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这个废物,将后勤弄得一团糟,河州的苗授和二姚兄弟都跳脚了,若不是韩冈安排在珂诺堡中的一些存粮,他们就只能靠剥削河州蕃部来过活。
现在王韶回到了狄道城中,蔡曚便乘势称了病,他造成的混乱还没有带来太严重的后果,最算责罚也不会太重,多半还是被调离秦凤转运司。如果丢人现眼的事不算,说起运气,蔡曚也不算差了。
韩冈幸灾乐祸的笑了一笑,就把此人彻底丢到了脑后。推门进院,在摆放着一部部书卷的桌前坐下,重新又开始了今日被耽搁的功课。
读书,习文,韩冈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即将开始的科举上。
眼下就该等京中的消息传回来了。





宰执天下 第429章 百战功成朝天阙(3)
第429章 百战功成朝天阙
已是盛夏时节。
七月的正午,太阳炽烈得仿佛能点起树枝。从早上起,就一点风都没有,热得连知了声都没了。鸡蛋落到地面上,立刻就能被烤熟。
京城中,除了要准备参加贡举的士子还会在呼朋唤友,其他地方都一派平静。前日因为熙河路护送木征上京面圣的轰动场面,也渐渐从士民们的话题上消失。现在的东京城中百姓们,除了羡慕之外,都在等着要一朝廷会如何安排今次的功臣。
此时,秦凤路的德顺军那里的战事也平静了下来。
德顺军的战事早在王韶回师后,就已经结束了。赶在调去熙河路的秦凤、泾原两路精锐回军之前,党项人从笼竿城下及时撤围。他们攻打了整整一个月,却也没有破开城池,西夏攻城手段之低劣仿佛在这一战中得到了印证。不过从真实的情况来说,是党项人对笼竿城围而不攻,在仁多零丁的率领下,他们打下了笼竿城外围的几个寨子,顺手赚了一笔。
现在整个关西安静得都让人觉得有些异常。吐蕃、党项,都老老实实的守在老巢之中,没有一个乱动弹的。虽然不知道他们暗地里有没有在打什么鬼主意,也不清楚他们是不是已经决定在秋后来打草谷。但至少可以确定一件事,他们眼下都没有了继续进攻的力量。
因为罗兀之战的损耗过大,西夏国力至今未复。而湟州的董毡,在宋人的兵锋之下也似乎吓破了胆,已经同意。在河湟名气极大的智缘大师,现在已经成了董毡的座上宾。
会仙楼***中的荷塘中,荷花盈盈,遍布池中的粉红花瓣被阳光直射着,反而更添了荷塘的三分颜色。而楼中一角,正有一个小小的房间凭栏而亡,正好能将会仙楼***的风光尽收眼底。但房间中的两人都无意观风景。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三缕长须垂下,起来很有几分威严。另外一个是才三十不到的青年,神采飞扬,眼神灼灼。
“听说是韩冈提议,要让董毡的儿子阿里骨成为首个进入熙州蕃学的学生?”中年问着。熙河现在是一个蕃部接一个蕃部归顺。若能以董毡之子阿里骨入蕃学,必然能让河湟一带的所有蕃部的全数归顺,“但这不是人质吗?”
年轻人回答道:“阿里骨不是董毡的亲儿子,只是他的正妻带来的。董毡的儿子年纪都不大,但阿里骨却成年了。让他离开湟州,董毡必然会有几分香火情给我们。”
中年人搭着胳膊,“要镇住董毡,就是他的亲儿子也没用。只不过在必要的时候,阿里骨的身份也能派上些用场。”
“阿里骨若真的入了蕃学,肯定会引起一番议论。如果他能上京,怎么都能得到一份赏赐,一个官身。”
“蕃人得官容易,得到赏赐的机会却很少。”中年人道,“董毡的这个便宜儿子就算入京,当下也不会有太多好处。单是赏赐熙河、秦凤和泾原三路的参战将士,就要上百万贯。国库现在虽已充盈了,但也没多少提供给一个蕃人。”
“不世之功,当还以稀世之赏。上百万贯的赏赐又算什么。因为他的功劳,本来就是右司郎中的王韶,现在已经是升了右谏议大夫。”
中年人摇了摇头:“这不算厚赏!”
年轻人神秘的笑着:“等入京后,就知道他的赏赐厚不厚了。蔡子政【蔡挺】可是在西府中等着他呢!”
“枢密副使?!”听到这个消息,中年人立刻凑前了一点。
“同时又荫补了两个儿子的官,现在他排在前面的四个儿子都有了官身。押送木征上京的次子王厚,现在都是大使臣了——正八品的内殿承制。想想宰执家的儿子,他们得荫补也不过是正九品的太常寺太祝,京官而已。”
“王韶的这个儿子一直都跟着他,几年来立了不少的功劳,又赶上天子高兴,赠官也是等闲。”中年人听出了年轻官人背后的一丝嫉妒,举杯喝酒,遮住了嘴角的笑意。又问道:“那高遵裕呢?”
“改了岷州刺史。”
“岷州刺史?!他原来就是荣州刺史吧?”中年人奇怪的问着,怎么是平级转迁。疑惑中,脑中灵光一闪:“难道……!”
年轻官人点着头:“正是那个难道,高遵裕西上閣门使的本官的确是落职了。”
“那他不就是正任官了?!”
高遵裕原是荣州刺史,尽管与现在的同是刺史。不过不算品级,也不是正官,而是遥郡官,即是所谓的美官,只是好听的加衔而已。甚至一些老资格正七品的宫苑诸使,连横班都没入,照样能得个观察使、团练使的遥郡加衔。而正任官有多贵重,端英宗皇帝就知道了,他正式成为储君前,虽然仁宗早已属意于他,也不过才是正任官第四级的团练使,比高遵裕现在只高一级。
高遵裕原本的荣州刺史,因为尚有西上閣门使的寄禄官在,所以仅是遥郡官,但他现在作为本官的西上閣门使被落职,那改封的正五品岷州刺史便成为了他新的寄禄官,也就是计算品级和俸禄的本官。
“西上閣门使是横班倒数第二级,现在他跳到正任刺史上,一下跳了五六级啊!”中年人为高遵裕加官进爵的速度感慨着。
小使臣,大使臣,宫苑诸使,横班,然后才是正任官,这是武将的本官官阶的迁转顺序。高遵裕原本站在横班的倒数第二阶上,地位已经很高了,还在当年在秦凤路任职的向宝之上。但已经身处如此高位,竟然还能一跳五六级,未免太惊人了一点。
“……多半还是靠了太后……”年轻官人消息灵通得仿佛能知道东京城的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听说前些日子因为市易法的事,官家顶撞了一下太后,现在回过头来就是给高遵裕加了正任刺史。”
中年摇了摇头,宫廷之事能不说就不说,虽然此处可算是私密,但毕竟还是公开场合,说不定隔墙有耳。
“高遵裕都成了正任官……那韩冈呢?抗旨矫诏的事都做下来,硬是保了河州半个月,不至于坏了河湟大局。现在应当少不了他的赏赐吧……”
“赏赐是有,从太子中允升到了国子监博士——只是若是他能有出身,那就是太常博士了——种菜园的韩冈之父,也得到了加官,说是指挥屯田有力。不过诏书中还命韩冈随着王韶上京诣阙,但却给他给堆了。”
中年听到最后一句却是皱眉不解:“该不会抗旨抗上了瘾……”
“韩冈是要去秦州参加举试,早就上请锁厅了,现在没时间上京。”
“这话说的,面见天子说不定能给赐个进士头衔。”中年人半开玩笑,从他轻松的口气,也是不当真的。
年轻官人却一下当了真,顿时就变得严肃起来:“就算宰相的亲弟弟,要想被赐进士出身,好歹也要有几十卷的文章,韩冈有什么?沙盘、军棋、医药、还有争战、转运,这功劳算算倒是不少,但哪个能配上进士的?……进士科为国抡才,讲究的是一个‘文’字。就算天子要赐他进士,也得先过了御史一关,还得要学士院那里不封驳。”
中年人为着年轻官人的激动又笑了。不过他说的也有道理,王安国靠了五十卷的得到一个进士头衔,私下里都没少人说怪话。韩冈一卷文章都没有,凭什么生受一个进士,有功劳,赐钱、赐物、加官便是。金榜题名的光荣,的确是拓边蛮荒所不能比的,更不能代换。
年轻人道:“韩冈三年忠勤王事,从布衣而入朝官,这是他应得的。可狄斑儿去了一趟广南回来,也没听说天子因为他平了侬智高之乱,给他一个进士出身。韩冈又如何够资格?”
“所以韩玉昆没有来京城,直接锁厅,准备八月去秦州。”中年人说着,“秦凤路中有心考进士的官员也没几个,韩冈本身还是有些才学,听说他当初入官时,在流内铨被人使了绊子,但考的墨义十道却全都对了……好歹一个贡生总能考到。”
“他能得王韶荐,自然也是有才学的。但这三年来,他又有多少时间攻读诗书经传?无暇读书,又岂能中上一个进士?!”年轻官人却把左手拇指中指一圈,其余三指一翘,摆出了兰花指的样儿。“若是进士这般好中,陕西诸路能一科才出那么两三个?”
“这话还是不要说了,说不定韩冈今科就能成为一个进士。”
“那就要他的运气了。”年轻人不屑的笑着。
“是运气和耐心。”中年人为之更正,“韩冈的表现我过几次,在年轻人中,的确是难得一见。”
年轻人又变得不服气了,“那就今次韩冈是否真的有运气和耐心!”




宰执天下 第430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1)
第40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
自从由边地军寨改为一州治所之后,陇西城中就开始在道路两旁遍植树木。
行道树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各地水土气温而有所不同。
中原和南方的城市多是柳树、榆树,有时还会有桃树、杏树,而关中以京兆府的州县,则多用槐树,或是杨树。陇西位于渭水之滨,可河道并不经过城中,只有几条从渭水引来的水渠穿城而过,当然没有柳树出场的余地,而跟所有关西城市一般,以槐、杨为主。
只是行道树种下不过两年多的时间,长势再好的树木,也不过是小腿粗细,一点树荫,只比手中油纸伞差不多一样大小,对于在夏日中奔忙的人们来说,也是杯水车薪的感觉。
位于州衙左近的韩府门前,地面也是被盛夏的阳光照得散出明晃晃的白光。从地表反射上来的热量,使得一名儒生打扮的中年人,束手立于太阳底下,而他的随行伴当,则是上前敲响了韩家的大门。
门环啪啪的被拍响了好几下,正门没开,但侧面的一扇小门被打开了。
从司阍人住的门房中,走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只有一条左腿,右腿上及膝而断,装上了一只木腿。木腿打着地面,哒哒的响着,走起路来步履艰难。但这司阍的行动举止中,却不脱精悍,一便知是在遍地血腥的战场上,行走过多年的军汉。
陇西城中人人都知道,韩冈管勾一路伤病事,家里的仆役有不少是难以恢复的伤兵——也不仅仅是韩冈,如今的世情,只要领过军的官员,多有将用得顺手的兵丁脱了军籍,收录入自家府中——只是像韩府一般,用的多是残疾的,却是很少见。
这个木腿汉子自然就是韩府司阍。他拐着脚走到中年儒生面前,儒生的伴当便立刻递上一份门贴。
韩府司阍接下门贴,只一拱手,“官人的名帖,小人代为收下了。但我家机宜现今闭门谢客,还请过些日子再来。”
儒生伴当对此是早有预见,***显宦家的门房刁难地位不高的陌生访客,也是常见的事。他卑笑着上前,下面递出来一锭一两多重的小银锭:“这位大哥……”
还没将惯常的话说完,韩家的司阍就连忙推辞,死活也不敢收下递到手边的银钱:
“这位官人,不是小人有心刁难,实在是我家机宜已经辞了差遣,准备明年的科举,正闭门读书,根本不见外客的。还望官人能体谅小人!”
司阍鞠躬作揖,姿态放得极低。中年儒生了他一阵,也是没办法,只能叹了一口气,悻悻然的离开。
目送来人远去,司阍的老兵踩着木腿哒哒的击地声,一拐一拐的回到了门房之中。啪的一声小门关起,韩府门前重又恢复了平静。
韩冈现在是炙手可热的红人,若不是挂上了闭门谢客的牌子,家里的门槛,三五天内就会被访客踏平。
现在的韩冈,因为锁厅的缘故,身上的差遣都卸掉了。他参加举试的结果不论是中与不中,韩冈现在丢下的职位,都不会给他留着。本来就是僧多粥少的局面,不可能为了韩冈一人,而将巩州通判、经略司机宜这样的重要职位,空留上近一年的时间。
不过韩冈的本官,已经是从七品的国子监博士。如果他不是没有一个进士出身,本官应该是太常寺博士——在进士远多于非进士的朝官行列中,国子监博士的数目,远比太常博士要少得多。可不论是不是进士,韩冈现在的品级,已经比当年韩冈刚刚投入王韶门下的时候,还要高出数级。
跟韩冈一样,韩冈的父亲韩千六,官名韩谦益的熙河屯田管勾,现在也已经是熙河路中排得上号的官员。有着身后浑家的指点,韩千六在巩州民间的声望并不低,在官场上,有着韩冈这个儿子,也没人敢给他脸色。而他所主导的棉田推广种植计划,更是被来自秦州的一众豪族日夜记挂在心里。
熙河一路的各家蕃部,韩冈靠着疗养院救治了不少蕃部中的重要人物,多多少少都有些香火之情。一同征战的广锐军,自刘源以下,都是韩冈的亲近从属。他的一句话,比起熙河经略、巩州知州,都管用得多。
而韩冈表弟冯从义执掌的顺丰行,由韩冈决定的细水长流的策略,商行出让了一部分利益给来往的蕃部,使得顺丰行成了熙河蕃部对外交易的代理人的首选。不再仅仅是熙河一路最大的商行之一,而是已经成长为在秦凤地区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商行。
现在论起势力,韩家已经在巩州稳稳扎下根来。如果再有一代人的时间,使得韩家人丁再充足一点,就是一个稳当当的地方豪族。日后凭着与蕃部的关系,以及在地方上的势力,不需要什么辛苦,轻而易举就能让子弟进入官场之中,控制这一州之地。
不过现在,韩冈还得为着一个进士而刻苦用心。只是他今天预定的学习计划,却还是被一个不能拒之门外的客人所打扰。
“天子在紫宸殿接受百官朝贺。”王厚在韩冈面前,重复着前两日刚刚说过的故事,“王相公佩御赐玉带而上,亲为天子捧觞。”
为了庆祝河湟功成,京中的朝贺大典,韩冈早就听说了。实质上不过是奉承天子的把戏而已,跟自己无关,跟王韶也无关。虽然站在紫宸殿上,从头到尾的王厚说的口沫横飞:“只是家严和玉昆你都没有能参加,实在是可惜了。”
但韩冈还是没什么兴趣,岔开了话题:“大典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学士入朝之后,必然能得大用。”
揽稀世之功,王韶入朝已成定局。六月时他馆职尚为端明殿学士,七月朝贺大典之后,就换成了更高一级的资政殿学士,而十天前,他又更进一步,晋为了观文殿学士。
通常来说,观文殿学士只会授予离任的执政,是诸殿学士中的最高一级,而宰相去职后,就是会改授观文殿大学士。现在王韶得受观文殿学士,是大宋立国以来的第一遭,也代表了王韶进京后,便会成为宰执中的一员。枢密院中,继新近入朝的泾原经略蔡挺之后,又将迎来另一位枢密副使。
“定然不会逊于蔡子政!”
王厚哈哈笑着,故作谦虚:“还不知道呢!”
从尚未入流的选人到一国执政,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而从担任缘边安抚使时的著作佐郎,到现在的谏议大夫,更是只有两年。王韶的这个晋升速度,甚至不比当年宣抚陕西的韩琦稍逊!
而且凭着今次的军功,还有在西军中的威望,以及边事的发言权,日后枢密使,甚至宰相,王韶都是有机会问鼎的。
王厚正是知道此事,从京中回来后的这些日子,心情才分外得好。如果有着一个宰相的父亲,日后从武将转为文资,就不会受到什么刁难了。以他现在的官品,转为文资后,日后坐镇边陲也一样都是有机会的。
他了韩冈摆满案头上书卷:“如果今次玉昆你能与家严一起上京,觐见天子之后,一个进士出身有何难?”
“可能吗?学士是这般说的?”韩冈摇着头,“一个贡生资格还差不多。”
王厚笑了笑,他也知道得赐进士不是那么容易,并不是天子想赐就能赐的。开疆拓土比不上一个状元及第;边功虽多,也赶不上一个进士出身。世风如此,不是人力能扭转。
“赐个贡生,那也省了一次考试了。”
“锁厅试而已,省不省都是一样。”
要是能得赐一个进士,韩冈他保管就去京城了。就算惹人议论,他也不会在乎,他要的本就是一个资格,而不是跨马游街、金明赐宴的荣耀!但若只给一个贡生,他何苦去丢这个脸,在秦凤路这边他轻轻松松就能考到手。
王厚感叹道:“也只有玉昆你能这般放言。要是挑女婿,也是先找玉昆你这样的。”
韩冈不说话了,开始盯着王厚。关于秦凤锁厅的好处,他和王厚两人都是心知肚明,早就一起分析过的。只要稍有才学,从秦凤路脱颖而出实在是容易得紧。就是王厚,只要努力两三个月,也照样能过关。跑来说这些车轱辘话,难道是今天闲得慌?
盯得王厚神色变得越来越不自在的时候,韩冈才又开口“……处道兄,你今天来找小弟,不会是来跟小弟说这些话的吧?”
王厚怔了一阵,苦笑的摇摇头,“就知道瞒不过玉昆你……其实小弟今次押送木征上京,受王相公所托,给家严带了一封信回来,不过信中的内容,却是关于玉昆你的。”
韩冈心头有了一点不安的预感,问道:“是什么?”
王厚坐得凑近了一点,低声问着韩冈:“只是想问问玉昆你,想不想做宰相家的女婿。”




宰执天下 第431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2)
第4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2)
“宰相家……”韩冈闻言一愣,向来脑筋转得快的他,竟然一下没反应过来。他有些愣愣的问着:“是王相公?”
王厚点了点头,“正是王介甫王相公。”
得到证实,韩冈心中顿时如怒海烈风,一片惊涛骇浪。想不到不过几年的功夫,他竟然让一国宰相、千古名臣都上了自己。
但韩冈也只是心头一阵激荡,却没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心中反而涌起一丝不快。不是对王厚、王韶的,而是对王安石。
在他来。王安石这个做法有些不地道。要是真的好自己,早就该请人做媒了,章惇就是现成的人选。到了现在他已经是七品朝官,在他头上的文臣,也就两三百人而已,这未免就有些势利了。而且还托王韶做媒,这不是逼着王韶不能再与自家结亲吗?
“处道,你是不是在王相公那里说了些什么?”韩冈突然问道。
王厚脸上的笑容一下僵住,干咳了两声,旁顾左右。韩冈摇头叹气,他的样子,多半是不小心说漏嘴了,要不然就是没能在王安石面前糊弄过去。
虽然因为韩冈的前任聘妻,也即是王厚的表妹已经亡于时疫,两家暂时没有了姻亲联系。但这个消息两边都没有向外散播,韩冈甚至为此还告诫过自己的父母。外界都以为韩冈和王韶还是有着亲戚关系,所以这一年多来,韩冈身边也是清净得很,并没有人上门来做媒。
可王安石今次转托王厚带信,让王韶带他向韩冈提亲。要说他不事先打听一下韩冈有无婚配,那是不可能的。而王厚正好就在眼前,抓过来一文,就把底给露了。
王厚被韩冈弄得有些尴尬,不快的问着:“愚兄是来问玉昆你的想法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件事不应该是来问小弟吧?”韩冈又将皮球踢回去,“不知学士是什么想法?”
“家严不是让愚兄来问玉昆你吗?”王厚同样是一句反问,皮球踢来踢去,就是不肯明说王韶的态度。
不过对韩冈来说已经足够了,王厚的反问,让他的推测得到了确认。
王韶要是高兴王安石这般拦腰一刀,他就直接上门来找韩千六了,帮宰相做媒人,也是与王安石拉近关系的途径。现在却是让儿子来探查韩冈的态度,多半就是不愿接受,只是不便推辞。
王厚没有去盯着韩冈的表情。他了解韩冈,别人是口不对心,而韩冈却是脸不对心。他的神色变化,向来跟心中想法无关。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严,这两句形容韩冈正合适。要不是知道韩冈为人还算正直,不是阴险之辈,这样的人物肯定是要躲着走的。
王厚只是在等韩冈的回答。
“如果是结亲,相公家的女儿的确是个上佳的选择,”韩冈微微一顿,“但我可不想落到沈存中的下场。”
提起沈括,王厚便忍俊不禁,扑哧一笑:“以玉昆的手段,就算娶了公主,也不至于家里的葡萄架子会倒。”
韩冈也是莞尔一笑。葡萄架子的笑话,还是他对王厚说的。
虽然战事已经结束,王中正与王厚一起押送木征去京城后,就只有王厚一人返回。而蔡曚、吕大防等人也早早的离开。但担任随军转运的沈括,到现在还留在熙河,在经略司任机宜文字一职。韩冈也跟沈括来往频繁,在学术上都互有见证,不禁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不过随着对沈括的接触,他家中的情况韩冈也有所了解。
偶尔去衙门时见沈括脸上的遮掩不住的指爪淤痕,韩冈不禁感叹,难怪沈括在历史上会有那么大的名声——娶对了人的缘故。但娶妻在德,能让丈夫变成哲学家的妻室,韩冈可不想要。
1...171172173174175...10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