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别浪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跳舞
那边陈诺似乎还有点别的事情,讲了会儿后,就匆匆挂断了电话。
张林生其实还有点纳闷——陈诺明明说他在家呢,怎么听见电话那头,有小孩子哭的声音?
听着还不是一般的小孩儿,听着好像是个婴儿?
许是听错了?
·
傍晚的时候,夏夏一个人回来了。
绿茶大宗师回来,神色兴高采烈的样子,坐下后,抱着张林生的水杯一口气灌下一杯水,这才吐了口气,一脸回味的表情。
“你这……怎么了?”
“哎……”夏夏幽幽的叹了口气:“那个地方……真的,女人就不能去,我都差点走不动不想出来了。”
“什么玩意儿?”
“你不懂。”夏夏摇头:“你不明白,一个女人看见一屋子……一屋子!挂满了各种各样婚纱的场面!
我就告诉你,那场面,是个女人在那种环境下,都能腿软心软,然后人家跟你要多少钱,你就能给多少钱。”
张林生还是不懂——其实不止他,大部分纯直男,都不懂这种女性心理。
“你就想……如果换做你们男的,走进一个屋子里,面前墙壁上摆满了整整一墙的奥特曼。
身后是一墙的灌篮高手湘北队的球衣。
前面是一墙的变形金刚。
身后是一墙的高达。
地上还有数不清的圣斗士,龙珠……什么的。
你什么反应?”
张林生立刻秒懂了:“卧槽!!”
想了一下那种画面,张林生赶紧摇摇头:“对了,事情办好了?”
“当然,我去肯定办妥了啊。又不是什么难事,花钱而已。”夏夏笑道:“我还帮着砍了价,原本那个套餐贵个一千块钱,我砍到了八百。
然后人家还多送了一组烟花。”
张林生对夏夏的能力是毫不怀疑的,笑着竖了竖大拇指。
“对了,还有个大八卦,你想听不?”
“哈?”
夏夏鬼鬼祟祟的走过来,直接就坐在了张林生的腿上,一手勾住了张林生的脖子,在他耳边低声说了起来。
“我和大志去那儿,跟婚庆公司里的人一说,是大志为了给姐姐满足心愿偷偷来的。
还让婚庆公司的人帮忙瞒着朱晓娟别说,那天按照贵的那个套餐给提供服务就行。要给朱晓娟一个惊喜。
婚庆公司里接待我们的人都是女孩,一听就感动的不行不行的了,当时看朱大志的眼神都不对了。
这么善解人意的好弟弟,那个女人不喜欢啊。”
“然后呢?”
“其中有一个小姑娘,好像是看上大志了。”
张林生第一个反应是:哪家姑娘啊?瞎了吧?
啊不对,是聋子吧?
不是聋子能喜欢朱大志?!
正常人能和朱大志在一起待个五分钟,还不想揍他——那都是因为打不过他!
“不可能吧?”张林生有些怀疑。
“真的!”夏夏忍着笑:“有意思就有意思在这个地方了。
我看朱大志好像也有点和平时不太一样。”
“怎么个不一样?”张林生顿时来了精神。
“我去试衣服的时候,那个小姑娘留着和朱大志在那儿说话。
我回来的时候,小姑娘在那儿一直笑,笑得花枝乱颤的,还和我说,大志说话特别风趣,特别有意思,给她逗得都不行了。”
“不是……你确定人家说的是‘逗得不行’?不是‘气得不行’?”
“是真的!”夏夏的语气认真了起来:“我跟你说,我在那儿又和两人一起闲聊了一会儿。
差不多十几分钟时间!大志一句讨人厌的话都没说!”
这不可能吧——浩南哥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
“大志好像特别开心,还给人家小姑娘说了个笑话——还真挺好笑的。”
你确定说的是笑话,不是怼人的话?
张林生有点意外。
“我偷偷套了话,那个小姑娘是人家婚庆公司老板的女儿,没考上大学,就在自己家公司里一边玩儿一边帮忙干活儿。
模样么……”
夏夏略微想了想,回忆了一下:“我觉得还不错,挺好看的,反正配大志绰绰有余了。”
夏夏的姿色那是妖精级的。
她都觉得“还不错”,那就是长的真的不错了。
张林生还是有点不明白:这姑娘是哪儿有点大病吧?
“所以我就自作主张办了件事儿。”夏夏说道。
“什么事儿?”
“人家小女孩看来是真的想认识大志,还主动和大志要手机号码。
大志没手机啊,我就拦着没让他说没手机,我就说手机刚丢了,让人家小姑娘把手机号给我了。
从婚庆公司出来,我就带着大志去商场买了个手机,花了八百块钱。”
张林生一听就更好奇了呀!
什么买手机什么的,这都不是事儿。
关键是……
“拿到手机,当场就开通了号码,我就让他给人家姑娘发了条短信。”
“再然后呢?”
“再然后,一路上,你是没看见大志那个样子,时不时的掏出手机看一眼,就等着人家姑娘回短信。可人家可能在忙,所以一直没回吧。”
“再然后呢?”
夏夏笑看着张林生:“再然后?我就回来了啊。”
好吧。张林生有点失望。
“我看这个事情是有点可能的,没准能成呢。大志今天那个样子,我从没见过。
他居然一个下午在那个店里,都没说一句怼人的话。”
这是真的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啊……
朱大志居然会喜欢上女孩?还能忍着不怼人?!
张林生琢磨了会儿,忽然心中一动!
不对啊!
“欸?你刚才前会儿说什么来着?
你说你去试衣服?你去婚庆公司试什么衣服?”
“试婚纱啊。”
“你……试婚纱干什么?”张林生有点紧张。
夏夏叹了口气:“你别紧张,我没有什么想法。
我明白,你才二十岁,咱们现在还没到谈婚论嫁的时候。
不过女人么,看见一屋子婚纱,当然就想试试了。”
顿了顿,夏夏忽然丢过来一句更让张林生吃惊的消息:“我还租了一套,租两天。过两天就送过来。”
“???”
张林生意外了:“你……租婚纱干什么?”
夏夏嘻嘻一笑,像条蛇一样缠上了张林生,坐在他腿上,身子依在他怀里,轻轻的,扭来扭去的,在张林生耳边耳语:
“就算我们结婚,也是几年后的事情了……你才二十岁啊……
难道你不想试试我穿着婚纱,我们……
可你要想试的话,总不能还得等几年后啊……
所以我就租了一套,过两天送来。
你可别说你不想啊!”
卧槽!
卧槽!!
卧槽!!!
张林生顿时上头了!
沉默了几秒钟。
“婚纱……哪天送到?”
“要过两天,她们派人送来,不过她们生意太忙,如果到时候忙不过来……”
“没事!我去取!”张林生斩钉截铁回答。
有了这个插曲,小情侣顿时把朱大志走桃花运的事情丢到了脑后不提了。
不过张林生还是有点好奇的。
朱大志,怎么会喜欢一个女孩的?他到底喜欢什么样的?
·
晚上,朱大志和吴磊在家吃过饭,趁着朱晓娟在厨房里洗碗的时候,两人坐着抽烟。
“姐夫,我看上一个姑娘。”朱大志冷不丁丢过来一句。
“卧槽?”磊哥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去!瞪眼问:“真的?”
“真的!”
“……怎么回事?什么姑娘?哪儿人?做什么的?多大年纪?长什么样子?
不是,你怎么会喜欢人家的?”
朱大志一脸陶醉的表情,然后扔掉烟,双手比划了一下。
比划了一下,忽然觉得不对,不够。手又撑开撑大了,重新再比划了一下。
“大!”
这个字,就是大志的回答。
稳住别浪 第四百章 【满村尽是蒋家徒】
第四百章【满村尽是蒋家徒】
十字坡。
青云门的山门之下。
一辆拖拉机突突突的开到这山坡子下,村里修的石板路其实已经有不少地方开裂破败了。
一路上把陈诺和老蒋颠的够呛。
老蒋和陈诺坐在拖拉机后面的车斗子里,一边扇着灰,一边咳嗽着。
拖拉机停下,跳下车的时候,老蒋笑眯眯的走过去拍了拍开拖拉机的老伯,用本地的口音笑眯眯的道了两声谢,从兜里摸出一盒烟来塞进了人手里。
“不用不用!”拖拉机老伯和老蒋推搡了两下:“蒋老师,你是咱们村里当过老师的人,不能拿你的烟哟,我家的老四老五当年都是你教出来的……”
老蒋强行把烟塞进了人家口袋里,这才转身看了一眼从车上跳下来手里提着背包的陈诺。
拖拉机开走,老蒋挥手告别,才转身看了看这山坡子上的野茶树,还有野桃树,目光悠然,仿佛带着几分缅怀。
“你以前在这里教过书?”陈诺问道。
“不然呢?没在这里待过,我怎么会收了吴叨叨那个坏种当徒弟。”老蒋摆摆手,叹了口气。
想着自己这一门,也真的作孽……
内门的几个徒弟都是妖孽东西。
而吴叨叨这个外门的记名弟子,当年自己还左右看着都不顺眼——如今和内门的这几个妖魔鬼怪一比。
那简直就是良善之人啊!
老蒋其实一直就是把陈诺的师娘宋巧云托付在青云门照顾的。
这是陈诺这次陪着老蒋出发来之前才知道的。
……也好。
吴叨叨那个家伙虽然鬼鬼祟祟了一点,但一门老小,都是有本事的。宋巧云在这里,吴叨叨一门应该能护得住她。
当然不是靠那个打架连自己徒弟都打不过的吴叨叨。
而是吴叨叨的老婆,那个眼珠子白多黑少的女人。
她那一手鞭子,当初和陈诺相斗,都能追的陈诺满山跑。
·
来之前出发的时候,老蒋其实很着急,一路上都坐立不安的,但真的到了十字村,却反而看着,那气儿啊就沉下来了。
双手背在身后,丝毫没有帮陈诺拿行李的意思,施施然的走在前面。
陈诺倒也无所谓,背行李就背行李啊。
毕竟是自己的师父。
本事大本事小的,师徒就是师徒嘛。
唐僧打起来就是送肉的份儿,但走路的时候,还不是猪八戒沙和尚一个牵着马一盒挑着担?
吃饭都是孙猴儿去化缘或者摘果子给捧到面前来呢。
老蒋和陈诺一路上山,一路却忍不住开始絮絮叨叨的说了些个话。
蒋老师其实在这个地方待过不少年的。
早年他其实是金陵本地人。
只是从小没了爹妈,被宋巧云的爹收养。
宋巧云的爹是十字坡生十字坡长大的。
后来老宋去了金陵城谋生,做点小买卖,无非就是夏天推个自行车上街卖冰棍儿,冬天卖糖葫芦棉花糖什么的。
有两年,还推着个土炉子,走街串巷的炸爆米花。
给钢筋过修过锅底,磨过剪子锵过菜刀。
其实宋巧云的爹,算是个有文化的——毕竟祖上当官的,练武到如今,其实有点家学渊源的意思——练高深的武功,不识字是不可能的。
不然的话,给你留下本武林秘籍,你不识字,那不是抓瞎了么?
还得懂些医学药理。
但亏就亏在,那个年代做啥都讲成分的。
老宋成分不好,进不了工厂,当不了光荣的工人阶级。只能当个小贩子。
顺带说一句,如今的年轻人,知道“成分”是什么意思的已经很少了。
若是再过二十年后,陈阎罗重生回来之前那个年代的话,已经没什么年轻人知道这个词儿了。
——靠走街串巷的各种谋生,老宋在金陵城养活着宋巧云,也靠着一路供了孩子上学。老蒋还特别整齐,一路念到了高中。
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罕见的高学历了。
然后呢,就到了相应号召。
小蒋光荣成为知青了。
知青么。
当时正念高一的老蒋,停下了课业。
相应号召么。
老蒋是个简单的性子,太复杂的事情不会想那么多。
于是,少年老蒋上山下乡。
这个时候,老宋就出了一把子力气,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
老宋砸锅卖铁托人找关系,最后弄成了一个事儿。
把老蒋上山下乡的去处,最后安排到了,回十字村。
于是,把在金陵住了多年的小院子,家门上了一把锁。老宋带着十来岁的小蒋还有宋巧云,回了十字坡。
多年后,老蒋回忆起这段往事,无比感激自己的师父做的这一切!
那年月,其实很乱的。
有些地方是很艰苦。。
但回十字坡就不同了。
老宋是这里的本土人出去的,回去就等于回家,乡里乡亲的,都有人帮衬着。
蒋浮生听说自己学校里的同学分去了别处的,日子过的挺难。
听闻了这些,再看看自己个儿在十里村的日子。
那真的,一个天山一个地下。
屋子给分了个好的大的——屋顶漏雨和房梁维修,都是本村的宗族乡亲一群小伙子帮着弄好的。
棉被什么的,也是张家借一床李家送一卷。
灶台的砖头都是村里二十多户人家给凑出来的。
其实按照规定,小蒋是知青下乡,也要干活儿的——当然也不白干,有工资拿的。
那年月,这叫工分。干多少活儿,挣多少工分,然后多少分可以换多少口粮。
看,这不就是积分制么。
可见积分制在华夏早有渊源……
但是本地本乡的人,都当老宋一家是自己人回来的,都愿意照顾着。
而老宋更是拿定了一个主意!
“哪朝哪代,人都是要读书的!
古往今来,不管哪国哪朝,只要是稳定的社会,有文化才能吃的开!
所以,不读书不行!”
于是,老宋给小蒋定了路子:在家念书!
从金陵回十字村的时候,家里的那些被褥家当,老宋其实没带多少。
却唯独把小蒋在学校里的那些课本书,一张纸都不带少的,全带回来了!
还不止!
老宋利用自己之前在城里收破烂的功夫,走街串巷的,还搜罗了一些高中课本——那个时候不少知青上山下乡,很多人都把书本当破烂卖了。
老宋就趁机收了好几套回来。
全带回了十字村。
于是啊,在小蒋当知青上山下乡的那些年,其实很多需要挣工分的活儿,都是老宋去出面代他下地干活儿去了。
而小蒋则被老宋压在了家里,闭门苦读念书自学。
那个年月,其实日子过的苦,读书也没那么容易。
无非就是乡里下的组织开大会的次数多了些。
其他的,也就还好。
就这么着,一家三口,在食子村,就这么半苦半甜的,过了好几年。
小蒋在十字村靠着自己自学,把高中的学业算是完成了。
然后,老宋又拿了个主意,和村里的村长村老支书什么的都合计了一番。
村里的村学还得办!
还是拿出了当初教育小蒋的那番话来说服了村里人。
再然后,十七岁的小蒋,就在十字坡,成为了一名村学的小学老师。
嗯,说是小学老师有点不准确,村学没那么严谨,其实是小学初中的课程一起教。
能上多少上多少,能学多少学多少。
其实一开始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乡下的条件特殊,让孩子上学这个事儿,其实也推行的不顺畅。
别说那个年学了,就算是在现在,一些贫困地区让孩子上学都不容易。
小蒋就一家一家的跑,一家一家的劝。
帮张家忙农活儿,帮李家椿稻米,帮赵家搬柴火,帮孙家垒砖头。
一家家的,把全村的孩子收拢到了那个小小的村学里,可以有机会跟着自己念课本:春天来了,大雁往南飞……
这么说吧,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整整十多年,十字坡这一代,下到五六岁,上到十四五岁。
十字坡的这么一代人,不管是长长短短的,都在村学里学过,少的上个十天半月就不读了,多的能上个两三年三五年的。
甭管多少吧,十字村的这一代人,不管你是谁,见到老蒋的面儿,都得规规矩矩的喊一声“蒋老师”。
于是,小蒋老师在十字村的威望,直追老宋!
最巅峰的时候,威望高到什么程度呢?
小蒋只要背着手在村里溜达一圈,甭管上学家去,不敲门直接推门就进,主人非但不会觉得不妥,反而还会眉开眼笑的让座,还非要热情的留饭。
村里的一些大事小事,婚丧嫁娶,小蒋老师必须是请到的贵宾,要坐主桌的。
年轻后生结婚娶媳妇,生孩子这些大事儿,必须要请小蒋老师当个主婚人,生了娃儿,若是能让小蒋老师给取个名儿,那才叫妥当!
小蒋在十字村里待到了二十三岁。
那个时候,老宋就已经身子不行了。
家里,里里外外的,也都是小蒋做主。
二十五岁的时候,国家恢复了高考,小蒋按照老宋的嘱托,参加了那次高考。
靠着在乡下这些年,自学高中课程没有荒废掉,又靠着在村里当了这些年的老师,每天和课本打交道的那份熟稔,成为了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
是的,二十五岁参加高考。
那年月,别说二十五岁的高考生,四十岁的都有!
考上的也不是什么名校,一个师范大学。
不过呢,在去大学报道之前,小蒋在十字坡,把婚结了。
娶了宋巧云。
成亲那天,全村动员了起来,那场面,虽然不奢华,但是却热闹非凡。
婚宴上敬酒的时候,十字坡全村的半大孩子。
下到五六岁,上到十四五,有一个算一个,一共二百四十三人,全部排队站在了小蒋老师面前,规规矩矩的喊了一嗓子:“祝蒋老师和宋师娘,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嗯,其中还有一些孩子,嘴上还挂着鼻涕。
那场面……
当时已经身子很不行了的老宋,就眼含热泪,拉着小蒋:“你这辈子,在十字村算是没白待了!
今后啊,这辈子无论你遇到什么坎儿了,最难的时候都可以回来。
有这份情份在,只要你不是犯了天大的国法,村里老少都会愿意护着你。”
当时小蒋被老宋捏着手,一脸感慨,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也就是在那年夏天,老宋没熬过去,死在了十字村。
临死的时候,弥留时候已经不清醒了,最后一句话问的是:
“……金陵城咱家里的大门,那把锁的钥匙,我给放哪儿了?”
其实钥匙早就找不着了。
小蒋当时赶紧跑出去,在村口的锁匠家里随便挑了把模样接近的钥匙,冲回来,塞进师父兼岳父的手里:“老爷子,钥匙在,在的!”
老宋捏着那把钥匙,摩挲了一会子,这才放心的咽了气儿。
·
大学毕业,小蒋就分配回了八中当老师。
嗯,那个时候,八种所在的江宁区,还算是金陵城,是江宁县。
其实不是什么好去处——有关系硬扎的,都是托人分配往城里去。
小蒋没挑。
在他看来,去江宁县挺好,距离金陵城近——这就勉强算是回家了。
于是,告别了十字村,把宋巧云接走回了金陵。
从十字村离开那天……
全村相送!
·
站在山坡下,老蒋似乎还有点感慨,摸着山坡下路边的一棵柿子树。
柿子已经熟了大半,但树枝上没剩下几个了,想来是被附近的孩子都摘光了去。
“这树啊,还是当年我亲手种下的。”
老蒋叹了口气。
陈诺也不着急,就这么站在一边儿,静静看着。
“陈诺啊……”
“怎么说,老蒋?”陈诺嘻嘻笑着。
老蒋叹了口气:“本来这话呢,应该和林生说的,他是师兄啊……不过呢,他不在跟前,跟你说也一样。”
顿了顿,老蒋缓缓道:“我没儿没女的,将来我老了走了,都要你们这几个徒弟给我操办。
我死之后,是要回十字村的——就把我埋后山上。”
陈诺赶紧把手里的烟扔了:“别啊!老蒋,别这么乱立flag好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