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高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炮兵

    就在安禄山惊叹不已的时候,崔二指着一个偏厅说:“你们先候着,某先进去禀报一下。”

    “有劳管家。”安禄山连忙行礼。

    “大哥,这里好漂亮,郑将军是将军,我阿爹也是将军,怎么郑将军的将军府这般漂亮。”安思顺有些羡慕地说。

    安禄山没好气地说:“得了吧,你阿爹是将军不假,领地的产出有限,族里还有那么多人要照顾,说是将军,其实就是族里的大管家,一族人的吃喝拉撒都要管,哪比得了郑将军,人家文武双全,战功赫赫,还是有名的大富翁,看到没,那个崔管家穿的衣裳,比你阿爹的还要好。”

    想了想,安禄山一脸肯定地说:“要不然也不值得我们兄弟一起投靠。”

    “大哥说得有道理。”安思顺点头表示同意。

    安思顺说完,鼻翼动了动,有些奇怪地左右看了一下,当他看到旁边那根又圆又直的柱子时,用手轻轻摸了一下,又凑近用鼻子一闻,吃惊地说:“来的时候,感觉有一种熟悉的、淡淡的香味,找了一下才发现是这根柱子发出的,天啊,门前这两根柱子可是金丝楠木,我阿爹得了一个小母鸡般大的金丝楠骏马摆件,稀罕到不得了,摆在书案旁边,别人想摸一下也不让,郑将军竟然用它作柱子,简直是....太考究了。”

    “可能这就是别人说的那个叫什么,对了,品味,看起来有些平凡,可实际很讲究,不像你阿爹,特意在大堂里打造一个黄金痰盂,有客人来就吐几口显摆,太俗。”

    安思顺有些无奈地说:“算了,他就那牛脾气,谁也劝不了。”

    安禄山刚想调侃二句,崔二出来了,让二人进厅。

    刚进厅,安禄山就感到迎面涌过来一股热浪,有些惊讶发现:门外寒风刺骨,而大厅内却是温暧如春,快速打量了一下四周,没有发现一个火盆。

    对了,听说郑将军聪明无比,能制冷制暧,这里没有火盆,十有**是安装了郑将军自己弄出来的暧炉。

    真好,房间内没烟、没有灰,也没有烧炭的那种焦灼感,非常舒适。

    感叹归感叹,安禄山不敢怠慢,和安思顺一起向坐在上座品茶的青年人行礼:“草民安禄山(安思顺)拜见将军。”

    &nbs




829 一个考验
    安禄山连忙应道:“回将军的话,小的在市集看到将军,听到将军物色好马,无意中觅得一匹上等好马,特来献给将军。”

    “哦”郑鹏饶有兴趣地说:“记得你们囊中羞涩,差点让人送去见官,这马哪里来的不是顺手牵羊弄来的吧。”

    二人在外面流浪,为了生存,顺手牵羊的事肯定没少干,事实上安禄山就是因偷羊被扭送给张守珪从而改变命运,郑鹏对安禄山打蛇随棍上不感到奇怪,奇怪的是他能弄来一匹好马。

    那匹马安禄山刚到郑府门献马时,郑鹏暗中在角楼上看了,是匹好马,价值至少值十五两黄金,然而他们身上只有自己赠给他们的五两黄金,这马是哪里弄来的

    “不敢”安思顺恭恭敬敬地说:“这里是大唐的京城,天子脚下,岂敢在这里犯事,我们是用将军的赠金,再找在长安经营马市的族人求助,运气不错,淘了一匹还不错的马,特来献给将军。”

    “将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也是我们的贵人,这只是我们的心意,虽说不是千里马或名驹,还是请将军不要嫌弃。”安禄山补充道。

    郑鹏点点头说:“你们的那匹马,我在角楼上看过,不错,一匹好马,不过我有个脾气,就是不会平白无故接受捐献,说吧,你们想要什么”

    熬鹰一样熬了安禄山三天,感觉火候差不多,郑鹏决定收网,安禄山需要一个理由来接近自己,自己也需要一个由头收下他们,双方地位太悬殊,郑鹏也不想费太多周折,免得安禄山和安思顺想多了。

    安禄山眼前一亮,和兄弟安思顺对视一眼,发现安思顺眼里也满是惊喜。

    两人想都不用想,不约而同一起跪下,异口同声地说:“我等愿意追随将军,唯将军马首是瞻。”

    费了那么多功夫,在府门前忍寒挨饿那么长时间,就是希望投靠郑鹏门下,攀上郑鹏这棵大树好乘凉,二人都不知怎么开口,没想到郑鹏主动问他们要什么,顺利到二人不敢相信。

    郑鹏对两人的心思了如指掌,闻言心里暗喜,不过面上没有表现出来,只是有些淡然地说:“想投靠我的人很多,不少比你们更诚心,你们说一个收留你们的理由。”

    安思顺想了想,率先开口道:“我们兄弟是真心敬佩将军,为将军效劳是我们的荣幸,要是有机会追随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将军威名远播,对手下宽厚在大唐更是人尽皆知,我们兄弟可能没其它人那样有背境或能力,但我们比他们更加忠心、努力,请将军成全。”安禄山附和道。

    郑鹏闭着眼不说话,只是右手的食指不停地轻敲着旁边的案几,样子好像在思考,安禄山和安思顺不时偷看着郑鹏,紧张得连呼吸都屏住,竖起双耳,想听郑鹏说什么。

    对郑鹏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由着兴致的一个决定,但对安禄山和安思顺而言,这个决定关乎到他们的前途和命运。

    半响,郑鹏缓缓睁开眼睛,上下打量了二人一眼,开口道:“你们挺机灵的,刚才问你们要什么,你们选择要一个机会,行,就给你们一个机会,管家。”

    “老奴在”崔二连忙应道。

    郑鹏站起来,一边往外走,一边说:“看看有什么事,交给他们,看看他们完成得如何。”

    “老奴遵命。”

    恭送郑鹏走后,安禄山连忙向崔二行礼道:“管家,有事随便吩咐。”

    崔二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瞄了二人一眼,淡淡地说:“我家姑爷很少收外人,你们二个的运气还真不错,愿意给你们机会。”

    “是,是,是”安禄山讨好地说:“那是将军仁慈,还请管家多关照,他日我们兄弟能吃上一碗饱饭,绝不忘管家的恩情。”

    “这话说得还顺耳,前天郑府来了一位客人,相信你们印象很深刻,因为他带来很多贺礼,有记清他的模样吗”崔二突然开口问道。

    安禄山毫不犹豫地应道:“不仅记清他的模样,还打听到他是贵乡郭氏的外务总管郭通雄,管家,这事是与郭管家有关吗”

    这三天蹲在郑府门前,安禄山可一刻也没闲着,别看他一脸憨厚相,实则很聪明,特别是记忆力非常好,郑府下人的活动规模、有哪些人前来拜访等等,记得一清二楚,郭通雄登门时很高调,就是想忽略他也难。

    崔二面不改色地说:“这个人对我家姑爷不够尊重,我家姑爷有些不高兴,当然,也不是要伤害他,要是你们能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一个能让我家姑爷开怀的教训,就算成了。”

    安禄山和兄弟安思顺交换了一个眼神,很快干脆地应道:“能替将军开怀解忧,是我们兄弟的荣幸,请问管家,我们能有多少时间。”

    &nbs



830 又见郭可棠
    “姑爷,你对这二个突厥人,好像很看重。”崔二送走安禄山和安思顺后,回来禀报时,忍不住小心翼翼地问道。

    作为郑府的管家,崔二知道自家姑爷的事,感到郑鹏对二个素未谋面的突厥人有些重视,先是在市集救了二人,还赠了金,知道二人到府前献马,既不答应也不驱赶,还给机会这二个人,心里有点奇怪。

    郑鹏要钱有钱,要人脉有人脉,别的不说,只要跟掌握禁苑马厩的高力士说一声,要什么马没有,盛产良马西域和吐蕃,郑鹏都有关系和路子,根本不用到市集买马。

    老实说,那二个突厥人献上的马,对普通人来说是一匹好马,但在崔二眼中,只能算一般。

    “看这二个人顺眼,心情一好,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崔管家,没什么问题吧”

    “不敢,老奴只是好奇,绝无干涉姑爷的意思,请姑爷恕罪。”崔二吓了一跳,连忙认罪。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崔二心里暗暗感叹:自己第一次听说姑爷的名字时,姑爷还是一个被破落户驱出家族的败家子,而这个败家子还沦落为卑贱的小商贾,没想到事过境迁,昔日的小商贾已是一句话就能改变别人命运的大人物,就是在族中高高在上的崔老爷子,现在也对这位孙女婿另眼相看。

    姑爷的经历,都能编册成书了。

    最后悔的应是元城郑氏,他们觉得姑爷是一个累赘,于是郑鹏被无情地驱赶出家门,一度沦落做小贩谋生,心里始终有隔阂,关系很难恢复,郑鹏对父母和关系好的兄弟姐妹有照顾,可以元城郑氏始终不上心,而元城郑氏也知自己理亏,在郑鹏捐赠了大批田地作族产后,没什么重要的事也不敢轻易打扰郑鹏。

    二年前郑家老爷子去世,姑爷还在吐蕃征伐,众人也不敢让他分心,等到大局已定才告诉他,丁忧也无从提起,绿姝和林薰儿刚好去了小勃律,最后还是老忠奴阿福协助老郎君郑元家了理后事。

    好在,姑爷知道后,只是沉默了片刻,也没有说什么。

    郑鹏呵呵一笑:“崔管家不用紧张,只是随口一说,我这里没什么事,过年事多,忙去吧。”

    “是,姑爷。”

    崔二前脚刚走,绿姝后脚就端着一碟新做的桂花糕进来:“少爷,要不让崔二改口叫郎君吧,老是叫姑爷,好像不太好。”

    嫁入郑家几年了,崔二是绿姝带过来的人,他也只认绿姝为主,叫绿姝作小姐,唤郑鹏为姑爷,绿姝感到这样叫有些生份,于是向郑鹏提议过几次,让崔二改一个称呼,可郑鹏都说没关系,刚刚在门外又听到,忍不住旧事重提。

    “不用”郑鹏摆摆手说:“只是一个称呼,他就是改口叫我郎君,还是同一个人,随他喜欢好了,就像你,这么久了,还不是张口就叫少爷。”

    绿姝有些害羞地吐了一下小香舌,有些撒娇地说:“不知为什么,就是觉得叫少爷亲切。”

    有些人只是稍有成就得意忘形甚至飞扬跋扈,绿姝由一个小婢女摇身一变,成为名门大族贵小姐,虽说她的衣饰打饰、修养和气质都极大地提升了,在郑鹏眼里还是当初那个纯洁、单纯的小绿姝,也许这就是不忘初心吧。

    “好,随你。”郑鹏无所谓地说。

    称呼有些乱啊,绿姝喜欢叫自己少爷,林薰儿喜欢自己叫公子,崔二叫自己姑爷,其它下人叫自己郎君。

    绿姝用木签挑出一块桂花糕放到郑鹏嘴里,随口问道:“少爷,你升了官,烧尾宴准备什么时候举行是不是要提前准备了”

    大唐升官,按例要摆烧尾宴,郑鹏已经摆过一次烧尾宴,按理说不用再摆,可朝堂上一众大臣都起哄,李隆基也表达要来吃郑鹏的烧尾宴,这次烧尾宴逃不了,可郑鹏迟迟没有表态什



831 你认,我可不认
    郭可棠有些感动地开玩笑说:“郑公子贵为冠军候,绿姝妹妹也成了郡夫人,奴家可不敢失礼,免得你们一不高兴,治一个大不敬的罪名,那岂不是惨了。”

    看到郑鹏和绿姝亲自出来接自己,言行举止没有半点怠慢,更仗势凌人,态度好像跟二人还在贵乡时打拼一样,郭可棠心里暗暗感动。

    这年头,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太多太多了。

    郑鹏笑着说:“论起辈份,我还叫你一声二嫂才对,治哪个的罪,也不敢治你的罪,对了,叫你郭小姐好,还是二嫂好”

    “都行,不过叫郭小姐更亲切一些。”

    绿姝一边替郭可棠拂去披肩上的雪花,一边催促道:“外面风这么大,还下着雪,有什么事,进门再说。”

    郭可棠高兴地说:“上次有事,走得太匆忙,还没好好看这豪宅呢,这次一定要好好欣赏。”

    “没问题”郑鹏爽快地说:“要是有时间,在这里住上一年半载,看个清清楚楚,不过,前提你要先征得二哥的同意。”

    “你二哥”郭可棠一脸自信地说:“只要是奴家的决定,他都会支持,要不然,哼哼...”

    三人有说有笑地进到大堂,绿姝让人奉上热茶、点心,拉住郭可棠聊了好一会,然后借口去看看饭菜准备得怎么样,把大厅留给郑鹏和郭可棠。

    看得出,郭可棠在聊天时有些心不在焉,明显是有事找郑鹏商量。

    绿姝走后,郑鹏放下茶碗,开门见山地说:“郭小姐,都是老熟人,这么急赶到长安,到底什么事”

    崔希逸镇守吐蕃,以他一旬最少写一封信给郭可棠的频率,郭可棠肯定知道他没这么快回长安,现在天气冷,也快要过年,郭可棠由清河赶到长安,肯定有事。

    郭可棠长长呼了一口气,开门见山地说:“郭通雄找过你没有”

    郑鹏没有正面回答,转而问道:“郭小姐是他的事来的”

    “没错”郭可棠坦诚道:“没错,奴家不久前收到消息,说族里一致决定要撇开你单干,还要投靠太子,收到消息马上赶到长安,希望说服郭通雄,可他一直避而不见,没办法,只好找上门。”

    郭可棠还没嫁时,一直受到族中子弟的排挤,嫁给崔希逸后,手里掌管的产业转交到郭通雄手里,包括卤肉,彻底被挤出贵乡郭氏的核心圈,跟郑鹏的合作是郭可棠一手促成,也一手把双方的合作经营得红红火火,知道族里研改良了新配方,有心要抛弃郑鹏吃独食,还想投靠太子,也不顾快要过年,飞快赶到长安。

    对郭可棠来说,无论什么事,要有始有终:不想郑鹏吃亏,也不想贵乡郭氏见利忘义。

    跟郑鹏相处得越久,郭可棠就越清楚郑鹏的可怕之处,无论什么时候,郑鹏总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那种发自骨子里的迷之自信,让人无法忽视,对郑鹏郭可棠一向是敬畏相加。

    嫁给崔希逸,郭可棠接触到的更上层的人物,见识得越多,内心越抗拒族里的决定:别看郑鹏好像很好说话,很多事也不计较,那只是对朋友,要是就这样小看郑鹏,那绝对要吃大亏,要知郑鹏还是小人物时,为了绿姝就敢跟博陵崔氏和太原王氏两个名门大族斗,吐蕃可是西域一霸,就是大唐也要以安抚为主,可它激怒后郑鹏后以灭国收场,贵乡郭氏能跟吐蕃比吗就是郭氏重返朝堂,还是郑鹏在背后出了大力。

    至于投靠太子,郭可棠对这个决策更是无力吐槽,朝堂上明眼人都看得出太子的位置芨芨可危,赵丽妃熬了那么多年还不能坐上皇后之位就知皇上有顾忌,再说现在武惠妃独得帝宠后,无时无刻不窥视太子之位,精明的人都在静观其变,贵乡郭氏的人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一头扎进去,说什么风险高,收益也高,他们不知储君一日未变成皇帝,都有机会变吗

    可惜,郭可棠的话,贵乡郭氏的族人根本不听,不肯吃独食被说成妇人之仁;静风其变不要急着站队,又被训斥为妇人头发长、见识短,还说出嫁出的女犹如泼出的水,让郭可棠少指手画脚,把郭可棠气得不轻。

    &nbs



832 郭可棠的转变
    郭可棠有些疑惑地说:“郑公子这话是什么意思”

    郑鹏没有说话,说了一句稍等,转身回房,很快,郑鹏把一叠柜票放在郭可棠面前:“郭小姐,这是你应得的那份。”

    老实说,贵乡郭氏对郑鹏有恩,但对郑鹏好的也就是郭家的老爷子和郭可棠,要是这两人说拆伙,郑鹏绝对不吭一声,也不会要求分割公产,但是郭通雄开的口,那模样好像打发要饭的,气得郑鹏让他拿二百万贯“分手费”。
1...412413414415416...470
猜你喜欢