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雄霸天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东一方
“卑职明白”
史阿抱拳,也是斗志昂扬。
王越来了黄县,史阿也觉得轻松许多。
王炎说道:“王老长途跋涉而来,一路辛苦了。史阿,带王老下去休息,明天开始正式做事。”
王越虽然面露疲惫之色,却斗志昂扬,精神十足,摇头说道:“主公,老朽身体好得很。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开始,老朽今天就处理英雄楼的事情。”
王炎道:“王老不必如此”
王越表情固执,恳切道:“老朽一点也不疲惫,主公不用担心。”
王炎道:“罢了,王老坚持,我就不劝了。史阿,给王老带路,你熟悉情况,王老不懂的地方,你告诉王老。”
史阿点头应下,带着王越离开。
两人离去后,王炎吩咐道:“来人”
一名士兵走进来,拱手行礼。
王炎吩咐道:“请贾诩、郭嘉、胡昭来大厅议事。”
“诺”
士兵得令,转身往外走。
王炎一个人坐在厅中,思考着王越带来的消息。昌阳县的县令,竟然派人来行刺,这样的事情,王炎不可能坐视不理,必须有应对之策才行。
不到一刻钟,三人全部到齐。
众人落座,王炎开门见山的道:“王越抵达黄县,带来了一个消息。昌阳县令派人来刺杀本官,不过行刺的三名武士都被王越拿下。”
胡昭略作思考,开口道:“昌阳县令以下犯上,必须严肃处理。但卑职认为,不宜发兵征讨。一方面是只抓了三个武士,无法给昌阳县令定罪;另一方面是兵力不足,粮食也非常紧缺,短时间内,请主公暂息兵戈。”
贾诩微微一笑,道:“胡功曹的分析有道理,下官也认为必须严肃处理。”对于出不出兵的问题,贾诩却没有给出答案,只说必须处理。
王炎问道:“奉孝认为呢?”
郭嘉回答道:“主公,在下也认为必须处理昌阳县令,甚至杀一儆百。如果明知道昌阳县令意图不轨却还不处理,消息传出去后,主公的威仪何在?”
“对此,卑职建议,传令东莱郡各县的县令来黄县。”
“来黄县的县令,不管是否怀有二心,表面上是忠诚的。不来的人,必定怀有二心。昌阳县令派人行刺,他得到命令后,肯定忐忑不安,很可能不会来黄县。”
“如果昌阳县令不来,主公再率兵讨伐,这是先礼后兵。再者,从传达命令开始到各县的县令到黄县,一来一回,至少是一个月以上。这期间,足够整编军队,足够准备军粮。”
“如果昌阳县令来了,主公可以借机审问,甚至调动他的官职。”
郭嘉脸上笑意浓浓,一副轻松的样子,说道:“总之,主公命令各县的县令来黄县述职,便是对各县官员的考验
贾诩眼前一亮,赞同道:“奉孝的建议,卑职赞同”
胡昭仔细的考虑了一番,也认为郭嘉的建议比直接出兵更好,点头道:“主公,卑职也赞同郭军师的计策”
王炎点头,便下令道:“既然都认为可行,就传令各县。孔明先生,你马上拟定公告,传令各县的县令,让他们在一个月内到黄县述职。”
胡昭点头记下,商议完事情后,便下去执行命令。
三国之雄霸天下 第243章 拜访太史家
黄县南城外十里,这一片地方青山为伴,绿水环绕,风景格外的优美。在山下,一处村落静静存在。村落并不大,只有十来户百姓居住在此。抵近中午,村中炊烟袅袅,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午饭了。村口,几个孩童正在嬉戏,稚嫩的笑声此起彼伏。
“哒哒”
急促的马蹄声,自远处而来。
马蹄声一下令玩耍的孩童停下来,一个个睁大了眼睛,望向山村外的官道,眼见着迅奔跑的战马,眼中浮现出新奇的神色。
“有人来了四个人,有四个人。”
“哇,好高大威武的马儿。如果我可以骑马就好了。”
“太史家哥哥回村子的时候,也骑着高头大马,哼,又不是没有见过,少见多怪。”
几个孩童嬉笑说话,分外活泼。
不一会儿,来人到了村口。
为一人翻身下马,来到一名孩童身前,弯腰问道:“小郎,太史慈家怎么走呢?”问话的人是王炎,在王炎身后,还跟着典韦和两名十八骑的士兵。
孩童也不怯生,笑吟吟道:“你是什么人,找太史家哥哥有什么事?”
王炎道:“官府传令,征召太史慈做官。”
孩童一听要做官,兴奋无比,侧身指着村落内,大声说道:“顺着这条路往里面走,走到最里面的时候,就是太史哥哥的家。不过,太史哥哥不在家。”
王炎点头,道:“多谢小郎”
“下马,我们进村。”
王炎让典韦和随从下马,一行人往村内行去。
时间不长,王炎来到了太史慈家门外。太史慈的家简单而朴素,外面围了一圈半人高的篱笆,里面有三间土屋,一个土灶搭在房屋最右边。此时,一名简朴的老妇人,正在灶前烧火做饭。这老妇人,便是太史慈的母亲张氏。
来之前,王炎就知道太史慈不在家。因为说服太史慈有难度,所以王炎改变了策略,希望通过太史慈的母亲劝导
王炎叩响了房门,道:“老夫人在吗?”
张氏道:“谁啊?”
王炎回答道:“在下王炎,为太史慈而来。”
一听是关于自己儿子的事情,张氏赶忙放下手中的柴火,洗于净手,整理好衣服,才走上前去打开门,把王炎一行人迎到客厅。
宾主落座,张氏说道:“寒舍简陋,怠慢了贵客,请贵客见谅。”
一番话,不卑不亢,颇为得体。
王炎见太史慈的母亲有一定见识,心中大喜。她越是明理,就越好劝说。王炎摇头道:“在下冒昧叨扰,唐突了
张氏话锋一转,问道:“贵客找我儿有什么事情?”
王炎说道:“在下王炎,新任东莱郡太守。听闻太史慈文武双全,是难得一见的人才,所以特地前来拜访,希望请太史慈出山相助。”
张氏听了后,眼神狐疑,目光中闪烁着怀疑之色。
眼前的人这么年轻,能相信吗?
王炎看出了张氏的怀疑,解释道:“老夫人,太史慈是人杰,纵然我骗得了您,难道还能欺骗太史慈吗?我刚上任东莱郡,老夫人不知道是正常的。但稍微打听一下,就可以知道我的事情,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张氏心中仍然警惕,却也认可了王炎的说法。想了想,张氏说道:“王大人,我儿年轻的时候,曾得罪了州里面的权贵,至今在外避难。你如果想招揽我儿,恐怕会被殃及,甚至连你的官职都要丢掉。”
张氏盯着王炎,眼中有着试探神色。
一方面,可以通过此事,看看眼前的人是否是真心招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此事,分析王炎的为人。如果王炎畏惧权贵,她的儿子宁愿不出仕。
王炎轻笑道:“敢问老夫人,太史慈是什么时候得罪的人?”
张氏回答道:“几年前的事情了”
王炎又问道:“得罪的人担任什么官职?”
张氏摇头,道:“什么官职老妇人不知,但很大就是了。”
王炎哈哈一笑,道:“老夫人住在山村,不知道外界消息是正常的。小子除了东莱郡太守这一官职外,还有另外的一重身份。”
“什么身份?”
张氏眼中,流露出好奇之色。
似乎,眼前的青年不简单。
王炎不急不缓的道:“家父王允,今年刚刚执掌青州,担任青州刺史。说得通俗一点,家父就是青州的土皇帝。有了这一层关系,老妇人认为太史慈的事儿还严重吗?”
“啊”
张氏惊呼一声,表情也变得颇为拘谨,恭敬无比。
事实上,张氏并非一般的农妇,她读了些书,也见识过一些达官贵人。见到王炎这个太守后,能保持镇静。可也仅仅止于此,当眼前的人不仅是太守,更是一州之主的儿子,她再也无法保持镇静了
张氏恭敬道:“老妇人有眼不识泰山,请大人恕罪。”
王炎轻轻一笑,言归正传道:“老夫人不用如此,我这次来,是真诚希望太史慈能出山相助。老夫人是东莱郡的人,当知道东莱郡的苦楚。”
“这些年,东莱郡民生凋敝,百姓非常艰难,流离失所的不计其数。靠我一个人来改变这个困境,非常困难。唯有群策群力,才能以最快的度改变东莱郡,让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
“太史壮士生于东莱郡,长于东莱郡,更是能力出众。既如此,自当担起重任,为东莱郡的百姓尽一份心力。”
王炎诚挚说到:“小子希望老夫人能劝说一二,请太史壮士出山。”
一番话,张氏也是颇为激动。
她听出了王炎招揽太史慈的真诚,更感受到了王炎改变东莱郡的迫切。
这样的官员,让张氏肃然起敬。
王炎取出任命书,递到张氏手中,“老夫人,这是给太史慈的任命书,我任命他担任奋武校尉,在军中效力。如果他愿意出仕,请他来县衙即可。”
“典韦,把衣甲送上。”
王炎吩咐一声,典韦当即把准备好的官服和甲胄送上。
张氏眼中闪过一抹欣喜,但也没有立即答应,心想这位大人看上去很不错,但也得打听为官如何才行,而且也需要征求儿子的意见。
张氏面带笑容,感激道:“大人好意,老妇人替子义拜谢了。子义不在家,等他返回时,老妇人一定告诉他,可好?”
王炎道:“多谢老夫人”
张氏话锋一转,道:“临近中午,来不及准备丰盛的午饭,大人在寒舍吃点粗茶淡饭吧。”
王炎道:“在下还有事情,就不叨扰了。”
“告辞”
王炎起身,便打算离开。
张氏再一次开口挽留,王炎又婉言拒绝。如此两次,张氏不再劝说,送王炎等人离开。等王炎离去后,张氏把任命书、甲胄一起装好,小心翼翼的放回房内。
傍晚时分,一名青年纵马靠近村庄。到村庄入口处,青年翻身下马,牵着马径直往里走。
青年剑眉入鬓,双目神光灿然,器宇轩昂,颇为不凡。
此人,正是太史慈。
他牵着马到家门口后,推开房门,进入院子喊道:“娘,我回来了。”
张氏急匆匆走出来,欢喜道:“回来就好”
太史慈从马背上取下一个麻袋,放在了房内,才走出来,说道:“这一次回来,儿子带了些粮食和肉于,足够您吃上一个月的。”
张氏道:“你上次带回来的粮食,都还没吃完的。”
太史慈笑道:“粮食不嫌多,存着就是。”
母子二人说笑着,在院子中坐下。聊完了家常,张氏神色变得严肃起来,道:“子义,今天中午,太守王炎来访,征辟你出仕为官。”
太史慈闻言,微微皱眉,没想到王炎竟然找到了家中来。
三国之雄霸天下 第244章 太史慈的决断
张氏看着儿子凝重的表情,说道:“从王炎的言谈举止看,人虽然年轻,却相当不错,说话也真诚,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好官。不过娘老了,人心难测,娘不知道王炎为官如何。你一直在外,应当知道些王炎的情况。”
太史慈点头,开口道:“王炎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官员,他刚到东莱郡上任,就遇到海贼攻打黄县。他亲自率军出战,击溃了海贼。前几日,王炎又发兵剿灭何邈,收降了林桦和尤贤。黄县的三大匪,已经全部消失。”
“啊”
张氏惊呼,一阵不可置信的神态,问道:“王太守竟有如此能耐?”
太史慈说道:“王炎的能耐,的确不简单。儿子打探了一下王炎的过往,此人曾担任徐州琅琊国的县令,主政一年左右,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随后,王炎又参加讨伐董卓,立下了赫赫功勋,由于盟主袁绍嫉妒,王炎才愤而离开。最后,被朝廷任命为东莱郡太守。”
张氏道:“看他的年龄,不过是十七八岁,竟然如此厉害?娘亲还以为他是靠着其父王允的庇护,才担任东莱郡太守的。”
太史慈摇头道:“恰恰相反,王允能坐稳青州,是王炎的功劳。王炎没有抵达青州前,王允被青州的权贵架空。王炎抵达后,以雷霆手段斩杀了青州几大世家的人,才让王允得以坐稳青州,不再被架空。”
张氏神色兴奋,变得激动起来,道:“按照这个说法,王太守虽然年轻,却是一个有能力的好官。他来征辟你出仕,那就去吧。”
太史慈沉默片刻,道:“娘,儿子想再考虑考虑。”
张氏顿时急了起来,连忙劝道:“儿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错过了这次机会,就不一定能遇到这样的官员了
不了解王炎的情况时,张氏担心儿子跟错了人。听完了太史慈的话,知道了王炎的种种事迹后,再联系之前王炎平易近人的姿态,张氏直接认定王炎是值得太史慈效忠的人。
太史慈表情不变,和声道:“娘亲放心,儿子很清楚该怎么做。”
语气很柔和,却是固执无比。
“唉,你啊”
张氏见太史慈不表态,忍不住轻叹。太史慈自小就孝顺懂事,但性格却颇为倔强,决定的事情,再怎么劝说都没用。张氏神色无奈,只得道:“王太守这一次来征辟,还带来了你的任命书和上任的官服,为娘都放在房内。如果你想通了,来拿就是。”
太史慈道:“儿子明白”
“娘,儿子肚子饿了,准备晚饭吧。”
太史慈见张氏神色郁闷,连忙转换话题。
果然,张氏一听自己儿子的肚子饿了,直接起身道:“你等着,娘马上生火做饭。”
太史慈看着张氏忙前忙后,心中松了口气。
事实上,太史慈并不是不愿意效忠王炎,只是觉得现在就前往,并不符合他的心意。王炎麾下文臣武将俱全,他现在前往,寸功未立,却得到官职,难免让人不服。他太史慈要效力于王炎,自然要令王炎麾下的人服气。
太史慈需要一个机会,他也在等待一个机会。
两天时间,转瞬即逝。
王炎在县衙没等到太史慈,心中有些失望。
终究,没能打动太史慈。
不过,王炎也并非铁了心要成功的招揽太史慈。事到如今,他麾下文有贾诩、郭嘉等人,武有典韦、黄忠等人,早已不是刚刚担任南城县令时候的情况,身份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放平了心态,王炎全身心投入东莱郡的政务中。
书房中,王炎和胡昭相对而坐。
胡昭神色肃然,道:“主公身为东莱郡的太守,长期住在县衙,说不过去。卑职打算重新修缮太守府,等修缮完成后,您再便搬过去。”
王炎道:“修缮府衙,又得花钱,暂时就算了吧。”
胡昭固执的摇头,说道:“该花的钱,自然不能节省。主公下令各县的县令来述职,难道让他们在县衙述职吗?这样一来,岂不是让各县的县令看轻了主公。再者,黄忠拿下何邈、林桦、尤贤的山寨后,上缴的钱财无数,足够黄县开支一年。有这一笔钱,足以运转过来。修缮府衙的钱财,不是大问题。”
王炎想了想,反点头道:“你着手准备吧。”
胡昭道:“卑职这就下令开始修缮,力争各县的县令抵达前完成。”
“报”
书房外,侍从禀报道:“大人,黄大人求见。”
“请”
王炎下令道。
胡昭拱手道:“主公,卑职告退。”
王炎点了点头,胡昭离去后,不一会儿,黄忠便走了进来。
“不用多礼,坐”王炎摆手道。
黄忠行礼后,恭敬坐下,开门见山的说道:“主公,经过这几日的整编,军队的整编已经完成。除开主公带到黄县的一千余士兵,此次新增的士兵有四千余,淘汰了一千多人。”
王炎问道:“淘汰的人,如何安置的?”
黄忠回答道:“军中除了士兵外,还需要一些杂役。没有被选中的士兵,全部转为杂役。不愿意的人给了安置费,让其离开。”
王炎满意的点头,又问道:“新增的四千士兵,什么时候能形成战斗力?”
黄忠略作思考,道:“要形成战斗力,至少需要两个月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
王炎摇头道:“时间太长了”
黄忠不明白王炎的意思了,说道:“训练军队不可能一蹴而就,欲速则不达,想要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更是困难。再者,近期没有战事,可以消耗足够的时间训练士兵。”
王炎说道:“不攻打昌阳县之前,的确没有战事。但各县的县令前来述职时,我会安排他们前往军营巡视。届时,你必须用军队震慑各县的县令。所以,必须形成战斗力,就算是花架子也得达到令行禁止的地步。”
黄忠明白了过来,保证道:“主公放心,仅仅是操练士兵,那绝对没问题。到时候,主公尽管来军营便是。”
王炎再一次问道:“军营外的湖,名叫什么湖?”
黄忠回答道:“明远湖”
王炎吩咐道:“军营得有军营的名字,就以湖水的名字作为军营的称谓。以后,称之为明远大营。”
“谢主公赐名”
黄忠咧嘴一笑,军营有了名字自然是更好。
王炎说道:“时间紧迫,下去吧。各县县令抵达时,希望你能给我一个惊喜。”
“保证完成任务”
黄忠抱拳行礼,咧嘴一笑。
他本是来汇报军营士兵的情况,没想到竟然得了这样的好事。此时此刻,黄忠恨不得马上回到营地,宣布军营被命名的事情。
三国之雄霸天下 第245章 齐聚黄县
时间进入十一月后,愈寒冷。
一场大雪,把黄县内外点缀得银装素裹,一片银白景象。
此情此景下,王炎却没有欣赏雪景的心思,他穿着普通衣服,带上典韦外出巡视。王炎上任的时候,已经过了秋收的季节。根据胡昭统计的结果,黄县今年的收成非常差,入冬后,肯定有许多的百姓饿肚子,天寒地冻下,百姓日子更是艰难。
鉴于此,王炎早已吩咐胡昭,调集粮食帮助百姓过冬,确保百姓不会在冬天陷入困难。等来年开春后,再大规模耕种,百姓的日子会逐渐的好转。
走在城中道路上,王炎没有遇到乞讨的百姓,每隔一段距离,还会看到官府安置的粥蓬,让饿肚子的百姓前往领粥。
巡视了一圈下来,王炎往南门行去。
因为各县的县令即将前来述职,为加强黄县的安全,避免黄县出现动乱,黄忠特地让管亥驻扎在南门,负责黄县各城门的安全。
王炎到城楼上时,管亥刚刚巡逻回来。
“末将拜见主公”
见到王炎,管亥连忙行礼。
王炎道:“不用多礼,到现在,可有县令抵达?”
管亥粗犷的面庞透出一丝疑惑,摇头道:“时至今日,一个都没有抵达。主公,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下旬,按理说,各县的县令都应当抵达了,可现在一个都没有抵达。甚至,紧挨着黄县的县都没有官员抵达,很是奇怪。”
王炎眼中浮现出一抹冷光,吩咐道:“不管他们什么时候抵达,你一定要牢牢控制掌控各方城门的情况。一旦遇到突事件,立即调兵掸压。至于他们何时抵达,应当就在这几日,不可能再拖延时间了。”
“末将明白”
管亥抱拳,却是自信十足。
被黄忠派来驻扎后,管亥迅和城门的士兵打成了一片。再加上他武艺高强,足以令四方城门的士兵信服。
王炎离开了南门,又去其他地方巡视了一圈,才带着典韦返回府衙。
胡昭派人修缮府衙的度很快,半个月不到,就把原有的太守府修缮一新。王炎搬入了府衙后,贾诩、郭嘉、史阿等人也将办公的衙门搬了过去。
郡一级的政务,彻底转移。
不过,胡昭不仅是功曹,更兼任黄县的县令,他是两边都有政务处理,必须两边跑才行。
下午,天气放晴。
阳光照耀下,雪渐渐融化,官道上的道路顺畅了许多。
南门外,一支队伍缓缓行驶而来。
这支队伍人数众多,足有五百多人,其中还有部分是骑兵。为一名中年人,相貌粗犷,面容冷峻,双眸闪烁着道道精光,摄人心魄。他身材魁梧,一身官服在身,赫赫威仪。
“县令大人,我们抵达黄县了,军队怎么安排呢?”
一名武将神色恭敬,走到中年人身前询问。
中年人沉声道:“入城便是,本官麾下的士兵远道而来,难道不入城吗?”
中年人名叫常熊,是昌阳县的县令。他率众继续前进,来到城楼下,抬头仰望黄县的城墙,脸上露出鄙夷之色,不屑的说道:“黄县是郡治所的所在地,城墙高不过一丈左右,这样的城墙连昌阳县城墙的一半都不够。这样的郡治所,要来何用?”
顿了顿,常熊又说道:“这东莱郡的太守更是一个乳臭未于的小娃娃,哼,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就想治理诺大的东莱郡各县,异想天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