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关云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氏传奇
东排为侍中庐、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和东观。中轴线两侧的四排宫殿与中轴线平行,使中轴线上的建筑更加突出和威严。这南北五排建筑若按与中轴线直交的横向排列,又可分为八排。这样,每座宫殿建筑的前后左右都有直道与其他宫殿相通。因此俯视南宫地面,会看到一个格子形的布局,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规整、对称的艺术风格。
北宫主要是皇帝及妃嫔寝居的宫城,地位比南宫更加重要,因而建筑极尽豪华气派。北宫的宫殿少于南宫,建筑也没有南宫的规整和对称。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德阳门、德阳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中轴线西只有半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崇德殿、崇政殿、永乐宫。崇德殿南有两门,东金商、西神虎。两门南面有两观,东增喜观、西白虎观。中轴线东有两排建筑,自南而北分别依次是:西为天禄殿、章台殿、含德殿、寿安殿、章德殿和崇德殿。东为永宁殿、迎chun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和永安宫。
德阳殿是北宫正殿,殿前有德阳门。德阳殿与德阳门之间有东阁和西阁,德阳殿是明帝修建北宫时修建的。当时由于钟离意谏阻而缓建,后来钟离意出任鲁国相后才继续建成的。德阳殿是北宫内规模最大的建筑,建制颇似西汉末年未央宫前殿,在东都宏伟建筑中壮丽莫比。新建成的德阳殿,台阶高二丈,花纹石作坛,白玉砌台阶,黄金铸成的柱子镂刻着三带缠绕的花纹,并套以橘红se,屋内的墙壁上画着优美的图案,红漆梁上镶嵌着青se翡翠,并引洛水注于殿下,当时人称“珠帘玉户如桂宫”,实不为过。德阳殿南北宽七丈,东西长三十七点四丈,可容纳一万多人。
李尤在《德阳殿铭》的铭文中写道:“皇穹垂象,以示帝王。紫微之侧,弘涎弥光。大汉体天,承以德阳。崇弘高丽,包受万方。内宗朝贡,外示遐方”。汉代宫庭建筑,非常重视庭院大门。大门不但宽阔,而且两侧立有高大的石阙。石阙之上,往往有观。观是一种建在几丈高的高台上的建筑,可以远望。德阳殿门阙高耸人云,“自到偃师,去宫四十五里,望朱雀玉阙、德阳,其上郁律与天连”。kanshu.la/book/dazhuzai/





重生关云长 第八十七章 入驻京城
德阳殿建成后,百官大聚会,明帝想起了钟离意的规谏,很有感触地对公卿说:“钟离意尚书若还在京城,此殿当不能建成”。每年正月初一,皇帝亲临德阳殿庆贺。公、卿、将、大夫百官,各郡吏,蛮、貊、羌等少数民族使节,宗室诸刘计万余人前来朝贺。皇帝东上座,百官等万余人西向站。庆典开始,百官上寿,皇帝赐群臣以酒食,奏九宾乐曲,表演杂技魔术,共度升平之乐。东汉的多少朝政大事均在德阳殿定夺。
北宫的宫殿群除了上述建筑以外,还有百官朝会殿、承光殿、温明殿、九子坊、钩盾署、掖庭署、铁柱门、盛撰门、东明门、温德殿、章德殿、宣平殿、显扬殿、云气殿等。其中百官朝会殿是举行重要仪式、制定国策的处所,居于外朝,届时天子亲临其所。承光殿是太子的东宫。
在规模庞大的宫城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物,如群星拱月般地将宫城衬托得更加富丽堂皇。南宫西南角、宣阻门东北有凌云台,台东有冰室,专供皇帝消夏取凉之用;南宫东门外至城东望京门之间,依次排列着太尉府、司空府和司徒府。三公府第的建筑极为豪华,几yu超出皇家宫殿。东汉帝王因为倚重三公,也不加节制,甚至鼓励他们修建。
在北宫的东南,中东门西有高安馆,高安馆北是永安宫;宫周长六百九十八丈,宫内有景福、安昌、延休等殿,还有侯台和环境优美的花园;宫北为永和里。北宫东门至城东上东门的大道北面,自西向东有武库和太仓,是皇家军用仓库和供应zhongyang御府的粮食仓库。
围绕着皇宫有许多苑囿,供帝王游乐。在北宫专门设钩盾署,管理京城苑囿游观。设令一人,秩六百石,由宦官提任,有从官四十人、员吏四十人。北宫东步广里有芳林园,园中有华光殿和崇光殿。华光殿在崇光殿北,杨震之孙杨赐和刘宽都先后在华光殿为灵帝讲过学。
北宫西北有濯龙园,内有明帝马皇后的织室,是皇后闲暇时养蚕和娱乐之所;至桓帝时,讨该园进行了苦心的经营,使濯龙园景se优美,令人游而忘返。古诗说:“濯龙望如海,河桥渡似雷”。可以想见其水波荡漾、碧空相连的迷人情景。在这优美极致的花园里,桓帝曾以祭祀天子的规格祭祀黄帝和老子,当时用带花纹的布包坛,用金银装饰,设华盖之座,用郊祀上天的音乐,声势浩大,场面隆重。
北宫西面的御花园称西苑,是供皇帝游乐的地方。初时规模和建制均不显眼,至东汉末,统治者重游乐而广修园囿,于是西苑被修饰得宛若仙境。灵帝执政,绢帛全部放入万金堂中。
董卓携二位少主入主了洛阳并且很快控制了京城的布放,除了宫中原有的御林军及各种侍卫,整个外围皆是董卓的兵马,董卓进入了京都并且很快找到了落脚点,他将北宫之中的永安宫收拾出来作为自己的府邸,吃喝住行都在此宫之中,俨然天子气派,众将无不愤怒,朝中大臣也多是敢怒不敢言,董卓又给自己增添了很多卫队,由华雄亲自统领,往来自己的住处,并且监视着皇宫的动向,这支队伍足有几千人之多,而且皆是整戈带甲,好不威风,董卓出入则是由华雄亲自压阵,跟随左右................
关羽作为董卓身边第一武将,没能进入行宫居住,但却分得了一座正一品大员的府邸居住,这乃是大将军何进住的府邸,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将自己的府邸打造的是金碧辉煌、蓬荜生辉、豪华至极,就连皇宫比起来都要逊三分,不仅是大,造型也是相当的别致,各种雕刻更是jing致典雅,从里到外都透着一种大气,整个府邸盖的具有皇族的气息,置身其中人顿时变得飘飘然起来,关羽平生第一次见到如此豪华的府邸,俨然一古代的别墅啊!
置身在这府邸,有赏不尽的奇珍异宝不说,单说这府邸的各种造型就让人流连忘返,整个一文化宝藏啊!要是能带到现代那简直就是发了,放到古代关羽也唯有鉴赏与享受的份了,自己坐拥这么大的府邸这可真够奢侈的啊,难怪古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这是一个有些严重贫富分化的时代,关羽作为一个出身贫贱的农家子弟亲眼见证亲身感受了这一极端的社会现象................
董卓携20万大军簇拥着二位少主进入洛阳,整个洛阳都沸腾了,从民间到朝廷,可谓是人心惶惶,朝廷中的大臣们闻听董卓挟持了二主急的向热锅上的蚂蚁,尤其是董卓进驻永安宫后,他的浪子野心更是昭然若揭,此举更招来了朝中不少大臣们的愤怒与惶恐,不仅如此,在民间百姓对于董卓大军的入城也是深表厌烦,大军横冲直撞的进了洛阳,给百姓带来了不少麻烦,大军过后将整个接头路面搞得是一片狼藉,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董卓凭借自己人多势众、兵强马壮以强硬的姿态入驻洛阳,并且很快掌控了洛阳城的局势,他的野心也渐渐显露出来一并显露出来的还有他残暴不仁与欺君罔上和大逆不道,董卓先是霸占了永安宫进而便要酝酿一个更大的惊人计划,什么计划?那就是废黜汉少帝另立新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董卓有其深刻的考量...............
自古的规律就是:主强则臣弱,臣强则主弱!废立之事虽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有时甚至会背上骂名,但历史上还是有很多权臣这么做了,为什么?难道他们不怕背上千古的骂名?还是别有用心,其实这么做也是有着这些人的具体考量的,董卓更是一个胸有城府之人,同时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kanshu.la/book/dazhuzai/




重生关云长 第八十八章 拉拢袁术
他之所以这么做是有他的目的的,其目的有四:
一是为了突显自己的权威,皇帝由董卓来废立,借此昭示天下诸侯实权在己之手。
二、震慑忠于汉室的旧部,令其不敢多言,并藉此铲除旧势力。
三、亲手立的傀儡,更便于控制。
四、有威仪,聪敏好学等不过是董卓想出来的废立借口(只是借口而已,论道理董卓根本也没有废立皇帝的资格),总不能无理由的废皇帝。陈留王再聪明,毕竟只是个孩子,董卓根本也没将他放在眼里。
就是基于以上四点董卓权衡再三决定行废立之事,因为他本xing就是一个激an雄,他不想做什么忠臣更不想做什么好人,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个纯粹的恶人,只不过这时的恶人到达了权力的巅峰,这是一个可怕的组合,当这两样交织在一起,势必将祸乱天下,危险也随之而来了,灾难也即将上演开来。
董卓打定注意遂找到李儒商议此事,李儒谓董卓道:“主公yu行废立之事,需联合朝廷有实权的人物方可,凭借兵多将广再联合诸将一同举事,然后召集大臣们向他们发难逼他们就范,大臣们必然支撑不住,被逼无奈之下就得委曲求全以得自保,只要得到大臣们的拥护,这废立之事就水到渠成了!”
“文优之计正合吾意!那我们该联合谁为好呢?”董卓问道。
李儒寻思了一会儿,谓董卓道:“当下武将唯有袁氏最为合适!”
“汝是说袁绍?”董卓追问道。
“袁绍为人刚直勇毅,向来忠于朝廷,废立之事恐为其反对,必不与我等为伍!倒是他的弟弟袁术为人飘忽不定而且狡猾多端,正是为我所用之人!袁氏四世三公,门生遍于宇内,门生故吏更是在朝中任要职,威信极大,如能获得他们的帮助,主公大事可成矣!”李儒分析道。
董卓遂问道:“袁术现居何职?”
“现为虎贲中郎将(正三品)!”李儒答道。
董卓遂道:“即ri将袁术召来,我跟他谈谈!”
克ri袁术整装待甲的来到了董卓所在的永安宫,此时的袁术已经年过三十了,比关羽要长上几岁,凭借自己四世三公的显赫背景坐上这正三品的虎贲中郎将的将军宝座,袁术为人yin柔狡诈、狡猾多端,心胸比较狭隘,妒忌心强,但为人讲义气,xing格偏执好钢。
袁术边走边琢磨着,心想董卓找自己到底是何事呢?说实在的他对董卓的到来并不欢迎,尤其是当董卓如此霸道的坐拥洛阳之后更引起了袁术的反感,在袁术眼里是瞧不起董卓的,他算什么啊?居然敢如此的横行霸道,没有背景、从来就没有在朝廷混过,最多不过打了几回胜仗而已,现在居然如此嚣张,而自己好歹也算是家世显赫啊!
虽然如此摄于董卓强大的威力,袁术还是来了,他倒要看看这小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来到了永安宫,董卓对袁术的到来给予了热情的接待,见到袁术就如同见到了亲人一般,当下安排袁术落座,袁术对于董卓的接待泰若自然,很自然的坐了下来................
董卓见袁术坐定遂道:“公路啊!你我也是有过交往的,曾经有过一面之交,这次你我同朝为官了,里应竭力辅佐陛下才是!”
“董刺史言之有理!董刺史奉召勤王剿贼,公路十分欢迎。”袁术谦恭道。
董卓接着道:“今ri找公路来是有要事相邀的!”
“将军请讲!”袁术爽快道。
董卓双眼放光道:“我董卓率兵进京,举目无亲唯有与将军有过一面之交,将军也算是我董卓在京城的第一个朋友了,既然是朋友当着真人不说假话,我是奉召前来的,但当我到了京城之后才发现有一件事情不得不让老夫着急啊!”
“|哦?什么事情让刺史大人如此着急?”袁术惊道。
董卓故作悲叹道:“先帝不幸撒手人寰,扔下万民,先帝走的如此匆忙以至于未能及时培养出继承人,少帝年幼就被扶上正位,然吾观少帝懦弱无知,胆小怕事,如此怎能统揽江山、抚育万民?如何保得住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吾又观陈留王天资聪颖、善于雄辩而且遇事不乱,此乃天子气派,吾经过权衡再三,为大汉江山着想,为普天之下百姓着想,为众朝文武大臣着想,决定废黜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君,此事非同小可,吾念公路乃是名门之后,特邀汝前来商量,还望公路助老夫一臂之力啊!”
袁术闻后双眼瞪得滚圆,表情作惊呆状,好半天才缓过神来,只见他额头上渗出了白汗,战战兢兢道:“将军要行伊尹、霍光不成?”
“正是!但吾需要公路助我一臂之力啊!”董卓继续道。
此时的袁术渐渐冷静了下来,遂道:“将军此事非同小可,自古以来这废立之事弄不好要动干戈的啊,而且将军新到京城,便思如此之事恐遭朝廷大臣们的反对,吾以为此事须从长计议才是!”
“公路!朝廷只要有你拥护,凭借我西州20万大军的人马,估计朝中上下不会有人反对的,到时候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将陈留王扶上正位,你我上有另立贤君之名,下有护国安民之功,飞黄腾达指ri可待,事成之后我保举汝为骠骑将军(正一品),统领京城各路人马,你看怎么样?”董卓劝道。
袁术闻后不禁有些心花怒放,不过他转念一想:自己乃是名门之后,四世三公辅佐皇上从未干过这等不齿之事,如果自己真的和他同流合污的话既不是辱没了祖上的名声?自己也会背上骂名,将来还怎么混啊?袁术想到这便委婉回绝道:“事情来得突然,将军这件事我还须再三考虑一下,给我点时间好么?”
“公路汝要是愿意的话,现在我就封你为后将军,你看怎么样?”董卓继续道。kanshu.la/book/dazhuzai/




重生关云长 第八十九章 废立事宜
袁术闻后心一下子就有些动了:后将军?这可是个副一品的职位啊!不过这件事确实有些为难了,他琢磨了一下道:“将军我回去考虑考虑然后给你回话好吧?”
“好的!我就等公路的好消息了!”董卓遂道。袁术拱手与董卓告别便撤了出去................
袁术边走边思量:董卓与自己本无深交,今ri找自己前来原来是别有用心,想利用自己成就他的霸业,哼!把我袁术当棋子耍?想利用自己的声望为他起事增加筹码?没那么容易,太小看我袁术了,不过要是不答应他的话只恐会得罪于他,董卓现在的实力如此之大,无人能及,别说自己就是与众将合力也不是他董卓的对手啊!看来董卓行废黜之事是早晚的事了,即使自己不愿意帮他,ri后只要羽翼成熟了他还是要这么做的,看来祸事真的不远了,这董卓一向都是狼子野心,今ri总算是看了个清楚,帮又帮不得,不帮有得罪不起,看来这京都自己没法呆下去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不如早早离开的好,袁术打定了主意,连夜召集手下寻东门夺门而出,逃出了京城奔赴南阳去了。
董卓闻听袁术逃之夭夭不禁大怒,yu拿袁术的家人治罪,但袁术早已将家人全部牵走,董卓扑了个空,京城只剩下袁术的叔叔袁隗以及哥哥袁绍了,袁隗现为太傅(正一品),袁绍为司隶校尉(正二品),二人一个是朝中重臣,一个是高级武将,董卓新到奈何二人不得,不过虽然袁术跑了,董卓还是没有打消废黜的念头,这回他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这个心愿了...............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袁术既然跑了以求自保,那么宫中也没了可利用之人,董卓决定凭借自己的势力独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的他兵强马壮,无人能及,凭着这些优势的武力,他要向众大臣发难,逼他们就范,如果他们反对,就将他们集体囚禁,逼他们妥协,眼下他要做一件大事,什么大事?那就是收罗原属何进的兵马。
董卓找到华雄、张绣带所属兵马将何进的兵马全部收罗起来,有不从者统统杀死,摄于二人的威力,何进的手下大部分都臣服在了他们的yin威之下,就这样何进手下上万御林军侍卫全部归顺了董卓帐下,董卓势力一下子大增...................
董卓进入京都之后不断将自己的势力向宫中渗透,培植自己的势力,并且不断的增强自己在宫中的影响力,很快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反对和不满,后军校尉鲍信找到袁绍,谓袁绍道:“董卓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自入宫后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增强在宫中的影响力,不仅如此还堂而皇之的入驻了永安宫,此等逆贼如若不早图后患无穷,你我皆是朝中武将不如早早动手除掉逆贼,攘除激an凶,本初以为如何?”
“此事不宜着急而要缓图才是,我们不能这样轻举妄动,先观察观察再说!”袁绍劝道。
鲍信闻听此话不禁悲叹道:“只恐养虎为患,到时收拾就难了!”
“此事非同小可如若不成恐于你我不利,且不要打草惊蛇!”袁绍继续道。
鲍信一听袁绍这话不禁怒火中烧,叹道:“孺子不相与谋!”边说边起身甩袖离开了袁绍府上,当夜鲍信便打点行囊,第二天率手下士卒奔济北去了。
董卓见时机渐渐成熟,遂在南宫的温明殿中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另立新君之事,当下朝中上下大臣齐集温明殿中,董卓正襟危坐,坐在zhongyang位置,李儒侍立一旁,华雄持大刀侍立一侧,文聘持大刀站立后面,煞是威武,众大臣见状无不生畏,再看董卓表情严峻,眼睛发亮,目光炯炯有神,she出逼人的寒光,眉毛高挑,一脸的横肉,油光湛亮,整个人端详起来充满着霸气,身体胖大的董卓坐在那里如同铁塔一般,让人看了无不恐惧。
众臣见董卓如此模样遂不敢正视纷纷落座,其中有太傅袁隗、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尚书卢植、丁管、侍御史郑泰、侍中蔡邑、执金吾,并州刺史丁原、侍中周毖、司隶校尉袁绍、城门校尉伍琼、此外还有主荀攸、种辑、伍孚、陈琳等人也陆续来到,可以说满朝文武的重要人物都来到了。
董卓见众人来到不禁感觉飘飘然起来,心想:看来大家还是给他董卓面子啊!居然来了这么多人,而且还有不少是位列三公之人,董卓见众人来到谓众人道:“今ri召见大家起来是有要事相邀啊!没想到大家这么给我董卓面子,我董卓自大将军召见入京勤王缴贼,现如今宫廷内外阉宦已经全部铲除,皇上归位,宫廷形势一片大好,本来是该享受太平的时候了,不过有一件事情一直搁在老夫心里,让老夫夜不能寐啊!什么事呢?那就是当朝天子的事情!”
众大臣闻听董卓这么一说不禁有些大惊,心想这小子到底想作何居心?怎么提起天子来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众人心底升起,大家都不禁面面相觑,用惊恐的眼神望着董卓,董卓见大家如此状态,却冷冷一笑道:“老夫身为朝廷重臣又兼有勤王缴贼之重任深感自己身上责任重于泰山,因此敢不竭尽全力效忠朝廷,鉴于此我为国家社稷着想,为万民生计着想,为在座的各位着想,有一件事就不得不合大家商量,诸位都是朝廷的重臣,吾闻先帝去世时有意废长立幼让陈留王继位,可还未等实现便与世长存了,吾观当今天子懦弱无能、少谋无断、胆小怕事,如此君主如何能君临天下抚恤万民?而陈留王为人聪颖过人、有胆有识,此乃天子气派,所以鉴于上述种种,吾决定行伊尹、霍光之事废黜天子,立陈留王为君,诸位以为如何?”kanshu.la/book/dazhuzai/




重生关云长 第九十章 董卓斥丁原
董卓说完,众大臣百感交集,这不是明摆着的事么?他董卓要倒行逆施废长立幼自古以来就是取祸之道,他这不是要在众人面前班门弄斧么?尚书卢植首先道:“有伊尹之才罢黜天子此乃上顺天意、下顺民心之举;无伊尹之才废长立幼则是篡逆之举。”
“汝观吾有没有伊尹之才啊?”董卓问道。
卢植遂道:“汝当然没有伊尹之才了,汝有何德何能跟伊尹相提并论?”
董卓闻后不禁大怒:“汝居然敢辱没朝廷大臣十无不赦,来人啊给我把他拉出去砍了!”
李儒闻后急忙劝道:“主公且慢!卢尚书乃是朝廷重臣,在朝中颇为威信,杀了他恐伤众臣之心,望主公手下留情!”
董卓闻后遂罢免了杀意,斥退卢植继续跟众人讨论废黜之事,这时执金吾、并州刺史丁原出列道:“董卓汝居然敢废长立幼,罢黜天子,倒行逆施,欺君罔上,大逆不道,汝这么做吾坚决反对!”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董卓闻后喝道。
李儒见丁原身后站立一人身高九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当下董卓说完那人用眼睛怒视了董卓一番,双手也不由摸向了身上的佩剑,李儒早已看在眼里,遂伏在董卓耳边耳语了一番,董卓遂没有在多言语,丁原随即站立起来,只听“哼”的一声便转身离去了,他身后的猛将也跟在身后扬首阔步趾高气扬的走了出去,众人见状无不惊骇................
丁原愤恨的离开了温明殿,他与董卓也彻底闹翻,这丁原出身贫寒卑微,因会写文章,年少时被任用为官吏。后为南县吏,当有贼寇来犯时,都会身先士卒,冲出追寇。之后任并州刺史、骑都尉,屯兵在河内。因赏识吕布的能力而录用他。丁原为人有远谋、武勇,善于骑she,打仗时都身先士卒。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丁原受何进之召,带兵到洛阳诛杀宦官,但事情被何皇后制止,转拜丁原为执金吾。同年,何进被宦官密谋弑杀,董卓把持朝政,丁原以执金吾的身份别董卓召到温明殿中议事。
1...2223242526...1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