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一品锦绣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粤妫
“替我多谢楚姑娘。等我得了空闲,必然到县城去看她。”镇上就能租到马车,去一趟县城倒是不难的。
不过寻常若是没什么事,自然也没人会特地往县城跑。
想到要剪裁新衣,于望舒便还多买了两匹布。她这些日子想过了,总是靠着她自己绣点绣品,固然可以贴补家用,可终归来钱还是少。
想着前世她是为富豪和明星们设计制作高端服装的,而那也给她带来了许多财富,她或者可以做回老本行,就在这个时代做个裁缝。
只要她设计的服饰能够打动这个时代的人,自然也能为她带来大笔的银钱。虽然时代不同,服装特色也不同,可世上所有的美,终归都有相似之处。
她也要趁着空闲好好设计一些衣裳出来,可以先尝试一下。
买了布,她又去买了文房四宝和一些吃食,这才回家去了。接下来的几日,于望舒便把自己关在屋里设计服装,若无必要连自己的屋子都不出了。
“舒姐姐神神秘秘都在做什么啊?”看着屋门紧闭,里面的人总也不出来,周博闻有些无奈。
舒姐姐把自己关起来,这几日连做饭的都是他。虽然舒姐姐一直说着她自己的手艺不好,可到底是比他的强太多了。
再吃着自己做的饭菜,都有些不习惯了。
“舒姐姐当然有她自己的事,她说了不让我们吵她。”周月牙把声音压的很低。
看着她这样小心,周博闻好笑的捏捏她的脸。“好了,那我们就不吵她了。”
眼看着也到了做晚饭的时辰了,于望舒也没有出来接手厨房的打算,周博闻只得无奈的去了厨房,淘米做饭。
一直到周博闻喊可以吃晚饭了,于望舒才满意的看着这几日画出来的图纸。至少对这些设计,她自己是很满意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博得别人的喜欢了。
把东西收拾好,她才打开门走了出去。揉了揉眼睛,一整天都忙着设计图样,她现在觉得眼睛都疼了。
“舒姐姐,你到底在做什么啊?还不能让我们知道。”吃饭的时候,周博闻还是好奇的问了出来。
于望舒笑了笑,果然还是个孩子啊!即便平日里表现的稳重,却也很难收敛住自己的好奇之心。也是,她整日里神神秘秘的,必然也让博闻和月牙好奇到了极点。
不过她这个人,并不喜欢还没做成便宣扬的人尽皆知。若是最后没成,可不是要贻笑大方了。
倒是不如等她手上有了成品,再让他们知道的好。
“现在还不能说,等能说了,我会告诉你们的。”于望舒故作神秘的道。
“舒姐姐,你这样我更是想知道啊!”
“放心吧!我肯定不是要密谋着把你们兄妹两个给卖了。”于望舒笑着给两个孩子夹菜。
“这我倒是不担心,我和月牙加在一起也不值几个钱,舒姐姐哪里还用花费如此大的工夫。”
“哪有你这样说自己的。在我眼里,你们都是无价宝,是最宝贵的。”
已经设计出了不少图样,次日,于望舒便开始动剪刀剪裁了。
算一算,她都已经好久没有剪裁过服装了。想着前世,为了织造那一副缂丝图,她一被关就是两年。如花的两年岁月,她竟然是那样度过的。
那两年里,她自然是没有制作过服装的。
刚开始拿起剪刀的时候,还有那么一点不适应,心里也有些忐忑,就怕一剪刀下去没剪裁好,反而弄坏了布料。
不过真的开始动手,几剪刀下去,以前的感觉便渐渐找回来了。好像整块布都印在她的脑子里,而要剪裁的尺寸也在脑海里一一显现,无比清晰。
满满感受着那种感觉,然后动手,毫无偏差。
剪裁好了之后,便是缝制,刺绣上花样。
“嫁衣?”周博闻看着于望舒正在缝制着的大红的布料。若非做嫁衣,寻常谁也不会用这样艳丽的颜色做衣裳的。
那样艳冶的红,看着就无比喜庆。
“舒姐姐,你先前瞒着我们,不会就是为了要做嫁衣吧?”周博闻觉得混乱的很。女子绣嫁衣不值得大惊小怪,何况舒姐姐也正值妙龄,若是要出嫁也很正常。
可问题是……人在哪里?
“有问题吗?”于望舒抬眸扫了周博闻一眼,看到周博闻张大了嘴,惊讶异常的模样,她便低头笑了起来。
“不是,舒姐姐,你就不和我们说一下吗?就算是要嫁人,那要嫁给谁啊?”周博闻还是觉得怪异无比。
也没见舒姐姐和哪个男人走的很近啊!更不至于到谈婚论嫁的程度。再说了,舒姐姐天天住在自家,要真是和谁定下了亲事,这样大的事,他和月牙也不会不知道啊!
舒姐姐前面都很正常,也就是最近几日神神秘秘的。可神秘也都是在家里,都没出过大门,何时认得的可嫁之人?
看着周博闻的样子,于望舒已经猜想到,他大概不知道偷偷脑补了些什么。
伸手敲了敲他的额头,让他回过神来。“这的确是嫁衣,不过是给别人的,不是我自己穿的,你都想到哪里去了?这么短的时间,我去哪里找个夫婿啊?”
哪怕是要闪婚,她手头都还没有可以闪婚的对象啊!怎么就连因为一身嫁衣联想到成亲之事?
成亲?这还真是她没有考虑过的事。或许以后会慢慢考虑,可如今,她还不想考虑。
经过前世种种,她轻易是不会去考虑感情之事了。也可以说她是害怕了。
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所有的悲喜都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似乎悲喜也都没有那么多的层次。
农家一品锦绣 第23章 拜师礼
而别人的情绪也很不容易影响到自己。没有感情牵绊的她,活的自我,也活的很简单。
可感情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会让人没有那么理智,凡事不能再游刃有余,好些时候考虑事情还要把那人也考虑进去……
会渐渐感觉,自己活的都不像自己了。
在一起久了,身上会沾染上彼此的痕迹。就像是两个毫无关联的泥人,融合在一次,然后重塑。
即便样子还按着以前的重塑,可其中却多了牵绊,纠缠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彼此都不再那么纯粹。
“给别人的嫁衣,难道是楚姐姐?”周博闻才算是平静了下来,在一边坐下。
“好了,这个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做你自己的事情去吧!不是还要去徐郎中那里吗?别耽搁了。”于望舒摆了摆手。
“那我就出门去了啊!”
“好好跟着徐郎中识文断字,男孩子多认得些字,终归是好的,出门都不容易受骗。”于望舒感慨着。
徐邈能不收银钱的教导孩子们识文断字,这对长西村的孩子们来说,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
纵然不说都要去考科举,可多认得些字,终归有好处没坏处。男孩子大多存了远志,而要出门闯荡,识文断字也是必须的。
“姐姐安心吧!我都懂得的。”周博闻认真点头。爹还在世的时候,便也提起过,若是能送他去镇上书院就好了。
只是镇上的确有书院,可要进去,所需花费的银钱不少。再说后来爹过世之后,家里的日子就艰难了起来,自然更不能去书院了。
而先生能不收银钱的教导他们,这样的机会他很珍惜,心里也十分感念先生。
周博闻是傍晚的时候才回来的,一回来就和于望舒说起今日徐邈那里的事来。
“李贵缠着先生要学医呢!”
“李贵?”于望舒想着那孩子,年岁虽不大,可为人胜在沉静,在同龄人中,已经算是很不毛躁的了。
那样的性子,学医倒也是不错的。只有沉静细心的人,才比较适合,毕竟行医可是出不得差错的。
寻常小事上,错了就错了,有错知改,善莫大焉。可若是大夫断错了病症,或是药材药量上出了差错,病没治好,反而还可能让病人丢了命。
“学医也很不错啊!我看着徐郎中的医术很好,若能学得他一身本事,便也有一技之长,以后去哪里都不会挨饿。”于望舒认真说着。“徐郎中答应了?”
“还没有。”周博闻摇头。“说是医术不同于识文断字之事,他可以传道授业解惑,寻常书院的先生也可以。不过医术又不同,那定下来了,便是正经收为徒弟,要认真拜师,还要遵守各样规矩。”
于望舒这才反应过来,在古代,好些技艺都是只传给至亲,不传外人。
而这个时代,怕是同她所看的史书上的一些时代有相似之处。
所谓看家本事,也大多都是自己的饭碗,敝帚自珍也不奇怪。若传给子侄,那饭碗还是自家的,传给外人,却是另外一回事。
若是祖传的手艺,自然不能随意外传。
“怎么,李贵都想要学医术,你就不想吗?要我说,徐郎中的这门手艺倒是很厉害的。若是你能学得他几分本事,那可比在村里种地强多了。”
“我也没想过,先生愿意教我认字,我已经很知足了,哪里还能什么都想着学啊!”
“你啊!还真不知要说你什么好。”于望舒无奈的摇头。
“舒姐姐,你想让我学吗?”周博闻凑了过来问道。
“永远不要问别人想让你学什么,而要问自己的心,你喜欢什么,想要学什么?你若是不喜欢,不管我们觉得有多好的一门手艺,你也学的不开心。”
于望舒说着便想起前世的一些父母来,有些父母会觉得学这个专业好,以后好挣钱,或者那个专业好,以后工作稳定……
各有各的考量,便有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借口,勉强孩子按着自己的意愿选择专业。
其实这根本没必要。好不好,只有当事人说了才算,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旁观者,哪里能真正清楚?
被强迫着去学习不喜欢的东西,不管有无天赋,本能的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排斥感。
若是喜欢的,学不懂的时候会努力去弄懂。可对于不喜欢的,学不好就学不好,我本来就说我学不好啊?你们非要逼我的。
一有了这种态度,哪里还能学好?
看的多了,那时候也会想,若是自己以后有了孩子,肯定不那样逼迫,就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所愿所长去发展。
“只要是你想学的,我都是支持的。”于望舒拍着周博闻的肩膀。“俗话说的好,千金难买我乐意。”
“哦。”周博闻点了点头。
“好了,洗手吃饭了,就等着你了。你再不回来,我都要把菜热一热了。好在天气热,菜不容易冷。”
“舒姐姐,饭做好了,你们先吃就行了,不用非要等我。”
“我们就三个人,要是吃一顿饭还分几次,算怎么回事啊?哪里像个家?”
过了两日,徐邈便决定正式收李贵为入门弟子,教习李贵医术。这件事情在村子不大不小的,倒是李家那边说要好好庆贺一番。
不仅把拜师礼准备的很隆重,甚至还告诉了每家每户,那天都到李家去吃饭,要摆上几桌。
拜师还如此宴请的,也算是很隆重了。一是表示李家对徐邈的尊重和看重,二来也是真觉得是家里的喜事,让村子里的人都跟着乐一乐。
当日,于望舒也带着周月牙去了徐家观礼。李贵穿着崭新的衣裳,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要不是年纪还小,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准备去娶亲了。
东西都备好了,李贵正式拜师,行礼似模似样的。
徐邈特地说了好一些话,主要都是门内的规矩。习得医术便要悬壶济世,不可用来为非作歹,更不可肆意多收钱财……
其实说的是医德。作为一个大夫,医术固然重要,可比医术更重要的,便是医德。
若无医德,心不正,便是医术高超,也要误入歧途。
农家一品锦绣 第24章 县城之行
拜师礼结束,李贵也不再喊徐邈先生,而是改口喊师傅。结束之后,李贵的爹李二便喊着众人到他家去,说是席面已经准备好了。
为了席面,还特地从三石村请来了专给人做席面的大厨张九来。
十里八村的会有这样一种人,会做大锅饭,手艺好,还很有人缘。谁家办喜事丧事,便请了来置办席面。
做的多了,渐渐名声也就传开了,名声大的,很多人都会慕名来请。而张九便是很有名的一个,一年都不知道要帮人准备多少席面。
到了李家,果然席面已经准备好了。于望舒还见到了张九,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笑起来很像是一尊弥勒佛。
笑起来总是十分爽朗,一看便会觉得这人亲切,好结交。
李贵喜滋滋的迎着徐邈在首桌坐了,还特意给徐邈倒酒,对这位师傅倒是伺候的很尽心。
“这小子可高兴了。”周博闻嘟囔了一声。
“本就是喜事,他当然应该高兴。”于望舒拉着他在身边坐下,周月牙坐在她的令一边。
阿祥嫂拉着女儿小红也和他们一桌,笑着和于望舒说话。
村子里都来了,就连水生也在座。村里人知道他不是凶犯,便也没有了排斥,村里人也渐渐开始接受和容纳他。
于望舒多看了水生几眼,看着他身上明显不合身的衣裳,倒是留了个心。
水生人长得高大,说个头,村子里是谁也比不上他的。
于望舒在家里闷着头一共做了五身衣裳,花费了十足的心思,都变得很少出门了。
她翻开着做出来的衣裳,不管是款式还是衣料,她自己看着都是很满意的。两身嫁衣十分华美精致,绣着吉祥的图案,她想象着新嫁娘若穿着这样的嫁衣,一定极美。
另外三身都是寻常穿的,不过款式新颖,颜色俏丽,很适合妙龄女子。
打包了一个包袱,她便想着真该去一趟县城了。一来是去确定一下她所设计的衣裳是否有市场,二来也是想去看看楚欢颜。
她若要做高端品牌,那针对的消费者便非富即贵。在镇上,是没有这种市场的。
而县城,终归要不同。虽然同天下比,一个小小的县城算不得什么富贵云集之地。
可却已经是离着她最近,比较合适的一处地方了。
晚上的时候,她便和博闻还有月牙说起要去县城之事。他们虽有些惊讶,却并没有异议。
“姐姐,你带上我吧!”周月牙眨巴着眼睛,小手扯了扯于望舒的袖子。“我都还没去过县城的。”
“月牙很乖的,不会给舒姐姐惹麻烦,不如就带着她去看看吧!”见妹妹的样子,周博闻也帮着说话。
于望舒摸摸周月牙的头,“我当然知道月牙很乖,想去就去吧!”也不是只能一个人去的事。
反正要租马车,一个人是这个价,多带上一个人还不是这个价。小孩子多出去见见世面也不错,这样长大了才不至于眼皮子太浅。
“博闻,你不想去吗?我听玉衡说起过,县城有家很有名的书肆,有来自各地的书,很有些意思。你可以去看看,若是有喜欢的便带回来。”
听于望舒提到书肆,周博闻的眼睛亮了亮,有些意动。
“而且那处书肆最好的便是掌柜的十分通情达理,若是买不起书的人,可以到书肆里去誊抄一本回来,只要别把人家的书弄坏弄花了就行。”于望舒又接着说。
“可是先生那里……”周博闻很是纠结,一边想去县城,一边又觉得错过了先生的教导也很不好。
“就错过一两天,也不是严重的事。等你回来了,再问问吴小四他们都学了些什么,你也跟上就是了。”
“好,那我去和先生说一声。”周博闻说着便站了起来。“这个时候先生肯定还没睡,明早就走,明日去说也太急了。”
“行,那你去说吧!”
于望舒带着周月牙去洗漱,回到屋里,周月牙便看着于望舒数着这些日子卖绣品的钱。
数了数,于望舒便贴身收好。经历了上次钱财被官差搜走之事,于望舒都觉得自己更为看重钱财了,还是贴身带着更为放心。
反正也不多,贴身带着也不会重到哪里去。
“姐姐,你说县城好玩吗?”周月牙在床上滚来滚去,兴奋的有些睡不着。
“好玩的吧!明日去了不就知道了?”于望舒笑着揉她的头。这孩子的头发很软,这样揉着手感很好。
哄睡了周月牙,于望舒便一直坐在床边,直到看着周博闻回来了,她才睡下。
翌日一早,三人吃了点东西便出了门,找了栓子叔赶着牛车送他们去镇上。
“今天也不赶集,你们怎么还去镇上?”栓子叔一边套牛车,一边还有些不解。
“姐姐要去县城。”周月牙乐呵呵的说道。她很是看重这个日子,不仅翻了于望舒给她做的最好看的一身衣裳换上,扎头发的时候还总问于望舒好不好看。
倒像是当成了什么特别的节日来对待。
栓子叔也就没问他们要去县城做什么,只是和他们闲聊着,说说家常话。
栓子叔和博闻倒是很能说到一起去,尤其是说起田地里的事,两人都能说的头头是道的。
说今年年景好,应该能丰收,说到此处便都很高兴。在村里,没什么是比粮食丰收更让人开心的了。
到了镇上,栓子叔直接送他们去了有马车的老谭家。其实会来租马车用的人并不多,老谭今日也没出活,正闲着。
栓子叔说明了来意,还说了村里的孩子让老谭都照顾,老谭笑着连连应了。可见两人的关系是很好的,说话的语气都能听出亲切来。
“放心,我赶车稳。”老谭让于望舒三人上车,看周月牙人小,还直接给抱到了车上。
老谭家的马车并不华丽,看着就十分朴素,不过车厢里面布置的还算是舒服,坐着也并不硌人。
空间不小,三人坐着倒是很很宽敞。
老谭问了一声他们坐稳了没有,于望舒答了一句,老谭便开始赶起了车。
农家一品锦绣 第25章 高门大院
一路上于望舒便发现老谭这个人十分的健谈,这样的人虽没什么文化,却很有阅历。
讲起从各处听来的奇闻异事头头是道,不仅是故事好,老谭也是个十分会讲故事的人,说起故事来十分动听。
博闻和月牙听的十分入迷,于望舒也觉得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打发了时间,让这段路并不那么无聊。
博闻在车厢里坐了一会儿,甚至跑出去陪着老谭坐在车辕上。一路都能听到老谭爽朗的笑声,博闻也难得的开心。
于望舒也不时的掀开车帘看着外面,仔细观察着这条路。地处南方,山水旖旎,颇为绮丽。
竟然都是自然的韵味,毫无匠气,美的灵动而脱俗。镇上到县城的路虽然修的还算是平整,不过也说不上好,一路上颇为颠簸。
于望舒也就一直搂着周月牙,怕车子颠簸的时候月牙会撞到车壁上。
于望舒想着,这还是她第一次坐马车,滋味难言。真的是没有前世乘坐过的任何一种车舒适。
不过在这样的时代,也只能凑合了。
到了县城,已经是正午了,想到早上出门的时辰,差不多花费了两个时辰。
进入县城便觉得喧闹了起来,于望舒也好奇的看着外面。县城的确很繁华,商铺林立,房舍鳞次栉比,规整有秩。
“真热闹啊!”周月牙也啧啧称奇,恨不得直接就跳下车去四处看看。
老谭问起他们要到县城的哪个地方。“县城地方有些大,你们来不熟,地方不好找。”
于望舒也就直接说了楚欢颜给的楚家地址,老谭就直接赶着车往那边去了。
“原来县城这样大啊!”周博闻感慨着。从未来过,靠着想象,真想不出会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只听来过县城的人提起,说是县城里热闹的很。
“你们才来,自然觉得大。若是在县城住惯了的,便也觉得不过如此。”老谭乐呵呵的说道。“我还总听县城里的人说,这就是个小地方。”
于望舒但笑不语,这大概就是小地方的人到一个城市里的感受了。才刚来的人觉得这里如此的大,如此繁华。
而在城市待久了的人,哪里都转过了,必然又惦记着更大的城市。
又过一会儿,马车便在离楚家不远处停了下来、老谭指着前面的大宅给于望舒几个看。
“这就是你们说的楚家了,这可是县城里的大户,那宅子大的很。”老谭一边说一边称叹。“在镇上是见不到这种大宅的。”
于望舒仔细的看着,那宅子的确占地面积很广,高墙矗立,看不到里面的情景。
“多谢谭叔了。”于望舒带着周博闻和周月牙下车,给了车却钱。“我们今日不回去,谭叔便不用等我们了。”
“好,那你们多小心些。”老谭又细细嘱咐了他们一些话,几个孩子初来县城,他很是放心不下。还告诉了他们,要是回去可以去哪里找车。
“谭叔放心,我们会招呼好自己的。”于望舒郑重的道谢。
老谭这便离开了,于望舒带着两个小的往楚家大门而去。如楚欢颜所言,门上成日有人守着。
她出示了楚欢颜留给她做信物的一根簪子,说要求见大小姐,守门的才去通报了。
若是没有信物,大概连求人通报一声都十分不容易。大门开阔,漆着大红的油漆,黄铜的门环,看着便颇有气势。
“这就是楚姐姐的家啊?”周月牙一边好奇,一边又有些忐忑,有些害怕的扯着于望舒的衣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