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寇十五郎
吕颐浩今日之所以拉上赵士褒,除了话题中心与赵宋宗室密切相关,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这位宗正之外,还因三位天枢城使俱为赵宋宗室,在宗正寺(管理皇族的机构)正卿面前,气势必弱上几分。便于接下来的谈话。
吕颐浩这一手的确不懒,天枢城这三位使节,无论辈份还是宗籍,恰好为赵士褒所制,这气势什么的,自然谈不上,只能以小辈屈之。
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吕颐浩这才引入正题:“请三位尊使至此,实有一桩大事相商。”
三使节互相看了一眼,心道“来了”。正襟危坐。肃容道:“请吕相明言。”
吕颐浩却以目示意赵士褒:“还是郡王来说比较好。”
赵士褒略微沉吟,点点头:“好,便由本王来说。”
赵氏三使节在临安呆的时间久了,很多事情都不知道。包括赵构失踪之事。
没错。一国之君。建炎天子,消失于海上,整整两个月。那一群伴驾大臣。寻遍了方圆百里海域,依旧是人船俱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以赵鼎、张俊为首的那一群人,孤魂野鬼一般在海上漂荡,压根不敢回临安。
他们也想过会不会是被天诛军俘掠去了,但屡次入长江与天波师交涉,对方总是矢口否认,并反口指责他们欲稼祸于人。打又打不过,闹又没证据,最后实在没辙,拖不下去了,只得老老实实回临安,向太后请罪。
天子失踪,生死不明,这是何等大事!
孟太后完全乱了方寸,立即召来赵士褒与吕颐浩。这二人一个代表宗室,一个代表朝臣,能拿定主意的,只能是他们俩了。
乍闻此惊人消息,这二人也是被吓得不轻。好不容易平静下来之后,一致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官家失踪两月,大海茫茫,何等凶险,想必凶多吉少。为今之计,只能另立新君。
“新君?立谁为好?”孟太后可犯了难,太子去岁才夭折,眼下官家无后,还能立谁呢?
赵士褒的脑海立即把南渡后幸存的宗室人员,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半晌,摇摇头,没有合适人选啊!
吕颐浩却在此时,想起了代表天枢城而来的赵氏三使提供的消息,当下拍手喜道:“为臣想到一人,着实再合适不过——便是官家复生,按长幼之序也应让位于此人。”
“是谁?”
孟太后与赵士褒异口同声。
“便是闲居天枢城之七王!”
“太后、郡王、相公……欲迎立七王?此事可真?”这消息对赵氏三使的冲击,不是一般的大,没饮几杯酒,人都已半晕了。
“除了七王,还有谁更合适登位呢?”吕颐浩把酒杯向前一推,“还望三位尊使,速速派人回天枢城,向渊圣皇后言明此事,望其恩准。”
吕颐浩说这话,明显是不知道天枢城的当家人是谁。赵氏三使当然知道,这事最后拍板的,只能是那个人而不是皇后。不过,想来他应当不会拒绝吧。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七王身登大宝,他们这些患难与共的宗亲……赵儆与赵供想到终有出头之日,心里那个激动哇……
了却心头一桩大事,吕颐浩与赵士褒也暗地松了口气。正事谈毕,下面就是谈风月了。
吕颐浩双手一拍:“请师师小娘子再来一曲。”
于是,雅阁里,又袅袅飘荡起那阙曲子:
“辇彀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赵儆听得摇头晃脑,如痴如醉。
赵供却小声道:“方才进楼之时,似听到此曲……”
赵士褒轻叹一声:“伤心人别有怀抱。靖康年间,东京城破,师师的遭遇堪是坎坷,难以对人言。颠沛流离至江左后,半隐不出,偶尔献技,必歌之以此曲。”
赵供恍然,心下也是感概万千。这位师师的艳名,当年也是冠盖京华,自个求之一见不可得,不想今日隔帘听曲,心中却也只剩凄凉,再无昔年绮念。
赵忠突然自座上起,将一封素笺呈至帘前,朗声道:“何意歌旧曲,此有翻新词,便请小娘子一歌如何?”
“新词么?甚好,请嬷嬷取来一览。”
吕颐浩讶然道:“赵君也有绝妙好词么?”
赵忠笑而不语。
帘后先是轻咦一声,随即沉寂,半晌之后,帘后响起幽幽地叹息:“不愧为易安居士,以女子之身,怀须眉壮志,不亚于那支‘红煞’女军,这才是奇女子啊!实令只会艳词觅愁之我辈愧煞。”
随后,帘后响起一阵完全不同于先前绵软丝竹曲调的金戈铁马之音,清越唱词,歌动满楼,飞越西湖,环绕孤山: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狙击南宋 第三百九十九章 女 儿 魂
(2013年最后一天,大盟与众书友相伴到最后,十五郎万分感动。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保质,完本相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天枢城,昔日后宫所居之杏园,杏花缤纷,杏子灼灼。
就在这满园杏色之下,狄烈手执那封素笺,朗声念毕,感概不已:“你们看,连李清照这样的才女,都给你们天骄营赋诗了。嗯,这诗倒还真是贴切啊!”
在狄烈身旁的,是杨调儿与身体刚刚复原的叶蝶儿。
“易安才女的大名,我等也是仰慕久矣,不想竟能得其赠诗……”杨调儿接过素笺,神色甚是欢喜。
叶蝶儿却是郁郁:“女儿岭之役,姐妹们调零着实在太多、太惨了……”声音哽咽,伏在杨调儿肩膀抽泣。
嗯,现在,大家也都认同,将那座无名山丘,命名为“女儿岭”。
杨调儿轻拍叶蝶儿肩背,泪花闪闪:“可怜赵指挥使与玉奴二人,至今未醒……”
“醒了!醒了!”远处跌跌撞撞奔来一女,正是侍奉狄烈的女侍之一景樱桃。但见她满面喜色,“她们醒了!”
在杏园的三号楼,昔日诸郡主的专属楼二层,颖阳县主赵含玉。正默默为躺在软榻上,多日昏迷不醒的四姐赵玉嫱擦拭身体。同时按照郡王殿下的吩咐,为四姐活动舒展四肢、翻转身体,以保持机体功能。
盥洗完毕,协助护理的女护兵端盆退下。赵含玉搬来锦墩,坐在床榻边,轻轻握住四姐那带着茧子的手掌,贴在自己柔嫩的面颊。凝视着那张宛若熟睡的淡晕面庞,赵含玉不禁幽幽低语:“四姐,你说过的。要回来的……我们不是约好一起回东京的吗?还要一起重游金明池。听‘金明夜雨’……好像我们十六岁那年一样,偷跑出家门,日观莲塘藕,夜眠宝津楼。倾听雨打残荷。剪烛夜话至天明……”
赵含玉说到后面。晶莹剔透的泪珠,顺腮滚落,滴在赵玉嫱脸上……当其中一滴泪落到眼睫上时。赵玉嫱的睫毛突然动了一下。
赵含玉正沉湎在往昔回忆中,并未注意到这个细微变化,依旧哽咽道:“虽然翌日回府,我们被禁足了整整两月,但那感觉是多么美妙,我们相约来年再聚……可是、可是,来年,就是靖康二年……四姐,真想与你一起重来一次啊!”
“嗯,那……我们就……重来……”
这突出其来,断断续续的声音,令赵含玉娇躯一震,倏地妙目圆睁——床榻之上,四姐那熟悉的微笑,如梦似幻,绽放在眼前。
“四姐……我不是做梦吧?”
“那你咯吱一下自己看看……别咯吱我,我怕痒……”
“四姐……你真的,回来了。”赵含玉噙着泪水,笑靥如花。
门外,狄烈、叶蝶儿、杨调儿、景樱桃,静静伫立,欣然而笑。
桃花灼灼,杏花夭夭,荷风送爽,今夕何夕?
在赵玉嫱苏醒两个时辰后,辛玉奴与其余几个重伤女兵也先后转危为安,并在精心看护下,日渐康复。
奇迹的确发生了,但创造这个奇迹的,却并不是老天,也不是天枢城那一个个国手御医,而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他们的城主:狄烈。
事实上,在赵玉嫱等女兵被抢救回来后,基本上都只剩一口气,每个人伤势之重,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几乎是必死的结局。所有军医会诊之后,都只能遗憾摇头,给出的答复惊人地一致“尽人事,听天命。”
天枢城军医,全是昔日北宋宫廷一流御医,每一个人都当得起国手的称誉。这些人都摊手,诸女的命运,似乎也就注定了。
数日之后,狄烈安排完第一、二整编师在河北的驻防事宜,火速赶回天枢城。一进入天枢总医院,就将一个军用急救包拍在众军医案前:“用这个,不惜一切代价,救活她们!”
狄烈的军用急救包,与所有天诛军将士的都不同——它来自未来。
里面不光有真空包装的无菌纱布、药绵、针管、输液管、止血剂等急救物品,更有来自后世的抗炎药、急救药等药品。在以青霉素为代表的抗炎药品问世以前,战场伤亡绝对是个惊人的数字。青霉素问世之后,不知挽救了多少必死的生命。
赵玉嫱、辛玉奴等女兵,原本也是被宣布为必死无疑。但是,狄烈那一个来自后世的军用急救包,硬生生将诸女从死神的怀抱里生拉硬拽回来。
天枢城的军医们,首次目睹了什么叫“药到病除”、“起死回生”。这些昔日顶级御医,看向城主的眼光,除了拜伏,再无其余。
狄烈,似乎永远不缺奇迹。
……
“我的天骄营怎样了?”转危为安后的赵玉嫱,最关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很不好。”狄烈没有隐瞒的意思,“天骄营,恐怕从此要从战斗序列中撤消。”
“为何?难道……难道女兵们,都殉难了?”赵玉嫱脸色一阵阵发白,紧紧抓住狄烈的手臂,指甲几乎陷入肉中。
狄烈面不改色,恍若不觉,平静道:“出击前,女兵共有四百人,战后统计,生还者,共二百二十八人,大部分女兵还存活。”
“那不是还有半个营!再加上青莲带到长安的那半个都,天骄女兵营还在!为何要撤消?”赵玉嫱几乎是喊出声来。
陪伴在一旁的叶蝶儿与杨调儿,掩面而泣。
“女兵们……再不能上战场了……”赵含玉含泪说出了最终答案。
两天两夜的阻击战。超负荷的战斗,以及最后的血战,已经极大地损害了女兵们的身体。这种损害,不仅仅体现在外部受伤上,更有对身体器官机能摧残——毒烟熏蒸、火花刺眼、从口鼻到心肺,全方位遭受严重摧残。
幸存的二百多名女兵中,重伤致残,不下数十人。有的失明、有的毁容、有的手足俱废、有的瘫痪难起——其中就包括辛玉奴;其余落下喘咳、手足无力、视物不清……等等后遗症的,占一半以上。
如果重新体检的话,估计符合入伍条件的女兵。连一个队都凑不满……
天骄女兵与天使营、天簌营的女兵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可再生性,无法大量招兵补充,几乎是死一个少一个。
天骄女战兵,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注定只能短暂存在。要像后世那样形成女兵机制。一代代延续下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天骄女兵营,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她们绽放着璀璨夺目的光彩。如昙花,似流星,在闪亮着最耀眼的一道流彩之后,以华丽之姿,谢幕。
……
西山英烈峰,女兵陵园,所有战亡女兵的遗骸,全部葬归此处。按狄烈的要求,此处开辟为纪念堂,供奉女兵的灵牌。而浮山旅的烈士,则葬于女兵陵园左近。他们生随女兵战斗,死亦可伴护女兵。
五月二十七,烈日炎炎的夏日,西山松柏青翠,凉风送爽。
在赵玉嫱强烈要求下,狄烈同意她乘坐软兜,上英烈峰参观新近落成的女兵纪念堂。
狄烈、赵玉嫱、叶蝶儿、杨调儿、赵含玉,两名抬滑竿士兵,还有嬛嬛帝姬——她是代表朱皇后,回来慰问探望女兵的。
魂兮归来堂,在女兵陵园的正前方,占地约三亩,中间一个栽着松柏的院落,环绕着三间大堂,内里格局与摆设,很象是后世的纪念堂。
大门两侧,有两块石制联词,上书两句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是狄烈的题词,他没有什么诗才,只有借用后世太祖的名句,用在此处,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正堂是供奉着女兵的灵牌祭堂,左配室是陈列馆,收集了许多女兵的遗物、兵器;右配室是事迹馆,挂了不少女兵的画像,并配有女儿岭阻击战的详细解说词,以及女兵们英勇战斗事迹。
狄烈、赵玉嫱一行,先到正堂上香祭拜,然后转到左边陈列馆。看着那犹带血腥味的残缺长匕、没有爆炸的霹雳弹、炸膛的火枪,赵玉嫱与叶蝶儿这两位亲历者,不禁又想起那血火交织的两天两夜,心潮起伏,难以平静;而女兵们的诸多遗物:银钿、镯子、带血的残破军服,尤其是那面寒梅旗,更令二女睹物思人,泣不成声。
事迹馆里,挂了约三十余幅女兵画像。这些画像都是事后画师根据女兵们的记忆描述补画的,除了朱婉婷、曹妙婉这样的高级指挥员,也有普通女兵,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画像也将会越来越多。天枢城最不缺画师,谁让徽宗的翰林院里,供养了一大批这样的人才呢。接收了北宋皇朝大量遗产的天枢城,找几个一流画师,实在再简单不过。
狄烈沉声对诸女道:“我准备在真定城外的那座女儿岭上,建一座衣冠冢,同样立一纪念堂,布置若此,再将易安居士那首诗篆刻于碑上。可任天下人公开祭拜战亡的女兵与浮山旅将士。”
馆外突传来一女声:“玉奴代诸位牺牲的姐妹,谢过军主。”
狄烈与诸女目光投注,正见辛玉奴坐着轮椅,一脸安详地出现在馆门前,在她身后推轮椅的,却是一名男子。
郭大石。
赵玉嫱、叶蝶儿、辛玉奴,杨调儿,四女八双手,又一次紧紧握在一起,只少了一双手——曹妙婉。
“我们还在,天骄营就在,即使不能再上战场,也将会成为一个永远的荣誉营!”
这是女兵们心中永远的不落的天骄营。
郭大石突然没头没脑地蹦出一句:“军主,属下要成亲了。”
狄烈一怔,随即笑道:“好啊!直接向你所在旅部请假就好。反正最近也没有什么战斗要打,你可以请个长假。哦,新妇是哪家小娘子啊?”
郭大石目光一垂,温柔地落在辛玉奴身上。这位虽然坐着轮椅,却依然难掩丽色的巾帼,略显苍白的脸色飞起两抹红晕。
狄烈与诸女恍然大悟,无不为二人感到高兴,纷纷祝贺。
嬛嬛有些担心道:“可是玉奴行止不便……”
郭大石语气坚定道:“今后,俺就是玉奴小娘子的腿脚,她想到哪里,俺就推着她去哪里。若是似这般高山,俺就背着……”
这时诸人才注意到,郭大石背上还掮着一具简单却牢固的背兜……
郭大石以一个小人物的执着,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其余天骄营幸存的女兵们,安知在未来的岁月里,不会找到属于她们的幸福?
女兵如花,她们永远不会死,只会慢慢凋零。
〖
狙击南宋 第四百章 祸乱之始
(新的一年,新的百章,两位大盟与众书友新的支持。嘿嘿,很开心!)
~~~~~~~~~~~~~~~~~~~~~~~~~~~~~~~~~~~~~~~~~~~
六月初,狄烈主持了太原军校第二期毕业仪式,第二期八百余名毕业士官,将奔赴关陕,充实白马师与五马师的基层军队,提高两个独立师的作战能力。同时,也在做好接收陕西宋军中,部分势力投靠的准备。
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辗转千里,奔波数月,转道数路,好不容易才爬到川中。等他预支了川中六年赋税,带着大笔钱粮,赶到陕西时,这才发现,憋足了气力,准备狠狠出拳之时,对手却不见了——呃,是完蛋了!
张浚奉命入陕,不是来巡察检阅,更不是来游山玩水的。他的使命是要统合关陕西军,与金人对决。可是,他来了,对手没了。
哦,还有一个,赵偲。
张浚是认识赵偲的,在靖康元年,张浚任太常簿,出入朝堂,官职虽不高,却有不少机会见过朝中权贵,越王赵偲,便是其中之一。
越王的身后是皇后,张浚的身后是建炎天子,双方可谓是各为其主,彼此利益不可协调。
张浚是建炎天子一手提拔起来的,他的荣华富贵与前程,都系于天子,如果倒向皇后,再怎么样都混不到眼前的地位。所以,他对赵偲表面执礼甚恭,暗地里却坚决抵制。同时借着自己的身份与手上掌握的钱粮大权,大力拉拢西军将帅,尤其是西军首领人物泾原帅曲端。
但此时西军将帅早已达成一致,绝不涉入帝后之争,张浚的银弹攻势,收效甚微。
张浚此人,生性刚硬。满怀雄心壮志而来,却面临这样一个局面,如何能回朝交差?又如何能甘心?正当他与部下密议,是否要采取强硬措施时,赵构圣旨却到了。
全面退出!西军自治!
这两个重磅消息,一下将张浚砸懵了。
赵偲乐得胡子翘起。
西军诸将帅呢,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震惊于天枢城的手段的同时,彼此心照不宣地互相打眼色,明白西军未来的归宿何去何从了。
如果圣旨不是官家心腹内侍蓝圭亲自带来的,张浚绝不愿相信……事已至此,皇命难违,回天无力。唯有打道回府,返回朝廷质问了——由于相隔数千里,音讯断绝,张浚还不知道,这个时候,朝廷是无主的……当然,等他花上几个月时间回临安。那时的朝廷,估计会有新主了。
张浚要走了,但他带来的大笔钱粮,却是好进不好出。西军将帅,怎肯眼睁睁看着那么多好东西从自家地盘搬走?
结果,一方要带走,一方要截留,双方大打出手。几乎撕破脸。
曲端是什么人?当初曾胆大包天,差点要干掉顶头上司、陕西制置使王庶。现在张浚也是一样,反正将来“自治”了,不归你管了,也用不着看你脸色。吃到嘴里的肥肉,岂有再吐出之理?
张浚这条强龙,到底还是斗不过一群地头蛇。被驱逐出陕西,愤愤回到老家汉中,一边大喘气,一边奋笔疾书。写奏疏抗议去了。
西军的诸路将帅,都是武夫军阀,绝不会像朝廷的文官一样,重人望,讲大义,他们只认实力,更认清现实。身旁蹲着天枢势力这样一只猛虎,胆敢抗拒的结果是什么,每一个将帅都清楚。现在,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更好的价钱……
赵偲出使,大获成功。
……
与此同时,狄烈回到长安府衙,终于召见等得脖子都长了三分的济王赵栩,还有从临安返回的副使赵供。至于随赵供一起来朝的宋使,暂时安置于驿馆,此时还未到接见的时候。
南宋小朝廷的反应,一切尽在狄烈计算之中。这个策略,是他与张角、凌远等人共同策划出来的,从“龙计划”实施的那一刻起,后面局势的推演,基本上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赵构被擒,南宋无主,龙位不可虚悬太久,必然要选新君上位。如果赵构有儿子的话,那一切都不是问题,偏偏赵构阳萎加死儿子,结果继承人一下就成为大难题。
这个时候,南渡的赵宋宗室里,太宗一支已嗣绝,太祖一支倒有不少,实在要找,也能找出几个符合要求的人。不过,狄烈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出现,这不符合他的利益。
狄烈所需要的南宋君主,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天枢势力的强大,明白自己完全不可抗争,要以如卑躬屈膝事金国一样的态度,来对待天枢势力。如此,无须动刀兵,则利益唾手可得。
所以,狄烈才派出以赵儆、赵供为代表的使节,将天枢势力中,还有好几位幸存正牌皇子的消息,通过二人之口,传递给南宋朝臣。在赵构没失踪之前,这个消息,只会给那些大臣们带来困扰,绝不值得欣喜。但是,当赵构失踪之后,朝廷无主,龙位虚悬,这个信息,可就微妙起来。
在还有几位皇子犹存的情况下,南宋朝臣根本没得选择,只能向天枢势力请求送人。而最有可能的人选,只有且只能有一位——赵家老七、济王赵栩。
济王赵栩,正是狄烈与南宋朝臣利益交叉点上的那个最佳人选。
狄烈所设的这个局,从赵构成擒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南宋朝臣们必定会踩进来,绝对躲不过去。
不过,赵栩与赵供显然不明白这一点,二人此刻忐忑不安,就像等待宣判结果的犯人,下一刻,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端看那个高踞上首的人嘴唇轻轻一吐。
“言辞恳切,心情迫切。看来,宋廷真的是很缺一位官家啊。”狄烈看完赵供带回来的密信,不动声色地道,“济王怎么看啊?”
赵栩干咳一声。抚着颔下短须,满面忧虑之色:“金虏入寇,九弟不思积极抗敌,反而避兵祸于海上,是为不勇。大海何等凶险?风暴海啸如同等闲,万丈深渊更是常见。九弟以国君之身,置于险地。是为不智。无勇无智,处身险地,无论出什么样的意外,都不足为怪……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可如今却……唉!我大宋朝局危矣啊!”
天波师袭击宋军海上船队,这已不是秘密。不少南宋朝臣都猜到官家失踪之事必与天枢势力有关,只是苦于没凭没据。而天波师一战灭敌酋兀术以下五万金军的战绩,也着实吓坏了南宋的文臣武将。面对在长江上游曳的这支战力恐怖的军队,南宋朝臣们甚至连质问的勇气都没有,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