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寇十五郎
“你杀胡堡一百三十五条贱命,尚不足以偿还我李家将门子,我们要的是那个妖人……”
“妖人在此!”狄烈心头怒吼着,腾地端起后托架,将十字准星对准那千米之外、蚂蚁大小的人形,果断扣下板机
……
曹吉很郁闷,身为这支一千五百人的左厢神勇军司骑步军指挥使,不战而屈人之兵,本是件值得夸耀的事,他却没有半点高兴的意思。是啊,一千五百人,又是骑兵又是步卒的,打人家一百多人,还大半是老弱平民。只要是还有脸皮的人,都会脸红吧。
曹吉是在三天前接到那位刚入职的李五公子的死讯的,令左厢神勇军司都统军野利荣大发雷霆。问及左右死因,那些逃回来的护卫铁鹞子竟瞠目以对,只知道李五公子突然间上半身炸碎成肉块,下半身及马匹却完好,至于怎么碎的,只有神灵才知道。
正是因为事态诡异,而且连精锐铁鹞子都大败而回,所以左厢神勇军司才分外谨慎,拔出本监司一半人马,如临大敌地杀过来……结果可好,面对的却只是百余老弱残兵,啥状况都没有,憋得足足的一拳,打在空处……当真是眼冒金星,气血翻腾。
与宋室尊道不同,西夏崇佛,但无论是佛也好,道也罢,都相信怪力乱神那一套。所以,野利荣与曹吉都将李知勇神秘爆尸之事,归咎于杀胡堡请了妖人施邪术。曹吉此番前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活捉那个“妖人”,以向枢密副使李良辅交待。
曹吉身边是一位法号叫德裕的大师,是从银州快马请来的高僧大德,身体高瘦,须眉灰白,大红袈裟,宝相庄严。此时,大师正应曹指挥使的要求,默念金刚伏魔真言。而曹指挥使相信,有此真言护体,他不会成为李五公子第二。
就在这时,一股尖锐的啸声从曹吉耳边刮过,如同有人用锥子狠狠刺了耳膜一下。曹吉掩耳大叫,表情极为痛苦。但在这一瞬间,不止他一个人在大叫,前后左右,尽数是惊恐万状的嘶声,仿佛目睹世间最不可思议的可怖之事……
失准!子弹一射出,狄烈就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颗失准弹,至少偏离了目标一尺。一千一百米,这个远狙的坎,果然不是那么容易迈过去的啊!
狄烈狠狠地磨了磨牙,正准备重新校对,进行补射,但瞄准镜里的情景,却令他目瞪口呆。更喜出望外。
一千一百米外,曹吉捂耳大叫;高僧德裕的脖子扭得像棵歪脖树,嘴巴张大,却发不出声音;而周围的擒生军骑兵,全傻着眼朝一个方向呆年着,一个个呆若木鸡……
狄烈射出的这一颗打偏了的失准弹,没击中正主曹吉,而是从其耳边一尺半处飞掠而过,不偏不倚,歪打正着。正中那杆白旄大纛的旗杆!
旗杆粗如海碗。是用极为坚硬的铁杉木所制,高二丈,重百斤,由一名力士型旗头捧持。而狄烈手中的巴雷特射出的这枚50口径。重42.7克的m33型军用标准弹头。正中那旗头持杆的手背。那粗大的巴掌。顿时变为碎糜……弹头毫无阻滞透入铁杉木旗杆,因木质坚硬的阻力而失重翻滚,产生一种内爆的效果。硬生生将这根刀劈留痕、斧斫不断的碗口粗的旗杆居中爆成两截。
大纛折倒!
大纛在古代战场上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主将、指挥、军心、战魂……一切一切,无论怎么说都不过份。不要说是古代,就算是近代热武器战争中,军旗被击落时,战士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冲上去,一次次用生命将军旗竖起来,就足以说明旗帜的重要性。
古代中军大纛对全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历史记载中有不少辛辛苦苦准备了好几个月,万事俱备,三军准备出战时,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旗帜折倒,则军心涣散,将军意沮。一场大战,还没开打,常常就中途草草收兵。
战阵之上,大纛稍有后移,都会引发全军动摇,阵脚大乱。更何况大纛倾倒,那简直就是败阵的信号。夏军排兵布阵时,最前面或后面的士兵距离中军大纛都在一里之外,他们的军心、士气、战意、斗志,全维系在那醒目的大纛之上。大纛一倒,谁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只当中了埋伏,全军立即大乱。
如果在这个时候,杀胡堡能有百十个战兵,只要有足够的胆量,从堡中杀出,发力一冲,就能将这支千人大军冲溃。从而上演一场以少胜多,以寡破众的逆袭战。
只可惜,杀胡堡内能拿得起兵器的人实在太少,敢于冲出去的士兵更没几个,眼睁睁看着这大好机会白白溜走……
“可惜!真是可惜!”狄烈也扼腕不已。夏军已经大乱了,只要有一支人数还过得去的军兵一冲,一定能令其崩溃。偏偏眼前就缺乏这样一支军队,总不能让自己一个人冲吧?那也没用啊!
骚乱的夏军在各级军将的掸压下,稍稍平息,但仍扰嚷不止,阵脚慌乱。这个时候若被一支军队冲击,仍难逃溃乱之厄。之所以掸压不下去,是因为各级军将不断打马回中军处,请示指挥使曹吉。而曹吉却一脸痛苦难受表情,像鸭子听雷一样,根本没法下达命令他的耳朵失聪了。
杀胡堡西门敌楼下,孙占功也是干着急却没办法,他手下不到三十守卒中,真正的战士只有十多个,其余都是协助守卫的民壮。想用十多人冲垮一支阵脚已乱的千人大军,怕只有金军精锐才能做到,他们这等常年闷守挨打的守堡军卒却是不行……
山上堡内,俱扼腕跌足之时,突然地面再次传来一阵沉闷的剧烈震动,比之前夏军杀气腾腾登场时的声势还惊人。高峰之上的狄烈与二女,堡墙上的孙占功与一众军民,齐齐翘首远眺,夏军阵形的侧后,东北方向烟尘大起,滚滚尘雾中,仿佛千军万马奔杀而来。
“是我们的军队!天诛军!六芒星红旗!”
二女指着滚滚烟云中,若隐若现的熟悉旗帜,手挽着手,欢呼雀跃。
而狄烈看到的更多在那鲜艳夺目的六芒星旗后面,还有一面猎猎舞动、逆风飞扬的猎兵营黑色战旗!
张锐与梁兴所率的八百猎兵的到来,宣告了曹吉的左厢神勇军司这支精锐擒生军的覆灭。
山颠之上,长风振衣,狄烈拄枪而笑。
这就是狙击的战略意义,真正用得好,有时只需一颗子弹,就能结束一场战役。
狙击南宋 第二百一五十一章 太原没事
猎兵营八百骑,一人双马,便是一千六百匹马,那滚滚如雷的惊人声势,将数百擒生军的坐骑引得惊乱纷纷。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步卒军阵,哪里禁得住这样突如其来的如山压力,就像被竹杆重重戳了一记的马蜂窝,哄地一下,四面八方崩散。
左厢神勇军司不过是夏军地方厢军,除了擒生军骑兵尚算精锐,其步卒战斗力什么的都是垫底的。倚多欺少还可以,仓促对上从薄弱处奔杀而来的大股强军劲骑,那是有多快跑多快。四百余名擒生军骑兵本可一战,但中枢指挥瘫痪,更被四周乱成一团的步卒逼得动弹不得,无法集结发起反冲锋。而骑兵如果跑不起来,那是比步兵还容易被pk的悲摧对象。
眼见排山倒海般的铁骑洪流滚滚卷来,擒生军骑兵快急疯了,拚命抽打、冲撞周遭抱头鼠窜的步卒,这样做非但没能驱散步卒,反而引发更大的混乱。就在这乱遭遭的情形之下,猎兵营八百骑,千余战马,如旋风般卷过,留下一地皮毛骨肉血……
半个时辰之后,猎兵们还在追杀四面八方逃窜的夏军骑步军卒,而张锐与梁兴则策马奔向杀胡堡。在堡门前与孙占功说了几句,扭头看向山颠。
山颠之上,二女在狄烈的授意下,持鹰嘴铳向空中砰砰打了两枪,声音清脆,远远荡开。
张锐、梁兴与十余骑猎兵立即掉转马头,直奔山脚而来……
“军主……属下援兵来迟。陷军主于危境,请军主责罚。”张锐、梁兴与十余名猎兵一齐重重叩击心口。这其中,居然还有赵梃。此时他正拿眼不断偷瞟着二女,尤其是赵玉嫱,嘴角不时勾起。
“你们来得很及时!”狄烈笑着伸指向平野上狼奔豕突的夏军划了个半圈,“眼下的情形就是最好的证明。”
张锐接受任务之初,的确很惊讶,怎么也没想到,军主无声无息地就出现在太原几百里之外。他不知道事情详细经过。也不需要知道,只要能再度在军主麾下战斗,这就行了。
“这是杨中郎将与凌副参谋长共同签署的明码军报,请军主垂览。”张锐见到军主安然无恙,整个心当即放松下来,将军报呈上。
狄烈接过军报,向张、梁二人挥挥手:“你们是指挥官。去做指挥官该做的事。”
“明白。”张锐再次顿首行礼,留下赵梃等十余名猎兵护卫,与梁兴一道下山指挥追剿残敌。
狄烈展开军报,上面是凌远将第一情报司近段时间收集到的,有关金军动态及未来有可能的动向所做出的分析:
攻占太原之后,河东局面为之一变。东路军右副元帅完颜宗辅虎头蛇尾、灰溜溜地撤回真定;而正在关中大地纵横捭阖的金西路军完颜娄室大军。也因为后勤突然中断,不得不中止进攻延安府,返回河中府休整。
与此同时,闻听太原警讯的各路南侵金军:宗翰军、兀术军、拔离速军、阿鲁朴军、萨谋鲁军、斜卯阿里军……纷纷中止北撤,向河南之地的重镇洛阳、河阳集结;在北面。西京留守韩企先已下令云内节度使耶律奴哥,南下救援太原。不过被傅选、王忠植之白马旅堵在天门关,不得其门而入。
不过,天下的纷纷扰扰,在四月二十七这一天,随着原金军太原府步军副都指挥使高勇,被押解到洛阳,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以下金军诸将,陈述太原失守的详细经过后,终于尘埃落定。南侵金军,止步于黄河南岸,太原战云,一朝消散。
金军紧急回援,为的就是解救太原,可是现在太原已经易手,你再呼啦啦围上去,那就不叫解救,而叫强攻。
当年宋军死守的太原,还是一座孤城,十几万金军又是围城又是打援,都费老鼻子劲。如今天诛军驻守下的太原,却是与平定军、天枢城连成一片,背靠太行根据地,遥控天门关、介休、团柏等战略要地。金军当真头脑发热攻打太原的话,光是那三大险关要隘,就足以令其积尸成山,待打到太原城下,怕是伏尸百里了。
完颜宗翰没与天诛军打过交道,但半月夺城的可怕攻坚力,却令这位当年围攻宋军死守的太原近九个月的金军总指挥,心生寒意。太原有多难打,没有一个金将或金兵会忘记,那种噩梦般的经历。无论是曾经苦战太原的西路军,还是只有耳闻却并未参与合战的东路军,都不会忘记。这样一个雄城、坚城、金汤城,没有谁会有勇气再打第二次,纵然是狂傲自称“用兵神妙,可比孙、吴”的完颜宗翰,也不敢打第二遍。
如果说,天诛军的攻坚能力,金军是首度听闻的话,那么天诛军的防守能力,早已随着第二次奈何关之战,二万中路军的惨败,而传遍东、西两路金军中。完颜宗翰的长子设也马,就殁于此役中。这样一支防守城池不动如山的强悍军队,守卫太原,又是何等模样?
不管是什么模样,完颜宗翰都不想去观瞻。完颜宗翰不错是很狂傲、很冷酷、很凶残,但他绝对是女真人中的杰出将帅。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必须考虑全局;他所指挥的每一场战斗,都不是意气之战,都能为女真金国带来巨大利益。而很显然,强攻太原,会为西路军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打这样的仗,那叫一个得不偿失。
因此,尽管完颜宗翰狠不能一把捏死太原守军,还有那个有杀子之仇的狄烈,但他不得不宣布,全军按原计划北返燕京休整。以完颜娄室军陈兵河中,监视、围堵太原之天诛军。
完颜宗翰的想法是。我进不了雀鼠谷(介休),你天诛军也甭想出子洪谷(团柏)。更令完颜宗翰气愤的是。他每年盛夏,都要到西京云中避暑。现在可好,太原一失,北上之路被切断,他要到云中,只能从燕京往飞狐口那边绕一个大弯,真是越想越可气啊。
金军撤围,太原无战事。这。就是凌远军报中透露出的明确信息。同时,凌远还表示,一野第三混成旅负责西面防御,而西面的石州守将乌虎,兵少将寡,龟缩不出。第三混成旅的防御任务很轻松,如军主有需要。可随时调动。
狄烈看罢笑叹:“好一个凌子游,我这点小算计,须瞒你不过啊。”
……
黄昏时分,杀胡堡外北十里,一片沙碛坡地上,扎下了八百座帐蓬。外缘是一圈临时寨栅、简易壕沟。左侧三百步外是临时构筑的马厩,里边蓄有除猎兵营一千六百匹马之外,还有今日缴获的三百余匹河曲大马,有两队猎兵分昼夜两班巡逻。
在排成梅花阵状的八百顶帐蓬的“花蕊”中央的中军大帐内,狄烈很随意地闲闲坐在毡毯上。头盔与枪盒放在一旁。在他前面,是傻呆呆地站着的孙占功。
“不用客气。孙佐将,随便坐。”狄烈笑吟吟随后示意。
孙占功仍一动不动,一脸如坠云雾的懵懂之状。一切都像做梦,眼看在劫难逃,救兵却真的来了,而且还来得如此扑天盖地,气势惊人。前一刻还气势汹汹的夏军千余骑步军,下一刻,全变鸟兽散,被撵入断崖深沟及滔滔葭芦川者,不知凡几。梦幻般被解救的震撼还没过去,那位落魄的狄大官人,竟摇身一变,成为这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剽悍骑军的首领……孙占功都觉得自己的脑袋不够用了。
“怎么?孙佐将一定要居高临下与我说话么?”狄烈笑意不减,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却透过笑意析出。
孙占功打了个激灵,连道不敢,规规矩矩坐下。
狄烈也没跟他说太多,只是简略地告诉他,自己率领着一支官军,攻占了太原,赶走了金军。眼下需要联合有志抗金的各路官军义士,但有机会,便前往葭芦寨拜会徐抚帅与孙都监,届时请孙占功带路引见云云。
孙占功唯唯而已。狄烈在他出帐时,吩咐卫士送去米粮十袋,令孙占功感激不已。心下暗暗决定,这位狄官人兵强马壮,不管他所说攻取太原的话是真是假,只要是真心抗金,定要好生向家主引见。
狄烈当下手书两封,一封让两名猎兵带回太原,交给杨再兴与凌远。而另一封……狄烈弹着墨迹未干的信件,脸上浮出淡淡的冷笑,吩咐帐外卫士:“将曹吉带来。”
嗯,左厢神勇军司指挥使曹吉未死,他被属下簇拥到葭芦川边时,看着漩涡翻滚的浑浊浪花,吞灭了一个又一个试水的步卒。心惊之下,到底没敢下水。于是,很自然就做了俘虏。
曹吉被反缚着,发辫蓬乱,嘴唇上方原本很神气的翘起的卷八字须,现在也是歪歪斜斜,一截短一截长,甚是狼狈。他与狄烈对话时,动作很古怪,总是歪拧着脖子,颈项伸得长长的,似乎要将耳朵贴过去一般。
虽然这样的举动很不敬,但狄烈不以为忤,他心下很明白,这家伙的一边耳朵被两倍音速的弹头近距离擦过,耳膜被震破,废了。
“我有一封书信,需要曹指挥使交给贵国枢密副使李良辅。”狄烈将信纸折好,塞入羊皮套封内,交给曹吉。
曹吉一脸惊喜:“你……将军要放本将走?”
“对,与你一块走的还有那位高僧,再加上两名随从。”狄烈很慷慨地说道,话锋一转,又道:“不过,曹指挥使在走之前,还得帮我一个忙。”
狄烈接着微笑的说了一个地名。
曹吉瞠目半响,才吃吃道:“你、你想攻击银州?”
狄烈斜眼而睨:“怎么?不可以么?你们找了我好几回麻烦,耽误了本人的归程,就不许本人礼尚往来一下?”
曹吉愣了好一会,才语气艰涩地道:“此中当有误会,本将观贵军似乎并非宋军,又何必为一时意气,行此险着,与我国为敌焉?将军须三思而后行。”
狄烈无声一笑:“你怎么知道我没有三思?”
曹吉:“……”
狄烈也懒得跟这个跑腿将军废话太多,交待完毕,直接打发他出去,让人好生看守,给予他一军主将应有的待遇。
做完这一切,狄烈若有所思斜倚着,手指摩挲着刚刚刮干净的下巴,棱角分明、立体感极强的面孔五官,在摇曳烛光的映照下,显得很深、很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狙击南宋 第二百五十二章 如何对付流氓?
五月初二,朝阳初升时,狄烈骑着一匹赤红健马,目送隐约薄雾中,两名回太原传信猎兵护卫下的叶蝶儿与赵玉嫱的倩影渐行渐远……
猎兵营到来之后,狄烈已身处军营之中,处处须以统帅要求自身,再不复先前那般自在随意。叶、赵二女,在这种情况下,再呆在军营里,就不是个事了。她们不是侍婢,军营中也不允许有侍婢;她们固然是军官,但却与猎兵营毫无统属关系……所以,她们必须离开。
对于二女的处理,狄烈暂定解除她们天骄营副指挥使的职务,一撸到底,降为小兵。后续的处理措施,待回太原之后,在军议上听取诸将意见再定。
狄烈的骨伤已好得差不多了,骑马缓行没有问题,中短途的奔袭,也没有问题。狄烈不会让猎兵营在此地呆太久,他的目标,就是距此百里的西夏重镇,左厢神勇军司驻地所在——银州。
打银州,狄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表面理由,就像写给西夏军方重臣李良辅的那封质问信一样,是西夏军几次三番冒犯天诛军军主,这是对整个天诛军的恶意挑衅,寻衅滋事者,必须要为此恶行付出代价。
当然,真正原因绝不是这个。战争永远只跟利益攸关,什么正义、公道、复仇、讨债之类的,只是战争的附属品。如果不是涉及到天诛军下一步的战略与利益,就算西夏军打折了狄烈另一条腿。狄烈也会隐忍不发,象等待狙击目标一样。默默进行漫长的潜伏,直到一枪制胜的那一瞬间绝佳时机出现……
既然已经来到了晋宁军的地盘,而且又知悉麟、府、丰三州皆叛,那么这太原的肘腋之患就必须解除。狄烈并不想调大军与晋宁军、折家军正面对抗,这是下下策。诚然,他只须调一个主力旅来,就足以扫平这两大隐患。但问题是,打晋宁军。师出无名。这是故宋留在河东的最后一支王师,至今依然高举抗金大旗。无故攻击这样一支军队,道义上占不住脚,甚至有可能引发天诛军内部思想波动。所以,对晋宁军,最好的办法,是借故宋皇族的名义。收编之。如果晋宁军守将不从,那时再以皇家名义讨伐,就顺理成章了。
折家军呢,对这等叛国行径,倒是可以痛加挞伐。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折家军与晋宁军不同。晋宁军是普通厢军,打散算完。折家却是三州之地的地头蛇,百年将门,其势力盘根错节,根本不是仅靠战场上的胜利就能彻底解决得了的。折家百年来。先后臣服于北宋与金国两家王朝,但这两个王朝。都只能让折家自治三州,没法将其他势力渗透进去,就是一个明证。
天诛军除非是在三州驻重军,才有可能以武力威慑及长期分化逐渐取代折家……但是现在天诛军可能将一个主力旅,放在麟、府、丰三州长期驻军么?答案显而易见。所以,折家军同样不能硬打,折家归宋已上百年,而降金却是最近的事。狄烈相信,这应当是折家当代家主折可求,在北宋灭亡后,建炎朝名不正言不顺,而且行在远在淮扬,根本联系不上的情况下,为保全家族,不得不屈服于金人之举。在这个时候,如果让折家军、让三州之军民、让晋宁军都看到,打着皇家旗号的天诛军强大实力,那么,折家军的倒戈反正与晋宁军的谈判收编才有可能。
那么,要如何展示这个实力呢?太原之战或许会令两军惊诧存疑,毕竟只是耳听为虚。要眼见为实,拿晋宁军与折家军眼皮子底下的,西夏左厢神勇军司开刀,最适合不过。
杀敌立威,敲山震虎,此其时也。
天诛军刚破解金军意欲围殴太原的意图,难得喘一口气,却又冒然挑上西夏一国,是不是有欠考虑呢?狄烈却不是这样想。
狄烈要拿下晋宁军与三州之地,那么,就意味着天枢城的势力,与西夏正式接壤。在得到这三州一军之地利益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天枢城也要相应地承担起北宋王朝百年的责任与义务——对抗西夏。
西夏的左厢神勇军司,常年与晋宁军、折家军作战,规模有小有大,时间有长有短,反正没消停过。这种边境的战争,不会因为三州一军之地换了新主人而中止,除非这个新主人能像金国一样,将西夏揍得满头包,它才会老实下来。而且,不要忘了,西夏是金国的盟友,如果不能给它一个难忘的深刻教训,很难说它不会在金国的窜掇下,利欲熏心,在某个关键时期,给天诛军在西北的侧翼来上那么一下……
天枢城据有三州一军之地的同时,就是与西夏放对的一刻,天诛军与西夏军,早晚必有一战。既然如此,何不趁太原战局稍定,主力兵马又在左近的机会,先行发难,一战而将西夏这个刺头打服,至少让它几年不敢动弹,岂不是为日后西北的安定,奠定基础。
昨日狄烈没有审讯几个俘虏,反倒是与那位德裕和尚有过一番长谈。在这个时代,僧侣常常是最有文化的那一群人,从他们嘴里,有时可以了解到敌军大将都未必知晓的信息,譬如西夏历史与现状。
狄烈从德裕口中及后世所了解的少量信息,综合起来后判断,这西夏国,就一典型的流氓国家。
西夏是个小国,这个“小”不是指它的国土面积。它的国土面积其实不小,囊括了现今的内蒙、甘肃、宁夏一部分,从地盘上说,西夏是仅次于同时期的宋、辽、金三国,位居第四。但是,它的国土面积,其实又非常的窄仄,若大的地盘。绝大多数是不宜居住、不宜畜牧、不宜耕种的沙漠戈壁、荒凉之地。从西夏国的州府分布,可以看到。其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州府,密集于宋国之秦凤路、永兴军路及河东路三路之边境。由此不难理解,西夏为何要与宋国争战百年,拚命抢地盘,实在是自家的地盘只是样子货,拿不出手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