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燃烧的海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闪烁
可以说,霍姆斯方向上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蒋博文指挥的第十三集团军能够守住,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地面战平台在火力、机动能力、持续作战能力等各方面都比敌人的主战装备突出。比如在阵地防御战中,反装甲平台能够持续作战八个小时以上,而且备弹量高达两百发,而美军与以军的主战坦克最多只能持续战斗四个小时,备弹量不到五十发。除此之外,官兵的素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要合理利用防御的有利条件,一辆反装甲平台能在阵地战中对抗五辆主战坦克,而且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取胜。
错的是,蒋博文错误估计了形势。
当时,他不但认为美军投入了第一装甲师与第三步兵师,还认为第四步兵师也在这个方向上,随时有可能杀出来。
果真如此的话,蒋博文的军队最多只能坚持到二十八日天亮。
当时,蒋博文提出支援,主要就是担心第四步兵师跟在后面。
所幸的是,这个担心很快就可以放下了。
二十七日夜间,罗林森与巴拉姆的矛盾全面爆发,关键就是第四步兵师,即第四步兵师应该放在哪里?
根据美军的战报,罗林森在二十七日夜间发现,中叙军团在霍姆斯方向上的防御力度已经大大降低。虽然这是个错觉,即当天晚上,蒋博文从前线撤了两支突击集群下来,以便迎接二十八日凌晨的激战,因为按照他的判断,如果第四步兵师在这边,二十八日凌晨就免不了打一场大决战。当然,蒋博文这么做也冒了很大的风险,即他留下的两支突击集群很有可能被美军击溃。但是对罗林森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即非常值得在霍姆斯方向上加强进攻,按照他的判断,如果第四步兵师能在二十八日赶到,他就有绝对的把握突破中叙军团的防线。显然,实际情况肯定没有这么理想,因为第四步兵师最快能在二十八日清晨赶到,美军在二十七日夜间与二十八日凌晨并没发动有效进攻,所以到时候,蒋博文能在霍姆斯一口气投入八支突击集群,至少能动用六支,而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美军很难在此情况下取得突破。
问题是,罗林森并不知道这一点。
结果就是,他坚持要求第四步兵师开赴霍姆斯战场。
显然,巴拉姆并不打算让步,因为他也感受到了威胁,特别是左翼上的威胁,意识到中**队随时有可能发动反击,而他之前坚持要让第四步兵师充当总预备队,并且主要协助南面作战,就是把第四步兵师当成了最后的稻草,是在不动员以军其他部队的情况,应付中**队反击的唯一力量。
两人的争执,再次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上。
有趣的时候,这次连马歇尔都不支持罗林森,而是要罗林森按照计划行动,并且明确警告罗林森,如果不能在二十八日上午取得突破,就得停止在霍姆斯方向上的进攻,让部队撤退到霍姆斯河西岸。
马歇尔的这个决定,绝非政治上的让步,而是他也感受到了威胁。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第二十七集团军还没有登场呢,而且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支拥有数万人马的军团在哪。
头脑再简单的将军都知道,对方把一支主力藏起来,绝对不是为了避战。
除此之外,美军巨大的伤亡,也让马歇尔非常头痛。
打到二十七日夜间,美军已经在霍姆斯方向上损失了一万四千名官兵,其中阵亡数字就高达四千六百人。
要知道,这是美军在中东战场上的第一战。
如果第一次都打得如此惨烈,那今后的损失将难以估量。
既然马歇尔表了态,以色列总理就顺水推舟。
当然,以色列总理的政治眼光肯定比巴拉姆强得多,首先看出了问题,也因此在电话中暗示巴拉姆,进攻应该适可而止,如果有必要的话,放弃一些阵地,让部队转为防御状态也无不可。
对巴拉姆来说,这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
好的一方面是,至少不再需要担心罗林森了,即不用冒险挺进,可以按照他的判断来指挥作战行动。
坏的一方面是,有没有必要强攻伊兹拉?
要知道,以军几乎包围了伊兹拉,前线离城区不到五公里,而且守卫伊兹拉的叙军不足为惧,只有少量中**队是个麻烦。如果努把力,占领了伊兹拉,德拉方向上的防御态势就将大为改善。
可惜的是,巴拉姆不清楚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占领伊兹拉。
更可惜的是,巴拉姆手里没有多少牌可打了,因为他的左翼已经够虚弱了。
不可否认,巴拉姆在即将获得的胜利面前迟疑了,也因此耽搁了一些时间,可是他至少保持着清醒头脑,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放弃已经取得的战果,退回到德拉防线上,不然得全军覆没。
相反,在霍姆斯方向上,罗林森没有这样的觉悟。
马歇尔的干预,让他怒不可遏,甚至认为马歇尔背叛了他。后来,也正是这件事,让罗林森与马歇尔分道扬镳。只是在这个时候,罗林森还没有打算放弃,而是决定在最后时限到来之前,再豪赌一把。
第八十六章
胶着





燃烧的海洋 第八十八章 各让一步
.第八十八章各让一步
二十八日,还发生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燃烧的海洋全文阅读
一是当天上午,阿拉伯国家代表在巴格达举行会议,商讨一致作战的问题。虽然受几个还没有参战的阿拉伯国家阻挠,会议上没有达成一致决议,但是当天下午,几个参战的阿拉伯国家就宣布,将对美国、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几个西方同盟集团国家实施禁运与封锁,禁止向这些国家出售一切资源。这一决定,最终促成仍然处于观望状态的几个海湾国家参战。
二是中国与伊朗正式签订同盟条约。
从时间上看,中伊签署同盟条约是在“德拉-霍姆斯会战”结束之前,即德黑兰时间二十八日下午…。根据中国国务院总理杜小蕾在德黑兰做出的承诺,中国将在三天之内向伊朗派遣第一支地面部队,兵力不少于五万。此后半年间,中国还将陆续向伊朗提供五百架战斗机、以及足够武装十个师的主战装备。因为伊朗是粮食进口国,所以中国还将为伊朗提供粮食援助。
问题是,到这一天,中国仍然没有向俄罗斯宣战。异能小说排行榜
从这里也看得出来,伊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盟国,即中国不再单方面承担义务,也就没有理由向伊朗的敌对国宣战。
中国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别忘了,在中东地区,随着阿拉伯国家崛起,伊朗已经成为不受欢迎国家。如果中国要想继续与阿拉伯世界保持友好关系,就得与伊朗保持距离,而不是无条件的袒护伊朗,也就得在同盟上做点文章。
“德拉-霍姆斯会战”的结果,使这份同盟协议变得有意义。
虽然从战局随后的发展来看,俄罗斯当局并没有“守信”,即俄罗斯总统没有因为美以联军在中东战场上再次遭受惨败,而推迟攻打伊朗的作战行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肯定削减了进攻兵力。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俄罗斯至少从高加索地区抽走了三分之一的兵力。
当然,对中国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兑现承诺,即在三天之内,向伊朗派遣一支五万人的地面部队。
所幸的是,如果办不到,杜小蕾肯定不会做出这样的承诺。
在去德黑兰之前,杜小蕾就跟牧浩洋谈过,而且得到了牧浩洋的肯定答复,然后才向伊朗当局做了保证。都市异能小说排行榜
牧浩洋的想法很简单:动用战略预备队。
在此之前,他已经让戚凯威从北方战线上抽调了两个主力集团军,其中的第二十七集团军派往中东。
也就是说,牧浩洋手里还有一支主力集团军,即第三十八集团军。
虽然在兵力上,第三十八集团军只有四万多人,但是离五万人的差距不大,再派些军事顾问过去就能凑齐。
问题是,戚凯威坚决反对这么做。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第三十八集团军是北方战线上的总预备队,而且向俄宣战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果真把第三十八集团军派往伊朗,戚凯威手里就没有预备队了。
当然,牧浩洋并不这么看,因为按照军队内部的动员计划,到年底的时候,八支预备集团军将全部准备就绪,另外八支临时动员的预备集团军也将完成集结。其实,在此之前,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已经上了战场。在牧浩洋看来,这些预备集团军才是预备队,主力集团军应该放在最有价值的地方。
为了这件事,牧浩洋与戚凯威几乎吵了起来。燃烧的海洋全集
最终,两人闹到了黄瀚林那里,要元首做定夺。
毫无疑问,这下事情变得复杂了。
虽然黄瀚林知道牧浩洋为什么要把第三十八集团军派往伊朗,但是最终,他还是支持了戚凯威。
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对俄宣战时间已经定了下来:二零五三年一月一日。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黄瀚林越过牧浩洋,找戚凯威要了陆军的作战计划,并且得到了戚凯威的肯定答复,即在准备充足的情况下,中国陆军能在大陆战场上掌握主动权,不给俄军任何机会,并且在开战后的一个月之内,把中国本土边境防线向外延伸两百到五百公里,确保本土绝对安全。
显然,这个保证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要知道,当时黄瀚林最担心的就是本土遭到军事打击,而他担心的理由,在很大的程度上来自政治压力。
别忘了,开战之后,美军就开始轰炸中国本土,虽然损失不大,但是从没停歇。
对黄瀚林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就算美军的战略轰炸没有造成多大损失,人员伤亡也不是很大。架空历史小说排行榜到二零五二年底,被美军炸死的平民还不到五千人,而且遭受轰炸的主要是广东与浙江省,特别是沿海地区,内陆省份还没有遭到轰炸。问题是,这种时刻存在的威胁已经影响到了黄瀚林的政治地位。在十二月初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有代表提出,为什么不对敌人进行战略反击?
黄瀚林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不是军事指挥官。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黄瀚林迫切希望发动一场意义重大的战略进攻,即便不能消除美军战略轰炸机构成的威胁,也要达到振奋人心、转移公众视线的目的,而能够产生这种效果的,只有向俄罗斯宣战。
既然宣战日期已经定了下来,那么军事部署就得服从实际情况。
显然,第三十八集团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暂且不说该集团军是否还是中国陆军的头号王牌部队,但至少还顶着“万岁军”的名衔,在民众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把第三十八集团军派往伊朗,而不是用在本土北方战场上,别说戚凯威不答应,连黄瀚林也无法向公众解释。
问题是,牧浩洋的主张也没有错。
要知道,伊朗陆军只是徒有其表,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当时,伊朗陆军的总兵力为六十万,而且正在进行战争动员,兵力规模以每天上万人的速度增长。可惜的是,伊朗陆军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其最先进的主战装备,还是三十多年前从中国购买的99式主战坦克。虽然伊朗曾经提出过购买24式主战坦克,但是最终没有成交。
很明显,伊朗陆军根本顶不住来自北面的压力。
按照牧浩洋的估计,只要俄罗斯发动地面进攻,而且投入足够多的兵力,三到五天后就能攻占德黑兰。
要知道,现在的俄罗斯陆军,已经非常有威胁了。
别的不说,俄罗斯陆军的t-140型主战坦克就与美军的m27a1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其改进型几乎就是m27a3的翻版。在其他方面,俄罗斯陆军的装备性能也不算差,基本上与美军持平。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拥有一支较为强大的空中力量。
与之相比,伊朗空军几乎不值一提,其最先进的j-22战斗机总共还不到一百架,而且全部是早期型号。
如此悬殊的实力对比,让伊朗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
虽然在夺取了印度洋的制海权之后,中国不再倚重横贯亚洲大陆的铁路线,但是伊朗扼守着波斯湾,对阿拉伯海也有威胁。如果伊朗战败,波斯湾航道就将被俄军切断,巴基斯坦也将受到威胁。
别忘了,到这个时候,中**队才攻占了迪戈加西亚,还没有占领吉布提。
也就是说,前往波斯湾的航线是支撑中东军团的主要支柱,如果这条航线断绝,中东军团将难以为继。
做为总参谋长,牧浩洋肯定得考虑战局的总体情况。
在他看来,此时伊朗比大陆战场还要重要,而且应该等到伊朗战局稳定下来之后,再向俄罗斯宣战。
当然,牧浩洋没有把这个想法告诉黄瀚林。
在核心权力圈混了几十年,牧浩洋不可能不清楚黄瀚林的想法。
在牧浩洋的坚持下,戚凯威也做出了让步,即答应把第一个全面装备地面战平台的预备集团军,即第一一三集团军派往伊朗,并且为该集团军增加一支陆军航空兵联队,提高其在山地地区的独立作战能力。
这样一来,第一一三集团军就有五万多名官兵了。
从编制上看,第一一三集团军是第十三集团军的直系预备集团军,即在和平时期保留基本编制,在战时补充作战人员。也正是如此,第一一三集团军的番号中,没有“预备”这两个字。只有那些平时只有一个编号、没有保留基本编制,在战时由紧急征召的退役军人组建的集团军才加上了“预备”二字,比如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由此可见,第一一三集团军的战斗力肯定在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之上。
事实上,单纯从作战能力上看,第一一三集团军不比任何一支主力集团军差。
要知道,即便在和平时期,这支部队也会每年举行两次全体训练,每两年与主力集团军进行一次对抗演习,官兵全部是预备役军人,每年的训练时间在三百个小时左右,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次集训。
对牧浩洋来说,这也算是不错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牧浩洋也主张在伊朗采取防御战略,即以稳定战局为主,没有理由击败入侵伊朗的俄军。
要知道,伊朗战场足以牵制数十万俄军。
第八十八章各让一步
第八十八章各让一步,到网址




燃烧的海洋 第八十九章 政治决定战争
.第八十九章政治决定战争
“德拉-霍姆斯会战”的结果,直接促使中国向俄罗斯宣战。燃烧的海洋全集
对美国来说,这场会战的重大失利,造成的影响更加严重。
虽然在二十八日,美国国防部并不承认会战失败,只以“失利”作出概括性总结,随后宣称美军成功保护了以色列,消除了中叙军团对以色列构成的威胁,取得了毙伤数万敌军的辉煌战果,但是这种宣传伎俩,只能用来麻痹平民百姓,对美国高层来说,这场会战是不折不扣的惨败。
要知道,美以联军在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的情况下,损失了数万名官兵。
虽然中叙军团的伤亡也很大,但是两个中国集团军的减员率还不到一成,即战斗力没有本质性降低。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在美以联军作战能力大幅度下降的时候,却要面对比之前多出一倍的中**队。虽然在二十九日,巴拉姆向以色列总理保证,以军的防线很坚固,暂时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但是这位背上了黑锅的以军将领仍然认为,美以联军无力进攻,还要尽快加强兵力。
向中东增兵是肯定的,但是要增派多少部队?
当时,罗林森已经把责任推到了巴拉姆身上,宣称是巴拉姆在南部战线上犹豫不决的进攻行动,拖延了整个战役计划,使在北面进攻的美军蒙受了惨重损失,应该由巴拉姆承担所有责任。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
只是,这个狂妄自大的美军将领也猛然明白了过来,即美以联军的兵力还远远没有达到扭转战局的地步。
结果就是,十二月三十日,罗林森亲自向马歇尔提出增兵。
按照罗林森的要求,至少需要增派八个美军师,美以联军才能取得兵力优势,也才有能力发动一次决定性的进攻。
问题是,马歇尔手里根本没有这么多部队
要知道,和平时期,美国陆军总共也就八个常备师,即第一装甲师、第二骑兵师、第三步兵师、第四步兵师、第七步兵师、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与第八十二空降师,此外还有八个国民警卫队师。虽然美军师级编制的规模非常大,兵力在一万六以上,其中第二骑兵师接近两万,但是与中国的集团军相比,仍然差了一大截。结果就是,美国陆军的常备作战部队比中国陆军少得多。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
以当时的情况,马歇尔最多向罗林森增派三个师。
问题是,罗林森坚持要求获得八个师,不然他不会再次发起进攻。
最终,马歇尔不得不做出让步,即承诺在二零五三年三月底之前,在已经增派三个师的情况下,再派遣八个新成立的师,而罗林森必须在二零五三年二月底之前,提交详细的进攻作战计划。
当然,马歇尔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即让罗林森出任美以联军总司令。
只不过,这是下个月的事情了。
既然罗林森已经把责任推到了巴拉姆身上,以色列当局也默认了,那么撤换联军总司令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马歇尔尽了最大努力,只是这个结果让卢卡斯很不满意。
当时,美军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情报,知道中国会在新年开头向俄罗斯宣战,而且将同步发动战略进攻。
有趣的是,美国当局没有把如此重要的情报通报给俄罗斯。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这是卢卡斯下达的命令,而他这么做,主要就是担心俄罗斯放弃攻打伊朗的作战计划。异能小说排行榜
要知道,俄罗斯总统早就暗示过,只要与中国交战,俄罗斯就不会进攻伊朗。
更重要的是,二十八日,中国与伊朗正式结盟,而且承诺在三天之内、也就是在二零五二年过去之前向伊朗派遣地面部队。
站在卢卡斯的角度,这个承诺预示着中国将在伊朗投入重兵。
毫无疑问,对他来说这是天大的好消息,而且是“德拉-霍姆斯会战”之后,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在短期内将无法向中东增兵,美以联军将获得难得的喘息机会。
只是,这还不足以让以色列高枕无忧。
别忘了,当时在中东战场上,中国有三个集团军,虽然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主要驻扎在约旦境内,但是另外两个主力集团军依然有足够强大的兵力,也就有可能在美以联军进行调整时发动进攻。
为此,卢卡斯必须设法减少中东战场上的中**队。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俄罗斯进攻伊朗,让中国不得不抽调兵力去伊朗。如果中国在这个时候已经向俄罗斯宣战,就不大可能从本土抽调兵力。也就是说,中国将别无选择的从中东抽调部队。异能小说排行榜
正是这个原因,让卢卡斯决定不把消息告诉俄罗斯总统。
要知道,如果俄罗斯总统知道了这条情报,俄军就肯定不会进攻伊朗,而会把主力全部派往远东地区。
事实上,当时俄军已经做出反应,把部署在内高加索地区的部队派往远东。
三十日,卢卡斯亲自询问了马歇尔,即美以联军有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再发动一次规模足够大的进攻。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卢卡斯是想以此稳住俄罗斯。
可惜的是,马歇尔的回答非常直接,即美以联军无法发动进攻,哪怕只是目的有限的战术进攻。
在卢卡斯追问之后,马歇尔甚至暗示总统,如果强迫他发动进攻,他就辞职。
这下,卢卡斯只能放弃了。
要知道,把乔丹上将撤下,已经使他的政治威信、特别是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受到了严重打击。如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第二位参联会主席下课,恐怕卢卡斯也要面对遭到弹劾的风险。只要卢卡斯失去民意支持,国会里的那些野心家,绝对不会放弃能够提高自身地位的机会。
到这一步,卢卡斯已别无选择。
他能做的,就是尽量鼓励俄罗斯总统,让俄罗斯把重点放在伊朗。
事实上,这也正是马歇尔的建议。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马歇尔明确提到,俄罗斯应该在远东采取防御,首先完成在伊朗的作战行动。从军事上讲,此举有一个极为明显的好处,即俄罗斯攻占伊朗后,能够切断中国中东军团的补给线路。也就是说,在中东战场上,美以联军可以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迅速击败中叙军团。
为此,马歇尔甚至告诉总统,只要俄罗斯能在伊朗取得决定性胜利,他就可以把部署在中东的部队派往伊朗、甚至派往远东地区,与俄军协同作战,因为对付阿拉伯国家,以军就足够了。
毫无疑问,正是马歇尔的建议,让卢卡斯看到了一线希望。
三十日夜间,卢卡斯秘密飞往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进行了面谈。
在提出马歇尔的军事计划时,卢卡斯故意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俄罗斯应该在远东地区进行战略防御。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卢卡斯忽略这个问题,主要是不想透露消息。
1...406407408409410...5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