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妃之帝医风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阿彩
数百艘战船齐齐出动,声势浩大,气势惊人,根本不可能隐瞒。关注江南动向的人,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
不过,他们只收到水师出海的消息,却不知秦寂言有没有随行。
“皇上莫不是随大军一同出海了吧?”忠于秦寂言的臣子,收到这个消息忧心忡忡,生怕秦寂言丢下一切就跑了。
海上的事,瞬息万变,谁也不敢保证出海后,还能活着回来,什么时候能回来?
皇上要是出海了,这大秦的江山怕是又要起变化了……
给读者的话:
换了一台新电脑,真特么难打字。一章写了四个小时,我简直要哭了。
权妃之帝医风华 1298自责,是我太自私
有人担忧就有人欢喜。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秦寂言平安无事,在京中还有许多人,希望秦寂言死在外面,永远不要回来。
赵王和秦云楚虽然早就对皇位死心了,可眼下这个情况,却让他们忍不住生出几分期待。
这世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死心。会死心不过是因为知道没有机会,不得不放下罢了。看到了机会,死了的心也会重获新生。
“去查一查,皇上现在到底在哪?”赵王手上现在是一个人有都没有,秦云楚手上还有那么几个能用的人,大事办不了,可查查消息还是可以的。
“已经让人去查了。”秦云楚不冷不热的回了一句,态度很是轻慢,并不像之前那样尊敬赵王,或者与赵王对着干。
”去查了就好。”赵王也已习惯,不以为意的道:“云楚,这是我们父子唯一的机会,你可要好好把握。”对一个曾离皇位那么近的男人来说,囚禁的生活简直是死不如死。
赵王做梦都在做皇帝,哪怕有一丝可能,哪怕输了他会付出所有,他也想要赌一把。
“知道了。”秦云楚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句。
他虽然也曾肖想过皇位,可看到荣王世子与周王的下场,心思就淡了许多,也不想冒险。会让人去查秦寂言的动向,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并不是为了夺皇位。
事不过三,他的父亲造了一次反;他带兵扰了秦寂言大典,如果他再闹一次,秦寂言还会放过他吗?
他不想死,也不想跟荣王世子一样流放漠北,他只想安安分分的过完余生,就算没有自由,也要享受富贵。
秦云楚很清楚,他不是能吃苦的人,也不打算去吃苦,他不会去肖想皇位,哪怕秦寂言不回来,他也不会去争,也没有那个能力争,那个皇位爱谁谁争去。
赵王并不知秦云楚所想,见秦云楚派了人去查秦寂言的下落,只当秦云楚也有这个意思。
赵王知道他与秦云楚之间有很多矛盾,为了不让秦云楚反感,赵王并没有与秦云楚说太多,只让他见机行事,不要放过这个机会。
秦云楚只是听着,并没有回话。
这是他们父子二人的相处之道。从最初的恨不得杀死对方,到现在的冷漠相对。而不管怎么变,秦云楚都知道,他们父子二人回不到过去。
秦寂言马不停蹄的往京城赶,为了杀京中众人一个措手不及,秦寂言只给封似锦传了一个消息,其他人并不知道他已经回京的事。
信在第一时间传到封似锦手里,知道秦寂言已经在赶回来的路上,封似锦长长的松了口气,“皇上还是理智的。”他真怕秦寂言会丢下一切跑去找顾千城,留下一个烂摊子给他收拾。
到时候,看在顾千城的面子上,他就是豁出性命不要,也要帮秦寂言稳固后方,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的去救千城。
他没有办法亲自去救千城,总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千城做一点什么。
好在,秦寂言理智尚存,没有不管不顾丢下一切就跑,没有丢个烂摊子给他,不用他拿命去拼。
按说,皇上如此理智,他该高兴才是,可一想到顾千城被长生门的人绑走,生死不明,秦寂言却不去救她,封似锦心里又极不是滋味。
”江山和美人,你最终还是选择了江山,明知你的选择是对的,可还是没有办法不讨厌你。”封似锦知道自己这么想是不对的,可他却不想纠正。
秦寂言选择回京,站在臣子的立场,他庆幸他遇到一个理智的君王。可站在顾千城好友的立场,他真的没有办法不怪秦寂言,也没有办法不怪自己。
“但愿千城能平安无事。不然到时候,我自己肯定没有办法原谅自己。”因为是他把秦寂言叫回来的,虽然最后决定回来的人,是秦寂言自己。
“千城,你会怪我吗?”想到顾千城被人绑走,此时不知身在何处,王锦凌心里难受得不行,低头,将脸埋在手心。
“千城,对不起……我并不非不管你的死活,我只是在封家和你之间,选择了封家,选择了忠于帝王。”秦寂言回京,出面说明自己离京的时间,离京的原因。不仅能将他自己摘干净,也能把封家摘干净。
他催秦寂言尽快回京,平息动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封家。
“我是封似锦,是封家大公子,是封家继承人,我不能不管封家的死活。千城……”封似锦闭上眼,脑海闪过顾千城与唐万斤去跑去西北救他的画面。
“你为了救我,千里跑到西北,不顾危险。我却为了封家,在你最需要皇上的时候,催皇上回京。和你想比,我真得太自私了。”泪水从封似锦的指缝流出,不多,只有一滴,可这一滴泪,却是千斤重。
“我知道我这么做对不起你。可事情重来一次,我仍旧会这么做。”他是大秦的官员,他是封家的继承人,他做任何决定,首先要考虑大秦的利益,其次是封家的利益,最后才能是他自己。
他先是封大人,再是封家大公子,最后才是封似锦。
“千城……”封似锦低低的唤了一句,声音似悲似泣。
不知过了多久,封似锦才抬起头,重新坐好。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做什么,而是握着秦寂言的回信,在书房静坐了许久,待到自己将所有的情绪都收敛起来,不会让人看出异常才起身,拿着秦寂言的回信去找封首辅。
封首辅听从了封似锦的建议,没有因被人堵门就不外出,而是和其他人一样,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甚至带着带人去庙里,要求见皇上。
封首辅怎么说也是当了二十多年首辅的人,在人前演个戏,装模作样一番,对他来说一点难度也没有。
在寺庙前,一番闹腾下来,就连之前那些骂封首辅媚上欺下的人,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错怪了封首辅?
可没有封首辅的掩饰,皇上怎么可能悄悄离京,而不被人发现?
要知道,皇上就是在庙里为太上皇祈福,每天也是会批阅奏折,见封首辅。封首辅不可能不知道皇上不在庙里?
有人当面问起此事,封首辅顺势给出答案,“本官每次见到皇上,皇上都在陪太上皇,本官也只能看到一个侧影。”
这个解释听着就像是假的,可也让人挑不出错来。要是皇上执意要隐瞒,安排一个身形与他相像的人,背对着封首辅,不与封首辅正面接触,封首辅能发现皇上不在庙里才有鬼。
毕竟,封首辅就算是首辅大人,他也没有资格要皇上转过身,正面与他接触。
几位大人听到封首辅的回答,虽然仍旧不太相信,可却没有继续逼问,他们知道就是再问,也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当务之急,还是要把皇上逼出来,至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皇上现在到底在哪里?他们的皇帝,为何大张旗鼓的调动水师和战船?
他们的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
权妃之帝医风华 1298主强,臣则弱
封首辅装傻,众位大臣无法从他嘴里问出有用的东西,只能盯紧秦寂言身边的人,从侍卫到服侍的太监一个也不放过。
这些大臣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摸清皇上是什么时候离开京城的?是谁帮助他私下离开京城的?又是谁在他离开京城后,帮他隐瞒的行踪的?
问这些,并不是为了刨根问底,而是想要在皇上回来后,与皇上交锋时占据主动地位。
主强臣则弱,反之臣强主则弱。秦寂言是一个强势的君主,自登基起就将权利全部握在手心。虽然允许朝臣提意见,给朝臣商讨的空间,可却从来不给朝臣决定权。
很明显,大秦现在的情况,就是主强臣弱身为弱势方的臣子,自然不甘心,想要增加自己的话语权。
可是,想要从一个强势的帝王手里,争得权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秦寂言平日里雷厉风行,处事果决,在政务上基本上没有错,朝臣们就是想要争权,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是以,当他们看到秦寂言犯了一个错,就开始抓着不放,试图借这件事压下秦寂言的气势,好从他手中争夺权利。
秦寂言不顾江山社稷,不顾自身安危私自离京,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么做都是不对的。要是他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们就占了理,在与皇上交锋时,就能获取更大的利益。同时,也能将皇上身边的得用的人,以奸佞小人的名义除去。
帮助皇上私自离京,帮皇上制造还在京城的假象……就算他们是按皇上的命令办事,可也是违法的,只要揪到这个错,就是皇上也无法保他们。
之前,那些大臣就是想要揪封首辅的错,给封首辅安一个媚上欺下的罪名,然后把他从权利中心排挤出去,可是……
封首辅太狡猾,完全不给他们机会。
没法对封首辅下手,那些大臣就瞄准了皇上身边的心腹。只是那些人全是秦寂言的死忠,任凭那些大人怎么问,都无法从他们嘴里问出“不知道”以外的字眼。
这些人都是秦寂言的心腹,面对大臣的寻问,他们能选择不说,但却无法逃脱失职的罪名。尤其是禁军统领和贴身照顾皇上的统领大太监。
他们的任务是保护皇上,服侍皇上,现在皇上不在京城,他们却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不是失职是什么?
几位有实权的大臣商量一番,决定一起要求进寺庙见太上皇,然后请太上皇下旨,把这些不负责任的禁军、太监关起来,等皇上回来,再让皇上定罪。可他们还来不及动手,秦寂言的旨意就来了。
江南与京城相隔数千里,就算秦寂言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内赶到。
在半路上,收到封似锦的消息,知道那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倚老卖老的大臣们,仗着身份与资力,对他身边的人动手。秦寂言也不管自己的行踪会不会暴露,亲笔写了一封书函,飞鸽传书给禁军统领,让他代为传达圣上的旨意。
秦寂言的命令,传到禁军统领手上时,禁军统领正与那些闹事的大臣对峙。这些个大臣的意思很明确,禁军统领失职,皇上下落不明,他们要求见太上皇。
太上皇虽已瘫痪在床,无法言语,可秦寂言却不敢掉以轻心,仍旧派重兵将他看守起来,不许任何人接近。秦寂言离京前,再三交待过,没有他的命令,不许任何人接触太上皇。
任凭这些大臣们怎么说,禁军统领都坚定的执行秦寂言的命令,死活不肯让步。
闹事的文臣本想等见了太上皇后,把太上皇拉到他们的阵营,借由太上皇的名义,把这些不负责任的禁军、太监全部关起来,可是……
他们现在连太上皇的面都见不到。
这些大臣大恼,指着禁军统领的鼻子大骂,骂他失职,没有保护好皇上,根本不配做禁军统领,按律当被问罪。
骂到最后,几个文臣火气上来了,不完不顾大军,大声嚷着要拿禁军统领问罪,可寺庙内外全都是禁军,谁会听他们的命令?
别说四周全是禁军,就算有官差在,也不敢拿禁军问罪。
禁军是天子亲卫,能进入禁军的人,不仅仅是自己,就是他们的家人也是皇上信任的人,要不然皇上也不会留他们在身边,官差根本不敢动他们。
这些大臣可以上折子告禁军失职,但却无权处置他们。能下令把所有禁军都绑走的人,也只有皇上了。
这些个文臣就是叫破喉咙也没有用,禁军统领就是再傻,也不会因他们几句话,就乖乖的上缴兵权,任由他们处置。
不管那些个大臣怎么说,说得多有理,禁军统领就是不动,坚定的守在寺庙外,不许他们进庙。
几个文臣气疯了,他们心里也许有私心,可他们说的话,做得事全都没有错。
皇上毫无征兆的从京城消失,这些保护皇上的人却一问三不知。虽有消息传来,说皇上在江南,可是不是在江南也没有人给一个准信,他们拿这些人问罪,难道不应该吗?
要知道,皇上的安危关系到江山社稷,皇上私自离京,他身边这些人按律全都要问斩,他们只是按祖宗律法办事,何错有之?
只可惜,他们手上没有兵权,任凭他们说得再有理,没法调兵拿人一切都是空谈。
闹到最后,这些大臣也明白,他们再闹下去也没有用,可是……
他们闹到这个地步,就这么灰溜溜的走了,那多没有面子?
这种情况下,他们就是死撑,也得撑下去,撑到有人给他们台阶下。
秦寂言的命令,就是一个最好的台阶。
当大臣们闹得快要闹不下去时,秦寂方的信来了!
“皇上来信,十日后回京,有任问题待十日后,皇上回京再提。”秦寂言的信并非密旨,禁军统领大大方方的将秦寂言的信展示出来。
“这是皇上的字。”文臣嘛,认兵器可能不行,可认皇上的字却没有任何问题。
“皇上要回京了?”
“十天后回京,皇上是真的在江南吗?从江南到京城,再快十天也到不了。”
“皇上怎么没有写,为何离京?”
“皇上怎么没有写,他现在人在哪里?”
“皇上可以交待,要我等怎么做?”
“皇上可有说,十天后要不要我们出城迎接?”
……
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这些问题如果是当着皇上的面,这些文臣绝不会敢问,他们也只敢在皇上没有回来时提一提。至于禁军统领能不能解答,他们一点也不关心。
禁军统领被这些人问得快烦死了,本想忍一忍,可却发现他越是忍耐,这些人越是变本加厉,完全不懂什么叫见好就收,他不回答就来回的问,大有他不答就不走的意思。
禁军统领被烦得不行,当即拉下脸道:“众位大人的问题,我都让人记下来了,待皇上回来后,会将众位大人的问题,一一呈到圣上的案前。当然,我会让人记好众位大人名字。”
“不,不,不,不必。我们只是随口说说,并没有别的意思,我们还得回去处理公务,还得准备十日后,迎圣上回京。”闹事的大臣一见禁军统领这么强势,立后退缩了。
他们虽抓到了皇上的错,可对上皇上还是觉得底气不足。他们只想让皇上就私自离京一事认错,然后借这个机会夺一点权利,可不想节外生枝,把自己弄进去。
“既然如此,众位大人就散了吧。至于十日后出城迎接圣上回京的事,下官希望众位大人考虑清楚再做。圣上并不是张扬的人,众位大人想必也不愿意惹皇上不满。”禁军统领见这些人,居然不怕死的威胁皇上,好心的提醒了一句。
秦寂言是私自离京,就算朝臣们后来都知晓了,可这并不表示秦寂言想要让天下人知道。这几位大人说要在十日后,出城迎接秦寂言,无疑就是要让大秦百姓都知道,他们的皇帝任性的私自出京了。
“圣上回京,我等不知到便罢,知道了怎么能不亲自去迎。”某个自以为聪明的大人,一脸虚伪的说道。
禁军统领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你可以试试。”想借此逼皇上退让,这些人也太天真了。
这几位大人是占据了大义,占据了道德至高点,他们可以清高的指责皇上的不是,说皇上犯了错,可是……
他们似乎忘了,他们也不是多么完美的人,他们身上的错一抓一大把。皇上要弄他们,就算寻不到错,也能弄一个错误来。
禁军统领可以肯定,这几位妄想借机争权的大人,日后定会倒霉。
他们的圣上,可不像太上皇那么好面子,为了贤名即使不高兴也会给这些文官面子。他们圣上是讲究实际的人,这些人现在蹦哒的越欢,日后就越惨……
给读者的话:一章写了三个小时,键盘真是难打的要死,我要疯掉了!
!!
权妃之帝医风华 1230灭绝,坑了秦寂言一把
皇上十天后,就要回京了!
这个消息一天之内传遍京城。
当然,普通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只有朝中大臣和那些富商名流,才知晓此事。
“十天后回京?秦寂言他怎么就不死在外面。”赵王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知道完了,他的机会又没了。
秦云楚却是没有感觉,反倒庆幸秦寂言没事。
不管怎么说,秦寂言待他们这些兄弟还算厚道,要是秦寂言有个三长两短,大秦皇帝换人做,新上任的皇帝可不一定会厚待他们。
知晓秦寂言没事,秦云楚也就安心了,继续过自己醉生梦死的日子。至于赵王的野心?
那与他何干?
他与他父亲在西北就撕破了脸,就算他父亲登上皇位,也不会把皇位传给他。与其为人做嫁衣,他宁可醉生梦死,好好享受现有的生活。
“皇上十日后就回来了,那些人终于能安分了。”封首辅最近被那几位大臣闹得头痛,要不是封似锦再三提醒他,这个时候不能躲,他真得会躲在家里不见人。
带头闹事的那几位都是老臣,资历和他相当,家族在大秦也颇有地位。太上皇在位时,他们没少利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利,为家族谋利益。
封首辅虽然看不惯,但从来不干涉,毕竟人和人是不相同的,他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
后来,太上皇退位,秦寂言登基,虽说秦寂言并没有直接切了他们的利益,可也没让那几个大家族再占便宜。
那些人占便宜占成了习惯,突然被收回了,心里自然不甘。再加上秦寂言上位后,将权利抓在手中,别说那些有实权的官员,就是封首辅手上也没有多少权利了。
封首辅是个心宽的人,权利**也不重,看到秦寂言收权,不仅没有抵抗,还主动把权利上交了。可是……
封首辅能做到,并不表示其他人也能做到,至少那几位闹事的大臣就做不到。他们发现自己的权利变小了,就开始想方设法的从皇上手里夺权。
而这次,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父亲,你太低估他们了,他们不会这么轻易放弃。”封似锦不像封首辅那么乐观。
那些人想要争权都想疯了,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封首辅一惊,“皇上都要回来了,他们还不放放弃,他们不要命了吗?”他们这位皇帝的可不是什么良善的人,尤其是事情扯到顾千城,后果会更严重。
要知道,皇上可是因为他们,而无法亲自去寻找顾千城,这会心里正堵着气呢。这个时候,那些人还闹事,皇上恐怕真得会大开杀戒。
“有些人就是要权不要命,父亲你且看着,他们绝对还会闹,因为错过这个机会,他们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秦寂言虽然霸道,独断专行,可却不失为一位明君,平日要寻他的大错可不是容易的事,现在好不容易有个机会,那群利欲熏心的家伙,会放过才有鬼。
“他们真得是不要命了,他们难道忘了皇上的手段吗?”封首辅相信自家儿子,可却又认为那几个老狐狸,会那么蠢。
他们这位皇上,可不像太上皇那么好面子,也不像太上皇那么好说话,也不像太上皇那么好脾气,他与太上皇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只除了一条,那就是——抄家,灭族!
许是当皇帝的都一样,喜欢迁怒,喜欢连坐,一个犯错,全族遭殃。太上皇在位时没少灭人九族,更是差点把大秦姓“岳”的人杀绝了。
秦寂言虽然没有太上皇做得那么恐怕,可也不弱。初登基那会,可没少用雷霆手段,镇压太上皇、周王和荣王世子的人。
封首辅交权交得那么爽快,就是怕秦寂言一个不高兴,把整个封家给灭了。
封似锦也不与封首辅多说,只道:“父亲,你且看着就是。”
“他们还真会闹?”封首辅很怀疑。
可事实证明,封似锦说得是对的,那群人真得没有放弃,他们甚至在考虑,十天后要不要出城去迎接皇上?
封首辅收到这个消息,差点晕了过去,气晕的!
这些人是有多不想皇上好?
跑出城去接皇上,这不是告诉大秦百姓,他们有一个不负责任,撂摊子就跑的皇帝吗?
“胡闹,简直就是胡闹。”封首辅气得不行,决定亲自去找他们,好好劝说那群人,免得他们胡闹起来,丢大秦的脸。
可封首辅还没有出门,他们就找上门,劝说封首辅随他们一同出城,去迎接皇上。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封首辅您是百官之首,皇上回京,自是由你率百官在城外迎接。”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理由,至于真正的原因,自然是想拿封首辅当挡箭牌。有封首辅挡在前面,皇上就是要发怒,也只会拿封首辅开刀,而不会拿他们怎样。
只是,这天下并不是只有他们是聪明人,别人都是傻子。封首辅能在首辅的位置坐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会蠢的给人当枪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