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茅山九龙秘籍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天理之外
第二天醒来,爸爸坐在我的床边,看着我醒了说到:“儿子,以后爸爸会照顾你一辈子的,能不能走路都没有关系,你高兴就好。”我回了一声“噢”我不知道爸爸是什么意思,可能这辈子也就只能在轮上度过了。一转眼已经70年了。我孙子明轩问我:“爷爷,“那后来呢”我打断了孙子的问话,我说:“回家吧”明轩不情愿的说:“哦,知道了。”并推着轮椅上的我回家了。晚上,明轩又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我说:“轩啊”!“你回房睡觉吧,爷爷累了”。明轩不高兴的走了。我躺在床上睡着了,梦里梦见我又回到了少年时代,爷爷,奶奶,小刚,小明,爸爸,还有妈妈,正在看着我微笑,他们是那么慈祥的坐在饭桌上,对我说,“柱啊,快来吃饭,就差你了。”我高兴的跟他们一起吃着饭,像又回到了一前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解之迷,记住,你可以不相信灵异,但是不可以不敬.”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茅山九龙秘籍 第二百零一章 飞儿的时代
? 第一句是“虽隔千年,华夏之心不变,夷狄乱华,汝当何为。 ”第二句是“夷狄倭国,妄图以邪术断我龙脉,今可得你之力,汝当何为?”
飞儿诞生于陶渊明时代,正是五胡乱华,十六国争霸时代,除了异族当道乱权的元朝,那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和黑暗的一个时期,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但也使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产生文化经济交往。由于汉族避难从黄河流域大规模进入长江和珠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百越、三苗族裔与中原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
五胡的概念是《晋书》中最早提出的,一般泛指在东汉末到晋朝时期迁徙到中国的外族人,一般认为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开始算起,一直延续到鲜卑魏建立。对五胡乱华的历史作用,以及影响历来有争议。它是晋朝历史上重要的现象,有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大汉民族的大灾难,几近亡国亡种。
五胡乱华时期处于中国被外族侵占,北方沦陷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他是首次外族入侵中国中国北方沦陷。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野蛮的胡人对华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华夏文明和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幸得有民族英雄冉闵屠胡挽救了中国,这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影响永嘉之乱以后,中国北方长期沦陷,中国政权流亡南方,建立了东晋。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重心。
形成了一种饱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而在北方殖民中国的胡人,为了更好地殖民中国,便大力的破坏中国文化,在文化上用血腥的手段逼迫中国人胡化。因此中国文化遭到野蛮的胡人的巨大血腥破坏,给隋朝恢复中国提供了难度。胡人对中原文明成果的破坏和对当地居民的屠杀,使得市民阶级的发展停滞,其政治上的民族隔离镇压,导致手工业者在苛刻的重负束约下,无力改进生产技术,从而迫使商业资本不断向高利贷资本转换。
永嘉之乱以后,华北长期陷于战争,民生经济大受破坏,人口锐减,晋室政权南下,改都建康,建立了东晋。
五胡乱华时,又有大量的西北诸胡和北方的鲜卑迁入中原。《晋纪》、《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唐编《晋书》卷65《王导传》据说:“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就是说,南迁的人超过了半数。留在北方的汉人纷纷建立坞堡以自保。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千里。(如《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屠杀在数个州开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残暴。
原先在中原地区的士族、仕人、农民、手工业者、商贾等也纷纷逃亡到南方去,他们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使江淮和江南地区日渐富庶和繁华,最终在南北朝时期取代中原而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迁到南方的中原部族与当地的人民和百越各族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包含江南特质的新兴文化;华北的六族(汉族、匈奴、鲜卑、羯、羌、氐)之间进行了长期混战和厮杀,如冉闵发布“屠胡令”,汉族群起响应,几乎将羯族杀绝,其他的胡人纷纷逃出中原,路上又因为粮食、牲畜、财产等不断互相残杀,死伤大半。到五胡乱华的后期,除汉族和鲜卑族仍保持其势力与明显的民族认同外,匈奴、羯(匈奴中的白奴)、羌、氐战败後或被大量屠杀,或是逐渐被同化(汉化或鲜卑化),鲜卑族拓拔部最终获取胜利,建立北魏之后逐渐统治华北地区。
陶渊明居士本身,就深受五胡乱华异族入侵的影响和荼毒,自然是对这些深恶痛绝的。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
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
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
”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的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就这样一个人,他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可想而知是如何的深刻了。




茅山九龙秘籍 第二百零二章 美国
?当下,飞儿挥舞着小拳头,对着文扬和金萌说道:“这种事情,只要我能帮上忙,万死不辞,说吧,是要去参军打仗么。《》 ”
文扬当时崩溃了,好么,这年头,您了还玩花木兰当兵打仗这段子呢……干嘛把飞儿按住,谁知道这姐姐一时冲动,又能激发出来什么超常不超常的潜质啊,刚才那一下子,可把文扬彻底的吓坏了。要真再来这一次,文扬可受不了。
赶紧端好了自己手里金萌辛辛苦苦熬出来的药,一口喝干,别回来自己这手一哆嗦,人家金萌这大半天的事就白费了。
金萌在一旁也是赶紧坐到了飞儿旁边,半搂着飞儿,赶忙哄道:“这事,咱还是从长计议,杀尽鞑虏。要是龙脉已破,也不能恢复中华气运啊。”看得出来,金萌这老实孩子,也含糊了……
飞儿露出疑惑的表情,刘欣的容貌,配上飞儿可爱的表情,让文扬的心中,一阵阵隐痛,做手势阻止了飞儿再说话,文扬怕刘欣的声音,再次刺痛自己正受伤的心灵。
“你只需跟着我走就好了。”说罢。文扬将话题转向了邵翾:“邵先生,我们这就出发。”
邵翾的影响力果然超出了文扬和金萌的想想,十几小时之后,金萌和文扬和金萌两个从来没去过美国的人,以及飞儿这个超级大黑户,已经脚踩在了美国马里兰州的土地上,甚至到了当地,还有人来接送,不多时,文扬一行三人,已经在当地的一座小山之上。这个貌似天门山的地方。
“真想不到,这个举国相信上帝的地方,竟然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的存在。”金萌一声感叹,确实,无论你怎样的了解世界,了解宗教,你也无法想象,在这片几乎是佛教荒漠的土地上,有着这样的一篇绿洲。
“其实,佛教在美国,虽然和国脚无法相比,但是,整个国家,这些年,佛教还是有着不小的发展的。”
自信奉佛教的中国和日本移民登陆美国西海岸以来,佛教在美国的一百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由原来的边缘性宗教,逐渐演变为遍布全美、有着数百万修习者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宗教。而且,至少还有数百万美国人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和电影也对佛教有所了解。
美国对佛教的兴趣简直令人匪夷所思。书店里摆满了“禅宗与艺术”一类的书刊,《时代》杂志把美国人对佛教的狂热信仰题材作为封面,佛教思想出现在新世纪的宗教学、心理学、医药,甚至是体育和商业领域。在社会活动领域,诸如女权运动、和平运动、保护生态和动物保护一类的运动中,佛教的价值观得到了广泛推广。从加利福尼亚的哈仙达冈到爱荷华州的田间地头,佛教寺庙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从史密斯学院到斯坦福大学,佛教研究在学院和大学间活跃起来。甚至有一种化妆品叫“九头蛇—禅宗”,它是一种护肤品,是用来舒缓肌肤的。还有一种快餐配料,竟然叫“禅宗宴会混合料”。
很显然,护肤品和快餐食品名称中的“禅宗”一词与我们所说的宗教意义上的禅宗没有任何联系。我们指的是另一种情形,即社会氛围影响着诸如“佛教”、“禅宗”等词的使用,这和美国人的价值观紧密相联。美国人倡导简单、自然、和平与融洽的理念。美国人在健康和食品加工方面所追求的是:食品要有益健康,最好是源于自然的。新兴的都市素食文化的审美观表现为:默默品味,宽容地接受,提倡多元文化的融合。
我们讨论的似乎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可以称为美国人的“长期精神寄托”。它是许多人(尤其是美国中上等的白人阶层)的渴望,他们不满足已经拥有的,还渴望获得更多;吃的方面,他们应有尽有,但渴望得到一些特殊的精神需求,一些能够获得自我满足的“心理调味品”,使人获得解脱的弥足珍贵的“心灵良药”。这种心灵上的渴望,尽管在大部分社会中更多地与宗教相联系,但在偶尔的社会中似乎恰恰是对宗教的否定。他们希望得到制度性宗教以外的东西,更多个人的、私人的内容,更强调“自我”及自我感受,即可以称之为“自我——偶像崇拜”。
美国所有宗教中,佛教似乎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最好的宗教。原因大概在于它超越了宗教的本位,本身代表着一种自由的智慧资源,而不被束缚于具体的制度、组织、教条或礼仪上。只要有精神需求,我们就会利用佛教来调节一下。我们能买一些用佛教名词命名的化妆品,去“佛陀”酒吧消费,欣赏“涅槃”摇滚乐队的表演,或观看介绍禅师的卡通片。我们这样做也不用考虑会遭天谴,或伤害人的宗教感情。我们甚至可以不皈依佛教,却接受佛教的价值观,用佛教方式修行。
“那么……是不是太多人已经不信任那个什么主的邪教了呢。”传来的声音,属于飞儿,曾经的刘欣。
文扬的心中,传来这一阵阵的隐痛,却还是继续说着。
这样是否意味着,佛教不像基督教和犹太教那样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了呢?是否意味着佛教不是由信徒组成的制度宗教,而仅仅是一种思潮,一种观点或一种体验,就像“女权运动”或“后现代主义”那样呢?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当我们通过媒体了解到美国有成百万的佛教徒时,我们有何感想?似乎没有人知道美国究竟有几百万佛教徒,部分原因在于没人能搞清楚谁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徒。北卡罗莱纳大学宗教学教授托马斯特威德建议我们要关注一类人数众多的信众,他称这类信众为“床边佛教徒”。所谓的“床边佛教徒”,是指那些睡觉前在床边读佛书的人,他们被佛书内容深深吸引。其中有些人会把自己表述为佛教徒,但他们不愿归属任何事。我们也可以称他们为佛教支持者”,称他们的床边读物为“公共佛教”或“传媒佛教”。
佛教新闻的覆盖面似乎很广,它不仅与其他宗教有关联,而且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国际性新闻报道中,佛教几乎从来不会因为亚洲社会的一些弊端而遭到谴责。佛教徒往往被认为是亚洲政治的斗争中爱好和平的牺牲品。
当然,我们偶尔也会得到一些让人产生怀疑的线索。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已经改变了陌生的佛教为东方异教信仰的印象,并把它当做一种熟悉的文化。即使它仍带有外来性质,也是我们新的多元文化的世界性特色,并顺利融入到美国社会中来。我们经常说,我们已经吸收亚裔美国人为我们的“少数民族模式”了,媒体似乎已默认佛教为美国少数民族的宗教模式。
在美国,佛教从陌生的亚洲异教信仰转变成现代的、世界性的宗教,并且能够融入美国社会,这主要归功于西方学术界所作的努力。在19世纪,当新到达美国的中国人在加利福尼亚新建的寺庙礼佛时,美国白人开始阅读由研究印度古代语言的学者编著的书籍来了解佛陀。这些书通常把佛陀的教义描述为一种在哲学和道德思想方面有机结合的理论体系。佛教是非神论的,摆脱了神话和仪式,摆脱了迷信和巫术,强调道德行为和心理沟通的重要性。这和基督教信仰形成鲜明对照,较强调对造物主上帝的信仰,上帝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形象,他神奇地复活了。基督教十分重视教堂仪式,强调虔诚和信念以及苦难。当然,佛教的一些教义是很难遵从的,如生死轮回以及如何摆脱生死轮回之苦实现涅槃,除了上面的只言片语,佛教的大部分内容是很亲切的,贴近时代的,它和科学的世界观非常一致,非常适应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简言之,当那些有叛逆思想的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寻找另一种精神寄托时,佛教对他们来说正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自19世纪开始的佛学研究已历时两个多世纪。现在的事实足以证明早期西方人对佛教的印象很少符合亚洲佛教的真实历史、教义和修行实践。在运用现代西方思想解读佛教的过程中,到底忽略了多少难以解释的细节,或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现在已无从考证。运用现代西方思想研究佛教比研究其他哲学更具吸引力,更有影响力,因为在其过程中,经常要表述一些奇异、陌生的观点,这些观点,事实上是佛教徒倡导、记录佛教摆脱神话和仪式、迷信和巫术束缚的历史。
最近,斯坦福大学佛教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次为期一天的禅修活动,这是该中心设置的一个长期的研究项目。截至登记的第一天中午,已经有100人报名了,只能停止继续登记。报名者中,一些人只是对佛教觉得好奇,一些人毫无疑问是佛教修行者,但更多的似乎属于“佛教支持者”:他们被佛教的一些内容所吸引,感觉和它有某种相似之处,有一种精神上的认同感。
在会议讨论期间,他们中许多人积极发言,但关心的重点不是学者们感兴趣的佛教历史和文化的内容,而是自由的美国人关心的话题,如生态学和社会正义等。更多人想和大家分享他个人对“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佛教的价值是什么”以及“佛教应该怎样做”等问题的理解。这些人大部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的美国白人阶层。在整个禅修期间,我没有看到一个黑人或拉丁美洲人,只看到一两个亚洲人。“床边佛教徒”、“佛教支持者”等此类信仰并没有真正普及到这些人群。我们也需要一个亚类的名称:“自由佛教徒”——认同自己是佛教徒,但不归属任何佛教组织。我们还需要定义一种佛教徒:“客户佛教徒”——利用佛教组织,但不归属于佛教组织。
“客户佛教徒”或许是所有类型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类。在斯坦福大学组织的这次禅修活动中,约有一半参与者提前一小时到,目的是参加由佛教僧人主讲的禅修前讲座,讲座是自愿参加的。参加讲座的这些人,至少在这次活动中,扮演的是“客户佛教徒”角色。由于佛教具有的“非宗教”的精神寄托这一临时功能,美国人认为参加与佛教有关的活动或修行感觉会更自由一些。
如果不是犹太人,他们是不会参加犹太教的祈祷,同样,不是天主教徒,也不会参加圣餐活动,但是,参加佛教禅修却未尝不可,而且似乎是很自然的事。美国人经常想参加这样一些活动,比如,赛拉俱乐部组织的远足活动,在温泉度假胜地做按摩理疗,或参加高尔夫球诊所或投资研讨会。事实上,一些佛教组织就是依靠这些顺道前来的顾客增长收入的,并准备了一些节目来满足他们的要求。比如美国最有名的寺院之一,加州卡梅尔谷地的塔撒加拉禅修院,当它发展成一个净化心灵的旅游胜地后,就靠开展夏季禅修活动来维持生存的。
1...7576777879...1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