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寇十五郎
“第一骑兵营,指挥使杨奋,领五百骑。”
“第二骑兵营,指挥使杨再兴,领五百骑。”
“第三骑兵营,指挥使方洪,领五百骑。”
“直属骑兵营,指挥使杨折冲,领五百骑。”
“第一步兵营,指挥使张荣,副使贾虎,领五百卒。”
“第二步兵营,指挥使关忠勇,副使高亮,领五百卒。”
“第三步兵营,指挥使何元庆,副使孟威,领五百卒。”
“第四步兵营,指挥使张立,副使释智和,领五百卒。”
“成立后勤辎重营,指挥使左开,副使阿术,领五百卒。”
“成立教导营,指挥使由本寨主兼任,领五百卒。”
“任命陈规为天平寨右都监,督管文事、后勤;侯方镜为天平寨财税都监,督管财政、开支、出纳;刘二平为天平寨司农,督管农田畜牧之事;周德旺为百工监,督管监造,鲁大成(鲁老2)为军器监,主管军器制造,刘大为农器监,主管民用农器。其余司藏、司仓及各级副使,另行任命。”
狄烈本想让陈规再加上一个监造军工的职能,以发挥其人的特长。但考虑到陈规此人尚未完全归心,军工机密涉及重大,还是再等一段时间,好好观察,确定陈规完全没问题后再说。
宋朝的军队的编制分别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其中指挥(营)是禁军基本的建制单位,调动、屯戍和作战,常以此计算兵力。
宋朝的文官制度纷繁冗杂,各种勋官、散官、阶官、职事官之类的,让人了头大。但宋朝的军制却简单明了:十军为一厢,二万五至三万人,相当于后世一个军;五营为一军,二千五至三千人,相当于后世一个团;五都为一营,五百人,与后世一个营差不多。每都一百人,类似于连;都以下设队、什、伍。人数与后世的班排都差不多。
因此,狄烈也觉得没必要将后世的那些连、排、班之类的硬生生插进去,这样反而会令手下官兵的固有思维搅乱。反正只是名称不同,实质差不多,干脆就直接照搬过来。
扩军之后,狄烈手上的兵力,也就相当于宋军的两个军,但狄烈却并不设军都指挥使,而是以营为最高军事单位。营以下为都,每都一百人,设一都头;都以下为队,每队五十人,设一队正;再往下就是什(班)、伍等小级别。
狄烈任命完毕后,张目喝道:“诸君,我们的时间非常的紧。三日之内,各位指挥使务必完成征召任务,再用一日来整军。六月初十,全军开始大练兵!”(未完待续)
狙击南宋 第八十五章 筑 关
翌日,狄烈在关忠勇与高亮的带领下,带了二十名护卫及一群擅于修筑的工匠,前往苇泽关。
从天平寨到苇泽关的道路也多是山路,却修得很平整,运输绝对没问题。来宋军打仗不行,搞基建还是可以的。路好走,众人自然就骑马了,反正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好马。当然,那些工匠们就只得步行了。
十多里的山路,快马顷刻即到。拐过一道急弯,很突兀地,一座残破却不失雄浑大气的巍巍关城出现在眼前。
数日前,狄烈从绵蔓水逆流而上时,在山脚下,远远仰视过这座雄关。不过因为距离过远,只能个大概。此时近在眼前,终于可一睹此关雄姿了。
苇泽关有东南两座关门,中间有大片区域可驻军。关城虽然修筑在崇山峻岭之中,却并不象人想像的那样环境险恶、补充困难。恰恰相反,关城的西北方不但有一座可囤积大量物资的军寨,而且在关内还有大量的水流分布,丝毫不虞会缺水。不要怀疑这一点,事实上,整个太行山脉最大的瀑布就是苇泽关瀑布。从此关的关名“苇泽”二字,就可见一斑了。
苇泽关东城门为石券门洞,上有平台,为检阅兵士和了望故情之用,观城门下为石券,上为门楼,筑构甚坚固。关城两翼之长城依山势蜿蜒,成为河东路与河北西路之间的天然屏障。站在关城西侧可俯视滔滔奔流的绵蔓水,水流湍急,南接山岭,逶迤相连。
苇泽关对于攻击方而言,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此关的右侧,是峭壁千仞的绝岭;而左侧,则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只有关前一条宽不过丈许,凹凸不平,弯弯曲曲的关道可通行。这样一条狭窄的通道,一次最多只能并行五、六人,后面哪怕有再多的军队,也只能排着队慢腾腾向前挪,前面死光了才能轮到后面。而防守方只需要很少的军队就可以死死堵住并一点点吃掉敌人。这还不算,城门前还有一道宽达三丈的深壕,引自关城内的滔滔流水奔涌而过,直泻山崖。如此险关,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外乎如是了吧。
孙子兵法时的《雄牝篇》里,把居于高处,倚靠山岭,又有足够水源的关城,称为之雄城。而这苇泽关不仅完全具备上述条件,更有一侧绝岭悬崖,一侧无底深渊,这样的地形,若让孙武子了,真不知会做何评价。
狄烈对于这绝佳的地形,除了叹服,真是没话说,但对于苇泽关的现状,却不能不表示失望。
自从五代未期,辽国契丹挥师灭后晋之后,从开封北归,到恒州后袭击承天军。先破苇泽关,再焚烧了承天军市邑,此战之后,苇泽关造到了很大的破坏。虽然此后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太原)称帝之后,又再次将其收复,却一直未能恢复旧观。
北宋建立,重建了承天军寨,为了方便运输粮秣,把苇泽关至承天军寨之间的道路修整得不错,但关城嘛……话说都是在本国境内,修筑得再好,又能用来防御谁呢?在这样的思维意识下,苇泽关继续破败下去,直到……金军再一次攻破承天军,苇泽关再遭劫难……
狄烈现在到的这座雄城,只剩下里子的骨架:门楼已坍塌半残,只剩下个基座,包裹内外墙体的石块几乎全部脱落,没脱落的也残破不堪,露出内里斑驳的夯土墙。许多地段的城墙上都长满了青苔与杂草,还有可以塞进手掌的裂隙……
这座昔日的万里长城第九关,几乎已失去了其本身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徒有其名了。
“重修!一定要将此关建成固若金汤,名符其实的雄关!”狄烈当即拍板,不容置疑地对刚刚赶到的众工匠下令,“从即日起,开山取石,力争在两个月内,让这座雄关真正成为我天平寨之东南屏障。”
几位老匠头围着关城转了一圈之后,蛮有把握地对狄烈道:“回寨主的话,在此关的原有基础上,用青条石将内外墙重新包一遍,再把坍塌的门楼及望台修建起来,有两月的时间足矣……”
在老匠头们四处勘察的时候,狄烈也没闲着。他让人弄来了一支袖中笔(也就是古时士子外出时,藏在衣袖里的一种小毛笔,笔端套一带吸水丝绵竹管,可保持墨水湿润,以便随时取用)及一张黄纸,然后在上面写写画画。关忠勇与高亮二人在后面了,眼睛却是越瞪越大……
当老匠头们拍着瘦骨嶙峋的胸膛,信誓旦旦的下保证时,狄烈却将那画满东西的黄纸塞过去:“我要的不是重装修,而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基础,重新构建。这是我画的建筑图样,你们以专业的眼光,建造起来有没有难度?”
老匠头们面面相觑,为首的一名叫田老重的资深砖瓦匠迟疑伸手接过图纸,众工匠围拢过来一,一个个大眼瞪小眼——这、这不是一个方不方、圆不圆的巨型坟头吗?寨主在开什么玩笑?
狄烈所画的,其实就是这个时代的长城关城与后世碉堡的结合体。外形还是那种四方形的长城造型,但是取消了门楼、望台、运兵通道以及登城阶梯。也就是说,完全放弃了城墙上的防御设施。但是在城墙的墙面上,却开了大小一致的近百个小孔。上去既像一个蜂巢,又像是被蚂蚁咬得千创百孔的土城。
工匠们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修筑成这个样子。关忠勇与高亮同样理解不能。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所有的攻城战都是围绕着城头上进行的,攻守双方豁死争夺的就是城头。守住城头,守方胜;拿下城头,攻方赢。可是狄烈拿出的这个建筑设计图,却是完全放弃城墙防御……这、这不是将关城拱手让敌吗?
狄烈却仿佛没到众人脸上的惊讶,用手指在图纸上指指点点:“这里,可以修一条运兵暗道,直抵关城腹地;关城城头的出口上方,建一个完全封闭的弧形小楼层,只在正前方设一个出口,以铁门封锁,两侧墙体设十个射击孔;关城的内部要分建三层,每层三十个射击孔,每个射击孔高半尺,宽一尺,孔与孔之间的间距是三尺;还有这里,关城的后方,要建一排比关城高出一丈的内城防御墙;而在关城的前方,也要建一排羊马墙……”
关忠勇终于忍不住道:“寨主,这个……在关城腹内开射击孔射箭,恐难及远,用弩的话倒还可行。只是……城墙上不放上士卒守御的话,敌军攻上城头如何是好?”
狄烈没有说话,只是蹲下用石头摆了个模型,然后一指顶层那个像棺材一样的楼层道:“别说敌军未必能在这上百个射击孔的枪林弹雨下攻上城头,就算真能上得了城头,又能怎么样呢?砸不破这个硬核桃,就别想攻入关城内,而敌军若是想缒绳而下,后面十丈之外的内城防御墙,同样还有上百个射击孔在等着……任何一个千辛万苦攻上城头的敌人,等待他的不是胜利,而是死亡……”
的确如此,对于一座碉堡而言,会介意敌人攀爬到碉堡的顶端上吗?没有火炮、没有炸药包,甚至连个手榴弹都没有的古代军队,怎么奈何得了这种在后世专门用于对抗热武器的碉堡?
关忠勇与高亮沉思了一会,脸上表情越来越惊异。的确,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说,这种程度的防御很难破开。更重要的是,由于己方士兵全是躲藏在关城内部,以远程兵器向外射击,而敌军的攻击,却没法对守方造成伤害。这样的结果,就是己方的士兵几乎没有损伤,守城而几乎不损兵,在这个时代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这里却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寨主,此等防御固然是好,只是需要大量的弩矢。本寨如今的弩矢储存量不过十万余支,只怕扛不住几场中等烈度的战斗……”
狄烈微微一笑:“谁说我们要用箭矢防御?我们用的是火铳……嗯,或者应该叫火枪吧。”
关忠勇与高亮相互了一眼,眼睛越来越亮:“寨主所说的火枪,难道是……”
狄烈拍了拍后背须臾不离身的枪盒:“没错,就是这个东西。当然,远远不能跟我的狙击步枪相比,顶多只能算是原始的雏形而已……”
狄烈话没说完,关、高二人已跳了起来,ji动得话都说不利索了:“如此利器……若是能制造出来……这天底下……这个天下,谁人能挡……”
狄烈摇头:“不要那么乐观,我这样一把枪,再过一千年,也不一定能造得出来。但是前膛枪嘛,以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力,再加上我的指点,应该不成问题……”
关、高二人压根搞不清狙击步枪与前膛枪之间的巨大差异,他们只知道,类似于寨主手上那样的恐怖杀器就要批量出世。此等物事一出,天下战场,必将风云变色。
“寨主,此利器一旦制成,一定要给俺们一支,还要给俺们手下的营装备……”
狄烈哈哈大笑:“会有的,每一个营都会有装备的……嗯,火枪、炸药包、霹雳弹加碉堡……我倒想,是那一方的人马,先来第一个吃螃蟹……”
狙击南宋 第八十六章 研发火枪
火器出来了!好像有点超前,琢磨再三,感觉以宋朝的技术也还是能制造出来的吧。
狄烈从苇泽关返回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关忠勇与高亮的第二步兵营调去苇泽关驻守,同时也是监督那些工匠及筑关民夫。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关城修好之前,禁止任何人靠近或者从意图此关通过。
狄烈按田老重的用工要求,批给了他二千青壮,做为筑关的劳力;同时,也大方地给了一批粳米,再加上少量糯米、蛋清什么的,当做粘合剂,用来浇筑石块间的缝隙。反正狄烈手头上粮多,而且只修筑一个不到两百平方的关城,这点粮食还出得起。
把这件事丢给专业人员去做之后,狄烈找来了三个人:周德旺、鲁大成、阿吉。随后,将两份图纸摆放在三人面前。
阿吉到其中一份图纸时,便失声叫道:“咦,这不是霹雳弹吗?又有点不像……怎么上面划着那么多的棱棱道道?”
狄烈赞许地屈指在图纸上敲了敲,道:“没错,这就是霹雳弹,准确地说,是霹雳弹第二代。之前我们的霹雳弹,受当时不稳定的环境限制,是铁制及石制的,而且火药没有颗粒化,威力有限。现在,我们要制造生铁霹雳弹。这些铁壳上的棱棱道道就是预制破片,爆炸后,可以有效地以破片杀伤敌人。这种一次性的军用消耗武器,不需要太好的铁料,用一些废铁料或边角料来铸造就行了。诸君有问题吗?”
目前火药制做是由阿吉主管,火药颗粒化方面没有什么难题,就是将配制好的火药粉末加水及少量粘合剂。用筛子筛成大小均匀的颗粒状,然后阴干密封保存就好。
而铸造铁壳则是归鲁大成管,这家伙脾气虽有些爆。却是一等一的好铁匠。对于这种低水平的铸造要求,鲁大成只回答了简单的一个字:“可!”
狄烈更进一步指出:“那些石弹制造也不必停工,但是要将弹体加大。最少要增大五倍,做成圆形,这个东西,就叫地雷。”
这当然也不是问题,反正狄烈手下石匠多多,他们在开山采石之余,凿刻上几百个地雷外壳,小事一桩。
此时,两名顶尖大匠及一名极具灵性及潜力的未来名匠,六道目光。齐刷刷地盯住第二张图纸。
“这……这物事好生奇怪,好似……”三人边说边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注向狄烈背上的枪盒。
狄烈含笑点头:“没错,这就是我这把狙击步枪的原始版,我们估且称为火枪。虽然它的威力远远不能与我这把狙击步枪相比,但是。应该不比这个时代的弓弩差。弓弩这种兵器,成本高、维护难、制造费时、而且箭矢的消耗量太大,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很难保证长期供应。但火枪就不同了,它的制造成本不会比一张弓弩高多少,而且也不用花费那么多时间。最重要的是它的子弹。可方便携带并支持长时间作战……”
狄烈还没说完这火枪的优劣,阿吉已叫了起来:“不管它叫狙击步枪还是叫火枪,一定要把它制造出来!”
狄烈所画的这把前膛枪的原型,就是十九世纪初,英军著名的滑膛枪“褐贝丝”。全枪长一百四十八厘米,外形简练,由枪管、枪托、枪击构件三大部分组成。管身长一百零七厘米,口径十九毫米,枪管用扣环固定以便于更换,无刺刀,全枪重四点五公斤。
狄烈之所以选择这种枪型,并不是因为他对“褐贝丝”有什么特别的喜好,而是因为这种枪是他唯一熟悉的滑膛枪。
狄烈虽然是名特种精英,熟悉各国现代化枪械,但这并不表示,他对原始的火枪同样了解——这就像一个计算机高手,并不见得就会使用算盘一样。
狄烈之所以对“褐贝丝”特别了解,还得感谢一位叫托尼的英国维和士兵。托尼与他同样在“星海号”上执行任务,两人交情不错。当他们完成了八周封闭式强化训练之后,托尼邀请狄烈到他在曼切斯特的家中聚会。狄烈就是在托尼的家中,到这把“褐贝丝”仿一八零九年款的。
据托尼说,这把枪是他祖父的收藏品,是七零年代的仿品,绝对是真家伙,他小时候还亲手射击过。可惜没备有黑火药及弹丸,否则可以让狄烈试试手。
狄烈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古老的燧发滑膛枪实物,出于职业习惯,他忍不住手痒之下,将这把“褐贝丝”里里外外拆了个遍。相对于现代枪械而言,老式燧发滑膛枪结构实在简单。枪管就是一根空心铁管,没什么技术含量,稍微复杂点的,或者说真正有技术含量的部分,就是它的枪机构件。
做为十八至十九世纪,英军生产及装备最多且技术最为成熟的实战型兵器,“褐贝丝”采用了全新的新式制动器设计。枪机取消了大型后卫保险扣,而改用制轮楔机心设计,这种新装置也是后期所有各国燧发枪的标准设计。
“褐贝丝”枪机制轮楔有两个卡榫沟槽的固定机心与制动阻尼形成两道保险,第一道就是装填黑火药至引药盆的机动待发状态,第二道就是射击待发状态,制动阻铁连动扳机构造可上下滑动,使之闭锁与击发。而且此枪还取消了发火石,改以击锤敲击钢片刮擦出火星而点燃引药。彻底将燧发枪从频繁更换火石的不便中解脱出来。这些改进无不大大提高了前装滑膛枪的性能,使之成为了前装滑膛枪发展的最高峰。
以狄烈对枪械的熟悉程度,拆解过一遍之后,自然就清清楚楚地记了下来。只是令他完全没想到的是,就是自己这无意间一摸,生生地把几百年后发展得相当成熟的“褐贝丝”前装滑膛燧发枪,提前催生到了中国的宋代。
周德旺与鲁大成脑袋碰脑袋地对着图纸了半天,凭着他们的专业素养,很快提出两点法:一、枪管使用铁皮卷筒冷锻制取,没有太大的难度,在铁料充足的情况下,一名熟手铁匠一天就可以锻打出一根符合要求的枪管;二、枪击构件的铸造难度较大,需要分解成多个零部件,做多个模子反复对比测试,可能要多花一些时间。
得到了专业法的肯定,狄烈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来这大宋的技术还真不是盖的,七百年后的枪也能造得出来。不过想来也不奇怪,明朝的技术也不见得比宋朝强多少,还不是照样能制造出燧发枪。尽管那被称之为鲁密枪的早期燧发枪,性能远不能与“褐贝丝”相比,但其构件铸造成之复杂,只怕比“褐贝丝”尤有过之。大明的工匠们,还不是一样弄出来了。
狄烈很是满意道:“你们近段时间就主抓这个事,尽快把样品弄出来。但有几点要注意,一、枪管内壁一定要保证平直光滑,不可有半点砂眼裂隙等瑕疵。二、枪击构件中,除了击锤与钢片需要用上好镔铁铸造之外,其余构件及板机不要用铁,要用黄铜铸造,这样不易锈蚀,可提高并延长其使用性能。三、严格保密。所有参与研制的工匠及有关人员,一律实行严格的编号管制。研制地点,就定在西山半山腰的那个山洞里。你们将一应所需的器物原料全部运到山洞里安放好,我会派重兵把守山道,那里将成为我们一号军事重地……阿吉,你的火药制造所也是同样处理,明白吗?”
三人急忙起立,肃然道:“谨遵寨主谕令。”
狄烈目送三人身影离去,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自己只能做到这一步了,最终能不能造出这种跨时代的前装滑膛枪,就全这些京师军器制造业的大匠们的手艺了。
嗯,下一步,也就是明天,就要正式练兵了。唉!草创之初,真叫一个辛苦。本来还想找机会跟叶蝶儿,还有那位柔福帝姬,好好亲近一下的……
狙击南宋 第八十七章 军心,民心
六月初十,辰时一刻,晴朗的阳光照耀在天平寨东南那超过两千平米的大校场上。
大校场四周,围满着黑压压的人群,人数过万。而校场的正中,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十个营,五千人,这就是狄烈的十营马步军。只不过此时骑兵与步兵一样,都是排列成队,没有骑马。所有马步军都没有装备甲盾兵器,因为他们不是出征,而是训练。
狄烈站在三丈高的点将台上,依然是那一身野战装束:凯夫拉头盔、迷彩军服、加陶片的防弹背心、锃亮的牛皮军靴……以及,背上永不离身的装着狙击步枪的枪盒。在他的身后,只有陈规、侯方镜、刘二平及一干新任命的文职人员。至于各营指挥使及副使等武职,全在台下带着自己的兵。
此时,狄烈手持着一个临时赶制出来的铁皮大喇叭,迎着初升的朝阳,深深吸了一口清冽的空气,整个肺部充满了一种清爽的刺痛感♀异样的刺激,使他的头脑更为清醒。俯视着这数千初成之军,狄烈感慨万千,曾几何时,他一个小小的上士班长,竟然会有如此机会,率领千军万马。
从区区一名士官,一跃而升格为将军,这中间的跳跃实在太大。狄烈也没有把握,自己是否有指挥几千人的能力,尤其是这古代的战场,与现代战争,完全是两个概念。他所擅长的热兵器战法,在这个时代。几乎无用武之地♀也就是狄烈千方百计想搞出火枪的原因——指挥一支火器部队,这个时代无人能出其右;但指挥一支使用大刀长矛军队,他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狄烈就带着这无限感慨,缓缓开口:“我知道,你们当中大多数人,并不想当兵。当兵,在大宋n个贱役。除了朝廷禁军中招募的‘使臣’、‘效用’。其余军兵,都要在脸上或臂上刺字。而且,把各种罪犯、盗匪都往军队里塞。把保家卫国的军队。当成藏污纳垢的集中营,所以,当兵的又被称为‘贼配军’♀种毫无半点荣誉感,甚至带着耻辱标记的兵,换成是我,也不想当!但是……”
狄烈陡然提高音量,近乎是吼出声来:“但是我要告诉你们,那根本就不是军人!充其量是一窝子兵痞。军人是什么?军人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没有这个脊梁支撑住,这个国家就要软蛋;军人是一群最值得敬重的人。没有他们豁出命来在前线浴血奋战,焉有你们在后方恬然安逸的生活?军人是一种至高的荣耀,是任何一个热血男儿,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历,没有当过兵。你的人生永远不算完整……”
狄烈说得激动处,热血上涌,几乎声嘶力竭:“我狄烈在此宣布,所有天平寨的士兵,不管是训练合格的战兵,还是未能完成训练而被刷下来的辅兵、辎重兵。都能优先分配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标准是五亩。此为军田,不纳税。五亩以上,只纳平民一半赋税。军人眷属,供给优先。今后凡有战事,所获战利品,七成上缴,三成自留。我天平寨之军人,见官不拜、见将不跪、娶妇优先、伤残退养……自古有士、农、工、商】,不仅仅指士子,更是士兵,从我天平寨始,士兵,与士子同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