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1855美国大亨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奶瓶战斗机
随着舰队的减速,几条木质结构,柴油机动力的小船就跑到了舰队的前面。这是摩根麦克唐纳造船厂出品的专用扫雷舰。这些排水量只有两三百吨的小船从尾部放下排雷具,开始在前面开路引领舰队前进。
……
第二天一早,纽约时报就刊出了关于美国和西班牙的这场战争的第一份捷报。向美国人.民.报告了昨天下午,杜威将军的舰队全歼西班牙在马尼拉的舰队的消息。杜威将军的舰队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就消灭了老旧的西班牙舰队。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美军舰队利用航速和射程优势,一直有效地控制着作战的距离,整个的战斗中,没有一位美国战士阵亡,所以也没有任何一位战士有机会获得荣誉勋章。不过紫心勋章到是能发三枚出去:一个士兵在战斗中摔倒,摔断了鼻梁骨;还有一个士兵在装填炮弹时因为不小心,脚背被炮弹砸伤了;最后一个则是冒着自己一方的大炮开炮的时候的炮口风暴,勇敢的冲上甲板去救军舰的吉祥物——一只叫做“亲王大人”的喵星人,结果被炮口风暴波及受伤。这种行为虽然勇敢,但是貌似还不够格得到荣誉勋章,所以也只能去申请紫心勋章了。
胜利的消息让整个的美国一片欢腾,各家报纸都纷纷跟进,分析战局的分析战局,讨论如何在西班牙原本控制的哪些区域推行民主的讨论如何如何推行民主。讨论得超级热闹,中间还不时的夹着有诸如“闭嘴,我们在讨论民主!”之类的争吵。整个美国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到了这个方面。
也就在这时,关于《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储备银行草案》的讨论却悄无声息的在国会中加紧进行。各个党团,各位议员们都在忙着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研究文稿,分析这东西给自己的支持者带来的利弊,然后不断地讨价还价。有时候,仅仅是一句话,就需要花掉一整个上午来达成妥协。
这样的效率让摩根很有点着急,不过史高治倒是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如今美军太顺利了,这样战争虽然也吸引了关注,但是却不足以让所有人的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这个上面。所以,史高治倒是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
“西班牙人太弱了,这样下去,这场战争一点波澜都没有,那怎么行,那可不利于我们的计划。唐纳德,你有什么看法?”史高治问道。
“叔叔,我觉得现在还不用着急,后面会有反复的。比如说攻打哈瓦那城的时候。”唐纳德说,“哈瓦那的防御工事还是不错的。虽然大炮老了点,但是一样能打死人。更重要的是美国陆军的水平并不好。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都是。”
唐纳德的说法并不错。多年以来,美国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统,那就是战争结束后火速砍陆军。多年以来,各州都觉得过于强大的联邦陆军对于州权构成了威胁。北美大陆上又没什么外来的威胁,联邦政府要那么强的陆军到底要干什么?所以砍陆军就成了习惯。结果在各州的议员们的共同努力下,联邦军队无论是训练还是武器装备都不如州兵。相比之下,海军在大西洋要看住英国人,在太平洋要看住日本人,所以日子到是要好过得多。
这么多年来,麦克唐纳向国外不知道卖了多少的先进武器,但是在陆军这里就是没卖出去多少好东西,当然,各州的民兵到是买了不少。可是,最近因为报纸上疯传,西班牙舰队可能袭击美国东海岸,甚至可能让小部分部队登陆进行袭击活动,所以沿海各州虽然都对联邦出兵教训西班牙持支持态度,但却也都把最精锐的州民兵捂得紧紧的,用于沿海的防御。而内陆的各州本来就要穷不少,所以他们的州民兵虽然愿意参战,但是他们的装备也算不上好。总体上来看,除了能得到海军的火力支持之外,美国陆军的装备比古巴游击队强得有限,有些装备甚至还不如游击队。至于训练水平更是不如游击队。
相反在和黑水教出来的的古巴游击队玩了那么多年之后,西班牙人的水平到是长进了不少,别的不说,什么挖战壕呀,挖防炮洞呀,狙击反狙击呀,都大有进步。所以唐纳德估计等到陆军登陆后,情况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我们的军事顾问都派到各州军队里去了吧?”史高治问道。
“是的叔叔。”唐纳德回答说。
如果黑水的老兵,还有那些精通战术的顾问进了联邦军队,总不能出工不出力吧,这样做很容易被看穿的,所以只能先把他们派到各州的部队里去,帮助各州防御子虚乌有的“可能的西班牙人的登陆部队”。在美国,对所在的州的忠诚超过对联邦政府的忠诚是很常见,很普遍的情况,所以这些人都跑回自己的州去了,人家自然就讲不出什么了。反正等到联邦军队碰了大钉子之后,再让他们去挽救危局也来得及。甚至挽狂澜于既倒不是更能刷声望吗?





1855美国大亨 第四百六十一章,暗度陈仓 2
就像唐纳德预计的那样,等到12月初陆军登陆之后,情况就发生变化了。+◆頂+◆点+◆小+◆说,
在此之前,美军的舰队一直在封锁古巴,所以西班牙人的远征舰队如果过来了,是肯定无法闯进加勒比海域的。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战争的爆发晚了几个月,所以加勒比的风暴开始多了起来,结果,西班牙舰队靠天气的掩护才躲进了圣地亚哥军港。但是这一次可没有天气帮忙了,依照道理西班牙人的舰队肯定是进不了圣地亚哥军港的。然而,意想之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几天前,佛罗里达州的巡逻船队——就是一群热心的爱国的驾着船自行出海搜索西班牙舰队,免得他们去袭击美国东海岸的志愿者发回来了一条消息,说是他们在弗罗里达以西大约一百多公里处发现了西班牙舰队,而西班牙舰队正朝着北方前进。
如果仅仅只有这一份报道,倒也罢了,可没过多久,南卡罗来纳州的自愿者们也发出了报告,宣称发现了正在向北航行的西班牙舰队。而且无论是舰只的数量,航向速度什么的都能和佛罗里达的志愿者的报道相吻合。于是就连美国海军舰队的指挥官桑普森将军都相信了(也不敢不相信,因为如果真的闹出什么事情来了,而他和他的舰队却毫无反应,那责任就太大了。),于是他赶紧下令,舰队转向北方,去追赶西班牙远征舰队。
“西班牙远征舰队”一直保持着十节左右的速度,慢慢悠悠的北上,而美国舰队则以二十节的高速一路向北追赶,追了好几天,总算在马里兰附近的海域追上了“西班牙远征舰队”,结果美国人仔细一看,活见鬼!这哪里是西班牙舰队,明明就是一支驶向加拿大的英国商船队。爱国的志愿者们虽然有很高的警惕性和积极性,但专业水平却实在是……
也就在这个时候,留在古巴的间谍人员发回了情报,西班牙舰队进入了圣地亚哥军港。
“活见鬼!”得到这个情报之后,正在往回赶的桑普森将军的脸都绿了。如今他只能期待西班牙人在进入圣地亚哥军港之后,补给修整什么的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让他来得及赶回去把西班牙人的舰队堵在军港里面,要不然,就还真是个大麻烦。
就在桑普森将军在大声的诅咒的时候,西班牙舰队的司令塞韦拉将军也在破口大骂。
“这个该死的港口!这些该死的破船!一切都这么该死!该死的!真是活见鬼!”
西班牙人的军舰都是老船,到了西班牙人手上之后,保养的也不太好。以前没事在西班牙沿岸打打转还行,穿越大西洋就真是个吃苦的事情了。加上西班牙人又注重排场,不多的一点军费,在这些老军舰身上却没有花在正常的保养呀,训练呀什么的上面,反而被大量的花在了装修上面。结果,这些军舰被加上了一大堆的高级红木装饰呀,高级沙发呀,羊毛地毯呀,还有各式各样的乱七八糟的雕塑呀,总之,就是硬生生的把英国人卖给他们的军舰整成了豪华饭店。
有了这么一通活见鬼的也不知道是“改进”还是“改退”的摆弄,这几条船的可靠性呀,航海性能呀什么的都成功的下降了一大截,结果一路远航过来,好些的军舰上面的机械都出了问题,急需修理,而圣地亚哥军港的维护能力又很有限短时间还很难将这些毛病修好。塞韦拉将军知道,如果美国舰队这个时候找上门来,那自己的舰队肯定会被堵死在军港里,所以很是着急。
然而这种事情着急也没有卵的用。结果,直到桑普森将军的舰队又跑了回来,西班牙舰队还是没出港。而美国舰队一路上高速的跑去跑回的几个来回,船只的状态却还能基本完好,这也再次展示了蒸汽轮机相比传统蒸汽机无与伦比的稳定性。
将西班牙的舰队堵在军港里,当然不如直接在海上把他们干掉来得好。但总比不知道他们跑到哪里去了强。只是西班牙人的舰队躲在军港里,也就相当于拖着美国舰队不能动弹。所以最好还是尽快解决掉他们才行。
美国人最先想到的招数是,找几条旧船来,直接在进出港口的航道上沉掉,把航道堵住。然而,在实施的时候,第一条船还没来得及靠近,就被军港的炮台命中了好几发炮弹,第二条船则不小心触雷了,距离预定的位置还有老远,就沉没了——于是这个计划就被取消了。
既然这一招不行了,那就只能来硬的了,当然所谓的来硬的,绝不是说让美国舰队在布满了水雷的水域去硬杠守卫军港的炮台。虽然不见得打不过,但是,用宝贵的舰队去干这种事情,那简直就像是拿珍贵的大.马.士.革.刀当鹤嘴锄锄地。所以,常规的解决之道就是靠陆军迂回过去,拿下港口附近的制高点,然后在那里架起大炮,军港里躲着的西班牙军舰就只有投降或者出来送死了。而西班牙人的这支舰队如果被消灭了,那就可以直接宣布西班牙已经战败了。
十二月五日,美军在圣地亚哥军港附近登陆,带队的西奥多·罗斯福对士兵们发表讲话说:“战士们,西班牙人的舰队已经被堵在军港里了,只要我们拿下了对面的那座山,我们就必胜无疑了。我可以向你们保证,这样一来,圣诞节之前,我们就能回家了!”
罗斯福以海军副部长之尊,辞职出来带军队,为的当然就是靠这个机会成为英雄,为日后的政途铺路。而这一战,绝对是这场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
西班牙人对于这处制高点对于港口的意义当然也是很清楚的,所以在这个高地上,西班牙人早就做好了防御准备。靠着当初在进攻起义军控制区的时候获得的经验,以及从欧洲其他国家学来的经验,西班牙人在这座高地上很是花了些功夫。
西班牙人将这片高地附近五公里内的树木全部砍掉了,以免阻拦视线,同时作为必不可少的设施,他们在战壕前拉好了好几道铁丝网,山上还建造了不少的碉堡。在进攻起义军控制区的时候,西班牙人在那些伪装成土堆呀什么的碉堡面前吃过不少的亏,所以也造了不少这样的暗堡。除此之外,西班牙人还从英国人那里买来了不少的英国制造的山寨麦克唐纳的反步兵地雷以及阔剑反步兵定向雷,西班牙人把它们都布设了不少。另外,西班牙人在高地上还装备了几门的同样是英国人从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那里山寨过去的4.8英寸重型迫击炮。老实说,这真是个不好啃的硬骨头,至少在陆军能够把足够的重型火炮送上来之前,面对这样的阵地,办法真还不多。
不过,美军对此也不是一无所知。在前一段时间里,古巴起义军也对这座高地发动过一两次试探性的攻击,对于这座高地的情况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所以通过他们,美军对于这座高地的状况多多少少的还是知道一点的。
“最好能通过坑道掘进,尽可能接近目标,不过这座高地很多岩石,土层很浅,靠战壕掘进,能前进的距离也是有限的,恐怕也还是有相当的一段距离要在地面上行动,想要一口气把战壕挖到能将手雷投入敌军战壕的距离相当的不容易,甚至是完全不可能。所以将军,如果单靠我们来进攻,攻击难度相当大,伤亡也不会小。当然,如果我们的海军能够给我们提供火力支援就好了。”美军参谋约翰逊这样对罗斯福说。
“海军指望不上。”海军副部长出身的罗斯福当然知道海军会受到的种种限制,他指着地图上海军舰艇现在游弋的位置对手下的军官解释说,“在这个位置上,海军的火炮射程勉强够得到这里。但是这已经是在极限射程上了,在这个距离上,海军的那些炮可是一点准头都没有的。真要让他们开火,我敢说,打着我们的机会比打着西班牙人大得多。除非他们从现在的位置上继续前进到这里——这是水深允许的最近岸的位置了。但是这些位置西班牙人布下水雷,而且也在港口炮台的精确射程之内,要前进到这里,他们就必须能先干掉炮台。而如果他们能干掉炮台,那就根本不需要我们来攻击这处高地了。所以,这一战,只能靠我们自己了。可惜我们的手上只有不到十门的三寸炮,其他的更重的炮还没办法运上岸。好在依照古巴人的说法,西班牙人的火力也不算特别强,我们先准备一下,后天早上,我们就进行一次试探性的攻击,至少要搞清楚他们的火力配置……”
……
“卖报卖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太阳报,有最新的战报,还有战场新闻!”一个报童背着一包报纸,正在街头叫卖着。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男子从这里经过,他停了下来,对那个报童说:“孩子,给我一份纽约时报。”
“好嘞!三个美分谢谢!”报童跑了过来,拿出一份纽约时报递给那人。
那人接过报纸,夹在腋下,然后掏出皮夹找钱,顺口问道:“有什么新闻?”
“我军攻击圣地亚哥军港受挫,伤亡数百人。”那个报童回答说。




1855美国大亨 第四百六十二章,暗度陈仓 3
|->第四百六十二章,暗度陈仓3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美国陆军在发起的试探性的进攻中,落入了西班牙人准备好的火力陷阱,损失惨重。美军的这个挫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原本大家都觉得这一战不会有什么起伏了,西班牙表现的根本就不堪一击,让整个美国都幻想着能在圣诞节前获得胜利了。如今的挫折就像是当头的一棒,打的一片乐观之声的美国一下子似乎都蒙了。
这样的起伏也许不是美国人民愿意看到的,但对于某些特殊的利益团体来说,却绝对是好事情。比如说,对于报纸等媒体来说,这就绝对是一件好事情。因为美军的挫败,报纸的销量大增。当然,在这件事情上,报纸并不是赚钱最多的。论赚钱,最近期货市场上的某些投机者倒很是赚了一笔。
古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蔗糖产地,所以古巴的状况会显著的影响蔗糖的价格。而在期货市场上,这就会不断地表现为蔗糖期货价格的涨落。而如今的农产品期货交易比起史高治起家的时候,又发展了很多,比如说,交易杠杆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被放大到了五十倍了。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价格波动,就能带来百分之五十的盈利或者是亏损。
古巴抵抗者多年以来和麦克唐纳财团常来又常往,这棵大树有阴凉,古巴抵抗者们自然也是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所以麦克唐纳财团在古巴已经控制了不少的蔗糖种植园,加上情报能力,对于战局的判断能力,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几家财团能够和麦克唐纳财团相媲美的,所以,这自然就意味着麦克唐安财团在蔗糖期货市场上几乎可以随心所欲的呼风唤雨。结果,仅仅一天时间,在葛莱史东的直接指挥下,麦克唐纳财团就从蔗糖期货市场上掠走了整整八百万美元。
如今麦克唐纳财团的新一代人似乎越来越喜欢通过金融手段,而不是通过实业手段来赚钱了,这几乎也成了一个趋势,控制住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些经济部门,然后就可以人为的制造市场的波动,从而轻松愉快的赚到大钱。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大特征就在于,一切的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创造出产品,而是为了获得利润。生产那些能够使用的工业产品只是获得利润的途径之一。
正因为如此,每隔一段时间,资本家们都会进行一次富有创造力的尝试,那就是试图跳过多余的生产环节,直接更高效的获得利润。当然,这种搞法有一个更为高大上的名字,叫做“金融创新”。它来钱快,利润高,而且相对隐蔽,自然就成了那些资本家们最喜欢的选择。比如说后世里,阿妹你看在主要的石油产地搅风搅雨的,最后似乎落到自己手里的油田却并不是很多。于是一帮子对这类手段不太熟悉,或者熟悉却故意不说的家伙,自然就拿着这种事实出来高喊:“你们看,美国打傻大木绝对不是为了石油!而是为了民主!啊,伟大的阿妹你看,自由的灯塔,人类的希望!巴拉巴拉巴拉吧……”他们说的也不全错,华尔街,以及布什家族搞掉傻大木,真还不是直接为了石油,更多的是为了石油期货。只要控制期货价格的涨跌,分分钟就能赚出比开油田多好几倍的钱,什么?你说战争费用很贵?那个是全体纳税人买单的,又不是华尔街买单的。
只不过在现在,蔗糖市场上的动作只不过是小动作而已,因为有一个更大的市场即将发生更大的波动。这个市场,就是贵金属市场。
1897年12月5日,也就是美军在对圣地亚哥军港的进攻中受挫的那一天,史高治让黑水的教官,将一份情报交给了布尔人。
“英国从地中海和印度各调动两千人的军队,将于近期抵达开普殖民地。此外,在下个月英国还将从本土调动一到两个师前往南非。”克鲁格总统念着情报上的内容,然后转过头去对他的阁员们说:“你们觉得这个情报真实吗?”
“总统先生,情报的真实性几天之后就可以见分晓。四千人的殖民地军队还不足以改变力量对比。不过如果后面提到的那个本土师到达,英国人可能就会觉得他们就有了武力解决我们的能力。”皮埃特·茹贝尔将军回答说,“总之,我们要立刻做好应变的准备。总统先生,一旦英国人先期调动的殖民地军队到达,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在国内发出动员令了。”
“总统先生,我觉得英国人对我们动手的可能性不小。”另一位阁员也回答说:“如今美国人正在对西班牙作战。而英国人虽然在口头上对西班牙表示了支持,但是却没有什么实质的行动。我觉得,美国人之所以敢向西班牙动手,估计也就是他们考虑到我们和英国之间的问题会拖住英国的力量。总统先生,您想,如果英国和美国向1812年那样打起来了,我们会干什么?”
这话让原本有些忧心忡忡的大伙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意,的确,如果英国人真的和美国人打起来了的话,德兰士瓦共和国会怎么干?那还用说?肯定是趁机把英国人从南非赶出去了。这样的事情想想都让人神往。
“既然英国人忍住了没有动手,他们没动手的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是英国人,我们能容忍自己的力量长时间被拖住吗?”然而这一问立刻又把大家推回到了残酷的现实里。的确,英国人不可能容忍南非的局面无限的拖延下去。因为这种拖延已经带来恶果了。所以,只要英国人的脑袋没出问题,那他们就一定会尽快的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毫无疑问只可能是战争!
“从各种情况看,这份情报是真实的可能性非常大。”克鲁格总统给这份情报定下了调子。
这份从美国友人那里来的的情报的前半部分毫无疑问是真实的,当然,后面就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了,调动两个本土的陆军师过来,英国人可不打算花这么大的力气,在一开始,英国人也没想到过布尔人会这么难对付,所以,一开始,英国人真的没打算从本土调集精锐部队来解决问题。
仅仅一天之后,布尔人自己就又得到了一份情报。这份请报上说,新任的开普殖民地总督前些天已经向英国女皇上书,要求得到国内的支持,以解决德兰士瓦共和国歧视英国人的问题。这份情报和来自美国人的情报相互印证,越发的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英国人要向德兰士瓦共和国动手了。
又过了三天,美国人的情报终于被直接证据证实,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两千人的英国殖民军队在开普敦港口上岸。布尔人布置在开普敦的谍报人员亲眼目睹了这支军队登岸的情况。
于是德兰士瓦共和国军队的司令官皮埃特·茹贝尔将军找到了克鲁格总统。
“总统先生,情报已经被证实了,英国人对我们动手迫在眉睫了。请下达动员令,并允许我们主动向英国目标出击。”
一旦战争不可避免,就抢先动手,先发制人,这是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将军们和黑水的教官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之后得出的最佳方案。虽说从道义上来讲,最好是能够不开第一枪。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先决条件的。那就是最好有实力保证决不让对手有机会开第二枪。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至少要保证挨上敌人先发制人的一家伙,不至于受损严重,无法恢复。要保证没有先开第一枪的政治好处要远远大于挨上第一枪的损害,否则就是傻帽了。
显然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力量可是绝对承受不住让英国人开第一枪的。如果傻不拉几的让英国人一步步准备好,那等到英国人开了第一枪之后,估计布尔人就没什么机会开第二枪了,直接就被秒杀了。不开第一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强者的特权。而布尔人是没有这样的资格的,至少在面对大英帝国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的大帝国的时候,是绝对没有这样的资格的。
对于布尔人来说,如果战争一定要爆发,那么最好的局面绝对是趁着英国人的主力还没到,抢先对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地进行攻击。如果他们能在英国主力部队到来前,就攻占开普敦等重要港口,那么英军就需要打一场一切战役中最为复杂的登陆战。而且,就算英军成功登陆,没有港口,后勤补给也会非常非常的困难。就算英军夺回港口,等他们夺回港口的时候,港口里的设施只怕早就被破坏光了,要想恢复它的功能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物资。这样一来二去的,战争的成本就会直线上升。在布尔人看来,英国人都是一群生意人。如果一场战争成本太高,收益率太低,那么他们就完全有可能寻求妥协。
1...182183184185186...2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