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宰执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宰执天下
父亲和大哥日日忙于公务,虽然自己在父亲成了宰相后,得了荫补,也有个京官官身——正九品的太常寺太祝。但还跟自家的妹妹一般清闲。
荫补官要到二十五岁才能出来受差遣,王旁还要闲上两年。要想提前出来做事,要么考上一个进士,要么就是要得到了天子的特旨。
岂能人人都如韩玉昆?而跟轻松考上进士的大哥相比,王旁则更是自惭形秽。
王厚回头了自家妹妹一眼,要是韩冈当真成了自家的妹夫,再加上一个大哥,那他在家中,还真是没处站了。
小贩将王厚要的东西递了过来,“四支糖渍林檎串,该收官人二十四文钱!”
王旁正往袖口掏钱袋的手一下定住了:“原来不是四文一支吗?”虽然这点小钱他不可能在乎,但被人欺骗,他可不干。
“再过几天林檎果就改成官卖了,这价格当然要涨上去。”小贩理直气壮。
“菓子怎么可能改成官卖?”王旁摇头不信,“就算要改官卖,可市易法还没有推行呢,怎么物价就涨得这么厉害?”
“这事小人哪里知道?!”小贩不快的说着,“小人只知道腌渍用的糖贵了,这林檎果也贵了。小人也要吃饭,也要养家,只能随行就市涨上了一涨了!”
“这是怎么回事?”王旁纳闷起来。
“还不是王相公闹的。”坐在一旁的一个闲汉突然插话进来,“把个青苗贷掩耳盗铃的改个便民贷的名字,这个笑话就不提了。闹个保甲法,乡中到了冬天都不见一个消停。现在又是市易法,钱全给官府赚了去,还给不给我们小民活路啦!”
闲汉身边,他的一个同伴立刻捂上他的嘴:“小心一点,有皇城司的人!”
王旁回头与王旖对视一眼,兄妹两人的脸色都已经变得苍白。
道路以目、民怨沸腾,诸如此类的成语,走马灯一般的在二人的脑中流过。
“怎么会变成这样?!”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赵顼的心中,市易法还没有正式开始实行,就已经让京城为之骚然,如果正式开始推行,情况又会变得怎样?
据吕嘉问所言,市易法的目的虽然是聚敛不假,但抢夺的是各大行会行首们攥在手中的定价和发卖的权力。市易法的推行,将会把豪商的利益转移到官府手中,并不会影响普通百姓和小商贩的生活。
如此,才得到赵顼的首肯。
可是眼下事情的发展,却已经偏出了吕嘉问事前向天子作出的预计。
依照冯京的说法,这是民间听说了官府要将所有商货都买走,使得京中人心惶惶,所以货价一涨再涨。
而王安石那边的吕嘉问则说,这是京城的奸商们为了不让市易法推行,故意散布谣言,致使市井恐慌。也就是说,现在是各方行首正在串联起来,一起抬高物价,以煽动民怨来对抗朝廷即将实施的市易法。
但吕嘉问的这个指责太过于诛心,赵顼都不敢去相信。
一旦他相信了这个指责,下旨让开封府和御史台去穷治。势必会变成牵连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京中豪商的大案。而豪商跟宗亲的联姻,赵顼一清二楚,如果他真的如此下旨,几千宗室,差不多都要到他的面前哭丧。
“王卿,你说着市易法推行还是不推行?”
“箭在弦上,焉能不发?”
王雱虽然回答得痛快,但他仍是为着市易法之事而头疼。
市易法提出已经快有一年了,但为了能够顺利推行此法,王安石让人进行了几次三番的考验。卷宗来回反复。但始终没能达成一致。虽然已经确定到了十月就正式开始推行——这也是天子的恩德。因为十月过后,天气转寒,汴河上就要堵口,大宗货物自此还能再赚上半年的钱。明年开春之后,才会变成钱财向衙门中流去。
但终究还是闹出事来了。原本因为河湟大捷而带来的光环,如今已经散去。朝臣们现在都知道,这段时间以来,为了市易法一事,太皇太后和太后都是三番四次的劝过天子。
赵顼咬着牙,对祖母和母亲的要求,绝不松口。
而王雱也知道,只要一步后退,那就步步后退。
仁宗当年三司衙门之中,冗官多,而冗吏更多。宰相杜衍奉旨沙汰三司吏,但听说了此事的三司吏,立刻扩散谣言,将沙汰胥吏的范围一举扩大,一下惹怒了许多衙门中的吏员。这些胥吏群起而攻,最后逼得杜衍在京中坐不住,只能自请出外。在王雱来,杜衍若是一意孤行下去,将领头的抓起来严加处置,也不会落到出外的结局。
杜衍的结果,让人引以为戒。
大概是知道从王雱口中得不到没有偏向的执中之论,赵顼也就无意追问下去。而是随口问道,“京中解试的情况如何了?”
“过几日就该张榜了。无论是在开封府监考的张商英、蒲宗孟。还是在国子监监考的张琥、李定,他们是现在都在连夜批阅考卷,不会误了发榜的时间。”
张商英、钱藻等五人考试开封府举人,张琥、李定等六人考试国子监举人。以考生到贡生的录取比例而言,开封府和国子监跟陕西都差不多,远远要强于浙江、福建的军州那百分之一、两百分之一。
“秦凤路的解试也当有结果了。”赵顼却叹了一口气。
王雱顿了一下,以路为主体的考试,那就是锁厅试了。他反问道:“……陛下想说的可是韩冈?”
“恩。朕还想韩冈到底有多少的才学。”赵顼点了点头,却又笑道:“韩冈好象是一直都不肯承认是药王弟子,但现在他连救治妇人难产的手段都拿出来了,孙思邈徒弟的这个身份,怕是要坐实了。”
王雱的惊讶写在脸上:“竟有此事?!”
“高遵裕的妾室前日生产时产难,一夜不出,要不是韩冈让人造了产钳,钳出了腹中小儿,多半就是一尸两命的结果。走马承受传回的月报中有提及此事。高遵裕发回的私信中,也是说了一通。不会有假的!”
“……臣闻孙思邈所着《千金方》中,就有妇人科三卷。既然研习医术,小儿和妇人两科,自是不能避过。”
管接生的那是三姑六婆中的稳婆。听赵顼的口气,他在此事中还是很欣赏韩冈,但王雱却不喜欢。虽然帮着韩冈说话,但王雱却总觉得韩冈做得过头了。
“救了两条性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所发明的产钳若是能救天下难产的孕妇,就不知胜过了多少座佛塔。”
赵顼沙沙的踏着落叶,在一片红黄之色的小树林中漫步者。作为天子,他重的自然是人丁户口。一个产钳,就能拯救无数条危难中的性命,等于是保住了原本会损失掉的人口。
若说起妇人的秽体五漏之身,以产妇为最,民间对此都有避讳。但医者父母心,扁鹊,华佗,这些上古名医的传说中,也都有救治难产妇人的故事。
韩冈的所作所为,赵顼自是乐见。
秋色渐浓,望着不远处山中的黄栌和枫树,已经让人感觉到了浓浓的深秋带来的寒意。
韩冈此时已经回到陇西的家中。并带着他已经成为今科贡生的证明。
靠着这份文书,韩冈直接就能在官府的驿站里得到一般官员等级的照顾。而当他前往大宋的中心时,也同样能得到一般的礼遇。
韩冈并不在乎这一些明面上的优待。过去他吃得苦头从来不少,恨的是权力被人分走,而有没有礼遇反而不重要。
他现在心急的是另外一桩事。
为了考试,韩冈已经习惯于不见外客,但周围的人众却一直他等下来。
韩冈中了贡生回来,这就意味他终于等到了期待已久的日子了。





宰执天下 第442章 月满完旧诺(1)
第442章 月满完旧诺
月色如晦,夜浓如墨。
只有中庭小门处挂着的两盏灯笼,散着微弱的光芒。
夜风刮了起来,院中的两株梅树摇摆,婆娑树影倒映在韩家内厅的窗棱上,如同鬼影憧憧。但疾风穿过门缝,发出的鬼啸一般的声响,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房中三人喝酒的兴致。
为了恭贺韩冈今次纳妾,王舜臣和赵隆今天一齐到了陇西。
他们如今都不在巩州任职,为了来凑个热闹,便各自找了个借口。正好如今熙河局势平静,他们也能抽出几天空来——当然,王舜臣和赵隆来陇西,不仅仅是为了恭喜韩冈的娶妾,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前来给韩冈饯行。
两人都清楚,韩冈这一去京城,不论中与不中,数年之内不可能再回熙河,甚至关中。几年前结下的贫贱之交,随着各自的官位增长,并没有变得生疏,而是日渐深厚起来。韩冈这一去,都有些舍不得,自然要来送一送。
“可惜李二哥不在,王衙内又跟着去了京中。还记得当年在三哥老家,五人坐下来一起喝酒,等着陈举的儿子来送死。那样的日子还真是痛快!”王舜臣回忆着旧日,一杯酒就灌了下去,“那一夜,杀的也是一个痛快。”
“王衙内跟着学士走了,肯定有个好去处。在笼竿城下七矛杀七将,李二哥那边,也终于是时来运转了。”
“以李二哥的武艺,只要碰到一个机会,当然能转运!”
在座两名将军,都有资格为李信的运数叹息。
王舜臣和赵隆一直跟着王韶和韩冈,河湟开边的历次战事,基本上都轮上了。官位跟着功劳,飞速的往上涨。只有李信,早早被张守约挑了去,就一直留在秦凤,根本没有多少立功的机会。他得官还是去年年初的事,跟着韩冈一起上京,那时候,王舜臣都已经是一方镇将了。
王舜臣半眯起的眼睛,好像在着笼竿城下的那一场大战:“李二哥这次实在是太出彩了。拦在路上的五千铁鹞子,被他连杀七将后,竟然在一冲之下便溃散了,援军就这么进了笼竿城……唉,仁多零丁肯定是吐了血。”
“李二哥的掷矛之术,如今已经名满关西。跟王大的连珠箭术一样,已经没人不知道了。”
“子渐你也不差,不要妄自菲薄。”韩冈亲自给王舜臣和赵隆倒上酒,“张铁简之后,当时轮到你赵铜简了。”
统领着熙河路选锋的赵隆,他所惯用的两支熟铜简,如今同样名震军中。虽然在外面的名气还比不上王舜臣的神射和李信的掷矛,但以他的勇武,迟早能杀出头来。
王舜臣又喝了两杯,韩冈今天拿出来的酒,正对了他的胃口。他又问着:“三哥,听说疗养院的朱中也要走了?”
“朱中今次功劳不小,也终于得了官。”韩冈对王舜臣和赵隆道,“你们也知道,王相公身边的章子厚与我素来亲厚。”
“俺知道。”王舜臣立刻道,“当初还帮三哥你送过信呢。”
他说着又赵隆,赵隆点头,“也送过,还得了一份礼。”
韩冈微微一笑,当初让他们做信使,本就是要让两人顺便跟章惇结个缘。多认识一人,就多一条路。要不是韩冈如此事事为身边之人着想,王舜臣、赵隆如何会跟他这般亲近,凡事都以他马首是瞻?
“那你们知不知道,朝廷如今已经开始准备解决荆湖两路的山蛮?……这领头就是章子厚。”
王舜臣奇道:“上次不是听说是先要收拾西南夷吗?”
“夔州【今重庆、贵州一带】鬼夷之事,那是另外一桩,今年先动的荆湖。”韩冈细细解释,“论身份,章子厚是察访使,要比当年来秦州时的王学士还要高上几级。他愁着荆湖山中瘴疠太重,所以向求我个人。本来是***给他的是雷简,但朝廷前日的诏令已经把雷简调回太医局了,说要在京城禁军之中,设立疗养院。现在就只能让朱中去了。”
“……那陇西疗养院怎么办?”王舜臣惊问,这可是攸关帐下儿郎性命的大事,由不得他不关心。
“如今陇西疗养院不缺人替他。到朱中能得官,各自又更加用心,现在的情况反而好了许多。”韩冈摆了下手,让王舜臣放心。继续道:“还有我那表哥。他今次上京其实也不仅仅是诣阙面圣,转头就要跟着章子厚去荆湖。还有刘仲武,当年被向宝***,与我一起去京城的。他同样救了章子厚之父,今次就被点上了。”
刘仲武这个名字,两人都已经没有印象了。而李信被章惇调去领军,倒是让王、赵二人感到羡慕。
赵隆举起酒杯,“李二哥既然去了荆湖,少不了要立功受赏!当为李二哥干一杯!”
王舜臣也举杯相和:“李二哥的时运当真转了,倒不像熙河这边,都要歇个几年了!”
“机会总是有的!”韩冈与他们干了一杯,“你们不想想,如今国中百万大军,真正能派得上用场的也就是只剩我们西军了。河北、京营两处的禁军多少年不打仗,早就烂透了底。日后四边用兵,都是要从关西调兵遣将。不要光想着关西,要放眼天下。日后做事用心勤谨一点,平日里的功课也不要耽搁。闻鸡起舞的故事你们都该听过,多学着祖士雅【祖逖】、刘越石【刘琨】。”
“三哥放心,我们一定用心!”王舜臣用力点着头。
“放心什么?说得就是给你听的!”韩冈瞪了王舜臣一眼,“子渐【赵隆字】一向用功,兵书都在读着,***节堂偏厢里***的那十二卷《武经总要》的节选,谁借谁没借,我一清二楚。子渐都借阅了一遍,你借过几卷?!”
自河州大战之后,这几个月,韩冈听说王舜臣时常放下军务、出外游猎,着实让人担心。他提起朱中、李信要去荆湖的事,也是想刺激一下王舜臣——日后立功的机会多得很,想要把握住,就不能耽于眼前的逸乐。
“我知道你上过蒙学,跟着种十七读过几年书。《武经总要》要,史书也要多翻一翻。闲暇的时候,不要尽想着游猎作乐!”
就算是武臣,读书也要勤。范仲淹当年守陕西,曾经嘱咐过狄青多多读书。狄青日后出入枢府,为一时名将,也有着听从范仲淹而多读书的功劳。并不是说在春秋、汉书,对用兵之道能有什么启发。但多读书的将领,在文臣那里,往往都能留个好印象。日后升迁时,也能因此而加分——读书知礼,能明忠义之道,世人往往都有这样的想法。
王舜臣虽然被训得有些难堪,但他也知道韩冈这是当他是自家人,才如此苦口婆心。从座位上跳起来,重重的向韩冈磕了一个头,大声道:“多谢三哥教诲,俺回去后就用心读书习武,绝不会再荒疏了功课!”
韩冈连忙将王舜臣扶起坐好,责怪道:“听了就好,行这等大礼作甚?!”
“王大,日后就不能再出去玩了!”赵隆凑过去取笑了王舜臣一句,聪明的调转话题:“不知官人有没有到董毡的便宜儿子带来的那匹西域马,都有五尺挂零了!今天到的时候,俺的眼睛都挪不开,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马!”
说起战马,王舜臣的兴致又上来了,“俺也是到了,真真是好马。董毡对他便宜儿子,也真是大方……就不知道能不能用酒换来,俺手上还有二十斤烧刀子呢!”
蕃人喜欢汉人的酒,只位处蕃区之中的各大寨堡,有多少监酒税的官吏,就知道这门生意做得有多大了。在熙河路,现在名气最大,就是韩冈所创的烈酒烧刀子。
士大夫中喜欢烈酒的几乎没有,就连高遵裕尝过之后都摇头。但一干在外厮杀的武将,却一个个喜欢得不得了。王舜臣领头当日去酒坊偷酒,还被韩冈训过。但转过头来,几个将领还是缠着韩冈要这烧刀子来喝。烈酒的名气也因此而打了出去,蕃部贵人们尝过一次后,都立刻出重金搜求。
韩冈曾经用来吓唬他们的那番话,各个还都记在心上,也传了出去,但世上拼死吃河豚的都有,肚中的酒虫闹将起来,谁还管什么阴阳不调的问题了。大不了一口酒后,再喝上一口水就是了。
而就在王韶还没离开熙河的时候,用烈酒换马的想法已经被提上了台面。但韩冈觉得烈酒消耗的粮食很多,供给药用压力压力很大了。正常情况下,要先保证路中的粮食能自给自足,才能放开手脚酿造。
但在几家蕃部提出用烈酒交换马匹的提议后,在战马和粮食安全之间,朝廷和经略司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战马。
再过几日,等监盐茶酒税的官员到陇西来报道,以茶酒换马便将开始运作。
王舜臣和赵隆继续和韩冈聊着,酒喝得多,不到半夜就醉倒了。韩冈今天拿出来款待两人的酒水,虽然已经是将新酿的烧刀子加淡酒勾兑后的产品,只是如果按度数算,韩冈估计着,差不多也有四十度了。加起来喝了快有五斤,醉了也是正常。
命府中下人将两人送到客房安顿下,韩冈往后院走去。
能早早结交上这样的两个猛将为臂助,也是自家的运气。自己虽然是帮了他们一把,但以两人的才能武艺,不管放到哪里,都能脱颖而出。
自住的小院中,大半的房间都黑着。只有偏厢中,有一盏孤灯幽暗,韩冈停了一下,便向那房间走了过去。




宰执天下 第443章 月满完旧诺(2)
第44章 月满完旧诺(2)
韩冈进来的时候,轻手轻脚,他的女儿就在内间由乳母带着,他可不想给闹醒。
周南此时正披着一件褙子,凑在烛台边。手上拿着针线和布料,专心致志的在缝着什么。
“怎么还没有睡?不是让你先睡了吗?”坐到她身边,他轻声问着。
生产后早过了一个多月,月子也已经过去了。这几天,韩冈都在素心和周南两边轮换着度过。今天轮到周南,但因为赵隆、王舜臣来访的缘故,就吩咐让周南先睡。大半夜还做着针线活,对于刚刚坐过月子的产妇来说,还是很伤。精神的。
“前面才给大姐儿闹醒。”周南把手上的布料展开来,正是一件小衣服的模样,“现在又睡不着了。想着这件衣服还没做好,就拿了起来。”
韩冈的一对儿女,到现在都还没有起名。年纪太幼了,最好起个好养活的小名,比如像王安石的小名獾郎。到了七岁之后,再起大号不迟。韩冈也有个小名,但他不想再听到。
韩冈探手过去,拿走周南手上的针线活,“不要缝了,灯下做女红,容易伤了眼睛。”
周南轻盈的起身,对韩冈屈膝一福,娇声笑道:“是,官人!”
服侍韩冈在后间的浴房换洗更衣,周南为了方便动作,也脱下了外袍。
韩冈支持由生母喂养,周南也的确是自己哺着女儿。但可能是丰盈远胜常人的缘故,她一向量多,多余的地方还帮着严素心喂着韩冈的长子。前面刚刚喂过女儿,现在又有了一些。乳汁的味道,甜味中带着点腥气,这跟饮食有关。在韩家待了半个月才走的徐老稳婆,在养育儿女的方面,给了很多的指点。
教坊司是以曲乐事人的地方,对于人伦之道上的奉迎之术,明面上是不会刻意教授。但私下里,还是有着教习。该知道的,周南也都知道。
虽然周南心中也不反对,但还是羞涩的说道:“等过几日云娘妹妹进来,就能让她好生服侍官人了。”
韩冈的动作停了下来:“总是苦了你了。”
周南轻轻叹起,知道他为何突然这么说。她回身摸着韩冈的脸,动情的说着:“换作是其他人,谁会顾虑着我们女儿家的心思。能让官人挂在心上……也足够了。”
前面在她们怀孕的时候,照常理就可以收了云娘入房。但韩冈还是等她们生了孩子之后,心中有了依托,才有了动作。这份心意,周南和素心都能感觉得到。
小门小户的夫妻相伴厮守当然好,但既然上天没有给她这个命数,终身也已经托付给眼前良人,周南也不会再去争什么。能得一知心的爱侣,又有个女儿,日后当还能再生几个儿子,周南已经很满足了。比起在教坊司中,每每让她从噩梦中惊醒的‘一双玉臂万人枕’的未来,眼下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韩冈也暗自庆幸,幸好两女都是和婉的性子,一颗心也都在自己身上,并没有闹出不愉快的事。不过他不会就此而放心,许多事要未雨绸缪,在危机出现前就该化解掉。家庭也是一桩事业,需要用心去经营。
他纳了周南和素心时,家里连个酒席都没办,现在收云娘,消息都已经在外面传开了。不好生安抚一下受委屈的周南和素心,日后云娘在家中也是难做人。
“官人……”
九月十五,是韩冈纳妾的日子。
陇西城中,现在都知道韩冈新近要纳的妾室,本来是韩家的童养媳,几乎是当女儿在养。她侍奉了韩家父母近十年,最后被韩冈纳为妾室。凭着这份苦劳,今次***办一下也不为过。
韩冈还没有娶妻,就纳了三个妾室,而且还有了儿女。从礼法上说,当然不合规矩。只是一般的大户人家的子弟,基本上都是如此。十三四岁时,就跟通房丫头,十四十五就有了子女也有很多。世风如此,都是当成了寻常之事。没人向韩冈提出不对,韩冈也不觉得不对。
若是有人因为此事,而收起了结亲的念头,对韩冈而言,也不是多让人遗憾的事。
贺礼堆满了韩家的堂屋。官家钱明亮,带着两个识字会算的下人,将礼物一件件的登记造册,并对照着礼单,有无差错。
钱明亮已经写到了手软,冯从义在旁饶了一圈回来,庆幸自己不用再像过去,为姨妈家来抄写礼单。他对韩冈笑道:“今次送来给哥哥的礼,可要比别人家娶妻都要多多了。”
韩冈一笑。这是在说苗履。苗授的儿子苗履前些日刚刚娶妻,韩冈还送上了份厚礼。但从他眼下收到的礼物来,的确要比苗履多上许多。
“只是成、刘、李那几家有些难过了。他们开始听到三哥纳妾,就眼巴巴的跑过来送礼的。现在连份席面都不能给他们……”
1...176177178179180...10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