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此时,第十五集团军已经有三支突击集群进入约旦。
因为战略空运要在十七日下午开始,所以蒋博文没有让部队向南推进,只是控制了约叙边境地区的桥头堡,把叙军防线向南延伸了数十公里,并且在以军右翼制造了一个长约二十公里、宽约三十公里的突出部。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蒋博文最担心的还是以军调整计划,转而向南攻打安曼。以军的战斗力仍然非常强悍,约旦军队绝对不是其对手,因此有可能一举拿下安曼。
显然,这对接下来的战斗非常不利。
当时,戚凯威已经电令蒋博文不要向以军施压,因为在他的计划中,必须守住安曼,并且以此威胁以军的侧后方。等到以军深入叙利亚境内,第十五集团军发动反击时,安曼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蒋博文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在没有向以军施压。
只是,在防御部署上,蒋博文也留了一手。
事实上,当时战场上的情势有点复杂,主要就是以军延迟了进攻时间,从而使蒋博文不得不有所顾虑。
要知道,按照之前的计划,以军在十六日夜间就应该越过约叙边境。
在十七日凌晨的时候,蒋博文一度认为以军放弃了进攻叙利亚的打算,而是准备向南扫荡整个约旦,巩固右翼防线。说得直接一些,以军已经因为中**队参战,放弃了战略进攻计划,转为战略防御。如此一来,继续留在贾比尔站的第十五集团军就将错过良机,等于拱手把安曼让给以军。
针对这一点,蒋博文没有让叙军进入约旦境内。
说白了,如果贾比尔站的防线过于坚强,以军肯定会调整作战计划。只有让以军相信能够取得突破,才能让以军继续采纳之前的作战计划,从贾比尔站杀入叙利亚,进入蒋博文设置好的圈套之中。
当然,蒋博文想多了。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虽然在十六日夜间,巴拉姆的几名参谋就提到,第十五集团军很有可能在约叙边境北面,即苏韦达省西南设置了圈套,之前的作战计划已经没有意义,应该首先拿下安曼,再挥师北上,而且巴拉姆也确实考虑过这个计划,甚至派遣参谋去前线部队了解情况,以便知道有没有可能让主攻部队转向。但是到了十七日凌晨,在得知美国海军航空兵即将参战的消息之后,巴拉姆没再犹豫,仍然坚持原定的作战计划,让主攻部队在十七日上午发动进攻。
后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巴拉姆犯的最为严重的错误。
部分人甚至认为,如果巴拉姆在十六日夜间调整了作战计划,哪怕只动用一个旅,也有很大的把握在十七日拿下安曼,消除大后方的威胁,而这对正面进攻的影响并不大,好处却极为明显。在这些人看来,如果巴拉姆这么做了,以军就算进攻遭遇挫折,也能退守约叙边境线,守住右翼战线。
当然,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就算以军在十七日拿下了安曼,也不可能避免右翼遭到包抄的结局,因为这些挺以份子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中国的战略空运力量。
从传统战术来看,安曼确实具有非常大的军事价值,因为这里是约旦境内的交通枢纽中心,贯穿约旦的铁路线与公路线中,四分之三都得经过安曼,另外四分之一也得从安曼附近通过,所以控制了安曼,等于控制了约旦境内的交通大动脉。问题是,中**队已经用行动证明,地面交通线不再是进攻的脉络,在有必要的时候,中国陆军有能力打一场不依靠交通线的地面战争。
要知道,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空军已经装备了数百架大型电动运输机。
从后面的战局发展来看,最迟到十二月初,中国空军就能把三分之二的战略空运力量放在中东战场上。如果中国海军夺取了制海权,打通了前往红海与波斯湾的航道,这支战略空运力量就能以伊拉克与埃及为基地,把空运效率提高好几倍。即便以巴基斯坦为基地,也能支持两到三个集团军在前线作战,还能同时为十支战术航空兵联队提供保障,确保中国陆军在中东战场上没有后顾之忧。
如此一来,以军占领安曼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要知道,约旦境内,不只是安曼才有机场。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必要,中国陆军的地面部队随时可以在前线开辟野战机场。别忘了,中东以沙漠为主,有足够多的地区适合开辟野战机场。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早在第十三集团军进军中东之前,戚凯威就制订了一份备用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就是第十三集团军在叙利亚的作战行动受阻,以军守住了边境防线,不得不开辟新战线。在这份计划中,戚凯威明确提到,要么借道沙特阿拉伯,要么从伊拉克的西部地区出兵,从东面进入约旦,包抄以军右翼防线,在控制安曼之后,从约旦河谷进入以色列境内。当时,唯一没有确定的就是兵力问题,即有没有必要在中东战场上投入第二个主力集团军。只不过,这也是小问题,毕竟戚凯威已经调动了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而且在十二月的时候,他肯定有能力再抽调一个集团军。即便让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进驻埃及,他手里也有足够多的兵力。
由此可见,就算以军夺取了安曼,也守不住右翼防线。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巴拉姆没有错过机会,而是在争取机会。原因很简单,巴拉姆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以军取胜的关键是能否尽快打到大马士革,控制叙利亚南部地区,迫使中国继续向叙利亚增兵。如果办不到,就算以军占领了整个约旦,也只能拉长长线,给中**队创造反击机会。
从战略上讲,只有尽快打下大马士革,以军才能继续掌握主动权。
由此可见,当时蒋博文与巴拉姆都有较为准确的判断,一个明知道对方必攻,一个明知道对方必守。
十七日清晨,在空军的全力掩护与支援下,以军发动了进攻。
因为叙军没有进入约旦,所以守卫贾比尔站的中**队且战且退,一面想方设法的通过战术反击迟滞以军的推进速度,一面从突出部退回到约叙边境防线上,最后才一口气撤退到了叙军阵地后方。
快到中午的时候,以军花了五个小时才推进了三十多公里。
与之前的进攻速度相比,以军这轮进攻明显慢得多,而且损失大得多。
根据以色列国防军的作战记录,在攻占贾比尔站的战斗中,总共损失了三百多辆主战坦克与两百多辆装甲战车,部署在后方的炮兵还遭到中**队突然反击,十多个炮兵阵地被摧毁,损失了上百门远程火炮。
在以军的战报中,没有提到中**队的损失。
事实上,在这天上午的战斗中,中**队的损失微乎其微,只有十多辆反装甲平台被以军击毁,而且只有三辆离战线太近而被迫抛弃,其余的都被装甲抢修部队拖走,并且在数日后修复。
当时,以军前线指挥官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反装甲平台不易对付。
比如在贾比尔站西南的一场战斗中,依托简易阵地的六辆反装甲平台就让一个以军加强装甲营在两个小时内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主战装备,而且最后还是中**队主动撤退,不然以军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当然,这也不全是以军地面部队的问题。
在当天上午的战斗中,以色列空军依然没有夺得制空权,甚至不得不放弃早已安排好的打击任务,全力与中国空军争夺制空权。打到十一点左右,也就是以军杀入贾比尔站、在战斗打得最激烈的一个小时之内,以色列空军甚至没有进行一次空中支援,导致以军地面部队不得不独自作战。
经过艰苦的战斗,以军终于攻占了贾比尔站,打开了进入叙利亚的大门。
只是,在这五个小时的战斗中,包括第一步兵旅在内的三个以军旅几乎被打残,而其对手不过是总兵力相当于半个以军旅的三支突击集群。更糟糕的是,以军已经失去了继续向北推进的动力。
下午一点过,美国海军航空兵参战。
到这个时候,战场形势才有所改观,至少在美军支持下,以色列空军有能力为地面部队提供有限的空中支援了。
当然,中**队也顺利退到了叙军防线后方。
根据蒋博文在当天下午发回来的战报,在十七日上午的战斗中,第十三集团军仅有四十多名官兵伤亡,损失微乎其微。
接下来,就得看叙军能否守住防线了。
按照蒋博文的安排,叙利亚国防军必须在防线上坚守十二小时,因为第十三集团军需要这十二个小时完成部署。接下来,就算叙军守得住,也要主动撤退,但是不能让以军扩大突破口。
一切顺利的话,决战将在十八日凌晨打响。
问题是,叙军能够坚守十二个小时吗?
十七日下午,牧浩洋还收到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出现在了中东战场上。
第三十八章猛攻
第三十八章猛攻,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四十章 反击的本钱
第四十章反击的本钱
十八日凌晨…,在跟李明阳商量之后,牧浩洋把总参谋部的工作交给了周渝生,登上了飞往“泰山”号的专机。
途中,牧浩洋给“泰山”号航母战斗群的指挥官龚继飞少将下达了命令,让其率领舰队全速通过阿南巴斯群岛,前往爪哇海,准备从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并且在进入爪哇海之后加强防空戒备。
此时,四支“泰山”级航母战斗群已经汇聚在一起,组成了特遣舰队。
因为其他三支航母战斗群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处于整训阶段,即便更换了舰载航空兵,也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按照牧浩洋的安排,龚继飞少将担任了特遣舰队司令,负责指挥舰队作战。
这个时候,周渝生已经按照牧浩洋的吩咐安排了侦察任务。
为了不惊动美军,周渝生没有调派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而是动用了部署在东南亚地区的反潜巡逻机。当时,这些巡逻机主要部署在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的三座海军航空站,主要任务就是搜寻在东印度洋上活动的美军第三舰队。到十七日夜间,反潜巡逻机群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架。为了延长反潜巡逻机的搜索半径,周渝生抽调了十二架在外观上与大型电动运输机完全一样的大型加油机,而且把这些加油机全部派往新加坡,只是全部伪装成了大型电动运输机。
把大型电动运输机改装成加油机,可以说是中国海军的功劳,与空军基本无关。
在战争爆发之前,空军没有把大型电动运输机改装成加油机的想法,因为这种运输机的速度太慢了,难以满足空军的作战要求。相反,海军却非常有兴趣,因为大型电动运输机的速度与反潜巡逻机相差不大,正好可以为反潜巡逻机服务,而海军岸基航空兵的主力就是反潜巡逻机。
只是,海军总共只有二十架这种加油机。
所幸的是,对一个方向上的战斗来说,二十架加油机绰绰有余。
要知道,大型电动运输机的最大运载能力高达二百四十吨,而改装成加油机之后,最多可以运载一百八十吨航空燃油,足以为十架反潜巡逻机补充燃油,因此只需要十二架加油机就能支持一百二十架反潜巡逻机。事实上,因为电动飞机的后勤保障更加简便,出动率比普通飞机高得多,所以只要合理调配,八架加油机就能支持一百二十架分批次出动的反潜巡逻机。
海军没有大规模采购大型电动加油机,还与另外一个宏伟计划有关。
战争爆发前,大型电动运输机已经大批量服役,海军由此深受启发,决定研制一种全电动反潜巡逻机。按照海军的规划,将出资研制一种充电飞机,以取代所有为反潜巡逻机服务的加油机。这种充电飞机已经制造出了原形,其实就是在大型电动运输机上配备一座小型聚变反应堆。
这个项目,还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虽然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大型电动运输机不可能做到以聚变反应堆供能,因为这会占用其全部运载能力,使其失去应用价值,而且小型聚变反应堆过于昂贵,但是海军已经受到启发,即用小型聚变反应堆供能,可以使大型空中平台获得几乎无限的续航能力,也就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大型化的空中作战平台。在海军的秘密项目规划中,甚至有一种以此为基础的“空中母舰”。只是,该项目与空军存在冲突,而且技术难度太大,所以海军不是很热心。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天亮前,牧浩洋登上了“泰山”号航母。
此时,舰队已经通过了阿南巴斯群岛,正四十五节的最快速度南下,预计在上午十一点左右进入爪哇海。
牧浩洋赶到的时候,龚继飞正在安排舰队防空任务。
从能力上讲,龚继飞并不差,算得上海军少壮派将领中的翘楚,不然也没资格成为“泰山”号的首任舰长,也不可能在四十岁之前就晋升为海军少将,成为海军中最年轻的航母战斗群指挥官。
只是,龚继飞严重欠缺实战经验。
七年前,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时期,他还是一艘驱逐舰的少校舰长,虽然参加了战斗,但是没有多少表现机会。
事实上,在龚继飞身上反映出了中国海军的问题。
此时,牧浩洋已经六十六岁了,章玉廷在阵亡的时候已经六十八岁,周渝生、晏鹰搏等人也都是六十多岁,而在中国海军中,上校与少将的平均年龄只有四十二岁,因此在这两批骨干之间存在断层。说得直接一些,就是中国海军中缺乏年纪在五十岁到五十五岁之间,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高级将领。
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不是牧浩洋。
对于一支快速发展的军队来说,中**队很难避免人才断代所产生的问题,而且这也不仅仅是海军的问题。其实,早在黄瀚林与腾耀辉这一代,问题就已出现,只是因为牧浩洋这一代军人的表现足够优秀,而且在年轻的时候就获得了足够多的实战经验,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暴露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牧浩洋、戚凯威、母祁铁、周渝生、庞跃龙等人在中年的时候就挑起了大梁,才使得中**队在培养下一代将领的时候变得漫不经心,而且没有给年轻将领足够多的机会。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作为总参谋长,牧浩洋仍然得上第一线指挥战斗。
所幸的是,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年龄不再成为限制将领能力的主要问题,也大幅度延长了将领的服役年限。以牧浩洋的身体状况,即便再服役十年,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事实上,得益于医学技术进步,牧浩洋此时的身体状况与黄峙博在五十岁时相差不大。
要知道,黄峙博在五十岁的时候还是副总参谋长,要到五十五岁才取代陆风烈,成为中**队的顶梁柱。
牧浩洋没做休息,直接去了舰队作战指挥中心。
在询问作战部署之前,牧浩洋首先询问了舰队的状况。
可以说,这也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华山”号、“恒山”号与“嵩山”号服役不到半年,伴随的六艘大型综合战舰与十二艘反潜战舰的服役时间也只有大半年,舰队的状况到底如何、特别是官兵的训练情况,牧浩洋心里完全没底。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支崭新的舰队。
虽然在扩军浪潮下,牧浩洋采取了一些变通措施,提高了人员培训效率,比如让“泰山”号提前三个月服役,并且同时培训了两批舰员。后三艘服役之后,其中的一批舰员就拆散编入了三艘航母。但是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海军的人员问题,一是“泰山”号无法永久担任训练舰的角色,二是“泰山”级与以往的任何一种航母都有天壤之别,三是海军官兵需要足够多的训练。
总而言之,这三支航母战斗群的状态很不理想。
当然,除了航母,护航战舰也是个问题。
按照牧浩洋制订的规划,从“泰山”级开始,航母战斗群将只保留大型综合战舰与反潜战舰充当护航力量,而且按照一比三比三的比例配置,即一艘航母获得三艘大型综合战舰与三艘反潜战舰掩护。事实上,海军的造舰规划也是如此,“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在战前的订单就达到了十二艘。可惜的是,受其他因素影响,比如与造船厂的合同,“黑龙江”级在战争爆发前只建造了八艘,第三批四艘还没下水。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每支航母战斗群只有两艘大型综合战舰。为了提高舰队的综合作战能力,不得不把反潜战舰的数量增加到四艘。
虽然与以往的航母战斗群相比,这个配置已经足够强大了,但是离牧浩洋期望的标准依然有一段差距,特别是在防空作战能力上,反潜战舰无法取代大型综合战舰,而航母战斗群最大的威胁就来自空中。
所幸的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当时,“华山”号、“恒山”号与“嵩山”号搭载的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来自太平洋舰队的四支航空兵联队,而这四支航空兵联队都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官兵也处于最佳备战状态。
至于“泰山”号的航空兵联队,更是海军中的翘楚。
事实上,这也正是牧浩洋敢于把特遣舰队派上战场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四支实力强大的舰载航空兵联队,牧浩洋肯定会把反击时间安排在二零五三年,不会在二零五二年就让舰队出击。
四支舰载航空兵联队的配置都一样,各拥有四支战斗机中队、一支反潜中队与一支支援中队,拥有九十六架j-32与j-33舰载战斗机,十二架zq-1型舰载反潜巡逻机、六架zj-2型舰载预警机、四架zy-2型舰载运输机与六架直升机或者倾斜旋转翼飞机,此外还能额外搭载四架备用战斗机。
单纯从航空作战能力上看,四艘“泰山”级相当于六艘“昆仑山”级。
掌握了情况之后,牧浩洋才着手策划作战行动。
第四十章反击的本钱
第四十章反击的本钱,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四十一章 进退两难
第四十一章进退两难
牧浩洋到达“泰山”号的时候,美军第三舰队正在向南规避。
早在十七日下午,美军第三舰队就与一架中国海军的反潜巡逻机遭遇,只是巡逻机的航线离第三舰队有两百多公里,而且美军没有进行拦截,所以没有发现第三舰队,甚至没有意识到第三舰队就在附近。
只是,这次不期而遇,着实让第三舰队司令官尼克松准将捏了把汗。
当时,他的任务是监视巽他海峡与马六甲海峡,阻止中国舰队进入印度洋。在之前的作战部署中,第三舰队不但能够得到第四舰队的支持,还能获得来自澳大利亚的支援,作战行动没有多少难度可言。
用尼克松准将的话来说,他正急切的期盼着中国舰队前来决战。
只是,到了十一月初,情况出现了转变。
为了声援以色列,以及掩护迪戈加西亚,第四舰队被派往西印度洋,只留下了第三舰队独自坐镇东印度洋。
最初几天,问题还不严重。
在尼克松看来,中国海军需要一些时间才能知道,美军已经调整了部署,因此中国舰队不会急着杀入印度洋。
可是,到了十一月六日,随着新加坡沦陷,情势急转直下。
虽然尼克松掌握的情报并不多,但是所有迹象都表明,中国不会无缘无故的出兵攻打新加坡,其主要目的就是打通进入印度洋的航线。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就有情报表明,中国舰队已经退守南海。
如此一来,中国舰队随时有可能出现在第三舰队面前。
尼克松别无选择,只能让第三舰队向南撤退五百公里。如果顶在前方,仅凭第三舰队根本不可能击败中国舰队。更重要的是,在拔除了新加坡这个障碍之后,中国海军能够无所顾忌的动用岸基航空兵。虽然第三舰队也得到了部署在澳大利亚的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但是情况依然对尼克松非常不利。
原因只有一个:第三舰队处于守势,而中国舰队处于攻势。
任何一名海军将领都应该知道,舰队不是用来防守的,采取单纯的防御战术只能削弱舰队的战斗力。
以当时的情况,尼克松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岸基航空兵。
在他看来,只要第三舰队暴露行踪,根本用不着中国舰队出手,中国空军的数百架战略轰炸机、以及中国海军的数百架反潜巡逻机就能全歼第三舰队,而在拿下新加坡之后,中国空军与海军还能在前沿部署战斗机,为攻击机群提供掩护。如此一来,只要第三舰队暴露行踪,死期也就不远了。
正是如此,尼克松才让第三舰队后撤了五百公里。
问题是,接下来几天,情势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恶化了。
原因是,美国空军针对中国本土的战略轰炸行动很不成功,导致美国空军不得不首先打击中国的外围地区,而东南亚又是主要用兵地点。结果就是,部署在澳大利亚的美军战斗机不再为第三舰队提供掩护。准确的说,当时能够调来掩护与支援第三舰队的美军战斗机减少了四分之三。
可以说,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尼克松在十一月十日就向五角大楼请示,希望能让第三舰队再次向南撤退五百公里。
只是,五角大楼没有批准,而是答应给第三舰队提供警戒支援。
也就是说,空军不能派遣更多的战斗机掩护第三舰队,但是能够派遣大型预警机轮流为第三舰队提供防空警戒。
可以说,这已经是尼克松能够得到最好的答复了。
之前的好几场战争,特别是第二次印度洋战争早已证明,舰载预警机的区域探测与警戒能力远不如大型预警机,特别是在用被动雷达探测隐身战斗机的时候,效率仅有大型预警机的一半左右。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除非双方都在大洋深处作战,不然谁能得到大型预警机支持,谁就有信息优势。
1...387388389390391...5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