超诸多嫖客。
章惇了这一幕,犹有深意的问着韩冈:“玉昆,我这大媒做的你真的不怨?”
韩冈笑了一下,章惇要问什么他很清楚,“德容双全,韩冈谢还来不及,怎么会怨?至于那些扰人的琐事,也不需放在心上。我韩冈虽是鄙薄,却也知信义二字,从不负人。”
“好个从不负人!”章惇拍手赞着,他也是豪爽不羁的性子,韩冈的作派,的确是太合他的脾气,而周南出淤泥而不染的贞烈也正得他敬佩。至于韩冈本人都不在意的琐事,他也不会放在心上,天子亲弟,怎么也不可能出来跟人争风吃醋。
拿过一柄酒壶,一盏银杯,章惇给韩冈满满的斟上一杯樊楼特产的和旨酒,“玉昆此言,当浮一大白。”
韩冈接过酒杯,正待要一饮而尽,却有人在旁边拦着,“这酒岂是韩官人一人喝得?”
韩冈一愣,却见拦着他的路明向章惇使了个眼色,又朝正被众女恭贺的周南呶呶嘴。
章惇像是一下被开了窍,哈哈大笑:“说的也是,交杯酒哪有一人喝的道理。还不请周小娘子过来。”却是要让韩冈和周南喝这交杯酒。
一阵哄笑声中,周南赤红着脸,低着头,小步挪着硬是被推了过来。原本很大方的性子,现在却满是羞怯,与韩冈面对面站着,头始终都不肯抬一下。而周围的起哄声,更是真的像是在闹洞房一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