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导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狴犴
导演本人倒是比较幽默,大概知道在场记者都是电影出品方花钱请来的,没有一点文艺片导演的架子,非常会自我调侃。
因为导演机智有趣,现场气氛很好。
台上台下互动频繁,听了这么久导演的单口相声,台下有记者坐不住了,“导演,你那位神秘嘉宾什么时候来啊,我们都等急了。”
话音一落,记者哈哈大笑,纷纷起哄,要求神秘嘉宾速速亮相。
年轻的导演也不含糊,他拿着话筒对着那位带头嚷嚷地记者笑道,“好了,好了,他们早就来了,现在有请神秘嘉宾到场,你们的掌声可要热烈一点,给点面子啊。”
台下记者又是一阵哄笑,无论是否期待,在导演的要求下,大家都大力鼓掌。
然后导演冲后面工作人员说了什么,工作人员一路小跑,打开侧门,然后一个身材高挑纤细,棕色卷发的外国人在记者的掌声和摄影师的闪光灯下亮相。
不是记者之前猜测的二三线艺人,也并非什么当红小花生,来人甚至不是中国人。
“她看起来好面熟啊,我在哪里见过她……”记者a对坐在身边的同行小声嘀咕道。
“我也觉得眼熟,我不记得在哪里见过了,真的好眼熟!”同行b寻思着是不是哪个国家逼格比较高,但是知名度在国内并不高的演员。
这张脸太熟悉了,名字似乎就在嘴边。
很快,记者中有人叫出了来人的名字。
“是塔玛拉·霍恩!”
“啊啊啊啊,是塔玛拉·霍恩,《哈利·波特与凤凰社》、《黑暗将逝》、《大新闻》的导演,塔玛拉·霍恩!”
提起塔玛拉·霍恩中国记者或许还会迟疑,想一想这个人是谁,但是一提“哈利·波特”,记者们立刻想起,卧槽,这不是“哈利·波特”系列唯一一位女导演,还是国际著名导演,电影刷奖无数,年初凭借一部纪录片,不仅刷了金熊奖,还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最重要的是,几年前宣传“哈4”的时候,曾来到中国做宣传。
虽然这一拨记者早就不是当年采访霍恩那拨,但这位法国女导演熟练的用中国话报菜名,还是让很多记者印象深刻,这可是许多中国“哈迷”津津乐道的段子!
原本记者们的掌声还很敷衍,当知道对方身份时,现场分贝高了一倍不止,现场二百多家记者愣是发出了两千多家记者拍出的掌声。
这可真是重量级来宾,虽然不一定是头条,但绝对可以登上电视娱乐新闻,要知道这可真是实打实的国际大导演,塔玛拉·霍恩的影片除了《哈4》就没有在中国大陆公映的,近期也没有听说她有什么作品,所以说,此行霍恩的目的,就是单纯为了宣传《小山谣》来的。
很多记者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制片方到底花了多少钱,请来塔玛拉·霍恩,又或者说塔玛拉·霍恩要来中国拍戏?
不过,还不等记者问出来,霍恩就非常直接地说起这个问题。
她用生涩的中文一句一顿地说道,“这是我在中国最好的朋友,范池,他是我的同学,希望大家罩着他的新片,谢谢。”
说完,霍恩微笑着看着台下,似乎有怀疑台下记者是否听懂了她的法式中文。
不过很快,她露出了微笑。
因为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表示台下的记者听懂了她说的什么。
于是她做了双手相扣握拳,对台下记者做了一个作揖。
台下记者的掌声更加热烈。
塔玛拉·霍恩不会中文,这么长的一句话,霍恩却全部用中文说出来,虽然口音非常重,但是可以听出来对方到底说什么,这就非常不容易,可以看出霍恩来之前一定私下练习了好多遍,比起很多外国来中国圈钱开口就是“我爱中国,我喜欢中国”,塔玛拉·霍恩更有诚意。
更重要的是,她清楚的说明,她并非制片方请来的,而是因为导演的私人关系。
若说那句“在中国最好的朋友”、“同学”让台下记者诧异,那霍恩的中国话以及说完后的那个作揖,就彻底让记者们激动了。
这可是塔玛拉·霍恩,塔玛拉·霍恩,人家竟然这么客气,这么有礼貌,对中国人这么友好,对比那群纯粹来中国圈钱的家伙,霍恩这个真正为朋友来的,可让大家感动多了。
除了日本人,会说中文的外国人在中国普遍都会受到比较善意的对待,这是一个非常热心和包容的国家。
很多记者开始搜索范池和塔玛拉·霍恩的百度百科,然后发现两人确确实实是同学,而且这个叫范池的年轻导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在塔玛拉·霍恩的b&h工作室里工作,范池担任了霍恩多部电影的助理导演,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哈4》!
塔玛拉·霍恩来了以后,现场气氛明显热切很多,尽管霍恩并非妙语连珠的人,之后的发言也一直用英语,但这不妨碍台下记者高涨的情绪。
台下记者问了许多问题,关于霍恩和导演范池的友谊,关于霍恩的中国印象,也询问了霍恩是否有到中国拍摄电影的可能。
霍恩都好脾气地一一作答,当然她也没有忘记此行目的,霍恩无论回答什么,都不忘记叮嘱记者,这是电影《小山谣》的媒体发布会,让他们回去写新闻的时候,别忘记多写一些《小山谣》的内容。
自从去年塔玛拉·霍恩柏林电影节宣布《沉默的镜头》后,会将大部分时间交付于家庭,媒体就很难在公众场合见到这位天才导演。
没想到今天,大家竟然如此近距离的见到这位才华横溢不拘一格的法国导演,记者们都感到非常兴奋。
范池并不在意霍恩的“喧宾夺主”,事实上,没有霍恩,现场气氛根本不可能这么浓烈,他很很感激霍恩的到来,霍恩一直在帮忙宣传,她和以前一样不善言辞,不善于处理和记者的关系,只能用很笨拙的方式提醒记者,这里是《小山谣》的电影发布会现场。
媒体发布会后,霍恩谢绝了媒体采访,先行离开。
若是霍恩刚出现时,大家还怀疑,导演很有可能是片方请来的,媒体发布会结束,这种怀疑已经彻底消失,因为发布会现场,这位范导演表现的和霍恩相当熟稔,而霍恩也像大家透漏了一些事情,她的中文很多都是跟着范池学的,范池和霍恩的熟悉程度,甚至比百度百科上说的更加密切。
霍恩先行离开,但是记者却意犹未尽,他们非常想知道这位法国导演接下来的行程,让他们失望的是,霍恩只在中国待很短的时间,这次她纯粹是来中国玩儿的,并没有工作的打算。
“他们接下来要离开上海,去别的城市。”范池说道。
“那您会作陪吗?”记者忍不住问道。
“我才不做电灯泡呢。”范池哈哈大笑。
记者一愣,这言下之意岂不是来的不仅仅是霍恩一人,她的丈夫,英国作家雷蒙德·培根也来到了中国。
可惜记者怎么追问,范池就是不给记者路线图,甚至连电影出品公司希望通过范池搭上塔玛拉·霍恩,也被范池拒绝了,至少这一次不行,对方是因为私人交情,愿意帮他一个忙,他要是仗着交情,让人家帮更多的忙,甚至占用人家原本出行的时间,那就是他的问题,做人要心怀感激,总不能那么不靠谱。
饶是有塔玛拉·霍恩同门这个噱头,又有戛纳电影节入围“一种关注”等荣誉,这部名叫《小山谣》的影片,票房依然非常惨淡,最终只有一百万人民币,其中过半还是高校组织的让学生观看的,若非电影已经卖出不少海外版权,回本都是一个问题。
得知范池的处女作中国票房惨淡,也从一些人口中了解文艺片似乎在中国还未形成一个规范化多边化的市场产业链,雷蒙德再次向范池提出要让回法国发展,中国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很有潜力,但是目前来说,这个市场远没有成熟到可以让范池这样的文艺片导演如鱼得水的地步。
范池依然拒绝。
雷蒙德叹一口气,只能作罢。
》》》》》
2015年,沉寂许久的法国导演塔玛拉·霍恩带着她的新片《18号禁区》亮相今年第68届戛纳电影节,这是她继《精神病人》,十年后,第二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
对于一贯高产的塔玛拉·霍恩导演,三年没有作品问世,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地事情,霍恩拍戏非常快,她是业内公认的前期快手,前期拍摄几乎不会超过三个月。
《18号禁区》以女性同性恋为题材,讲述了两个寂寞的家庭主妇,互相慰藉,因同病相怜渐渐产生滋生了非同一般的情愫。
这部电影不仅取材大胆,内容也相当的惊世骇俗。
不同于当年风靡全球的影片《断背山》那种隐晦的爱情,《18号禁区》两位女性恋人表现爱的方式相当直白露骨。
亲吻挑逗,互相攀比谁的技巧更加高超。
霍恩的床戏一直花样百出,哪怕到了女同题材的影片,也毫不逊色,让人看了面红心跳,口干舌燥。
但故事的结局却相当的出乎意料,她们并没有像她们表现的那么勇敢,当各自的丈夫回来后,她们选择回归各自的生活,切断联系,见面假装从不认识。
这是一部看似浅显露骨,事实上却非常耐人寻味的影片。
两位女主角并非活跃在银幕上经验老道的明星,而是两位籍籍无名的舞台剧演员。
事实上,两位女主角曾经邀请过凯特·温斯莱特和伊莎贝尔·阿佳妮,前者是因为档期问题,后者则是因为无法接受太多的露骨戏份而拒绝。
既然心仪的演员拒绝出演,导演干脆启用新人,亲自上阵调-教。
出演该片主演之一的女星萨琳娜在媒体见面会毫不避讳地指着另一位演员说,“我熟悉她每一寸肌肤”。
同性题材影片历来都是各大电影节非常常见的题材,巧合的是,包括《18号禁区》在内,今年有多部女同题材影片亮相戛纳电影节。
其中不乏质量上乘之作。
塔玛拉·霍恩这部回归之作,在二十多部主竞赛入围影片中,绝对算是比较好的片子,电影十分抢眼,无论是剧情节奏还是画面都无可挑剔,或许是因为女同题材影片,今年泛滥,评审团总觉得和霍恩以往的作品相比,总少了一些新意。
看过了《大新闻》、《沉默的镜头》这样惊艳的影片让大家对霍恩的期待值更高,《18号禁区》纵然是一部上乘之作,但是和大家心理期待值还是有差距。
霍恩是戛纳电影节体系培养出的嫡系,又是法国人,评审团成员中,许多是塔玛拉·霍恩的推崇者,纵然《18号禁区》并非最好的那批,评审团还是决定将评审团大奖,也就是银棕榈奖颁发给她。
不过,这个奖还是受到了不小的争议,媒体的争议焦点其实很奇怪,《18号禁区》在霍恩过往作品的评分中不上不下,处于中游,比它分数高的有好几部电影,其中就包括多年前入围戛纳的那部《精神病人》。
在《精神病人》尚未获得如此殊荣,多年之后,塔玛拉·霍恩却凭借一部还不如《精神病人》的女同题材影片,拿到了评审团大奖,难道这是戛纳迟到了近十年的补偿不成?
当然,也不会有媒体觉得这个奖塔玛拉·霍恩不配得到,要知道《18号禁区》还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媒体虽然觉得电影赶上今年的女同大军,有些审美疲劳,但还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不过,因为电影的禁忌画面比较多,估计这又是一部15禁或者13禁题材影片。
估计明年的凯撒奖也不会有《18号禁区》什么事情,毕竟权威奖项很少将大奖颁给一部限制级电影。
》》》》》》》》》
塔玛拉·霍恩三十五岁那年,被is正式聘为导演系讲师,负责电影编剧公开课和视听语言专业课,授课学生不仅包括导演系,还有剧作系。
她也是导演系最年轻的讲师,没有之一。
马修·卡索维茨听到这个消息,忍不住羡慕嫉妒恨起来,嗯,当年他也想考is,可惜没考上,等到他水平够了,年龄又不够了is只招收27岁以下的学生。
没想到自己这个好友不仅考上了,多年以后还成为了讲师,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的节奏。
塔玛拉·霍恩的公开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因为霍恩老师拍戏经验丰富,例子也是随手拈来,听她的课非常有趣。
当然霍恩老师也不会将他们当成小孩子,事实上,进入is学习的无一例外,都是电影行业的佼佼者,他们根本不像是刚入门或者根本没入门的学生那样需要老师讲述基础课,霍恩传授他们的,都是一些技巧和经验。
相比起很笼统的教学,霍恩似乎更喜欢因材施教,她比较喜欢先让学生做作业,做完作业在给学生讲问题。
当然,也不是所有学生都非常吃霍恩老师这一套,桀骜不驯的学生也大有人在,毕竟他们中,很多学生入校以前,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作品,有时候霍恩讲得,对他们来说是老生常谈,又或者他们认为自己的是对的,坚持己见。
这么多学生,总有那么一两个刺头儿。
这个时候,霍恩老师的做法就非常让人意外了,她根本不和这些学生沟通,而是直接交给系主任。
霍恩的说辞也非常明白,我只负责讲课,这些学生听不下去我的课,那就说明我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他们,让适合的老师去教他们吧!
如此一来,大家对霍恩老师的性格大概也有了一个准确的了解,这是一个看上去非常细腻,内心却异常简单粗暴的人。
王牌导演 第182章 番外-后来的故事(二)
雷蒙德·培根和塔玛拉·霍恩总有有三个孩子,赫帝、戴西、维特。
赫帝年龄最大,其次是哥哥戴西,最后一个是小儿子维特。
几个孩子的年龄差都不算小,戴西比姐姐小七岁,维特比哥哥小八岁,比姐姐小十五岁。
赫帝越长越像爸爸,维特则从小就像妈妈,只有戴西,既不太像爸爸,也不太像妈妈,而像舅舅亚伦。
更准确来说,戴西更像是亚伦和雷蒙德的孩子。
在苔米的印象中,女儿小时候是一个非常羞涩乖巧的小姑娘,常常会因为爸爸给买了玩具而哭泣,因为爸爸把玩具店的玩具都买下来了,其他孩子就没有玩具玩儿了,可是要让她把爸爸买的玩具分给其他小伙伴,她自己也很伤心,只能抱着爸爸,愧疚自己为什么那么不善良。
至于为什么不抱着妈妈哭,因为妈妈要拿着摄像机录啊录啊录……
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这些都成了让他们极力想要毁尸灭迹,却又敬畏父母威严而无法删除的黑历史 ̄□ ̄||。
苔米一直觉得她和雷蒙德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虽然他们一直在汲取经验,让三个孩子可以健康成长,但事实上,三个孩子看上去都不太正常。
大女儿赫帝,成年之前都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乖巧的甚至有些过分,对比曾有辍学经历、还未成年就偷食禁果、并嚷嚷着结婚的父母,赫帝简直是太正常了!
但记住,那是成年以前,迈入大学,成年后的赫帝像是突然在感情上开了窍。
男友三天两头的换,完全不顾母亲有轻微面部识别困难,好不容易将这个小伙子的名字和脸对上号,还未巩固巩固,女儿就换男朋友了。
最让苔米发指的是,赫帝竟然背着她偷偷和自己学生谈恋爱,更要命的是,当她发现时,两人竟然已经分手了!!!
那是苔米非常看好的一个学生,是一个意大利男孩,入学考试的时候表现的就非常抢眼,是意大利新生代导演中,最被看好的一个,好几位意大利导演向苔米打过招呼,希望她好好照顾一下这个才华横溢的后辈!
言语透着这是意大利电影未来的希望。
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竟然把意大利影坛的未来给睡了,吃干抹净后还把人甩了!
苔米想找赫帝谈谈,额,你至少要给我说一下分手理由吧,免得以后人家家长找上门我这不好交差。
结果赫帝振振有词,对方是处男,技术太差,做不了几分钟就泄-了,怀疑是撸太多早-泄!!!
苔米真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只能扶额让女儿离开。
怪不得那段时间她感觉这个学生看自己的眼神充满幽怨,作品也透着一股凄凉悲怆的感觉!
那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年轻人,他的天赋自然不会因为一场恋爱失败而消失,不过这场失败的恋爱对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反正后来这个腼腆保守的男孩后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采花”导演,作品出众,私生活却非常混乱,和多位圈内影星传出绯闻。
当然,这位学生并没有忘记失败的初恋,一次访谈节目中,他还提到过这场失败的恋爱,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稍微了解内情的就知道他说的是谁,德高望重的霍恩老师老脸发热,简直想要把自己的女儿拖出来揍一顿!
赫帝二十八岁的时候,突然觉得所有的职业都失去了挑战性,于是她改为母姓,投身法国政坛,先是加入社会党,而后参与国民议会选举,首次竞选便以83%的高支持率,当选国民议员。
不得不说,父母的名气给予她竞选非常大的帮助。
作为雷蒙德·培根和塔玛拉·霍恩的长女,她受到了选民极大的欢迎,选民认为赫帝·霍恩不仅继承了父母得天独厚的外貌,还继承了他们出众的头脑。
塔玛拉·霍恩的作品辛辣、常有一些体现法国社会风貌的影片,选民认为耳濡目染的赫帝,会给一潭死水的法国政坛带来新的活力。
任谁也没有想到,当年出生就被法国影坛寄予厚望,认为二十年后,又是一个塔玛拉·霍恩的赫帝,并没有从事和电影有关的任何行业,而是选择投身政坛,选择另一种方式改变这个国家。
赫帝·霍恩的政治生涯起起伏伏,从国民议员到总统府顾问、当过巴黎市长、财政部长……最终在五十一岁那年登上了政治巅峰,成为法国总统。
值得一提的是,赫帝·霍恩一米九多的身高,让她在一众政客中特别显眼,她总能把原本并不算矮的其他国家的政客,对比成霍比特人,尤其是在各国最高领导人合照的时候,高挑的赫帝总统,总能“艳压群芳”。
提起自己投身政坛的意图,赫帝·霍恩特别直白地说道,最初只是不想让别人介绍自己时,总加一个前缀,这是塔玛拉·霍恩和雷蒙德·培根的女儿。
“我想让全世界都记住我的名字。”——赫帝·霍恩。
》》》》》》
苔米和雷蒙德一直以为戴西是三个孩子中,最不正常的一个,事实上,他却成为三个孩子中最正常的一个。
戴西·培根,没有姐姐那么高的理想,他从来没有想过摆脱父母的名气,做一个让全世界记得住的富一代,他从小到大,都希望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富二代。
因为他知道,父母赚的钱足够他三辈子浑浑噩噩,躺在床上也可以享受,只要他不作死,富庶的生活将伴随他一生。
戴西和姐姐赫帝是人生中的两个极端。
戴西从小就不喜欢上学,并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他太聪明了,戴西觉得老师都很蠢,班上的同学也很蠢,那么简单的问题老师竟然要讲好几遍,更要命的是他的同班同学竟然这么多遍仍然听不懂!!!
这些人大脑都没进化完全吗,森林里的狒狒都比他们更加聪明!
戴西将他这种不屑一顾表现在脸上,于是他从小到大都没什么朋友。
甚至连姐姐赫帝也有些受不了这个中二病晚期的弟弟,中二不可怕,就怕中二有文化。
若说赫帝这个成长过程中突然变异的花蝴蝶,让苔米和雷蒙德怀疑自己教育方式有问题,戴西就让夫妻俩真的确定他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明明都是同一个环境下教育的孩子,为什么亚伦的孩子那么正常,他们家的戴西却浑身散发着“老子天下第一,你们都该跪舔”的气息。
雷蒙德想来想去,决定找心理学领域有杰出成就的朋友,希望通过心理干预,让自己的儿子正常一些。
不过结果却让人非常意外,朋友说,这孩子智商太高了,显然不适合和同龄孩子一起玩儿,他们或许可以考虑让他和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或者将这孩子看做一个成人,平等和他交流。
雷蒙德和苔米尝试过了,然后,他们失败了。
因为儿子总是用一种,“你们的想法我都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但是我就是不改”的态度面对他们。
苔米想了想,和雷蒙德商量一下,然后又询问了儿子戴西的意见,你不是想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富二代吗,总不能让父母辛苦打下的基业就这么轻易的落到外人手里吧,你总得知道自家有多少钱吧,知道自家有多少钱,每年赚多少钱,你才能更好的花钱吧。
肉卷夫妇展开忽悠*,终于将儿子忽悠到了公司里,从基层干起,然后渐渐成为公司高层,成为公司的决策者之一,绝对的核心人物。
戴西非常聪明,他的聪明并不仅仅体现在智商,还体现在一种野兽般的直觉。
b&h工作室越来越大,其实已经不能成为一间工作室,而应该是一家企业,公司里的人也不再像刚成立时那么单纯,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很容易陷入被动的状态。
最初的时候,戴西的自信心着实被打击了一把,因为他发现自己被公司其他员工孤立了,大家都知道他的身份,但也都不将他当回事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