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下枭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高月
郑善果今年四十余岁,身材中等,气质温文尔雅,深得李建成重用,在朝廷上,也算是冲击相位的有力人选,不过由于郑家势力已衰落,没有了家族支撑。他对相位的冲击就显得有心无力。连提名都没有得到。
这段时间,郑善果的心情也和其他朝臣一样,沉甸甸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唐朝已经无力抵当隋朝的攻势,最好的结局就是苟延残喘。或许能再维持十几年。
如果郑善果只是一个人,他倒也不担心,在哪边他都能混下去。但关键是他身后有一个家族,他肩上担负着一个家族的兴衰,他必须要考虑家族的命运和前途。
郑善果在两名丫鬟打着灯笼的引领下。穿过一条走廊,来到了一座院子前,这里是郑夫人的院子,郑夫人是他的亲姊,她因为当年被杨玄感怒而休妻。反而逃过一劫,没有受杨玄感造反的牵连。
但郑夫人也没有再嫁,虽然杨峻有独立的府邸,但郑夫人和儿媳关系不好,便没有住到儿子家中,这些年便一直住在娘家。
此时郑夫人正在灯下绣一件腹衣,绣棚上,两个白胖的孩子已绣得活灵活现,这是绣给她的小孙子,才一岁,或许是年纪渐老的缘故,郑夫人视力不是很好,眼前总有一点模糊,看不太清楚绣品,必须眯着斜视。
就在她专心致志穿针走线之时,一名丫鬟在门口禀报:“大娘,家主来了。”
郑夫人一怔,兄弟从来不会在晚上找她,现在来做什么?她微一沉吟,便点点头,“请他进来!”
脚步声响起,郑善果走进了房间,拱手笑道:“大姊,打扰休息了。”
郑夫人瞥了他一眼,用绣花针指指旁边的坐榻,“坐下说话吧!”
郑善果坐下来,见房间布置很简洁,从前的白玉屏风和墙上的名贵字画都不见了,心中微微有些诧异,他知道大姊一贯喜欢奢侈,怎么。。。。有点变性子了,郑善果便笑问道:“大姊缺什么东西,尽管告诉我。”
郑夫人知道这个弟弟对自己一向比较小气,连例钱都只给自己一半,现在居然问自己缺什么,看来他必有是有什么事求自己,郑夫人没好气道:“我什么都不缺,你就别操心。”
郑善果听出大姐语气中有赌气之意,他心中苦笑,看来自己平时有点得罪她了,若是往常,郑善果大可一笑了之,但今天不行,他有求于大姊,只得又陪笑道:“平时对大姊照顾不周,是我的责任,我向大姐道歉,以后可以保证,不会再让大姐受一点委屈。”
郑夫人却不领他的情,淡淡道:“你来有什么事就直接说,不用这么转弯抹角,我听着呢!”
郑善果无奈,只得缓缓道:“大姊,想必你知道一点点隋军破城之事吧!”
“我当然知道,把坊门烧了,马蹄声还把我从夜里惊醒,但他们不是退走了吗?又有什么问题?”
“大姊,现在唐朝形势有些不妙,现在各大世家都在想办法,找路子,给自己家族找一条后果,可是我们荥阳郑家却找不到路子,我心中着急……等一等!”
郑夫人忽然听懂了他的意思,连忙打断他的话,“你不会是。。。。让我做什么吧?”
虽然有点不好意思开口,但郑善果还是要说,”大姊,你好歹也是杨元庆的母亲,在某种程度上,你就是隋朝的太后,如果你能出面替郑家。。。。。”
说到这,郑善果满怀期望地望着郑夫人,不料,郑夫人却断然拒绝,“不行!我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他也从来没有叫过我母亲,我为什么去找他,我可不想自取其辱。”
“大姊,那时他不过是孩子,孩子个性很强,这是很正常,再说,你并没有把他赶走,还是养着他,只是日子过得清苦一点,我倒觉得他其实是个很重情之人,你看娇娘,他不是一样待她很好吗?”
娇娘就是郑夫人的女儿杨娇娘,现在又改嫁给内史侍郎张庭,生活很好,这件事郑夫人也听说了,女儿还写过一封信给她,有和母亲和解之意,只是郑夫人和女儿赌气,至今没有回信。
其实郑夫人只是嘴上硬,她心中怎么可能不后悔,长子家里不给她住,次子又不争气,隔三差五来勒索她,娘家还给她脸色看,她就像寄人篱下一般,日子过得着实艰难。
想着自己从前瞧不起的一个儿子竟然要成为大隋皇帝了,深深的失落感使她这几年一直生活在悔恨之中,如果当年她不那么刻薄,待元庆好一点,自己今天也不至于这样落魄,尤其她年纪渐渐老了,这种无依无靠的孤独感更加强烈。
只是郑夫人极要面子,天性好强,心中虽然悔恨,她却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尤其是娘家人,现在家主让她去求杨元庆,她更是不愿意。
郑夫人面沉似水,道:“如果我不答应的话,郑家就要赶我走,那我明天就走好了,墨竹,收拾东西!”
“大姊,别。。。别这样!”
郑善果吓得连忙拦住她,他也不指望一次就能说服大姊,总是要慢慢来,怎么能让她走,“大姊,这个。。。你若不愿意,就暂时不提了,你就安心住在这里,郑家绝不会赶你走,那我就不打扰大姊休息了。”
郑善果起身告辞了,郑夫人沉着脸对贴身丫鬟道:“墨竹,替我送家主出去!”
丫鬟替了一个灯笼,躬身道:“家主,请吧!”
郑善果拱拱手,转身向院子里走去,丫鬟在前面替他引路,走到院门口,有另外两个丫鬟在等着他,“家主,请慢走!”丫鬟转身要回去。
郑善果忽然想起一事,又叫住了她,“请留步!”
“家主还有什么事吗?”
郑善果上前一步,低声问道:“夫人房间里的屏风和字画到哪里去了?”
丫鬟叹了口气,“生有逆子,是人生一大不幸,家主,我回去了。”
丫鬟转身走了,郑善果这才明白过来,看来,外面传言非虚,他心中不由有些同情大姊,只得摇摇头,转身走了,他得想办法让大姊帮家族去找杨元庆……杨元庆率一万骑兵一路东行,这天傍晚,军队到了延安郡肤施县,在县城外扎下了大营,太守和县令都官员都赶来拜见。
这也是杨元庆一路头大之事,每过一县都会有官员前来拜见,他不想见又不好,这是官场规矩,可接见多了,他又不胜其烦。
无奈,他只得忍着,说些空洞的安抚话,听一听当地的情况,最后送走了官员,杨元庆回到大帐内,脱去外袍,刚准备坐下吃饭,这时,亲兵在帐门口禀报,“殿下,有人营门外求见!”
杨元庆的头顿时大了起来,皱眉问道:“又是谁?”
亲兵上前,将一份名状放在他的桌上,名状也就是拜帖,某某前来拜访,或许约好拜访时间。
杨元庆接过名状看了一眼,心中一怔,竟然是窦抗来求见他。
窦抗此人他当然知道,仁寿四年,他去幽州拘捕了当时的总管窦抗,后来窦抗在唐朝混得很不错,手握大权,怎么他来找自己,难道是窦家也想找后路了?
“请他进来!”杨元庆令道……(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一百三十二章 窦氏抉择
不多时,帐外传来了脚步声,帐帘掀开,一名满脸大胡子的中年男子跟随亲兵走进了大帐,尽管十几年未见,杨元庆还是一眼便认出了他,正是当年被他抓捕的窦抗。
不等杨元庆起身寒暄,窦抗一个箭步上前,把亲兵们吓一跳,想抓住他已经来不及,不料,窦抗却是单膝给杨元庆跪下,沉声道:“罪臣窦抗参见楚王殿下!”
他这句话说得非常有深意,一个‘罪臣’二字,话语双关,既是指当年杨元庆抓他之事,同时也是指他现在效力唐朝,把自己的身段降得很低,给足杨元庆尊严,然后为窦家争取权益。
杨元庆连忙上前扶起他,“窦大将军不必如此,快快请起!”
两人对望一样,都一起忍不住大笑起来,人生的际遇着实奇妙,当年,年仅十五岁的杨元庆率数百军人,设计抓捕了窦抗,当时窦抗还大吼:‘小贼,总有一天,我们会再见!’
窦抗说得一点不错,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再一次相见,却成了窦抗向杨元庆投降。
两人这一阵大笑,使大帐的气氛立刻缓和下来,杨元庆当然很重视窦家,这是关陇地区仅次于独孤家族的关陇豪强,和李唐有着极深的渊源。
窦轨、窦抗,窦家的两大顶梁柱,一个是当朝相国,一个是蜀中总管,现在是窦抗亲自来找自己,这足以说明窦家的诚意,绝不是试探那么简单。
也由此可见李唐内部的危机已经深到了什么程度,连仅次于宗室的窦氏和独孤氏都来寻找退路了,李唐真的是到众叛亲离的程度。
“窦总管请坐!”
杨元庆极为客气,对一切有利于他统一天下之人,他都会以礼相待,尤其是关陇地区,他必须要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
正所谓天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他杨元庆当年是关陇贵族的死敌,在他建立新隋后,也同样被关陇贵族所敌视。
可当他的实力足以灭掉李唐时,关陇贵族们的态度就变了。开始争相向他投靠,说到底,就是‘利益’二字使然。
两人坐了下来,杨元庆笑道:“我对窦总管的印象,还是十几年前那一面之缘,可今天见到窦总管,竟然发现窦总管一点没有变。还是原来的模样,窦总管驻颜有术啊!”
杨元庆倒是说对了,这一直是窦抗很自得之处,他今年五十岁,可从三十岁就起是这副模样,几乎没有变过,让很多人都为之惊讶。
窦抗捋须微微笑道:“关键是我这蓬大胡子,二十年来。形状一直没有改变过,所以大家都以为我驻颜有术,可把这胡子刮去。估计没几个人能认识我了。”
“呵呵!窦总管的真面目是什么样子,说实话,我真的很感兴趣。”
窦抗眼睛里闪过一道亮光,随即又眯起眼睛道:“殿下和十几年前相比,倒是变化很大,完全不一样了,这威仪,让我想到了当年的高祖。”
窦抗极善于溜须拍马,他竟把杨元庆比作文帝杨坚,也就是暗指他有统一天下之相。
两人聊了半晌。其实就是为了缓和气氛,为接下来的谈正事做铺垫。
此时大帐的气氛已经十分缓和,两人聊着当年之事,虽然当时有着仇恨尴尬,但事隔十几年,如今谈起来。倒有了几分怀旧之感。连本来是刻意讨好的窦抗也生出了唏嘘之叹。
“先帝如果不打高丽,集中兵力平灭各地乱匪,再与民休息,及时赈灾,真的不至于落地后来的悲惨境地,可惜。。。。。”
杨元庆微微一笑,“如果真是这样,也没有我们二人此时坐在一起的机会了吧?”
窦抗一呆,他竟然忘记了杨元庆是最大的得利者,一时间他的笑容有些尴尬,摸了摸后脑勺,“真是抱歉!
“只是开个玩笑,不必介怀。”
杨元庆淡然一笑,便转入了正题,“不知这次窦总管前来,是为了。。。。。”
他戏剧性地刹住了后面的话,笑容满面地望着窦抗,等待他给自己一个答复。
窦抗沉吟了片刻,从怀里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推给了杨元庆,“这是窦氏家主的亲笔,一切要说的话都在这里。”
杨元庆接过信,拆开慢慢看了一遍,随即将信反扣在桌上,岔开了话题,“李元吉在巴蜀怎么样?”
“他还能怎么样,白天打猎,晚上玩女人,除了这两件事,他其他都不感兴趣。”
“难道他对军权也不感兴趣?”杨元庆似笑非笑问道。
窦抗一愣,心念急转,他忽然有点明白杨元庆的意思了,他脸色露出难色,苦笑一声道:“殿下的想法可能会落空了,李元吉虽然花天酒地,但他对军权却看得很重,而且现在巴蜀也没有什么兵力了,六万军队都被太子调走攻打,巴蜀现在其实很空虚。”
“我只是说说罢了,窦总管不要在意。”
这时,大帐内的气氛又略略有些紧张起来,杨元庆已经看完了窦轨的信,闲话也已经扯完,下面该是他表态的时候了,窦抗脸上还带着笑容,可笑容里却有一种掩饰不住的紧张。
杨元庆也低头沉思不语,窦轨在信中明确表达了他对自己的支持,愿意配合隋朝稳住关陇,但他信中对一些现实问题,比如钱粮、土地,却丝毫没有提及,让杨元庆有些失望。
他希望窦抗能够明确表态,支持均田令的推行,也就是在土地上让步,但窦轨却回避了,不知他是刻意回避,还是因为初次接触,不愿过早提及此事,但不管怎么说,土地再说,甚至以后再收拾窦家也来得及,现在他需要先把窦家拉过来。
斟酌良久,杨元庆才缓缓道:“窦家的心意我已明白,首先,我很感激窦总管亲自前来,足见窦家的诚意,我杨元庆只有一句话,我和窦家并没有解不开的仇怨,窦家愿意支持隋朝,我表示接受并且欢迎……窦抗连夜返回长安,次日一早,杨元庆率军继续返回太原,两天后,军队离太原城已不足十里,武威雄健的隋军骑兵列队在宽阔的驰道上缓缓而行。
不久前又下了一场大雪,道路和两边的田野又铺上厚厚的白棉被,两场大雪彻底解决了夏秋以来的连旱,使土地得到了极大的滋润,这是极为喜人的风景,虽然大雪覆地,寒气袭人,但每一个士兵都能感受到田间地头弥漫着的喜悦。
很多农民站在田埂上,指着地里的大雪谈论着、憧憬着明年的丰收,这让杨元庆忽然想到了一句农谚,‘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大雪下面便是冬小麦的幼苗,现在算起来已经盖了两层被了,会不会再下一场雪呢?
想到明年的丰收,杨元庆也忍不住感到一阵阵心旷神怡,向两边的远方望去,北方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太原西山,再近前一片片树林和村庄,在村庄前面则是一望无际的麦田,一直延伸到百里之外。
这时,杨元庆忽然听到有人大喊:“站住!逆子,给我站住!”
‘逆子?’杨元庆顿时一愣,他向两边寻声找去,他很快便看见了,在南面的田埂上正一前一后奔来两人,前面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身后十几步外是一名中年男子,后生低头猛跑,中年男子在后面边喊边追,他们奔来的方向,正好对准了杨元庆。
杨元庆的亲兵们顿时紧张起来,一起冲上前,将这两人团团围住,中年男子却顾不上士兵,一把抓住了后生的手腕,恶狠狠道:“跟我回家!”
后生顿时大喊大叫起来,“我要从军,爹,你不要拦着我!”
这真是一对父子,杨元庆有了几分兴趣,便笑道:“把他们两人带上来。”
片刻两人被亲兵们带了上来,有士兵告诉了他们杨元庆的身份,吓得两人一下子跪倒在杨元庆马前,杨元庆笑眯眯问老者,“你儿子从军是好事,为何要阻拦他?”
老者磕了一个头,禁不住泪流满面道:“老汉姓何,原本有三个儿子,长子和次子都从军了,但他们两人不幸在这次和突厥作战中双双阵亡,老汉只有这一个儿子了,不想再失去他。”
老者的话让杨元庆肃然起敬,他点点头,对后生道:“隋军中有规定,独子不能从军,很抱歉,我不能收你。”
后生大喊起来,“可是我想从军,殿下,村中年轻人个个都想从军,保卫边疆,抗击突厥,我也可以,求殿下收我为兵!”
杨元庆见后生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期盼,泪水都流了出来,确实令人难以拒绝,他不由有些为难。
这时,一名亲兵对杨元庆低语两句,杨元庆便点点头,对老汉笑道:“这样吧!可以让他为宫廷侍卫,我保证他平安无事。”
当宫廷侍卫,老汉倒也愿意了,他连忙磕头,“多谢殿下照顾!”
杨元庆对后生笑道:“既然一心想从军,那我就成全你。”
他回头命令一名亲兵,“带他去晋阳宫找薛轨,就说是我的意思,可破例从军……(未完待续)




天下枭雄 第一百三十三章 危险之物
无论历朝历代,战胜外族入侵都是一件极为振奋人心之事,在大隋也不例外,马邑郡大败二十余万突厥军的消息传到太原,传到河东、河北各地,举国欢庆。
太原城内满城沸腾,人们自发上街,敲锣打鼓欢庆胜利,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来庆祝这次来之不易的胜利。
胜利又激发了人们保家卫国的热情,仅仅五天时间,隋朝各地要求从军的青壮便超过三十万人。
尽管隋军在隋突战役中伤亡惨重,但也并没有立刻大规模募兵,而是顺势开始全面推行民团制度。
在杨元庆的授意下,兵部下达了民团令,命令各郡各县在年底前皆要建立民团,集中青壮在农闲时间训练,这实际上就是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征兵创造条件。
当杨元庆回到太原城时,离战胜突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人们的热情已渐渐平息,因躲避战乱而聚集在太原城内的百万民众也都回了自己的家乡,开始重建家园,准备迎接新年,太原城内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和秩序。
此时已是十二月中旬,离新年只有半个月了,城内到处都洋溢着新年的气息,家家户户门口换了桃符,挑幡的竹竿子也早早竖起,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一群群男子聚在一处捣元日糕,木锤翻飞,米香四溢。
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奔跑嬉戏,欢乐地叫喊着,到处是他们堆起的各种各样雪人,太原城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前气氛,使人的内心格外宁静。
杨元庆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从西门进了城,虽然只是离开了两个多月,可这一次,杨元庆却感觉到似乎离去了很多年。再看到不远处慈安寺内那座高高的白塔,杨元庆竟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尽管杨元庆进城时已经享受不到满城载歌载舞的欢迎盛况,但他还是体会到了和往日的一点不同。
当路上行人忽然认出进城的这队骑兵竟然就是楚王殿下归来时,他们纷纷向两边闪开,让出道路,不少老人还跪下向他叩首行礼。
晋阳大街两边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很多人都从家门奔跑出来,默默地站在道路两边。眼睛里洋溢着感激之情。他们用一种极大的诚意来迎接他们心中的皇帝陛下。
大家默默地注视着楚王缓缓而行,这时,不知是谁大喊一声,“楚王万岁!”
这一声大喊就像一把钥匙,使沉默的人群激动起来,大道两边人群忽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喊声:“楚王万岁!”
“楚王万岁!楚王万岁!”
无数人振臂高喊。这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很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对他们而言。大隋战胜的突厥并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而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结束战乱。恢复和平的希望,他们渴望着平静地生活,渴望着不要战争。
人越来越多,大街两边已经积聚了数万人,黑压压的人群延绵数里。一支千余人的巡逻军也闻讯赶来,在将领的指挥下,在队伍两边护卫,替杨元庆挡住了激动万分,奔涌上前的民众。
很多人跟着杨元庆奔跑,大声呐喊着,有很多人跪下了,用他们的大礼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敬仰。
杨元庆不断向众人挥着手,默默感受着这一切,子民的热情和感激使他的眼睛也有点湿润了。
他能感受他的子民们发自内心的感激,但同时也感受他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不要战争、不要饥饿。
从大业中期天下大乱以来,已经经历了八个年头,所有人都厌倦了战乱,厌倦了动荡,他们渴望着生儿育女,不用为明天的下锅米而发愁。
他们曾经有过这样的生活,那是在开皇盛世,就在十几年前,他们渴望着重新过这样的生活,这一刻,杨元庆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那就是尽快结束战争,统一天下。
。。。。。。。。。
当他来到楚王府,他却感受到了另一种欢迎,大街上的热烈欢迎早已惊动了全家老小。
他的妻女们、他的儿子和长辈,还有府中的丫鬟仆役,都涌在大门口等待着他的归来。
“爹爹!”
长女冰儿、次女思华激动得挥手直跳,一起向他奔跑而来,杨元庆连忙翻身下马,蹲在地上,伸出了手臂,两个女儿如小家雀似的扑进了他的怀中。
杨元庆紧紧搂着两个宝贝女儿,他心中欢喜得要炸开了,这时,他的长子杨宁犹豫了一下,也跑了过来,拉住了父亲的手,他注视着父亲,清澈的眼睛里有一种无尽的仰慕之情。
这一刻杨元庆忽然和儿子的心灵沟通了,他站起身,摸了摸儿子的脑瓜,这时次子杨静也跑了过来,拉住了父亲,望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心中涌起了对儿女们舐犊之情。
“这次爹爹可没有给你们带什么礼物!”杨元庆笑呵呵道。
“我们不要爹爹礼物,我们有礼物要送给爹爹。”杨冰笑嘻嘻道。
“为什么要送礼物给我?”杨元庆不解地问道。
次女思华性格如火,她心直口快,一下子说了出来,“爹爹忘了吗?过新年是什么日子?”
话一出口,杨思华慌忙捂住嘴,惊恐地向长姊望去,杨冰埋怨地看了她一眼,有些怪她多嘴,把秘密泄露了。
杨元庆一怔,转念便想起来了,元日不就是自己的生日吗?他捏了捏次女的脸蛋,微微一笑,“爹爹很笨,想不起是什么日了。”
杨思华吐了一下舌头,她其实知道爹爹已经想起,这时,裴敏秋走上前,拍拍手笑道:“几个小家伙缠够爹爹没有,爹爹一路辛劳,要去沐浴更衣,晚上吃饭时再说话。”
杨元庆刚想对妻子说点什么,裴敏秋却嫣然一笑,“现在什么都别说,先去沐浴更衣。”
1...415416417418419...4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