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苏禄可汗脸色微微一红,眼里闪过一丝尴尬的神色,不过他很好地掩饰住自己的感情,佯装没事一样骑上刚从手下要来不久的大宛马。
前面三场比赛,自己的百里追风赢了李隆基的紫电惊雷,当时态度有些得意忘形,现在百里追风成了追忆,可李隆基的紫电惊雷还是生龙活虎。
看起来就有些讽刺。
大唐的皇帝,看来还记恨自己当日嚣张的样子,苏禄可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可还是装作若无其事。
李隆基骑上紫电惊雷后,好像没注意到的苏禄可汗的脸色,而是一边骑马,一边跟苏禄可汗谈论一些安西都护府的事情。
皇帝亲自送行,文武百官们也不敢怠慢,骑马的骑马乘车的乘车,和御林军禁卫军浩浩荡荡地跟在后面,长安的百姓一边向李隆基行礼,一边自发为苏禄可汗送行。
作为招待副使,郑鹏在队伍中左顾右盼,王昌明骑马过来,看到郑鹏有些心不在焉,开口问道:郑乐正,你在看什么,没事吧?
郑鹏有些奇怪地说:王寺卿,你来得正好,看到兰朵郡主没有,怎么找不到她?
带着异族神秘的气质拥有大长腿的祸女级美女啊,快要离开长安了,以后想看都看不到,郑鹏还想再多看几眼,可怎么也找不到兰朵的身影。
你这一说,某也纳闷,在皇宫的送别宴上,还真没看到兰朵郡主,有可能是女扮男装混在侍卫群中,又或者和军营那批突骑施勇士在灞桥等着了吧。王寺明猜测道。
大唐女性的地位不高,送别宴上兰朵不在,王昌明也不太在意。
听到王昌明这样说,郑鹏没了疑问。
这个兰朵,老实说,比郭可棠还要难缠,她可不是一个安份的人。
王昌明突然开口问道:差点忘了,郑乐正,送行的事,你哪里没问题吧?
没问题,今早还排练过,都安排好了。郑鹏连忙说道。
那就最好。王昌明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拍马离开,忙其它的事去了。
李隆基不是送送而己,而是一送就送到距长安大约十五里的灞桥。
这里长安送别的圣地,很多人送行都是送到这里,然后折柳赠别,寄托不舍之情。
苏禄可汗是个大唐通,一看到灞桥到了,马上对李隆基行礼道:陛下,古言说得好,送君千里,终需一别,请陛下留步。
李隆基亲自送到这里,这已经是天大的面子,苏禄可汗也不敢再让李隆基再送。
今年情况有些特殊,边境有些不稳,吐蕃和大食勾搭在一起,大唐和吐蕃本来就是拉锯,现在再来多一个实力雄厚的大食,压力更大。
压力越大,就越突显突骑施的重要性。
吐蕃和大食,不知暗中写了多少信派了多少人来劝突骑施与大唐划清界线,可苏禄可汗一直是严词拒绝,还主动上报朝廷,也就这种情况下,李隆基才会亲自送到灞桥。
李隆基点点头,翻身下马。
看到李隆基下马,苏禄可汗可不敢俯视着李隆基说话,看到跟着下马,跟着的将领文武百官也纷纷下马。
爱卿,你这马只能算中上,骑着它回安西,只怕吃不消。李隆基下马后,突然开口说道。
小气啊,还是大唐的皇帝,临走时还要损自己几句?
一时物色不到合适的马,只能将就了。苏禄可汗有些郁闷地说。
四个蹄子输给两个木轮子,还输得口服心服,苏禄可汗还真没话说,特别是知道自家女儿还要诓那个郑副使。
李隆基哈哈一笑,把手中紫电惊雷的缰绳放到苏禄可汗地手里:没合适的马,那朕这匹紫电惊雷就赠你了。
什么,陛下,这马赠给俺?苏禄可汗吓了一跳,有些不敢相信地说。
没错,正所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紫电惊雷在朕手里,不能发挥它的长处,还不如赏给爱卿,助爱卿征战沙场。李隆基一脸正色地说。
这,这
苏禄可汗一直以为李隆基报前面输给自己的一箭之仇,没想到自己误会了。
要知道,紫电惊雷是李隆基最心爱的马。
203 苏禄可汗的感动
安禄可汗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自己还以为李隆基小家子气,现在看来,简直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可汗,陛下金口已开,就不能再更改,再说这是陛下一番心意,快谢恩吧。高力士在一旁劝说道。
谢陛下。苏禄可汗双手接过缰绳,边说边准备给李隆基行臣礼之礼。
李隆基伸手扶起正欲行礼的苏禄可汗,笑着说:入之为臣,出之为将,这里不是朝堂,爱卿又穿着盔甲,不用行这么大的礼。
臣一定用陛下赏赐的紫电追雷马,守土御敌,绝不让吐蕃贼子的爪子伸入安西半寸。苏禄一脸郑重地保证。
好,安西有爱卿在,朕可高枕无忧矣。李隆基高兴地说。
送别宴吃过,有什么话,从皇宫到灞桥十多里,君臣二人已经完了,看到时辰差不多,苏禄可汗恭恭敬敬地李隆基说:陛下,时辰已到,臣是时候上路了,就此别过,望陛下保重龙体。
呵呵,爱卿,不急。李隆基突然笑着摆摆手。
就在苏禄可汗疑惑时,郑鹏主动走上前:见过苏禄可汗。
郑副使,客气了。看到是郑鹏,苏禄可汗笑着回礼,没有昔日的狂傲。
前面觉得郑鹏是一个八品小乐正,一个喝多几杯就说话没边的人,没想到郑鹏却给他一个终生难忘的教训,苏禄可汗最佩服有能耐的人,对郑鹏也变得尊敬起来。
换一种角度来说,郑鹏也是强者。
郑鹏笑着说:苏禄可汗不要急着走,陛下还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可汗。
不待苏禄可汗发问,郑鹏拍拍手掌,很快,从驿站里走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走到官道的两边,然后大声地唱了起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些孩子手上没有鲜花,身上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舞蹈伴奏,只有几根羌笛伴奏,就是孩子们的队列也不整齐,可是,当歌声响起时,没人聊天,没人说话,就是马匹也变得异常安静,这一刻,好像时光停滞,天地之间就只剩孩子们的天籁之音。
最优美的曲调,最动人的歌词,最容易渲染感情的羌笛,再用最真最纯的声音唱出来,极富感染力。
不仅仅是苏禄可汗听得入迷,就是姚崇卢怀慎张九龄等大臣,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
这一首歌,简直是绝了,绝到最挑剔的人都没法挑刺。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现在还是一边寂静。
这,这是是什么歌?某还是第一次听到。姚崇回过神,一脸震惊地说。
刑部尚书宋景也感叹道:某也是第一次听到,不过此歌一出,想必很快就能时常听到。
这么优美动人又意境深远的歌曲,一经传开,肯定很快就会传遍天下,到时无论是长亭外还古道边,人们送行时都会唱起这首歌。
不夸张地说,宋景有一个老朋友准备离开长安,到外地任职,听了这首歌,都有种快点学会,送行时给朋友唱的冲动。
新任礼部尚书沈既开口道:这应是郑乐正所作的《送别吧,陛下在苏禄可汗来之前,让几个教坊相互竞争,是左教坊脱颖而出,据说全靠郑乐正所作的新歌《送别,也因为这首歌,郑乐正担任招待副使,刚刚这首歌,字里行间都是送别之情,嗯,**不离十。
又是郑乐正?
沈既的话音一落,不少人都把目光投向郑鹏。
大厉害了吧,这个郑鹏,简直就是全能,好像只要有出风头的事,哪哪都有他,一本《兰亭集让他名满大江南北,来到长安,成了长安第一点花手,写出《赠薰儿姑娘这种名流千古的诗,把林薰儿捧上平康坊第一花魁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名气水涨船高。
好不容易消停一点,一辆脚踏车替大唐挽回脸面,这还不算,又有一首叫送别的歌出炉,真是想不了红都难。
难怪陛下亲自下旨让一个小乐正担任接待副使,虽说资历太低,可凭一首《送别,足矣。
张九龄看着郑鹏,眼里也现出几分佩服,不过很快又有几分可惜,郑鹏好像对科举兴致不高,自己也劝过他,可郑鹏根本不听,要不然,他就不会担任乐坊的小官。
起点太低,成就也堪忧。
大唐的官员在感叹时,苏禄可汗也被这首歌感动眼圈都有些红了,一脸郑重地对李隆基行半膝之礼:这份礼物太厚重,臣愧不敢当。
这次到长安面圣,大唐是礼仪之邦,每一个动作都有独特的含义,特别是送别这种场合,政治意义更是明显。
突骑施接受大唐的庇护,又替大唐效力,很多人眼中突骑施就是大唐眷养的打手,指哪打哪,可这首歌,歌意里是兄弟知己般的送别,对苏禄可汗说,听到这首歌的感动,远比李隆基把心爱的马赏赐给自己大。
李隆基再一次亲自把苏禄可汗扶起,一脸郑重地说:大唐和突骑施,可以说是一衣带水的盟友,更是患难与共的兄弟,回到安西后,爱卿要保重身子,注意安全,有什么委屈,只管给朕说,朕给你做主。
臣叩谢陛上。苏禄可汗一脸感激地说。
这次来到大唐,李隆基给予最高的礼遇,把自己最喜欢的爱马相赠,亲自送到十里之外的灞桥,临了还唱出那么真诚动人的送别之歌,触动苏禄可汗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此刻的他可是真情流露。
要谢就谢郑乐正,这歌是他写的。李隆基倒没有吞功劳,把郑鹏推在前面。
苏禄可汗有些感叹地说:大唐果然是人才辈出,一个八品乐正也这般多才多艺。
说到这里,苏禄可汗对郑鹏拱拱手说:郑乐正,以后还有很多劳烦你的地方,请多担待。
哪里,哪里,这是某的荣幸。郑鹏有些不明白苏禄可汗的话是什么意思,可还是很恭敬地说。
苏禄可汗的身份和地位摆在哪里,远甩郑鹏九条街不止,最重要的是,苏禄可汗是保卫大唐的一名军人,光是这一点就值得郑鹏敬重。
又是一番告别,苏禄可汗终于上马,大手一挥,率着三百手下,再一次在空旷的官道上纵马飞奔,没一会就消失在路的尽头。
为了让他走得顺畅,大唐再一次给他清路。
204 论功行赏
特别是最后那一首《送别,深深地触动苏禄可汗的心。
可汗,那个郑副使,真是多才多艺,虽说他让俺输了钱,可俺桑普还真是服他。一名叫桑普的亲信,一边策马一边说道。
是啊苏禄可汗点点头:大唐初期有天可汗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迟尉恭程咬金等人才,开元初出了一个姚崇,现在又多了一个郑鹏,真是人才辈出,什么时候突骑施也出这么多人才,那该多好。
一个光着头的将领笑着说:可汗,看来你是被郡主的话打动了。
苏禄可汗点点头说:没错,兰朵说得对,突骑施是需要一些改变,不能再这般碌碌无为了。
临行时,兰朵突然说留下,学习一下大唐,怎么才能让突骑施变得更强,苏禄可汗本来不同意,可最后还是让女儿说服。
好在,库罗也在长安,两人可以相互照顾,也是库罗的原因,苏禄可汗这才答应让兰朵留下,这也兰朵没有出现在队伍的原因。
一堆木头就赢了一匹极品好马,这对靠卖马为主要收入的突施骑来说,不是好消息,苏禄可汗很担忧,要是人人都骑那种脚踏车,大唐对马的需要减少,没人买马或马的价格下降,突骑施怎么应对?
也就是说,突骑施要寻找对策或另谋生计,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把精明的兰朵留下来,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
这个让人头疼的家伙,让她在这里祸害一下别人也好。
可汗,你看,有人。大约跑了十多里地,有个亲卫突然指着前面大声禀报。
咦,你们看,那不是有王正使,鸿胪寺的王寺卿吗?人群里有人眼尖,认出前面路边的人,是鸿胪寺卿王昌明。
苏禄可汗闻言抬眼一看,正是王昌明,连忙示意一众手下停马。
距离王昌明大约二丈远的地方,苏禄可汗从马上跃下,走到王昌明面前,笑着给他一个拥抱:老朋友,还以为你不来呢。
怎么回事,不是说王昌明身子不舒服,在家养病吗,怎么来了?
王昌明笑着说:其它事好说,老朋友回安西,下次见面,还要很长时间呢,你说,能不来吗?
那是。苏禄可汗附和地笑道。
两人也没什么离别煽情的话,就像两个老朋友在聊天。
聊了一会,王昌明上了候在一旁的马车,掀起马车的窗帘对苏禄可汗说:老朋友,某还有事,就不远送了,祝你一路顺风。
好,也祝老朋友身体康健。
王昌明指指前面那个小树林说:老朋友,哪里有某送你的一点小礼物,上路前,不要忘记哦,珍重。
珍重。
等王昌明走远,苏禄可汗开口说道:走,我们去看看,这位老朋友到底卖什么关子。
当苏禄可汗到前面的树林时,不由呆了一下:小树林里,系着几十匹好马,地上还有一堆武器,旁边还有二口箱子,好像装着一些首饰玉石一类的贴身物品。
咦,这不是俺的马吗?
巴尔,你看,那不是你典当掉的家传宝刀吗?
俺的马,怎么在这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